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汕头经济好还是湛江好如何发展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请问: 为什么广东除了珠三角之外的粤东西北经济发展不起来?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广东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提供的知识: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硬伤,粤东西北经济发展不起来原因有很多,个人觉得有如下原因:一、基础设施建设: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前粤东西北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很少,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环境,但随着包茂高速、厦深高铁、潮汕机场等开通,情况在慢慢改观,还有在建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铁和粤西国际机场,开通会进一步改善粤西的投资环境。二、环境:潮汕紧挨福建,与台湾相近,由于台海问题,国家对这一带没有大规模发展的需求,潮汕很多的富豪都是在外发展。粤北韶关一带是山区,山区本身就很难发展,粤西相对于环境好些,有湛江和茂名两个海港,但基础设施建设太落后。三、财政:广东虽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但大部分都上缴国家和支援其他省份了,由于广东已属先富地区,国家返回地方的财政支持广东是少之又少,以致前年广东财政局局长发话他也赞同国家能从广东少拿点。其实广东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地方财政投资建设的,我们经常在新闻联播看到某某省国家投资某某大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什么的,广东的真不多。地方财政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广东的发展。四、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珠三角属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而且广州是千年商都,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配套、产业链等等都很完善,华侨又多,能最大限度吸引外资,迅速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其实,广东最已意识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这两年开始对基础设施建设发力,但要让粤东西北赶上珠三角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如果粤东西北达到珠三角的水平那广东的经济体量要多大,按现在的平均水平算到那时广东的经济总量将占到国家的经济总量30%以上,那时江苏浙江要追赶广东更是望尘莫及。就像现在我国的人均和美国的人均相差8倍,如果中国的人均追上美国,那么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虽然粤东西北发展落后,但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想非洲那样差,大部分地区还是发展得不错的,最近魅力中国城非常火,发几张粤西小城化州(茂名下属县级市)的照片供大家参考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时代机遇、地缘位置、国家政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目前广东的情况是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 作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尤其是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就聚集了几千万的人口,再加上东莞和佛山两座二线城市就更多。
数据显示,2015年广深莞佛四城GDP之和达“5万亿”之多,占广东省的比重接近“七成”。
《如果再加上惠州、中山、江门、珠海,珠三角GDP总和将达“6万亿”之多,占广东省的比重超过“八成”,而其中茂名、湛江、肇庆、揭阳、汕头、清远、阳江、韶关、梅州、潮州、河源、汕尾、云浮等“13个城市”贡献的GDP只有“1.2万多亿”,占广东省比重“1.7成多”一点 不足“两成”。
可以这么说:即使不计算其他13个兄弟城市的GDP总量,仅仅是依靠珠三角的经济总量,广东的经济实力在全国照样数一数二。
(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要数 “汕头 和 湛江” 这两个难兄难弟了,一个是著名的“侨乡”和全国仅有“经济特区”之一,另一个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港口资源优良 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 欧洲 非洲 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以及驻守着保卫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的“咽喉之地――中国南海”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
而其中“湛江”这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广东省“户籍人口第二”、“常住人口第五”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惊人的落后,2015年GDP总量仅为“0.238万亿”,占广东省GDP比重“3.26%” 离半成都还有一大截,加上“人口众多” “GDP总量又小”,“人均GDP”更是雪上加霜低得可怜。)》。
在广东,除了广州、深圳、佛门、东莞这“四大城市”经济高度发达之外,是广东“其他城市”发展“严重不足”的格局。无论是珠三角的“中山、珠海”,还是“粤东西北”的“汕头、湛江、韶关”等城市,“经济总量”和“中心市区人口规模”都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急需提升。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我觉得主要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主要还是省内的资源分配问题,而且广东省内的资源分配还要分为三级!第一级的资源自然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享用了,而第二级的便是珠三角内城市及深圳市,最后一级才会轮到粤东西北地区了!有人会说深圳资源分配不应该跟广州属于同一级吗?很抱歉不是!这点大家都明白,而且深圳一般争取到的资源都是国家层面的,而深圳发展到如今除了最初的资源政策因素外,大部分还是依靠自身的基础以及优势发展起来的,如今深圳对于省内的资源已经不太稀罕了!第二:就是粤东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太差,投入的资金及资源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而第二点也是影响第一点里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以上两点便是粤东西北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当然或许还有某些小的因素,大家可以指出!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因为,广东不重视,实际上广东并不发达,广东真正发达的地方只有广州,像其它地方靠的都是国家或外省。广东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很穷,基础设施差,教育差。虽然粤东粤西有很多外省人,但这些外省人都是乡下人而已,像人才都被吸引到珠三角去了,而很多人都知道粤东粤西教育差,他们也不会把自已的天才儿女放在这里发展,在这里发展的也就只有乡下人。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本地人,大部分本地人太骄傲,而且都是不会读书的,还排外,天天基本在吃喝玩乐,装B,打架。虽然粤东粤西经济还算发达,但在其它的方面,粤东粤西很差呀!还有一个,就是本地人太穷,特别是县,说什么是县,实际上就是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合成的而己。比如揭阳吧,揭阳高楼大厦少,住高楼大厦的人也少,就算有很多高楼大厦本地人也住不起,像大型超市,国际酒店,大型企业等,揭阳都没有, 基本都是小店,而小店基本都没生意,揭阳也没有一座跨江大桥,基本都是小破石桥。然后是教育,揭阳教育差,私校一堆,老师做得不到位,学生也没有积极性,学校也建设差,学校太小,设备缺斤少两,环境也差。最后工业,很多人说揭阳揭东工业发达,实际上并不发达,说什么是工厂,实际上就是由几块铁皮围起来的,工厂基本设施也差。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区位决定一切。从地理来说,广州是广东中心位置。对省内粤东西南北在此交汇,对北方,往北南岭,正是南粤门户,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广东就是千百年来围绕广州铺开,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上也跟广州距离分高低。至于深圳发展的那么好,大家也知道是因为香港。同理,香港是对应内地,和国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作为另一个中心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上也跟香港距离分高低。粤东是两者交叉地,自然发展比粤西好。广东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很穷,基础设施差,教育差。虽然粤东粤西有很多外省人,但这些外省人都是乡下人而已,像人才都被吸引到珠三角去了,而很多人都知道粤东粤西教育差,他们也不会把自已的天才儿女放在这里发展,在这里发展的也就只有乡下人。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本地人,大部分本地人太骄傲,而且都是不会读书的,还排外,天天基本在吃喝玩乐,装B,打架。虽然粤东粤西经济还算发达,但在其它的方面,粤东粤西很差呀!还有一个,就是本地人太穷,特别是县,说什么是县,实际上就是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合成的而己。记得关注点赞!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这问题吊出了一群专家。。这里,我首先想问问那些指手画脚的人,您是真的了解广东吗?你在广东住了多久?您又去过广东哪里?接下来谈谈我的个人经历与看法,仅供诸位参考。本人是潮汕人,准确说家乡是粤东普宁,在普宁读完了小学、中学、高中,而家人在我读初中时可以说是在广州常居,所以我放假时也经常在广州生活,之后高中毕业因故前往肇庆住了一年,中间还去了肇庆的一个偏僻的小山区调研一个多星期(具体地点就不说了),然后我又回到广州求学。好了,首先谈谈我的家乡普宁,普宁是个很早就发展起来的城市,听父辈讲,90年代的普宁生意(即商业)已经非常红火,特别是纺织业、百货等,甚至一说普宁的纺织业比广州的布市还要早发展起来(至于之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广州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原因外,还有是潮汕布商的大量外流),潮汕人重视宗族,一个家族往往可能从事同一商种,比如我舅家便是以百货→啤酒品牌发家,之后又转投入纺织业,在几年前环保还未像如今控管那么严格的时候,一度鼎盛可称行业龙头。。至于交通,普宁的交通在粤东可以说发达程度数一数二,高铁我记得是好多年前就通了,至于高速路发展,那大概是我还不大记事便已经很发达了。但是,也因为由于过早发展,当初城市规划跟不上发展,堵车是常有的是,当初读高中时,学校老校区刚好位于市区,对面除了有市人民医院还有两个医院,关键隔一条街还是商业区,并且因为是老城区,只有两车道,你知道两车道堵起来是什么感觉吗?绝望。最惨痛的记忆有明明只需要不到一刻钟的路程我活生生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堵在那段路(出了城区之后的路便成了三车道倒是不堵了)。而至于有人一直在说粤东有多穷,以我在普宁至少生活十多年的经历来说,我感觉到的跟某些网友评论的真的不是一回事,我不否认存在极少很穷的个体(个人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总体上讲,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是衣食住无忧的,而至于生活富足的人也非常之多的,在我少年时期的记忆里,举个路上的宝马、奔驰等不非常常见但也不少。我很爱我的家乡,虽然它有一些不足但它是游子的根,请大家理智评论。我认为,它目前经济最大的阻碍是产业转型,普宁一直以来最为发达的轻纺业完全被环保卡住咽喉,现在轻纺业对普宁来说犹如鸡肋,弃之不舍,反正最终出路还很迷(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说也罢)肇庆。肇庆,怎么说呢,比起普宁,环境,市区城建简直不要好太多,还有,以我个人了解,肇庆的民风并之普宁也更为淳朴,普宁人是好客,而肇庆人则是简单,但肇庆的经济现状包括活力给我个人的感觉比不上普宁,这可能是因为两个成市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在此不作具体评价。由于一些山区先天性的交通缺陷,肇庆有些地方是真落后,跟市区的建设是天壤之别,但根据我那一个星期的调研皮毛,我最佩服肇庆的一点是肇庆目前对中小学的教育投资,我去的几个学校地处山区,但学校的基础设施总的说是良好的,虽然无法跟市区比,但至少比我去时心理预期好上n个档次,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改变肇庆山区的落后的希望。而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他们除了他们中间的一些家庭不得不忍受青壮外出打工的遗憾外,其它人的生活状态显得相对简单淳朴,举个例子,我在那住了一个多星期,除了刚开始外,我在乡道上溜达随便遇见个人我们都能相互称呼问号,得闲的话还能谈天说地。前面我也说到了,一些山区交通先天性缺陷,虽然都修了公路,但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对于一个多山的成市,我觉得硬要让它全面发展不切实际,甚至强人所难,即使是粤港澳大湾区能量大辐射,偏远的山区自己发展估计也是非常艰难的,那么也就只有先富带后富了,估计还需要挺长时间。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对于年轻的中国依旧是很大的难题,同样,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根基还薄的广东如何做才能更好,还需要再摸索摸索。总的说,广东目前的经济活力还是非常旺盛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还未满血依旧不断提升状态,这是一块不停地孕育着机遇的热土。以上,仅仅是从我个人的一点小经历延伸出的小看法,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加客观理智看待广东,谢谢。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话不多说了,其一,珠三角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过度的开发,最终还会为过度开发,付出代价的,东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其二,珠三角把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变成了住宅区,这是非常危险的,按珠三角总人口来算,能够在珠三角安札落户的有多少呢?以前主要是发展先头城市需要,涌入了很多外来人口,自已而然是富裕一些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片面会改变这个现象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已经打开过去的局面,回流潮也会不断的加大,现在主要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教育问题,在很多次时,我曾经在粤北某市的自由建言发表提过,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所谓靠近港澳,而是怎么引入流动的人口,这才是关键,没有流动人口的城市最终是走向衰落的城市,现在珠三角为什么要联动粤东西北城市呢?原因很简单,珠三角城市过度开发,造就了高楼大夏稀灯火的事情,无非就是利用快速的交通工具与缩短路程,加大人口流动而已,同时利用现行的内在城市规划改变,吸引人口流动,但是中国人有一个非常传统的思想,不管去哪里了,终将还会回到原来的地方,所以珠三角城市的衰落,终将也会发生的,现在不会看到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粤东西北的城市还没有做到习惯在珠三角生活流动人群需求与要求。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落后,要从多方面考虑。粤东西北一大片地区经济发展不起来,不能过分归咎于国家税收政策,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一、虽然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家政策比其他省份优越,但人们的思想保守,没有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仍然固步自封,不求上进。二、在对待人才方面,表面上有优惠的人才政策,实际上,对外地人才,工作上不支持,待遇上不优惠,甚至于排挤和打压人才,导致本来就难以引进人才,引进的又不能很好的用好,造成留不住人才。三、在招商引资方面,企业一旦落户,政府并不是好好服务,而是经常有官员到企业吃拿卡要,企业不能良性发展,甚至倒闭,导致后续的引资困难。四、广东省政府也对这些区域的发展不是很重视,配备的干部队伍也不会很强,领导能力一般,没有多大的进取心。以上种种,导致了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起来。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大树底下难长草,区区一个广东及周边已经有3个超级大都市,香港虽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但因地理等原因考虑投资首选地还是珠三角平原为主,深圳众所周知因政策的原因别说投资了连转移个工厂大部分税收还截留在深圳本部,放眼全省唯独广州稍微可以松出双手帮助兄弟城市。要解决这个困境最直接的办法取消深圳所有的特权让周边的城市公平发展,否则广东的粤东西北迟早变成有名的环京津贫困带。如果中央想保留深圳特区那就修改税收分成政策,只要广东省能拿到深圳20%税收广东的财政基本可以维持。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广东珠三角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是中国的南大门,靠近香港,而且有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扶持,并不是举全省精力搞出来的。非珠三角的广东地区之所以没那么发达,主要是地形。有人说这关系不大,中国三大经济圈有两个建立在中国的三大平原上难道是巧合吗?而广东却只有一个小小的珠三角平原,我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所以印象很深:我的祖坟离我住的地方都在东莞只隔着一个镇,现在过去就40分钟左右,但在十年前,因为山太多没路只能绕路走,加上路少车多,每次过去扫墓起码走两个半小时,试过一次大塞车走了四个小时;我还看到过一座小山,从小时候的绿树成荫,经过近十年的修改被从上到下穿了五个隧道。这些只是一个缩影,处在珠三角平原的东莞都如此,而且是因为东莞是世界工厂,需求加上有一定财力才大肆建路,那那些非珠三角地区呢?地形多山,财力不够导致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又有什么企业敢去投资发展?所以相比之下发展得很慢。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即便是开隧道也变得非常简单了,希望非珠三角地区能快速的发展起来!由用户
提供的知识:因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公司、三资企业公司、最后才是国有企业公司,而珠三角九个城市在交通运输方便、港口铁路航空海运方便、地理位置、海外华人华侨华裔、人民群众商业传统文化和意识好、靠近香港澳门、政府工作办事效率、国家政策、吸引国内投资、官员廉洁从政等方面都好过粤西东北,又好象磁铁一样把其它粤东西北的人才、物力、财力资金都吸收去了。珠三角的人思想思维开放包容、不排外,乐意外地人去打工发展和做生意投资建厂办企业。而粤东西北的人由于经济发展差,比较排斥外地人和官员贪污腐败比较多,特别是潮汕地区和雷州等地,各种综合因素使粤东西北发展比较慢,同鹊匦矶嗟胤讲畋鸩淮蟆肚盥浜蟆粤东西北的人也乐意去珠三角工作就业和发展商业机会,全国人民群众也有很多人愿意去珠三角工作。。请注意:本内容来自悟空问答,版权归悟空问答所有,本网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赞同以上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提供,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不妥,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标签 :&&&&&&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xue16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广东的贫富差距太大了,要怎么改善?
不是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差,而是山区的基础设施难以带动经济发展。以中山为例,基础设施远远比不上粤东西北的很多城市:2010年以前境内没有铁路,2012年以前境内只有广珠高速东线以及中江高速过境,今天为止只有一条国道过境,中山没有深水港口,至今仍然依靠香港走出口航运等等。但中山就是胜在有平地,平地,平地。请看三副地形图。
注意各大城市的所在的地形,都是在平原以及附近有湖泊或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平原,水源那是人类聚居地的基石。
看看广东的地形图,除了珠三角外,全是山地和丘陵。广东人难道有平地不住,非得去削山劈地,挖渠引水,世世代代愚公移山吗?而且不是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差,而是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难以带动经济发展。在平原修建一条公路,修好后带动原线两边的地块建工厂、住房。而在山地修一条公路(先不管修建技术难度和成本),公路修好了,两边大山依然是大山,沟壑依然是沟壑,根本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有人马上会说人家江苏怎么就可以发展这么均衡。那再看看江苏的地形。
江苏省地形可是100%是平原!江苏人在平原上爱怎么弄就怎么弄,没有天然的阻隔,发展均衡是必然的。网友1:对啊,粤西好穷啊,希望国家给广东减税 让我们自己发展广东各地江苏GDP和广东相差不远,为何他们的税收连广东的一半都没?所以应该给江苏加税 给广东减税
网友2:感觉以前思想是先发展珠三角,再带动粤东西北,但是有点事与愿违的感觉,现在社会的优良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等,包括人的主观意志都向珠三角聚拢,其实这是社会发展必须经过的阶段,短时间不可能打破这样的格局。但是确实也有很遗憾的地方,比如粤西的湛江茂名,粤东的汕头揭阳,其实本身地理位置和条件也是相当好的,硬是没有发展到期待的规模。粤北山区地理条件可以和部分湖南江西云贵川一战了。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5jfOKVeHhsHsa=KAyH6JXR9jWO7KQdb4Y=xCHu2D54qsO2compressflag.jpg在深圳向东8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深汕特别合作区。一批来自深圳和汕尾的热血干部和青年人正以“把理想写在大地上”为奋斗目标,努力拼搏,力争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深汕特别合作区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和现代产业新城的战略定位,将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努力争创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带动,着力发展一批国内一流的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服务珠三角与粤东地区的特色产业,力争为更多企业打造一片珍贵的投资热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资深汕 > 投资资讯
为做好主题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振兴粤东西北的机遇、难点和对策”的专题。3月31日下午,省政府参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社长蔡玉明、省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省侨联副主席李崴等省参事调研组一行到深汕特区调研。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陪同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何学文介绍了深汕特区的规划定位、发展思路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新城建设情况,并重点围绕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中,深汕特区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交流中,蔡玉明表示,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更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深汕特区把“创新”作为发展理念的核心,这与省、市的战略一致,相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这里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
李崴建议深汕特区不仅要进入“一带一路”的范畴,还要跟上振兴粤东西北的发展步伐,以“造新城”的概念引导区域协调发展。
与会的其他省政府参事也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表示,深汕特区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和实际操作的创新性,对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很有借鉴意义,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振兴粤东西北的机遇、难点和对策”的解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省政府参事田秋生、吴松营、钟韶彬,深汕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良沛及省政府参事室、汕尾市政府、深汕特区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活动。
最新热门推荐关于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过半任务尚未过半,振兴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今年是广东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第四年,距离2018年广东确定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还有三年,正处于时间进度的中点,但从任务完成进度来看,则未到达中点。在GDP方面,对照2013年《决定》所预计的GDP实现翻番须达到的绝对量,截至2015年,除个别地市外,绝大多数地市GDP增长绝对量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一半,增长速度仍然较慢。在人均GDP方面,除阳江已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其他地市距离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并且与2012年相比较,差距幅度缩小并不明显,甚至部分地市差距还在扩大。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形成   高速公路受资金、征拆、环保制约影响建设进度较慢,直接联系珠三角核心区的高速通道仍然不足,出省通道建设略落后于周边省份。湛江、茂名、阳江、河源、梅州仍未通高(快)速铁路,实现2020年&市市通高铁&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粤西北地区机场现有运力薄弱,辐射能力差,湛江机场、韶关机场、梅县机场迁改扩建项目尚未完成。粤东港口群、粤西港口群、东江航道等水路运输建设相对滞后。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等级较低,路网结构不尽合理,通达程度不高。   (三)产业园区承接能力不足,项目落地难带动效应弱   从产业园区自身建设来看,大多数产业园区处于硬件建设阶段,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直接影响招商引资以及项目落地;部分产业园运营机制不顺,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配合,管委会法律地位不清晰,管理权限不到位,影响决策效率。从园区产业发展来看,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园区内产业分布较分散,园区间产业同质化竞争。从实际招商引资来看,承接来自珠三角的企业少,新引进的优质龙头项目少,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未能对经济增长发挥明显拉动作用。   (四)新城扩容尚处起步阶段,旧城提质欠账多难度大   在中心城区扩容建设方面,目前12市规划的新区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新旧城区距离较远,新旧城区未能形成互动,产业集聚、公共服务配套相对于房地产开发相对滞后,新城辐射带动旧城、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仍未形成。而中心城区提质发展方面,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交通出行、环境卫生、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问题比较集中,短期内取得全面突破难度较大。   (五)环保压力经济压力并存,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生态保护者与经济发展受益者之间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是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落实,粤东西北地区在削减&双高&产能、减少财税收入的同时,并未得到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相应的生态补偿资金,直接影响了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投入。二是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分配、节能指标考核有待完善,不能搞全省减排指标&一刀切&。三是绿色发展路子有待探索,如何把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环境保护压力转化为振兴发展动力是粤东西北12市长期面临的挑战。   (六)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明显,公共服务短板亟待补齐   受历史欠账较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以及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等因素制约,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仍较明显。扶贫工作方面,扶贫布局分散,扶贫资金切块划拨,缺乏统筹调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社会保障方面,基本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较重,社保基金支付压力持续增大。医疗卫生方面,基础设施薄弱,医学人才短缺,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卫生医疗服务分布不均衡。教育事业方面,人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现代化要求差距比较明显,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偏低,部分地市高等教育资源匮乏。   (七)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资金短缺问题是各地在推进&三大抓手&过程中反映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普遍提出按照省市共建项目资本金7∶3的出资比例,地方承担部分比例过大,负担过重,资金筹措困难,财政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股权基金有待在资金规模和服务质量上加以提高。   (八)用地用海用林指标紧张,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各地新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落地都对用地提出比较大的需求,远超过各地用地指标。另外,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流程多、难度大、时间长,一方面给项目建设进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往往造成建设速度快于审批速度,存在违规用地风险。现有土地利用效率仍有提高的空间,土地占而未建、集约用地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九)各层次人才普遍短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粤东西北地区普遍面临着本地人才培养不足,流失较为严重,外地人才引不来或留不住的局面。这其中既有粤东西北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的经济因素,也有部分地方尚未形成良好的交通环境、生活环境、营商环境等社会因素,既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用工企业与职校技校之间仍然缺乏有效对接机制的原因。   相关政策建议   (一)时间过半、任务完成未过半,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亟需&再推一把&   根据中期评估结果,从《决定》出台到规定的任务完成时间已经过半,但粤东西北地区主要指标任务完成并未过半,且由于基数小、增长率低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3年来这些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发展形势极为严峻。省委省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准确把握、认真研究、大胆突破,出台更为有效、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打一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如期完成。   (二)为粤东西北地区争取国家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实施&一市一策&   建议帮助粤北向国家争取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帮助粤东、粤西争取国家级沿海开发战略,为粤东西北实现振兴发展、跨越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参照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经验,充分考虑各市资源禀赋、功能布局、发展水平和工作特色,在《决定》框架下实施&一市一策&,尤其是对各市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单独给予扶持政策,避免&一刀切&。对现有中央苏区、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等中央出台的与粤东西北相关优惠政策做一个全面梳理,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将能够享受到的政策用好用足。   (三)加强省级统筹规划,避免各地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省级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解决粤东西北各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形成引领粤东西北建设发展的&一张蓝图&。统筹安排覆盖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实现各地市整体联动、错位发展,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四)提高省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资本金出资比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路网建设   建议适当提高粤东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资本金的出资比例,帮助地市缓解资本金出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能够如期完成。继续提高粤东西北地区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出省通道,构建覆盖全省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使粤东西北成为紧密连接珠三角和周边省区的重要纽带。   (五)狠抓项目储备及落地,促进园区扩能增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发展2-3个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严把入园项目环保关,推进节地、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充分调动珠三角帮扶市与粤东西北地市双方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统筹解决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部分园区用地指标使用率低、部分地市土地闲置率高而园区用地指标和规模不足等问题。   (六)新老城区合理布局融合发展,构建产城融合的工业新城   处理好新老城区在扩容提质过程中的关系。新区要注意与老城区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统筹优化新老城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在交通路网体系、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实现产业互补、设施对接、功能融合。实现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打造特色突出、生态完善的宜业宜居新城。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建设模式。   (七)落实生态补偿制度,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方式   充分应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大力倡导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各类受益主体履行生态补偿义务,督促生态损害者切实履行治理修复责任。建议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方式,根据各市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分配指标,适当降低粤东西北地市减排任务,缓解发展压力。   (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切实做好底线民生保障   省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要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着力保障基本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覆盖全体居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供给水平。优化整合扶贫资源,整合省、市、县各级政府分散在各部门的农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扩大资金来源,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经营,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品种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产品。   (九)通过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和科研环境,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鼓励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在粤东西北地区独立或联合当地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资金、用地、税收、项目申报、学科布局等方面给予优惠。做好本地人才的稳定工作,鼓励粤东西北地区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设立职业技术学校并做好校企对接工作。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和科研环境,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粤东西北。   (十)逐步取消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提高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使用效率   加大省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适当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重点项目的配套资金比例,对民生项目逐步取消或减少地方配套资金,降低当地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风险。尽快研究设立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二期基金,在首期121亿元基础上继续扩大基金规模,提高基金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发行市政债券、贷款增信、PPP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十一)统筹土地指标和规模向粤东西北地区重大项目倾斜,精简土地审批流程   在省级层面将各地市的用地需求进行统筹,根据各市项目质量、规模及城区建设进度,将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地规模向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进行倾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优质资源落地提供保障。探索在不改变用地指标和规模的前提下实行审批权限下放,由各地市自行调配使用土地。   (十二)明确粤东西北各市和珠三角责任,从&输血&向&造血&转型   粤东西北各市应牢牢把握本次发展机遇,转变&等靠要&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大胆创新探索,结合自身特色找准主导产业,逐步缩小与珠三角发展差距。珠三角各市要从全省政治高度明确帮扶主体责任,树立&帮扶别人就是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理念,帮助粤东西北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完善各级督导机制,增强责任落实的针对性和严肃性。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中期评估专题调研组   组长:汪一洋   成员:任红伟 邵帅 李潇 孙英翘 连晓鹏 唐金华   执笔:李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400-606-9800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
&& (总)网出证(粤)字第00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经济好还是湛江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