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强势升值驱动以下因素导致本币升值的有有哪些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美元指数的定价因素:
.cn广发宏观郭磊团队报告摘要美元指数的定价因素:超长期看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1971年至今美元指数经历了每16年为一周期的循环,此轮循环始于2011年。剔除政治因素(广场协议)影响,美元指数运行反映的是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周期:“美国劳动生产率走强--&以GDP比重及出口份额提升为表象的美国比较优势上升--&美元指数进入上升周期;美国劳动生产率走低--&以GDP比重及出口份额下降为表象的美国比较优势回落--&美元指数进入贬值周期”。中长期看实际利差:实际利差取决于两个经济体的相对货币政策、通胀形势乃至经济增长等因素。2000年至今美欧实际利差对美元指数走势的解释力高达72.1%。中短期受到跨境套利交易、美国政府执政力及市场情绪等因素驱动:第一、跟踪剔除机会成本和锁汇成本后的欧美净利差,若该指标显著偏离0则表明欧美债券之间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利差大概率驱动汇率走势。但若该指标在0附近,则意义有限;第二、市场对美国政府处理经济、外交等问题能力的信心也将对美元产生影响。当然,对应来看若欧元区等非美经济体的政治不确定性或者确定性增强也将对美元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当美元CFTC持仓处于历史极值,且基本面因素又较为配合时,美元大概率呈现阶段性反向运行。怎么看下半年的美元?继续大幅走高概率下降。2Q美元为何大涨?第一、美欧经济基本面出现分化。二季度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欧元区经济边际变差,给了市场看多美元的基本面逻辑。第二、内外部因素共同提振了市场对特朗普的执政信心。税改落地对上半年美国经济形成显著提振、4月中后期朝鲜表达弃核意愿,6月12日“特金会”强化了市场对于朝鲜核问题破冰的信心。市场对于特朗普执政信心增强,也对美元指数形成了提振。第三、美元指数空头方向拥挤。美元CFTC非商业净多单占比曾在0附近徘徊了42周,为美元提供了强劲的反弹斜率。往后看,不排除美元仍有新高,但除非欧元区政治风险升温等极端情形,否则下半年美元继续大幅上涨的动能或已减弱:第一、欧美经济基本面或出现边际变化:来自美国的惊喜和来自欧洲的失望或均变少;第二、欧洲央行年底结束QE几无悬念,不排除同时引导加息预期的可能性;第三、中期选举仍有可能给美国政治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第四、市场情绪并不极端,至少约束了美元的上行斜率。一个有趣的经验规律是,美国总统支持率和美元都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信心的映射,因此二者呈现正相关特征。若特朗普支持率接近经验峰值,则美元继续大涨概率偏低。正文我们可由三个因素看美元指数走势:超长期看劳动生产率或者比较优势;中长期看实际利差;中短期则关注跨境套利、政府执政力以及交易持仓等因素。我们在日推出的2018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曾指出2018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或将在90-96区间运行,目前看已经基本兑现。而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美元大涨的动力或主要来自美欧经济分化、特朗普支持率上升及市场情绪。往后看,除非欧元区政治风险升温等极端情形发生,否则从美欧经济基本面、美欧货币政策、中期选举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执政力以及美元持仓等因素评估,下半年美元继续大幅走高的概率下降。或者说,如果美元指数仍有新高,其上行斜率也将低于二季度。并且,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下半年某个时点再次进入贬值通道的概率仍然很高。美元指数的定价因素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汇率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比如劳动生产率趋势、购买力平价、储蓄/投资相对趋势、经常账户趋势、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实际利差、相对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市场情绪、风险偏好、政治稳定性等等。但我们大致可以将上述影响因素归为长期因素、中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并且可以在各个期限中找到核心影响因子。就美元指数而言,我们认为可将研究框架简化为:超长期看劳动生产率或者叫做比较优势;长期看实际利差;中短期看跨境套利和政府执政力及市场情绪。超长期看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1971年至今美元指数经历了每16年为一周期的循环,此轮循环始于2011年。剔除政治因素(广场协议)影响,从根本上看美元指数运行反映的是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周期:第一轮美元周期: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摆脱滞胀局面,劳动生产率重新上升,美元指数飙升;1985年2月在广场协议影响下,美元指数急跌,但即便剔除此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也将在随后几年随劳动生产率增速回落而进入贬值通道。第二轮美元周期:年。1996年至2001年在科技创新提振下,美国劳动生产率再度回升,同期美元指数重拾升势;随着科网泡沫破灭,劳动生产率显著回落,美元指数也持续走低。第三轮美元周期:2011年至今。2011年后地产带动美国经济企稳,而页岩油技术令美国劳动生产率有所回升,美元指数又一次进入上升周期。逻辑上,美元汇率代表了美国与非美的相对运行关系,为什么美元周期可以单独由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决定?我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是全球创新驱动力,美国相对非美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劣势可能更多地由其自身劳动生产率周期决定。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变化、美国出口份额占比变化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变化的趋同性印证。也就是说,我们大致会看到“美国劳动生产率走强--&以GDP比重及出口份额提升为表象的美国比较优势上升--&美元指数进入上升周期;美国劳动生产率走低--&以GDP比重及出口份额下降为表象的美国比较优势回落(或者说出现比较劣势)--&美元指数进入贬值周期”。事实上,美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其权益市场中也有体现,因此我们也会看到美元指数与美国股市指数与非美股市指数的比值呈现正相关特征。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比较优势与汇率走势的相关性在非美国家也有非常明显的映射。以日德为例,长期而言日元及德国马克实际有效汇率均与其在全球出口份额占比呈现正相关性。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00年美国劳动生产率高于1985年,但第二轮美元指数峰值却低于第一轮,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34%降至32%。换言之,劳动生产率增速变化可能只决定美元的运行方向,美国在全球经济的权重则影响同期美元指数的运行幅度。由此可见,2016年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仅为25%,大抵意味着这一轮美元指数高点也将显著低于2000年。中长期关注实际利差在汇率解释方面存在多个经典理论模型,比如利率平价理论[1]、汇率超调模型[2]、购买力平价理论[3]、长期均衡理论[4]等。但多数理论在实践(预测)中的应用效果往往不如人意:要么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比如利率平价理论;要么需要过多假设条件,比如汇率超调模型和长期均衡理论等。从国际资本逐利的角度考虑,中长期而言资本回报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方向,而国际资本跨国流动的过程将影响相关币种的供需,换言之,汇率的中长期定价因素是相对资本回报率。若选取名义利率/名义价格定义资本回报率,那么就演变成了利率平价理论或者购买力平价理论;结合汇率超调理论,我们倾向于选择实际利率/实际价格去定义资本回报率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实际利差取决于两个经济体的相对货币政策、通胀形势乃至经济增长等因素。我们知道在美元指数中,欧元的占比57.6%,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占比分别为13.6%、11.9%、9.1%、4.2%和3.6%。我们利用美元指数构成中的占比为欧日英加瑞(瑞士,不包含瑞典)各国实际利率进行加权得到了美元指数构成中的非美经济体综合实际利率,再用美国实际利率(10年期美债与CPI之差)与非美经济体综合实际利率做差求得美国与非美实际利率差值。如图10所示, 2000年至今该利差对美元具有66.2%的解释力。事实上,若仅用美欧实际利差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如图11所示,2000年至今美欧实际利差对美元指数走势的解释力高达72.1%。中短期看跨境套利、政府执政力以及市场情绪除了上述超长期及中长期因素外,美元指数表现也会受到很多中短期因素影响,比如跨境套利、政府执政力、市场情绪、事件驱动等。事件驱动因素在汇率研究框架中不易体现,因此我们仅在本文中探讨跨境套利交易(carry trade)、政府执政力和市场情绪三个因素。跨境套利交易(carry trade)在特殊货币政策条件下对汇率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危机前,美元指数与美德利差之间的正相关度极低(甚至整体呈现负相关性),危机后二者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其逻辑在于危机后全球流动性更多地进入金融体系,跨境套利交易显著影响了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供求,利率平价理论推动了汇率与利差的同向运行。跟踪剔除机会成本和锁汇成本后的欧美净利差,若该指标显著偏离0则表明欧美债券之间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利差大概率驱动汇率走势。但若该指标在0附近,则意义有限。美国政府执政力对美元指数的驱动。影响美元走势的另一个中短期因素是市场对美国政府处理经济、外交等问题能力的信心,美国总统民调支持率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衡量指标。或者说美国总统支持率与美元指数皆为美国经济和政策的缩影,因此尼克松以来历任总统任期内的支持率均与其任期内的美元指数呈现正相关特征。当然,对应来看若欧元区等非美经济体的政治不确定性或者确定性增强也将对美元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月,随着荷兰、法国、德国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大选尘埃落定,政治风险下降,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不断增强,该因素也助推了同期美元的贬值趋势。市场情绪对于汇率的影响:让位于中长期驱动因素;但可能主导阶段性走势。情绪指标有很多,在此我们仅以美元指数CFTC净多单占比为例说明。美元指数CFTC非商业净多单占比代表是投资者看多或者看空美元的情绪,当该指标处于历史上限极值(比如60%)我们可以理解美元多头方向是较为拥挤的,当该指标处于历史下限极值附近则可理解为美元空头方向较为拥挤。由于该类指标仅属于中短期驱动指标,因此若汇率处于某种中长期趋势中,即便美元指数持仓占比已经处于历史极值也未必带来美元走势的反向运行。然而,一旦中长期趋势性驱动力动能衰减,且美元指数持仓占比又处于历史极值,则美元指数就很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向运行。怎么看下半年的美元:继续大幅走高概率下降我们在日推出的2018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曾指出2018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或将在90-96区间运行,目前看已经基本兑现。而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美元大涨的动力或主要来自美欧经济分化、特朗普支持率上升及市场情绪。往后看,除非欧元区政治风险升温等极端情形发生,否则从美欧经济基本面、美欧货币政策、中期选举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执政力以及美元持仓等因素评估,下半年美元继续大幅走高的概率下降。或者说,如果美元指数仍有新高,其上行斜率也将低于二季度。并且,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下半年某个时点再次进入贬值通道的概率仍然很高。2Q美元为何大涨?美欧经济分化、特朗普支持率上升、市场情绪推动美国与非美经济基本面出现分化。我们以花旗经济意外指数来说明欧美经济基本面的分化,而这种分化给了市场看多美元或者看空欧元的基本面逻辑。内外部因素共同提振了市场对特朗普的执政信心。税改落地对美国上半年经济形成显著提振、4月中后期朝鲜表达了弃核意愿,6月12日“特金会”强化了市场对于朝鲜核问题破冰的信心。这些因素都形成了市场对于特朗普政府执政力的信心,也对美元指数形成了提振。美元指数空头方向拥挤。正如前文所述,若中长期因素仍然对美元形成利空驱动,则持仓指标并不能扭转美元走势;但在欧美经济基本面分化以及特朗普政府指正信心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美元指数本身已经具备了止跌回升的动能,此时美元指数拥挤的空头方向头寸将使得美元指数形成加速向上的势头。换言之,基本面因素明确了美元指数的方向,而情绪指标则为美元指数运行提供了斜率支持。 如何看下半年的美元走势?大幅上涨的动能正在减弱欧美经济基本面或出现边际变化:来自美国的惊喜和来自欧洲的失望或均变少。我们在2018年下半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日)中指出本轮美国经济增长峰值可能出现在今年三季度,而在上半年汇率贬值和通胀逐步抬升的背景下下半年欧元区经济或有边际改善。也就是说,下半年美国经济给市场的惊喜可能在变少;欧元区经济因素给市场带来的失望情绪也有望减弱。因此,相对上半年美欧经济分化的态势看,下半年美国相对欧元区的经济优势存在边际收敛的可能性。事实上,6月下旬以来欧元区的花旗经济意外指数就在大幅回升。一旦美欧经济上的边际差距进一步收窄,则将在基本面方面削弱美元指数的上行动能。欧洲央行年底结束QE或无悬念,不排除同时引导加息预期的可能性。6月议息会议中欧洲央行(ECB)已经明确指出四季度起先将QE规模由当前的300亿欧元/月降至150亿欧元/月,随后在明年结束QE。此外,ECB的货币政策通胀目标是调和CPI达到2%,而6月调和CPI已经达到该阈值,若下半年该指标仍维持目前水位,不排除年底结束QE的同时一并引导明年的加息预期。一旦该变量出现,欧元兑美元大概率将大幅走高。此外,尽管美联储年内或仍加息1-2次,但5月至今美联储整体货币政策态度并不十分强硬:比如在5月议息会议中指出除通胀和就业外,货币政策节奏还将关注金融和国际宏观形势;在6月议息会议纪要中也表达了对于中美贸易问题以及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的担忧等。这至少说明美联储超预期激进加息仍属于小概率。中期选举仍有可能给美国政治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日美国国会将举行中期选举,改选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而100席位的联邦参议院也将改选35席。尽管共和党仍在两院保持多数席位,但南北战争以来,美国执政党在中期选举平均丢掉32个众议院席位和2个参议院席位[5]。换言之,尽管目前特朗普支持率处于回升通道,但中期选举仍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于美元走势而言至少并非利好因素。若特朗普支持率接近经验峰值,则美元继续大涨概率偏低。前文中提到历任总统支持率与美元指数呈现正相关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除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外,其余总统任期内支持率均未超过其上任初期。但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任期均存在特殊的时代背景:老布什任期内冷战结束,克林顿任期内全球自由贸易、电子产业蓬勃发展、财政出现盈余,“9.11”事件后小布什的两度演讲也极大地提振了其支持率。Gallup数据显示,-17日当周特朗普支持率已经达到其上任时水平(45%),若特朗普政策及美国经济前景无法继续大幅超预期,则下半年美元指数继续大幅升值就将是小概率事件。市场情绪并不极端,至少约束了美元的上行斜率。正如前文所述,基本面因素明确了美元指数的方向,而以美元CFTC非商业净多单占比为代表的情绪指标则为美元指数运行提供了斜率支持。二季度美元强势反弹前,美元CFTC非商业净多单占比在0附近(主要在0轴下方)徘徊了42周之久,为美元提供了强劲的反弹斜率;目前该指标已经回升至38.3%,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表明即便下半年美元仍能创出新高,其上行斜率也大概率放缓。综合美欧经济基本面、美欧货币政策、中期选举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执政力以及美元持仓等因素评估,下半年美元继续大幅走高的概率下降。或者说,如果美元指数仍有新高,其上行斜率也将显著低于二季度;且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下半年某个时点再次进入贬值通道的概率仍然很高。极端情形:若2H欧元区政治风险升温,则美元仍有望大幅走强上半年意大利政治风险的暴露,以及不久前德国保守派(基民盟与基社盟)和社民党(SPD)在难民问题上也曾有过分歧(目前已达成共识),均表明我们无法排除欧元区未来仍存在政治或者政策风险的可能性。若下半年欧元区政治风险加剧,则美元继续大幅走强概率就会显著提升。当然,目前看这仍属小概率事件。[1]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可分为抛补(Covered)利率平价和无抛补(Uncovered)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不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抛补利率平价可以表达为:其中,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表示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平均收益率;S(间接标价)表示即期汇率,F(间接标价)表示在即期公布的在未来一定时间交割的远期汇率。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是: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2]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又称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该理论认为汇率对外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汇率超调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s表示本币兑外币即期汇率(间接标价法),m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货币供给;y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实际收入;i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π和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η、λ、θ是正的系数,θ表示调整速度。模型表明,当本国货币供给低于外国,本国实际收入高于外国,本国通胀低于外国,本国真实利率高于外国,对应本币相对外币升值;反之,对应本币相对外币贬值。汇率超调模型涉及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综合考虑了货币相对供给、相对实际收入、相对实际利率和相对通货膨胀这些因素对汇率水平的决定作用。[3]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称为“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即在自由贸易和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同一种商品在各国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这意味着:其中,代表本国物价水平,代表外国,ER表示名义汇率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即:[4]根据长期汇率决定的宏观均衡方法,货币的实际长期均衡价值定义为将一国储蓄、投资余额与其经常账户余额相平衡的利率。[5]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elections/everything-you-need-know-about-2018-midterm-elections-n832226风险提示(1)欧美货币政策超预期;(2)美国经济超预期;(3)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4)美国财政政策超预期;(5) 欧美政治因素超预期。请关注和支持广发宏观郭磊团队郭 磊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 海外宏观,大宗商品周君芝 货币市场,宏观流动性贺骁束 高频数据,实体产业链盛 旭 中观经济,中长期驱动邹文杰 宏观利率,债券市场吴棋滢 财政政策,区域政策广发宏观前期报告海外宏观&大宗系列
来自主题:
徐彪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25 刘晓翠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25 选股宝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25 孙婷慧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25 孙婷慧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25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您可以输入30字
您所在的位置:
机构预期美元维持强势
  美元指数从年初的92一路升至目前的94.6。业内机构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有望持续较强走势。
  美联储加息或提速
  分析师预计,在下半年美联储可能还将加息两次,并且在明年继续加息三次。
  道富环球集团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再次调整利率,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今年底达到225-250个基点;美联储2019年加息次数中值保持在三次,利率将分别在明年3月、6月和9月上调25个基点。
  道富环球市场宏观策略主管Dwyfor Evans表示,美国物价正以近5年来最快速度上升。即使未来3个月价格温和上升,但整体通胀仍有望达到3%,预计通胀率将超过目标水平。美联储此前预测2018年加息次数会增至四次,这暗示加息步伐会加快。而美国债息上升和美元走强,加上欧洲政治风险加剧,令新兴市场资金外流的忧虑升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6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点阵图显示多数决策者支持2018年加息四次,此举表明美国鹰派加息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受此驱动,美国短端利率有望加速提升,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现象进一步凸显。
  荷宝投资管理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开始,如果当前的经济增速能够持续下去,美联储的加息次数可能会多于市场此前预期。其中一个驱动因素可能是通货膨胀,显然极低的失业率和稳定的经济活动应该带来比目前更高的通货膨胀或更快的工资增速。
  芝商所首席经济学家Blu Putnam指出,随着核心通胀率的增加,美联储下半年至少会加息一次,但也可能会加息两次,但要取决于通胀数字。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利率中性,也就是联邦基金利率等于核心通胀率,如果通胀增加,美国国债收益率会高于3%。
  美元仍将保持相对强势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美元汇率仍将保持强势,美国与其它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差或继续扩大。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经济学家oachim Fels认为,美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会继续升值,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美元走势目前看起来并不“过分强劲”;其次,美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增速将超过欧元区等具有可比性的地区;最后,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导致美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差扩大。
  富拓集团分析师也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体来看是逐步与宽松周期告别,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步伐并不一致。美联储逐步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等却还处在退出宽松周期甚至是观望期中,美国与这些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差将继续扩大,美元的强势将得到支撑。
  瑞信集团分析师认为,欧洲地区政治风险给当地国家货币带来影响,这使得美元空头持仓较难维持。
  渣打银行在最新报告中预计,美元在短期内尚有进一步走强空间,但是美国贸易和预算赤字以及实际利差收窄仍将带动美元中期走低。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表示,上半年投资者的情绪受到地缘政治、贸易冲突和通胀担忧带来的影响,下半年美元是否会加息超过两次将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风向标。对于持续的市场波动,建议投资者通过另类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韩和元:政治力量是驱动人民币强势暴涨的根本性因素
来源:政经天一楼
作者:韩和元
正如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一样,美国政府的翻云覆雨,确实可以让汇率剧烈波动。同理,通过政治干预,美国既然可以让人民币强势升值,同样也可让人民币大幅下跌。可预见的是,如果美元再跌跌不休,一旦开始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时。那么,类似卢浮宫协议的把戏大概也会出炉了
  本文作者为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摘要:正如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一样,美国政府的翻云覆雨,确实可以让剧烈波动。同理,通过政治干预,美国既然可以让强势升值,同样也可让人民币大幅下跌。可预见的是,如果再跌跌不休,一旦开始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时。那么,类似卢浮宫协议的把戏大概也会出炉了
  强势升值的人民币
  2017年9月8日,在岸收创近22个月新高,年初至今,在岸人民币已上涨7%,据说去年年底换美元的小伙伴,已经哭晕在厕所。
  被政治干预的汇率――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在驱动人民币强势升值呢?那些把人民币推向新高的因素还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吗?如果这一因素一旦改变,对人民币又会有怎样的冲击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就汇率问题,我非常认同博士在9月8日当天所提及的一个观点:政治力量介入最多最深的市场就是汇率。事实上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就汇率市场而言,美国经常会批评这国干预汇率,那国干预汇率,但事实却是,它才是经常干预者。其干预的经典之作有,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除日元之外,“广场协议”升值的“黑名单”上,还有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都赫然在列。“广场协议”中明确规定,不仅是日元,德国马克、英镑、法国法郎也应大幅升值,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些国家中,德、日两国最具可比性。因两国都是二战战败国,且制造业都对两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都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成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广场协议》前后这两国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到1987 年底时已接近升值 100%,但是并非仅有日元升值,德国马克也升值了 ,且比日本还升值的更多,达到101.27%。到1988年,德国马克的升值率相比较于日元升值幅度有所收窄,但与广场协议制定时的1985年相比,其升值幅度仍然达到70.5%,与此对应的是:日元86.1%。
  广场协议之后,尽管美元对日元等非美元货币大幅度贬值,但由于美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财政状况,同时由于货币贬值存在“J曲线效应”,在广场协议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少,反而继续恶化。1987年,美国贸易赤字达1680亿美元,占GDP的3.6%,其中,3/4的赤字来自日本和西德的经常项目盈余。美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和外债的急剧增加,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继续让美元贬值明显弊大于利,美国对日本和西德的贸易摩擦重又加剧。同时,受日元和马克升值的影响,日本和西德外贸出口下滑,经济增长率出现下降。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985年4.2%下降到1986年的3.1%,西德经济增长率1985-1987年在2%左右徘徊。日本和西德对美国未能按广场协议有效削减财政赤字表示不满。此外,美元大幅度过快贬值也引起了国际外汇市场和世界经济的较大震荡,主要发达化国家明显感到要尽快阻止美元下滑,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当时,美国可以选择提高国内利率的办法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减缓美元过速贬值。但是由于担心这样会引起萧条,美国不愿意提高国内利率,而倒更希望日本和西德压低利率。
  在美国主导下,为了稳定国际外汇市场,阻止美元汇率过多过快下滑,通过国际协调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政策难题,1987年2月,G7国家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的卢浮宫达成协议,一致同意G7国家要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紧密协调合作”,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次会议协议史称“卢浮宫协议”。
  简而言之就是,广场协议的目的是让美元贬值,以此提振美国的出口。卢浮宫协议则恰好相反,由于广场协议美元跌幅过大,美国要求各国买入美元防止其进一步下跌。
  这一次人民币大幅上涨也是政治干预的结果
  事实上,这一次的人民币大幅上涨和美元大幅下跌,也是政治干预的结果。
  关于这一点,可参见我早于特朗普总统就职前的2017年1月18日,在微信朋友圈里所做的预测,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要想打贸易战,人为压低汇率是最经济的选项。基于此,可预期床破登基后,会强力干预美元,以此增强其出口竞争力,因此近期美元会主动选择弱势。
  其后又在朋友圈将上述观点再一次予以了明确:
  问:讨论一下,trump对中国的正式第一招会是什么?我的观点是:汇率。贸易战最经济的方法是人为压低自己国家的汇率,美国会要求中国升值,或搞弱美元。如果美元继续强势,不排除搞新广场协议,逼非美货币升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之所以看空美元,并不是因为看空特朗普,而是基于他的选民基本盘来自蓝领工人。这一群体特别讨厌中国,认为他们的工作是被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这一不公平的贸易政策造成的。为了连任,特朗普执政后,有动力去推动类广场协议的实施,以此来巩固其选民基本盘。而不幸的是,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都是我们的软肋,容易为美国所利用。
  当然,于今年年初,事实上在汇率上,中国也有止跌回升的内在要求,1,人民币的单向下跌已经影响了外资向我国的流入,市场对人民币信心下降,继续让美元贬值明显弊大于利;2中国在赶超美国的征程中,与美国保持差距的主要在于以用汇率法美元计算的GDP上,人民币的上涨有助于进一步缩小这一差距,为2020百年承诺时,增添亮丽一笔。
  也正是基于此,中国与特朗普政府间一拍即合,这正是人民币强势升值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正如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一样,美国政府的翻云覆雨,确实可以让汇率剧烈波动。同理,通过政治干预,美国既然可以让人民币强势升值,同样也可让人民币大幅下跌。可预见的是,如果美元再跌跌不休,一旦开始影响了外资向美国的流入,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时。那么,类似卢浮宫协议的把戏大概也会出炉了:买入美元,别让它再跌了。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财政部设定的美元的心理承受关口在哪?这个问题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的转折点。
  警惕大幅升值破坏创汇力
  还是9月8日,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的中国8月出口增速不及预期,进口数据则好于预期。出口的回落,与先行指标PMI的趋势一致。此前公布的8月官方制造业PMI的分项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落,但仍位于扩张区间。分析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也可能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今年8月,在岸人民币累计上涨2%。
  该数据表明,这半年多来,通过国与国之间汇率的调节,中美间谋求的贸易平衡达到了预期效果了。可问题在于,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竞争力减弱,这也将意味着其创汇力会持续下降,等美元下跌触及美国财政部心理承受关口,新卢浮宫协议出台,美元一转向,人民币会或又是一地鸡毛。
  本人最新出版专著《通往正确之路:未来增长靠什么》一书,在部分图书销售平台已经上架,敬请各位关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政经天一楼”,作者独家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意见参考。无论您是权威专家、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邮箱地址:,咨询电话:010-8。期待您的加入!)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致本币升值的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