请问一下有谁知道吉林市中心医院预约哪个公司在通化内陆港干过活?

微信扫一扫
> 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自有资产投资;经销钢材、五金、建筑材料、装潢材料、电子产品、家俱、办公用品、电器机械及器材、日用百货;商品买卖信息咨询,货物仓储,房屋租赁;软硬件技术服务、开发、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销售仪表仪器、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辅助设备;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新生街西宁路3号交通便利。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欢迎国内外企业/公司/机构与本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主营:以自有资产投资;经销钢材、五金、建筑材料、装潢材料、电子产品、家俱、办公用品、电器机械及器材、日用百货;商品买卖信息咨询,货物仓储,房屋租赁;软硬件技术服务、开发、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销售仪表仪器、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辅助设备;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张东志代表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公司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地址: -
&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新生街西宁路3号邮编:132011所在行业:联系人:张东志电话:手机:传真:公司网址:友情提示该页面是“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在阿土伯网的企业名片页面,如果您是该公司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公司(修改简介、修改联系方式、发布产品和热卖促销),请点击【】,阿土伯将第一时间把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您填写的手机上!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行车路线红色标注点是“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在地图上位于吉林市的位置,您可以使用鼠标放在地图上放大、缩小和拖动地图。
吉林市船营企业推荐
相关企业名录
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名录/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企业黄页信息由阿土伯交易网的会员提供或来自网络,您在此可以浏览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有关简介、联系方式、电话等信息,最新的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名录/吉林市内陆港开发有限公司企业黄页尽在阿土伯交易网。
城市频道: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无I开头的城市
无O开头的城市
无U开头的城市无V开头的城市
&&& &&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个人自行提供或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自行负责。阿土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网页内容涉及版权侵权问题以及其他疑问,请点击链接:
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要求先付款再交易的需要特别注意。>>> 政府诉求平台
政府系统网站群检索
当前位置:
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环境..................................... 7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发展原则和发展战略.......................... 10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3
第三章 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7
第一节 大力培育六大新兴产业........................ 18
第二节 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32
第三节 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37
第四节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41
第四章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建设魅力品质江城..................... 44
第一节 积极建设生态宜居江城........................ 44
第二节 整合提升北部产业空间........................ 45
第三节 优化升级中部城区服务功能.................... 47
第四节 彰显江南片区山水特色........................ 48
第五章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筑振兴发展新格局..................... 49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的整体布局........................ 49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 50
第三节 打造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极...................... 51
第四节 积极发展特色小镇............................ 53
第五节 统筹地区城乡协调发展................................................ 54
第六章 扎实推进改革和创新,激发老工业基地发展活力............. 57
第一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57
第二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8
第三节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9
第四节 推动农村综合改革............................ 61
第五节 加快金融创新................................ 62
第六节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62
第七章 抓住区域合作机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64
第一节 强化对外大通道建设.......................... 64
第二节 构建开放合作三大圈层........................ 65
第三节 打造三类高能级开放平台...................... 66
第四节 积极探索开放新方式新领域........................................ 68
第八章 保护山水林田湖,谱写美丽江城新篇章............................ 68
第一节 构建生态建设格局............................ 69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1
第三节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73
第四节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和培育生态文化.............. 74
第九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城市支撑能力..................... 76
第一节 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76
第二节 全力保障能源基础设施........................ 78
第三节 全面优化水利基础设施........................ 79
第四节 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80
第五节 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 82
第六节 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83
第十章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84
第一节 积极落实城乡就业............................ 84
第二节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86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6
第四节 努力推进扶贫攻坚............................ 88
第五节 健全现代教育体系............................ 89
第六节 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92
第七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94
第八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95
第九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98
第十一章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100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100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101
第三节 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02
第四节 健全完善民主政治........................... 105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 106
第一节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106
第二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106
第三节 完善规划监测评估........................... 107
第四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107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市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的五年。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任务,为在全新的起点上制定并实施“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5亿元,是2010年的1.4倍,年均递增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万元,是2010年的1.6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500元,年均递增9%;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递增9.3%;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年均递增16.9%。抢抓新一轮振兴东北机遇,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60项,重点加快十大功能区建设。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86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递增7.9%。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双50、双100”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对地方级税收贡献率达到60%。
坚持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三动”战略,推动总量和结构的互促共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3:45.5:44.2。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跃上千亿元台阶,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由2010年的不到20%提升到2015年的35%。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64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542亿元,年均增长26.8%。现代物流业不断壮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物流效率显著提高;区域性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中油数据中心、意邦智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成功引进民生、中信、兴业等银行,组建环城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5家,新增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73家,存贷款余额保持10%以上增速。
优化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心城市承载功能持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完成城建投资1294亿元,实施重点城建工程1176项,火车站东西两个广场、吉林大街中段隧道、雾凇大桥、吉林市文体中心、人民医院二期等1040个项目竣工。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公路2827公里,新建20公里高压天然气管道,建设中低压干线75公里,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2%,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开发2200万平方米。吉草高速公路、吉长北线一级公路改建、吉珲客运专线正式竣工通车,吉长南线一级公路改建、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实施。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和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十大功能区开放载体和领先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哈达湾老工业基地搬迁升级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高新北区、中新食品区、金珠工业区等新建功能区空间框架快速搭建,已建功能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发展取得新成果,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大,县域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0%。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增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试点城市。
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 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亿斤,年均增长5.5%,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市”荣誉,并荣获“中国粳稻贡米之乡”称号。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了稻米种植业、长白山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全市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7万公顷,园艺特产业产值实现150亿元,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3%,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6%。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流转土地11万公顷,规模经营达3.74万公顷。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3.3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力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连续五年完成民生改善和提高事项,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5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977元、11495元,分别是2010年的1.71倍和1.77倍,年均分别增长11.3%和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 。统筹人口均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农村中小学校167所,实施中小学划片入学和教师交流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效果明显,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高标准承办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建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36个,五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标准明显提高。
环境明显好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先后获批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组织实施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松花江流域治理、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专项试点工程,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全城“暖房子”城市,建设了东北地区最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和体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森林蓄积量达到1.73亿立方米,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2%,化学需氧量(COD)减排1.71万吨,圆满完成了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加强对外开放,区域合作局面呈现新起色。积极推进交流合作平台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加快,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打造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国际开放平台,对新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合作空间不断拓展。五年成功引进德国大众、泰国正大、德国赢创等一批世界行业巨头企业和跨国公司。香港中讯、日本东忠等一批知名软件外包企业落户我市,软件外包收入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吉林化纤利用意大利、德国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的腈纶产能亚洲第一。新增进出口企业290户,与10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800余个品种的贸易往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境外投资达10亿美元,输出外派劳务1.18万人次。
深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建设获得新动力。行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资源价格改革、民主法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户籍制度等民生改革事项稳步实施。实施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11%,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60%以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试运行,企业准入和重点项目审批“单一窗口”制度大力推行。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基本到位,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完成。推进金融创新,探索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创新“种子基金”、“助保金池”等金融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在全省率先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推介活动,百余种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社会领域改革同步推进,全面实行招生、入学、分班阳光化,省内最大职教园区启动建设;城区职工医保实现“同城同待遇”,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5所县(市)级医院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并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显著,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为我市未来发展留下极为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是: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新旧增长动力的衔接和转换,提高产业竞争力;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加大城市空间规划监管力度,注重城市留白,增强滨水空间功能多样性和公共性,注重产城融合,增强城市片区功能复合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修复和整治生态环境;坚持改善民生、富裕百姓,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到突出位置,努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为“十三五”时期我市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创新发展的推进期,是改革开放的深化期,是生态文明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期,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期。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把握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市振兴发展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脆弱性、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受新兴经济体综合制造成本上涨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得中高端制造业开始回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内生动力普遍不足,未来经济走向尚存较大不确定性。
从国内形势来看,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向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快速发展向服务业快速发展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发展的新亮点。面对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将变得不可持续,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都市区、城市群将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参与区域竞争的基本单元,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将进一步增强。
从吉林市自身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传统工业比重过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信息、新材料等新经济增长点没有对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但缺乏良好管控,城市品质有待提升;中心城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积淀等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城市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能力建设有待加强。虽然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出台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试点城市的确定,将为我市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等领域提供更多支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全面提升我市的开放水平,为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参与国际分工提供新的机遇;中央加快在财政、金融、行政、价格、城镇化等领域改革步伐,将极大的释放制度改革红利,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我市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为全面发展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在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扎实做好打基础、破难题、固根本、利长远的工作,充分发挥优势,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三个五”战略和“五大突破”的新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振兴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发展新动力、新空间、新体制,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坚持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创新吉林、法治吉林、生态吉林、开放吉林、文明吉林和幸福吉林,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富裕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发展原则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架构,营造创新环境,健全创新体系,挖掘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切实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质中求快的发展原则,聚焦“中国制造2025”,瞄准工业4.0,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中高速、产业中高端,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互协同的混合动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实力。注重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布局,促进重要功能区协调发展;加强融合互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形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特别保护好“山水林田湖”生态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生态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开放发展,构筑合作格局。牢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政策,深入挖掘对外开放潜力,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度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设,构筑良好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就业岗位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集聚创新人才,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认真落实扶持政策措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探索培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互联网思维,大力开拓“互联网+”新领域,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产业升级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重点突破,围绕大力培育六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准确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产城融合战略。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试点城市建设等有利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走“以产为基、因产兴城、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道路。紧密围绕构建主体功能互补、分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空间结构,改造、提升、优化、发展相关功能板块,积极探索空间相邻、产业相关城区(开发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模式,实施县(区)域结对联动共建战略,着力解决规划背离、设施分割、竞争内耗等不利统筹发展的问题,推进域内板块产城功能一体化,打造全省中部产城融合新样板。
生态宜居战略。松花江独特的地貌打造了“一江三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体现了“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因江而美”的江城特色。未来我市要立足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居住建设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的转型发展道路。
安全保障战略。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杜绝任何责任盲区。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7%,是2010年的2.27倍;人均GDP达到8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3%;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1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66亿元。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8:42:50;特色效益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达到4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农业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2.5万元/人、30万元/人。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1.7%;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下降到58公顷/亿元;城市畅通工程得到落实,轻轨1号、2号线路通车,主城区段轨道交通里程达到39.7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达到140公里;多中心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哈达湾老工业基地搬迁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河南街等商圈升级逐步推进。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3%,按照国家环保部2012年标准,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255天,森林覆盖率达到57%,森林蓄积量达到1.84亿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到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6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是2010年的2.75倍和2.81倍;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9%;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确保2017年完成全地区7.3万人(其中县市6.4万人)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到202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1%,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氛围基本形成。
&专栏1:吉林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预计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5.7 8 7% 预期性
3.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 12 13 0.2个百分点 预期性
4. 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 .3%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 预期性
6.& 三次产业比重(%) 10.3:45.5:44.2 8:42:50 -0.46、-0.7、1.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7.& 特色效益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 34 45 2.2个百分点 预期性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5.5 37 0.3个百分点 预期性
9.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3 50 0.94个百分点 预期性
10. 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35 2.5 0.03万元/人 预期性
11. 工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25 30 1万元/人 预期性
12.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 47.4 60 2.52个百分点 预期性
13.& 城镇化率(%) 58.5 61.7 0.64个百分点 预期性
14.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公顷/亿元) 72 58 减少2.8公顷/亿元 预期性
15. 轨道交通里程(公里) 0 39.7 7.94公里 预期性
1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长度(公里) 4.04 140 27.2公里 预期性
17. 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 0.836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18.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万吨) 12.88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二氧化硫(万吨) 7.37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氨氮(万吨) 0.88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氮氧化物(万吨) 12.21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19. 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60 — 降幅待省下达 约束性
20. 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天) 240 255 3天 约束性
21. 城镇污水处理率(%) 79.5 85 1.1个百分点 约束性
22. 城市污水处理率(%) 94.3 96 0.34个百分点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54.9 57 0.42个百分点 约束性
24.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73 1.84 0.022亿立方米 约束性
类别 指 标 2015年预计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属 性
人民生活质量
2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 预期性
2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 预期性
27.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 40 新增8万人 预期性
28.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 35 36 0.2个百分点 预期性
29.&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8 99 0.2个百分点 预期性
30.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5 — 预期性
31. 现行标准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2.03 [ 7.3& ] 两年年均减少3.65万人 约束性
32. 现行标准县(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2.03 [ 6.4& ] 两年年均减少3.2万人 约束性
33. 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0.95 2.1 0.23个百分点 预期性
34.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 2 0.2个百分点 预期性
35. 互联网普及率(%) 48.2 75 5.36个百分点 预期性
注:[&& ] 内为5年累计数。
第三章 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紧扣转型升级主线,实施智慧引领、集群发展、绿色低碳三大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加减乘除”多策并举,推动“互联网+双创+中国2025”,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大力培育六大新兴产业
  瞄准旅游、健康、航空、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新兴领域,积极推进行业间的跨界融合,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一、旅游产业
依托“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围绕“一江一带”旅游发展核心,突出雾凇、冰雪、温泉、松花湖四大地域特色资源,着力发展山水旅游、户外旅游、乡村旅游、都市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多主题、综合性旅游,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旅游与体育、养老、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促共进、共同繁荣,不断提升“吉祥天佑、林碧水秀”的城市品质,建成独具魅力的雾凇冰雪旅游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一)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
发展自然游。山水旅游,依托“一江秀水”,突出发展“一江三湖四山”主轴,重点建设松花湖旅游经济带,在朱雀山公园修建朱雀阁等标志性景观,开发建设北天门(龙珠湾)景区,将松花湖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积极推进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大壶旅游度假区及拉法山、南楼山、莲花山、凤凰山、白山湖、红石湖等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开发。雾凇旅游,借助会议、论坛、会展等各种平台,打响“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品牌,开发建设以雾凇岛为核心的乌拉街雾凇岛旅游经济区,全面打造“八大雾凇观赏带”,确立“中国雾凇之城”旅游地位。冰雪旅游,利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依托北大壶及松花湖滑雪场、吉林体育馆、吉林市速滑馆、冰上训练馆等设施,积极承办国际、国家级冰雪体育大型赛事活动,努力争取成为国家冬奥会训练基地和比赛备选场地,打造冰雪运动国际品牌,同时开发国际冰雪运动健身课程,建设青少年滑雪冬令营基地,推出滑冰、滑雪体验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实施全民冰雪运动普及计划,努力把“白雪”变“白银”。
培育休闲游。温泉旅游,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依托万昌-孤店子温泉带,突出北大壶、青山、搜登站、孤店子、桦皮厂五个节点,统筹规划布局,集中开发建设,拓展“温泉+”领域,做大做强神农、圣德泉、卓远等知名温泉企业,大力推进紫御温泉、宇丰温泉等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发展特色温泉产业集群,打造服务全省、辐射东北的温泉旅游产业基地。户外旅游,积极开展自驾游,重点开发登山、攀岩、滑翔、赛艇及拓展运动等项目。大力发展汽车旅馆、房车营地、帐篷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野奢等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旅游接待设施。探索举办沿江、环湖、环山的马拉松赛、自行车赛,努力掀起全民运动热潮。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和规模化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充分挖掘生态农业的观赏性、学习性、参与性,积极推动温泉度假、养老、餐饮等服务产业深度融合,壮大乡村度假旅游。
挖掘文化游。历史旅游,结合乌拉古镇、小白山望祭、明清船厂等历史遗迹修复,加大水师营、吉林机器局、满族博物馆推介力度。宗教旅游,充分利用北山古庙群、松花湖弥勒寺、玄帝观及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文化资源,对宗教节会、音乐、艺术等元素进行系统性包装,将宗教元素纳入相应旅游线路。都市旅游,依托陨石、松花江等特色资源,大力完善提升市博物馆、吉林乌拉等城市公园、场馆旅游景点功能,做好人民大剧院驻场演出和运营,积极建设集旅游娱乐、餐饮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服务设施。工业旅游,加强哈达湾老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规划建设东北工业文化博览馆、工业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加大杨靖宇密营等东北抗联活动地红色景点宣传力度。
(二)构建全方位旅游体系。
全域旅游。对外积极融入长白山及东北地区旅游体系,共同发展,协同共赢,构建外通内连的旅游格局;对内科学整合资源,加强各重要景区、景点之间联系,逐步构建以市区为核心,以松花湖风景区为龙头,以“一江秀水、两大奇观、三湖美景、四座神山”为支撑的集群发展的旅游格局,带动其他旅游景区和周边特色旅游镇(村)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时旅游。以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为主题,积极开发开江鱼美食节、环湖自行车赛、红叶摄影展、雾凇冰雪节,承办世界顶级冰雪赛事等节庆和体育活动,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完善全天候、全时节旅游产品体系。
全要素旅游。加快建设吉林市游客服务中心。推进快捷酒店、青年旅社、农家乐、民宿等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待场所建设,特别加快一批星级酒店建设,引进世界著名酒店餐饮企业或管理集团。加强旅游职业人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旅游地接能力和服务软实力。培育发展旅游商品市场和特色休闲购物街,打造地方名特优商品和旅游商品市场,结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开发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探索通过歌舞演艺、工艺美术品、出版、影视、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服务等方式将满族文化、夫余文化等无形文化资源转变为有形产业优势。
智慧旅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改造传统旅游业,提升传统旅游业科技含量。实施数字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工程,完善旅游咨询网络、旅游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旅游者达到1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专栏2:旅游产业重大项目
◆自然旅游:开发松花湖北天门、卧龙潭、朱雀山、双峰岭等山水景观项目,发展红叶、白桦等观赏项目,重点推进无锡灵山松花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开发、朱雀阁、雾凇岛旅游综合开发、乌拉街满族镇旅游综合开发、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苏密枫雪谷城郊休闲度假综合体、万科松花湖、北大壶及城市体育场馆冰雪项目建设。
◆休闲旅游:发展温泉水上世界、动感温泉、温泉主题公园、温泉生态农庄,重点发展金珠花海、农事采摘、垂钓等项目。
◆文化旅游:保护和开发哈达湾工业遗址公园、佛教文化园、玄帝观扩建、龙潭山、帽儿山、小白山、乌拉街等历史遗迹。完善国家天文台小绥河观测站等科技、文博、艺术等场馆及吉林乌拉、乌拉民俗文化步行街等景点,台湾光禹影视城和室内主题公园等都市娱乐设施。
◆旅游设施:吉林市旅游综合体、吉林市智慧旅游等项目。
二、健康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放开二孩、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契机,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儿童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医药产业和医疗、养老、体育等健康服务业在内的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养老、养生、养心全产业链的生态健康城市。到2020年,健康产业收入达到750亿元。
医药产业。利用长白山特色资源生长的自然禀赋条件,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长白山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药物流、长白山特色中药材七大领域,推动传统医药产业标准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吉林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基地的战略地位。现代中药,开发抗肿瘤、心脑血管用药和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等领域,培育3-5个销售收入10亿元的单品。化学药,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品制剂,推动化学原料药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医药中间体向高端化和前沿化发展,化学药品制剂发展首仿药物并开发新剂型努力形成品牌优势。生物药,研发动物疫苗新品种,对生物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谋划干细胞中心、干细胞技术产业化、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等项目。儿童药,加快在高新北区建设中国儿童药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儿童药研发生产、技术引进转移。保健品,充分利用长白山人参、紫苏、林蛙等特色资源,大力开发功能型饮品及保健品,努力实现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长白山特色中药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建立稳固优质的人参、细辛、北五味子、黄花乌头、灵芝、草乌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GAP认证,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医疗器械,鼓励引导医疗器械项目、技术和高端产品及核心部件的引进开发及产业化,推进三类以上创新医疗器械、移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器械及制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发展。医药物流,探索O2O模式,引导和支持本地优势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或引进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方式,建立省内先进的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实现省内医院及医疗机构全覆盖,辐射东北三省。
健康服务业。发挥我市基础优势,优先发展医疗、养老、体育三大行业,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医养生、孕婴保健、医学美容、康复服务等健康服务业。医疗产业,大力推进公共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第三方检测、干细胞、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等专业治疗机构建设,逐步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推广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应用,推进医疗资源、医疗数据联网共享,建设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开发移动医疗APP,加快建设完善远程诊疗、影像系统。养老产业,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鼓励发展民营养老机构,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一体化发展模式,培育引进一批专业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管理团队,鼓励建立护理等专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医疗养老联合体,鼓励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院等,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养老服务,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家政服务、宜居服务等行业发展,鼓励建设集健康护理、文化娱乐、休闲养生于一体的老年社区、中高端季节性异地养老基地、度假村,开发养生、健身、避暑、中长期疗养度假等一系列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体育产业,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洲际、国家级顶尖体育赛事,举办冬季龙舟赛及少数民族、残疾人等各类运动会。打造中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全民健身体育贸易展示平台,提升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依托冰雪资源培育特色体育学校,积极发展专业健身机构。依托吉林独特的自然山水和生态旅游资源,推广探险、登山等山地运动,发展龙舟、游泳、漂流等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品牌入驻,促进我市体育运营管理和实物型体育消费提档升级,扩大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
专栏3:健康产业重大项目
◆医药产业:吉尔吉医药健康产业园、北沙化学原料药产业园、紫鑫般若医药针剂生产、四环制药原料药及医用品生产、正业生物猪用三联灭活疫苗产品产业化、青岛东苑置业干细胞生物科技城、上海恒健公司与苏州大学联合建设儿童制药及检测基地、海王生物健康保健品生产基地、国药中生集团体外诊断试剂、威高医疗器械及药品生产园、生物医学材料、血液筛查试剂、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二次开发等项目。
◆健康服务业:公共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第三方检测、干细胞、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等专业治疗机构及数字医疗产业;祥康养老中心、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康复中心、松花湖湖滨养老度假等项目;中体倍力、赢方体育、中视乐跑等品牌体育项目运营。
三、航空产业
  依托充足的空域资源,以吉林二台子机场复航改扩建和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公司飞机维修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民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运营、航空培训服务等“围航经济”,加快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航空产业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到2020年,航空产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航空制造。加强与北京通航、中民投合作,以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和二台子机场为核心,加快吉林航空装备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飞机制造企业,采取先组装后制造的方式,积极发展中小型民用直升机组装、中小型固定翼通用飞机总装等飞机整机制造和飞机部装、结构件制造、精密件加工制造、航空电子仪器以及航空维修检测设备等航空配套制造,逐步构筑我市航空产业基础。
航空维修。着重推进民机维修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公务机例行维护维修、更换故障部件、清洁保养等服务。
民用航空运输。加快发展支线客运业务,大力发展以鲜活产品、精密仪器、IT产品为主的货物运输业,力争2020年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万吨,结合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航空物流枢纽。
通用航空运营。加快发展应急事件处置与救援、医疗救护、警务执勤等通航公共服务,航拍测绘、农林作业、航空广告等通航作业飞行服务,与长白山、延吉、松原等省内机场及东北其他支线机场的通勤航空飞行及空中观光、飞行体验等通航旅游娱乐服务。
航空培训。以中国民航大学吉林飞行学院校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民航运输飞行员培训以及通用飞机驾驶执照培训。依托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开展航空器维修执照培训。依托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航空工程类教育培训。
专栏4:航空产业重大项目
◆机场建设: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工程、北大壶通用机场、桦甸—磐石通用机场、蛟河通用机场等项目。
◆航空制造:北通航飞机组装制造基地及通航运营、中民投直升机、长春山河运营和飞机制造基地等项目。
◆航空维修:中民投公务机维修基地、吉航公司东北民用航空器维修基地等项目。
◆通用航空运营及培训:中国民航大学吉林飞行学院、江苏宝利国际航空产业园、吉林省福航航空学院飞行员培训等项目。
四、信息产业
  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政府对信息产业的组织领导,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在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中抢占全省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云计算等高端信息服务业全面发展,打造全省信息产业核心基地、北方地区云计算示范点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先进制造业、金融、商贸、旅游、物流、教育、医疗、城管、环保等行业或领域的深入融合。到2020年,信息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
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汽车、轨道交通等区域优势领域,积极发展CMOS、IGBT等新型元器件、特高压输变电及智能电网、汽车电子、显示电子等电力电子产品,逐步完善专业化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体系,鼓励发展集成电路和信息通信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
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商业业态,鼓励发展线上线下互动融合O2O模式,大力发展同城购物,积极加快建设淘宝特色中国吉林市馆、一网全城等本地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实施本地化战略,加强电商注册本地化,实现本地结算,利用互联网扩大老字号知名度。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商务楼宇、沿街商铺等存量房产及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开发网商园(孵化园)或电商楼宇。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流通企业、进外贸企业、进工业企业、进商圈、进市场、进生活、进大学、进社区、进农村等“九进”工程。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推动地方农村电商、县域电商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物流体系、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重点支持农业、化工、汽车等行业电商和在线教育、网络医疗、旅游、海淘、个性化购物等消费电商的发展,特别支持我市在全国有话语权的企业建立行业电商平台。强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市为契机,组织实施普通快件、大件、鲜活果蔬3个物流快递邮件分拨中心和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末端配送车辆和快递服务网点标准体系,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充分发挥蚂蚁金服在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的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
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发挥我市大专院校信息人才优势,积极承接日韩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和培训信息服务企业,不断完善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等信息技术外包,同时,鼓励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和医药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制作等知识流程外包,努力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集聚中心。
云计算产业。利用市域充足的水源和电力资源,整合相关政策,突破低成本数据中心核心技术,吸引知名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落户本地,打造东北地区主要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中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旅游服务、气象服务、金融服务、专业市场等领域广泛应用,带动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和应用服务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互联网+”行动。推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互联网与商贸、旅游、物流、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深入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鼓励本地成长型、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鼓励建设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创新工场、智慧新城等新型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创客”经济。
专栏5:信息产业重大项目
◆电子信息制造业:华微年产60万片8英寸智能芯片及CMOS开发、永大集团永磁真空断路器、汽车电子、显示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等项目。
◆软件服务外包:建设吉林高北软件承接区,发展工业软件、公共服务软件、游戏动漫、数字出版、客服呼叫中心等项目。
◆云计算:中国联通云基地、意邦智控江南数据中心、中油数据中心二期、吉林省云数据中心及政务云、金融云、交通云、气象云、旅游云、健康云、教育云、农业云、工业云、安监云、园区云、家居云等应用项目。
◆电子商务:淘宝特色中国吉林市馆、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开犁网、大吉二手车市场电子交易平台、摩贝电子商务、东北亚农产品物流仓配中心、在线教育、网络医疗、海淘、个性化远程购物等项目。
五、新材料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基础和技术领先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新材料下游企业,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并通过定期举办新材料新产品发布和交易展会等,扩大新材料在汽车、电力、军工、装备、轻纺、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聚酰亚胺、芳纶、玄武岩纤维等,形成碳纤维及制品、聚酰亚胺及制品、生物基纤维及制品产业链,打造国内重要的特种纤维及制品产业基地。
新型有机化工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等,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加快建设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精细化学品等产业链,加强汽车专用橡塑材料、车用化学品等汽车化工产品的研发。
新型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稀有金属材料、特种铁合金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发展特种铁合金产品和镍钼深加工产品,延伸镍、钼等有色金属产业链;加强羰基系列、三元系电池材料、泡沫金属材料及贵金属技术攻关;发展高品质特种钢材;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金属及深加工新产品,建设精品钢及特种铁合金产业园和镍、钼及铝镁合金等有色金属制品产业园。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炭素材料、新型涂料、新型建材等;开发磁性材料、非晶硅、生物陶瓷等材料的制备技术,研发特种石墨,推动橡胶补强剂、污水处理剂、负离子功能添料等产品产业化;积极开发轻质、保温及防火型外墙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
其他前沿材料。把握世界新型材料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针对未来应用前景看好的一些前沿材料开展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其他前沿材料。
专栏6: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
◆特种纤维材料:化纤年产1.3万吨生物长丝、方大1500吨碳纤维碳化生产线、碳谷8000吨原丝技改及醋酸纤维、河北盛鼎玄武岩岩棉纤维、聚酰亚胺、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项目。
◆新型有机化工材料:吉化年产20万吨ABS、众鑫化工年产1.4万吨丁烯醇等项目。
◆新型金属材料:亚融科技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新型轻合金等项目。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绿能新建筑材料年产1万吨石墨板、科龙节能保温材料、辽宁本溪矿产公司微晶玉石装饰板材、新型涂料、工业陶瓷、工艺陶瓷等项目。
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立足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 ”为方向,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由重制造向重创造、由重速度向重质量、由重产品向重品牌转变。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化工机械、新能源机械等领域装备制造业,扩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交通运输设备。积极推进豪华游艇项目,围绕汽车轻量化积极发展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同时加快研发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的列车牵引控制单元、牵引及辅助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
智能装备。重点发展“专、精、特、新”的智能化、数字化装备。建设3D打印园区,发展快速成形制造业,引进行业领先企业及研发团队,结合工业自动化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制造出高端工业级3D打印设备,探索发展机器人产业。
节能环保装备。围绕节能环保锅炉、LED高效照明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型工业锅炉和窑炉,开发稀土永磁电机等节电产品和设备,加快水处理设备、烟气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器产业化生产。
化工机械。依托石化产业资源和石化设备产业基础,鼓励重点企业发挥在细分市场中的特色优势,拓展产品领域,扩大生产规模。
筑路机械。研发大型化、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可再生的先进道路筑养设备。
农业机械。重点发展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开发50-120马力大中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新能源装备。加快建设昊宇电气核电管道及大型锻件项目,利用国家推进第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的有利时机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发展CAP1400核电管道装备。
专栏7: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项目
北京奥吉通中德工业园、东奇豪华游艇、旭峰科技3D打印设备可熔性桥塞产业化、赛金得冲压、焊接机器人、恒涛锅炉节能产业园、展成机电稀土永磁电机、森远筑路机械、昊宇CAP1400核电管道、上海阳光智能电网设备产业园、舒兰矿业集团5万件铸造件及矿山机械制造等项目。
第二节 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按照省委在工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进一步整合优化上游产业,加快布局中下游产业,针对流程工业特点,推动信息技术全链条普及应用,大力推进两化深入融合,实现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建成四个具有全国和地区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发挥原材料工业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一、化工产业
化工产业要补链,积极推进化工原料向化工材料转变,化工基础材料向工程材料转变,化工中间体向下游终端精细化工产品转变,依靠原料多元化积极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修补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丙烯及聚氨酯、基础化工结构升级、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化工四大特色产业链,努力推进我市化工产业链层级提升到第五级以上水平。扩大原料就地转化比重,突出发展精细化工,建成国家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到2020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丙烯及聚氨酯产业链。启动建设甲醇制烯烃项目,引入聚氨酯下游制品企业,推动在建筑、汽车、轨道客车、家电等领域的应用,形成聚氨酯产业群。
基础化工结构升级产业链。推进中油吉化提能达产,进一步完善升级基础石油化工产业链。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把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成真正的循环和综合利用园区,实现最大程度减量投入、集聚生产和循环利用。
生物质化工产业链。利用我市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依托燃料乙醇、博大生化等企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玉米秸秆生态环保利用,助推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积极发展化工助剂、日化、医药、建筑、农用等化学用品。化工助剂积极发展高效催化剂、油品添加剂、塑胶助剂、新型绿色水处理剂等产品。日用化学品重点发展化妆品原料、口腔用品、毛发用品、洗涤用品等产品。医药化学品大力发展试剂、中间体、原料药等产品。建筑化学品重点发展塑料门窗管材、建筑胶粘剂、外加剂、防水、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及建筑用涂料、家具用涂料等各类产品。农用化学品重点发展高效化肥、生态农药、环保农膜,以及营养性添加剂、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产品。积极开发食用化学品、包装材料、玩具等更多应用领域的化工下游产品。
两产融合。积极把握全球汽车产品高科技化和轻量化对汽车化学品的需求增大趋势,大力促进汽车、化工两产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车用化工专用料、车用化学品、汽车涂料、润滑油、保险杠、密封条以及顶棚、地毯、座椅等项目。
二、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要上量,努力实现“配套本地化、产品链条化、发展规模化、服务标准化”的目标,建成全省汽车产业的新核心。到2020年,整车生产能力提高到10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整车。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整车资质等优势条件,全力促成一汽大众DY整车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动一汽吉林汽车搬迁,推进我市汽车产品整体升级换代,加快研发新车型、新能源、新功能汽车,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整车产能。
零部件。强化整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推动相关零部件生产向批量化、专业化、标准化、组件化和模块化发展,打造完整的零部件产业体系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化工、冶金、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与汽车产业对接,发挥汽车零部件5公里配套半径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积极发展汽车内、外饰产业,重点推进汽车模具、轮胎、轮毂、汽车电子、冲压件、树脂件、发动机等项目建设,提高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
三、冶金产业
冶金产业要转型,以哈达湾工业区搬迁为契机,依托钢铁、冶金炉料产业基础以及有色金属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特种钢、特种冶金炉料、特种金属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建成东北地区重要冶金产业基地。到2020年冶金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做大钢铁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拓铁优钢,建设金珠钢铁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围钢经济”,稳定热轧钢产量,积极推进冷轧钢项目,以建龙的板材为原料,加快形成钢材加工、剪切配送、仓储物流的网络体系。发展高精度产品,重点开发无取向硅钢、汽车结构钢、冷轧用深冲钢三大战略品种。依托吉林恒联铁水资源,把明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东北最大的铸造基地。
做强冶金炉料。推动吉林炭素、吉林铁合金通过异地搬迁升级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特种铁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做优有色金属。提高镍、钼、黄金等有色金属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特种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黄金饰品、纪念币等高附加值产品,全力打造吉林黄金品牌,积极对接汽车、航空等产业,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四、农产品加工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要提质,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我市优势资源,摆脱单纯追求单产的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利用长白山林蛙、食用菌等特产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饮品及绿色食品等终端产品,形成长白山功能保健食品的品牌优势。建立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与责任追究体系,瞄准中等收入以上消费群体对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企业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强化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地区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统一品牌和集中打造一批绿色有机食品连锁店,从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环节、物流配送到销售终端全过程,切实保证各类食品安全、绿色和有机全封闭,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800亿元。
专栏8:四大支柱产业重大项目
◆化工产业:康乃尔60万吨甲醇制烯烃 、神源化工煤制氢气、80万吨聚氨酯发泡材料、2万吨聚对苯甲酸丙二醇、12万吨PC/ABS合金、大地化工硫磷钛综合利用、燃料乙醇公司8万吨纤维素制乙醇等项目。
◆汽车产业:一汽大众DY整车、长久汽车改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吉星轮胎年产15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万丰工业园、鑫瀚年产200万套汽车冲压件及工程塑料结构件、龙山有机硅汽车配套齿轮及座椅、汽车电子、汽车模具、树脂件、发动机等项目。
◆冶金产业:吉林铁合金、吉林炭素异地改造升级、建龙80万吨冷轧、小城钼矿日处理3万吨钼矿石、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项目。
◆农产品加工业:新加坡狮诚高端婴幼儿奶粉加工,牛、猪、鸡肉制品加工,中药材、食用菌、紫苏、蜂蜜等特产品深加工项目。
第三节 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逐步建立起布局优、功能强、覆盖宽、效益高、高端化、融合化、促消费、纳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的突破和跃升。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
一、生产性服务业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需求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现代物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性物流集散中心、专业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构建完善以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为统领,专业物流园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乡配送网络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打造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做强优势专业物流,在化工、汽车、钢材、医药、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专业物流品牌。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智慧物流、高效物流,培育发展一批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第四方物流企业。依托保税物流中心,搭建进出口贸易平台,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采购、加工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提高物流业开放水平,增强区域辐射能力。
金融业。继续支持现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加大对域外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巩固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加快昌邑区省级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试点建设,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金融超市等金融新业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发展。
技术研发。围绕制造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从产品创新和开发入手,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大力发展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加强研发设计主体建设,培育和推进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加强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利技术交易网建设,建设完善以科技大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搭建技术转移、资源统筹、协同创新等六大平台。
会展业。支持商业综合体、酒店建设综合性会议和会展中心,大力引进知名会展企业,定期举办大型商贸交易活动,构建域内外企业交流合作高端平台,积极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提升城市知名度。加强旅游、地产品等特色资源和特色产品的展览展示,提升淘宝特色中国吉林市馆的展示功能。
专业服务业。人才培养服务,实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整体效益,推进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培养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商务咨询服务,规范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积极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等现代咨询服务,依托总部平台、楼宇经济,打造商务咨询服务中心,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商务咨询中介机构。节能环保服务,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新机制,积极发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等中介机构以及节能技术服务、环境治理等第三方服务企业。检验检测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电力电子等领域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培育一批权威性检验检测及认证机构,创新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在线检测。售后服务,支持第三方售后服务集中呼叫平台和售后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
二、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消费。
商贸业。以加快促进消费升级为统领,推动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升传统商贸业与培育新兴商业业态相结合,建立完善满足域内、辐射域外的现代商贸体系。优化商业整体布局,拓展一批具有显著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新商圈,健全社区零售网点和农村流通网络,构筑高中低档结合、空间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现代商贸网络。做强专业市场,坚持改扩建与新建并举,鼓励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餐饮、住宿等行业与专业市场融合发展,推进传统市场扩大规模、改造升级。培育引进现代商贸高端业态、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积极建设体验型、主题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推进住宿、餐饮、“老字号”等企业服务创新。
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房地产开发以控制增量、优化存量为主,合理控制新城区开发规模,加大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五年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64万套,注重房地产多元化开发,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及总部地产,重点加强小白山、吉丰东西线、东山、西山等区域综合开发。稳定房地产交易市场,研究制定促进房地产交易的具体措施,通过组织各类房展会,积极开展联动促销等方式,激发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服务体系,大力完善规范物业服务,推进老旧小区、零散小区物业管理,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发展产权管理、房屋拆迁、房地产经纪、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咨询等中介服务。创新房地产经营方式,积极推进“房地产+”战略,促进创客、电商、健康、旅游、文化、金融中介等产业同房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家庭服务业。鼓励各类资本以各种形式开办家庭服务企业和各类人员进入家庭服务业创业、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家庭服务骨干企业。支持各类家庭服务企业进入城乡社区,建设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和网点,开展零售、餐饮、代购、洗染熨烫、喜庆等多样化的服务,搭建公益性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完善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完善服务设施和网络,构建便利惠民的家庭服务体系。
专栏9: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物流业:吉林中新食品区国际物流园、联想集团吉林内陆港、大众经济型轿车物流园区、沈阳铁路局铁路物流枢纽工程、傲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中物国际吉林长吉图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
◆金融业:吉林(昌邑)金融创新实验区、丰满区金牌金融超市、招银控股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技术研发:技术交易市场、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技术交易网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商贸业:东北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万达广场、吉林国际物流商贸城、昌邑区长白山土特产品交易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及中信长春路商业区、河南街商业中心整体开发等项目。
◆房地产业:重点建设哈达湾、西山、北山、东山、南部新城、吉丰东西线等房地产项目。
第四节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为主攻方向,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同步构建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体系、农民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城郊围绕城市“菜篮子”建设高效经济带;平原围绕玉米、水稻建设商品粮核心经济带;山区、半山区围绕粮牧加并举建设特产型经济带,大力发展综合效益型现代化农业,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从资源型向知识型、科技型转变,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由单纯追求总量增长的传统农业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65亿元,大绥河、搜登站、金珠、江北等36个乡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把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把中新食品区建设成为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试验区。
主粮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稻米、玉米、大豆等优势作物的品种改良、品质改进,绿色有机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比重提高到42%,围绕“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吉林市”物产名片,新增高标准农田9万公顷,加快发展万公顷粳稻核心产区和松花江流域粳稻产业带,做优做强稻米产业,强化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
特色产业。立足东北黑土地、“白山松水”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名优农林产品,重点打造甜粘玉米、果蔬、食用菌、柞蚕、苗木花卉、林下参、林蛙、紫苏、芦笋、月苋草等“十大特色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柞蚕种源基地,紫苏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国家级藜麦高产示范区,北方最大的芦笋产业基地。
禽畜产业。重点抓好优质生猪、高端肉牛、无公害肉鸡、绿色蛋鸡、精品奶牛、特种经济动物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化标准养殖,全力打造“吉林黑牛”、“吉林花猪”、“桦甸黄牛”三大地域畜牧品牌,不断完善无规定疫病区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科技兴农。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开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综合高产配套、节本增效、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开展适合本地不同生态类型的玉米、水稻、大豆品种组配和选育,扩大全程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大力提升生物质开发水平,引导生物质向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多方向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打造智慧“三农”新模式。到2020年,主导产业优良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9%,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435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5%。
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推行委托代理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鼓励开展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农业组织方式现代化。到20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0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稳定在200户以上。
专栏10:农业现代化重大项目
◆主粮产业:万昌现代农业先导区、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丰满休闲农业区三大现代农业基地项目。
◆特色产业:福辉食品年产10万吨玉米饮料及玉米面、园艺特产五类标准园、智能温室花卉特菜生产、光明九道菇工厂化食用菌、宇丰万亩芦笋生产基地等项目。
◆禽畜产业:正大生猪养殖加工产业化、大润德5万头肉牛全产业链、德生2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及肉鸡养殖、春光牧业3万吨乳品深加工全产业链等项目。
第四章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建设魅力品质江城
突出山水江城特色,把城市发展融入自然山水格局之中,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契机和动力,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实施“北部整合、中部优化、南部彰显”发展策略,夯实城市产业基础,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彰显江南山水特色,重点打造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主格局,城市从沿江发展走向拥江发展,形成结构清晰、富有韵律感的城市空间,建设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品质江城。
  第一节 积极建设生态宜居江城
传承传统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彰显以山为脊、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山水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生态宜居江城。
重构现代山城关系。加强龙潭山、小白山、朱雀山、玄天岭等自然山体景观保护,完善城市景观风貌整体设计,严格控制山体附近及滨江两岸沿岸地区建筑高度,以山体背景轮廓为基础,顺应地形起伏之势,形成层次分明、轮廓清晰的城市天际线,协调现代城市建设与传统自然山水格局,构建视线通廊,促进城市“显山露水”。
打造松花江核心景观轴带。逐步弱化松江路和滨江路的交通功能,增强商业和景观功能,加强滨江岸线景观控制,着力打造松江中路、松江北路、滨江西路标志性景观节点,推进商务商业中心建设,完善会议、展览、娱乐、文化、体育等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地下商业街等商业空间的打造,将传统商业空间引向松花江沿岸地区,强化沿江商业功能,提升城市休闲功能,增强沿江滨水岸线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构建丰富多彩的滨水空间,打造一江两岸核心景观轴、活力带,充分发挥因江而美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修缮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围绕夫余、满族、儒释道等特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的融合,挖掘历史人文的城市内涵,为城市发展注入灵魂,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第二节 整合提升北部产业空间
  加强北部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工业重心北移,同时增强人口要素集聚能力,全面提升北部城市服务功能,打造产业主导的城市副中心。整合高新北区、经开区、化工园区、金珠工业区,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整体规划设计,打造资源共用、产业共构、市场共享、城市共建的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加快提质扩容,适度扩展经开西区、化工园区东部新区、北甸子等新区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推进产城融合。坚持科学规划,整体统筹布局核心点位,坚持产业、科研和生活居住相结合,合理布局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高端商住区、生活居住区等功能分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对外联系通道,加快推进主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互连互通。积极打造商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宜居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人口集聚,合理发展周边村镇,促进周边村镇就地城镇化,科学合理推进产城融合。
集中布置工业产业。依托北部现有园区,大力建设公共园区,积极承接城区中部、南部工业企业转移,作为未来城区主要工业集中区,集中布置化工、冶金等产业。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区,对重点企业实施在线监控,积极推进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推动清洁生产和科技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区。加快经开区、高新北区、船营经开区、中新食品区、万昌及孤店子现代农业示范区六大先导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合理布局功能,科学安排近、中、远期发展时序,遵循“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滚动有序进行开发建设,保障未来发展空间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大力推进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示范区,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第三节 优化升级中部城区服务功能
打造城市转型新引擎。扎实稳妥推进哈达湾区域老工业基地搬迁升级改造工程,推动“企业再生、产业再构、功能再造、环境再塑”,实施“退二进三”,加快老企业搬迁升级改造,实现再生发展,多渠道改造安置中小企业,推动腾空区域打造“中央公园、文化商务区、滨水城市休闲商务区”三大功能板块,加快万达广场建设,大力培育引进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老工业改造新典范、现代服务业集约化发展示范区和滨水宜居生态城。
建设现代高品质商业区。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更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转变重工轻商的发展模式,在城市中心商圈引入电商物流、信息传媒、创意设计等新型服务业态,打造集商贸、购物、休闲于一体,富有独特人文内涵、优质人居环境、现代都市特征的高品质商业区。
构建10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加老旧小区文化、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合理布局制式便民服务亭,建设多个片区商业中心,改善城市商业中心体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并重视城市文脉传承、格局保护,适当保留一定规模有历史记忆的老商业街巷,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便捷、舒适的宜居家园。
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推进新生街、光华路等片区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改善道路交通网络,增加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有序推进架空线缆治理工作,切实优化和改善城区的人居环境。
第四节 彰显江南片区山水特色
打造城市形象主窗口。江南片区要依托半岛区位条件,融合周边山水景观特点,打造充分体现城市魅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标志性景观,凸显城市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强调可识别性和差异性,避免盲目追求“高大外新”。要与城市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相结合,形成能够展现现代都市形象的核心景观,突出作为城市形象展示主窗口地位。
强化高科技产业功能。结合城市发展,高新南区逐步“退二进三”,加快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文体娱乐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服务业业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核心支撑的产业体系。围绕高档居住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优化居住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入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城市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生态花园都市区。要突出南部片区生态环境优势,构建城市生态廊道,串联城市绿地系统,控制开发强度,提升建设品质,重点建设高档居住区。同时结合小白山、温德河、松花湖等独特景观资源,重点开发前二道、丰满小镇和朱雀山等地区精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努力建成生态花园都市区。
第五章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筑振兴发展新格局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引擎积极推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的整体布局
突出“一核五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构建“一核五极、一横两纵、一圈多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吉林大都市区、县级城市、示范城镇和潜质村社“四个层面”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大主体功能空间更加清晰。“一核五极”是以吉林市大都市区为核心,以五个县(市)次中心城市为重要增长极建设城镇化承载中心;“一横两纵”是以长吉图、哈吉沈、哈吉长(白山)沿线城镇为重点建设产业轴带和城镇群;“一圈多点”是以吉林市半小时经济圈覆盖的乡镇(半径约为30公里)和县(市)小城镇为重点,建设特色镇。到2020年,城区集聚要素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县级城市及城镇组团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提升产业分工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中心城区重点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制造业设计研发、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打造区域综合服务和创新中心;县(市)城区及重点镇加快发展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原材料加工业;其他乡镇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蛟河、桦甸等生态敏感地区乡镇禁止发展高污染性产业。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
推动高端要素集聚,提升人口产业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一江两岸地区城市风貌整治工程,加快哈达湾老工业基地搬迁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城市畅通工程,优化提升高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增强对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治理修复城区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资源环境对人口、产业的承载力。
强化生产服务功能,增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商务研发等生产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链向县(市)、重点镇延伸。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力支撑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带动、牵引县(市)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向县(市)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带动县(市)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
密切域内交通联系,推进市域城镇化协同发展。继续推进吉林半小时经济圈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与近郊城镇融合发展,推动永吉口前与吉林城区对进式发展,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大都市区。强化市区与县(市)的交通联系,巩固凸显市区的区域核心地位,完善以市区为核心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加快市区到舒兰、桦甸的高速公路建设。
第三节 打造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极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承载能力,重点强化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载体作用,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形成现代化城镇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有益补充,打造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极。到2020年,五个县(市)总人口达到254.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44.5平方公里。
永吉县总人口达到40.1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突出发展县城、经济开发区,打造口前-西阳-双河镇工业发展带、开发区-口前-北大湖服务业发展带、一拉溪-万昌现代农业发展带,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协同推进农业、旅游业及物流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舒兰市总人口达到66.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积极推动城市空间向东、向南拓展,改善城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优化城北工业布局,重点发展农副及林特产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生产、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市。
磐石市总人口达到54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北部新区,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城区发展副核心。重点发展金属冶炼、非金属加工、医药健康、新型金属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重要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基地、省内重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蛟河市总人口达到4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整体开发高铁西站等区域,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发展医药、采矿、长白山特色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功能区。
桦甸市总人口达到47.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积极推动城区东控、西拓、南延、北展,以松花江为界,东部建设生态绿色转型发展区,西部建设生态绿色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市区、八道河子镇及公吉乡,突出发展医药健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和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长白山特色资源综合开发基地。
第四节 积极发展特色小镇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条件,合理分区分类,充分发挥金珠、岔路河、孤店子、北大湖四个省级示范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市到通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