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物流的作用对物流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第3期;口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王击蜀击蜀;(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是买卖双方的重要纽带,其;系体,但目前也是我国电子商务体系的短板;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耦合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4)03―0;一、引言;21世纪,信息化
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第3期
口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
王击蜀击蜀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是买卖双方的重要纽带,其与电子商务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使二者成为紧密的关
系体,但目前也是我国电子商务体系的短板。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拓展急需构建并完善相应的物流系统。因此.要以动态开放的理念构建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系统,加强基础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以政策法规进行引导和约束;提高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和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加大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耦合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4)03―0054―06
21世纪,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将世界推进电子
商务时代。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互联网的强势普及和消费理念的创新使电子商务在中国短期内高歌猛进,以B2B、B2C、C2C等形式将更多的经济主体引入电商平台,通过物联网、云技术
海等地不足200亿元。…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企业对物流认识尚浅,很多企业将物流视作货物储存、装卸、转运的简单劳动集合;另一方面,这也是
我国各地区对物流发展重视程度不一的表现,从而阻碍了物流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的发挥,尤其在电子商务时代,这种阻滞作用更为突出,并加剧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截至2010
等手段,不断创新网络经营模式。近年来,电商平
台上的商务活动盛况空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
及北京等地区,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3.52%、
是滞后的物流发展,后者已经严重妨碍了电子商
务安全、便捷、高效发展宗旨的贯彻,这引起学界
32.04%和8.86%,呈现出显著的东高西低状态,这与我国当前的区域差距状况相符。同时,物流现状
已经严重限制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拓展,这是当前
对物流问题的关注。起初,对物流问题的研究仅局
限于仓储、分配、转移等狭小范畴,之后,学者们对
学界研究忽略的方面。本文突破现有研究中将物
流作为孤立系统的研究范式,而是立足物流与电
其开始纵深化研究。周启蕾等【1】认为应当创建中国的物流理论,张圣忠等…提出应从宏观、中观、
微观层面研究中国的物流理论;李怀政主张摆脱物流的后勤管理性质,向商业物流、一体化物流、
子商务的关系,以子系统的视角研究电子商务大系统中的物流问题。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出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系统梳理电子商
务与物流服务的关系,第三部分在综合分析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上明晰物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短板,第四部分指出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宜的物流系统是推进前者的要件,第五部分
供应链式物流等转变,很多学者将逆向物流理论
引入研究,认为依据商品属性差异应当选择不同的物流方式。【3。5I在实践中,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且不均衡。2011年,河北、广东、山东等地物流
业增加值超过1100亿元,而西藏、新疆、宁夏、青
以系统化理念对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进行战
略化思考。
视角下,有形商品仍占电子商务的绝对比重,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物流在电子商务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物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推进的基本保障,尤其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商务活动中更是如此。同时,优质的物
流服务也使其更好地辅助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
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构件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日益明晰,包括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以商
的直接表现。微观视角下,信息技术渗透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先进技术对现代物流发展至关重要。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可以减少商业纠纷,为商家赢得良好声誉,有利于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本利用率,提升利润率;可
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催生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然而,劣质的物流服务对电子商务会形成严重的制约。若物流服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
品性质为区分依据,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可以完成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交换,甚至可以完成无形商品的所有权变更,但是对有形商品的运移乏力,必须借助物流系统,因此,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构件,
承担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直接
影响着电子商务优势的发挥。…纵观当前消费模
式,消费者倾向于以电子商务方式购买商品,不仅
由于科技创新引导消费模式的转变,还由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合理,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然而,所有这些变化最终都要落实到消费者得到的商品上。若物流服务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
家的信用评价,削弱企业竞争力。所以,必须将物流纳入电子商务发展系统,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只局限于商品本身,将物流发展水平当作
方式超前于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必然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加大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妨碍电子商务推进。若物流服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必然因短板效应阻碍电子商务发展,
甚至使经济社会陷入供求紊乱的窘境。可见,物流服务质量决定电子商务的发展高度,而且只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的物流才是高品质的物流。
评估电商系统和电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
三、物流是我国电子商务体系的短板
1.物流发展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
较之其他国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已形成以淘
2.电子商务引领物流发展方向
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变是经济发展、技术
变革、信息膨胀、经济一体化的综合体现与要求。
电子商务是商业贸易的电子化形式,对物流发展
影响巨大,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物流的发展理念、管理组织、运作模式等的演进方向,左右着物流服务的内部组织形式、具体工作流程等的改革力度,从而决定着物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经济地位。【8I随着科技与信息检索结合程度的深化,电
子商务与时俱进,交易媒介不断多样化,交易实现日益便捷化,这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必须通过采用新技术、拓展新思路、构思新方式等途径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
宝、京东、凡客、天猫等为代表的群雄竞争的格局,其中,淘宝网在2011年的交易额达6000亿元,占
当年GDP比重的1.3%,2012年交易额超过8000
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1.5%,两年内交易绝对
值及比重都出现持续增长,尤其是2011~2013年的“双11”节,单日销售额从52亿元剧增至350亿元。物流发展水平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面对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服务水平明显滞后,在
物流量骤增时,“爆仓”问题严重,支付渠道拥堵,甚至引发物流系统瘫痪。同时,由于物流服务人员
平均素质较低,暴力分拣、货物丢损、物流对象混乱、货物检查不严等事件频发,致使物流与电子商务衔接中断,造成电子商务平台需求旺盛、供给不
3.物流质量决定电子商务水平
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众多组成部分,
物流服务是其中之一。高品质的物流服务能够加速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宏观
足的假象。此外,由于当前诸多因素的制约,商家掌握的产品、企业、消费者等相关信息十分有限,物流滞后问题加速恶化,导致节庆优惠时,消费者
因不能从商家获得可靠的商品物流信息或恐惧物
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骤增的商品量,现阶段我国的物流只是疲于分流配送压力,仅以完成商品配送为目标,缺乏信息搜集意识,对物流是电子商务
实体支柱的认识肤浅,错失诸多以商品配送为跳板搜集消费者偏好等相关信息的机会,这严重阻
流乏力而提前交易,不能真正享受类似“双11”的优惠,或以实体购买替代,从而使电商卖家仓储积压等。显然,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注焦
碍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推进。与传统商务活动不同,电子商务活动更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每次交易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沟通,以获得消费者对意向商品的评价信息,便于交易活动的完善,可见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的两次沟通中均举足轻重。然而,我国
的物流发展现状尚不能保证其在电子商务活动的
2.物流服务制约电子商务平台的拓展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拥有完善的商品补给系统,即商品输入系统;二是构
建高效率的商品运移系统,即商品输出系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商品生产与补给较为充分,
两次沟通中很好地发挥纽带作用,常因物流滞后
或配送货物与订单不符,或消费者不能在商家承
然而,由于地域范围、时间差异、消费者差异等微
观因素影响,物流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平台
诺期内收到商品,致使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长期合
作关系难以持续维系。
拓展的一大障碍。例如,由于区域跨度大、基础设施落后,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往往要加付物流费用,这削减了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实践中,消费者与电
商企业都有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的愿望,因此,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加高电子商务系统短板成为当务之急。解析物流发展要素,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商
4.物流干扰消费者对商家进行客观评价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近乎双赢的平台。网购形式下,商家能够提高商
品流转率,实现高利润,消费者则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享受不受时空限制的、更为人性化的便利。与传统商务不同的是,电商企业的发展更依
品运移速度与安全,先进技术应用状况影响着企业综合竞争力,从业者素质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反观我国物流构成要素,基础设施
落后,部分地区道路毁损严重,物流集散点少;先进技术利用率低,分拣商品自动化程度低,易损易腐商品储存空间漏洞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随意处理货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成为物流
赖消费者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涉及一次电子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物流服务至关重要。商品在仓储、保管、运输、签收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任一失误都会使消费者降低对商家的满意度,而不关乎
商品质量本身。客观审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电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不融洽,这大多源于物流
服务的滞后。相对落后的物流难以承担电子商务快速推进引发的商品流量和存量压力,致使商品运移速度缓慢,各次购销活动的连续性受阻,导致消费者忽略我国电商企业与物流大多各自独立存
在,而因物流因素影响不能客观评价商家,从而妨碍我国电子商务规模经济的充分实现。因此,必须重新科学评估物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作用,打造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物流服务,使电商企业赢得消费者客观评价的机会。
发展的软肋,也使物流成为电子商务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同期,国际社会都在竭力推进现代物流,以新型集成式管理理念替代传统物流下简单劳动叠加的管理模式,以整体商品销售链为分析依据,
降低运营成本,以利润的可持续获得为原则提供优质的人本服务。我国物流发展与国际趋势要求差距明显。实践证明,物流理念的转化会不断强化其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创新物流运营模式,有助于
减少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束缚,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之路。
3.物流现状阻碍电子商务活动的顺畅推进
物流是商务活动的纽带,不仅是本次交易商品配送的承担者,也是下次商务活动改进的信息提供者。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向物流系统
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1.电子商务倒逼物流系统的完善
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正在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且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尤甚。物流既是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子系统,也是自成一体的商务系统,电子商务对其存在连续的影响。电子商务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推动物流服务必须主动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正如电子商务依赖物流服务,后者也必须依靠前者优化升级。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物流服务必然产生一定的压力,且发展方向就是与电子商务相匹配,这可以视作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一种拉动作用。作为电子商务的子系统,物流服务必须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相匹配,才能互促并进。
2.系统化运作物流能够提升电子商务的竞争
下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的有机整合,提升电子商务竞争力。
3.构建物流系统有助于降低投入产出比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物流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过高。【9】2011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17.8%,而发达国家不到10%;仅管理成本而言,美国、日本和德国只占GDP的0.4%,我国则超过2%。就流通信息投入资金占销
售总额的比重看,我国是0.1%~0.3%,发达国家平
均为1.2%。2%,其中,投入信息化的软硬件比例,我国为1:5,发达国家为1:l到2:1,差距显著。这是我国物流长期独立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割裂了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物流各组成部分因目标差异而导致摩擦率高,最终使资金不能及时回流至商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物流系统,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付款流程等,提高资本流通速度,降低电子商务投入产出比。
4.打造物流系统符合国家宏观政策要求物流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夯实这一基础,国家着力进行多层面的政策引导和
支持。十八大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适应国内外
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若将前者仅仅视为独立的系统,而忽略其作为子系统的重要性,物流服务可能陷入效率与成本不能兼顾的窘境,从而难以真正缩小电子商务发展的供求缺口。为缓解矛盾,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化运作物流是有效途径。先进技术的引进会导致物流
运行成本增加,但只要服务效率提升幅度高于成
本增加(且系统化运行本身具有转移成本的优势),就会因物流水平的提升而增强电子商务的竞争力。然而,我国传统物流服务多以自身利益为考量依据,权衡预期利润与投入成本,如果前者低于后者时会致使物流服务投入不足,商品交换不能维持,难以保障电子商务顺利进行。而将物流服务
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子系统,将物流服务的收益与成本纳入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体系,以电子商务大系统整体利润为目标,将物流服务部门化,
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重新审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系统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现
代化市场的挑战。加之国家放宽商贸流通与电子
商务领域准入标准,我国物流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只有以系统化理念处理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的关系,才能实现我国电子商务平台“质”的飞跃,而这与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极为契合。
有助于宏观视角下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另外,缺乏系统性保障的物流发展,各服务部门相互独立、机构冗余、功能交织,使本应开展的合作让渡于内部竞争,各服务部分衔接受阻,成本增幅高于收益增幅,加之系统化理念下的先进技术成本转化率低下,导致物流职能无法体现在电商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体系中。从规模经济层面看,
五、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系统化的战略思考
1.现行物流模式比较
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与之相宜的物流系统作保障。现行物流模式主要有自建物流、物流联盟、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一体化等四种,其各有
系统化运作物流易于形成规模效应,促使电子商务系统长期平均成本呈现递减态势。诸多现代化因素催生了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对其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挑战,系统化运作物流有助于宏观视角
利弊。自建物流由单一组织管理,内部易于协调,便于统一指挥,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但投入要求高,成本压力大。物流联盟通过利益共享联盟有效分担物流成本,对单一个体投入要求较低,但由于是多头管理,易产生分歧,组织脆弱性显著。第三
方物流以专业化分工运作,生产效率较高,但依靠
流系统软实力。日常基础工作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内部工作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等,才能夯实物流系统的发展基
(2)政策法规是保障。目前,我国涉及物流服
务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综合法,《铁路集装箱运
高投入维系的专业化必然超出小企业的承受能力,且独立于电子商务的运作会延缓信息传递。物流一体化是围绕物流系统将生产、销售、物流、消费者等打造为一个链条,这种大系统模式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但需要协调诸多层面和环节的利益,且现阶段以物流为中心建立一体化体系的
科学性尚待论证,未全面进入实践阶段。可见,我
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专业法,以及《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合同》、《国际道路交通公约》等国际公约。和其他经济方式一样,物流业必然面对利益与道德的矛盾,唯有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约束,才能保障物流系统在市场经
济体制内健康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制定以电子
国的物流模式必须立足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选
商务为基础特征的物流政策法规十分必要,依靠正式制度安排的强制性,统一规划物流系统,借助其指导性减少经济纠纷,维护买卖双方权益,保障物流系统良性循环。
(3)信息化水平是基石。信息技术是完善物流系统及优化其运行模式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可以
具体为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和基础设施信息
2.以动态开放理念构建物流系统
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任一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的变化,且不存在一个在任何时空皆适宜的市场经济范式,特定地域内,它
在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健全完善自身。电子商务就是其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也必然是动态、开放、发展的系统,这意味着信息流、商
化等。其中,管理信息化有助于缩减行政环节,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系统内部运行效率;技术信息化能够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商品耗损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基础设施信息化有利于加快信息交互频率,剔除重复环节,提高物流部门信息利用率。客观审视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以经济综合信
息化指数来衡量,2009年我国为30%,还不及美国(75%)的一半,因此,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投资,是建
流、物流、资金流等构成要素尚处于发展状态,就现状而言,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未能与其他构件耦合,制约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因此,分析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动态开放的理念构建匹配的物
流系统,这是当前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此,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先进技术,如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
设物流系统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介质。
换(EDI)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等,拓宽物流发展视野;二是更新基础设施,提升设备技术含量,推进物流系统自动化,减少人为意外,提高运作效率。
3.构建匹配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流系统如图1所示。(1)基础管理是前提。基础管理是指管理企业
日常基础事务,如信息搜集、工作安排、制度设置等。具体到物流发展实践,就是实施统一计划安排,提高同类商品集散密集程度;扩大信息技术覆盖范围,缩减数据传递环节,提高信息利用率;优化仓储条件,依据商品性质差异分类仓储;加大投
入,使制度安排专业化、实践操作规范化,增强物
图1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流系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_图文23等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发展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信息化、 全球化的迅速深入, 电子商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2016年电商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近年来,...电子商务整体物流仓储租赁需求仍将继续增加 电子商务是电商时代下中国现代物流设施...  电子商务时代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cn 电子商务时代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作者:欧阳晓波 ...  ?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也被提到了前所...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和当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现状,以及对策与建议。...  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二、电子商务下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模式的探索 摘要:当今的 2l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 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向人类展示出了一个全新的管 理商业交易...  7 3.2 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协同现状分析 ... 10 3.3 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的时代, 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及个体消费者越 来越期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模式 1.3.1 自营物流模式 1.3.2 第三方物流模式 1.3....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发展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2.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子商务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各种高...浅析物流在电子商务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浅析物流在电子商务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09-04-17 &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于传统商务方式和传统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作为在工业社会业已存在的物流行业,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必然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物流管理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化的商务形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这“四流”相互协调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eter F.Drucker将无法协调的矛盾看作创新的源泉之一。从物流自身来看,其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成为商务“流程中的难点”,物流管理旧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行管理创新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除矛盾之外,创新的源泉还来自于产业和市场的变迁。“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是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经济贸易活动突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二维市场变为以信息流通为主导的三维的电子化购销市场,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些都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坚持锐意革新,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物流管理现状 电子商务发端于美国,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前美国国内的物流行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国虽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一、物流管理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化的商务形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这“四流”相互协调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eter F.Drucker将无法协调的矛盾看作创新的源泉之一。从物流自身来看,其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成为商务“流程中的难点”,物流管理旧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行管理创新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除矛盾之外,创新的源泉还来自于产业和市场的变迁。“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是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经济贸易活动突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二维市场变为以信息流通为主导的三维的电子化购销市场,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些都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坚持锐意革新,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物流管理现状 电子商务发端于美国,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前美国国内的物流行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国虽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严重落后,物流配送体系极不完善,这些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送货耗时,渠道不畅是网上物流最大问题”的人数比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7月至2001年1月的四次调查数据分别为6%、9.26%、10%和9.86%)。这说明物流管理的滞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并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物流管理创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已成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前提。 二、物流管理创新的实现 (一)对物流管理的重新认识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经过80多年,物流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电子商务时代,对于物流及其管理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突破。 欧美一些国家将物流称为“logistics”,具体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强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追求物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成为一种集成化的运作模式。随着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兴起,物流管理被纳入到其中。在供应链这一概念中强调营销、物流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物流不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存在,而成为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也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而是与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息息相关。 (二)物流管理的创新途径 继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被誉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面临着企业组织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变革。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商家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物流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技术化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可谓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自产生便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其发展带有浓厚的技术色彩。在管理效率越来越倍受重视的今天,技术与管理实务二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现代物流来说,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至关重要。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货运的重要特征,高效畅通的网络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包括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以及物流实体配送地理网络等各方面的建设。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条形码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定货系统、自动分拣/存取跟踪系统等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多媒体技术也在物流活动中大显身手,实现可视化的货品排库功能,还可为客户提供物品运送的实时查询。 2.物流管理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影响下,企业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组织结构由过去的塔型垂直结构转变为水平型的网状结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在交易流程中,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文件)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商务活动,实现了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在营销管理方面,将客户整合到营销过程中,进行买卖双方的实时互动交流。不难发现,信息流贯穿于企业商务运作的全过程,企业管理的变革都建立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最新、可靠而且实时的信息对于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息流分布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始终。现代化物流系统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物流企业需要与上游、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要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平滑对接,信息流的畅通不可忽视。在电子商务中,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也都须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送。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推进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物流管理柔性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生产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呈现出柔性化的特征。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传统物流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原料提供商与生产厂家之间的生产原料运输;而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则大多局限于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功能越来越多,物流企业要在物流链上的不同环节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原料供应商、厂家与客户三者之间做到灵活运作,游刃有余。 4.物流管理一体化 变革创新的关键不是单独对每一个个体孤立处理,而是联接并且均衡所有的组成部分。在技术化、信息化、柔性化的管理创新之后,物流管理将实现一体化,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如前所述,物流已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它在电子商务乃至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整合协调和集成化管理,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最重要特征,由分散的物流进入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物流管理必然走向全球化,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为物流行业所带来的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服务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持、管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如下表。 传统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比较表 传统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服务理念 以规模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配送体系 单一线性配送网 网状配送网络体系 技术支持 传统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响应 信息传递迟缓、响应慢 信息化程度高,反应迅速 管理特征 刚性化 柔性化 合作程度 格局分散 强调协同合作 三、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物流企业层出不穷,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其一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其三是第四方物流配送联盟。这些模式方案各具特色,但无疑都凸现出物流管理创新的主旨。 (一)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凭借原有的庞大的连锁分销渠道和零售网络,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自身的物流体系,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被誉为“中国戴尔”的联想集团已拥有3000多个网点组成的物流体系,而方正集团也正努力发展自己扁平化的物流体系。自建物流体系的这些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实力,在传统业务经营中有所积累,向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转型步伐也较为迅速。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核心功能与一般功能分离,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实力。因而,采取这一管理模式之前企业应考虑物流服务是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作为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尔集团,其做电子商务靠的是“一名二网”。“一名”指品牌,“二网”则指的是配送网与支付网。目前,物流管理已成为海尔新的增长点,海尔人正力图使物流能力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TPL,Third Pady Logistics)通常又称之为契约物流,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议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技术先进,配送体系较为完备,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一。这也是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产物。除了有实力自建物流体系的大企业之外,更多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这种“外包”方式。 在国外,第三方物流较为盛行。据调查,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份额的20%—50%,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0%和80%。今年4月初,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首架“UPS中国速递”号货机首飞北京,他们已获得中国直航权,并专门成立了物流方面的公司(UPS Logistics),准备主攻国内物流市场。“洋物流”的入境给欲做物流首席的中国邮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国内第三方物流中,中国邮政具有其它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拥有遍布全国的运输网、营业网、投递网及结算网等,但这些传统业务遗留下来的“硬件”优势并不足以保证能够在现代物流中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无论是对于传统部门还是新兴的物流公司,信息和知识是其物流配送服务的最大附加值,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内容。 (三)第四方物流联盟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联盟的提出融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一、物流管理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化的商务形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这“四流”相互协调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eter F.Drucker将无法协调的矛盾看作创新的源泉之一。从物流自身来看,其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成为商务“流程中的难点”,物流管理旧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行管理创新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除矛盾之外,创新的源泉还来自于产业和市场的变迁。“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是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经济贸易活动突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二维市场变为以信息流通为主导的三维的电子化购销市场,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些都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坚持锐意革新,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物流管理现状 电子商务发端于美国,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前美国国内的物流行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国虽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严重落后,物流配送体系极不完善,这些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送货耗时,渠道不畅是网上物流最大问题”的人数比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7月至2001年1月的四次调查数据分别为6%、9.26%、10%和9.86%)。这说明物流管理的滞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并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物流管理创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已成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前提。 二、物流管理创新的实现 (一)对物流管理的重新认识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经过80多年,物流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电子商务时代,对于物流及其管理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突破。 欧美一些国家将物流称为“logistics”,具体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强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追求物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成为一种集成化的运作模式。随着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兴起,物流管理被纳入到其中。在供应链这一概念中强调营销、物流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物流不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存在,而成为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也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而是与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息息相关。 (二)物流管理的创新途径 继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被誉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面临着企业组织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变革。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商家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物流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技术化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可谓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自产生便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其发展带有浓厚的技术色彩。在管理效率越来越倍受重视的今天,技术与管理实务二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现代物流来说,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至关重要。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货运的重要特征,高效畅通的网络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包括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以及物流实体配送地理网络等各方面的建设。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条形码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定货系统、自动分拣/存取跟踪系统等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多媒体技术也在物流活动中大显身手,实现可视化的货品排库功能,还可为客户提供物品运送的实时查询。 2.物流管理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影响下,企业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组织结构由过去的塔型垂直结构转变为水平型的网状结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在交易流程中,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文件)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商务活动,实现了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在营销管理方面,将客户整合到营销过程中,进行买卖双方的实时互动交流。不难发现,信息流贯穿于企业商务运作的全过程,企业管理的变革都建立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最新、可靠而且实时的信息对于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息流分布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始终。现代化物流系统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物流企业需要与上游、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要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平滑对接,信息流的畅通不可忽视。在电子商务中,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也都须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送。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推进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物流管理柔性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生产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呈现出柔性化的特征。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传统物流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原料提供商与生产厂家之间的生产原料运输;而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则大多局限于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功能越来越多,物流企业要在物流链上的不同环节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原料供应商、厂家与客户三者之间做到灵活运作,游刃有余。 4.物流管理一体化 变革创新的关键不是单独对每一个个体孤立处理,而是联接并且均衡所有的组成部分。在技术化、信息化、柔性化的管理创新之后,物流管理将实现一体化,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如前所述,物流已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它在电子商务乃至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整合协调和集成化管理,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最重要特征,由分散的物流进入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物流管理必然走向全球化,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为物流行业所带来的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服务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持、管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如下表。 传统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比较表 传统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服务理念 以规模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配送体系 单一线性配送网 网状配送网络体系 技术支持 传统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响应 信息传递迟缓、响应慢 信息化程度高,反应迅速 管理特征 刚性化 柔性化 合作程度 格局分散 强调协同合作 三、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物流企业层出不穷,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其一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其三是第四方物流配送联盟。这些模式方案各具特色,但无疑都凸现出物流管理创新的主旨。 (一)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凭借原有的庞大的连锁分销渠道和零售网络,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自身的物流体系,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被誉为“中国戴尔”的联想集团已拥有3000多个网点组成的物流体系,而方正集团也正努力发展自己扁平化的物流体系。自建物流体系的这些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实力,在传统业务经营中有所积累,向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转型步伐也较为迅速。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核心功能与一般功能分离,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实力。因而,采取这一管理模式之前企业应考虑物流服务是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作为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尔集团,其做电子商务靠的是“一名二网”。“一名”指品牌,“二网”则指的是配送网与支付网。目前,物流管理已成为海尔新的增长点,海尔人正力图使物流能力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TPL,Third Pady Logistics)通常又称之为契约物流,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议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技术先进,配送体系较为完备,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一。这也是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产物。除了有实力自建物流体系的大企业之外,更多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这种“外包”方式。 在国外,第三方物流较为盛行。据调查,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份额的20%—50%,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0%和80%。今年4月初,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首架“UPS中国速递”号货机首飞北京,他们已获得中国直航权,并专门成立了物流方面的公司(UPS Logistics),准备主攻国内物流市场。“洋物流”的入境给欲做物流首席的中国邮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国内第三方物流中,中国邮政具有其它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拥有遍布全国的运输网、营业网、投递网及结算网等,但这些传统业务遗留下来的“硬件”优势并不足以保证能够在现代物流中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无论是对于传统部门还是新兴的物流公司,信息和知识是其物流配送服务的最大附加值,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内容。 (三)第四方物流联盟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联盟的提出融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一、物流管理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化的商务形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这“四流”相互协调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问题探讨 文/田 泽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并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增强其竞争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的人才本土化比例高达90%。实际上,人力资源本土化已经成为在华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目标。    一、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现状、趋势与特点   就本土化战略而言,应包括生产本土化、采购本土化、营销本土化、研发本土化、人力资本本土化。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对外直接投资(FDI)和研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人才的本土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我国看,跨国公司在华人才的本土化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初,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办厂,在当地招募大量劳动力,并为此对员工开展入厂教育、初级就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形式,以提高员工素质,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包括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一般由总公司外派的,由获得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的西方人担任。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跨国公司高层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生变化,即许多来自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华裔人才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因为他们不仅具有专门技术和经验,较之西方人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语言更容易沟通,成为跨国公司在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第三阶段,进入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出现高级人才本土化趋向更加明显。跨国公司积极在我国著名大学、科研院所招聘本科生、硕士和博士,同时大力吸收海归人员,很多高级职位和主要管理岗位均由中国人担当。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还开展了技术交流、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构造工作团队、塑造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激活人力资源,将人才资源的本土化推向热潮。   从现阶段看,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级人才的本土化比率大幅提高。跨国公司中本土高级人才已占到相当大比例,约占80%以上。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的2万多名员工中,只有不到1%的外籍员工,普通员工的本地化程度达到99%。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本土管理人员已由1994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83.3%;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12名总经理或总裁级管理人员中有9名是中方员工,25名部门总监中有21名是本土人才。通用电气、拜耳、百事也都是任用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担任中国区的总经理、营业总裁。2.人才本土化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其中技术人员本土化的比例更高。从发展趋势看,跨国公司在华频繁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后,专业技术人员的本地化程度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地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美中商贸易发展委员会已经公布的《在华外企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中,来自中方的研发人员平均已经占到9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本地化程度可见一斑。   二、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动因及其理论   (一)人才本土化有利于增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   著名的跨国公司研究专家邓宁提出了有名的国际综合理论(又称OIL模型),OIL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及本土化的动因:即具备知识资本和管理技能的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和内部化优势(Internal)构成了跨国公司实施对外投资的推力因素,而东道国所具有的区位优势(Location)则构成跨国公司投资导向的拉力因素,依据邓宁的分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的这三个条件情况下,即“推力”和“拉力”相互结合,跨国公司的FDI投资(包括R&D投资)才成为可能。   就区位优势而言,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资源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人力资源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企业进行R&D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跨国公司借助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资源,满足了企业由于全球化扩张带来的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强烈需求,克服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瓶颈;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又具有成本低、供给弹性大的特点,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尤其具有丰富而低廉的人力资源,成为所具有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因此,继在华R&D投资之后,争夺国内的人力资源就自然成为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   (二)网络全球化人才,寻求资源最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动因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又称H-O理论),该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相对丰饶或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动力源泉。在人力资源方面,发达国家高效创新才能和战略组织管理才能的人力资本相对丰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具有模仿制造革新才能、战术管理才能的人力资源,也就产生了劳动分工。这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印度和中国尤为明显。因此,人力资源本土化获得的资源异质性可以增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从跨国公司发展规律看,人才本土化战略是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体现。跨国公司的全球化FDI投资正是遵循比较优势原理而展开。由于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的存在,又由于发展中国家初始的资本收益较高,所以一般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优势等这些稀缺昂贵的要素,另一方面也利用发展中国家一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相对丰饶和便宜的要素。通过生产与研发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以实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资源最优化配置。   (三)我国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人才本土化构成巨大吸引力   从比较优势看,中国相对丰富的研发资源和人才资源,且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市场潜力.通过人力资源本土化可以大大降低R&D成本,有利于提高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这对跨国公司的FDI和本土化经营产生“引力”作用。首先,我国拥有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因而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具有人力资源低成本比较优势,且具有较强的供给弹性。正是中国廉价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吸引跨国公司进行R&D投资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充分使用中国本土人才,有利于开展研发的本土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其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消费市场,且潜力巨大,具有高成长性,这也成为吸引跨国公司FDI投资的区位优势。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可增强其研发实力,降低研发成本,开发中国乃至世界需要的高新技术,进而拓展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可以说,如果不进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跨国公司取得中国成功是不可能的。   三、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一)不断优化宏观科研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   我国虽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环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引资效果。如科研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等,这些都成为跨国公司进行R&D投资的障碍。为此,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宏观科研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管理体制。二是增加科研的投入,在资金上支持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外来投资。三是通过打破常规,扩大开发,破除限制人才流动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为人才合理使用和流动创造宽松环境。   (二)加快实施我国人力资源战略,重视国内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有着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现实国情,如何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乃至人力资本优势,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要使我国成为“人才高地”,就必须更新观念,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的用人环境,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资源大国。   (三)加大R&D研发投入,为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但与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和悬殊落差。虽然内资企业在R&D的人力总量方面占绝对优势,但从R&D人才的竞争力看,却处于劣势。只有加大R&D研发投入力度,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从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   (四)实现用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体系。通过用人制度的创新,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真正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盘活人才资源这一企业宝贵的无形资源。   (五)实施人才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政策,引进发达国家高端人才。应坚持“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国内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本土化以后的人力资本获得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国际化经营活动。应借鉴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有益经验,在东道国开展人才本土化,以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切实改善归国留学生生活条件,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逐步建立起“出得去、回得来”的良性循环机制。对我国短缺的国际化人才,采取有效政策,把外国专家人才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来,以弥补我国国际化人才的不足,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