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险种介绍公司二零一七年险种有什么变动

  第一部分
监管体系对比分析  一、监管的市场背景  (一)香港保险的市场概况  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香港共157间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间经营一般业务,44间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间则经营综合业务。  根据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在登记委员会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487家,个人代理人则有50,370名,以及负责人及业务代表27,320名。  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共有707名获授权保险经纪,这些保险经纪都是两个获认可保险经纪团体的成员。该两个获认可保险经纪团体分别是香港保险顾问联会及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此外,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455人。  在二零一四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增加13.3%至3,393亿港元。  1、长期保险业务的年度统计数字  长期保险业务方面,二零一四年新造个人人寿业务的保单保费与二零一三年比较,上升22.8%至1,090亿元。个人人寿(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上升33.3%至928亿元。另一方面,个人人寿(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则下跌15.7%至161亿元。二零一四年的新造保单数目轻微上升1.1%至1,040,008份。  至于有效业务方面,保单保费总额由二零一三年的2,577亿元增加至2,957亿元,增幅为14.7%。个人人寿业务仍为主要的业务类别,其有效保单保费达2,771亿元,占市场总额的93.7%。二零一四年的保单数目增至1,080万份,其净负债为12,306亿元。由保险公司管理的退休计划合约年付供款数额下跌4.3%至79亿元。退休计划合约合共67,249份,其净负债达1,037亿元。团体人寿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增加9.4%至29亿元,净负债达11亿元。年金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永久健康业务)的有效保单保费上升28.3%至78亿元。  2、一般保险业务的年度统计数字  与二零一三年比较,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于二零一四年分别上升4.4%至436亿元及4.5%至302亿元。整体自留额比率由69%微升至69.1%。毛保费上升主要由意外及健康业务所带动,其毛保费由二零一三年的109亿元上升6.2%至二零一四年的115亿元。金钱损失业务的毛保费亦录得增长,由二零一三年的25亿元上升13.9%至二零一四年的29亿元。货运业务的毛保费亦上升23.9%,由二零一三年的14亿元升至二零一四年的17亿元。一般保险业务的整体承保利润在二零一四年维持于30亿元的水平,与二零一三年相若。已承付申索净额比率由二零一三年的56.3%微升至二零一四年的56.4%。财产损坏业务于二零一四年录得10亿元的承保利润,成为整体承保利润的最大来源。其次为意外及健康业务及一般法律责任业务,分别录得5亿8,100万元和5亿6,400万元的承保利润。至于两类主要法定保险业务,直接汽车业务的承保利润由1亿1,300万元缩减至3,400万元,而僱员补偿业务的亏损则由3亿7,700万元收窄至7,500万元1。  3、保险资金运用形式  香港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可以投放于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环球股票、亚洲股票、行业基金、中国股票、新兴市场股票、组合基金等等,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上形式。当然,香港保监处也有对保险公司限制投资的权力。在保险公司出现令人关注的情况时,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护保单持有人及潜在保单持有人的权益。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化投资是香港保险公司自身利润、赔付资金、红利杠杆等等财务要素的重要支撑。也正是因为如此,香港的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风险对冲。  (二)大陆保险的市场概况  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大陆共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1间,经营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82间,经营财产保险的保险公司71间,经营保险资产管理的公司21间。另外,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有187处、保险互助社两处,专属自保公司1间。  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46家,同比增加21家。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764家,保险经纪机构445家,保险公估机构337家。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261.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国共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网点210108个,其中,金融类179061个,非金融类31047个。  2014年,中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0233.6亿元,同比增长17.5%。保险深度为3.18%,保险密度为1479.3元。赔款给付金额达7194.4亿元,同比增长15.9%。保险公司总资产达1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  1、财产保险市场情况    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546.1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车险保费收入5515.9亿元,同比增长16.8%,非车险保费收入2030.2亿元,同比增长15.3%。保费收入构成前5位的是车险、企财险、农业险、责任险和信用险,分别为5515.9亿元、387.4亿元、325.8亿元、253.4亿元、200.7亿元,占全部保费收入的88.6%。财产保险公司多数险种实现稳步增长,其中车险、责任险、信用险、保证险、意外险、健康险分别增长16.8%、16.9%、29.3%、66.1%、14.1%、44.5%。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总资产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9%,高于保费增速10.5个百分点;净资产合计3840.6亿元,同比增长52.9%,高于保费增速36.5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67家,其中中资45家、外资22家。保费收入前5家公司市场份额共计74.7%,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93.5%,其中车险承保亏损11.9亿元,实现减亏20.7亿元。受资金运用收益大幅上涨影响,行业实现净利润520.5亿元,同比增长94%。2014年底,各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核心资本指标均达标,所有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150%,行业准备金较为充足,未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承担风险金额761.7万亿元,是同期名义GDP总量的12倍,同比增长13%。全年行业共支付赔款3969亿元,同比增长11.7%。  2、人身保险市场情况  2014年,人身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687.3亿元。截至2014年末,人身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6568.6亿元,同比增长31.5%,占人身保险公司总保费的51.8%。新单期交保费收入1747.6亿元,同比增长18.9%,占人身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的26.6%。2014年,普通寿险保费收入4296.5亿元,同比增长258%,保费占比33.9%。分红保险保费收入6508.8亿元,同比下降20%,保费占比51.3%。投连险保费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0.1%,保费占比0.03%。万能险保费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5%,保费占比0.7%。2014年,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健康险保费收入1415.8亿元,同比增长41.6%,意外险保费收入370.7亿元,同比增长19.4%。健康险和意外险占总保费的14.1%,较2013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73家人身保险公司,较2013年增加3家。其中,中资公司45家,外资公司28家。2014年,保费收入前五家人身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为62.4%,较2013年降低7.1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2014年,人身保险公司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3225亿元,同比增长21.6%。2014年,人身保险公司退保金额为3230.9亿元,同比增长69.5%,退保率为5.71%。保险业不断加大风险防范力度,顺利度过满期给付和退保高峰期,守住了风险底线。妥善处置了风险爆发的个别公司风险,维护了行业整体稳定。2014年末,仅有一家人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达标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50%以上。2014年中国保监会及时出台调控政策,遏制了高现金价值业务“井喷”式发展势头。  3、保险资金运用形式  大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从配置结构看,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各类债券余额为3.6万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38.2%;银行存款2.5万亿元,占比27.1%。二是权益类资产稳中有升,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余额为1万亿元,占比11.1%,较年初的10%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另类投资增长较快,长期股权投资6398.8亿元,占比6.9%;投资性不动产784.4亿元,占比0.8%;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等7317亿元,占比7.8%。长期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分别比年初增长59%、13.9%和66%。  从投资收益看,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投资收益5358.8亿元,较2013年增加1700.5亿元;财务收益率为6.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为9.2%,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三)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的市场联动情况    从地缘上来说,大陆与香港是必然产生联系的。就数据来看,內地保单在全港保单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自5.00%上升到21.4%。整整十年间,內地和香港地区的保险市场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动。超过20%的份额,已然让內地保费贡献地位非同一般。从香港方面来说,香港保险市场必然会不断地逐步迎合內地市场,因为在可预见的年限之内,內地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无论这个市场的成熟程度如何;而从大陆方面来说,香港相对成熟的保险市场本身就有內地借鉴学习的地方,也有其相对成熟所带来的市场方面的诱惑力。因此从市场磁场的角度来说,双方在一定年限之内必然双向吸引并最终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內地仍将继续保持增加对香港保险的贡献,香港保险也将继续保持对內地的优势上的吸引力。
楼主发言:52次 发图: | 更多
  二、监管的体系设计  (一)香港保险的监管体系  组织结构图截至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九日    从结构上看,保监处的监管层级是三个阶梯。你可以看到,保监处负责整个保险业监督的只是设置最高的监理专员,也就是说,保监处,并不是独立的一个机构。现时保险业监督是公职人员,由属于政府部门的保险业监理处支持。因此,随着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一个独立的保监局的建立也逐渐提上日程。这本身表明,香港保险的发展正在往一个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中走。按保监处的说法是,成立独立保监局的目标是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个惯例是什么呢,那就是,独立性,金融监管机构本身应该是在财政上和运作管理上独立于政府和业界的。对于保监局来说,目的就是为保单持有人提供保障。目前,独立的保监局仍在筹备阶段。  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的其中一个好处同时也是一个特征就是,这个机构在不断的促成透明度。当然,一个机构或是一个部门的设立,本身就涉及效率与成本的问题。至于说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的出现,对于一个国家或是地区来说,是否来带来臃肿与低效,也是在考验着其自身的法律体系的成熟程度。分业监管或是混业监管是一个历史概念,也即是说,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背景之下有着很现实的选择要求。  目前保监处的职能部门有四个,一般业务部、长期业务部、执法部、政策及发展部。总的来说,设置是比较精简的。  另外,香港的行业自律是一个比较大的特色。主要有三个,很显眼的一个就是保险索偿投诉局。   香港保险业在健全的自律监管机制下运作,有赖保险公司的积极推动,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局)于1990年2月注册成立,切实执行自律监管计划,专责处理由个人保单引起的索偿投诉。 投诉局的营运经费来自会员公司,为投诉人提供免费服务。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由日起,投诉局将扩大服务范围至所有保单持有人,不论是否香港居民。也就是说,大陆居民也在服务范围之内。  还有一个就是香港保险顾问联会,香港保险顾问联会乃为获认可的保险经纪团体,负责推行业界本港保险经纪的自律监管措施。致力于确保会员达至最高专业操守的要求,让社会大众能享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保险经纪的服务。  还有一个香港保险业联会。这也是一个行业自律组织。  (二)大陆保险的监管体系  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内设16个职能机构和2个事业单位,并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设有36个保监局,在苏州、烟台、汕头、温州、唐山市设有5个保监分局。16个内设部门为:  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发展改革部、政策研究室、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人身保险监管部、保险中介监管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国际部(港澳台办公室)、法规部、统计信息部稽查局、人事教育部(党委组织部)、监察局(纪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群工部)。  当然,此前也有新闻在说,“三会”或有合并之可能,大部制改革仍在进行。  另外,大陆的行业协会有一个比较出名,那就是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这是一个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是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保险公司应当加入保险行业协会。  (三)香港和大陆监管体系设置的对比  首先来说,两者的监管目标是不一致的。香港保监处的目标是提升香港作为监管制度达世界水平的主要国际保险中心的地位、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加强公众对保险的认识。而大陆的监管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个是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所以说,从顶层来看,就是因为整个行业的背景以及整个经济的背景,还有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的不一致,必然的就会导致监管目标的不一致,而且也是应该不一致的。因为相对来说,香港保险市场更加成熟,所以很明显的,香港的监管目标也就处于相对更加独立,可以说是格局更大。  其次,从机构设置来看,目前虽然说,两者都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但两者也都有改革的趋势。保监处目前是相对于保监会精简,这也是背景不同导致的。内陆是政府主导型,保监会是起到核心和主导作用的。而香港,如上所说,行业自律是一大特色。因此,职能导向型的机构设置背景之下,行业自律组织会承担一些职能,也就是说,不像大陆,香港因自律组织的存在,很多职能可以不必揽上身,这也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管的效率和优化监管的效果  再者,两者监管体系的着力点是不一致的。保监处的监管框架是风险为本的资本框架爱,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处核心风险指标。而保监会的也是关注风险,但是在保险公司的监管层面,保监会会抓得更紧。所以监管的松紧程度是不一致的。  最后,从改革的趋势来看,保监处企图建成一个财政和运作上独立于政府和业界的保监局。而大陆新闻的讨论是,三会合并形成一个单一的监管机构,在文字上没有看到触及独立性的问题。从整个资本市场来看,香港和內地的发展步伐是不一致的,所以没有必要要求改革上的步调一致。如果动辄国际惯例动辄国际水平,显然缺乏改革的底气,也就影响市场的发育。而就保险行业来说,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显然更加有利于利益措置和风险规避。最终还是要回到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障问题上来,监管的一个效果衡量标准之一就必须包括对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保障最大化。而实际上,监管,就必须是最基本的保障正当权益的实现。
  三、监管的数据概念  (一)香港保险监管的数据概念  保险公司的数据  香港获授权的保险公司是动态变化的,它并不是常年固定不变的,但是近年来的数据波动不大。这从监管角度来说,不允许不合格的公司破坏市场;从保险公司自身来说,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不断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必然要求。对于保险公司这种牵连甚广(对,就是牵涉面非常非常广,涉及的人非常非常多的人)的东西,政府不允许随随便便就倒下。不然,倒下了,老百姓的利益谁来保障?!!你保险公司不能乱来,你保险公司不能说拿了保费你就去申请破产,你保险公司绝对不能让你这么玩,你保险公司是内资是外资是东资西资都不行,你就必须赔付得起!保险关乎国计民生,业务量太大,也就是收了老百姓太多保费的公司,政府不会让你说倒就倒了,稳定才压倒一切。但是,市场中不可能说全都是优质公司,也会有经营不善,也是良莠不齐有好有坏,那怎么办,总不能很差劲的公司还摆在那里徒然让大众不爽吧,所以,并购重组是有条件的允许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是可以有秩序的并购,业务也是可以有秩序的重组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不二法则,在以自由经济著称的香港就更是如此。所以,你保险公司要提供更棒的产品更棒的服务才有可能在那么多的同行中胜出。之所以说是有条件的有秩序的允许,那也是因为不能让你一个两个保险公司就把市场给垄断了,那店大欺客出现了,老百姓跟谁诉苦去!你说这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那是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要买,但如果这产品这服务又愣是跟不上,不买的话风险又必须得做个对冲做个分散。  保险中介的数据  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这些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不单单是监管部门无法忽视的存在,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机会碰到这些人。在一些国家或是地区,这些存在已然成为影响行业印象的重要因素。你想想看,这些机构这些人老是晃来晃去的,有些还没有专业素养,那难道不会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给人民群众的一贯印象。这群存在那就必然成为监管的对象之一,不然呢,在政府眼皮底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行业健康发展的信心,让很多老百姓都心生反感,那肯定不行的。这也不单单是保险行业的特色,那是全行业都有的,每个行业都无可避免的给人带上标签了现在。所以说,如果行业里面素质高的人越多,这行业也就大伙都做得轻松,为什么呀,因为信得过呀。所以,香港保监处搞了个从业人员素质保证计划。应该就是想扩大从业人员的素质人群。  保费的数据  香港保险划分成为俩个,一块是长期保险业务,就是保险标的是跨度比较长的,这里包括个人人寿业务、团体人寿、年金以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永久健康业务)等等。个人寿险包括投连和非投连。一块是一般保险业务,除掉长期的,剩下的,比如财产险、意外及健康业务、直接汽车业务、雇员补偿业务等。是的,根据保监处的数据显示,主要指标那就是保费。市场数据这块板块最长文字最多,所说的就是保费,不断重复的字眼,也是保费。所以,保费导向的特征很明显很突出。关于保费的增长、保费的分布、保费的对比是来的很直接,感官上是很冲击的。  股本的数据  目前的最低实缴股本为1,000万港元;至于经营综合业务(即同时经营一般业务及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或打算经营法定类别的直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其最低实缴股本为2,000万港元。如属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则最低实缴股本为200万港元。  偿付准备金的数据  保险公司须将其资产多于负债的数额,维持在不少于条例规定的偿付准备金水平。  经营一般业务的保险公司、经营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及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有不同的规定:  经营一般业务的保险公司  偿付准备金以下述较大者决定:  有关保费收入在2亿港元以内部分的五分之一,另加有关保费收入超逾2亿港元部分的十分之一;或  有关未决申索在2亿港元以内部分的五分之一,另加未决申索超逾2亿港元部分的十分之一。  惟偿付准备金须最少为1,000万港元,如保险公司经营法定类别保险业的直接业务,则偿付准备金最少为2,000万港元。  经营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  偿付准备金由下述较大者决定:  200万港元;或  按照1995年保险公司(偿付准备金)规例所厘订的数额(大概为数理储备金的4%及风险资本的0.3%)。  专属自保保险公司  偿付准备金由下述较大者决定:  净保费收入的5%;或  未决申索净额的5%;或  200万港元。  《保险公司条例》(第41章)第25A条规定,除专业再保险公司及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外,所有经营一般业务的保险公司须在香港维持一定的资产,数额不少于其香港一般业务净负债的80%及因应该业务而适用的偿付准备金的总和。  (二)大陆保险监管的数据概念  保险公司的数据  大陆的数据还是分的比较多的,有内资的,有外资的,这统统都要报上名来的。大陆保险公司的数量,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增长也算是挺快的了,而且,比较明显的是分支机构的设立。想想大陆的身段,那在世界范围都是排前面的了。所以跟香港数量差不多的公司数量,自然市场的竞争程度目前来说相对并没有那么的激烈。就今年来说,有两个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市场集中度的问题,也即是说,现在大陆保险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几间排前面的公司包揽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小了,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较去年仍在上升,人身保险公司集中度较去年下降;另外一个,保险牌照的问题,准确来说是业务许可证的问题。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搅局,国家层面又在给出发展意见,多路资本都在向保监会申请牌照,不同行业跨界插入保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场面或暂时比不上排队IPO热闹,但排队拿保险牌的也不在少数。你想想看,那可是商业保险,所谓为利来为利往,看来大陆的保险行业还有段时间在热闹。保险公司的数量不会出现井喷,但是应该说会有一定的调整。不过按通过的一些情况来看,专业型细分型的公司似乎更容易通过。这年头,搞互联网的也想来搞搞银行,搞搞保险,不知道会不会来搞搞证券搞搞信托什么的呢!  保险中介的数据  显然,跟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差不多情况的就是,保险中介这群存在必然得是监管的对象。保险中介的素质那必然真的是会影响行业观感社会形象。要是听之任之,特别是在整个社会信用水平不够高的国家和地区,显然,不会是一个乱字所能形容的。大陆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去普及保险意识去推广保险市场,显然,和很多行业一样,也是会面临就很多不足很多不规范,毕竟步子太快,往往乱了节奏,乱了形象。保险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监管或应该成为监管的核心。  保费的数据  很显然,大陆的也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监管指标也是保费。所以,其实大陆市场的一个明显指向特征也是保费导向。至于说,在有保险行业的国家地区,保险公司层面的保费导向型会不会导致业务员层面的佣金导向型,未可知,因素很多,仍待研究。  注册资本的数据  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以公司形式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限额。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额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偿付准备金的数据  大陆的是关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这个规定并不是直接在保险法里面的,它是保监会政策法规下面的一个部门规章。这一点,与偿付准备金直接出现在香港的保险公司条例里面是不一样的。而且整个管理规定并没有很明显的出现数字管理的迹象,更多的是文字性的叙述,这一点也是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现阶段监管的不一致的地方,一个数据管理数字概念上的不一样。这可以理解为优势,又可以理解为经验,但又可以理解为实事求是。  数字监管的发育程度成熟程度是也应该是与业界业态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好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其主权货币的监管一样,很多指标很多职能的实现往往不是文字指令所能表达所能掌控的。
  关于汇率  说起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必然需要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汇率。香港主要保险公司的很多产品都基本以港币或是美元为货币单位。当然,现在也是有些公司推出一些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产品。    那什么是汇率  汇率,直观来说就是,拿钱到银行去换别国货币的时候,柜台能给你换多少。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主权货币的,那么每一种主权货币都会有一个价格,就像市场上的产品一样。外汇买卖一般都会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以这些持牌的外汇交易商做的就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买卖,他们买卖的是货币。这时候一种主权货币对应另外一种主权货币就会有一个比价,也就是用一种货币来表示另外一种货币,这就是汇率。  汇率是怎么来的
  汇率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有不同主权货币的存在。不然,如果只有一种货币,显然就没有比价的必要。显然,就是因为对比的存在。  很基础的情况是,大到国家层面来讲,如果根本就没有国际贸易,也没有资本来往,那根本不需要考虑外汇的问题,因为自始至终打交道的只有一种货币,那就是自己的主权货币。小到个人层面,如果没有到主权货币辖区之外有消费有投资,也没有配备主权外货币的动机,显然自始至终打交道的也只有一种货币,那也没有必要理会汇率问题。  但是,这个世界不止一个国家地区,你也有机会到外国去消费去投资,于是汇率以最直接的方式就会出现,那就是你基本就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地区基本就会有不同的主权货币。那么在不同的价格刺激下,就会有了投机,也会有了投资。投机者和投资者都盯着这些货币价格怎么变。  回到上面的场景就是,你关心柜台能给我换多少钱。因为无论投机还是投资,最后还是想换回本来的那种货币;不然,如果不换回来,也就没有必要在乎还多了还是换少了。因为炒外汇或者换成外币去消费去投资,关心的都是到最后这个价格差合不合算,有没有赚?!
  汇率会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汇率的影响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对国家的不同行业,对行业的不同链条,其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汇率是一个零和博弈,因为玩的就是一个升值贬值的问题。因为一种货币的贬值是对应着另外一种货币的升值的。  这里只承接上面的话题,来谈谈汇率对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的影响。  首先,从时间属性上来说  保险是一份跨度比较大展期比较广的时间线相对较长的产品。保险的基本单位一般情况下都是年,一般会涉及至一百岁或是终身这样的字眼。  而汇率的时间属性是两个极端的,汇率交易可以不够一秒钟的时间,也就是会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交易,也许上一秒钟与下一秒钟的价格差就足以在一个量的杠杆下面目全非;也可以是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之后,本币升值到了什么程度或是贬值到了什么程度,届时的投资赚了还是亏了。做短线汇率的根本不用考虑天长地久,做长线的也不必理会这几秒钟或是这几天的汇率。因此,汇率对保险的影响都是长期性的结果性的,也就是说,外币保单结束那年兑换回来本币有没有比预期低,不产生心理落差就行。  其次,从价值支撑来说  保险是基于概率与数理统计上的大数原理来进行风险分摊,是尽可能聚集一个整体资金池来抵御个别的突发资金需求,这也是保险能够产生杠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传统的一般觉得一旦没事发生银子就白给保险公司了的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就是凑一堆人的银子,待到个别人要理赔,就可以赔付数额大于保费的银子给客户;因此,只要不发生这一堆人之中很多人同时理赔,就不会因赔不起而破产,这就像银行只要不被一大堆人同时挤兑,那也不会因此倒闭。现在保险公司也因理财产品而跟回报率扯上了关系。那保险公司的价值如何支撑,核心就在客户缴纳的保费的使用问题。所以,一旦涉及投连险的回报率问题以及寿险重疾险的赔付杠杆问题都在于保险公司对保费资金池的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所以,就是保险公司是在拿客户群的银子代客户进行投资,最后把投资成绩呈现给客户。  主权货币的价值最基本的是由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支撑的,一个疲软的经济体无法想像可以有长期坚挺的货币。所以,从长期来看,国力是判断货币走势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对一个国家的货币判断汇率判断如果是长期的,还是要回到考虑经济体的实力问题上来。至于短期,则更多的是投机在驱动,因为及其短期的货币交易才需要时刻关注汇率变化,而交易的意义也本来就是依附在货币价格的时刻变化,如此才能在价格差里面完成投机以及投资的目的。所以,针对于时间跨度相对较大的保险类产品来说,最基本的一个判断就必须对保单计价单位的货币进行长期的走势判断,这个判断必须是长期的。
  再次,从历史经验来说  货币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货币兑换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纸币才有上千年历史,相对来说还是很年轻的。至于电子货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其存在历史不到百年。就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主权货币改革引致的货币更替是客观存在的;就国际层面来看,也没有哪一种主权货币或是货币联盟是能够长盛不衰只扬不跌的。放到汇率上面来讲就是,不存在本币币值永远上扬的货币,当然,一直下挫的货币倒是有的,而且挫着挫着还有可能被人民群众永远的抛弃。  因此,有两点考虑:一个是,长期的投资需要判断长期的货币价值和长期的汇率走势;一个是,从历史更长期来说,货币价值会完成更替。  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产品,其定价以及定价单位是人们必须重度考虑深度判断的问题。目前,香港保险产品主要以港币和美元定价,部分公司有推出部分人民币定价的产品,而且人民币定价产品有铺开的趋势。因香港目前的联汇制度,港币单实际上目标人群就是香港居民,而香港发出的美元保单实际上是面向对美元影响区的目标群,现在部分的人民币单或是考虑到偌大的大陆市场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就成熟度来说,港币单和美元单时间较长,数据上会占据一定优势,而人民币单因保费投资限制、人民币地位等等原因暂时没有相对应的成熟。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来讲,不同保险市场的不同货币单位的保单对人们来说有时候需要赢一个成熟度上的时间差。保险证券等都是一场货币的较量时机的较量。先发市场有先发市场的优势,后发市场也会有后发优势。对保险而言,短期的汇率问题涉及的就只有一个当期的兑付成本问题。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资产结构和预算来判断一定的时间跨度之内因汇率波动所涉及的成本相比于长期汇率以及利率走势所涉及的收益。总之就是,任何以短期目的刺激人们长期目标的举动,都得慎之又慎。
  (二)大陆保险公司  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大陆共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1间,经营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82间,经营财产保险的保险公司71间,经营保险资产管理的公司21间。大陆的保险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但是不得不说,大陆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的发展步伐是非常之快的。大陆保险目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陆保险公司在赶规模这件事上面做的还是。。的。从保监会的年报来看,无论是财险还是人身险市场保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都是比较高的,排前面的几间公司就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剩下的那些市场还要有一大堆公司分。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很多公司已经牢牢占据世界五百强几个名额了。因此,就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保险公司在冲量冲规模,还到后面的冲上市。在这期间,业界形象方面的确是有待改善的。然后这两年,什么互联网保险,跨界做保险这些概念跑出来了,有些资本本来不是做保险的也想着做保险,各路资本涌向保险牌照也是一幅热闹景象。  大陆的保险公司也是不下一百,暂且放排前的几个来看看。  现在主要了解几间比较大的公司。  首先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201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 94 名。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3年,改组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目前已是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和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再者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 96 名。  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核心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行发展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中国平安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控股关系最紧密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所以其实国内很多人对平安保险的认知度还是相对较高的。    最后讲的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 174 名。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人民保险PICC)于日挂牌成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旗下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了H股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保险金融集团。  所以就2015年来说,世界500强排名前三的保险公司,三个都是到香港上市了。这还是说明了,就整个全球范围来说,很多重量级的保险公司选手都跑到香港去上市了。然后,有两间是国有的。  最后来说,无论是香港还是大陆,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都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前排公司来说,股份制是一个显然的命题。这里讲的是商业保险,所以要知道一个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还有服务意识是会有重要影响的。将来全球顶级保险公司会不会相互持股呢,可以考虑一下。保险就应该真正的成为一种为人们抵御风险的服务以及资产配置的工具,而不应该单单就是保费驱动。
  第三部分
保险产品  (一)香港重疾险的对比                
  就香港来说,上面说的一样,划分为长期业务和一般业务。但是从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来看,主要是有三种,一种是寿险;一种是理财;还有一种是两者兼顾。寿险主要做重大疾病、医疗等。理财那就是一种投资。兼顾的那是两种作用都有的。保险公司就在那里,保险产品就在那里,没有说什么产品计划绝对的好,考虑健康状况考虑财产状况才是正道。根据从人到财的原则,很有必要讲重疾险。也许有些人听说过,重疾险是基础。这该是一种人生观也是理财观,人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上面对比的是多重重疾险,也就是赔付多次的。现在再来看下单重的。              
  几个公司高端医疗的对比
  在最起码的最基础的重疾险配置完毕之后,香港保险还提供一个高端医疗的选择。说实在的,高端医疗是一个选择,毕竟香港的经济水平在全球都处于前列,自然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也是有的。所以市场在,产品就在。现在来看一下,这些叫高端医疗的东西。                  不同保险公司的高端医疗产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各有优势。毕竟保险公司就是盈利机构,有市场有需求自然也有竞争,所以各出奇招也是正常的。这些高端医疗产品都是可以做主险单独买,但是价格方面也还真是高。这个视乎个人的支付能力。所以,有些产品是可以跟一些产品配合一起买,经过搭配配置之后就可以大幅降低费用,用已缴保费所产生的红利覆盖后续高端医疗所需高端费用,这是一些保险公司的配置方案之一。毕竟高端医疗跟重疾险在很多层面,比如费用比如功用比如服务都是不一样的。
  几个保险公司的理财险的对比  相比于重疾险的文字多,理财险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数据。理财险可以理解成一种理财产品,但是这种理财产品一般都会有人寿保障部分。但是这种保障又有所区别于重疾险高端医疗等产品,然后不同的产品理财和人寿的配比比例又会不一样,这里有一个多元化的选择。因为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当然得不同于银行类的证券类的理财产品。这个不同就是,保险的会兼顾人寿保障。所以,可以看到,产品上,关于数据的地方是很多的。这些数据,关乎的真的就是人们的切身利益。关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都必须有一个审慎的考虑过程,做一个明确的判断。下面来看一下香港保险公司的几个理财产品的数据。(保险公司的数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了解时,必须根据保险公司的最新数据做判断)    理财险之中,人民币保单的出现,是一个目前还说,还算新鲜的事。说来说去,又回到汇率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保险公司和投资者对未来人民币价值的一个趋势判断问题。    从产品上看,这里有三个问题要挑出来。一,缴费期,不同产品一般会有不同的缴费期,这部分跟家庭资产结构以及投资预算有关。二,回本年期,有人会关注投出去的银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本。这又涉及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保不保本的问题。三,现金的时间价值问题。这就是保费所该有的正常利息,以及保险公司拿保费去投资所产生的回报。这也还是关于一个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问题。        因为是理财险,那就涉及投资,那也就是要涉及回报率的问题。关于回报率的问题,也是很严肃的。不会说哪个产品可以有并且可以持续维持很高的回报率,要慎重。太低的没有吸引力,太高的要冷静。  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机会机遇也不会一直都有。有投资心态的,就不能被投机意识所控制。在不贪心的前提下,冷静的去判断,及时的去抓取。所谓投资有风险,每个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对风险的把控程度、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风险的心理定价,等等,都不一样。当产品已经就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的时候,就得自己心里有杆秤,回报实在太高的,自己掂量掂量;回报略高的,考虑有没有支撑点有没有合理性。毕竟,市场上抓住机遇期的人,也还是有的。
  非常好,学习了
  @郑州牛牛娘
18:36:47  非常好,学习了  -----------------------------  谢谢。
  (二)大陆保险产品  然后再来看看大陆几个公司的重疾险。基于抽样的原则,本帖只是抽取部分公司的部分重疾险产品,做初步的对比。数据来自于对应公司的官网产品,所以,以保险公司产品说明为准。从现有的一些产品样品来看,重疾险的保障年限以短期或是中长期为主,终身保障者相对较少。20年或是30年的保障期限是相对常见的。而且就上面所介绍的监管规则所说,因为大陆跟香港的监管方式和监管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无论从监管层面还是从商保公司层面来说,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保险产品的种类、保单的形式和内容、合同条款的定义划分、保险资金的运用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美丽e生跟另外两个不大一样,因为目前官网重疾系列产品之下,这款是不选之选了。而平安福还是一款组合产品。所以这也印证了,一方面,国内商保公司的产品开发层面其一致竞争还不够明显,这要么是说大陆保险市场产品结构洼地还是有的,要么说是大陆保险公司还没有到产品同维竞争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陆保险公司跟香港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还不在同一频道。所以未来几十年华资保险跟外资保险会有怎样一台戏,还真是拭目以待。
  再来看看大陆几个商保公司的几款带有理财性质的产品,从几个公司来看,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数据被分成了,低档、中档、高档三个级别,而且,基本会以中档作为预期。
  首先,看一下国寿鑫E两全保险的数据    这款产品是一次性交付10万保5年。  有几点说一下,一个是初始费用,也就是进入账户的并非全额于累计所交保费;一个是最低保证利率,这款产品是2%;一个是杠杆,也就是投入的总保费最终可以得到多少倍的赔付。这里的杠杆的最高预期就在1.34之内。  另外这个是退保的费用比例。  
  再来看看人保的福满人生两全保险    这款产品是5年交费,年缴保费61150,共缴305750元,保至75周岁。    这一块,是保证利益,也就是商保公司保证给客户的。    这一块,是非保证的,这也是很多商保公司的产品共性,毕竟理财成分险,就会有非保证的一块,差别也就在于各个公司多和少的问题。  这里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一个是回报的时间问题,也就是客户能在哪些年份拿,这个年份有几个;一个是杠杆问题,也就是,投入保费,最后对应项目能拿回多少倍。  其实,数据很多,先数数有几位数咯。
  最后再来看看,平安的守护星。  10年交费,年交保费20424元(第10年19422元),累计期交保费203241元,利益演示如下:    其官网上也有重要提示    也还是说,数据很多,数数有几位数先。
  其实,只是看三个公司的产品,是不可能全面了解大陆的产品体系的。不过,这里选取三个产品,只是表明在数据上的对比。毕竟,理财性质的保险,主要看的,跟香港产品也是差不多,也是盯紧数据。就像上面所说的,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金价值的数据被分成的低中高三档。也就是,保底最低,高的是最好的预期。直观的来讲,就可以看看有几位数,往实际来看就算算杠杆,也就是最后,究竟有多少倍,其中有多少保证的,多少非保证的。
  感谢细心网友指出一点编辑错误,图片上多了一个字    因已发帖子无法编辑,基于审慎原则,现特改正如下  
  (三)香港保和大陆保险产品  古语有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也就是说,应该看到不同事物的特点,挖掘不同事物的优点。放在保险行业来说就是,不同地区的保险市场会有不同的成熟度,不同保险市场的保险产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侧重点自然针对的就会是不同的目标人群;因此,要深挖不同保险公司的不同保险产品,选择符合自己财政预算符合自己风险意识符合自己生活态度的产品来积极应对人生,是重要而且是必要的。
  从商保公司的角度来说,它的每一款产品都有特定的目标人群,都有不同的定价水平,都有不同的风险系数;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商保公司是盈利机构,不是慈善机构,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必然要考虑价值增殖问题。因此,作为客户,就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是否对价,无论什么产品,归根结底还是回到货币问题上来。简单一点就是,保险公司考虑能赚多少,客户考虑能拿回多少。放到产品上来就是说,其抗风险和抗压力的的能力有多高。
  然后,说到保险产品,必然要提及的一个群体就是,保险中介,无论是保险代理还是保险经纪。保险中介一定程度会影响大众以及客户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的印象和意识、认知度和信任感。  很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保险监管一味冲考核保险公司一味冲规模保险中介一味冲佣金引致的保险意识没有被健全地普及,保险产品没有被两面地告知,保险市场没有被健康地塑造,最终保险公司不够重视风险控制,保险资金不被审慎运用,保险产品不够化解风险,保险中介不能得到有效的信任,保险市场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保险客户无法得到基本的保障,整个保险生态寸草不生污水横流。对内,建设成熟的保险市场步步维艰;对外,对抗国际保险巨头重重压力。
  就香港保险产品来说,在重疾险和储蓄险这一块,有些公司的产品,就目前来说,相对于大陆的一些对应产品,还是有产品设计上的优势的。  为什么说呢,因为保险产品在设计时候,精算部门会考虑三个基本因素,生命表、利率和费率。  生命表就是保险产品面向人群所在地的寿命疾病率等各项人口和卫生指标,针对寿险成分居多;利率,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保险公司设定的基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回报率,另一部分会参考利率市场;费率主要就是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成本。  所以,对重疾险来数说,疾病发生概率和意外发生概率小,卫生条件和人口条件好的地方,相对的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付风险就少,因此就可以有可能给出更大的保障范围,给出更高的赔付额度,给出更宽松的疾病定义。这回过头来就会影响产品的定价,也就是客户所需要缴纳的保费。当然,这只是因素之一。  对储蓄险来说,因为就相当于保险公司拿客户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因此保险公司占用客户资金就会产生资金利息,同时,代客投资就会产生投资回报。这一点还是回到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和投资实力上来。因此品牌度越好的投资能力越好的保险公司一般来说能够提供更高的预设利率。  因此,目前来说,在产品设计层面,在一定的市场时期,香港保险的部分公司的部分重疾险和储蓄险会占据一定的优势。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至于目前的大陆保险产品来说,主要是人身险和财产险。划分方法多种多样。就以上对比产品的维度,针对重大疾病的产品以及针对储蓄投资的产品,因为市场背景的不一致等等各方面原因,客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品时间差和市场成熟差,而实际上比较优势目前就部分产生于这个时间差和成熟差;就好像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就存在一个起步早晚而引致的先发和后发优势的差别问题以及与此同时形成的一个红利期。  但是,相对于常年居住在大陆的人来说,有些产品就没必要跑香港去买,比如一些消费险,理赔频率较高的时候,还是大陆方便,跑来跑去也会有一块成本;又比如说,网购,那个运费险,根本犯不着跨境去折腾。怎么方便怎么来。所谓金融普惠不至于成为空话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普罗大众真正从中获利而不单单是金融机构渔利。  所以,基本原则就是,挖掘不同事物的各自优势然后充分利用之。香港保险在它还具有相对优势的时候抓住机会,大陆保险在它还不是较优方案的时候积极全球搜索。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重头戏。无论是大陆的还是香港的保险公司都需要以产品作为支撑,这跟非常多的其他类型的公司是一致的。因此,保险公司必然的需要把握市场适时推出新产品。所以你可以可以看到,一些越做越大的公司,它的产品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当然,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的迭代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保险产品必然的带有一定的时效性,也就是说,对应着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和不同的个人人生阶段,其适用性和优势期红利期是不一样的。那一阶段合适的产品并不意味着下一阶段会合适;那一阶段不合适的产品也并不意味着下一阶段不合适。无论对保险公司来说,还是对个人风险对冲来说,选择时机很重要。
  说到风险对冲,又回到多币种资产的配置问题。  卓越的基金经理,往往是那些敏锐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寻求机会的人。  所谓资本无国界说的就是资本会流向有利之处。国际货币体系到前段时间人民币入篮才有部分松动。人民币、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等都代表着背后的资产实力。汇市一直都在热闹。做短线的,输赢往往就在几秒之间。做长线的,放远来看。但试问又有谁可以看到未来。
  这段时间人民币跟美元跳动得挺欢的。所以,你是在意短期呢。还是在乎长期呢。
  适用于香港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 -  《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条例草案》  就设立符合最新国际标准的处置机制,保险业监督连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及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分别于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公众谘询。第二阶段公众谘询的谘询回应已在日公布。一套有效的处置机制可赋予金融监管机构权力,处置不可持续经营的金融机构,以免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干扰,同时保障纳税人。  《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条例草案》已于日刊宪。它就多项事宜订定条文,包括机制的涵盖范围、指定处置机制当局、能应用于受涵盖金融机构的稳定措施和各项权力、保障安排(包括补偿机制及设立处置可行性覆检审裁处及处置补偿审裁处)、为处置提供资金的安排,以及对跨境处置行动的认可。有关当局会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及在制订规则、指引和实务守则期间,继续与有关各方沟通。  
    《计算方法及披露方式指引 - 实现率及过往派息率》及香港保险业联会发出的《分红保单与万用寿险(非投资相连)保单的标准销售说明文件》紧接于发出《指引十六》后,保险业监督于日发出《计算方法及披露方式指引 - 实现率及过往派息率》,对分红产品的非保证红利的实现率,以及万用寿险产品的过往派息率提供了清晰及统一的计算方法及披露方式。该指引将与《指引十六》同步生效。经谘询保险业监督后,香港保险业联会亦于日发出《分红保单及万用寿险(非投资相连)保单的标准销售说明文件》,为该等保单的销售说明文件提供了范本。保险公司就新产品须于日之前执行该要求,至于现有产品的新保单及现有保单,保险公司须于日之前执行该要求。
  这个是2015年最新的全球九个“大到不能倒”的保险公司  
  荷兰全球保险集团  德国安联  美国国际集团  英杰华集团  法国安盛  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  平安集团  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  英国保诚
  所谓大到不能倒,说的就是列入名单的机构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一旦倒了会产生全球性的系统性的风险,所以,不能直接倒掉。  这个名单是由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出的,就叫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surers (G-SIIs)。  这个名单是每年都有更新的。
  所以,说回保险公司,看名次,看排位,看品牌,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不同保险公司,也会有不同的信用评级。这种评级是由评级机构发出的。
  资本市场的信用评估机构,对国家、银行、券商、保险、基金、债券及上市公司等进行信用评级,著名国际评级机构有: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
选择保险公司的时候
可以将信用评级作为考量的因素之一
  很详细,顶上去
  要再说说,利率,的问题
  之前已经说过,汇率,的问题。  跟汇率一样,利率也是影响保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利率,在更宏观的层面来说,是资本的时间价值。  这种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非货币资本。  这里主要讲的是货币资本。
  利率对保险的影响路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宏观利率环境;一个是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一个是投保人对回报的预期;
  针对于保险,利率主要影响两个群体。一个是保险公司。利率水平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投资结构,前者会影响保费结构,后者会影响分红结构;一个是意向投保人。利率水平会影响客户的资本价值和投资渠道。  简单点来说就是,利率会影响人们手中资产的现有价值和预期价值,会影响人们决定要不要投,要投哪,投多久。  当然,利率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而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直接影响保单的回报,也就是客户的投入回报。就这一点来说,保险公司收集客户保费所做的全球化投资往往会受全球利率环境和投资所在地的当地利率环境所影响。在当今早已是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个国家地区的各个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各种不同的回报率已经有着预期上的和现实中的影响。股市、汇市、债市、楼市等等超大交易量的市场可谓是资本泛滥电光火石。想要避开利率的影响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不用跟货币打交道。
  投保人的回报预期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投资方向和投资渠道。金融产品市场上提供了非常多的投资选择,这也就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风险级别。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高风险高收益,当然还有一重就是高风险也有可能颗粒无收鸡飞蛋打。因此,先搞明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去看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基本点。每一种产品都有其对应的风险级别,才有了回报的级别。
  最近的保险监管也是诸多变换。其根本就在于保险公司的兑付能力的监管,这跟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一个道理。这种兑付能力的影响因素就包含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渠道。保险公司,说到底,还是理赔的赔付问题,这也是人民群众买保险关心的基本问题。  产销一体的背景之下,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有些也是受制于经纪行和代理人行为的。监管要的是一种市场秩序以及这种秩序所能带来的各市场主体的利益保障。从产品到客户,每一环节。如果销售环节,诸如代理人、经纪行、银保等,有些因素影响到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显然,这些因素就是监管要素。成熟监管的初衷是为了稳定市场稳定人心,不必反应过度。如果监管引起过度反应,那也是该审慎考虑的问题。
  市场降温,但是,保障仍需继续,理财仍需继续;或因降温,保险之初衷也有了冷静的可能;
  图呢?楼主,发帖里的图片都看不到怎么办……
  可以购买香港保险,Wechat  香港保险的卖点:保障高(比如人寿单没有不保事项)、保费低、保证回报较高、免缴遗产税、医疗保障全面、危疾保障项目多、行业监管严谨、投保严格,理赔规范化、离岸投资(资金合法自由进出香港)、全球联保(全球性保障)、保险产品完善、人民币近年升值,赴港投保更合算、特区的私隐条例保护投保人的个人私隐、香港保险理赔投诉低,12年比11年增加18%,国内理赔投诉增加205.78%、香港代理人流动性低,知识专业和诚信不误导。 香港保险比国内保险对比同样的保额,香港保险保费更便宜,回报高,保障范围大,理赔条款宽松。因为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亚洲香港。所以,在香港投保可以享受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大多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加上香港完备的法制,沿用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到香港买保险签的是法律档。 1、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国内保单的60%-70% 2、如果是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更多,还保52种早期重疾,保障范围更全面。 3、保单满五年后,现金价值一直高于国内的保单。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两个问题: —香港保险是面对全世界投资的,投资管道多,范围广,没有限制,客户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证。 —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长寿城市,保费率是按人均寿命计算(香港人均寿命85岁)。国内人均寿命75岁,因此保费便宜,保障高,投资回报也高。 香港人寿保险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无任何事项不保。香港人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 中国保监会规定,若被保险人未成年身故,身故保额以10万为上限,而香港则以最高320万赔偿额为上限。 国内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比较保守,所以国内的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限制比较多资金不能做境外投资,不能最有效的进行投资;再者,两地的保险公司的费用结构也不一样,由于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较好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投资,所以费率和分红都对客户更有利。 香港是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务的竞争激烈,产品当然更有优势,国内居民到香港投保,用国内同样的保费,可以得到更高的保额,条款完善,理赔容易,保障更全面(例如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重疾险是保40+10种重大疾病,而香港的重疾险保56+18种)
  @有底气de才美
17:56:36  二、监管的体系设计  (一)香港保险的监管体系  组织结构图截至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九日    从结构上看,保监处的监管层级是三个阶梯。你可以看到,保监处负责整个保险业监督的只是设置最高的监理专员,也就是说,保监处,并不是独立的一个机构。现时保险业监督是公职人员,由属于政府部门的保险业监理处支持。因此,随着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一个独立的保监局的......  -----------------------------  相信你也是很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对保险的背景了解的很透彻。但你的观点我并不十分认同。如你所说“香港保监处的目标是提升香港作为监管制度达世界水平的主要国际保险中心的地位、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加强公众对保险的认识。而大陆的监管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个是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  国际保险中心地位,促进金融发展,以及大陆的 促进行业发展,这些都是很空洞的话语,对被保人来说没有过多实质性。难道凭借着将愿景就能评判优劣么?不合适吧。  另外,大陆的保监会实行的二代监管规则C-ROSS。在全世界能排第一,只有欧盟能够与之媲美,为何被你一笔带过说的一文不值。 此项监管规则比香港的监管规则先进了不知多少倍。 就连美国的监管机制都呗甩好几条街。  请站在可观公正的立场作为比较。
  补充一句,天朝的保险,都可以放心的购买,可以放心的持有,无论多久。  天朝的保险公司每年都会通过繁琐的算法 计算赔付能力,保监会要求赔付能力必须达到99.5%
。而实际情况,天朝的保险公司实际的娼妇能力能够叨叨150%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会被保监会盯上。  99.5%的赔付率是什么概念,自行脑部吧,如果出发类此类情况距离世界大战或者世纪末日也不远了。  即使天朝的保险公司赔付能力低于99.5%。那么保监会会要求股东增资,重组等方法,目前天朝只出现过2次情况。并且都已完美收官最终并让其中一公司上市!  在做最坏的打算,保险还有一道防御。汇金公司,天朝人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牛B吧。保险也也有个不同类别 同属性的组织。保险保障基金!  什么情况下触发呢 ,如果你的保单就是不能兑现了,那么保险保障基金给钱。给多少呢,90%保额。怎么样牛B吧。  要知道15年的政策规定,银行如果破产了最高才给赔付50万!  而对于保险,是可以赔付保额的90%  这样的保障世界首屈一指!  其他国家的保障机制 根本就是望尘莫及,香港的机制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保险哪个险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