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按先进先出法结转结转已销售产品成本本,没有后进先

&&>>&&>>&&>>&&>>&正文
用友T3中销售成本结转的处理
16:55:06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会计实务中,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当企业销售多种产品且又必须分别核算销售成本时,若采用传统手工方式编制销售成本结转凭证,常出现数据不准确现象。用友T3财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销售成本核算功能,用户可以在总账系统中利用自动转账功能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也可以选择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利用核算模块实现销售成本自动结转。下面结合用友T3软件销售成本结转谈一下看法。
  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软件实施方案
  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核算模块启用与否及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不同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案。
  1. 利用总账自动转账功能实现销售成本结转。如果企业启用了总账系统,但没有启用核算模块,销售成本的结转只能在总账系统进行。或者结转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存货种类又较少,则可以选择此方案。在该方案下,销售成本结转的凭证在总账系统自动生成,并可在总账系统修改及删除,可以准确、快捷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优点是涉及模块少,操作简便易行,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低。缺点是获得存货销售成本的信息较少,不便对销售成本进行深入分析。
  2. 利用核算模块完成销售成本结转。如果企业启用了总账系统与核算模块,结转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要求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存货种类较多,则可以利用核算模块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要注意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既可在总账系统进行,也可在核算模块进行。但如果是其他成本计价方法只能在核算模块进行了。在该方案下,销售成本结转的凭证在核算模块自动生成,并自动传递至总账系统,但不可在总账系统修改及删除,要想修改及删除必须在生成凭证的原核算模块中进行。利用核算模块,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及时查询存货出入库情况,了解分析各种存货账表。
  用友T3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销售、库存、核算四个模块。其中核算模块主要针对企业收发业务,核算企业存货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和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核算模块既可以与采购、销售、库存集成使用,也可以只与库存联合使用,还可以单独使用。核算模块的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各种出入库单据进行记账、制单,生成有关存货出入库的会计凭证;二是对已复核的客户、供应商单据如采购发票、销售发票、核销单据等进行制单,生成有关的往来业务凭证。该方案的优点是获得销售成本信息较多,能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不同的成本计价方法;缺点是业务处理比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相关设置,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本文主要以启用总账、核算两个模块为例进行分析。
  二、不同方案下的软件环境设置
  假定某商业企业成本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有两种库存商品(1 405):圆钢12、圆钢14,计量单位为吨。圆钢12:期初3吨、单价3 000元,本期采购入库7吨、单价3 100元,本期售出2吨,售价3500元;圆钢14:期初4吨、单价4 000元,本期采购入库6吨、单价4 100元,本期售出3吨、售价4 200元。经计算圆钢12平均成本应为3 070元,总成本6 140元;圆钢14平均成本应为4 060元,总成本12 180元。
  1. 在总账系统自动结转销售成本。
  (1)会计科目设置。销售成本结转是每月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商品销售数量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加权平均单价等于期初及本期入库的金额与数量之比,来源于“库存商品”科目。销售成本等于销售数量与加权平均单价之积,销售成本科目为“主营业务成本”。所以这三个科目设置时,要求其下属明细科目相同(包括计量单位),且都需要进行数量核算,否则不能使用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功能。这三个科目可以用“成批复制”命令来实现三个科目的完全对应。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在“会计科目”窗口中增加“库存商品”的两个下级科目“圆钢12”、“圆钢14”,完成后退回到该窗口;然后执行“编辑”菜单中的“成批复制”命令,在“成批复制”对话框中输入源科目“库存商品”和目标科目“主营业务收入”的编码,并选择数量核算,确认后两个科目的下级明细相同。用同样方法设置“主营业务成本”。
  (2)转账定义。在总账系统中,执行“期末/转账定义/销售成本结转”命令,弹出“销售成本结转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录入三个一级科目的编码。若录入一级科目编码,生成凭证时下级明细会全部生成,若录入一个明细科目,则只会生成该明细科目的会计分录。
  (3)转账生成。在总账系统中,执行“期末/转账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命令,弹出“转账生成”对话框,选择“销售成本结转”,若出入库凭证未记账,还要选择“包含未记账凭证”,单击“确定”,弹出“销售成本结转一览表”,再单击“确定”后生成凭证并保存。凭证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贷方为“库存商品”,圆钢12金额为6 140元,圆钢14金额为12 180元。
  提示:若“销售成本结转一览表”中销售数量没有显示或者不对,则说明取得收入的凭证在录入时没有录入数量,或录入有误。若库存数量不对,则有可能是期初录入数量,或者本期入库数量录入有误。销售数量有误,那么应转数量也就错了。
  2. 在核算模块中自动结转销售成本。在该方案下,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设置:
  (1)启用核算模块。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管理”,执行“账套/启用”,不仅启用“总账”,还要启用“核算”。
  (2)设置会计科目。“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三个一级科目均进行数量核算,计量单位均为吨,均选择“项目核算”辅助核算。选择“项目核算”后,这三个科目均无须增加下级科目,日后维护会计科目比第一种方案简单,只要维护一次商品目录即可使三个科目的下级科目一一对应。
  (3)建立存货档案,设置“存货核算”项目大类。如果存货要分类,可先设置存货分类,再设置存货档案。如果不分类管理,可直接设置存货档案。
  设置“存货核算”项目大类:执行“基础设置/基础档案初始化/项目档案”命令,弹出“项目档案”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选择“使用存货目录定义项目”后,单击“完成”。此时系统自动以存货目录为项目建立了项目目录。接着按该项目大类设置核算科目为上述三个科目。
  (4)设置仓库档案。在基础设置中,设置仓库档案。仓库假定为01总库,采用全月平均法即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5)核算期初记账。期初余额既要在总账系统录入,还要在核算系统录入。执行“核算/期初数据/期初余额”,选择仓库(如01总库),录入存货信息。
  (6)设置存货科目及对方科目。存货科目设定为“库存商品”,存货对方科目设置要根据出入库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科目,如采购入库对方科目假定为“银行存款”,销售出库对方科目为“主营业务成本”。执行“核算/科目设置”。
  (7)出入库单记账。出入库单在填写时出入库类别、存货信息要正确,出库单上只写出库数量。否则影响售出产品成本的计算。如果购销存管理与核算系统同时启用,则出入库单由其他模块完成,核算模块就不用再录入了。出入库单记账是将各种出入库单据记入存货明细账等。执行“核算管理/正常单据记账”命令,弹出“正常单据记账”对话框,选择仓库、单据类型后“确定”,系统弹出正常单据记账列表,选择单据后点击“记账”。 提示:记账后的单据不能修改和删除,若记账后发现单据有误,在本月未结账状态下,可以取消记账后进行修改操作,但是如果已记账单据已经生成凭证,那么只能先删除凭证后,才能取消记账。
  (8)月末处理。通过月末处理功能由系统自动计算本期存货的平均单价以及出库成本。执行“核算管理/月末处理/选择仓库/确定/确定”,弹出“成本计算表”,随后进行二次确定完成成本计算。
  (9)生成凭证。执行“核算管理/购销单据制单/选择”,弹出“查询条件”对话框,勾选出入库单后,“确认”,弹出“选择单据”对话框,点击“全选/确定”,弹出“生成凭证”对话框,单击“生成”按钮,则生成凭证。
  三、不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会计科目设置。两种方案会计科目设置不一样,方案一需要在会计科目表中分别增加三个科目的下级明细科目,而且必须结构相同,均需要数量核算。方案二不必在科目表中分别增加三个科目的下级明细科目,只需要将其一级科目设置为项目核算,并进行数量核算,至于下级明细需在存货档案中录入一次即可,当增加存货核算项目大类后,系统自动将存货档案目录作为项目目录。
  2. 期初余额录入。方案一只需要在总账系统录入期初余额即可,录入时既要录入金额,又要录入数量。如果数量没有录入,直接影响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导致结转销售成本有误。方案二既要在总账系统录入,还要在核算系统录入,两者录入方法相同,数据必须一致。核算系统录入余额后必须进行期初记账操作,否则无法开展日常业务处理。注:如果启用核算系统的同时也启用了库存系统,期初余额可在这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录入及期初记账。
  3. 出入库单填写。方案一无法填写出入库单,存货入库需手工填制入库会计分录,分录中库存商品科目一定要填写入库数量,如果不填,期末无法计算加权平均成本。本期售出产品,只填制取得销售收入的会计分录,而且在录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时一定要填写售出数量,否则期末自动结转售出成本时,提示结转数量为零,无法结转。方案二需填写出入库单,出入库单上出入库类型一定要对,否则生成凭证有误。销售出库单上只填写售出数量即可,单位成本需进行月末处理后方可自动生成。出入库凭证不用手工填制,全部自动生成。注:如果同时启用了购销存管理与核算系统,入库单在采购系统填制或生成,销售出库单在库存系统填制或生成。
  4. 会计凭证生成。方案一在转账定义时可只录入一级科目,不必录入明细科目,系统会自动按明细生成凭证。生成销售成本凭证前要先将入库凭证审核记账,以便正确计算售出产品成本。如果未记账,那么在转账生成时一定要选择包含未记账凭证选项。方案二要想生成售出产品成本,必须先将出入库单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其次进行“月末处理”,最后通过“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售出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注:入库单生成凭证不必进行“月末处理”,只有出库单生成凭证才需要进行“月末处理”,自动生成“成本计算表”。
责任编辑:初晓微茫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实务操作导航
|||||||||||
网课招生方案
类别班次价格/购买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donga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关注东奥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成本计算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哪个更好
成本计算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哪个更好
10-03-01 &匿名提问 发布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移动加权平均法-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己经取消了该项和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企业管理和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与此相对的是后进先出法。选用那种方法,根据本单位的会计原则确定。但是在一个会计年度里,不能变更会计原则。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的会计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目录 [隐藏] 1 举例分析 2 与后进先出法的区别 3 成本变动与财务形象 4 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5 参考资料
先进先出法-举例分析        先进先出法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则库存A产品共计150个,账面价值350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此笔成本结转,不以库存账面价值的平均数取值,而以最早入库的存货单价取值。变动后,库存A产品共计100个,账面价值25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的区别        先进先出法1、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例三:3月初A产品余额2个,单价:10元/个。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发出A产品8个。这发出的8个A产品的成本结转分别为:(1)、按先进先出法:2×10+3×8+3×7=65元;(2)、按后进先出法:8×7=56元。先进先出法-成本变动与财务形象        先进先出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人较多,销售收人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先进先出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先进先出法的适用性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余额按最后的进价计算,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期末存货的帐面价格反映的是最后购进的较低的价格,对于市场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产品,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能抵御物价下降的影响,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消除了潜亏隐患,从而避免了由于存货资金不实而虚增企业帐面资产。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库存物资保持一定余额的条件下,帐面的存货计价永远是最初购进的高价,这就造成了存货成本的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不一致。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一: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材料要逐笔进行计价并登记明细账的发出与结存,核算手续比较烦琐,工作量比较大,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缺点二: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缺点三: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取消后进先出法吗?
16:58:51 本文行家:
[1]会场&2006[2]200655312006218314&&&&&&&&2006[3]102006111121号——存货》应用指南并没有明确指出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何种方法。&120065243&2[4]199641138&&
参考资料:
[1] 胡海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解析[J].财会月刊,2006(5):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张国治.会计大辞海[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1976年毕业于财贸学校会计专业;1988年毕业于财金学院会计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1968年7月至1981年6月先后在银行和工厂任会计,1981年7月至今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财务会计教学。共承担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菅理会计..预箅会计.工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合计215个教学班次,合计教授13545人次,合计完成教学任务16668学时。1987年评为会计学讲师职称,1997年评为会计学高级讲师,2000年转评会计学副教授,日任会计学教授.自1984年以来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289篇,被《中国期 ...
1444篇文章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doc
文档介绍: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销售后,一方面要核算取得的商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从理论上讲,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以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如运费、保管费、包装费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一般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成本只局限于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而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则作为经营费用处理。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时间分,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逐日结转是逐日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后,逐日从“库存商品”账户上转销,故又称随销随转。这种方法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但工作量较大。定期结转是在期末即月末集中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后,从“库存商品”账户上一次转销,故又称月末一次结转。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小,但不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计算的程序分,有顺算成本和逆算成本两种。顺算成本是先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后,再计算各种商品的结存金额。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逐日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大。逆算成本又称倒挤成本,是先计算各种商品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定期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小。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分,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分散结转是按每一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户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逐户转销,然后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依据。采用这种方法。账簿记录清楚完整,有利于加强对各种商品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考核,但工作量较大。集中结转是期末在每一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只结出期末结存金额,再按类目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在类目账上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和记账手续,但账簿记录不够完整,只能按商品类别来考核分析其经营业绩。
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及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正确。因此,就有必要根据各企业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计算商品销售成本。一旦确定了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分批实际进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毛利率推算法等。
(一)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进价法,是认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计算该件或该批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在整批购进分批销售时,可以根据该批商品的实际购进单价,乘以销售量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该件(批次)商品购进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对每件或每批购进的商品应分别存放,并分户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对每次销售的商品,应在专用发票上注明进货件别或批次,便于按照该件或该批的实际购进单价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方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最为准确,但计算起来工作量最为繁重,适用于能分清进货件别或批次的库存商品、直运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一个计算期内(一般为一个月)、综合计算每种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价、再乘以销售数量、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在计算公式中,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数量和金额,是指除销售以外其他的商品发出,包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发出加工商品、盘缺商品等。这些非销售发出的商品,在发生时,即在库存商品账户予以转销,所以在期末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时要剔除这些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往往不能整除,计算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尾差,为了保证期末库存商品数额的准确性,可以采用逆算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较为均衡,也较为准确,但计算的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并定期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再乘以销售数量、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比加权平均法更为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并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
(四)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购进先销售的原则,以先购进商品的价格,先作为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用顺算成本的方法逐日结转成本,也可以用逆算成本的方法定期结转成本。
采用顺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先按最早购进商品的进价计算,销售完了,再按第二批购进商品的进价计算,依次类推。如果销售的商品属于前后两批购进的,单价又不相同时,就要分别用两个单价计算。
采用逆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先进先出原则的推理也就是后进后出的原则,在先计算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时,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小于或等于最后一批购进商品的数量,即按该批商品的单价计算期末结存商品金额;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大于最后一批购进商品的数量,即从该批商品开始向前推算,直到与期末结存商品数量相等时为止,然后,将这一系列金额相加,其总和即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后,再采用逆算成本的方法,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由于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是根据近期进价成本计价的,因此,它的价值接近于市场价格,但每次销售要根据先购进的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收、发货次数不多的商品。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