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碧桂园温泉温泉城区有传销吗

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政务动态 &
今日推荐 &
当前位置:&&
咸宁市工商局成功端掉四个传销窝点
近日,咸宁市工商局联合市公安局执法人员对市区四处传销窝点进行集中清除,现场控制涉传人员12名,查扣银行卡40余张,身份证、学生证、传销学习笔记本若干。
6月19日,咸宁市工商局接群众举报,称其被朋友以交朋友、找工作的名义骗至咸宁参与传销。咸宁市工商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了核实和暗中摸排,共发现涉案传销团伙分散于市区四处窝点。6月23日,咸宁市工商局抽调高新区分局、咸安区工商局多名精干力量,联合市公安部门执法人员,根据已掌握的传销人员活动规律,周密部署了行动方案,分四个行动小组同时对杨下村、温铁巷、市印刷厂以及万年路社区的四个涉传窝点进行精准打击,现场共控制涉传人员12名,银行卡40余张,身份证、学生证若干及大量记录人员名单和传销语录、话术的笔记本。
目前涉传人员已被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进一步调查。
图为被带离的涉传人员
图为涉传人员部分银行卡
图为涉案人员笔记本部分内容涉及260万人的超级大案 被这个咸宁小伙给破了 - 网易咸宁
十天内免登录
涉及260万人的超级大案 被这个咸宁小伙给破了
去年,微商界有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案!“云在指尖”被定性传销!涉案人数多达260余万,涉案金额6.2亿余元!如此庞大的“云在指尖”何以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湖北咸宁一位75后小伙成为了这起案件的关键性人物!一个年轻的工商局科员如何以一己之力撬动庞大的新型传销帝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公务员如何与“大鳄”腾迅、阿里周旋?他的故事,你值得一看……“云在指尖”将260万人拉入传销旋涡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办的“云在指尖”网上商城,于 2014 年 10 月 31
日运营上线,该商城是当事人自行开发具有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功能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截止 2016 年 2 月 2 日,在售商品 16 类、6000
多种,供货商150 余家。商城通过链接微信公众号“云在指尖”自定义菜2单,利用微信进行推广,商城运行数据存储在阿里云服务器中。在云在指尖,消费者只要在网络商城消费128元的产品,就自动升级为“指尖管家”,每推荐一个人成为“指尖管家”(第一代),你可以拿40%的利润,当你的第一代管家推荐一个管家(第二代)时,你可以拿10%的利润,第三代至第五代,都可以提取10%的利润。第六代拿8%的利润,第七、八代拿6%的利润。相信大家甚至都不用仔细看它的规则,就闻到浓浓的传销味儿,“云在指尖”以销售商品形式收取会员“入门费”,要求人员不断发展下线,并从下线缴纳的费用中非法获利。日,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立案调查,并在湖北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备案。日,湖北省工商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本案指定管辖的批复意见,将本案的全国管辖权移交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2016年10月,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示了关于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处罚判决书,认定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为传销,没收违法所得3950万元,并处150万元罚款。根据举报线索调查发现,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办的“云在指尖”网上商城在销售商品后给上线会员返佣,其返佣规则具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入门费”、“团队计酬”等特征,涉嫌传销。截止案发时,“云在指尖”关注人数达2400万余人,缴费人数达260万余人,涉案金额6.2亿余元。结案不久,日,腾讯公司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对类似传销的多级分销欺诈行为开展专项打击治理。同年12月14日,腾讯公司公布“守护者计划”十大案件,“云在指尖”案排第二位。腾讯表示,“云在指尖”是利用移动社交平台传播发展、规模最大、起步最早的新型网络传销案件,该案为微信生态下的新型传销治理树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同年12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七件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云在指尖”案排第一位。他的故事茫茫人海中,他并不起眼。不过是名年轻的工商局科员,他却历时一年多,行程4万多公里,破获一起涉案金额6.2亿元的网络传销大案。还是那句话,他的故事,你值得一看……眼前这位,一米七出头,不魁梧,甚至略显单薄。38岁,看上去倒还像个小伙。跟人说话时,眼神透着阳光,又有几分腼腆。上月底,整整两天,我们一直听他讲述惊心动魄的打击传销故事:只身卧底传销队伍;辗转4万多公里取证;反被传销组织举报……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是什么让他决心豁出命、也要端掉传销窝点?在带着疑问的探寻中,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张亮,咸宁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科员。一份意想不到的法律意见书“法律泰斗都说这不是传销,你凭什么?”日,咸宁市工商局来了一位代理律师,对方毫不客气地甩下一份法律意见书。翻开意见书,张亮心里一惊,6名国内法律权威专家的签名赫然眼前。他知道,一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事情得从2015年4月说起。“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传销,请工商部门查处。”张亮接到举报。“打开网站一看,吓一跳。”张亮说,当时“云在指尖”打着“全新商业模式”“分享赚钱”等噱头,浏览人数已达1.2亿,微信等关注人数2400余万,直接参与人数260多万。在“打传”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大案。但“云在指尖”到底是违法传销还是“创新创业”,当时没有定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亮决定化名卧底,一探究竟。20多天里,通过购买商品缴纳“入门费”,按照金字塔层级发展下线和业绩,张亮获得了佣金。“滴滴”,当佣金到账短信提示音响起的那刻,张亮心里有底了。日,咸宁市工商局在省工商局备案,正式立案调查“云在指尖”,张亮成为调查主力。在掌握相关证据后,日,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依法对“云在指尖”涉嫌传销活动相关资金账户予以冻结,冻结金额2400万元。随后,当事人浮出水面。云在指尖公司代表及法律顾问等来咸宁了解情况,承认违法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一切很顺利,以为案件很快会完结。”张亮说。没想到,当事人取得法律意见书后,态度完全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鼓励的事,万一查处中有偏颇,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还会危及工商系统的权威。大是大非面前,案件何去何从?“是不是传销,要让法律来判定,要用证据来说话。”权威面前,张亮没有退缩,他说自己虽是小人物,但要做“打不死的小强”。4万多公里的漫漫取证路掌握铁证,谈何容易。锁定这片“云”,破解复杂的佣金链条、传销层级,必须打开其后台数据库。张亮南下广州,在腾讯公司调取资料时发现,“云在指尖”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另一大互联网巨头公司——阿里巴巴。马不停蹄,张亮又赶赴杭州。历时20多天排队、走程序、说好话、焦急等待后,张亮终于从阿里巴巴拷贝回“云在指尖”其中一台服务器近1TB的数据,连夜赶回咸宁破解。“调取数据,阿里巴巴有非常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张亮说,刚拿到数据时非常兴奋,以为马上能大功告成。不曾想,这才开了个头。“这里面只是缓存信息,完全无用。”计算机专家的结论,有如当头一盆冷水。“仔细分析,或许能发现蛛丝马迹吧。”专家的安慰,又让张亮重燃希望。数据分析没有捷径。日日夜夜盯着海量数据,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亮终于找到下一个IP地址,信心满满地再赴阿里巴巴。一个月后,根据这个IP地址,他第二次拷回数据,但里面全是程序运算源码,依然不是要找的证据。沮丧、焦灼,涌上心头。张亮索性跑到阿里巴巴,要求调取所有跟“云在指尖”相关的服务器数据。“至少等3年!”工作人员回答。原来,“云在指尖”在阿里巴巴租用了整整29台服务器,空间有60TB。这些数据,用办公电脑装,需要120台,用10M带宽24小时不间断下载,需要3年才能下完。“云在指尖”是网络式分布存储的云服务器,外人想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到痕迹,很难。“什么时候有结果?”面对领导、同事、家人的关切询问,张亮无言以对。一次次接近,又一次次失望而回;一次次砥砺前进,又一次次重回原点。调查取证中,张亮的意志、身心受到残酷挑战。放弃么?“传销,往往披着精美的外衣,刺激着人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欲望,冲击脚踏实地、勤劳致富的传统价值观。”张亮说,再难,也要找到“云在指尖”的传销铁证。世上最怕不服气。张亮鼓励自己做个“不倒翁”。历时6个月,9赴腾讯、8赴阿里,张亮终于拷贝回想要的数据,成功破解“云在指尖”的运作链条。而这些,仅是取证的一个环节。一年多的调查取证中,他在广州、杭州、厦门、重庆等多个城市间奔波,日夜兼程4万多公里——年迈的老父亲中风住院时,他正在出差取证的途中,家人向他隐瞒了病情;3岁女儿的幼儿园家长会时,他正伏案办公桌前,分析数以亿计涉案资金的来龙去脉;体弱的妻子扛着大米上楼累得气喘吁吁时,他正辗转重庆、厦门等地,想方设法为电子证据做司法鉴定。他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爸爸,你天天加班,是不是不爱我了?”电话里,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张亮忍不住潸然泪下。“面对家人,我很愧疚,但查案是职责所在。”张亮说,要对得起帽子上的国徽,对得起这身制服。一封突如其来的举报信“咸宁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张亮一意孤行,对公司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求停止案件调查,并对张亮进行行政调查……”看到有关部门转来的举报信时,张亮感受到深深的寒意。得知张亮始终锲而不舍地在取证,“云在指尖”雪花般的举报信,寄到了从中央到咸宁各级纪委以及主管部门的信箱。被举报,对一个公务员而言,绝非小事。法律权威面前,自诩为“小人物”的他没有放弃;迷雾重重的取证面前,自勉为“不倒翁”的他没有放弃;然而,面对接连不断的举报信,身为公务员的他,还有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向前的勇气么?取得证据只是获取证据链的一步,而此时,对手已开始向他发难,之后呢?张亮下定决心:豁出去了,为职责而战!5000多封往来邮件要梳理、6.2亿元的资金流水要审计、数十TB的电子数据要分析、6000多种商品信息要统计、几百家供货商要调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何等艰辛。记不清多少个夜里,孤灯挑战到天明;周末、节假日已完全没有了,睁开眼就是证据、证据、证据。2016年端午节,原本计划带妻女回家看看父亲,但涉案资金审计出现突发情况,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整个案件进度。张亮不得不再次失信于家人。他扛起两大包银行账目,干脆住进了办公室。饿了吃泡面,困了打地铺,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假期第三天,妻子带着女儿到单位送饭,打开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铺放的银行账目,满眼血丝的丈夫。“你何苦这样逼自己,世上的案子你办得完么?”妻子心疼地掉泪了。“不能让这么多人掉进传销陷阱,遇到一件就要办结一件。”张亮轻声说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核心证据被锁定确认。2016年6月,张亮终于掌握了“人员—层级—资金—传播过程—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完备的证据体系。对手间的第一次握手日,一场听证“拉锯”会在咸宁市工商局会议室拉开序幕。一方是以张亮为主的咸宁市工商局团队,一方是“云在指尖”聘请的知名高校律师团队。听证,意味着案件已进入最后程序。越是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一个个问题核清,一份份证据亮出,一个个证人出面……整整10天,面对面交锋,对方律师团队在详实证据面前,低头了。腾讯微信安全风控专家李海浩因为“云在指尖”案件认识张亮,一路下来,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每次问他在哪儿,总是回答在出差;凌晨两三点,为某个数据‘骚扰’我一点不奇怪。”李海浩说,张亮身上的坚韧和担当是最让他感佩的。服气的不仅是伙伴,还有对手。日,结案前,“云在指尖”实际控制人郑某与张亮面对面。“凭什么说我们是传销?”郑某仍质问。“就凭这些!”张亮再次摊开所有证据。纸版证据资料,垒起近1米高;电子版证据资料,装了十几个硬盘。其中包括,当事人财付通交易流水、相关银行账户流水、微信平台相关的证据材料、公司主要人员的往来邮件、线下人员的书证人证、厂家调查笔录、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三份电子数据鉴定书、公安机关的电子数据勘验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资金审计报告等系列第三方证据。“你是怎么弄来的?”看到海量证据,郑某很吃惊。张亮一笑,将整个取证过程一一道来。听完,办公室陷入死一样的沉寂。“我知道的,你知道了,连我不知道的,你都知道了。”良久,郑某一改之前的傲慢,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两人起身,第一次握手。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网络传销案,画上句号。网友“草原”留言:“这场较量结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唤醒那些异想天开一夜暴富的朋友。”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xn-zuof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260万人被骗!涉案6.2亿!又一传销骗局曝光
“云在指尖”是做什么的?只听名字很容易想到云计算,其实这是一家微商分销平台,名气还不小。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湖北省咸宁市工商局发布公告称,“云在指尖”涉嫌传销一案已结案,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3950余万元,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微信方面也已将“云在指尖”相关公众账号封号。
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称,经查明:广州云在指尖开办的“云在指尖”网上商城,于日运营上线,该商城是当事人自行开发具有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功能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截至日,在售商品16类、6000多种,供货商150余家。
此外,截至案发时,“云在指尖”关注人数达2400万余人,缴费人数达260万余人,涉案金额6.2亿余元。根据以上查明的事实,咸宁市工商局对当事人作出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3950余万元并处150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据了解,主体为“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云在指尖”已经删除所有发布过的内容。
工商部门认定为传销!
日前,微信团队官方账号之一“微信视界”发布了一篇《严打网络传销不手软,腾讯配合工商部门封停“云在指尖”等相关账号》的文章。
微信方面表示,“云在指尖”是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云在指尖)通过链接微信公众号“云在指尖”自定义菜单,自行设立开发的电商平台。其假借“消费资本论”、“消费是投资人人是老板”、“全新商业模式”、“分享赚钱”等噱头,吸引了大量人员传播和参与,导致非理性消费、过度营销分享,使微信平台中充斥“云在指尖”传销信息,正常使用微信的人群被恶意推广,破坏了互联网环境、社会经济秩序,是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所指的传销行为,也同时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浏览咸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阅其行政处罚决定书(咸宁工商处字〔2016〕37号)后了解到,该局于2015年4月接举报称广州云在指尖涉嫌在咸宁地区从事传销活动。根据举报线索调查发现,广州云在指尖开办的“云在指尖”网上商城在销售商品后给上线会员返佣,其返佣规则具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入门费”、“团队计酬”等特征,涉嫌传销。
云在指尖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宣传
它凭什么火爆朋友圈?
“只要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账号,消费128元就能代理整个商城的产品,在家里发发链接,就能轻轻松松月入上万,甚至十几万。”这段盈利模式的描述,曾经让“云在指尖”微信商城火爆了朋友圈,吸引了大波的微信用户加入。
该商城宣称,消费者只要在该网络商城消费128元的产品,就自动升级为“指尖管家”,参与公司80%的利润分配,可以拿八代的奖金。按照“云在指尖”的会员机制,当你推荐一个人成为“指尖管家”(第一代)时,你可以拿40%的利润,当你的第一代管家推荐一个管家(第二代)时,你可以拿10%的利润。第三代至第五代,都可以提取10%的利润。第六代拿8%的利润,第七、八代拿6%的利润。
知乎网友爆出的“云在指尖”的推广海报
参与人员通过微信进入“云在指尖”网上商城,以购物形式缴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继续发展其他人员缴费加入则可获得当事人给付的佣金。当事人通过计算机系统设定相关规则,计算和给付参与人员继续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报酬,具体如下:
1、确定上下线层级关系 :“云在指尖”会员通过发送“云在指尖”微信公众号的链接或二维码,吸引其他人员关注“云在指尖”微信公众号。
2、要求人员缴纳费用获得会员级别和继续发展人员晋升会员级别。会员级别的晋升途径,一是增加累积消费金额,二是增加直接和间接发展的“指尖管家”数量。截止2016年2月,云在指尖总会员246万人,1星会员是230万人,2星会员是18万人,3星会员是4227人,4星会员是1309人,5星会员是378人,人员层级总数为52级。
3、依据会员的层级关系和会员级别分配佣金。佣金来源于参与人员按商城销售价购买商品加入所支付的费用中,商品销售价由当事人支付给供货商的商品货款、 当事人支付给上线人员的佣金、当事人的非法盈利、平台技术服务费四个部分组成,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在交易订单 数据库中。
如何定性传销?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一般认为传销主要有三个特征:
1、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经济来源,即“拉人头”;
2、直接或变相收取“人头费”或“资格费”;
3、参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发展下线数量决定,即团队计酬。
由此看来,通过购物的方式缴纳入门费,层层分级发配佣金,不断拉人头发展下线的“云在指尖”商城的会员机制带有很明显的传销特征。
央视报道:传销、直销、微商 的区别 !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
什么叫直销?
所谓狭义直销就是产品生产商、制造商、进口商通过直销商(兼消费者)以面对面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含单层直销和多层直销。
单层直销有20%的直销公司使用。多层直销则有80%的直销公司在使用。单层次直销即介绍提成模式,例如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经纪人都是无工资的,靠自己人际关系销售产品并获得提成,但开发的顾客没有成为销售人员,没形成层级结构,因此这是合法的。
产生的问题:很多做过直销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经历:听了某人讲了奖金制度,看了产品示范,或者参加某些大型会议后,发现直销有如“天堂”,有如“世外桃源”。
看看自己的现实,想想自己的梦想,再听听直销老前辈所描绘直销带给他们的美好生活,就奋不顾身的投入直销事业。结果,小部分人成功了。可是,更多的人是在直销里弄得伤痕累累。
从事不正当公司,受伤是必然的。可是为什么从事正当的,口碑非常好的公司,也有许多人受到了伤害呢?直销是制造业时代的产物制造业时代产品供不应求,产品行销是供应导向,好的产品加上好的行销方式就能引领市场。
直销对于制造业时代来说有很多优点,所以直销应运而生,配合了当时的时代。可是时代不一样了,产品行销已经由供应导向进入需求导向。未来将会进入顾客导向。直销存在的很多缺点将会使直销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有人说:“直销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啊”。没错,直销的“直”是未来最大的行销趋势。可是直销的“销”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什么叫微商?
我们自己进货自己挣钱,你愿意做,我只是你的仓库,给你发货!别再用自己的无知去笑话别人的专业和勤奋。
我们是代理,是用了这个产品之后觉得好用,特别喜欢,所以才代理,想把好的产品和朋友们分享。
微商是指在移动端上进行商品售卖的小商家。在微信已经成为手机必备品的今天,微信自然也拥有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微商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
为什么微商传销案例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平台上微商的分销行为,在今年8月腾讯微信安全风控中心高级总监郑立鹏发布微博称:“关于传销,微信平台只允许两级(包括发展人员本身)分销模式,三级以上分销,会停微信支付功能和封停帐号。”
所谓三级分销模式,不管垂直还是平行拓展,都可以无限拓展,但提佣关系只能到三级。微信第三方开发商微巴品牌总监徐燕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也会有一些平台打擦边球,提佣关系建立很多层级,而且发展分销商还有返利,这说明利润本来就是虚高,而且涉嫌拉人头传销,这是微信整治的重点”。
近年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便利,新型的传销模式不断涌现。很多网络传销分子对传销进行包装,隐蔽性强,让人难以认清其本质。尤其在微信朋友圈中,微信传销案例屡见不鲜。
当下,很多微商已经逐渐脱离了商业的本质,微商的层层分销机制,使得他们不再依靠商品盈利,而是通过发展下线和向下压货来赚取利润,导致传销嫌疑,甚至一些传销团伙干脆就转战微商。而微信朋友圈本身具有的社交属性,也正是微商成为传销温床的原因之一,“朋友圈内天然有比较高的信任度,所以会成为滋生非法传销理想的土壤。”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延来表示。
微信毕竟是社交在前、电商在后,与淘宝这类电子商务平台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在资质的审核上需要进一步监管。而这次对“云在指尖”的定性只是信号,微商行业或将大洗盘。
微商发现涉嫌网络传销,该咋办?
如果微商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代理销售行为,或服务提供行为涉嫌非法传销的,你应该:
①自行判断或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对是否涉嫌非法营销作出判断。
②与上级经销商通过协商修改合同的方式,对可能涉嫌非法营销的事项进行修改和调整,坚持合法经营的理念和模式。
③如果已经发现自己的行为涉嫌非法传销且无法自拔,则应当通过法律途径终止非法传销的行为(合同),以确保该微商自身的经营行为是合法的。
④可通过收集非法传销的相关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面揭露非法传销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避免承担本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⑤应立刻停止经营,并向工商部门举报,或向公安部门报案。
看看你身边有没传销组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警方对于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严格,但是总有些人铤而走险,毅然而然走上这条绝路。有借着微信传播的,以旅游为借口的,打着资本运作旗号的,投资虚拟货币的……
这些伎俩无一不是编一个一夜暴富的美梦,再你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时,卷走你的血汗钱!请大家睁大眼睛,说不定传销就潜伏在你身边!
转载自21财闻汇等,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智慧价值投资,助您稳健成长
成功下载后记得回复“惊喜”找比特哥拿惊喜!
百万现金觅知音,比特港邀你自媒体!
下载会发红包的股市新闻APP,你的资讯你审查!
声明:欢迎注明来源、无改动下的非商业转载。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判断靠自己,决策要谨慎!
中港股市龙虎榜(微信订阅号AH_Stock开盘早报)
宏观资本比特港大数据(微信订阅号AC_Stock收市点评)
点这里下载比特港股新闻大数据APP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城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