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用户不适合紫牛智能?

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手机号/邮箱已经存在
请输入密码
请输入密码
60秒后再获取
验证码错误
还不是会员?
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密码
30天内免登录
手机号/邮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邮箱
图片验证码
60秒后再获取
验证码错误
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密码
紫牛基金张泉灵:拿投资的项目不一定是好项目 什么样的项目VC会给钱
来源:猎云网
作者:周丽梅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编者按:其实紫牛的投资逻辑,是不太愿意投新媒体。
10月29日,成都文创地标“青城文创硅谷”示范区在崇州市街子古镇正式开园。文化创业领域投资人、一线文创IP以及成都本土代表性创业者齐聚,共话文创产业发展。在“青城文创硅谷示范区启动暨西部文创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合伙人张泉灵发表了“文化经济浪潮下的IP生产力” 主题演讲,从“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IP经营的到底是内容还是用户”等角度分享了自己一年来在文创IP创业上的思考。
关于如何看待文创项目的核心,张泉灵表达了自己观点:第一,不是拿投资的项目才是好项目,绝大多数的文创项目,核心是要变成真正有创意的、引起人消费欲望的、能够快速盈利的好生意。第二如果这不是VC要投资的大规模盈利项目,就要看能不能快速进入盈利的阶段,这是核心。
张泉灵还透露,要投资的内容创业有三个领域:内容本身就能卖钱和提供服务、内容是低成本的获客渠道、内容有可能演变成多渠道盈利的IP。
以下为张泉灵演讲全文,猎云网略有删减:
很多人把微信作为一个重要的推广平台,如果你想在微信获得足够多的粉丝,除了你原本的内容转化为流量以外,你可以做投放来打造流量、你可以在广眼通购买你的粉丝。其实每一个粉丝不同的时候花费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新号现在想重复之前的做法,一笔钱花进去,你粉丝回来了,你会发现成本比以前高得多,以前你买的时候成本可能会高达十几块钱,甚至二十多块钱,这些粉丝来了之后能不能留下来还是一个问题,它的黏性还是一个问题。我在这儿不具体点名了,我知道的一个绝对的投入,它在这上面的花费,获得每一个粉丝的成本是几毛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他本身的内容IP,就可以使得他的获得成本急剧下降,你算到每一天,你算到一年,这个本质上就是IP值钱的地方。
讲完了这个值钱的部分,我们具体讲一下从VC的角度怎么看一个文创和内容的创业项目,什么样的项目VC会给钱。不是说只有拿到投资的项目才是好的项目,我不这么看问题,因为VC投资有一个基本的逻辑。
第一个最完状态,就是上市,你IPO了,我当然就可以把我的投资的钱拿过来,但是这只占到所有投资项目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第二种就是你被一个战略的投资方并购了,你非常有用,大的企业认为买你可以省他的时间,或者做战略的布局,他要控股你的时候,他买你的时候,那我前期的投资也退出来了。第三种情况,是不太愿意VC退出的方式,比如说四五年,你也挣钱,但是你既不想被并购,你也上不了市,怎么办呢?创始人把我当年的投资买回去,每年加百分之几的利息,这个买回去看起来我的本金没有损失,但是作为一个VC的管理人来说我分不到利润,我没有收入,这是我们不太愿意看的。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你赔了,最后就清算了,连本都拿不回来了,这是VC退出的四种从上到下的方式。
你理解的VC的钱怎么退出了之后,你就理解我们要投资的是你能做成大规模生意,有大规模盈利的事情,那小的赚钱的生意我们投不了,这是我们的基本逻辑。但是我得说在文创行业当中,可能大量的创业者,真正走的是一个不错的赚钱的生意,一样是一个好项目,对创业者来说它是好项目,但是对VC来说它不是好项目,所以不能以VC的标准,以能不能拿到投资的标准来判断说它是不是好项目,我们不能这么想问题,这是创业者需要理解的一件事。
你要做一件事情,你先得分清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大,我是一个不错的生意还是有可能拿投资的更大的事情,如果它不能变成大事情,一定要想清楚我得快速盈利,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不要想我这整个过程拿VC的钱来填,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先从这一个角度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VC喜欢的,什么是自己应该要坚持的。这是我们的基础。
紫牛投资的方向
紫牛投资的方向从它诞生开始有两个比较大的投资方向,第一个大的投资方向是和内容相关,第二个大的方向是和高的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相关的。当紫牛以内容相关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的时候,特别是出现我这样一个管理人的时候,大家很容易认为说张泉灵你是不是投新媒体,因为你自己是从媒体出来的你是不是简单地投一些公众号呢?
我正好给大家做一个澄清,其实紫牛的投资逻辑,特别从我的角度出发,是不太愿意投新媒体。因为最基本的逻辑是媒体今天是两投受挤压,前面你的用户是巨大的受挤压,你原来的渠道上的用户在慢慢离开你,而且在慢慢老龄化,这一块不用我多解释。
更可怕的是你后面的那一部分,你原本的盈利模式也是在受到巨大的颠覆式的挑战,因为媒体原来最大的盈利模式就是广告变现。今天如果整个广告盘子没有迅速扩大,而新的互联网端,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整个广告份额在急剧增长你就知道你能分到的蛋糕变小了。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他为什么要投放在一个我水扔下去了以后,根本不知道响不响的地方呢?我在你这儿投,投了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不像移动端,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每一个号上投放有没有转化,从我的角度很难对新媒体下得去手,我不能理解后来的盈利模式是怎样。
从紫牛投资来说会怎么想问题呢?我们基本上分为三块。
第一块叫做内容本身就能卖钱,内容本身就是服务,所以我们会投一些自己有内容壁垒的,互联网的线上效益,这是我们投的非常大的一块;
第二块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内容是一个低成本的获客渠道,你的获客成本比别人低,因为内容造成的,但是你赚钱再后来可以赚钱的地方,这是我们主要投的地方;
第三块我们会部分的切入内容有可能演变成会多渠道盈利的IP,这是我们会考虑,但是这个到目前为止都是我们在尝试的一个东西。
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我自己是媒体出来,我身边聚集了很多的内容创作者,大家都会讨论说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所有的内容创作者对渠道为王这件事情是非常愤慨的,大家都会说无论渠道怎么变不都得有好的内容吗?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在VC的眼里,只有绝对的大头才能是内容为王,剩下的都是渠道为王。
什么叫做内容为王呢?不是内容好或者不好,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定性的评判,而是当你说你迁移渠道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是你的内容,所以粉丝跟着你走,你可以零成本地把你的粉丝带走你就为王,你只要换一个平台,你还要重新靠渠道给你增加粉丝的时候就是渠道为王,这是非常简单的算成本的方式。所以这是VC眼里的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所有要做新媒体转型的所有做内容创业的,看不清这一点,下一次你内心受到的挑战会非常大。
我这里有两个例子,只有这样的头部才能内容为王。马东到爱奇艺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的成本大家都跟他走,Papi酱开了第一场直播的时候,整个在线人数前后累计超过1亿,这叫内容为王。但是你别忘了,他们在早期的时候也是渠道养出来的,如果你做不到这个量级,你如果只是靠前的那个,你要充分了解你的渠道。
IP经营的到底是内容还是用户?
很多媒体出来的人每天在做内容,以至于大家认为说我是不是经营的是内容,不是。我们回到商业本质,一个媒体靠内容卖钱吗?你的内容收费吗?如果你不是,你只要不是收费行为,你经营的本质是用户,你是通过内容把用户吸引进来,在用户身上变现的,所以核心是你经营的是用户,这是大量的IP所要认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紫牛通过内容经营用户,通过用户来展现的这样一个项目。我一年前投资年糕妈妈的时候,整个的团队一共就两个半人,当时大概在微博端上有30多万的粉丝,今天是微博经济的时代,仅仅是在微博端上,还不计她在优酷等客户端视频上的粉丝量,在淡季她的月销售额也过五千万。
为什么说它?是因为我碰到很多原来做媒体转型的团队,都要讨论怎么能用内容变出一点东西,我说你其实没有理解为什么它的内容赚钱。你觉得她的东西写得很好吗?如果我在网络端上找的话,你说写母婴的育儿知识的,她是不是就是最好的?有没有人比她写得更好?一定有!但是为什么别人做不到母婴电商品牌第一个人品牌,为什么她可以做到第一?
整个背后的商业逻辑是怎么样的,我今天给大家整个分析一下。内容的本质是使得你的获客成本比别人低得多,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个获客成本低的人,他当然效益就高了,他就更值得投资啊,我们回到商业本身去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像一样的展示,如果同样是一个卖馍馍的人,一个会吆喝的人获客成本就低啊,所以他经营的是吆喝吗?不是,他经营的是馍馍。
再是选品,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基本的问题,逻辑思维该怎么样梳理?书有两个基本的特性,第一个叫做标品可大量复制,第二个事情是书可以被定制,这两件事情在一个商品上呈现是不成立的,因为我大的流量来了,本质上一定是标品,因为非标品产量有限,很多文创类的产品是非标品,当它是非标品的时候,本质上大流量对你没有意义。
标品有一个缺点,标品的缺点是你能卖别人也能卖,你想买一件标准的衣服,别的网站也可以卖,别的网站说不定在打折呢?为什么逻辑思维的要卖书,因为书是标品,这也是逻辑思维的书被大量的书商定制出来,它这个定制就造成你只在我这儿可以买,在别的地方都买不到,只有我这里有这本书,第一步跟所有的购买平台比价,只有在我这儿买,这是关键。第二件事情,我还可以大量的扶持,想卖多少卖多少,想卖10万本卖10万。首先第一个标准品,第二大的流量,所以逻辑思维是卖书,千万不要认为知识没有量。
而且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当你习惯在这儿购买书籍的时候,你可以买电子书,你可以买声频的讲课,最后你就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个终生学习的学校,当他变成绝对投入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事了,所以选品是一个非常的关键。
最后关键性的一点叫做供应链控制,逻辑思维的书的定制和年糕妈妈说的这个品类,别的品牌统统不要上,你不需要上任何的母婴平台,不需要上任何的百货公司,整个把供应链控制,这三件事情加起来才是商业的本质。
一定要清醒地回到这三个词,获客成本,选品和供应链控制,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核心。
IP的成长有风口吗?
大家说什么时代都需要好的内容,这是做内容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做内容的人最喜欢说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哪一个平台不需要好的内容呢?第二句话说什么时代不需要有好的内容呢?这个没有错,好的内容只要不是绝对投入就是渠道为王,每一个渠道是有风口的,因此IP的生长当然在渠道上面是有风口的。
今天能不能在微信端上再出现一个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从零粉丝长到700万粉丝是没有花过推广费的,一分钱都没有,他赶上了微信的红利期。今天你说的你比逻辑思维好十倍,也不可能长成逻辑思维的你体量,你做不到,因为微信的红利已经结束了,甚至连移动端的增量都变化了,增个移动端的增量变化了,所以这个大的红利期结束的时候,你在这个平台和在这个渠道上创造流量和创造一个新的IP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当然有,但有一些风口还没有明确的到来,比如说VR。VR最近两年说得非常多,VC领域也非常热,明确告诉大家,但是VC的领域说得非常热,投资非常谨慎的一个领域,这个风口显然在远方召唤大家,但是还没有到的时候,那我们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我投了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叫光和数字。
我们投资的逻辑怎么考虑呢?第一我会投原来做CG的,为什么呢?第一个做特效的团队整个内容的精细化程度肯定非常高;第二个其实更简单,是因为做CG的团队原本一定有客户,所以他能养活自己,一个风口没有到来的时代我会投一个既有时间盯着这个新的风口变化,能始终在最前端,第二又能养活自己,意味着我一笔钱投资进去他可以活很久。
第二还有所有做电影特效的团队,原来做了大量的to B的东西,所以它的VR的成本比别人低得多。
紫牛投过的创业项目
第一个我们会投出内容商的项目,或者内容转其他服务型的收费的项目,本质上内容是低成本获客的渠道,这刚刚给大家讲的;
第二个是我们投的非常多的,就是内容本身可以收费,以线上的教育为核心。为什么以线上的教育为核心,是因为教育本身是非常大的产业,它的收费是非常多的,而且以线上教育为核心,就意味着我不需要为每一个用户定制,才能介绍互联网,让边际成本归零的这样一个本质,如果每一个客户都需要定制的话,这个边际效应为零的概念就不成立。
第三类是我说的正在做尝试的,就是内容本身能够打造成多平台,多呈现方式的IP。以二次元为核心,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一看的,适合年轻人文化的新的方向,对投资来说一定要看到未来,尽管我个人难理解,我作为70后,对二次元的理解会花很长的时间,但是投资是投的未来,年轻人,90后、00后喜欢的东西,对我们来说一定要花钱去看,花钱才是真正的事情,这是我们投资的第三种类型。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说的几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第二个经营内容的到底是内容还是在经营用户,当我们理解了这个,后面才有了我们投资的一切的逻辑,回到根本,不是拿投资的项目才是好项目,绝大多数的文创项目,核心是要变成真正有创意的,引起人消费欲望的,能够快速盈利的好生意。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新闻排行榜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909字)
“捏捏NiNi”获紫牛投资,智能握力球能否替代手环成为健康娱乐领域新宠?
我不会告诉你它可以成为一个跳蛋的遥控器。
【猎云网成都】1月5日报道(文/吧啦)
手环是智能穿戴概念的象征产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数据记录健康指数、监测睡眠质量,或者加入支付等功能,无一不给人们带来便利。
不过一直以来,我们发现手环都是让用户处于一种被动健身的状态,如果智能手环这个风口过了,在健康娱乐领域,就将会出现新的、不用穿戴并且能让用户主动健身的尝试,比如“捏捏NiNi”。
捏捏是一款由捏这个动作带给人们想象的产品,团队将一个握力球智能化和娱乐化,然后通过微信构建人与人之间身体的互动和竞技,带给用户健康和新的体验。
根据人体力学设计的球体,能使手指自然贴合,捏捏内置压力感应装置可精确到克级,准确且无延迟的反馈用户的握力变化;捏捏以手势方向控制,通过六轴陀螺仪与准确算法,可以实现隔空控制;600毫安容量的锂电池,能确保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待机时间,并提供标准micro—usb充电接口。
每一个捏捏的包装都会有对应的二维码,手机扫描之后通过蓝牙绑定到用户微信,微信端公众号集成了捏捏的各种应用,比如锻炼手部的视频教程、配合捏的动作玩的极轻度游戏、握力测试和朋友比拼等实时竞技和延时竞技,另外捏捏还可以控制PPT、智能家居、或者配合游戏外设拥有的更多玩法。
“捏捏的概念是在偶然加必然中诞生的,日本的一款解压球和智能手环给了团队启发,而我们想要的产品是可以在娱乐的同时让用户达到锻炼的效果,并且防止他们沉溺于游戏”,捏捏联合创始人吕东说。
吕东告诉猎云网「微信:」,捏捏的创始团队有不少连续创业者,大多来自智能硬件、游戏、工业设计领域的拥有多年经验的产品和研发人才。而捏捏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有创意、衍生玩法多。因此,去年团队在微信全国硬件大赛中得了第二名,并且获得了紫牛基金的天使轮投资,目前准备通过众筹的方式进入市场,计划价格低于百元。
初期简单版上市,捏捏还会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定制不同的造型和功能设计,比如儿童版会注重娱乐性、白领和学生版注重设计感、老人版注重康复训练、电竞选手版注重体能练习和防止鼠标手的保健。
智能硬件也有局限性和时效性,上市之后会出现诸多的产品迭代和功能研发瓶颈。不过吕东表示,通过捏捏明确的方向就是将游戏健康化,以后希望朝大健康发展,并且结合VR,可能会创造出更多场景下的更实用的创意产品。
项目:捏捏NINI
公司:成都NICE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捏的冲动
常驻蓉城:
<div class="module-box mb20" v-for="(item,index) in items" v-if="index
{{item.author_user_sign}}紫牛基金张泉灵:VR投资观望大于实际 一年来只投了3家
原始标题:
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9月14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举办的主题为“未来之境”的第二届新浪C+峰会今天上午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正式开幕,在下午主题为“未来之镜”的对话中,4位论坛嘉宾就分享了看法。  4位嘉宾分别是迅雷创始人、松禾远望创始合伙人程浩,蚁视创始人兼CEO覃政,微鲸创始人马凯,以及前央视主持人、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  这是张泉灵首次以“紫牛基金合伙人”的身份出现在新浪论坛现场,她围绕转型投资以来的所见所得所想,向受众分享了关于产业和投资的看法。  张泉灵称,虽然在这两年来火热不已,但作为投资人而言,整体上还会相对冷静,更多的是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大家说得多,看得多,扔下去的钱比较有限,特别是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今年火起来的,实际投向人工智能的钱比实际投向的钱要更多一些。”  此外,张泉灵还结合自己所投的项目讲到了投资逻辑,她分享了投资的3家项目的完整历程。  最后,张泉灵还发表了自己对于产业未来的看法。  以下为张泉灵论坛对话实录摘选:  投资观望大于实际  张泉灵:我先说一下投资界对的看法。在过去一年中非常火,但投资界总的态度基本上是谨慎乐观的态度,大家说得多,看得多,扔下去的钱比较有限,特别是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今年火起来的,实际投向人工智能的钱比实际投向的钱要更多一些。  尽管非常的火爆,无论你年初看美国的CES还是巴展上,包括今年的chinajoy,你看到所有的场地上每个馆都在做,但投资人非常的谨慎。为什么是这样的状态?我觉得是到了今天,硬件的标准还不是非常的清晰,到底的计算平台是怎样落地的,后发的头盔有没有在前面没有火起来就把它盖掉了,这些都不是非常清楚的状态。  即便在硬件标准非常清楚后,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大家通过眼镜看什么,谁在制作这批内容,这批内容是否有足够的沉浸感让你为它买单?包括游戏的部分,电影的制作,整个制作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来进行,是全部三维重现,还是现场拍摄。如果现场拍摄的话拼接怎么做,导演到哪里去,摄像机怎么摆,灯光怎么布,当硬件软件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投资人相对还是比较谨慎的。  投资逻辑:为什么投了这3家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紫牛投过的项目。到目前为止,如果仅说的话我们大概投了三家,如果算上MR的话我们投了四家。算四家的话,占到我们一年以来投资总数的七分之一,也就是这样一个比例。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对于我这样一个相对谨慎的人来说,特别是刚刚进入到这个行业里,肯定是以学习的姿态和谨慎的态度来投资。我们会投什么样的项目?  第一个项目,我告诉大家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怎么投出来的。年初的时候去了美国的CES,当时大量的项目。但是所有的项目都把你绑在椅子上,除了HTC Vive把你绑在椅子上,无论是游戏也好,无论是现实场景的观看,场景式的。我觉得绑在椅子上的事不对,我不从客户体验,就是从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怎么挣钱开始。一个椅子基本的成本大概便宜的一万多块钱,我们算人民币,贵的五万多块钱,出售的成本在十万左右。但是你要绑在椅子上,就意味着你的内容非常难迁移和改变。你把它买到商场里,这一个椅子的成本多久能够弄回来?这个事在商业上行。HTC Vive占了,在这个范围里面,3×6也好,6×8也好,是一个人。如果以线下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话,请问我单位面积的盈利怎么做出来?我做不出来。你说我们不讨论单位面积,你知道装一个HTC Vive到你家需要多长时间,多专业的人士去装?怎么解决普通人买回家就可以留住用户在内容上完成收费呢?不能解决单位面积内出现多人,这个事情在商业上说不同,我作为投资人要算帐,商业上说不通。  从这个意义上我要解决单位面积内有多人,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多人就意味着我们俩走来走去,我恨不能撞你了,我不能撞你。我得看着你,就意味着你得有动作,我得知道你在哪里,得知道你在干什么。这件事情全加起来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单位面积多人,人和人的定位不能遮挡,你完全靠视觉的问题就比较大了,即便现在有单位面积多人,头顶视觉定位这件事情,你能想像出现一个姚明和出现我儿子的时候,这个遮挡是巨大的。我原来当主持人,我可不是中国第一个在演播室里用来做直播的。我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定位,一旦出现两个人的时候光的定位有多可怕,一定是巨大的遮挡。如果开一个线下体验店,说姚明来了,是不是这个孩子就不能进?这个事就不成立了。光定位这就有问题了。接下来再说动谱这一部分,延时不能大了。  完整的逻辑我想完了之后,需求就出现了,单位面积多人,全身动谱的延时不能超过8毫秒,定位不发生多人的遮挡,定位产生的移动不能累计,这是多人能玩基础的基础,我发现市面上好难,看不见完整的解决方案。那么怎么办呢?我上了知乎,我让我们的小姑娘去加他,技术宅男最容易用女投资人去加,完整的技术方案已经在路线上了。一个月之后,如果各位去千岛湖的一个馆的时候,你们能够看到完整的方案,完成我刚才说的这一切。所有的动谱识别都很贵,因为我们投的早,不太贵,值得看不堪。  那个完整的方案,包括批量生产已经出来了,所以值得看一看。这是我们投的第一家。投完一家之后,我们想要做点内容,就是我们拿它做一个Demo也要有一个内容厂商进来,我自己多年做内容出身的,所以我对内容非常挑,我不太喜欢做手游的人就过来做,我觉得使劲体验特别简单。谁原来是做CG的,做了大量的电影特效和场景,我觉得这个团队本身就能养活自己,分出一支小分队来,以自己的爱好把这个事情做深了。在今年的Chinajoy有大量的投资人认可,这是我们投的第二家。  我们投的第三家是一家纯做游戏的。我们投资的原因非常简单,特别像的投资非常难投,因为游戏类的投资本来就是灵活的。成就成,不成就不成,特别是整个还没有大量起来的时候,投一个游戏团队是很巨大的风险。但是我很喜欢那个创始人,对于我们早期投资来说,我觉得就是看人,那个创始人对于整个领域,他的游戏的一些基本的逻辑,包括他很聪明的去解决了,比如说眩晕的问题,除了陀螺仪,除了定位之后,其实还有纤维的问题。他跟我谈了他们的游戏创意,他们有一款在Oculus平台上做到4分多。  所以完整我们投的三家就是这样,我也跟大家分享我为什么投了。  谈谈的未来  张泉灵:我觉得高度概括说未来的使用场景,有一个词叫“平行世界”,就是但凡存在全场景式的,你在这个世界里还不够的,你需要突然在这个时空能够跳到另外一个世界里的,它就适合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当然娱乐是第一位的,因为它是最现实能够解决的。其实华尔街给未来盈利的发展模式有一个时间表,这个时间表最先爆发的,从华尔街的视角,这是我转述的,你要在平行世界里面,第一个就是游戏,第二个是电影,有平行世界的必要性。再就是电影的宣发,请注意不是电影,而是电影的宣发,不要小看电影的宣发,电影的宣发大概在一年全世界的广告费用占到了所有广告费用的三分之一。电影宣发的好处是,它符合目前能制作电影的长度,不需要很长,一个宣传片,让你身临其境,又符合平行世界这样一个概念。  再往后就出现了比如体育IP,体育IP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在美国比如说NBA,每一个观众可以给NBA整个联盟提供的价值是算得出来的,多少美金是有标准数字的。当你出现了一个平行世界,也就意味着我在现场可以扩大的时候,每个人增加了多少美金是可以算出来的。但是从播出的难度来说,超级碗,因为从场地的大小,能够在线的能力上是有差别的,包括计算的能力。  在体育的同时会诞生一个可能有商业机会的是社交,为什么?因为打破了空间感,比如说在一个场地里是真实社交就好了。比如说你在武汉,我在北京,两个人都吃吃苞米花。这种场景就是非常适合用的,这还不够,这似乎是在现实场景里面就可以做的。比如说Minecraft,创造一个我的世界,未来的社交为什么不是那样的场景呢?就是每个人做一个房子,这是我的世界,欢迎你来我的世界做客,我给每个人分配一个一百平米的房子,比如说未来做个社交软件的话,所有的装修是一个基础装修,你可以内购来买到新的装修的公司,然后做成之后我邀请你来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社交应用。但是这个社交应用我本质上觉得不会在PC的时代,只要是社交我觉得一定是移动化的,因为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更符合社交的基本特性,这个几乎跟体育IP是同一个时代。  再往后才是直播,因为直播对整个计算能力等等,包括对整个社交的应用场景在商业和场景上要沟通才能有比较好的未来。所以在整个商业场景上,在未来的应用直播可能是最往后的。基本上这是一个华尔街的研究员们、分析师们给未来的使用场景所描绘的一个路线图。比如说精准营销,比如样板间,可以做出5个,或者说培训市场、设计市场更多的在MR和AR的领域,我觉得MR和AR的领域受制于两个基础的技术没有被突破,第一个就是显示器技术Hololens,比如说视角只有40几度,对于全产业链来说,120度的沉浸感来说是绝对不够的。就要有所谓的光场的出现,如果真正的能够面对消费者的话,我觉得这是颠覆性的。
VR资源网整理出品
VRZY.COM VR资源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牛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