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趋势车是趋势还是泡沫

7个月2300亿投资50个项目落地 新能源汽车是大蛋糕还是大泡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项目各省分布情况  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重镇?  2017年过半,一汽、东风、广汽、比亚迪等传统汽车陆续推进产业升级,新能源创新品牌如零跑、大鹏等也加快吸引投资和战略布局,除此之外,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寻求在中国的布局,特斯拉中国工厂确址的消息简直每月一传。  那么,PPT造车的风潮之后,哪些新能源车企已经确址?哪些地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重镇?  据园区界不完全统计,月,50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确定了投资选址,总投资额约合2500亿元。其中,整车类项目32 个,已披露总投资额约合1955.54亿元;零部件项目13个,大部分围绕新型电池和新材料,已披露总投资额约合420.03亿元;其他类型项目5个,已披露总投资额约合59.2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得益于相对良好的传统汽车制造业和工业基础,江苏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数量最多,同时也是最受外资车企欢迎的省份,紧跟其后的是广东、湖北和浙江,而中部省份以湖北和河南较为突出。  从大区域看,长三角最受车企青睐,江浙两省合计圈走930亿元的投资额,几乎占据了年内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江浙两省的新能源汽车集聚效应在继续扩大。  整车类  1、Future Mobility 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工厂  总投116亿元 产能30万 南京  1月19日, Future Mobility Corp.(FMC)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工厂落户南京,投资116亿(约17亿美元),预计产能30万。工厂一期建设将于2019年完成,届时可达到15万辆产能,其计划在中国上市的第一款车是一款纯电动中型SUV,定价在30万左右(43700美元)。  2、车和家 车和家智能汽车第二基地及产业基金  总投30亿元 产能10万 常州  2月21日,车和家智能汽车第二基地及产业基金设立签约仪式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车和家SUV制造项目正式落户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划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675亩,规划产能10万辆,主要用于生产纯电动及电动增程式SUV。基地于2017年二季度动工建设,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整车制造工艺和“三电”(电机、电池、电控)等相关配套设施,预计在2018年年内建成投产。  3、汉腾汽车 总部二期工厂  总投100亿元产能20万 上饶  汉腾汽车总部位于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8月已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现处于在建状态,总投资100亿元,为集整车研发、实验试制、生产检验、总部办公、电池总成和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总占地面积1834亩。项目建设期为2年,可达年产20万辆传统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4、云度新能源 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总投18.9亿元 产能6.5万 莆田  2月7日,发改委核准批复了云度新能源在福建莆田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项目总投资18.9亿元,项目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6.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项目新建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试验试制车间、动力站房等生产、办公及辅助设施,新增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5、远东智慧能源&底特律电动汽车公司 外资  总投120元 宜兴  2月18日,远东控股集团旗下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底特律电动汽车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总公司正式签约,在江苏宜兴合资组建帝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制造、销售。项目落地后第一款国产车型为纯电动SUV, 5月24日远东智慧公告表示拟将所持底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40%股份无偿转让给远东控股集团。  6、北汽集团 北汽银翔重庆工厂  总投30亿元 产能30万 重庆  2月28日,北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重庆涪陵开工。该基地由北汽集团控股的北汽嘉庆(重庆)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占地1098亩,年产新能源汽车30万辆,其中一期规划10万辆,将于两年内建设完成并投产。  7、国机智骏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生产基地  总投80亿元 产能10万 赣州  3月,国机智骏落户赣州经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用地约2000亩,其中一期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用地1375亩,预留关键零部件及配套工业用地700亩。总规划年产30万辆,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规划年产10万辆,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一期项目拟于2018年3月前完成样车指标测试,2018年9月实现整车下线,预计2019年产销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5亿元人民币,2020年启动二期建设  8、零跑汽车 制造基地  总投25亿元 产能5万 金华  3月17日,零跑汽车品牌在浙江金华正式发布,同时浙江金华制造基地正式启动。基地金华厂区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约551亩,包括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传统四大工艺,配有三电设计研发车间(含电机、电池、电控的生产)和配套办公、生活等厂区工程。目前年产量5万辆的整车生产制造基地已完成总体设计,生产基地于今年4月份开工,预期2018年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9、协鑫集团&中兵投资 厢式电动物流车项目  总投28.37亿元 产能5万 宜兴  4月21日,协鑫(宜兴)厢式电动物流车项目落地江苏宜兴环科新城,并举行签约仪式。项目一期投资28.37亿元,年产约5万辆厢式纯电动物流专用车。建设项目包括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车架车间、电池PACK车间、综合研发楼、联合站房、试车跑道等。  10、奇瑞 新能源汽车项目  总投55亿元 产值850亿元 宜宾  4月,宜宾市政府与奇瑞汽车、量子公司、观致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投资协议,约定在宜宾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万辆汽车项目,其中包括2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850亿元。  11、上海游侠汽车 超级工厂项目  总投115亿元产能20万 湖州  4月19日,湖州市吴兴区政府与游侠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游侠汽车超级工厂、新能源产业基金、智能汽车小镇等方面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游侠汽车湖州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115亿,其中超级工厂生产基地90亿,建成后年产能可达20万台,生产流程中工艺装备自动化率超85%。另外还将设计建成电动车专用测试跑道,智能供应物流中心、自动驾驶试验场等。  12、永源集团 新能源汽车项目  总投60亿元 产能5万 赣州  4月24日,永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西赣州上犹县签订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一期总投2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台新能源汽车,一期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产5万台新能源汽车,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  13、浙江合众新能源 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  总投11.57亿元 产能5万 嘉兴  4月20日,发改委批复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57亿元,建设地点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项目新建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包生产线、综合研发楼、试车跑道、办公楼、联合站房等建筑和公用辅助配套设施,新增相关生产工艺设备,建成后可达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在实施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后,年产 11.5 万台套冲压件、车身及零部件建设项目终止实施。  14、广汽集团 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总投450亿元首期产能20万广州  4月27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动工建设,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约7500亩,广汽集团携产业园各落户企业总投资额预计超450亿元。产业园首期动工项目为广汽集团自主品牌广汽乘用车新增20万辆/年(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计划投资46.94亿元,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  15、珠海银隆广通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  总投85亿元 预计产值300亿元 兰州  5月3日,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1000亩,一、二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新能源客车整车厂及动力系统电池厂,三期项目追加投资20亿元实施一期客车生产扩能和年产能3亿安时储能电池项目,并投资40亿元建设纯电动乘用车和特种车辆专用生产线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辆,实现年产值300亿。通过3-5年,最终形成产值5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站全覆盖的全产业链生产及研发园区。  16、奇瑞 新能源汽车项目  总投30亿元 石家庄  5月3日,奇瑞控股有限公司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签订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框架协议,栾城区人民政府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30亿元,投产小型新能源车。  17、小鹏汽车 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  总投100亿元产能10万 肇庆  5月4日,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正式落地肇庆高新区。总规划用地3000亩,一、二期总投资100亿元,一期用地600亩,投资4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新能源汽车10万辆的生产能力,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二期用地1000亩,投资60亿元,此外预留用地1400亩用于智能汽车产业与生态配套项目生产。  18、珠海银隆 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总投100亿元 产能3万 南京  5月9日,总投资10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项目在南京溧水开发区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辆纯电动商用车、25亿安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以及40万台启停电源的生产能力。  19、上海蓥石 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总投30亿元 产值100亿元 黄石  5月20日,上海蓥石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大冶,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新增岗位400人。该公司主事汽车规划、设计、开发,已承接如上汽荣威750、宝骏630的造型及工程设计开发以及奔驰、宝马、奥迪等车型国产化的投产管理服务。  20、江淮汽车&大众江淮大众汽车合资项目 外资  总投60亿元 产能36万 合肥  6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了合资企业协议,合建新工厂和研发中心,并计划建立新的二手车平台。新成立合资企业将于2018年正式投产首款电动汽车,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60亿元,注册资本20亿元,双方各占50%,设立新品牌,目标年产量36万辆。  21、广汽集团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总投6亿元 广州  6月5日,广汽集团第四届董事会第47次会议决议通过《关于设立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设立方案。根据方案,广汽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投资总额6亿元,注册资本6亿元,其中首期注册资本3亿元,后续资金根据项目需求增资解决。  22、浙江泓源 新能源汽车项目  总投20亿元 产能20万 灵武  6月16日,浙江泓源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宁夏灵武临港产业园,占地面积约600亩。项目拟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新能源汽车20万台、产值300亿元。一期拟投资10亿元,建设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电池包PACK生产线五个车间,年产车辆10万辆以上,产值达150亿元;二期拟投资10亿元,进行厂房、设备扩容升级和充电机、充电桩、整车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生产线的建设。  23、云南航天神州汽车 纯电动客车及专用车整车生产基地  总投27亿元 产值110亿元 安宁  6月17日,云南航天神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安宁,拟投资27亿元,占地1000亩,用于建设纯电动客车及专用车整车生产基地,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周期一年半,达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110亿元。  24、申龙客车 新能源客车物流车项目  总投30亿元 产值100亿元 南宁  6月20日,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广西南宁邕宁新兴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和3万辆新能源物流专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龙头,零部件配套生产加工为辅,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  25、深圳巴斯巴科技 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  总投60亿元 产值100亿 佛山  7月10日,深圳巴斯巴科技的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项目落户佛山三水区副中心白坭镇,巴斯巴主营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连接系统产业化,该项目主要打造“一总部三平台”: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运营总部、智能大制造平台、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全球创客中心及研发中心平台等。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将于2019年建成投产,2022年达产,到2025年,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26、正道集团 新能源乘用车项目  产值100万 汕头  6月23日,汕头市政府与正道集团签订《共同推进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汽车城建设等领域将开展合作,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和汽车产业基金正式落户。计划3年内完成首期年产30万辆增程式乘用车的生产基地建设,5年内争取达到年产100万辆的生产规模成为了战略性目标。同时配套建设相关汽车配件以及大数据产业、国际清洁能源汽车展览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项目。  27、上汽集团&宁德时代 新设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  注册资本合23亿 常州  5月4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官网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中显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汽管理”)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设两家合营企业,分别为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分布为20亿元和3亿元。6月19日,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江苏常州溧阳举行了两家合资公司的奠基仪式。  28、铇沃尔福&HyMove铇沃尔福氢气动力新能源汽车项目外资  总投30亿元 淮安  6月21日,淮安铇沃尔福产业有限公司与荷兰HyMove公司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氢气动力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江苏盱眙经济开发区。荷兰HyMove公司主要生产高品质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电动公共汽车、重型车辆和固定电源模块的填充剂,是奔驰公司等全球顶级工业可用组件供应商。淮安铇沃尔福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产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池、电子控制系统、电机生产为主的新能源动力汽车企业。  29、珠海银隆 新能源合作协议  总投50亿元 攀枝花  7月8日,攀枝花市与珠海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签订《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珠海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银隆集团将在攀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大对新能源材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产业和钒钛原料及制品、新能源材料及制品交易中心以及钒钛及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的投资,新能源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  30、苏州奥杰汽车 奥杰汽车产业园项目  总投7.7亿元 产值20亿元 襄阳  7月14日,奥杰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襄阳市樊城区,由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康吉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项目总投资7.7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汽车整车研发技术及全铝轻量化车身制造产业园区项目,将形成年产新能源整车及轻量化车身10万辆、新能源改装车1000台的生产规模,预计实现年产值超过20亿元。  31、长城汽车 御捷长城汽车合资框架协议  邢台  7月15日,河北御捷与长城汽车签署御捷长城汽车合资框架协议。长城汽车将以现金方式增资入股御捷,首次入股的比例为25%,最多可增持至49%。河北御捷当前拥有E330、A280、A260、S325、Q等5款在售纯电动车型,长城汽车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SUV制造商,当前仅有C30EV一款在售纯电动车型。  32、吉利集团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  西安  7月18日,西安市与吉利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落户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物流配套等设施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2020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将为陕西西安汽车产业突破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零部件  1、京威股份钛酸锂电池项目  总投20亿元 宁波  2月17日,京威股份与正道集团、致云基金、宁波市奉化区政府签订协议,拟组建电池公司以生产钛酸锂电池,出资金额达20亿元,京威股份单独出资5.4亿元,占比为27%。  2、比亚迪 合资新设新能源公司  总投5亿元 格尔木  3月15日,比亚迪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股东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构成。新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亿元,比亚迪持股 49%,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49.5%,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5%。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盐湖锂资源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  3、陕汽集团 动力电池包与新能源整车项目  榆林  4月19日,蓝时集团、陕汽集团、榆林能投公司在陕西省榆林市达成三方合作协议。协议指出,三方将在榆林市合资成立陕汽蓝时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一期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蓝时作为陕汽集团动力电池包战略供应商,预计年产能将超2万台;项目二期将围绕新能源整车展开,按照目前市场数据推算,未来三年,合资公司预计销售收入可达百亿元。  4、一汽集团&东风集团 一汽东风创新中心  北京  4月26日,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东风汽车技术中心首席总工程师陈赣共同为一汽东风创新中心在北京选址,创新中心将采用新机制,广泛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前瞻技术研究。  5、江森自控 蓄电池项目 外资  总投13.44亿元(2亿美元) 产值18亿元 济源  5月2日,美国江森自控蓄电池项目落户河南济源玉川产业集聚区,占地200亩,济源江森自控新建蓄电池项目一期拟投资2亿美元,生产600万只汽车用起停蓄电池,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左右,后期有望继续扩产到900万至1200万只。  6、青岛力神 力神动力电池项目  55.7亿元 40亿WH 青岛  5月16日,力神(青岛)新能源20亿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产业园区。一期项目总投资15.7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达40亿瓦时,生产产品为磷酸铁锂方型锂离子电池;二期项目将再增加40亿瓦时产能,合计达到80亿瓦时产能,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20亿元人民币。  7、蔚来汽车 充换电研发项目  武汉  5月18日,蔚来汽车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就蔚来能源项目展开合作。该项目分三期进行,将围绕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行充换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布设,提供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充换电服务,发展基于动力电池梯次储能的能源互联网业务。  8、东风电动车 汽车电子和电控系统项目  总投11亿元 产值13亿元 深圳  5月22日,东风电动车公司和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东风公司总部(东风新能源汽车示范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投资11亿元研发及生产汽车电子和电控系统。项目将在年内投产,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3亿元。  9、国轩高科 高比能三元电池项目  总投20亿元 产值60亿元 青岛  5月28日,国轩高科青岛基地4GWh高比能三元电池项目开工。一期项目设计产能4GWh,将于2018年3月正式投产,总投资20亿元,预计2018年3月正式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60亿元规模。  10、富士康 新能源电池等七大项目  总投250亿元 昆山  6月2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江苏昆山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将在昆山投资建设光通讯连接模块/高速连接器、新能源电池、桦汉科技、富曜精密、智慧物联科技新城、KS-FIT双创/研发中心、废弃物处置及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50亿元,首期投资超80亿元,其中智慧物联科技新城项目投资最大,总金额达180亿元。  11、西门子&法雷奥 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 外资  总投10亿元(1亿欧元)产值100亿元 常熟  6月22日,由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与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法雷奥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项目,签约落户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划总投资1亿欧元,将按德国工业4.0标准,建设3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达产后将年产70万套高性能驱动电机及40万套车载逆变器,年销售达100亿元人民币。  12、大洋电机 氢燃料电池项目  总投13.4亿元 产值80亿元 孝感  6月27日,大洋电机子公司武汉大洋电机落户湖北省孝昌县,拟投资建设年产1.7万套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4亿元,建设期为24个月,业务涵盖氢燃料电池模块组装以及供氧、供氢、冷却等辅助系统的制造,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过80亿元。  13、大众集团&大众天津 电动车用电机 外资  总投11.49亿元 产能12万 天津  6月,天津开发区管委表示,已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沃尔夫斯堡与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就电动车用电机生产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将利用现有厂房及生产线,投资11.49亿元建设 APP290 动力电机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12月全部建成,具备投产条件,年产能可达12万台。  14、北汽集团&戴姆勒 纯电动车及电池项目  增资投资50亿元 北京  7月5日,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共同向北京奔驰增资50亿元人民币(约合6.55亿欧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根据双方意向,2020年戴姆勒集团和北汽集团将在北京奔驰投产纯电动车,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开展动力电池的本土生产和研发,并采用国产电芯。  15、桑德集团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园  总投57亿 产值150亿元 北京  7月31日,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签署“桑德新能源智能化产业项目”入区协议,据协议,桑德集团计划投资57亿元,在顺义区建设8GWh电芯工厂、5GWh PACK工厂、3GWh梯次利用工厂及桑德新能源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体验区,以及参与后续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项目拟于2019年投产,2022年全部达产,达产后项目年产值近150亿元,该项目一次性建成,电芯厂所产电芯将涵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且后者占更大比重。  其他  1、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天津)公司 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天津  6月30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天津)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正式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并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签署建设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工程合作协议。  2、东风零部件集团&佛吉亚集团 新设合资公司  总投2.2亿元 襄阳  7月4日,东风零部件集团将与佛吉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湖北襄阳成立全新合资公司,共同提供绿动智行解决方案,投资总额人民币2.2亿元。第一个生产项目将是东风日产新项目,计划于2018年正式投产。  3、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长沙  7月4日,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长沙雨花区正式揭牌成立,定位于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主要负责湖南地区新能源汽车租售及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车联网平台服务等  以上50个项目,大部分落在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也有如珠海银隆、广汽集团这样,与政府合作建立产业园区,承担地区产业升级任务的。除此以外,新能源汽车与特色小镇的火花也擦得正亮,除了众所周知的乐视莫干山项目,还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小镇,如宁海智能汽车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桑德集团新能源特色小镇,萧山新能源汽车小镇,长兴(蓄电池之都)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等等。  研究员|唐吉可德  文字编辑|排云  版式编辑|春复秋  制图|钟寒玉    秀出你的食堂,讲述你的故事  “园区深夜食堂”征稿活动进行中!  详情点击这里  园区圈  产业园区圈里最嗨的自媒体  合作、转载、投稿请联系微信yuanququan2017  这些文章你或许感兴趣  特朗普招商弹性出让  园区前半生联合办公  一把手招商换届毁约  “”可以访问园区界官网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泡沫正在快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危机已可预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国信 一个担心的情况正逐渐演变为事实,那就是新能源汽车正泡沫化。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开始掀起了第一波投资热潮,这波热潮在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后,逐渐升温。从2014年到2015年,诸多互联网汽车宣布造车。第一波造车以乐视、腾讯等为代表。当然,他们所造的汽车也是纯电动汽车。而后,“互联网+”热潮开始消退,制造业审视躁动的发展,重新将制造回归第一位,“+互联网”的概念出现。在这个时候,第二波新能源汽车造车热潮开始。这一波造车的主体是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设计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造车计划接连而出。典型代表有、万向、隆鑫、、、长城华冠等。第三波造车者开始扩散到各个行业。比如,汽车经销商集团也宣布将与关联方成立新能源公司、此外有远东控股(主业电缆)、(主业安保设备)、(主业通讯业务)等诸多公司宣布造车。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中汽车基本状况如何?单就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11家企业来说,其产能已经达到60万辆,投资金额总计为150亿元。而在传统汽车集团中,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接近400万辆,投资总额高达800亿元左右。在客车领域,仅宇通、中通、金龙3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总额就超过100亿元。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上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诸多企业都渴望进入这一领域分食蛋糕。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历史性机遇面前,投资已经变得越来越缺乏理智,不符合商业逻辑——或者说,这背后的投资性商业逻辑在减弱,而投机性的色彩在增强。从这三年宣布造车的大队伍中,如果从单纯的动机划分,有以下几大类:第一、公司发展遇阻,转型发展需要,比如长城华冠在主机厂大部分开始采用自己设计研发中心之后,业务受到威胁,试图以造车摆脱困境。其二、产业链企业试图打通最后环节,比如万向,其零部件布局已经比较完善。第三、互联网公司抢夺车载终端入口,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第四类,跨界经营,寻找业务新突破点,比如格力等。第五类、创业者,比如蔚来汽车、车和家等。在这几类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企业,造车的目的就不那么纯粹。比如曾经山寨了特斯拉造型,被讽为“PPT造车”的游侠汽车,基本就是忽悠资本。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而比较奇特的是,即便知道这些所谓的公司“不靠谱”,仍有企业愿意投资,其背后的原因显然是难以明说。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故事,便开始讲新能源汽车的故事。比较有嫌疑的可能包括多氟多、京威股份等。这些企业尽管在零部件领域有一定实力,但距离造车还有很长的距离。大多数制造了一个概念,形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故事。还有创立直接就是奔着国家补贴等资源而去,短时间就通过油改电,迅速上马新能源汽车。当然,更多的目的还在背后。汽车是深受地方政府欢迎的行业,由于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汽车行业往往伴随着的大投资、拉动就业的可能。比如这两年成都和武汉市,就因为神龙企业在成都设立了一家新工厂,导致武汉市GDP排名被成都超过。一些企业以新能源汽车为招牌,一方面忽悠资金,忽悠地方政府,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同时,与地方政府做商业交易。比如华泰汽车,其新能源业务就如同其传统汽车一样,是获得地方政府土地等资源的筹码。浙江的青年汽车也玩过同样的把戏。即便是这种大交易不成功,依靠所获得资质等,也可以委身有需要的公司,获得大回报。正是种种诱惑之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已经变得越来越燥热。在中国,投资是一个异常恐怖的事情,在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往往都伴随着泡沫,即便是一个没有丝毫希望的公司,也能估值上亿元,而且资本争先恐后的进入,更是将整个行业破坏。此前的二手车、汽车O2O服务,如今的共享单车,都是如此。扩展到行业外,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做强民族汽车工业,政策制定时对新能源汽车加入者的希望是“引进鲶鱼”,并取消了对生产资质的限制。这点逐步与国外的思路接近,但在泡沫逐步出现的时候,新一轮产能过剩已经开始显现,大量的浪费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引导资本,或者通过更有效的方式,避免泡沫重复出现,值得所有人思考。现在,几乎大部分人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忽悠式的案例在增多,潜在的行业风险在加剧。如何保证这些所谓的企业、新势力不破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计,将会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汽车泡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