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开发价值如何?要极地考察的价值哪些相关因素

请登录后使用
,还不是会员请
天津滨海新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 如何开发社区的商业价值?
商界评论&&|&&日
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找到一个稳定的利基市场,是企业当下最迫切的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谈论实体商业似乎不那么性感。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在阳光普照之处,社区已成为各路商业探索者的绿洲,实体经济老兵、新兴经济弄潮者摩拳擦掌,奔驰而来。
  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找到一个稳定的利基市场,是企业当下最迫切的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谈论实体商业似乎不那么性感。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在阳光普照之处,社区已成为各路商业探索者的绿洲,实体经济老兵、新兴经济弄潮者摩拳擦掌,奔驰而来。  为什么要抢占社区  用互联网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社区已经成为各路商家争夺用户的入口,因为它“用户量”增长迅速、“数据”精准,并且是个“刚需”市场。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促使社区的“用户量”激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末,城镇人口占比52.6%,人口总数超过7亿人。即使这样,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不高,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都高于95%,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5%,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不断涌入的人流,造成城中心资源紧张,人群逐渐向新兴社区聚集。与此同时,原有的商业中心难以承载不断增加的人流,逐渐向新兴社区商业中心分流。  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约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 60%。而在中国,目前整体水平不足30%。截至2012年,全国各大城市的社区数以万计,500户以上的社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500户以上的社区全国约有5万个,约2500万户,人口7500万;这些人都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或以上的富裕阶层,按照人年均消费10000元计算,一年消费额为7500亿元人民币。  其次,基于社区的服务是“刚需”市场。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人们希望在居住地500米范围内完成基本日常购物消费,就近消费成为刚需。  与城市中心商业圈相比,社区商业在规模大小、商品种类、服务范围上要略逊一筹。但它自有优势:贴近社区,客户群体固定,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客户忠诚度。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愿为了看一场电影、吃个饭,驱车半小时忍受拥堵,去市中心消费,社区商业正好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从商业本身的角度来说,社区的门面租金要比城市中心商圈的租金便宜,容易构建“低投入,稳回报”的商业模式。  再次,基于社区的特定人群,容易实现精准营销。  在这个互联网思维积极改造传统商业的时代,用户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企业的商业模式、业务形态、产品形式都是基于数据来设计、运营。  社区的数据是最精准的。新兴社区是业主用钱包投票的结果,住在同一社区的人,基本处于同一社会地位,同一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基本也趋同。所以对一个社区进行数据收集,容易分析出当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阶段性的消费总量。基于此,可以设计出相应的商业模式。  占领社区,就相当于占领渠道,与社区顾客进行良好互动,容易培育品牌忠诚度,同时发展出外延式营销。  社区业态的五大趋势  由于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社区商业经营呈现五大趋势。  趋势一:社区商业发展更偏向于多功能的综合体。  随着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工作、居住和购物在一起的社区环境,单一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社区商业朝社区综合体转型。  趋势二:不同级别城市社区商业消费行为不同。  一线城市,商业“业态体验化”、“商家品牌化”趋势明显;二三线城市,社区商业“购物中心化”、“外向性”明显,消费深度随服务与产品的供应深度同向发展;四五线城市,新城区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当地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被引导性。  趋势三:连锁式经营将成为社区商业的主导方式。  在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中,引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发展方便居民日常消费的“大企小店”是一趋势,利于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趋势四:单一功能的零售业态将逐渐淡出。  未来,许多社区商业综合体将成为城市新的区域商业中心,单一功能的零售业态也将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则是更贴近现代家庭消费与潮流的高度复合型社区商业。  随时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外包)行业最新动态,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鼎韬洞察",关注我们!
作者:谢康利
已有0条微评 |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近期,加拿大国家银行高级总监Bernard Thruo...
近期,Alive咨询公司(Alive Consulti...
近期,商务部服贸司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国服务外包示...
近期,华道数据董事长杨鹏已确认出席由鼎韬协办的2017...
近期,焦点投资银行公司管理合伙人John T. Bra...
点击排行榜
周点击排行榜
月点击排行榜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内容摘要:对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予以综合评价,是其成功开发的前提,也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其目的并不在于去评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之优劣,而在于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所蕴含的不同价值,掌握其开发的相关条件,达到有效保护、成功开发的目的。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关键词:民族传统节庆文化 开发价值 综合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传统节庆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可谓遍地都是,特别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尤其如此。显然这对于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间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较为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其目前现状而言,众多传统节庆的旅游开发只是昙花一现,能够持续发展者甚少;其二,在将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为现代旅游节庆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逐渐偏离其本来形态,并造成其原真性的异化,即所谓文化失真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自然有许多,但是未能正确评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是其中主要原因,因此而导致因缺乏文化特色价值、开发环境条件而其结果只是昙花一现;或者未能正常认识其文化内涵以至一味迎合眼前市场需求导致文化失真而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当前学界对民族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其概念界定、保护途径、开发方式、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祁庆富(2008)从文化转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保护途径,吴忠军等对广西相关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方式、营销策略研究,李禾(2008)对云南少数民族节庆、黄彩文对布朗族节庆、李玉臻(2009)对彝族节庆等的旅游开发研究均是如此。
  而针对民族传统节庆旅游的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的理论研究尚不多见,虽有少量研究,但也仅是简单的涉及或多为定性研究。显然这无法满足当前现实发展需求。加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价值的研究,则可为其开发提供客观的可以度量的标准,从而对其是否具有开发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开发环境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甄别优秀与否,并考察是否具有开发的环境条件等,可见是其开发与发展决策的重要前提。同时建立起价值评价体系,也是对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保护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特征以及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条件等,探索性地运用德尔菲法(De1Pi Method)以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其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改变其发展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依据及原则
  本文主要依据我国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2005年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办发[2005]18号)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进行选择评价指标与构建评价体系。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主要坚持以下相关原则:
  (一)综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涉及到节庆文化本身,也涉及到其他相关开发条件,诸如区域环境条件、政策支持力度等,因此必须综合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指标的选取。同时作为一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民族节庆资源的开发,不仅涉及到当地民众、地方政府,也涉及到旅游企业,同时不仅涉及到民族节庆文化资源本身,也涉及其他相关民族文化资源以及旅游产品和区域环境条件等,因此在指标的设计内容上必须体现系统性。
  (二)整体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求能全面反映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各个侧面的基本特点,强调对其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评估,其涉及各个方面的指标应该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这些指标的选择又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以及与之开发的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三)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符合节庆文化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也要符合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律;因此指标的选择应该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特征,又能体现出作为旅游产品评价的可操作性。
  (四)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个评价体系而言,其指标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是具有相对性稳定性,但是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具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作为一项旅游开发而言,也必须随着市场需求等变化而进行调整,因此必须坚持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测性或可比性,因此必然以定量性评价指标的选择为首要,但是考虑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例如其文化时代价值、精神价值等主观色彩较浓的评价内容,其指标显然很难做到量化,因此必须采用相关定性的主观评价指标。
  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一)框架构建
  将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视为经济资源予以现代旅游节庆形式的开发利用,就其开发价值进行评价,必然进行相关因素的系统考虑。首先,其本身必然有着一定的开发价值,因此将自身价值作为一项指标。其次,其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候,必然遵循“文化事项—文化空间—主体民族—地域文化”这一基本理论,并且作为一项经济以开发,也离不开区域文化环境;所以将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也作为一项大类指标。其三,将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进行现代旅游节庆方式运作,这则需要一个有利的行业及政策环境,这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业机制,一项旅游产品获得发展显然不可能的;而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持与资金投入等,在当前环境下如想开发成功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将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作为一项大类指标。同时通过德尔菲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这三大类(一级指标)下又设置9个中类(二级指标),41个小类(三级指标),构建起一个共有三个层次评级因子的评价体系,见表1。
  (二)权重确定
  在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通过专家分析每两个因子(评价指标)对目标影响的比值,则得到判断矩阵M。同时这里采用萨蒂(Saaty)标度法(见表 2),即可以采取因子进行两两比较以建立对比判断矩阵的方法;每次选择两个因子Si和Sj,则M=(Sij)n*n;从通过yaahp0.5软件里的标度设置,得出各层次中14个判断矩阵,并得到各层次指标的数量权重,见表1。
  同时,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层次分析法,必须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利用一致性指标CI(CI=(λ一n)/(n一l))来度量判断矩阵是否偏离。当CI值为0时,显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在λmax-n值愈大的情况下,CI也愈大,则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差。为了对判断矩阵的可接受一致性进行检验,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 3),并将其与CI比较,所得比值即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CR=CI/RI),在CR   实证研究
  广西素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有壮、瑶、苗、侗、京、仫佬、仡佬、毛南、回、水、彝等11 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创造了悠久历史文化,其中节庆文化可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充满魅力和动人传统的民族特色节庆文化逐渐失落,其传承出现危机。而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今天,它们又成为一种优势的经济资源,并且似乎将其加以“现代旅游节庆”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寻求与激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保护与发展的途径。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开发都以成功面目出现。
  为了寻求其成功或失败的根源,对广西较为突出的相关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根据上述的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以及基本的测度方法等,结合其实际进行普查,对其开发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各类相关调查者予以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再乘以相对应指标的权重,就可以得到每个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具体得分,并进行汇总,就可以得到各自的得分(见表 4)。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即90-100分视为极具开发价值,80-90分视为具有开发价值,70-80分视为开发价值一般,70分以下视为无开发价值。
  结论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之间并无所谓优劣之分,但是若在旅游开发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则有可开发与不宜开发之别,因此构建起其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本研究探索性的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综合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构建其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求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达到有效开发与保护的目的。
  作为一次尝试性研究,主要通过德尔菲法以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的分析,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客观实际是否完全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同时实证资料主要以广西一地的少数民族主要传统民族节庆文化为样本,而由于地理条件等不同,不同节庆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因而数据资料有限,今后还必须扩大选择样本的范围,方可检验所构建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是否具有普遍性。
  同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开发价值,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决定是否真正具有开发价值往往在于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条件。可见其开发成功与否,并非单一因素所决定,需要综合考虑与之相关的因素。这无疑给当前民族传统节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其一,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方面,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当前许多的民族旅游节庆开发并没有意识节庆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其实这不仅是产品开发的前提,也恰是体现产品独特性的要素,不同的民族节庆有着各自的传统特点,从而与其他节庆产品区分开来,并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现实中,许多传统节庆产品往往随俗,为了迎合一时的市场需求,而刻意改变节庆内容或形式,从而破坏了自身具有的价值,以致无法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当前许多民族传统节庆开发往往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其二,区域社区文化活力方面,应该强调民众参与。虽然其活力的形成包括许多方面,但经过上述分析,表明民众参与的程度,往往决定一个民族传统节庆开发的成功与否。其实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地民众其实就是其传统节庆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其文化资源的所有者,离开了他们,自然无所谓节庆的存在。而当他们参与其中时,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必须融入节庆的开发过程中,从而丰富社区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节庆文化产品发展氛围。但是就现实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开发来看,许多经营者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法做到让社区民众参与到节庆文化的开发与管理中来,未能让民众共享经济利润,从而也就影响了民众的参与度,以致使节庆逐渐失去发展的平台,从而导致市场吸引力的萎缩。
  其三,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根据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而言,往往处于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显然这些地区发展节庆旅游的最大物质障碍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因此尽管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所涉及的要素有许多,但是完善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由于这条件的限制,不仅影响到了节庆文化产品的纵深发展,也影响了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旅游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旅游经营企业积极进行公益资金的投入。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从传统节庆文化的开发中分享经济的利益,同时旅游经营企业也一般只注重自身经营地域范围之类的环境建设,对整体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予理睬。如此也导致了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每况日下,使传统节庆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失去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旅游者的满意度自然无法实现,其重游的几率逐渐降低,而对于一个节庆旅游产品而言,重游市场必然是其主要市场,如果不能稳固这一市场,其发展前景必然就如水中花月。
  参考文献:
  1.吕群超,谢新丽,郑立文,谢新 .旅游节庆活动中的文化失真研究[J].旅游研究,2010(1)
  2.祁庆富.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民族遗产,2008(3)
  3.吴忠军,陆军.民族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李禾.云南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探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8(2)
  5.黄彩文.邦协村布朗族节庆活动中的民族关系[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8(1)
  6.李玉臻.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1)
  7.张伦书.论节庆经济持续创新力与评价指标体系[J].桂海论丛,2006(3)
  作者简介:
  吴晓山(1976-),男,汉族,湖南新化人,硕士,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战略与管理。
实证研究广西素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有壮、瑶、苗、侗、京、仫佬、仡佬、毛南、回、水、彝等11 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创造了悠久历史文化,其中节庆文化可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充满魅力和动人传统的民族特色节庆文化逐渐失落,其传承出现危机。而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今天,它们又成为一种优势的经济资源,并且似乎将其加以“现代旅游节庆”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寻求与激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保护与发展的途径。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开发都以成功面目出现。为了寻求其成功或失败的根源,对广西较为突出的相关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根据上述的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以及基本的测度方法等,结合其实际进行普查,对其开发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各类相关调查者予以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再乘以相对应指标的权重,就可以得到每个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具体得分,并进行汇总,就可以得到各自的得分(见表 4)。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即90-100分视为极具开发价值,80-90分视为具有开发价值,70-80分视为开发价值一般,70分以下视为无开发价值。结论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之间并无所谓优劣之分,但是若在旅游开发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则有可开发与不宜开发之别,因此构建起其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本研究探索性的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综合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构建其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求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达到有效开发与保护的目的。作为一次尝试性研究,主要通过德尔菲法以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的分析,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客观实际是否完全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同时实证资料主要以广西一地的少数民族主要传统民族节庆文化为样本,而由于地理条件等不同,不同节庆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因而数据资料有限,今后还必须扩大选择样本的范围,方可检验所构建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是否具有普遍性。同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发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开发价值,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决定是否真正具有开发价值往往在于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条件。可见其开发成功与否,并非单一因素所决定,需要综合考虑与之相关的因素。这无疑给当前民族传统节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其一,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方面,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当前许多的民族旅游节庆开发并没有意识节庆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其实这不仅是产品开发的前提,也恰是体现产品独特性的要素,不同的民族节庆有着各自的传统特点,从而与其他节庆产品区分开来,并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现实中,许多传统节庆产品往往随俗,为了迎合一时的市场需求,而刻意改变节庆内容或形式,从而破坏了自身具有的价值,以致无法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当前许多民族传统节庆开发往往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其二,区域社区文化活力方面,应该强调民众参与。虽然其活力的形成包括许多方面,但经过上述分析,表明民众参与的程度,往往决定一个民族传统节庆开发的成功与否。其实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地民众其实就是其传统节庆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其文化资源的所有者,离开了他们,自然无所谓节庆的存在。而当他们参与其中时,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必须融入节庆的开发过程中,从而丰富社区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节庆文化产品发展氛围。但是就现实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开发来看,许多经营者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法做到让社区民众参与到节庆文化的开发与管理中来,未能让民众共享经济利润,从而也就影响了民众的参与度,以致使节庆逐渐失去发展的平台,从而导致市场吸引力的萎缩。其三,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根据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而言,往往处于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显然这些地区发展节庆旅游的最大物质障碍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因此尽管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所涉及的要素有许多,但是完善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由于这条件的限制,不仅影响到了节庆文化产品的纵深发展,也影响了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旅游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旅游经营企业积极进行公益资金的投入。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从传统节庆文化的开发中分享经济的利益,同时旅游经营企业也一般只注重自身经营地域范围之类的环境建设,对整体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予理睬。如此也导致了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每况日下,使传统节庆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失去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旅游者的满意度自然无法实现,其重游的几率逐渐降低,而对于一个节庆旅游产品而言,重游市场必然是其主要市场,如果不能稳固这一市场,其发展前景必然就如水中花月。参考文献:1.吕群超,谢新丽,郑立文,谢新 .旅游节庆活动中的文化失真研究[J].旅游研究,.祁庆富.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民族遗产,.吴忠军,陆军.民族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李禾.云南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探析[J].昆明大学学报,.黄彩文.邦协村布朗族节庆活动中的民族关系[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李玉臻.基于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民族节庆旅游研究—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张伦书.论节庆经济持续创新力与评价指标体系[J].桂海论丛,2006(3)作者简介:吴晓山(1976-),男,汉族,湖南新化人,硕士,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战略与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18:38:01 15:51:49 15:51:36 15:51:34 15:36:22 13:53:50 21:08:23 21:05:24 21:05:23 21:05:23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他山之石:如何开发社区的商业价值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i天下网商注】眼下,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巨头必争之地了,无论是快递企业、电商巨头、线下零售还是房地产商甚至是银
【i天下网商注】眼下,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巨头必争之地了,无论是快递企业、电商巨头、线下零售还是房地产商甚至是银行都把触角伸向了社区。从目前的商业形态来看,以社区为依托的零售业态会如何改变还不得而知,但国外的已有的形式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编辑/谢康利社区商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当时汽车的普及,以及高速公路的发达,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对社区商业管理最成熟的是美国,对社区服务做得最细致的是日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去看看国外是怎么开发社区商业价值的吧!&社区商业地产美国美国土地辽阔,居住人口密度不高,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社区中,超市、餐饮店、快餐、自助洗衣店、邮局、银行、宠物服务等配置较为完备。美国社区商业中心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为核心;二是呈块状发展,与周围的文化娱乐等设施连成一体。美国的区型和邻里型购物中心主要为社区居民服务,其网点数量和出租面积分别占购物中心总量的95%和70%,满足了人们“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还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日本“商业街协同组合”是日本颇具传统特色的一种社区商业中心。例如,日本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就是东京一条极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区商业街。在100多米长的步行街两侧,散落着连户商铺、中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以及传统杂货店等248家店铺,花店、迷你高尔夫馆、蔬果铺、美容店乃至证券营业所应有尽有。这种社区商业还同时肩负保护中小商业企业及保护城市传统文化特色的重任。在日本,便利店除了卖及时快速消费品之外,还有代收水煤电各种费用的服务,还可以代售车船票、提供快递业务等。很多便利店24小时经营,并设有取款业务,人们从家里到便利店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取到款,非常方便。新加坡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社区规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每1000~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第二类,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第三类,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邻里商店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用品商店和餐厅。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新镇中心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例如,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by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育、就业指导、老年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社区服务日本日本在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日本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接近30%,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在社区服务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日本大型护理服务设施运营商美邸医护服务(MedicalCareService)面向社区提供全面的家庭照顾服务。其中包括:1.家庭访问介护服务,指派专业介护人员到老年人家中,对机体机能减退的老人进行生活照顾,制定介护计划。2.家庭访问医疗护理服务,派专业医务人员到老人家中对老年人进行诊疗护理。3.咨询和指导服务,面向家属、老年人举办讲习班,讲授简单护理知识和技能,并定期举办各种学习班,普及各种疾病的预防、教育。各社区的保健所还通过设立健康热线电话和专人接待等措施,开展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美国美国有家名叫“一分钟诊所”的连锁医疗机构,设计一种商业模式,只诊治几类普通疾病,只要按标准化程序,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快速看病。诊所开在居民区的连锁药店里,占地不到10平方米,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收费也比医院低一半,大多数项目只需要付69美元。而经营一家这种类型的诊所,一年只需要25~35万美元,按照每人69美元的收费标准计算,它每天只要有10个人光顾,就可以收回成本。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连锁机构发展很快,9年之间,在美国49个城市开了569家诊所。新加坡新加坡在所有的公共租屋区都设有居委会,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促进邻里和睦、民族和谐和社会团结。这些活动包括:租屋舞会、邻里守望、民防演练、家政课程、教育旅游、民众对话会、社区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使居住在同组崖区的居民彼此增进认识与了解,更好地理解和响应政府的政策措施。&(本文原载于商界评论,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txws_txws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电子商务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察价值观的面试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