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新趋势会对库存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吗

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库存管理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库存量的高低不仅影响企业的结合成本,也制约着企业管理性能,因此,如何建立适当的库存量,既减少库存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产品生产和对客户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企业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共1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经营管理者 2009年4X期 文档列表
作者:孙琦
 单位:苏州大学
作者:姚远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罗晶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作者:王彦超
 单位:大连沃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李仕洪
 单位:龙煤矿业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设备租赁站
作者:高鹏
 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
作者:陈学琴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财务处
作者:章丽厚; 宁宣熙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肖春华
 单位:深圳市首嘉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作者:陈君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峰
 单位:新疆哈密吐哈油田公司机械厂
作者:张良
 单位:湖南大学
作者:刘岩
 单位:大连模特艺术学校
作者:刘娟; 刘振云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宋明辉
 单位:徐州矿务(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郭小飞
 单位:诸暨市经济开发总公司
作者:杨青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蔡运州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易雯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传媒学院
作者:叶增伟; 徐驰奔
 单位:衢州市清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巨化化工矿业有限公司
作者:周建星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作者:汪宝权
 单位: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章叶飞
 单位:绍兴市国土资源局
作者:李颖; 吕古贤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作者:杨东林
 单位: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谭东华
 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康文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青秀
 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艳
 单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朴莲玉
 单位:延边大学医学部
作者:薛颖
 单位: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
作者:王功
 单位:新疆昆仑监理公司
作者:王绍曾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作者:经静波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地勘装备服务中心
作者:荣长海
 单位:七煤集团水暖电讯公司
作者:胡世源
 单位:七煤集团物资供应部
作者:孙建飞
 单位:七煤集团物资供应部
作者:薛晓玖
 单位: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陈竞千; 卫海英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
作者:仇海东
 单位:天津钜康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贾祥凤
 单位:天津钜康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阿提汗吾门尔
 单位:新疆交通建设局乌拉泊管理处
作者:赵敏; 赵红
 单位:山东黄河物资储备中心; 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黄河河务局
作者:杨新安
 单位:新疆金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鑫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作者:李雪艳; 孙秀杰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建筑工程管理局
作者:吴海涛; 陈玉萍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张颖; 陈姣
 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万煦
 单位: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作者:王丽卓
 单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刘德福
 单位: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王薇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王彦超
 单位:大连沃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徐越祥; 陈云祥
 单位: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李然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邓蕊
 单位:本溪钢铁公司石灰石矿
作者:袁巧玲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董明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作者:张谦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于海虹
 单位:七煤集团物资供应部
作者:李红
 单位:七煤集团物资供应部
作者:曾燕红
 单位:湖南商学院人事处
作者:项文明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沈梦滢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刘利玲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黄代玲; 谭静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尹娜
 单位:天津开发区泰达保税仓有限公司
作者:钤青莲; 李超
 单位:河北大学
作者:周先平; 胡进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吕忠喜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孙国银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刘新平
 单位:塔城地区财政局
作者:梁丁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董婷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张洁
 单位:武警上海政治学院安全保卫教研室; 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张页炜
 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作者:陈桂兰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齐爱英
 单位:开滦(集团)林西社区财务部
作者:陈梨雨
 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辛士勇
 单位:山西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毛晋力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会计核算中心
作者:郭跃超
 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机械化施工公司
作者:李小强; 王辉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朱桂宾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管吉国
 单位:青岛市胶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处
作者:佘以忠
 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审计所
作者:高清涛; 陈静
 单位:河南油田油建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油田测井公司
作者:肖晓
 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作者:颜明璐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李逸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陈波; 尹颖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作者:李晶晶; 何颖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100-100页
作者:孙强
 单位:七台河市建设银行
第101-101页
作者:李文梅
 单位:七煤集团设备租赁站
第102-102页
作者:刘洋兵
 单位:鸡西矿业集团财务部
第103-103页
作者:赵云虹
 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第104-104页
作者:徐娟
 单位:山东省鱼台县水利局
第105-105页
作者:叶恒青
 单位: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
第106-106页
作者:韩群峰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财政所
第107-107页
作者:李青; 赵云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房产物业管理局
第108-108页
作者:王超
 单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109-109页
作者:陈新霞
 单位:博兴县实验中学
第110-110页
作者:徐鸿
 单位: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111-111页
作者:丁明怡
 单位: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第112-112页
作者:李华
 单位:杭州银行
第113-113页
作者:张洪芹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第114-115页
作者:张婷; 阎丽芬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
第116-116页
作者:余磊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117-118页
作者:张蓉蓉; 潘斌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第119-119页
作者:李常君
 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第120-120页
作者:冯玲娟
 单位:绍兴市"2101"工程管理处
第121-121页
作者:韩宁宁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第122-122页
作者:韩飞
 单位: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123-123页
作者:李江玲
 单位:新疆兵团四建
第124-124页
作者:李常军
 单位:新疆昆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第125-126页
作者:何艳敏; 宋爱晶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第127-128页
作者:王春盛
 单位:内蒙古河灌总局永济灌域管理局
第129-129页
作者:曹登焜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130-130页
作者:曾欣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131-131页
作者:杨晓钰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第132-132页
作者:赵琴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
第133-133页
作者:于丽娜
 单位:大连模特艺术学校
第134-134页
作者:彭伟华
 单位:欧佳龙公司
第135-135页
作者:黄泳妍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136-137页
作者:吴松
 单位:七煤(集团)公司桃山煤矿
第138-138页
作者:王丽
 单位:七煤集团公司选煤处
第139-139页
作者:张当民
 单位: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140-140页
作者:申荷珺; 刘振威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第141-141页
作者:蒋卫华
 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力总公司
第142-142页
作者:李嫒嫒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143-143页
作者:张树军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144-145页
作者:蓝锐彬; 李湘文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后勤产业集团
第146-147页
作者:占国扬
 单位:江西现代学院公共教学部
第148-148页
作者:韩书文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第149-149页
作者:周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第150-150页
作者:梁芝玲
 单位: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中学
第151-151页
作者:张楠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第152-152页
作者:吕树红
 单位:南京市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153-153页
作者:黄伟宏
 单位:长沙大学附属中学
第154-154页
作者:刘欣
 单位:长沙大学附属中学
第155-155页
作者:周悦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第156-156页
作者:杨敏
 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157-157页
作者:王聪明
 单位:山西省大同矿区四台中学
第158-158页
作者:伍顺心
 单位:贵州六盘水市盘县乐民中学
第159-159页
作者:王光志
 单位:贵州六盘水盘县乐民中学
第160-160页
作者:高金广
 单位:贵州盘县第八中学
第161-161页
作者:刘佳
 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第162-162页
作者:王惠; 龚洪波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
第163-163页
作者:李悦梅; 闫利杰; 唐永慧
 单位: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鸡西市方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鸡西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164-164页
作者:徐晓蕾
 单位:上海市电力公司
第165-165页
作者:肖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166-166页
作者:杨智勇
 单位: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采油一矿
第167-167页
作者:李健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168-168页
作者:陈克兵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一分局
第169-169页
作者:王国林
 单位:陕西省能源技工学校
第170-170页
作者:吴国良
 单位:莆田市供水公司
第171-172页
作者:黄雪玲
 单位:新疆兵团四建
第173-173页
作者:刘婷婷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交通局
第174-174页
作者:杨云峰
 单位:新疆兵团四建
第175-175页
作者:张春华
 单位:新疆兵团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实验室
第176-176页
作者:高玉龙
 单位: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第177-177页
作者:陈宪武
 单位: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第178-178页
作者:王雪洁; 李悦梅; 王仁君
 单位:鸡西市青龙山水库建设管理局;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第179-179页
作者:吴庆福; 唐永慧
 单位:鸡西汇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鸡西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180-180页
作者:孙伟
 单位:七台河市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第181-181页
作者:李迪
 单位:七煤集团新兴选煤厂
第182-182页
作者:王新
 单位: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辽宁分公司
第183-183页
作者:孙霞
 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第184-184页
作者:蔡依璐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第185-185页
作者:江鹏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第186-186页
作者:刘彬
 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第187-188页
作者:陈静初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第189-189页
作者:胡进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部
第190-190页
作者:马冰冰; 张欣; 方泓闵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第191-191页
作者:郭效峰
 单位:五寨县劳动就业局
第192-192页
作者:高涓健
 单位:雄职业技术学院
第193-193页
作者:申建勤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第194-194页
作者:徐翔
 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第195-195页
作者:陈守明; 高耀辉
 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196-196页
作者:黎洁梅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第197-197页
作者:王青山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农业机械学校
第198-198页
作者:阎丽芬; 张婷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第199-199页
作者:陆易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200-201页
作者:岳国
 单位:重庆钢铁股份公司销售处
第202-202页
作者:苏丽
 单位: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203-203页
作者:许毅; 岳海燕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204-204页
作者:蒙长玉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第205-205页
作者:张艳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06-206页
作者:王胜远
 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207-208页
作者:邓燕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09-209页
作者:郭婷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10-211页
作者:王婷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第212-213页
作者:李丹; 王昕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管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214-214页
作者:赖丽霞; 刘媛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第215-216页
作者:卢丽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第217-217页
作者:刘婷; 王江南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疗系
第218-218页
作者:吕麦丝; 李丽娜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219-219页
作者:苗秀杰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第220-220页
作者:吕锦荃
 单位:中国石油审计服务中心审计五处
第221-222页
作者:李丽娜; 吕麦丝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223-223页
作者:李赵斌
 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第224-224页
作者:唐祥忠; 杨哲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225-226页
作者:王俊峰; 石四华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227-227页
作者:黄建军
 单位:中共宜宾县委党校
第228-228页
作者:张军
 单位:集宁师专政史系
第229-229页
作者:李维娜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第230-230页
作者:刘贵丰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第231-231页
作者:王海燕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农牧局农经站
第232-233页
作者:李媛媛; 张聪玲
 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第234-234页
作者:周倩倩; 李小龙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235-235页
作者:卞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236-236页
作者:陈芬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第237-237页
作者:田丽
 单位:内蒙古骆驼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238-238页
作者:赵晖
 单位: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
第239-240页
作者:杨洋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第241-241页
作者:李明悦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第242-242页
作者:罗子昱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43-243页
作者:彭晗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44-245页
作者:田焰飞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246-246页
作者:徐海征
 单位:绍兴县卫生进修学校
第247-247页
作者:毛剑辉
 单位:宁波市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第248-248页
作者:陶滢
 单位: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第249-249页
作者:杨国红
 单位:诸暨市浬浦镇人民政府
第250-250页
作者:赵然; 孙鹏越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旅游局
第251-252页
作者:张梦舟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253-253页
作者:赵红; 赵敏
 单位: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黄河河务局; 山东黄河物资储备中心
第254-254页
作者:鲁瑜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第255-256页
作者:张枫
 单位:河南平顶山平煤建井一处
第257-257页
作者:刘芳萍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镇经管站
第258-258页
作者:董祯竹
 单位: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制丝车间
第259-260页
作者:张承中; 刘初全; 高建华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261-261页
作者:熊永亮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基建与后勤管理处
第262-262页
作者:胡玉兰
 单位:拔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第263-263页
作者:邵传敬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第264-264页
作者:韩敬军
 单位:黑龙江龙煤集团物资供应分公司
第265-265页
作者:吴娟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第266-266页
作者:王长生
 单位:贵州盘江煤电多种经营开发有限公司
第267-267页
作者:励艳萍
 单位:浙江省电力物资供应公司进出口部
第268-268页
作者:高慧玲
 单位:苏北航务管理处江苏省邵伯船闸管理所
第269-269页
作者:徐伟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270-270页
作者:邓思婧; 黄馨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271-271页
作者:钱敏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第272-272页
作者:陈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273-273页
作者:白松玉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第274-274页
作者:李俊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275-275页
作者:应幸臻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276-276页
作者:周海源
 单位: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济南卷烟厂
第277-278页
作者:朱建明
 单位:张家港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大新广电站
第278-278页
作者:胡林招
 单位:重庆市粮食职工中专校
第279-280页
作者:丁淑霞
 单位: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281-281页
作者:郭建芳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
第282-282页
作者:周海
 单位:新疆大学研究生院
第283-283页
作者:张晓丹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第284-284页
作者:蔡金萍
 单位:七煤(集团)公司社保局
第285-285页
作者:赵建军
 单位:七煤(集团)公司离退休老干部处
第286-286页
作者:张留奇
 单位:河南省永煤集团车集选煤厂
第287-287页
作者:张浩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288-288页
作者:李露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289-289页
作者:郭丽华; 王建峰
 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第290-291页
第299-299页
经营管理者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企业联合会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51-1071/F
邮发代号:62-46
创刊时间:1985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当前位置: >>
汽车配件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汽车配件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姓名:曹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翁正新;岳利华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汽车配件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了全面发 展的契机。库存管理作
为可以帮助企业增大利润和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已经越 来越受到重视。 现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愈加紧密,一个企业的库存管理已不再像过去 只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问题,而需要在不断改善优化的同时,考虑上下游的情况和制 约。本文首先对传统库存管理在这一变化下产生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概述,然后从国 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出发, 以作者所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3A 公司)的库存管理 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库存管理模式(公司间)和库存控制方法(公司内部)在 企业库存管理中的选择和应用。 库存管理模式方面,现代库存管理模式更强调公司与公司间的互利合作。目前 比较先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模式,如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和多级库 存优化与控制等已经走入了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本文根据 3A 公司目前的实 际情况,研究分析了不同的产品结构如何进行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在 VMI 与 JMI 的应用研究中,分别提出了通过原料本土化和减少经销商的方法进行库存及库存结 构优化。3A 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应用成果。 库存控制方法方面,本文在简单介绍几种库存订购模型、ABC 分类、和 JIT 等 控制方法后,针对实际工作中不能单独依靠计算方法管理的库存,提出了根据其产 生原因进行分类优化的方法,即库存结构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库存分类,然后从分 析该类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库存优化。 最后本文将制定库存管理方案的整个过程总结成一套系统,可以运用于 3A 公 司制定新产品的库存管理策略以及原有产品的库存管理优化,也可供同类型企业借 鉴。 本文所研究的库存模式和管理方法策略在 3A 公司已得到了应用和实施,并已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库存管理优化,库存管理模式,库存控制方法I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VENTORY MANAGEMENT OF AUTOMOBILE COMPONENTS PRODUCING COPMANYABSTRACTAlong with the native auto industry’s rapid development, our automobile components company is facing the big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enterprise’s profit and competitive power,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an enterprise. Under the nowadays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a company needs to consider the inner and outer conditions and constrains when it does inventory management. Aligning with this poi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its problem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firstly. Based on that,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inventory control issues of automobile components companies. Taking the 3A company’s inventory management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set and optimize inventory control from both of inventory manage patterns and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patterns, the modern inventory management makes emphasis on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Some of the modern patterns have been set in some companies and shown as workable, such as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 (JMI), multi-class inventory optimization cooperative planning and control and so on. Under the 3A company’s actual situation, the article studies how to choose and set the suitable inventory manage patterns.II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 the application study of VMI and JMI,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company can optimize its inventory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by implementing raw materials’ localization and dealers’ reduction. 3A has put them into practice. And it shows that they are workable and they have driven benefit for the 3A. For the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the paper introduces some kinds of ordering models, ABC methods, and JIT. In this section,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can help to resolve excess inventor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the inventory occurred. This method asks to study the reason why the inventory are set, and study if it’s reasonable and necessary. According to it, the company can decide if the parts should be kept or not. At last, the paper summaries the main points and make them to be a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It can be used for the 3A company to set up inventory management process for new products, and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ld products. It also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automobile components companies. The studied patterns and methods have been used in the 3A company. And they have been proved to be workable and useful.KEY WORDS:Automobile components enterprise,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management model,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III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一、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1、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加速了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 系,促进了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尤其 90 年代开始,世 界汽车工业开始了一轮大规模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的风潮。 年 10 年间, 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从 3 万家减至不足 1 万家,而进入财富全球 500 强的汽 车零部件企业大都有兼并重组的历史,即通过兼并重组进行业务整合扩张,实现跨 越式发展。专家预测,未来汽车工业将形成汽车零部件一级企业几十家、二级企业 几百家、三级企业几千家的格局,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来降低成本[1]。 2、整车生产追求精益生产方式,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分离 在过去 20 几年间,汽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为降低成本,提 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首 的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以开发整 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各大汽车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降低了 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独立的零部件配套厂,实行精益生产方 式。零部件配套厂的责任不再只停留在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状态,还要承担产品 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和市场服务等全套责任,形成专业、 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通过市场对零部件企业进行“优胜劣汰”,形成科[2] 学的专业化层级供应体系,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3、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 劳动力成本是汽车零部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汽车 零部件,建立新的全球供应链,所节省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由于整车厂把降低成 本的要求压给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只能扩大发展全球供应链,由此 让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展开竞争。而产品质优价廉,有利于提高整车质量和市场竞争 力,同时产品质量要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售后质量风险要与整车企业共担[2、3]。1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4、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服务的全球化 汽车产品的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使生产行业产业链形成了新的分工协作 体系,汽车产品的技术、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在世界各国相互渗透, 给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整车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与零部 件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密切了两者间的联系,使供求关系更加牢固和稳定。 5、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 由于物流功能社会化、专业化,企业需要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 管理。微软已涉足汽车业,已向宝马、雪铁龙、三菱、富士重工和沃尔沃等五家汽 车制造商的 12 种车型提供面向远程信息处理相关系统的软件平台。同时,为了适 应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需要,美国汽车工业信息交换网络平台 ANX 、日本的 JNX、欧 洲的 ENX 都已相继建立运营[3]。 6、零部件通用化 零部件通用化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有利于系统化设计、模块化 供货;实施平台共享战略,有利于减少车型平台[3]。 二、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加 快。国外车型的大量合资、引进及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了国内零部件工业 的发展。 国内目前围绕各大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业已逐步形成了东北、 京津、 华中、 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产业集群,表现出汽车零部件业向分工更精细、产品 更专业、信息更集中、物流更便利发展的趋势,行业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形 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相配套的体系。但是,由于传统供应链模式下的一些旧的管 理方法还在占主导地位,企业亟需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及客 户更高满意率的需求[3、4]。1、零部件工业近几年发展迅猛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对主要零部件工业的统计,2002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424.1 亿, 比 1997 增长 182.8%, 平均每年递增 23.1%。 2002 年实现利润总额 106.3 亿,比 1997 年增长 33.4%,略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37.3%的增长速度。 2、合资、独资企业逐年增加 据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的不完全统计, 1997 年有零部件三资企业 145 家, 2002 年增至 220 家,增加了 75 家[3]。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2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研发能力是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十分重视 研发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如韩国万都、德国贝洱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达到销售收 入的 6%~7%。尽管我国部分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实验室,但大多装备还停留在 适应性研发的水平。 4、缺乏通用标准。 一部整车的设计都需要成千上万种零部件来组合而成,而不同的车型又往往对 应不同的零部件,但其中大部分的零部件并不存在技术特色,也不体现性能差异, 这些产品应尽可能的标准化,实现全行业通用或同一领域跨公司通用,以获取规模 效应。以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品牌――玉林柴油机厂生产的柴油机在 用的有 1000 多种机型,常用的也有 200 多种,而事实上,玉柴柴油机销量(2003 年为 13 万台)仅占中国总量的 4%。发动机所对应的零部件种类之多可见一斑。而 光是发动机普遍使用的一种外围件――发电机,全国范围内就有上万种产品[5]。 5、经营观念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 经营观念的差距是目前国内零部件产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直接导致了 零部件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通用性差,使得零部件产业难以整合。由于国内零部 件产业多挂靠汽车集团,未经市场竞争获得产品有限配套等优势,最终出现内部配 套、地方保护等弊端,这与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全球采购、择优录用的原则相违 背。 6、企业规模小,配套单一,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国虽然拥有一些水平高、批量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质量也 较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配套单一,并且大多数零部件企业只为一个 整车企业配套,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效益差,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许多关键零部件只是外国产品的仿制[5~8]。三、库存管理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库存管理理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分为独立需求库存管理阶段和计算机辅 助库存管理阶段。 1、独立需求库存管理阶段 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需求无关,是随机 的、由市场决定的需求,具有库存需求的独立性。 独立需求库存的基本模型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和经济订货周期模型。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出允许适度缺货情况下的订 货与库存控制、具有数量折扣条件下的订货与库存控制,以及随机需求情况下的订3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货与库存控制等。 独立需求库存的主要局限有: (1)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假定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但对相关需求而言,由于 生产往往是成批进行的,故需求是断续的、不均衡的。 (2)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假定需求是独立的,但相关需求是取决于最终产品的。 (3)独立需求库存理论根据历史数据或市场预测来决定库存和订货的时间和数 量,相关需求则是以确定的生产计划为依据。 2、计算机辅助库存管理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首次在库存管理中获得应用,标志着制造业的生产管 理上了一个全新台阶,正是在这个时候,根据相关需求的原理,在美国出现了一种 新的库存和计划控制方法――计算机辅助编制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 Material Resource Plan)。相关需求是指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 精确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这是一种确定性需求。MRP 就是采用这样的原 理。 80 年代,在闭环 MR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MRPII。MRPII 从市场预测、生产计 划、物料需求、库存控制、车间控制,延伸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 与之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中。 MRPII 把企业的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系统, 这些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 从而使企业能够进行迅速、 准确、 高效的管理。 为了适应现代人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采用了 MRPII。 MRPII 系统在生产库存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于: (1)可使库存投资减少到最小限度。一般可降低库存 20%~35%。 (2)可使库存损耗大大减少。一方面由于库存降低、库存损耗也随之减少;另 一方面由于 MRPII 准确记录库存,实行周期盘点法,能够及时发现造成库存损耗的 原因,及时予以消除。 (3)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资料表明,使用 MRPII 可使采购成本降低 5%,通过采购计划法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 (4)可以对每项物料提供未来的库存状态信息。 (5)库存控制是面向生产作业的。MRPII 遵循“以销定产”的原则,要求生产计 划必须有可靠的市场依据,反对盲目生产和采购。 (6)强调需求、库存准备和订货的时间性。MRPII 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服4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务水平为宗旨,以按时供货为原则。 国内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已主要转为对多阶 段库存的研究。Clark 和 Scarf 在 1960 年揭开了多阶段库存研究的序幕,而供应链 的概念出现后, 供应链库存管理就成为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 1、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比如长鞭效应及其来源和解决方式; 2、供应链库存的解决措施与供应链库存模型。 目前国内外关于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针对特 定企业开发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一类即针对非特定企业的 ERP[8、9]。1.2 选题的意义汽车自诞生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其间汽车产业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现 在己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产业模式。但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在生产能力保持快 速增长的同时,全球汽车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过剩。据统计,截至 2005 年底,全 球的汽车保有量己超过 8 亿辆,而汽车行业的利润在近些年也有了明显下滑。在上 世纪 20 年代,汽车工业的平均利润高达 20%左右,而到 60 年代,这一数值已下滑 至 10%。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世界级的汽车制造企业又纷纷进入中国,中国汽车行 业也在不断进行重组、整合;整个汽车产业链对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低成本和快速 反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库存控制在“买方市场”的时代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库存水平和库存的周转速 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高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库存水平过高,不 仅占用大量的资金,增加保管的费用,而且加大了产品因过期或淘汰换代带来的巨 大市场风险;相反,库存量过少,不仅会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且还可 能使供货停止导致失去市场机会。因此,在物流管理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 和控制库存,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情况下,将库存数量控制在最低的水 平,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汽车零部件型企业中,流动资产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库存占用,然而随着市场竞 争的日益激烈,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降低成本的潜力已经不大,降低库存成本已 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 汽车零部件的物流成本作为我国汽车物流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物 流行业社会物流平均成本占社会总产值的 18%计算,汽车零部件物流约占产品成本5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的 16%。而该数据在欧美汽车物流行业约为 8%,日本甚至可以达到 5%。考虑到中国 物流的不断完善发展,汽车物流成本每降低 1%,就可节约至少 110 亿,如果能够缩 减到欧美同类行业的物流成本标准,每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就可节约 880 亿元,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拓展出 880 亿的利润空间[4、7、8]。 同时,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更新加快与个性化日益凸显。传统相对 于“大批量生产”提出的库存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柔性生产方式” 。传统 的库存控制方法,尤其是汽车行业,在当今的市场上已经暴露了很多弊端。在制造 -销售-服务组成的汽车供应链系统中,由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与管 理水平参差不齐;下游的储运不合理、不及时、不精确,甚至整车厂内部的生产配 送工作效率不高,都会产生高额的运行成本,最终转移到整车的价格上。 本论文基于这种背景下,以作者所在汽车零部件企业(3A 公司)为研究实例, 分析企业现状,对其库存管理模式与方法中的不足进行纠正,以优化企业的库存结 构,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也可供其它同类企业借鉴。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汽车零部件企业,3A 公司的库存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现状进 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针对该公司现有库存管理中的不足,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管 理方法进行优化,并将整个步骤总结为一套系统,供以后参考和比对应用。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确定课题的研究意义 探究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背景,以及该背景下研究库存管理的意义。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对传统企业库存管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其在现代供应链 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 2、通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总结,寻找国外先进物流、库存 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三、针对 3A 公司目前库存管理中的不足,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理念与方法 进行优化。 1、库存管理模式方面,分别就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多级优化库 存优化与控制在 3A 公司的选择和应用做了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6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2、库存管理方法方面,就常见库存订货模型、订货法、ABC 分类法、JIT 分类 法在 3A 公司的优化应用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库存结构分析法。 3、将整个库存优化过程总结成了一套体系。1.4 本章小结本章结合国内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 义, 并对本文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作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 加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库存控制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零部件企业需要抓住发展契机,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强库存管 理的优化和改进。7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第二章2.1 库存概述库存管理概述一、库存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中这样定义“库存”:指一切目前闲置的,用于未来的,有经济价值 的资源。归纳起来,库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库存储备能减轻生产系统要尽早生产出产品的压力。 生产准备完成后,若生产批量比较大的话,将能使昂贵的生产成本得以分摊。 2、克服原料交货时间的波动。在向供应商订购原材料时,许多原因都能导致 材料到达延误:发运时间的变化,供应商工厂中原材料短缺而导致定单积压,供应 商工厂或运输公司发生意外的工人罢工,定单丢失,及材料误送或送达的材料有质 量问题等。 3、缩短订货提前期。当制造厂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时,顾客就可以缩短采 购周期,提高客户满意率。 4、稳定作用。在当代处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是正常现 象。生产的均衡性又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客观要求。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与内部 生产的均衡性是矛盾的。要保证满足需方的要求,又使供方的生产均衡,就需要维 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成品库存将外部需求和内部生产分隔开,起着稳定的作用。 5、分摊订货费用。如果只是按需采购,需要一件采购一件,可以很好地控制 库存,但有可能因为过高的订货成本而不一定经济。如果一次采购一批,分摊在每 件物品上的订货费用就少了,但这样会有一些物品一时用不上,造成库存。对生产 过程,采取批量加工,可以分摊调整准备费用,但批量生产就会造成库存。 6、防止中断。在生产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库存,可以防止生产中断。 当某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发生故障时,如果工序间有在制品库存,其后续工序就不会 中断。同样,在运输途中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以保证供应,使生产正常进行。 尽管库存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维持库存需要费用,而且高库存一般没有必 要。高库存还会引起库存过期或产品淘汰的风险。从本质上,库存掩盖了生产经营 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是应该消除的。我们研究库存,就是要在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 下满足需求[9]。8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二、库存管理的内容 一般,人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将库存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单 周期库存也叫一次性订货,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很少重复 订货;多周期库存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多周期库 存根据物品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又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两种。所谓独立 需求是指需求变化独立于人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而其数量与出现的概率是随机 的、不确定的、模糊的。相关需求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的变量存在一定的 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算得出。不管是独立需求还是相关需求的库 存控制,都要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优化库存成本;怎样平衡生产和销售计划,来满 足一定的交货要求;怎样避免浪费,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怎样避免需求损失和利润 损失等。而库存控制则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确定库存检查周期;确定订货量;确 定订货点。 库存成本是与库存系统经营相关的成本,它是建立一切库存控制模式的基本参 数。在库存决策中,有三大类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订购成本:指补货时采购商品的相关成本,其中包括采购成本、请购手续成 本、进货验收成本、进库成本等。如果由企业内部供货,订购成本就要反映生产启 动成本。一般地,订购成本与订购次数有关,与订货数量无关。 2、库存持有成本:该成本是因一段时间内存储或持有商品而导致的,大致与所 持有的平均库存量成正比,其中包括存储设施成本、搬运费、保险费、盗窃损失、 过时损失、折旧费、税金及资金的机会成本。 3、缺货成本:当客户下达订单,但所订购的货物无法由平常所指定的仓库供货 时,就产生了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有两种:失销成本和保留订单成本。 这三种成本之间相互冲突或存在悖反关系。要确定订购量补足某种产品的库 存,就需要对其成本关系进行权衡。 三、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 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 1、不同的生产和供应情况采用不同的库存模型。按订货方式分类,可分为 5 种订货模型。 (1)定期定量模型:订货的数量和时间都固定不变。 (2)定期不定量模型:订货时间固定不变,而订货的数量依实际库存量和最高库 存量的差别而定。 (3)定量不定期模型: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补充订货,订货量固定不变。9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4)不定量不定期模型:订货数量和时间都不固定。 以上 4 种模型属于货源充足、随时都能按需求量补充订货的情况。 (5)有限进货率定期定量模型:货源有限制,需要陆续进货。 2、库存管理模型按供需情况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和概率型两类。确定型模型的 主要参数都已确切知道;概率型模型的主要参数有些是随机的。 3、按库存管理的目的分类又可分为经济型和安全型两类。经济型模型的主要 目的是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安全型模型的主要目的则是保障正常的供应,不 惜加大安全库存量和安全储备期,使缺货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库存管理的模型 虽然很多,但综合考虑各个相互矛盾的因素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则是库存管理的共 同原则[9]。 四、库存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库存成本的合理范围内达到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库 存管理通过库存控制策略和方法,将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库存控制在合 理范围之内,以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 力。通过库存控制,在库存所具有的相互矛盾的两方面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使其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将负作用降至最低。 库存控制就是要为企业库存物资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策略,库存 水平和库存的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库存水平过高,周 转缓慢,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保管费用,而且加大了产品因过期或淘汰换代带 来的巨大市场风险;相反,库存量过少,则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甚至导致失去市场。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尤其是汽车行业在当今的市场上已经暴露了很多弊端。 在整车生产厂作为核心的制造-销售-服务汽车供应链系统中,没有从整体角度进 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 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 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不再是资源的闲置或暂时性的储备,而是企业或部门之 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我们将供应链下的库存称之为多级库存。库存管理从 以物流控制为目的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转变是多级库存管理思维的变革。 在一个典型的供应链中,主要的目标在于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以及提高系统 的响应速度。多级库存控制的重点在于考虑各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 用对各机构库存策略的影响。库存控制不再是一种运作问题,而是战略问题。要实10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现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行,必须增加企业的协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不断进行 流程改革。这时,库存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物流过程管理,而是企业之间工作流的管 理。基于工作流的库存控制策略把供应链的集成推到新的企业间的协作与合作。2.2 牛鞭效应与库存波动牛鞭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 Hau L.Lee 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 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 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 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效果,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 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 商的需求变异系数要大的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 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牛鞭效应”的存在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库存成本上 升、利润下降、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从而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同时,它也导致了 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10]。 一、 “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1、需求预测的修订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总是以其直接下游的需求资讯作为自己需求预 测的依据。比如,当企业销售了 100 个产品时,他可能乐观地估计,也为了保证不 断货,而增加订货到 120 个。同样由于资讯的不完全,批发商和分销商也可以做出 更多库存的决策,传到制造商时,订单可能就是 200 个,甚至更多。 “牛鞭效应” 也就产生了。 2、订单批量决策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上游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并不会来一个订 单就向上级供应商订货一次,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在一个周期或 者汇总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 为了减少订货频率, 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 销售商往往会按照最佳经济量加量订货。同时频繁的订货也会增加供应商的工作量 和成本,供应商也往往要求销售商在一定数量或一定周期订货,此时销售商为了尽 早得到货物或全额得到货物, 或者为备不时之需, 也可能会人为提高订货量, 这样, 由于订货策略导致了“牛鞭效应” 。11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3、价格波动 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经常采用的一些促销策略,比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等。 对下游企业来说,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折扣所获得的利益,那么在促销期间,他 们为了获得大量折扣商品,就会虚报商品的销售量,然后将虚报的商品拿到其他市 场销售或者推迟到促销结束后再销售,或者将这一部分商品再转卖给其他的经营 者,而引起需求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对消费者来说,在价格波动期间,他们会改变 购买,但这并不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因为他们会延迟或推迟部分需求。如每 年的三次长假,由于商家的促销,消费者会将假前的部分需求推迟,也会将以后的 部分需求提前,集中到假期消费,这样需求的变动就比较大。所以,价格波动会产 生“牛鞭效应” 。同样道理,零售商和分销商在面对供不应求、通货膨胀和自然灾 害时,往往也会采取加大库存量的作法,使订货量远远大于实际的需求。 4、短缺博弈 当市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和分销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短缺, 从而引发了他们扩大订货量。 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 大的订货量又突然消失, 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导致牛鞭效应。 5、提前期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对企业的定购点和安全库 存的影响越大,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 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逐级的提前期 拉长也造成了牛鞭效应。 6、库存失衡 传统的营销一般是由供应商将商品送交销售商,其库存责任仍然归供应商,待 销售完成后再进行结算,但商品却由分销商掌握和调度。这就导致了销售商普遍倾 向于加大订货量掌握库存控制权,因而加剧了订货需求加大,导致了牛鞭效应。 7、供应链的结构 一般来说,供应链越长,处于同一节的企业越多,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 求的预测越不准。同时经过各环节的传递及各企业安全库存的多层增加,需求资讯 的扭曲程度越大, “牛鞭效应”越明显。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牛 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机制,有各 自的利益,由此造成需求资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扭曲。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 模式则不能解决诸如需求放大现象这样的库存问题[10~12]。12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二、通过供应链管理消除牛鞭效应 1、提高预测的精确度。这需要考虑历史资料、定价、季节、促销和销售额等 因素,有些数据是掌握在零售商和分销商手中,必须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 获得这些数据,采取上下游间分享预测数据并使用相似的预测方法进行协作预测, 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实现信息共享。这是减小牛鞭效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供应链成员间通过 Internet/EDI 来实现实时交流和共享信息,减少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准确把握 下游的实际需求; 3、业务集成。供应链成员间实现业务紧密集成,形成顺畅的业务流,这既能 减少下游的需求变动,又能掌握上游的供货能力、安心享受供给保障,不再虚增需 求; 4、订货分级管理。根据“二-八定律”划分分销商,对他们进行分别对待,实 行订货分级管理,通过管理关键销售商和重要销售商来减少变异概率; 5、合理分担库存。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采用联合库存的方式合理地分担 库存,一旦某处出现库存短缺,可立即从其他地点调拨转运来保证供货。这既防止 了需求变异的放大, 又实现了共担风险, 降低了整体库存, 有效地抑制了牛鞭效应; 6、缩短提前期。一般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订量越准确。根据沃尔玛的调 查,如果提前 26 周进货,需求预测误差为 40%;提前 16 周进货,需求预测的误差 为 20%,而在销售时节开始时进货,则需求预测的误差为 10%。因此,缩短提前期 能够显著地减小牛鞭效应; 7、采用业务外包。外包服务也可以抑制牛鞭效应,例如,采用第三方物流策 略既可以缩短提前期和实现小批量订货,无须再向一个供应商一次性大批订货,又 减少了运输风险; 8、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实施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可以消除牛鞭效应。供需双 方在战略联盟中相互信任,公开业务数据,共享信息和业务集成。这样,相互都了 解对方的供需情况和能力,避免了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从而降低了产生牛鞭效 应的机会。 雀巢公司与家乐福公司在确立了亲密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信息技术, 由雀巢为家乐福管理它所生产产品的库存。 雀巢为此专门引进了一套 VMI(供应商管 理库存,Vender management Inventory)信息管理系统,家乐福也及时为雀巢提供 其产品销售的 POS 数据和库存情况,通过集成双方的管理信息系统,经由 Internet/EDI 交换信息,就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为此,家乐福的订货业务13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情况为: 每天 9:30 以前, 家乐福把货物售出与现有库存的信息用电子形式传送给雀 巢公司;在 9:30-10:30,雀巢公司将收到的数据合并至供应链管理 SCM 系统中,并 产生预估的订货需求,系统将此需求量传输到后端的 APS/ERP 系统中,根据实际 库存量计算出可行的订货量,产生建议订单;在 10:30,雀巢公司再将该建议订单 用电子形式传送给家乐福;然后在 10:30-11:00,家乐福公司确认订单并对数量与产 品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改之后回传至雀巢公司;最后在 11:00-11:30: ,雀巢公司依照 确认后的订单进行拣货与出货,并按照订单规定的时间交货。这样,由于及时地共 享了信息,上游供应商对下游客户的需求了如指掌,无需再放大订货量,有效地消 除了牛鞭效应[10、12]。2.3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与解决措施一、不确定性的来源 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不确定性主要有三种来源: 1、供应商,如供货延迟、供货质量有偏差等,最终会影响准时准量交货,不 能达到客户预期; 2、生产过程自身,如机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失误、及物料发往错误等。生 产过程的可靠性,是指导下游企业库存投资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3、客户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的不确定,使市场需求预测的有效性大大降 低,企业不得不保持足够多的库存来保障客户变化的需求。 二、不确定性的解决措施 这些不确定主要分为需求信息偏差逐级放大引起的供应商库存不确定与供应 时间延迟累计效应导致的交货期不确定两大类。为解决和减小不确定性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客户需 求变化信息,并对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行快速反应,避免需求信息逐层传递造成的信 息延迟和信息偏差累计效应造成的库存浪费; 2、进行业务流程再设计,精简供应链,消除沉余环节,尽可能使流程合理化; 3、增大安全库存,在单一品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库存仍是防止不确定性的一种 常用保险措施; 4、采用第三方物流,将包装和运输服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并对产品的生 产、包装和运输等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14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5、尽可能在局部环节解决问题[13、14]。2.4 本章小结本章对库存概念、 库存管理内容以及常见的库存模型等作了概述。 在此基础上, 针对库存控制中普遍存在的牛鞭效应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作了 详细的分析阐述。15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分析3.1 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 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此,传统管理法方的许多方面都不再能够适应现代供应链环 境下的发展需要。 一、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由于各个部门作为独立的单元,有各自的独立目标,这些目标与供应链的整体 目标可能不相干还有可能是相冲突的。比如,如果企业以低库存为绩效考核目标, 为减少自身库存,就需其供应商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成本,而其分销中心为了保证 其顾客的服务满意度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库存。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控制,要求企业从传统的只注重自身的库存控制转向注重整 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 尽量减少需求放大现象, 建立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通过整个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实 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共赢,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客户响应水平的提升和运 营成本的降低。 二、对用户服务定义不恰当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用户来评价,或者用对用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 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会导致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许多企业采用 订货满足率来评估用户服务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用户服务考核指标。但是用户 满足率本身并不保证运作问题,比如一家计算机工作站的制造商要满足一份包含多 产品的订单要求,产品来自各供应商,用户要求一次性交货,制造商要把各个供应 商的产品都到齐后一次性装运给用户。这时用总的用户满足率来评价制造商的服务 水平并不能帮助制造商发现是哪家供应商的交货迟了还是早了。 传统的订货满足率评价指标也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 例如两家同样具有 90 %的订货满足率的供应链,在如何迅速补给余下的 10%订货要求方面差别是很大 的。其他的服务指标也常常被忽略了,如总订货周转时间、平均回头订货、平均延16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迟时间、提前或延迟交货时间。 三、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当客户下订单时,他们总是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的过程中,也 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我们并不否认一次性 交货的重要性,但我们必须看到,许多企业并没有及时而准确地把推迟的订单交货 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当然是用户的不满和良好愿望的损失。 四、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 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 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实时地传递,为此需要对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模型做相应的 改变,通过系统集成的办法,使供应链中的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但是 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 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 的精确度, 短期的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 例如企业为了制定一个生产计划, 需要获得关于需求预测、当前库存状态、订货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等信息,这些 信息需要从供应链的不同节点企业数据库存获得,数据调用的工作量很大。数据整 理完后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这样的一个过 程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时间越长,预测的误差越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 反应能力也就越小,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的风险也就越大了。 五、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运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的运输状况、原料 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为减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 影响,首先应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不 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流的流动时间(提前期) ,造成有的物 品库存增加,而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 六、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库存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供应链运行的 连续性和应付不确定需求。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状态的因素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 利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不确定 性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些供应商在交货与质量方面可靠性好,而有些则相对差些;17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有些物品的需求可预测性大,而有些物品的可预测性小一些;库存控制策略能反映 这种情况。 许多公司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并没有反映供应 和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采用的 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因此,如何建 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并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 容。 七、缺乏合作和协调性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的目 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缝地、流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使 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 市场环境。 例如, 用户的订货由多种产品组成, 而各产品又是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时, 如用户要求所有的水平都是一次性到货,这时企业必须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交货期 进行协调。如果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会导致交货期的延迟和服务水平的下降, 同时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 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 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 问题在于, 多厂商特别是全球化的供应链中,组织的协调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群体,相互之间的 信息透明度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为此付 出较高的代价。 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有可能使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目 标、绩效评价尺寸、不同的仓库,也不愿意去帮助其他部门共享资源。要进行有效 的合作与协调,组织之间需要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一般有各种各样的 激励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但是当涉及到企业之间的激励时,困难就大 的多。问题还不止如此,信任风险的存在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相互之间缺乏有 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性不稳固的原因。 八、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 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是供应链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常常被忽略了。结果所有节省 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和库存成本抵消了。同样,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 不进行供应链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输时间过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 功。如美国的一家计算机外围设备供应商,为世界各国分销商生产打印机,打印机18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有一些具有销售所在国特色的配件, 如电源、 说明书等。 美国工厂按需求预测生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印机到达各地区分销中心时,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 打印机是为特定国家而生产的,分销商没有办法来应付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这 样的供应链缺乏柔性,其结果是造成产品积压,产生了高库存。后来,重新设计了 供应链结构,对打印机的装配过程进行了改变,工厂只生产打印机的通用组件,让 分销中心再根据所在国家的需求特点加入相应的特色组件,使得库存大量减低,同 时供应链也具有了柔性。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的结构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库存的影响,要在一条供应 链中增加或关闭一个工厂或分销中心,一般是先考虑固定成本与相关的物流成本, 至于网络变化对运作的影响因素,如库存投资、订单的响应时间等等常常是放在第 二位的。但是这些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如美国一家 IC 芯片制造商 的供应链结构是这样的:在美国加工晶片后运到新加坡检验,再运回美国生产基地 作最后的测试,包装后运到客户手中。供应链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了新加坡的 检验技术先进、劳动力素质高和税收低等因素。但是这样显然对库存和周转时间的 考虑是欠缺的, 因为从美国到新加坡的来回至少需要两周, 而且还有海关手续时间, 这就延长了制造周期,增加了库存成本[13、14]。3.2 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体系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汽车零部件物流具体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订单 的下放与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管理、运输、进出口、货物接收、仓储、发 料及在制品管理、生产线物料管理,成品出货等;从物流主体看,汽车零部件物流 又可分为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以汽车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可分为: 一、入厂物流 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入厂物流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随着行业分 工的精细化,零部件供应物流的部分功能被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管理,汽车 制造商只需把需求信息向供应商连续及时地传递,供应商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 信息,根据车厂提供的预测需求量,制定自己的采购、生产计划,再按照车厂需求 主动小批量多频次向汽车制造商补充零部件库存。这种供应链模式改变了汽车零部 件设计、生产、储存、配送、销售、服务的方式,有效地缩短了企业内生产线的长19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在库存管理方面产生了极大成效。 二、生产物流 通常一条汽车装配线上会涉及非常复杂的生产工序,需要把成千上万的零部件 准确送到对应工位。同时,生产线旁的空间有限,还需要合理的物流规划,及时配 送的同时要避免零部件的堆积和断档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为做到这一点,目前许 多企业已开始使用精益生产基础上的生产物流管理。 三、售后物流 即汽车保修及维修所需零部件的物流。汽车销售是汽车制造企业实现价值的过 程。选择正确的汽车售后物流战略,是汽车制造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物流运作模式,在国内比较普遍的主要包括三种:Milk Run 定常路线法、 Direct 直接法和 Consolidation 联运法。主机厂选择怎样的模式主要取决于三个 方面,零部件的种类与数量,运输路程长短及运输频率。3.3 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物流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一、自营物流占据主体地位,物流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的汽车物流模式主要是供产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汽车制造企业同时 身担汽车生产活动和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对采购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 物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这样虽然能够掌握第一手客户信息,有利于改善客户服务 和对整个物流进行协调与控制,而正因为汽车主机企业的主导地位,往往要求其供 应商按自身要求供货。 这样易造成供求双方信息交流不通畅,生产计划的调整和变化不能及时沟通, 整车生产厂的供应物流管理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入厂物流系统信息不畅,对市场的 反应速度迟滞,造成零部件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加重了本就在市场中处于 弱势的零部件企业的负担。 零部件企业相较于整车厂经济实力差、 同行协调能力弱, 很难形成有组织供货。 每个供应商都安排自己的运输设备,运输资源不能有效整合,运输费用高,同时使 用零担货物运输,延长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运输数量,标准 包装都没有可靠保障,很难保证供货质量。在配送到生产线之前,所有零配件均由 供应商负责,增加了供应商的压力,经常为加急运输付出高额成本,并需要为不可 控制情况,准备过量库存。20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而整车厂方面,由于都有多达上千家的配套生产零配件和供应原材料的企业, 整车生产厂要面对许多仓库, 其配送管理难度很大, 配送效率和及时性也大打折扣。 二、汽车零部件物流供应链流程过长 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配件的采购。目前中国整车生产厂和关键零部件制造 商大都是合资企业,原材料采购中有很大数量进口件。这导致供应链流程时间长, 物流组织难度加大,费用增加,直接影响资金流转。具体体现在国内每笔资金每年 流转 1-2 次,而海外是 8-10 次,差距很大。 另一个原因是国产件供应商过于分散,给汽车物流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 干线运输的可靠性差,各个整车生产厂附近常常都会设立较高的安全库存,以保证 生产线上的供应。这不仅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柔 性。 三、信息系统及先进物流技术不完善,库存管理成本升高 目前许多生产厂的库房仍采用人工信息管理的方式,人工成本高,信息实时性 差、供应链流程时间长;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条码技术等,还不能够有效利用;缺 乏统一的汽车物流标准,作业水平低;没有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实现搬运技 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装卸的合理化。 四、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就是运用物流的流转来创造价值。但是,国内大部分汽车 企业的物流管理往往采用库存资金利用率作为考核指标。然而,企业的库存资金利 用率是静态的管理指标,无法使企业资本增值。因此,汽车企业在日益变化的市场 经济环境中,随着企业库存量的增加,将造成这些企业流动资金的逐步减少,也必 然影响这些企业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和物流流转创造价值的客观规律。 五、物流供应链关系复杂 由于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使得企业生产分工细化和物流运 作变得更加复杂,加上生产成本的日益庞大,于是对企业物流管理的供应链要求更 高。但是,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的物流管理尚未适应全球化要求,往往采取“谁采 购谁保管” 的原则, 人为地将物流供应链割断; 这些企业各类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 作业计划的制定以及物料的保管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出现物流的计划、采购、供 应、制造、交付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沟通。企业物流计划管理的整体性 凌乱,企业仓储、供应、运输运作的统筹性滞后,从而造成企业物流供应链的关系21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复杂,以至这些企业生产不均匀,生产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六、缺乏汽车物流标准 汽车物流零部件的品种多, 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差异大。 为优化汽车物流体系, 实现包装、运输、仓储和装配线供应的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汽车物流行业通常都会 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具,这不仅能实现搬运技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 装卸的合理化,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保证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在物 料容器具的使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在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尚未实现贯穿始终的信息条码系统。虽 然大多数整车生产厂都采用条码技术来实现物流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但大都仍停 留在独家推广的阶段。由于没有实现从供应商到整车装配线“一个标签”贯穿始终 的方案,各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采集成本高,实时性低,系统性差。此外,汽车 物流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编码也应当逐步走向标准化、统一化和 规范化,无论是采用 EDI 技术还是采用 Internet 方式,标准的编码系统将会促进 汽车物流和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 简言之,传统汽车零部件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纵向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2、不稳定的供需关系,缺乏合作; 3、资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有用资源; 4、信息的利用率低,没有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需求信息扭曲现象严重。 面对汽车物流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研究一种符合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将使中国汽车物流市场更好地迎接来自于高效率、高质量、 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以及信誉和品牌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在现代零部件物流管理中,迫切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库存, 谋求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情况下,将库存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以降低 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14~16]。3.4 现代物流管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已从大批量生产转向精细的准时化生产,同时顾客需求的 瞬时与个性化,要求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把顾客要求的产品送到手中。 这时的物 流,包括采购与供应,都需要随之建立相适应的运作方式,具备快速响应市场的能22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力。需要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快速传递与反馈市场信息、不断沟通生产与消费的联 系、提供低成本的优质产品,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顾客化的产品,提高用户满意 度。满足这些要求,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才能达到。 归纳起来,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 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 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 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物流装备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这些新的物流科学技术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信息化――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ID) 、条形码技术等; 自动化――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 System)技术等; 智能化――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ITS) ; 集成化――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 其中影响较大的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 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 劣环境。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 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 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 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较于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设备更加简单,成本低廉,更加适合目前我 们的国情。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代码,由一组宽度、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一定的编码规则 组合起来特殊的图形来表示数字、字母信息,表示一个完整数据的符号,用做信息 保存和信息传递。 通常, 将人工可识别的字符标注在条码符号的下面。 是实现快速、 准确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它已从最初的商品收费,向上游回溯到了产品生产制造 管理,向下扩展到了客户服务,涉及整个产品供应链。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产品流通 随着条码技术优势的日益显现,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该技术已不同程度上参与 了各环节的产品流通过程,包括从产品制造,仓储、运输,一直到产品配送。 产品贴上条码标签完成包装,进入仓库。仓库管理员通过扫描标签将产品信息23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录入数据库, 完成入库。 厂家接到客户订单安排出库, 通过扫描条码记录发货信息。 客户端再通过条码收货、入库、点仓、出库、查价、销售, 到期间盘点,整个过 程通过条码采集信息,输入数据快、可靠性高。同时,条码信息对应的出厂时间, 发货时间,运输车辆等,还为产品跟踪和更好的客户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质量管理 由于条码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与产品本身联系起来,通过建立支持 ISO 质量保证体系所要求的质量跟踪和工作历史文档,可以实现复杂的批次跟踪, 为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控制以及售后服务分析提供依据。 3、 在制品库存管理 由于生产环节中各工位的交错并行,产品部件可能由于加工时间长短不一、质 检、设备分布等原因而分散,加大库存控制难度。利用条码与实物随时保持一致, 反映货物的实际流通的特点,可以对在制品库存控制起到极大的作用。 4、仓库管理 除了在产品流通中提到的入库、点仓、出库等过程中的仓库管理,这里的仓库 管理还包括通过条码技术完成的货物品种划分、存货空间管理及单件产品的跟踪管 理等。 5、 市场销售链管理 即通过产品条码记录产品销售,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这一应用可以帮助企业 了解即时的商品供求信息,跟进市场,把握先机[17~24]。 二、专业物流管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 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专业的物流服务将有利于制 造商降低流通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上。 共同配送是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 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 活品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 本,提高服务。 三、物流企业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 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 能的物流集结点。其中日本作为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 120 个大规24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约 74 万平方米。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 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展开并购或建立战略联 盟以拓展市场和加强自身竞争力。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将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及时 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资源,构筑起全 球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竞争对手,为 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四、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系统(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技术手段。 TPL 也叫做物流服务提供者(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LSP),它为用户提供各 种服务,如产品运输、订单选择、库存管理等。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产生是由一些大 的公共仓储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演变而来,另外一种产生形式是由一些制 造企业的运输和分销部门演变而来。 第三方能够帮助运营商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空间利用,提高运输频率,降 低库存。通过 GPS 系统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帮助客户公司及时跟踪货物的运输过 程,掌握库存的准确信息,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可以有效调度同一供应 商向不同主机企业的运输;运输设备标准化,现代化,具备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 力,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的发生,提供增值服务;拥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 的物流信息系统,与客户之间建立基于 Internet 和 EDI 的物流信息系统。 把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把精力更加集 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使其起到供应商与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企业带来诸 多好处。第三方物流系统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1、减少成本; 2、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 3、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4、获得一流的物流咨询; 5、改进服务质量; 6、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库存, 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并且能够大大改善供应链的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 效率。25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五、绿色物流 物流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 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 绿色物流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 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 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 等。另一方面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17]。3.5 国外先进物流、库存管理方法对我们的启示一、物流信息化、规模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兴起,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实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和计算机化。数码分拣系统在物流配送中心日渐普及,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在国际物 流领域广泛应用,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我国现代物流企业要积 极应对全球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注重研发物流新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 化水平, 并针对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 通过企业联盟等途径创造规模效益。 二、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快速响应系统是在 80 年代末由美国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目的在于减少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用户过程的时间和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 的运作效率。 快速响应系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链管理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 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商品条码化,通过对商品的标准化识别处理 加快订单的传输速度;第二阶段是内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采用自动补库与 EDI 数 据交换系统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第三阶段是采用更有效的企业间的合作,消除供 应链组织之间的障碍,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如通过供需双方合作,确定库存水 平和销售策略等。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QR 系统应用已到达第三阶段,通过联合计划、预测与 补货等策略进行有效的用户需求反应。美国的 Kurt Salmon 协会调查分析认为,实 施快速响应系统后供应链效率大有提高:缺货大大减少,通过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联 合协作保证 24 小时供货;库存周转速度提高 1~2 倍;通过敏捷制造技术,企业的 产品中有 20%~30%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制造的。 快速响应系统需要供需双方的密切 合作,因此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建立为快速响应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26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三、为新技术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国正处在供应链发展的初期,政府可以借此时机加大投入,对国外一些先进 的物流技术作基础性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技术加以推广。比如,RFID 作为全球物流 领域最新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物流和供应链“速度”和“价值”实现最先进的手 段,在物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 RFID 具备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 链的全程跟踪、操作管理能力,能够实现物流操作工具的标识、托盘、集装箱的自 动识别,使仓储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 等实现自动化,并可实现全程供应链安全监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7、19]。3.6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对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目前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和阐述,然后结合汽车 零部件物流体系,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物流现状和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现代物流的优势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对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做了总结。27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 库存管理模式及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用第四章 库存管理模式及其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应用3A 公司 1984 年进驻上海,是一家美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独资公司。3A 公司产 品中的汽车贴膜、贴花市场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了很大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