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应该供给侧改革与有效需求还是需求侧改革

能源: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革命
能源: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革命
针对供给侧改革,最近形成了一些争论,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是继续坚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个革命,还是退避三舍搞供给侧改革?
中央说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适应需求侧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巨变。现在一些部门和企业格局自己的认知和利益,已经将其变为“供给侧改革”,并提出要其引领中国“十三五”经济的发展方向。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甚至有部门将建公共厕所也解释为供给侧改革,难道不搞供给侧改革就不建厕所了吗?
革命是自下而上,革命的目的就是要颠覆旧的利益格局创造一个新世界;改革是自上而下,改革的目的就是在维持现有既得利益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化解矛盾,尽可能避免革命的发生。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首先提及的就是能源需求侧的消费革命。他说:“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为什么总书记如此重视能源需求侧革命?因为能源革命已经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能源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1840年中国没有跟上煤炭和蒸汽机驱动的全球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在此后的100年中被打得满地找牙。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才补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改革开放是我们补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被大庆石油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所驱动,没有大庆的石油就没有独立自主,也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
然而,当我们还沉迷于工业革命“规模效益”的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世界已经被信息技术推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独享”、“分享”,进入到一个“共享”的新文明。如果,中国若不能跟进,将再次被淘汰出局。总书记高瞻远瞩,他说:“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里夫金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能源、交通和信息技术所驱动。而且是通过用户参与,从需求侧实现的颠覆。我最近去欧洲北美调研,对此感受颇深。去年初,我在美国读书的儿子要参加一个校外专业考试,他预约了出租车,但出租车迟迟不到耽误了他的考试。美国同学为此笑话他是“老古董”,这年头在美国谁还打出租车?大家都是用“人民优步(Uber)”,用手机在网上定一下,车马上就到,既便宜,又方便,还有保障。开“优步”的都是你我这样的老百姓,本质就是让“人民为人民服务”。
“Uber中国”在柳传志侄女柳甄的管理下,北京下客上客之间的时间已经从7分钟缩短到2分钟,极大地减少了空驶,提升了运营效率,不仅增加了运营参与者的收入,还减少了道路拥堵、油耗和污染。而优步和滴滴打车这些人民共享服务,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阻力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城市出租车公司和与他们休戚与共利益勾连的政府主管部门。两会期间主管部长大谈监管,而我们打不上出租时,他们又在哪里?他们以安全、不合法等种种理由阻碍这种来自需求侧的革命,他们主导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改变什么?
去年10月在英国期间,正好碰到我侄女去欧洲巡游了好几个国家。我们在2000年以前的秦朝就已经解决的问题,欧洲至今文字语言还没有统一。语言不通,她用网络打车、住店、吃饭、买火车票、看演出、买东西等等,无一不靠网络实现。在各国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畅通无阻。
我有两个亲戚带着孩子到美国旅游,四个人基本不会英文,他们就靠互联网在美国自己租车自己开,靠着手机谷歌地图导航,纽约、华盛顿、费城、水牛城满处跑,到处玩,完全不用当地人导游。
信息化不仅提升了个人和社会的效率,也大大减少了支撑传统社会运转的能耗和排放。谷歌地图在美国导航,它会根据每一个需求侧上传的GPS信息,测量时速并形成大数据来帮助大家随时了解前方道路情况,避开拥堵,并实时为你调整路线,让你维持最佳经济时速以最快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大大减少了能耗和时间,用信息技术“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我去美国的山姆俱乐部(Sam’s)、好市多(Costco)、宜家(IKEA)、家得宝(Homedepot)这些大型连锁店,发现他们几乎已经不卖白炽灯泡了,节能灯也很少了,几乎全被LED灯泡所替代,而且还有10只装的大包装卖。很多美国人一买几包,意味着可能将全家的灯泡更换一新。我研究了一个典型美国家庭,2000平方英尺,约合200平米建筑,使用白炽灯全部照明负荷3.36千瓦,如果都更换LED只需0.45千瓦,可节省83%的负荷。LED灯寿命长达2.5万小时,这就意味着相应被节约的电力需求将彻底消失。
以前,在美国的办公室里主要使用台式计算机,而且基本上是从不关机,现在已完全被笔记本电脑替代,笔记本电脑的用电量不足台式机的十分之一。这样的变化是供给侧改革能够制造出来的需求吗?人们使用白炽灯和笔记本电脑并不是因为它们更便宜,而是出于理念的进步和工作的方便,而这些需求侧的选择又将颠覆的是谁?
处于能源人的好奇,我去康涅狄格州参观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鹦鹉螺”号,那里是一个海军基地。无意间发现周边的军人宿舍区每一座屋顶都安装了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形成了一个能源互联网小区。在美国和欧洲,分布式的太阳能屋顶电站随处可见,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美国“好市多(Costco)”商场的门口有一些专业公司在兜售分布式光伏电站,只要你填一个表,专业人员就会上门评估,为你办好一切相关手续,并为你安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你不但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力并获得补贴,还可以将电力出售给电网或邻居,电网不仅必须收购你的电力,还有为你提供无偿的备用负荷保障。
我去探望家住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朋友,前年“桑迪”飓风袭扰美国东海岸,他们的小区停电长达三周,很多人到政府和电力公司门前示威游行也无济于事。但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因为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而一片灯火辉煌。此后,我的这位朋友请专业公司为自家安装了小型天然气分布能源,不仅可以自己发电,还可以利用余热给自己供暖和生活热水,目前美国天然气非常便宜,自发自用的经济性还不错。对于这一家人,不仅不用为停电而烦恼,还成为他们家如同汽车、手机一样值得炫耀的新玩意儿。
我们从2002年在中国推进分布式能源至今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在中国进展仍然一筹莫展。“十二五”国家能源局计划推进1000个示范工程,结果根本没有能完成。能源局、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十几个部位和两任总理和主管副总理的支持也无济于事。让我们最为困惑的是电网企业的一个问题:你们都自己发电了,我们的电卖给谁?我们怎么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是党的执政基础,你们到底想干什么?确实,现在电网正在搞“全球能源互联网”,准备通过特高压输送北极的风电和赤道的太阳能,如果家家户户都自己发了电,“全球能源互联网”还怎么建?
在能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并非今天的政策,发改委已经贯彻多年,从2008年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起,每年都有上千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作为政绩被关闭,取而代之的是60万、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上大压小”成为政府优胜劣汰的基本标准,而就是这个“上大压小”造成了今天严重的电力产能过剩。
2015年火电装机9.9亿千瓦,设备利用时间为3969小时,若按照5500小时经济性标准计算,装机富余容量达到2.1亿千瓦。五大发电公司仍有大量的燃煤火电机组在建设之中,电网公司仍有大量在建拟建的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待输送这些电力。每一个企业都寄希望“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将别人的电厂作为落后产能关掉,为自己做大做强消除竞争对手。在用电需求增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大家建设燃煤火电厂的热情不减反升。
2015年12月18日,国家电网响应供给侧改革,发布了“十三五”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成果。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机达到20.7亿千瓦,人均1.5千瓦的目标,而英国目前实际运营的发电容量人均不到1千瓦。英国人均GDP五万多美元,中国只有8000多。国网的规划提出再建2.6亿火电,认为用电能替代终端能源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他们不仅要替代煤炭,还有替代石油天然气,至于温室气体是增是减没人关心。国网的观点得到与会各大央企发电公司的一致支持。去产能化的供给侧改革,反而成为大家扩张产能的新理由。
“节约资源”和“节能优先”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两倍,欧盟、日本的三倍,英国的四倍,丹麦的五倍。为什么他们在供给侧改革中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能效,降低单位GDP能耗
,而是进一步扩大产能?因为,节能是需求侧的事情,与供给侧做大做强的愿望背道而驰。提高能效只有通过需求侧革命来实现,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是一厢情愿。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排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向,与传统的供给侧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殊途同归。
李克强总理在去年12月2日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说,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而供给侧如何改?就是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他还说,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要用市场化办法,政府只起引导作用,在安置下岗职工、托住社会保障底线等方面给予支持。克强总理的讲话仍是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
其他行业我们没有发言权,但在能源领域,能源革命是全世界的潮流和主旋律。由需求侧推进的能源革命正在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大潮流。供给侧改革或是权宜之计,目的也必须是配合和顺应需求侧革命的需要。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韩晓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供给侧改革不是搞计划经济-中新网
供给侧改革不是搞计划经济
日 15:28 来源:《t望》新闻周刊  
  “供给侧改革”最近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此之前,国内已有一批学者对供给侧管理提出过一些建议。在决策层将其纳入改革视野后,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诸多会议上的高频词汇。也因为供给侧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实质内涵也出现了不同的解读。在有的场合,有人将其曲解为“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这么理解把好经念歪了。这一词汇之所以这么火,与当前的经济环境密切关联。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666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业界观点认为,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降,成本居高不下,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偏高等,都制约着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
  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主要供给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要。过去需求侧管理为主的模式难以解决供给端的结构问题,供给侧改革由此成为新的突破口。
  所谓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核心要素有两点:一是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减轻企业成本,释放供给端的活力;二是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实现权责转换,也就是过去一再强调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供给侧改革,目标还是为了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更高质量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不要需求侧管理,而是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让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对接,避免过去出现的无效供给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既能释放新需求,又能创造新供给。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文/王仁贵)
【编辑:魏巍】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问题详情
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A.经济结构性改革B.需求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C.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D.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A.经济结构性改革B.需求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C.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D.经济结构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PPP模式适用范围的是( )。A.BTB.卫生C.文化D.教育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 )。A.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B.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C.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D.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精准扶贫的前提是( )。A.精确帮扶B.精确布局C.精确识别D.精确管理4亚当·斯密在()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A.《哲学问题论集》B.《国富论》C.《论人性》D.《道德情操论》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供给侧改革”像中药 见效慢但药效好-中新网
“供给侧改革”像中药 见效慢但药效好
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需求侧改革”如西药,“供给侧改革”如中药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一些进口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进口奶粉再度刷新成交纪录;不仅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等都在最畅销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中国消费者却看不上眼,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一些产品品质不好,所以不受待见了。这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它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的矛盾。
  巧合的是,“供给侧改革”这一新概念在“双十一”期间火了起来。在“双十一”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改革”已进入公共决策的讨论阶段,这一略显生僻的经济术语,正日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热词”。
  中央高层9天5提“供给侧改革”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5日,习近平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
  9天内5次提起,中央决策层如此密集发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及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改革也意味着宏观经济管理的革命。“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信心,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市场供给结构,逐渐达到供需平衡,不但改善民生需求,中国经济可望出现有质量、有效率的增长。”
  事实上,“供给创新”已被写入201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显然,“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中国“十三五”时期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
  “供给侧改革”像中药
  见效慢但药效好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市场上表现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通过供给和需求的扩大而实现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但是,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断扩大的投资在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即结构性矛盾。现实情况是,只靠通过“总需求”的调控来实现稳增长已经比较艰难,有必要转到“供给”这一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想通过供给侧的调整,改善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社会供给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单纯的扩大供给,而是根据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差异,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压缩过剩的产能,增加短缺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补足供给的短板,使供求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下,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不能单纯强调需求管理,只能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解决结构性矛盾入手,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是解决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根本措施。”张世贤说。
  强调“供给侧改革”并非意味着拉动总需求的改革不重要了。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这足以说明需求的重要性。
  有人将能够短期显效的“需求侧改革”比作“西药”,更重长远的“供给侧改革”比作“中药”。“西医”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医疗法如文火慢煮,综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浓。
  张世贤表示,扩大需求作为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措施,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直接扩大各类投资需求,直接形成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确实见效非常快,一般3~6个月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而供给侧的改革偏重于结构调整,“供给侧的改革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最急需又得不到的需求,然后才能创造出潜在的需求,这都需要一个投入、建设、供应、购买、消费、认知、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市场试验行为才得以稳定,当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张世贤说。
  消费外流凸显政府缺位与越位
  “双十一”期间,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究其实,国外马桶盖、奶粉畅销国内,都是我国产品创新不足导致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要实现创新驱动,就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就涉及到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
  如果说马桶盖问题是我国的创新不足导致的,那奶粉问题就是政府的监管和标准出了问题。
  “我们需要反思,政府出台的标准是不是太低了?监管是不是太松了?或者说,监管体制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导致直到现在消费者的主权都得不到维护。”刘尚希说,因为我国的一些政策长期维护生产者的主权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主权,才导致了产品问题频出。
  现实是,中国人对手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国内iPhone手机甚是走俏,本土品牌却难有高端货,消费外流就在所难免。在刘尚希看来,消费外流跟政府的失职有直接关系,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出现政府既缺位又越位的怪现象。
  “政府越位压缩了市场的空间,导致企业创新的动力不够,比如说,针对企业的补贴太多,补得企业都不想创新了,因为政府的钱能赚到,何必去挣市场的钱,这就是越位造成的;政府缺位导致产品买起来不放心、消费者不敢买,或者就算买了也是提心吊胆,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兴趣就转向了国外,表面上看是对产品的信心问题,实际上凸显出政府监管的问题。”刘尚希说。
  目前我国是通过降低关税的办法进口更多国外的产品使消费回流到国内,刘尚希对这种做法并不认同,“如果政府监管缺位,再搞什么新花样也不行,消费需求也释放不出来。降低关税、把外国的产品放进来倒是可以扩大消费,但不是扩大内需,也不是促进结构调整的做法,拉动的是国外的生产。可能短期之内消费者有一点利益,从长期来看是不利的。”
  供给侧发力,
  首先要保障消费者权益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我国出台的很多政策重点均在需求侧发力,采用的这种“西医”疗法,无疑对稳定当时的经济增长发挥了效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亟须供给体系跟进调整,此时“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理应作为医治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应有的功效。
  不得不承认,国内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是消费外流的直接原因。而目前我国针对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消费者主权的行为一般采取的是“麻杆打狼”的做法。麻杆,是纤细而脆的植物茎秆,看起来是个棍子,却无法承受大力,不能作为武器。这个比喻,主要是我国的一些政策还是对生产者有所顾忌,不敢轻动。为了经济增长、为了发展,还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产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对企业进行保护,无形中就把消费者挤出去了。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立标准,其次还要严监管。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要严格执法。”刘尚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为什么在国外一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赔偿的都是天文数字?就是要你下次再也不敢乱为了。我国企业有多少是因为生产假冒伪劣的东西而坐牢的呢?”
  刘尚希表示,应该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只有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需求就出来了,“企业如果不创新就活不了,创新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认真生产了。”
  其实,《中国制造2025》已经指明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部分产品的品质信誉也会逐步提升。可以预言,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地改革、完善,那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好产品将不再需要“海淘”,中国消费者的钞票也不会再大量流向国外了。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陈鑫】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与需求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