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可以在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险吗?仁和家族香港保险怎么样?

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保险|香港|保险行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卫江山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1.港险异常火爆的时代背景
  香港保险在内地并非一夜走红。从2005年前后,香港保单就通过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当时我们称之为地下保单;2013年前后,香港正式放开内地人在港投保;2015年,在资本外流的大环境下,港险被作为非常重要的流通渠道迅速爆红,加上内地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在港开设分支机构,吸引内地港险业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2015年度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支出达到了316亿元港币,同比增长30%,这个数据较05年增长了17倍。作为保险从业者,这个增长数据背后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港险是不是普遍优于内地保险?港险准客户的需求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费率、汇率、条款定义、收益性的差异?这些问题都值得跟大家一起谈一谈。
  2.&港险保单真的比内地好么?
  关于港险,经常听大家说起的是:港险比内地便宜很多;港险的投资收益比大陆要好;港险的病种更人性更宽泛;港险的服务更人性化。那么实际是不是这样?
  购买商业保险,首先要明确自身需求。经常有朋友提问说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我会请他先明确几个需求:
  1.你看重的是港险的收益还是港险提供的风险保障
  2.你未来是要选择在内地长期生活还是有移居的打算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客观的说,港险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内地,因为保险公司的投资管控相对宽松,市场经营的经验要比内地公司长。但保险的第一要务是保障,如果您仅看中港险的投资和换汇的功能,那么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这个需求,不一定要通过保险实现。
  保险产品既是金融产品,同时也是合同行为,它对于保险期间的要求、对于退保的要求一定要是高于其他投资类金融产品的。这一点大家要想清楚;另外,港险需用美元或港币交易,如果您打算长期在内地居住的话,购买港险投资类产品需要自己承担购买和领取的两道汇率风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谈到价格,我曾经对比过国内优选寿险产品和香港寿险产品的价格,同样年龄、同样保额、同样保险期间的情况下,价格只相差了200多元人民币,并没有向港险代理人说的那样,价格便宜30%。如果加上赴港的交通成本、交易成本,港险的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
  关于险种的定义,以重大疾病保险的恶性肿瘤为例:两地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这些都是医学定义,不是保险公司自己的定义。至于说险种更人性化,现在内地的多次给付重大疾病险、轻症保险也都普遍存在,应该说,从险种形态上,两地的差异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对于有移居需求的客户来说,希望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实现未来的资金安排,港险相对于欧美市场保单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购买也相对便利。但值得提示的是,如果您购买的是大额的人身保险单,在办理移居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申报工作,否则在您移居之后可能因为保单未及时申报遭到惩罚性税收,特别是准备移居美加的客户;
  对于长期居住内地的客户,是不是要去香港买保险,我劝各位要慎重,特别是购买健康型的保单。
  保险是急用的现金。我不否认购买港险同样可以获得赔付,但当我们躺在病床上,急需用钱治疗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家内地医院会受理一张大额的美金/港币支票,而兑换货币的等待周期,这个时间一定也不会很短暂。这方面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外管局的相关规定。
  关于医疗报销类的险种,无论您是打算移居还是内地常驻,只要您不是非得去香港治疗,还是尽可能本着就近购买就近使用的原则购买,因为医疗险的使用频次是一年内有可能重复发生的。医疗保险对于医疗机构的定义、治疗手段的差异、当地平均医疗费用、风险定价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跨地域购买医疗保险,暂且抛开政策层面的问题不谈,这本身就存在不如实告知的嫌疑。如果您在投保的时候告知您长期居住在大陆,那么保费会在港人费率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果您是长期旅居国外的话,这个费率会增加更多。
  有朋友说,购买港险比在内地购买保险的要求要宽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我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我这里有两个真实案例:一位客户因为感冒导致白血球增高,在投保的时候没有告知,被保险公司以不如实告知单方面终止合同了;另外一个客户,因投保时告知了自己的医保卡曾经帮亲戚开过药,以诚信问题被直接拒保了。
  我个人认为港险严进宽出的做法是对的,保证了所有保户的公平性。但代理人在招揽业务时候的一些片面宣传是不可以轻信的。
  中国保监会在今年4月发布会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里面提到了法律、汇率、退保、收益方面的四类风险,各位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到底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不管您心里的答案是怎样的,都需要理性的分析自身的保险需求,理性的认识跨地域交易、跨地域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避免盲目购买。
  3.港险火爆,给内地保险业的启示与反思
  作为保险从业者,恳请我的内地同行一同思考一个问题:内地的保险产品从价格到责任从在于外部保险产品缩小差距。从增长速度来看,从这10年间,中国内地寿险规模保费增长了39倍,远大于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19倍。那么,港险是如何短期内快速进入民众的视线?抛开刚需不谈,内地的保险客户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跑去香港买保险?
  产品不差、责任不差,那我们欠缺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营销的模式与传播。
  同一阶段内,同一家保险公司不同代理人口中的热销产品往往不会超过三款,这种略带推销的模式到底能不能满足保险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事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是传播。很多时候,内地的保险并不是不靠谱,而是给人感觉不靠谱.这种不靠谱往往来自于对销售人员的感受。销售误导的行为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好转,但依然存在,然后通过媒体将某些个别当做普遍事件放大,让民众产生一定的认知偏见;
  所以,当民众产生保险,又觉得内地保险不靠谱,去香港买保险成了他的第二选项。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当我们发现去香港买保险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民众的普遍需求是存在的,并不是港险有多好,而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责任编辑:蔡越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内地人去香港排队买保险,是否“保险”_新华每日电讯
内地人去香港排队买保险,是否“保险”
日 08:58:1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字号 】【】【】【】
  新华社上海2月14日电(记者王淑娟)春节假期,内地人去香港旅游除了购买奢侈品,保费较低、保额较高的香港保险产品也成热抢对象。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
  为何“舍近求远”买保险?香港保险有何优势?理赔服务能否跟得上?有风险吗?
内地人为何要买香港保险产品?
  “现在内地消费者到香港买保险产品的不少,我排了半天才买上。”趁假期赴港买保险的白领黄小姐告诉记者,“千里迢迢”到香港买保险是因为相对于内地,香港保费较低、保额较高。“我买了一款重疾险产品,相比同类产品而言,保费比内地便宜20%以上,并且保障的重大疾病有60多种,加上轻症有上百种,而内地的保障通常只有40多种病况,很多还没有轻症保障。”
  香港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陈丽娜告诉记者,她大年初四上班第一天向一名来自广东的客户代理售出一款“美国友邦进泰安心保”重疾险产品,保额8万美元。“我的客户中内地访客占到七成以上,这两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到节假日我们公司排队买保险的现象很普遍。”陈丽娜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香港保险各类产品均向内地消费者开放,内地消费者购买重疾险和投资型保险比较普遍。内地保单在香港保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近6倍。
  “全球资产配置越来越明显,内地访客赴港买保险也越来越多。鉴于这一趋势,公司在2015年收购了一家香港保险经纪公司香港丰润,以期为内地居民提供香港保险咨询服务。”国内第三方保险电商“慧择网”创始人、总经理马存军表示,慧择收购的这家香港保险经纪公司2015年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50%以上。
买香港保险产品遇到纠纷怎么办?
  据介绍,内地消费者购买香港保险产品没有条件限制,但一旦发生纠纷只适用香港法律。
  慧择网海外险事业部总经理王薇表示,在香港签署的保单只能按照香港的法律规定执行,内地人需要充分了解和适应;如确实发生无法理赔的状况,由于内地法律对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约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请求司法援助。比如内地的一些证明材料未必会得到香港法律认可,一旦发生理赔纠纷,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诉讼,会付出高额成本和诸多不便。
  事实上,随着内地人赴港买保险日趋增多,各种纠纷也在逐年上升。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处理了700宗投诉个案,其中603宗属新接获的个案,比2013年的535宗增加近13%。纠纷主要涉及保单条款的诠释、不保事项、没有披露事实、赔偿金额和违反保证条款或保单条件。在众多个人保险产品中,引起最多索偿纠纷的两类保险产品分别是住院╱医疗保险及旅游保险。
购险应注意哪些事项
  ●购买香港保险时,投保人须亲赴现场填单缴付保费,同时提供入境记录,有的还需录制视频作为本人投保佐证,否则保单无效。“根据内地和香港的相关规定,投保人要购买香港保险,应由本人在香港当地签署保单和办理手续,在内地签署的属于‘地下保单’,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拒赔。”
  ●赴港买保险还要注意转账缴费方式。投保人到香港保险公司缴交首年保费,可以直接用内地任何银行的银联卡或信用卡进行首期保费扣款。每年续期保费缴付,各保险公司则有自己的缴付方式。
  ●发生保险理赔时,消费者不用亲自到香港申请。“发生理赔时,只需要联系代理人,将有关理赔证明资料快递给代理人,如果事情不复杂,3天至4天就可以拿到理赔款,一般是用支票的方式支付给客户。”
有哪些风险需要关注
  ●首先是汇率风险。香港保单一般是以港币或者美元计价,投保人需要留意汇率变动可能给保单带来的损失风险。
  ●其次是理赔和后续服务。例如购买香港的重疾险产品或住院医疗险,要在内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才可报销。因此,在购买保险时,要考虑指定医院的资源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第三,香港保单的细节条款要仔细阅读。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条款规定非常细致,甚至连血管堵塞多少才能理赔都非常明确。
  ●第四,香港保险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没有“保底”设置。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很可能“血本无归”。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合法吗?是“流行”还是“大势”?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资讯发达、接受能力快、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强的国内同胞,纷纷涌入香港为自己为家人配置保险。
香港金融体系简单总结就是三大类:银行、证券和保险。现在越来越多资讯发达、接受能力快、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强的国内同胞,纷纷涌入香港为自己为家人配置保险。而在以前,保险从业人员再专业,人们会认为也不过是个卖保险的,并不认可。这个跟国内的保险产品设计粗糙监管不力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弱有关系,因为一些不好的案例而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未来的生活品质更有目标和要求,对保险的理解也与时俱进了。以前:银行负责给你赚钱,有时候会让你赔钱(或存款不翼而飞),也没见人说它坏。保险负责给你守财,现在又能给你赚钱,却仍有人不理解。今时不同于往日,很多家庭早就有了风险意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14内地人在香港投保了244亿,2015年预计新增内地人保单300亿,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好在哪儿(1). 理赔宽松大陆和香港的差别中,最打动我的是,大陆重疾险的赔付条件非常苛刻,不管是在诊断方法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有很多限制,甚至是“保死不保生”,而的赔付条件则宽松很多。这方面的对比详见副刊。我买重疾险的目的是,万一发生重疾了,能有一笔钱治病救人,而不是人都快game over了,保险给我一笔钱。(2). 保障范围广以英国保诚的一个重疾险为例,保近70种重大疾病;而大陆的大部分重疾险只保障34种重疾。(3). 保费便宜不是大家想象的便宜没好货,而是真正的物美价廉。香港人均寿命83.48岁,已经超过了公认长寿国家日本(83.10岁),香港女性的平均寿命更是达到了86.7岁。由于风险保费是按预期生命表精算出来的, 内地人口预期生命比香港短,要高一些。说到保费比大陆便宜,一家公司的总裁表示内地险企有自己的“苦衷”。该总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大家老在说香港的保费比我们便宜,怎么不说人家生活质量比我们高?不说发病率比我们低?我们在喝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气?”你担心的不合法所谓树大招风,网上有很多黑香港保险的,最多的说辞就是说内地人属于“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balabala之类的。就此问题香港保险业监理处(香港保险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回复过:“根据《保险公司条例》(香港法例第41章),在香港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可在本港境内销售保险,不论是本地人士或非本地人士均可投保。”但合法的前提是,保单签署地必须在香港。香港保险监理处邮件可在其官网查到:http://www.oci.gov.hk/你担心的理赔(1).理赔程序:在香港合法投保的保单,将来一旦理赔,无需客户亲自到香港办理。一旦发生索赔事件,客户需要将保险公司认可的大陆医院(各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以及部分私家医院)出具的诊断材料快递到香港的保险公司即可。(2).所有理赔程序也是你的专属理财顾问负责帮你搞定,所以说你买的不仅是一份保障,更是一份服务。而且,不存在说因为A理财顾问不做保险了,你的保单就没人管了的情况,会有更优秀的B/C跟进。你担心的贬值香港的保单是按港币或者美元结算和赔付的,大陆是以人民币结算。很多人买保险时都会考虑汇率的问题。我摘录了一个买过香港保险的客户的感受,看看你认不认同她的考虑。 “我的重疾险保单是以美元来结算的,我看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因为重疾险的保费需要长期交,一般是20年左右,在这20年内,美元如果贬值,我的保额缩水,但我每年交的保费也随之减少了,这是等比例的,无所谓亏不亏。20年以后,我已经交完所有的保费,如果美元还缩水,万一发生理赔,我确实有损失。但如果美元升值了,我也随之赚了。美元不升不跌的话,我也不赚不亏。因为,我家的理财产品都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本着投资多元化、分散风险想法,我能接受重疾险以美元结算。”所以,以美元来结算的重疾险保单,你有1/3可能赚了,有1/3可能亏了,有1/3不赚不亏。而以人民币买重疾险,贬值风险远甚于以美元购买。作为长期险,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后,你投保的几十万也有三种情况:一,通货紧缩,钱更值钱了;二,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三,持平。以我们的生活经验,现在的50万元人民币,20年后你基本不要指望还值50万。总结了解一个人家庭后,我能分析出来他们是否急切地需要保障,可我有些时候不能说,也不好说。因为说了,他们会觉得你只是为了赚钱而已,国人的侥幸心理也决定了部分人的心态——我们家不存在你说的风险。但是,连我们国家的外交理念都是“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可想而知世上没有单方面获利的买卖。所以说经验告诉我们:你单方面获益,很有可能贪小便宜吃大亏。我单方面获益,不是欺诈就是坑蒙拐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我可不做。
七年专研,深厚积淀。银行级安全保障,精英级理财服务。
官方微信号:中投财富圈扫描左侧二维码有惊喜!洞见财经大势,掌握财富先机!
中投在线私募超市共 32029 只基金
稳健型私募产品一览
近半年涨幅
109.987636%
33.572838%
24.637681%
30.329973%
绩优型私募产品一览
近半年涨幅
162.143335%
108.510851%
79.877671%
70.221954%
专题:投资民生私募债,紧跟城市轨交建设新风口!
专题:觅千岛湖美食,仿如画山水!
专题:玩外汇赚奖金,开户投资立返万元!
专题:美元债价值凸显,海外配置正当时!
广厦建设融湖1号私募基金
新耒1号能源私募基金
贵州森瑞私募债
航瑞科技军民融合私募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地在香港买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