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家天然气供过于求点供比较不错?

油气体制改革破题:点供和直供成天然气市场化未来重点|中石化|天然气|油气_新浪新闻
本报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导读
过去国内天然气市场中,石油央企们是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而各省市天然气公司是燃气特许经营者,“因此它们成为天然气市场中的垄断者”。而此次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是计划通过市场化,让天然气市场化进一步深化。
“此次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虽然还没有细则,但是点供可能将是未来细则的一个重点。”5月23日一位北京天然气专家透露。
据他介绍,过去国内天然气市场中,石油央企们是上游天然气供应商,而各省市天然气公司是燃气特许经营者,“因此它们成为天然气市场中的垄断者”。而此次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是计划通过市场化,让天然气市场化进一步深化。
所谓点供,即点对点供应,是在一个或多个邻近终端用户间,优选地址投建一个气化站,然后再铺局域管网,实现小型局域的供气与用气。
对此,安迅思资深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陈芸颖和隆众石化网天然气分析师王皓浩等行业专家表示赞同。
陈芸颖表示,中国有9520万立方米的LNG工厂产能,如何降低燃料费关系到了工厂的赢利状况。中国正在一些工业领域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而管道天然气较低的“性价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推进的效率,LNG点供带来的竞争则有利于推动当地供气企业降低供气费用,因此LNG点供的方式能促进地区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在有竞争的情况下,管道天然气的价格往往不再“高高在上”,下游用户享受了更优惠的气价。LNG点供在LNG消费量的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此外,点供直供也是天然气用户的福音,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用通过省级管道公司,而直接向用户供气,这对天然气市场化有巨大的作用。
“目前中石化是国内天然气市场中份额最小的一家,因此它必然会通过点供和直供获得更大的利润,而省级管网公司等将可能利益受损,他们原有的利润会大幅降低”,该天然气专家说。
神奇的点供
目前国内不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用气,其天然气价格都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而该价格是由石油央企们和各省市天然气公司根据他们自己的成本和利润来测算的。
“这正是此次国家深化天然气体制改革的目的,让天然气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前述北京天然气专家坦言,“点供和直供将使各省市天然气公司的利润有较大下降。”
据他介绍,石油央企们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以国家制定的价格供给各省市天然气公司,而后者再将天然气给用户。“因为国家对央企们的价格是确定的,而省市天然气公司的价格却是由各省政府制定,因此省市天然气公司的利润率比石油央企高多了!”
据了解,在我国工业“气代煤”的浪潮下,工业用户的燃料成本增加至少在30%以上,如何降低燃料费关系到了工厂的赢利状况。在这样需求下诞生的“点供”,其和城燃的关系,与其说是隔壁老王(点供)给邻居(城燃)家的女儿(特许经营权下的工业用户)伸黑手,倒不如说邻居家的女儿与隔壁老王相爱了。本来是老王不占理,但有了“两情相悦”的主题后市场的舆论就起了微妙的变化。同时各方的利益牵扯进来,市场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王皓浩表示,目前LNG点供和城燃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很难达到一种平衡,毕竟谁也不想割掉自己的一块肉。但除了利益外,“点供的安全”始终是政府的梦魇,因此地方政府针对LNG点供的文件不失为一种撇清安全责任,同时给城燃公司交待的一种手段。至于文件出台以后,地方在环保压力下对LNG点供管不管,管到什么程度,都是有空间的。在当下来说,这种态度不失为一种平衡。
而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天然气事业部负责人陈新松进一步表示,目前各地的城市燃气企业的配气收益率差别很大,一些企业甚至高于10%,也有的达不到6%。收益率高低取决于气化率和用户结构两个因素,一般情况下,天然气管网的铺设成熟、气化率越高的地区,企业的收益越好。另外,不同地方的天然气用户结构差异也会不同,由于国内的居民用气价格远低于工业和商业用气价格,工商业用户占比高,企业收益率也相对好一些。
因此,让石油央企们与用户直接联系,通过点供和直供,将导致国内天然气价格有较大下降。
中石化期待加快改革
5月12日中石化宣布,中石化第一大凝析气田——西北油田雅克拉气田累产天然气突破100亿方,累产原油234.78万吨,已连续12年保持稳产,油气当量达1032.5万吨。
雅克拉凝析气田是中国第六大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天然气主要供应于西气东输工程和当地生产生活。
据了解,这是中石化在国内天然气中最新的成果,而另一个气田——普光气田,截至5月15日已累计生产井口气600.94亿立方米。
但是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中,中石化的份额是最小,因此中石化当然希望通过点供和直供,立即将他们的份额增加。
“过去中石油和中海油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因此它们有很多的顾忌;而2006年中石化才通过四川普光气田等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中有了话语权,因此它们十分希望将自己的份额加大”,前述北京天然气专家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华南地区的广东天然气市场中,中石油通过西二线得到了广东天然气管网公司26%的份额,中石化只有23%;而在华东和华北,中石化比中石油和中海油更是少了很多。
“通过雅克拉凝析气田和普光气田等,中石化有了更多的资本,其高层计划通过点供和直供,将自己的份额加大,”该北京天然气专家透露,“因此广东天然气管网公司等的股份是确定的,中石化只能通过点供和直供等非传统的方式了。”
据他介绍,中石化已经在点供和直供方面有了计划,但他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什么是燃气“点供”? - 青岛同传石化工程
青岛同传石化工程有限公司Qingdao&tongchua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燃气“点供”包括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其中LNG采用低温不锈钢瓶组经气化器进行供气、LPG利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组经气化器进行供气。两者均是通过货车运送到用气工厂,然后卸装低温不锈钢瓶或石油气钢瓶,搬到工厂自建的气化站进行气化,点对点的独立给用户供气。由于成本低廉,加之“煤改气”政策的大力推进,企业为成本考虑,造成许多地区LNG点供项目密集。天然气类项目初评表(点供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天然气类项目初评表(点供类)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您访问!
客服热线:<font color="#ff56-198 |
天然气点供模式潜力不容小觑
&&来源:中国石油报&&作者:郭庆方 李亚伟&&日期:
& & 点供模式的发展将增强我国流动性、竞争性,终端消费和供给都将对价格更加敏感。尽管当前点供模式的份额还非常小,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天然气&点对点&供应(下称点供)模式,是在一个或多个邻近终端用户间,优选地址投建一个气化站,然后再铺局域管网,实现小型局域的供气与用气。
  近年来,我国()进口量规模扩张,分布式天然气终端利用快速发展,非常有利于点供模式的扩张。
  LNG能效高,易于运输和储存,可以通过罐车运输到管道难于到达的地方,增强了天然气使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2006年以来,我国LNG进口量总体呈现出规模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16年,进口量达到2615.4万吨,比上年增长32.97%。
  与此同时,我国大中型城市天然气分布式终端利用快速发展。自2011年起,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出台鼓励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雾霾天气也强力推动了许多重点城市纷纷加快&煤改气&进程。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LNG进口规模的扩张与天然气分布式终端利用的快速发展进入良性互动轨道:LNG供给增加,扩大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气源,提升了保障水平,增强了灵活性;天然气分布式终端利用的扩张,则为LNG进口和生产扩张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基础。供给和需求两者互动,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天然气终端利用系统,为利用规模小、机动性强的点供模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尤其是那些管网没有铺设到的区域。
  点供模式的发展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存在重要影响。首先,影响国内天然气市场结构。由于点供模式下,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小、LNG气源广泛且比较容易复制,其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不断放开的大背景下,点供模式将吸引大量潜在企业进入该领域。天然气终端消费市场的企业多样化和数量增加,不仅会带动下游市场,也会带动天然气产业链中上游的流动性增强,竞争程度提高。
  其次,天然气终端的消费和供给都会变得对价格更加敏感。在点供模式下,一方面,天然气终端消费对供气商的选择转换成本大幅降低,用户选择供气商更加灵活,但也更容易出现更换供气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点供模式较低的投资额和LNG的较强流动性也放松了供气企业对需求者的依赖。天然气终端市场较高的供需价格弹性在增强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会使得天然气供需双方的市场契约关系更加不稳定,容易产生交易上的争端,天然气整体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尽管当前点供模式在整个天然气终端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对于中国石油而言,点供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点供模式扩大了国内天然气终端市场的需求规模,丰富了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对中国石油巩固和扩展国内天然气终端市场(包括大中型城市、小城镇和乡村)提供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点供模式的发展也将给中国石油带来较大挑战甚至冲击。主要表现在:大量点供企业的存在可能会挤压中国石油在国内天然气终端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点供模式中包含的配套管道设施建设可能干扰甚至抢占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管网体系;点供模式的市场准入政策尚未统一出台,以及过于碎片化的市场分布结构,有可能导致终端市场乃至整个行业出现某种混乱,扰乱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的运行和拓展。
  为了适应点供模式的发展,中国石油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是适度改变原有的天然气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合理实施各个环节的独立化分割,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地统筹安排自己的供气商和终端消费市场。二是实施更科学、更高效的供气用气区域战略布局,灵活地配置不同气源,合理调整供应点的分布结构。三是充分利用点供模式巩固并强化自身在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及市场主导地位。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点供模式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工作。
关键词阅读: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总经理中石化集团原党组成员、中石化股份公司原高级...[]
燃气要闻推荐
燃气要闻点击排行
搜索更多能源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然气点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