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6300EVF取景器目镜怎么打开粘上指纹

出门选谁 佳能 EOS M6 VS 索尼 A6300-ZAKER新闻
中关村在线
盛夏将至,又是一个适合出游的好时节,对于旅行摄影爱好者而言,性能不俗又小巧便携的微单相机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拍照利器。说起高素质的随身微单,不得不说说索尼 A6300,其兼具轻便的外观和全面的性能,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认可;但就在今年二月,另一家相机厂商佳能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轻便微单—— EOS M6,同样也有着出众的规格与小巧的机身。那么这两款微单究竟谁更适合作为旅途中的伙伴?不妨在视频中看看我们的对比吧 ~!索尼 A6300 VS 佳能 EOS M6需要说明的是,相机的画质、对焦、功能多样性等很容易进行量化比较,但操控习惯、色彩表现、外观设计这些因素则较为主观,具体孰优孰劣还得看各位读者自己的喜好。· 外观操控 用料设计各有千秋外观方面,这两款机器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索尼 A6300 采用全黑色的机身,颇具黑科技范儿,佳能 EOS M6 具有银黑配色,增添了一抹复古文艺的色彩;而在体积上,两者都非常轻便小巧,旅行时带在身上丝毫不显累赘。索尼 A6300 上手效果佳能 EOS M6 上手效果索尼 A6300 机身内置一块电子取景器两者在取景方式上也不太一样。索尼 A6300 内置电子取景器,面对逆光等高亮场景时可以通过 EVF 取景拍摄,不过内置的取景器有些凸起,收纳时不够平稳;佳能 EOS M6 采用外置取景器,这样一来机身体积可以做得更小,可拆卸的设计在携带时也比较灵活。佳能 EOS M6 可以选配外接取景器索尼 A6300 机顶操控区域展示佳能 EOS M6 机顶操控区域展示相机的操控性直接决定了相机是否好用。索尼 A6300 共有两个调节拨轮和一个模式转盘,可以通过功能按键结合拨轮来调整参数;佳能 EOS M6 配备了三个调节拨轮、一个模式转盘以及一个曝光补偿转盘,通过这些拨轮即可直接更改拍摄设置。此外,佳能 EOS M6 支持触屏操作,对摄影新手而言更加友好,同时屏幕可以向上 180 度翻转,方便用户自拍留念。· 画质色彩 实拍放大细节对比对于任何相机而言,画质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无论人像还是风光摄影,人们都希望自己照片的每一处都有着清晰的细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索尼 A6300 和佳能 EOS M6 的画质表现,实拍中我们使用的镜头皆为两家的套机镜头(索尼 E PZ 16-50 f/3.5-5.6 OSS、佳能 EF-M 15-45mm f/3.5-6.3 IS STM),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画质细节分别如何。索尼 A6300 实拍样张佳能 EOS M6 实拍样张画面中心部分 100% 放大对比,两者有着相似的锐度表现画面边缘部分 100% 放大对比,索尼在边缘锐度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两者拍摄的照片在乍一看不太容易区分,无论是画面的通透感还是出片的色彩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在 100% 放大以后,索尼 A6300 与佳能 EOS M6 也都有着相似的中心锐度;不过在边缘成像上,索尼 A6300 的锐度出现了下滑,画面有些模糊,而佳能 EOS M6 的边缘表现依旧较为清晰,整体画质要好于前者。介于这两款相机都采用了 2400 万级别像素的 APS-C 画幅传感器,因此画质出现差异很可能是由于套头素质的不同导致的。除了清晰度之外,控噪表现也是衡量相机画质的重要因素,这直接决定了相机的夜拍效果。保证拍摄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分别使用两款相机在 ISO 800、ISO 1600、ISO 3200 以及 ISO 6400 这四档常用的高感光度进行拍摄,并针对样片进行 100% 放大对比。ISO 800 控噪对比ISO 1600 控噪对比ISO 3200 控噪对比ISO 6400 控噪对比从实拍样张放大的结果来看,这两款相机在控噪方面的思路不太一样,索尼 A6300 倾向于保留更多画面细节,因此同 ISO 下样片的纹理部分更清楚,但画面整体的噪点多一些;佳能 EOS M6 倾向于减少噪点数量,因此同 ISO 下样片整体更加纯净,代价则是损失了一些微小的细节。不过在控噪能力上,两者的整体表现其实差不多。画质、高感方面的表现或许很容易进行比较,但在照片的色彩这块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因素。我们用这两款相机分别进行了实拍对比,看看两者的色彩倾向分别如何。在色彩饱和度方面,两家有着不同的倾向阳光下拍摄花朵的样张中,索尼 A6300 的出片微微有些黄对于橙色的主体,两者的出片色彩也明显不太一样从实拍的结果来看,这两款相机在色彩上有着不同表现风格。索尼 A6300 整体倾向于偏黄、偏淡的出片风格,佳能 EOS M6 更强调色彩的准确还原以及高饱和度,具体喜欢哪种还是要看用户自己的喜好。· 对焦表现 速度精度逐一对比我们在旅途中总会遇到一些需要抓拍的场景,例如行驶的汽车、飞行的鸟儿等,这时相机的对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这两款相机的对焦速度分别如何?我们通过不断切换焦平面的方式来测试它们的合焦速度,各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文章首页的视频中看看实际的体验。我们通过切换焦平面来测试两款相机的对焦表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常说的对焦速度不单指相机合焦的反应速度,而是指从选择主体到按下快门出片这一整个过程。从实际的拍摄体验上看,索尼 A6300 通过按键来选择对焦点,在焦点切换时出现了拉风箱的现象,对焦表现稍显犹豫;佳能 EOS M6 采用触控选择对焦点,焦点切换时更加果断,能够实现点哪拍哪,整体对焦体验要流畅一些。看过对焦速度之后,对焦的结果究竟如何呢?我们同样针对刚才对焦拍摄的一系列照片进行了 100% 放大对比,看看它们对焦时的精度表现。索尼 A6300 对焦实拍放大佳能 EOS M6 对焦实拍放大从对比的样张可以看到,虽然两款微单在对焦速度上的表现略有差异,但实际对焦的结果颇为相似。可以看到,照片 100% 放大后的主体部分都非常清晰,无论是索尼 A6300 还是佳能 EOS M6,在选择对焦的精度上都令人满意。· 无线功能 两种思路谁更出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摄影而言也是一样,将照片分享至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次我们对比的这两款微单都具备无线连接功能,那么在无线使用的体验上二者有何异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索尼 A6300 的 Wi-Fi 功能在使用前,需要扫瞄二维码安装插件在 iOS 系统的 Wi-Fi 连接模式中,索尼 A6300 只可进行照片传输笔者使用的是苹果手机,在 iOS 平台上,索尼 A6300 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之后安装固件即可分享照片,如果想用手机遥控相机则需要配合安卓平台的 NFC 功能来实现;佳能 EOS M6 打开 Wi-Fi 会自动生成热点,用手机连接之后可以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同时可以用手机遥控相机进行拍摄,整体功能更加多样。通过 Wi-Fi 连接,可以直接用手机遥控佳能 EOS M6,并且可以导出相机里的照片用手机遥控相机,可以进行实时取景、参数调节以及焦点切换等操作佳能 EOS M6 还可以直接联网发微博,在分享照片时更加方便除了与手机互联之外,佳能 EOS M6 在网络环境下还可以直接将照片分享至微博,省去了将照片导入手机再上传的麻烦。总的来说,这两者在 Wi-Fi 功能上都有着不错的实用性,不过佳能 EOS M6 在功能性上要更加丰富、多样一些。· 总结经过一系列的对比,相信大家对于索尼 A6300 与佳能 EOS M6 这两款微单都有了各自的印象。总的来说,索尼 A6300 更像是一台为专业用户打造的全能小钢炮;佳能 EOS M6 在核心参数上与索尼 A6300 相近,但在操控性、Wi-Fi 功能等使用体验方面下了更多功夫,能够让用户更快地拍出理想的作品。如果你想选择一台好用、全能的旅行相机,那么佳能 EOS M6 要更合适,整体性价比更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索尼 Amm 镜头的套机售价为 6399 元,佳能 EOS M6+15-45mm 镜头的套机售价为 5289 元。面对一千多元的差价,如果你想买一台拍摄体验更轻松的旅游微单,那么佳能 EOS M6 会是更好的选择。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数码测评3小时前
腾讯数码 1小时前
腾讯数码 2小时前
数字尾巴1小时前
智东西21小时前
数字尾巴1小时前
腾讯数码 3小时前
电脑之家昨天
极果17小时前
腾讯数码 8小时前
电脑之家21分钟前
雷科技1小时前
电脑之家21分钟前
电脑之家5小时前
电脑之家5小时前&&索尼A6300有电子取景器吗?
索尼A6300有电子取景器吗?
&&& 电子取景器是一个在被镜头拍摄的图像投射到一个微型电子显示屏,一般使用数码相机上的LCD来显示。&&& 索尼A6300配备了一块约236万像素的X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视野率约为100%,而放大倍率则为0.71倍(35mm全画幅相机等效值),并具备高达120fps的刷新率,即使在暗光场景下或使用远摄镜头时也更不容易出现迟滞感。
提问者的感言:谢谢您的解答!
问答为您推荐
指导价:¥6799
市场价:¥6120-¥6799
网友正在问
||||||||||
Copyright (C)
Yes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极网络你们要的师傅的店址:日本長崎県長崎市鍛冶屋町5-4 天ひろ,就在长崎最有名的眼镜桥往东走两个街区就到了,在一个乐器街的乐器店后面的小道里投稿:1148粉丝:15.7万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425点AF对焦很逆天 索尼微单A6300评测
出处: 泡泡网原创 && 作者:申沛&&
&&& 近几年在全画幅微单领域,索尼可以说独占鳌头,然而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索尼在APS-C画幅领域却迟迟没什么大动作,不过这并不代表索尼不重视APS-C画幅,相反的在舍弃NEX命名统一归入“α”系列后,索尼APS-C画幅微单的产品定位更加精准,在几个月前索尼时隔多年后推出了APS-C画幅微单旗舰机型A6300,这款相机的最大优势是在保持高水准静态图像拍摄的同时更注重专业视频的创作,4K技术的加入让不少对影视制作有高要求的用户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静态图像成像方面,索尼A6300搭载约2420万像素的APS-C画幅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和BIONZ X影像处理,虽然说这次A6300并未使用堆栈式CMOS传感器,但实际上也并非原封不动的把A6000身上那款CMOS给挪了过来,而是一款全新设计采用铜布线的CMOS感光元件,对于画质和数据的读写速度都有显著提升。另外,A6300还具备更先进的4D对焦系统,同级别最高的425个相位检测对焦点几乎覆盖整个取景范围。&&& 动态影像方面是此次A6300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可以拍摄全像素读取的4K短片,支持S-log3模式,可以在后期制作时获得更好的宽容度,同时还支持以50 Mbps高码率拍摄120fps的升格视频。下面,先来看看索尼微单A6300的外观。————————————————————外观依旧很硬朗 手感厚实握持感佳————————————————————&&& 索尼微单A6300尺寸约120.0x66.9x48.8mm,和之前的A6000差不太多,同时在造型上也保持了高端机型结识硬朗的风格。而A6300拿在手上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轻巧但同时握感很好,非常厚实,手柄和手指十分贴合。机身材质为高强度的镁合金,坚固可靠,轻巧耐用,同时采用防尘防滴的设计,可以应对极端的拍摄环境。索尼微单A6300&机背右上新增AF/MF拨杆,更方便切换对焦模式之外还可自定义设置方便取景的折叠屏设计,但依旧不支持触屏操作全新的EVF电子取景器&&& A6300的电子取景器升级至240万像素,对比度和分辨率都更高,刷新率也达到120pfs / 100fps,观看效果更加细致,并且反应也更快速。100fps的刷新率在观看快速移动的物体时显示效果更清晰,基本上接近零时滞,另外,在平常使用时A6300还可以选择50fps的低性能模式,相比100fps的高性能模式更加省电。机型左侧的产品型号和4K标识A6300采用机顶双转盘设计,每个转盘都很厚,拨动时手感非常好内置弹出式闪光灯2420万像素的APS-C画幅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A6300与E 16-50mm套机头依旧还是NP-FW50型号电池&&& 考虑到更专业的视频功能,所以这次A6300还新增一个耳机监听接口。另外,A6300的mirco USB不仅可以用移动电源充电,同时还能边充边拍摄,不仅解决了在户外电池不足的问题,同时在需要长时间拍摄时不必担心电池不够用的情况发生。<p style="TEXT-ALIGN: lef
提示:试试“←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有效像素数:2420万
传感器尺寸:APS-C画幅(23.5×15.6mm)
影像处理器:BIONZ X
对焦点数:425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169个对比检查对焦点
连拍功能:11张/秒
视频拍摄:支持每秒30帧的4K视频和每秒120帧的1080P视频拍摄
快门速度:30 - 1/4000秒
液晶屏尺寸:3.0英寸
行车视线精品文章推荐摘要凭借优秀的画质和相对低廉的售价,索尼 A6000 在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表现,而售价高出一倍的 A6300 表现如何呢?凭借优秀的画质、出色的手感和相对低廉的售价,索尼 A6000 在中端无反相机(微单)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表现。两年后,索尼发布了它的升级产品 A6300。A6300 沿用了 APS-C 画幅的传感器,进一步提高了对焦性能并增加了 4K 视频录制。早些时候,索尼 A6300 已经在索尼中国在线商城开启预售,单机身售价为 6799 元,配合 16-50mm 套机的价格为 7699 元,几乎是目前 A6000 售价的一倍。那么 A6300 能不能对得起它「高昂」的售价呢?我们来看看。整体来说,我认为 A6000 配的上一个正面的评价。在继承了 A6000 上的很多优点的基础上,A6300 在对焦系统比起 A6000 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要优于很多市场上很多相似价位的产品,同时它的 4K 视频拍摄效果也不错,不过 A6300 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大幅「进化」的对焦系统全新的自动对焦系统是 A6300 最大的卖点。虽然因为时间有限,我还无法对它的表现给出明确的结论,但在截止到现在的使用中,A6300 的对焦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距离索尼夸张的宣传还有一定的差距。相比 A6000,索尼把 A6300 的相位对焦点从 179 个增加到 425 个,反差对焦区域从 25 个增加到 169 个。更重要的是,在持续追踪对焦中,A6300 可以同时使用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此外,A6300 还加入了一个类似区域自动对焦的功能,当相机锁定拍摄物体时,可以将拍摄物体分割成 15 个更小的自动对焦区域来进行追踪。在使用配备电子取景器(EVF)的微单进行连拍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 EVF 的刷新速度跟不上相机的连拍速度,这也是微单和单反相机之间的普遍存在的一个差距。不过索尼 A6300 的 EVF 刷新速度相当快,即使以最高的速度连拍,绝大多数时候 EVF 也能「hold」得住。使用 A6300 拍摄不过在实际使用中,A6300 的连续自动对焦偶尔会遇到些麻烦。和很多的微单相比(包括 A6000),使用 A6300 的默认设置拍摄你会得到更多合焦(也就是没有拍「虚」)的照片,但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相机的合焦成功率,就不得不在设置里修改很多参数,有时候这些设置并不符合直觉。比如说,在拍摄移动的物体时,我习惯跟着拍照主体来「平移」相机,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可以拍出来因为运动而模糊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测试过的很多相机对移动物体的自动追焦都不够出色。索尼 A6300 在追踪移动物体上的表现相当不错,很多时候我不需要跟着物体来「平移」相机也能拍出想要的照片。不过如果我想要表现因为移动而模糊的背景,然后跟着拍摄物体来「平移」相机,这时候使用 A6300 默认的「宽区域自动对焦」,同时拍摄画面中又没有人或者关闭相机的「人脸追踪」,A6300 经常会对不上焦或者把焦点对在背景上。优秀的成像和视频录制质量&在成像质量方面,A6300 的表现相当不错,在高 ISO 下画面的纯净度也要略微优于 A6000(RAW 格式还是 JPEG 都是如此)。在直出画质上,经过了机身内部处理的 JPEG 观感要好于 RAW,不过通过手动后期处理 RAW 文件,你可以保留更多的照片细节。从 A6300 拍摄的 4K 视频中截取的一帧A6300 另一个重大升级是支持 4K 视频录制。实际体验中,A6300 录制的 4K 视频保留了足够多的细节,噪点控制和画面宽容度也都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 A6300 默认的参数拍摄,画面中比较亮的地方很容易出现过曝。续航一般、无机身防抖相比单反相机,几乎所有的微单在续航方面都不够出色,在 A6300 的续航能力也没有什么惊喜。(编者注:根据索尼官方提供的参数中,A6300 使用 LCD 屏幕拍摄时续航为 400 张,使用 EVF 时则是 350 张。)此外,当使用闪光灯拍照时,A6300 的快门速度会被限制在最长 1/160 秒,这一数字和 A7 系列相同。不过考虑到 A6300 的闪光灯是内置在机身中的(A7 是需要外接的),用户更有可能是用 A6300 的闪光灯,快门速度的限制有时会影响我们拍照。最麻烦的是,可能为了区分产品档次,索尼并没有给 A6300 加入机身防抖。当索尼在 2014 年推出 A6000 时,没有机身防抖是很正常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为相机加入了机身防抖,而且索尼新推出的 A7 II、A7RII 等产品也已经内置了机身五轴防抖,作为索尼旗下定位最高的 APC-S 微单,A6300 中依然没有机身防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时候如果你的镜头也没有光学防抖的话,使用 A6300 录制视频时就会很麻烦。这种状况下,为了拍出来稳定的视频画面,几乎必须要使用三脚架,购买 A6300 的用户中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这么做。需要注意的是,A6300 录制 4K 视频所需要的 SD 卡(class 10, U3)和最高速连拍(UHS-II)是不一样的,后者对 SD 卡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可以录制 4K 视频的 SD 卡不见得能使用 A6300 的最高速连拍。此外,A6300 的机身和 A6000 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种设计一方面让 A6300 延续了 A6000 上舒适的拍照体验,不过也同样保留了 A6000 上位置不合理且手感糟糕的视频录制按键。一款优秀的「全能型」微单A6300 在 A6000 的基础上,A6300 在对焦、视频录制等几个重要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认为 A6300 是一款优秀的「全能型」微单,如果你不想购买体积更大的单反相机的话,A6300 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索尼能够解决上面我提到的这些问题就更好了。如果你想了解、试用更多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掌握最新的硬件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极客之选」微信帐号。查看历史文章请点击:&。分享至最新文章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景器目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