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修好了吗县城有廊桥吗

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闻名世界的泰顺廊桥 其命名真的与电影《廊桥遗梦》有关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现在,这种中国独有桥梁营造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欣赏,有几处廊桥已经是国家级的文保点。如今,绝大多数廊桥研究学者都认可,是萧云集最先将“廊桥”这个名字,嫁接到了中国这些形似彩虹的木拱桥上。
前几天,在腾讯直播的一场NBA比赛间隙,主持人偶然聊到泰顺的廊桥,闹了个笑话:“那些特别大的廊桥,在桥里面是有房间的,留给行人住宿。”实际上,闻名世界的泰顺廊桥上,并没有房间。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就连“廊桥”这个名称,也源自于20年前一位温州的摄影师。说起来,还真与那部著名的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有关。今年是电影《廊桥遗梦》引入中国20周年,也是泰顺廊桥获得命名20周年。现在,这种中国独有桥梁营造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欣赏,有几处廊桥已经是国家级的文保点。甚至,它已经成为了泰顺这座浙南小城的一张重要名片。泰顺廊桥20年,它被什么改变,又改变了什么?你真的知道“廊桥”是什么吗?一部美国电影让几百年的古桥有了名字这位摄影家,叫萧云集,目前是省人大代表、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20年前的他,还是个30出头的小伙子。“我虽然在苍南工作,但从小跟随父母到泰顺见过这些古桥。”萧云集说,在他印象中,小时候泰顺廊桥被当地人叫做“蜈蚣桥”,或“彩虹桥”,也有叫它们“八字桥”的,“都是根据外观来叫的。”这些造型独特的桥在当地存在了几百年,很常见,当地人不以为奇。实际上,在上世纪70年代茅以升组织编撰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这种浙南“编梁木拱桥”才有了较为正式的记录。书中确认,这种木拱桥与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一致,具有珍贵的考古价值。1996年初,一部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开始风靡中国。萧云集说,当时,他无意中看到电影海报上那座“廊桥”,“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那些泰顺的桥,比电影中的廊桥可要好太多了。”于是,他背上摄影器材,开始了艰苦的“廊桥”寻访之旅。“为了拍出一组漂亮的照片,我从苍南到泰顺前后去了几十次。”萧云集说,他年轻时身体偏胖,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每次拍摄基本靠徒步,“拍完一组照片,往往要掉几斤肉。”之后,萧云集将他的摄影作品配上带有人文介绍的文字,统一取标题为《浙南廊桥有遗篇》。起初,萧云集的作品并没有得到认可,投稿纷纷被退回。“直到有一天,当时有位《中国摄影报》的编辑到我家做客,无意中聊到这件事。”萧云集说,这组作品于1996年11月登上了《中国摄影报》,很快引起广泛关注,“陆陆续续有摄影师、游客来到泰顺参观,慢慢地,“泰顺廊桥”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成了这些古桥固定的名字。如今,绝大多数廊桥研究学者都认可,是萧云集最先将“廊桥”这个名字,嫁接到了中国这些形似彩虹的木拱桥上。它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粉丝”这让古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廊桥文化受到官方重视,本质上,是因为廊桥在近20年间,有了大批民间‘粉丝’。”在温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看来,这些默默传承廊桥文化的民众,才是廊桥保存和传承的根基。比如,一个叫钟晓波的年轻人,在2000年读大三的时,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开办了“中国廊桥网”(www.langqiao.net)。如今,钟晓波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温州当地组织了一个廊桥文化研究会,会员达到100余人。他说,自己是泰顺人,从小在廊桥边长大,这样的一座座古桥,印刻在自己心里的,是一种乡土文化。“记得小时候,村里人看那些廊桥,总像在看一顶豪华的大轿子,它架着全村人美好良善的愿望。”钟晓波说,廊桥在当地人看来,从来不只是桥,它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再比如,她叫刘妍,北京姑娘,32岁。这位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方向的博士生,专注浙闽两省编木拱桥的专项研究多年。2011年以来,刘妍每年至少有3到4个月,穿行于浙江与福建交界的偏远山区。寒冷的秋冬季枯水期,是她田野调查的主要时间。在廊桥之乡泰顺,很多村民见过这位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女师傅”。她每次都会跟几位五六十岁的造桥师傅一起来,跟着他们在工地里做木工活。她说,现在会造木拱桥的师傅已不多,而且大多上了年纪。她明白,现场学习和记录对营造的重要性。她说:“为了理解匠人的头脑,要使自己成为匠人。”廊桥每年为泰顺带来上亿收入我们其实是在欣赏文化传承目前,泰顺有各类桥梁970多座,古廊桥33座,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其中又有6座被赞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它们是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以及洲岭三条桥。而泰顺的廊桥文化,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去年,全县共计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超15亿元。“这样的数字,在20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泰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其中廊桥及其文化,在泰顺旅游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保护好廊桥,深挖廊桥的历史文化价值。”泰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的泰顺,将进一步整合县域包括廊桥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并促进泰顺特有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欣赏廊桥,除了美景,还有厚重的文化传承。浙闽抱团为廊桥申遗只是走出了第一步2009年9月,营造廊桥的这门传统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2月,浙江、福建的8个县市签订了《中国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迈出了中国木拱廊桥抱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步。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涵认为,关于泰顺廊桥的未来规划,不能只是盯着桥看,还需关注周边的古村落保护,保持自身的乡土气息,这个非遗项目本身要能够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温州廊桥保护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文化研究所教授吴松弟指出,对于廊桥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不能只从造桥技术的角度,而应从地域历史文化出发,实现廊桥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两步走”。的确,廊桥申遗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在摄影家的镜头里,泰顺筱村文兴廊桥显得如此梦幻。
来源:钱江晚报编辑:高佳晨泰顺县廊桥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泰顺县廊桥
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泰顺县廊桥起源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泰顺县廊桥分布
廊桥主要分布在泰顺县的三魁镇、罗阳镇、泗溪镇、筱村镇以及洲岭乡,各乡镇之间均有班车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适合自驾或者自助出游。主要廊桥的分布如下:
罗阳镇:仙居桥;
洲岭乡:三条桥,毓文桥;
三魁镇:薛宅桥,刘宅桥,永庆桥;
筱村镇:文兴桥,东洋桥;
泗溪镇:溪东桥,北涧桥,南阳桥。
除廊桥之外,仕阳镇的仕水碇步、雪溪乡的胡氏大院、泗溪镇的包氏宗祠、筱村镇的徐岙底古村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与泰顺廊桥相映成辉。
这就是所谓的廊桥
泰顺县廊桥结构
泰顺县境内现存古代廊桥数量较多,类型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以三条桥、文兴桥、永庆桥等17座廊桥为代表,其造型独特、环境优美。木拱廊桥木拱架
为单孔八字形,比较适用于山区溪流经常暴涨的实际情况,其“三折边”、“五折边”及“剪刀撑”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最大跨径达34.50米,比较科学地解决了木拱廊桥力学上的诸多问题。廊屋造型优美,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多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较为简素,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两次间多设桥凳。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
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廊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
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
分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泰顺县廊桥名桥实录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位于洲岭,垟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
的寿宁县。因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梁,故名三条桥,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孔跨径21.26米,桥屋11间,单檐,造型古朴,典雅。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泰顺县廊桥廊桥实录
泰顺县廊桥1.毓文桥
位于泰顺西部的洲岭乡。始建于清,位于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高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屋楼阁,二楼为文冒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溶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
泰顺县廊桥2.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的下溪坪,始建于清,是泰顺屋式木平桥中造型较为优美的廊桥,桥长36米,宽5米,高5.2米,二孔跨径19.12米,桥屋12间,桥中有神龛。
永庆桥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泰顺县廊桥3.仙居桥
位于罗阳镇东北的仙稔。始建于明,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桥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桥屋18间,昔日扼为温州大路的要冲。
泰顺县廊桥4.文兴桥
位于筱村镇以西。始建于清,横跨玉溪之上,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桥屋16间,系叠梁木拱廊桥。
泰顺县廊桥5.薛宅桥
三魁镇以北。始建于明,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此桥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度,造型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
泰顺的山水很美,天然雕饰的美丽,泰顺处在浙江南部的山区,山高路远,重峦叠嶂,人迹罕至,对于泰顺廊桥是一种幸运,久居深闺保持了她的完整和本色。三天里时光匆匆,一直在路上在桥上,进山出山,看着遗世而隐的廊桥,几多悲欢铭刻其间。宋代开始,许多人为避祸乱,才陆续迁徙到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化做实际的梦想,宋代虹桥技术从此幸运留存,这些廊桥塌实在这片土壤里,与身边的樟树和山石融为一体。不为躲风避雨,只为在自然与现实,历史与未来间,将她遥望在目光深处。
泰顺县廊桥旅游
◆廊桥主要分布在浙江泰顺、景宁、庆元以及福建的寿宁,其中以泰顺最为集中,如今闽浙两省联合申报“廊桥”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顺附近有许多其他的风光景色,西北有乌岩岭,东南有承天氡泉风景区,临近的还有著名景点雁荡山和楠溪江。
◆泰顺泗溪镇,北涧桥桥头有间“廊桥文化展览厅”,是当地退休老教师自费建立的,在那里你会对廊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是老人为我们解读泰顺文化精心准备的一本活页书。 镇里有北涧桥和溪东桥,被称为姐妹桥。在北涧桥桥头有课百年老树,据说流传着一个爱情故事,可以请老人为我们讲述。
◆以三魁镇为中心游览泰顺廊桥是比较方便的,三魁本身就有薛宅桥、永庆桥、刘宅桥,往东到承天氡泉,往南是仕阳,往西到洲岭,往北是泗溪和筱村。
◆廊桥渊源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横跨汴水两岸的那座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赵州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汴水虹桥神秘地消失了。有一天考察者发现北宋时期盛行的虹桥结构在闽浙大地重现,从此泰顺廊桥闻名世间,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
◆廊桥细数泰顺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若细数起来,知名的不知名的恐怕难以走遍,据说现有的九百余座桥梁,总长16829米。以用料来分有木拱廊桥、枰廊桥和石拱廊桥三类,以造型来分也是三类:八字桥、伸臂廊桥、双桥。这个古桥之乡,说是浙南古桥博物馆一点不假。
■游情扫描
扫描1:最佳游季,农历正月十五到二月二日间,节庆较多,此时到泰顺不仅可以感受泰顺人平常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感受节日独特的风俗氛围。
扫描2:出游装备,泰顺境内山路起伏不平,一双合脚防滑的旅游鞋是必备的。
扫描3:不得不看六座桥,北涧桥、溪东桥、薛宅桥、仙居桥、文兴桥、三条桥。难以取舍的仕阳,那里风景如画,独特的仕水碇步难得看见,但比较偏远。
■廊桥链接
浙江金华武义县也有座廊桥,名曰“熟溪廊桥”,建造于南宋,长140米,廊屋51间,飞檐重叠,楼阁高耸,“熟溪廊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廊桥。
■自驾线路
上海—泰顺上海(市区)—莘庄—沪杭高速—过下沙大桥—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丽水—景宁方向—53省道—52省道—泰顺(单程约720公里) TIPS:回程可以在雅阳镇泡个温泉后,从温州方向回上海,虽然比来的路远了些,但比较顺路。
■泰顺小吃
泰顺的小吃有地瓜粉,地瓜淀粉和肉末混合的面食,吃的时候要往汤里加点醋。还有一种黄花糕,用一种叫黄花的药材和米粉制成,切成四四方方的一块块放在笼屉上蒸熟了,看上去金黄色、透亮的,这东西居然要蘸酱油吃,恐怕大多数人吃不来,建议蘸糖或什么都不蘸。
■泰顺住宿
泰顺各个乡镇都有私人开设的家庭旅馆,而且条件还算不错,县城罗阳镇各类旅馆设施齐全,不过罗阳附近景点不多,建议宿在三魁或泗溪为好。
泰顺雅阳镇有着著名的浙南大温泉———承天氡泉,是国内罕见的高热矿泉。温泉度假区内,有两处相当规模的度假村,一家是氡泉温泉度假村,另一家是香溢氡泉温泉度村,费用虽说高了点,却物有所值,在那才能真正享受到取自泉眼的泉水。您所在的位置:
泰顺廊桥之名桥实录
核心提示: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位于洲岭,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因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梁,故名三条桥,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孔跨径21.26米,桥屋11间,单檐,造型古朴,典雅。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如今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毓文桥
  位于泰顺西部的洲岭乡。始建于清,位于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高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屋楼阁,二楼为文冒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溶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
  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的下溪坪,始建于清,是泰顺屋式木平桥中造型较为优美的廊桥,桥长36米,宽5米,高5.2米,二孔跨径19.12米,桥屋12间,桥中有神龛。
  永庆桥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建造永庆桥的主要首事人为吴世江,家谱中记载此人秉性忠直,心淳良德,&生平持己勤俭,课子耕读,救人之难,济人之急。而且乐善好施,建桥梁,修碇步。&吴世江于嘉庆二年(1797),在他五十七岁时主持兴建永庆桥。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永庆桥风采依旧。物是人非,当初乐善好施的吴世江在桥建成十年后离开人世。永庆桥至今还起到重要的交通作用。
  综观桥粱建筑,普遍注重从其结构、功能出发进行营建,而不加过多的装饰。永庆桥廊屋内最具装饰性的是三架梁和五架梁。在这些梁木的两端上有几条流畅飘逸的线刻。这条线刻,细看似像鲤鱼须,俗称&梁须&。这其中有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木匠领班,自恃技艺超群,不但手艺高,而且能算善断。但有一次,他在建造一座宫殿时,由于一时粗心,将大梁的料下短了。但上梁时日早已确实,不能更改,急得这位木匠团团转。若不按时日建好房子,是要定死罪的!他觉得没有办法了,不如一死。当他正想悬梁自尽时,忽然来了一位渔翁模样的人,手里提两条鲤鱼,问明情况劝他不要寻短见,先烧鱼喝酒吃饭,再想办法不迟。于是二人对饮起来。酒喝光了,那渔翁硬要这位木匠领班去买酒再饮。领班无奈,只好应从。等他走后,这位渔翁便迅速将两碗鱼对放,中间搁一根筷子,筷子两端分别插入鱼嘴中,然后迅速离去。等领班买酒回来,不见那位渔翁,但见桌上东西乱放,十分恼怒。但细细一看,却喜从天降,他情不自禁地说:&我有救了!&原来,这只筷子代表一根大梁,而两条鱼,则代表梁两端的柱子上挑出来的两个搁置点,搁住大梁,他想这位渔翁一定是&鲁班先师&的化身。房屋建成后,他为了纪念救命恩人鲁班,所以就在梁的两端刻上鲤鱼须。
  仙居桥
  位于罗阳镇东北的仙稔。始建于明,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桥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桥屋18间,昔日扼为温州大路的要冲。
  踏上泰顺著名古道&温州大路&罗阳至仙居的一段,沿途可看到许多具有深厚内涵的文物。仙居清代文人张天树曾作一首瑰丽的长诗描绘古道景物,题为《仙陵古意》,诗云:&罗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门接仙源路。三阳过处是石亭,杨柳湾深锁烟雾。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松林隐隐隔烟村,此中应有高人住&&&。
  &三阳过处是石亭&,端庄浑朴的石亭伫立在山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过了石亭,沿着逶迤陡峻的石阶山道往下行,沿途风景美不胜收。&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句中的&飞虹&就是遐迩闻名的仙居桥了。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现桥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木拱桥。
  &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长桥夕虹》)这是张天树状摹仙居桥的一首诗。自古以来,桥梁是文学作品的好题材,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是描写桥梁的佳句。张天树的《长桥夕虹》并不完全着墨于虹桥,暮云、残阳、渔樵一一入诗来,展现充满意境的空间,使读者融身于美不胜收的山乡景色中。
  文兴桥
  位于筱村镇以西。始建于清,横跨玉溪之上,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桥屋16间,系叠梁木拱廊桥。
  薛宅桥
  三魁镇以北。始建于明,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此桥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度,造型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
  泰顺的山水很美,天然雕饰的美丽,泰顺处在浙江南部的山区,山高路远,重峦叠嶂,人迹罕至,对于泰顺廊桥是一种幸运,久居深闺保持了她的完整和本色。三天里时光匆匆,一直在路上在桥上,进山出山,看着遗世而隐的廊桥,几多悲欢铭刻其间。宋代开始,许多人为避祸乱,才陆续迁徙到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化做实际的梦想,宋代虹桥技术从此幸运留存,这些廊桥塌实在这片土壤里,与身边的樟树和山石融为一体。不为躲风避雨,只为在自然与现实,历史与未来间,将她遥望在目光深处。
  北涧桥
  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北涧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桥的东边原来有一座戏台。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年初时,乡民们要到临水殿、陈大翁宫里许愿,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合家团圆。到了年底,就进行还愿,并且还要抬陈十四和陈大翁的神像到北涧桥头的戏台前看戏。这个活动前后历时四天。
  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气势如虹,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溪东桥
  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这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编辑: 徐起] 
关键词:泰顺 廊桥 名桥实录
相关专题: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实施我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并打响温...…
频道热线:2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顺古廊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