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担保哪个是正规担保公司贷款的?

请问哪家培训机构办的担保业务操作的培训比较好?_百度知道
请问哪家培训机构办的担保业务操作的培训比较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们公司经常国培机构的,基本上每年都要组织人去学习。我们同事回来都感到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思路都变的清晰熟练了。我也希望能派我去一次。哎!我最近的业务额越来越少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担保业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第三版)(最高人民法院担保司法解释起...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3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一(原标题:“培训贷”调查:受骗者先被洗脑 维权或困难重重)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目前,不良因“裸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以“、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将个人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普遍在10%以上。有被骗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表示,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骗取款方法,通常是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倘若有培训机构或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的江雪表示,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想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信息,请关注【品牌栏目】《“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二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三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四(原标题:“培训贷”调查:受骗者先被洗脑 维权或困难重重)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将个人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有被骗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表示,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表示,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想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信息,请关注云掌财经【品牌栏目】《“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五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即将起航!《“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六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
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七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来源:《法制日报》《“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八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以违约为由起诉,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并无办学资质、承诺的毕业后薪金水准未达到等。“这种‘培训贷’可能涉及合同诈骗行为。单从民事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参加培训者要想取回已交纳的培训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云向记者介绍说,申请解除合同需要注意几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培训提供方是否有欺诈行为;其次,在合同签订阶段,培训提供方是否有夸大宣传,构成重大误解”。在周云看来,申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焦点在于,“就设立培训的架构而言,是否取得培训教学资格、是否有办学许可证”。“但是,参加培训者是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呢.不是的。‘培训贷’主要涉及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签约时已成年,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条件,则应按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此类维权困难重重。“骗取消费贷款方法,通常是骗贷人和商家、服务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的‘医美贷’,或者商家欺骗申请人贷款,后者不知道自己贷款了。‘培训贷’的流程看起来似乎很正常,申请人也知道自己申请贷款,不少学生也确实完成了课程。”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所说的培训行业骗贷主要是招转环节的加入让很多原本并不想去培训的人选择参加培训,让这些人有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的培训结果不满意时,这种欺骗感尤其强烈。为什么陷入“培训贷”不好维权.《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多日发现,“培训贷”几乎都发生在IT业培训,而非其他行业领域。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IT“培训贷”不同于其他的贷款,在各个流程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起诉的点,因此在贷款之后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维权。最近骗贷风波不断在网络上出现,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即便是急需资金周转,大学生本身也不具备贷款的资格。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到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都不符合借贷的条件。所以,倘若有培训机构或借贷平台要求或允许大学生借贷,这个机构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苏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江雪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贷款不是想贷就能贷的。就个人而言,只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还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资金压力时,才能考虑可承担范围之内的贷款,以缓解当前困境。所以,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除助学贷这一类贷款外,应该远离消费性贷款。这5本书也能帮助你尽快,关注:财秘(rong360licai),回复“书”获取最新资源。《“培训贷”骗局该怎么防范? 受骗者维权困难重重》 精选九调查动机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洗脑”后推出贷款培训建议“去年,我毕业找工作时就遇到一个‘培训贷’骗局。打着名企的幌子,实际上是个培训机构,有专人一对一洗脑,不断贬低你的专业、贬低你的职业规划,在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开始吹捧他们的培训,兜售他们的职业规划,让你参加他们的所谓量身打造的职业培训,当然还有不菲的培训费。如果你说没有钱交培训费,他们就说可以签个协议,培训结束当你工作时从工资里扣除。”来自河南,目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的周小泉说,“我现在干快递就是为了多挣钱快点还钱。这些人非常可恶,他们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贫困的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补贴家用的心理实施诈骗。”据周小泉介绍,培训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大学校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开设讲座,或以招聘为由,用严厉的词语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顺势建议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机构甚至会提前雇佣好“水军”,在贴吧、问答平台上刷好感,以防大学生一时怀疑上网搜索。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公司显眼位置粘贴某些知名企业的标识,让参与面试、培训的人产生联想,并借此“营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当学生想参加培训却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培训机构就会顺势提议通过贷款平台贷款交培训费用,或者用各种虚假条件诱骗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多名被骗大学生告诉记者,在贷款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培训机构一手包办,没有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在场,只需一通电话或简单签字就完成了贷款过程。针对五花八门的岗位要求,培训课程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学费通常是1万至两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此外,有被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训,还需要向培训公司交学费20%的“违约金”,有的“违约金”甚至高达培训费用的40%。一名受骗大学生告诉记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违约金”后,他算了一下账,由于自己已经学了大半,退出培训交的“违约金”比培训费还要多,“退的时候,培训费按天算,但是还要算上5000元‘违约金’,有的学员以曝光企业为条件才获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笔‘违约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训,学员仍背负着每月向贷款机构还钱的负担”。受骗者维权或困难重重那么,受骗的学员是否可以起诉?北京律师周云表示,学员与借贷机构的借贷条款是合法有效的,学生的贷款需要依约偿还;至于学生交给培训机构的学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规担保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