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保险存款人民的名义太假,要我存款,结果是假的,他现在被公安机关抓了,怎么办?

查看收益 >>
保费(亿元)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我今天在邮局存款邮局人员让我存国华人寿保险我存了八万现在后悔了,怎么办
我今天在邮局存款邮局人员让我存国华人寿保险我存了八万现在后悔了,怎么办?
该咨询暂无回复,可选择在线咨询其他律师或通过电话咨询律师揭秘银行诈骗重灾区: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__理财频道 - 融360
揭秘银行诈骗重灾区: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
揭秘银行诈骗重灾区: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
不炒股、不买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银行存款,这是在理财方面较为保守的人最坚定的信仰。但是如今这世道,诈骗太猖狂,存款单都能分分钟变保险单,不但收益受损,本金都有可能不保。骗
  不炒股、不买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银行存款,这是在理财方面较为保守的人最坚定的信仰。但是如今这世道,诈骗太猖狂,存款单都能分分钟变保险单,不但收益受损,本金都有可能不保。骗局隐藏如此之深,简直叫人防不胜防!
  存款变保单,定期还赔钱?
  2013年年底,小马去住地附近一家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当时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办理定期存款可额外获赠一份保险,除了定期利息,每年还有分红。小马觉得很不错,当下就开户存了5万块钱。
  年关将至,女朋友今年要随他一起回家过年,小马就想去把这笔钱提出来,准备过年时候用。可是取现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却说,这是一份保险,要兑现只能去保险公司办理。
  小马对银行的说法表示无法理解,但苦于急着用钱,就只好去保险公司办理。可让小马吃惊的是,保险公司说,这份保险并不是赠送的,当初的那笔存款本身就是买了一份保险,现在兑现只能退保。目前尚未到期,要退保的话只能退现金3.5万左右。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初承诺的分红不但没拿到,自己还得倒贴别人&分红&!如果想保住本金不受损害,小马只能等到3年后再来办理。而所谓的分红更是少得可怜。
  天上掉馅饼?当心有陷阱!
  当下,像小马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2008年,江苏省市民顾先生在当地邮政储蓄办理存款业务时,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一款中国人寿的保险产品,存期5年。银行工作人员称,此产品比银行利息高,每年还有分红,5年下来得到的收益远超定期利息。顾先生毫不犹豫就买了。不久前,顾先生存的保险到期去取钱,才发现,当时银行承诺的利息和分红远没有那么多,收益比预想的居然少了近一半。
  &&2009年,邯郸市赵先生在工商银行某营业网点办理定期存款,直到一年后才知道,当时的存款居然是以保险的名义办理的,每年都需要交3000,还必须存够10年。若中途退保取钱,将遭受较大损失,连本金都保不住。
  &&2010年9月,鹤壁市民宋先生去银行存款,经某工作人员热情推荐,以3年存的年交方式,把30000元钱存到了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超&划算&的某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据工作人员称,此产品不但可享
  受银行同期利率,还能获得额外分红,另外还赠一份人身保险。2014年12月份,因家中急需钱,宋先生前去办理取款业务。却被告知这是3年交6年取的一种两全分红保险,如果现在取钱属于退保,3万元只能取走28760元,再加上4年分红,连本带息共计31064.33元。年收益率为每万元70元,分红尚不确定。
  &&2012年2月,安徽省市民沐先生在当地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下,存了一笔可获赠保险的定期3万元。结果当沐先生急需用钱,尚未到期便去银行取钱。此时银行方面却称,如果提前退款不但没有利息还要扣10%的违约金。
  据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银保渠道的保险以分红险和万能险居多,但这两种保险的分红都不算高,还需中长期持有。
  为了防止发生销售误导案件,银监会已于2010年底叫停了保险公司驻点销售。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过银行让存单变保单的事情仍不少见。而储户想要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只能自己多加提防,以防被忽悠。
  以下几点要认真分辨,提防偷梁换柱
  1、混淆概念:谎称保险为银行存款,保险是免费赠送。
  2、期限不准:十年期保险谎称三年,六年期限谎称一年。
  3、虚假承诺:大部分银行保险不能保意外,但银行员工可能谎称能保。
  4、夸大收益:银行保险到期收益并不能预期,但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按照保险公司人员的授意,擅自夸大收益,承诺高回报,甚至将十年期的保底金额解释成一年,混淆客户视听。
  5、隐藏真相:保单上现金价值应该会打印在保单背后,粘贴于背面,以防客户看清楚内容要求退保。
  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
  首先,特别注意银行工作人员的&特别&表述。当有工作人员推荐&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产品时,一定要确认核实到底是储蓄还是保险,不要盲目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息诱惑,有保单就是保险产品,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不可以随意支取。如果中途客户要求退保可能损失收益,而缴费期内退保的本金也有可能遭受亏损。
  其次,仔细阅读合同,看清楚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合同是判断办理的是存款业务还是保险业务最直观的依据。
  最后,核实推荐人是否为银行真实工作人员。如果有人在银行大厅向你推荐保险产品,可向银行其他员工核实此人身份。如果是保险销售者,要核实其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警惕非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宣传。
  如果已经被忽悠,该怎么维权呢?
  1、如果在完成上述行为15天内发现真相,尽早联系保险公司退保。一般而言,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有15天的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免费,超过15天犹豫期,退保需要承担退保违约金。
  2、如果确定被误导把银行存款变为保险,财产遭受损失,可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注意搜集证据,例如,银行工作人员是否提供书面材料,其中承诺购买的是一份有确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事实上,保险除了分红险的保底分红外,其他收益都无法确定。
  近年来,以&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为代表的销售误导逐渐成为储户被骗的重灾区,卫士君提醒大家,在办理存款业务的时候,储户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产品被调包。年关将至,不论是去存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请多加留心,当心产品被偷梁换柱,财产无故遭受损失。
文中产品信息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的名义看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