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岛 永和泰茶庄 郑雷时期有个永和昌记,是干什么行业?

嘉兴原来除了五芳斋、真真老老以后,还有个粽子叫昌记-嘉兴第9区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嘉兴原来除了五芳斋、真真老老以后,还有个粽子叫昌记
今天在阳光小区站等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辆车写着昌记粽子,这个。。。原来嘉兴还有昌记粽子啊,好像没有开专卖店吧,百度上好像也没啥有关信息,只是有提到昌记在嘉兴好像还挺有名的。身为嘉兴人我真是汗颜啊。。。。我竟然都不知道还有个粽子叫昌记,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知道的啊,好让我心里平衡点。
好像有听过
工厂好像在城北的吧
我也没有听过
放心LZ 我也没有听过
叫什么记的&&&&都是老牌子了
好像网上有的卖
嘉兴有昌记的专卖店的吧
专门放在什么高速服务站这种地方卖给外地人的
听过 好像有点历史了
没有听过 味道怎么样
粽子这种东西 说实话一点也不好吃
知道啊,还吃过了啊,昌记粽子也很好吃
听说过,只是名气没那两个大
嘉兴五芳斋粽子名气最大,营销范围广,但质量远不如以前,价格却不断提高,在嘉兴本地的口碑逐年下降。真真老老粽子近两年发展很快,在本地与五芳斋竞争激烈。昌记粽子,(自称创建于1939年),规模较小,宣传力度不够,不过价格较低。早先,在嘉兴(南湖边上)还曾出现过“老K粽子”风行一时,后来老板(姓陈)不做了。其实,嘉兴民间普通百姓中,有许多制作粽子的高手。做出来的粽子质量不比五芳斋的差。
五芳斋老是无缘无故涨价伤不起啊
去年我们公司 发的就是昌记粽子呢
知道啊,昌记粽子也很好吃,我们经常买来吃的, 价格较低味道不亚于五芳斋,很实惠的,就是销售点不太多,
昌记,这个名字太难听让人遐想的
上下班经过厂子的时候,空气里都是甜甜的味道。
很早就有了啊!你不知道?不过我没吃过 嘉兴粽子品牌很多的
很古老了好么...以前小的时候在外婆家一直吃的,因为就在旁边是在二环西路上面的~
也算是N多年的老品牌了啊LZ孤陋寡闻了吧……
不知道 没听说
最早起步时候昌记是最有名的。。。本土的
以前昌记开在老320国道、振兴路口时常去吃的,真心不错的。
嘉兴粽子几十种,哪里只有这区区的三种呢?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5689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当前位置:
企业名称:绍兴仁昌酱园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
成立时间:1892年
总部地点:浙江省绍兴市安昌镇东市七号
公司性质: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控股或私营性质企业控股)
公司新闻:共&&40&&篇
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十八(1892)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江南水乡、千年古镇--安昌。“仁昌记”,是酱园的注册商标,是“绍兴市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产品被评为“浙江省绿色放心营养标志产品”、“省名优特畅销农产品”、“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
仁昌记历史
清光绪十八(1892)年,绍兴人徐仁昌出资12000银元,在安昌镇东市水阁桥南创办一家酱园,以“仁昌”为字号,自此开始了仁昌酱园的生产经营。仁昌酱园和安昌人共度了百余年的春秋,在安昌人的酱文化中无处不在,正如安昌人自豪地说:仁昌酱油使安昌人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它的祖传秘制的绝活和至今还传承的独特制作工艺,使仁昌酱园的产品成为同业中的翘楚。
传统工艺 精益求精
仁昌酱园自创始人徐仁昌先生开始,一直都采用手工操作,十分讲究质量,重视信誉。当时安昌镇一带没什么大型的酱园,都是小门小户的小作坊酿制酱油出售。徐仁昌高薪聘请了一位有多年酱油酿制经验的老师傅把关,严格遵守“重麦制酱、短水放坯、天然发酵、夏伏曝晒”,以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为规程。因此,所酿酱油质地醇厚,色泽黑里透红、香气浓郁、味鲜带甜、久藏不霉,深受用户欢迎。在徐仁昌的苦心经营下,仁昌酱园生意兴隆,名声渐远,在绍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在萧山、绍兴一带开了好几家分店。
仁昌酱园在原料上无论主要的豆、麦、米或其他辅料,无不认真选择,从不马虎,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长期坚持“宁可断客户、不可失诚信”经营宗旨和“严谨、传统”的制作工艺。一百多年来,仁昌酱园几经变迁,掌门人换了一任又一任,但“仁信昌隆”的祖训却始终不变。依然秉承了的优良传统和独门工艺,在安昌古镇的水阁桥畔坚韧而满怀希望地飘散酱香。
独门秘方 美名远播
绍兴有句民谚,“绍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30年代,仁昌酱园出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曾先东北,次京津,以后渐至河北,山东、苏沪、浙赣、两湖,最后向西南及两广并逐渐扩展到澳门、香港等地区。绍兴“三缸”也在那时逐渐体现出整体优势,当时“仁昌”商号资本已经达国币贰亿元,产品有咸(酱品)有甜(蜜饯)有酸(米醋)有辣(辣酱),在全国都具有知名度,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仁昌酱园一直来的主打产品是酱油和米醋,酱油主要是母子酱油,米醋主要是玫瑰米醋。由于继承了传统工艺,再加上仁昌百年来传递下来的独门秘方,这两只产品在绍兴乃至浙江都小有名气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日,仁昌酱园由国有全资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时任传人王宝贵先生出任仁昌酱园法人代表。之后,仁昌酱园以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把传统产品做大做好,发挥仁昌品牌,开拓市场,通过最近几年的拼搏初具成效,到2005年底已达到销量1000万以上,产品进入了上海及整个华东地区。目前仁昌酱园是绍兴市酱油食醋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放心营养标志产品”、“浙江省名特优畅销农产品”,2002年被国家内贸局评为“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2003年11月被评为“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2010年,“仁昌记”被认定为“”。
传承经典 创新发展
仁昌酱园始终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为此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仁昌酱园已经拥有高级工程师数名,本科生数人,高级技师6名,酱园也由原来占地12亩增加到30多亩,由原来的48间房发展到8000多平方米,市场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以上海市场为主扩展到全国市场的格局,2006年就实现了2000多万销售额。仁昌酱园以其三不变(原厂址不变、祖训不变、传统工艺不变)的传统酱缸文化内涵溶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昌古镇的旅游和开发。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仁昌酱园的百年历史和仁昌记老字号的渊源文化,将老字号更好的发扬光大,仁昌酱园的传人们始终不忘在保持传统工艺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仁昌酱园便设立化验室,并培养技术人员,开始各项技术革新,近年来有多项科技创新,为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添加了动力。如今,酱窝油、豆捞酱油等新产品源源不断推陈出新,“老字号”在新女掌门人的带领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仁昌记品牌发展
为挖掘传统酱文化,2010年上半年开始,企业接连开发出红烧酱油、精品母子酱油、海鲜米醋等传统酱品。2013年初,仁昌酱园更是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把恢复传统酱品作为主攻目标。组织老师傅、科技人员进行恢复传统工艺科研攻关,他们在传统酱制作过程中,把酱中间低处出现的酱窝原汁予以收集提炼,从而恢复生产出酱中之王——酱窝油,酱窝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体态醇厚,久贮不变,让传统特色的酱窝油重放光彩,投放市场后深受省内外顾客欢迎。
仁昌记荣誉
仁昌酱园一百多年来,几经改制,都能顺应变革,在同行中步履领先,青春常驻。其中的一个原因:长期坚持传统制作工艺,制成正宗的传统产品,形成了仁昌老字号独特风格。“仁昌记”,是酱园的注册商标,是“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获得“浙江省绿色放心营养标志产品”、“浙江省名优特畅销农产品”、“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等荣誉,仁昌酱园是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
仁昌记产品
仁昌酱园,其珍贵之处有“四老”,即老厂、老厂名、老地址、老传统制作技艺。
仁昌酱园的制作工艺系纯手工,酱园有缸二千余只,100多年来,传统的手工技艺代代相传,酿造多由一派师傅传授,形成独特的酿造法。
传统工艺是:棒敲制曲,土灶蒸料,木架机压渣,酱油色靠目测,咸淡靠嘴品尝,发酵、晒油、存放靠酱缸,出油、送油靠肩挑。他们用七石缸作酱缸,露天摆放,上盖竹编(箬壳“将军帽”今改铁皮)盖。制酱原料用黄豆、麦粉。先将黄豆浸泡蒸熟,拌上麦粉,经过发酵,加水放盐,不断日晒,随时翻缸这是所谓“双缸酱油”。若用麦粉为原料,先蒸制麦糕,经过发酵晒干,再敲碎成粒。放入酱缸中,以酱油代水放入,不断日晒,随时翻缸,这就是“母子酱油”。手工的酱油与甜面酱需要酿制6个月以上,使酱面呈油光光的暗红色。三伏天是晒酱的最好时节,而日头不够猛则晒不出香味,日头太猛就会晒焦,需要不停地翻动与捂盖,以保证手工酿制的酱能够晒制均匀,从而酿出传统酱制品醇厚的味道。
仁昌酱园制酱一般在清明前后蒸料、发酵,伏天晒酱,金秋成油,亦称“伏酱秋油”,质量最优。他们用传统技艺酿造的酱窝油、太油、顶油、上油、市油,采用的是上等大豆,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具有独创的产品特色。
仁昌酱园还生产乳腐、醋等,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乳腐(太方)由宁波出口香港,转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每年出口约二三千坛。乳腐种类有太方、行方、红方、醉方、棋方、白方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菜谱
你想说点什么呢?
最多 300 个字
中华老字号区 号: 0757
临近街道邮编信息
临近机构邮编信息
全国邮政编码在线查询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县区
全国邮编查询
出行工具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永和兴机械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