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倒逼甘肃甘肃省文化产业规划发展问题有关论文

当前位置: >>
硕士论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密级:公开 论文编号:JR硕 士 学 位 论 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作者姓名: 王 锟 学科专业: 金融学 指导教师: 张志元 教授 培养院系: 金融学院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The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pport to Cultural Industry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Wang Kun Supervisor:Prof. Zhang ZhiyuanSchool of Fina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密级:公开 论文编号:JR硕士学位论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作 者 姓 名:王 锟申请学位级别: 职 研 称: 究 方 向:经济学硕士 教 授指导教师姓名: 张 志 元 学 科 专 业: 学 习 时 间: 金 融 学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自 2010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日期: 2013 年 6 月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 (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 电子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 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央政府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继承发扬、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而文化强国战略的顺利 实施需凭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来完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文 化加金融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本文分析文化产业发 展与金融支持相融合的理论基础, 指出资本瓶颈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 因素, 通过构建经济学假设模型―― “文化供求均衡随政策实施时间变化” 模型,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证实了金融支持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本瓶颈的关键。 通过综 合研究文化产业自身特点、 分类及金融需求特征,指出对经营性文化资源的产业 开发是金融介入的重要领域。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本文研究文化产业与金融对 接现状、 不足及制约因素, 从宏观角度对文化强国战略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针对文 化产业金融支持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最终指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 三方需合力以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促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支持1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entral government formulates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our country with culture ,not only have magnificent significance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nd tradition , and enhance Chinese cultur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While the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ensures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strategy to complete. Cultural industry can’t achieve progress witho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ulture connected with financial is the optimal route choice of Chinese cultur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nected with financial support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apital bottlenec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restricting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constructing economic hypothesis mode ----- &balance of 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changed with the tim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angle of factorinputs that financial suppor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apital bottleneck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itsown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financial demand characteristics.Pointing out tha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field of financi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financial docking status, problem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strate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cultural industry. Analyze of the reason of the shortag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cultural industry. Through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financial demand, finally pointed out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cultural industry need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 ,perfect the financial supportsystem fo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s the important force in push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Keyword: Cultural Industry Financial Support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 1 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1 国外文献综述........................................................................................................ 2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81.3.1 研究方法................................................................................................................ 8 1.3.2 研究框架................................................................................................................ 9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91.4.1 创新点................................................................................................................... 9 1.4.2 不足之处............................................................................................................. 10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11 2.1 相关释义.................................................... 122.1.1 文化产业.............................................................................................................. 12 2.1.2 文化强国战略...................................................................................................... 122.2 文化产业发展条件及资金需求特征.............................. 132.2.1 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 13 2.2.2 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 14 2.2.3 文化产业资金需求特征 ...................................................................................... 142.3 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152.3.1 金融支持协助文企满足高涨文化需求 .............................................................. 16 2.3.2 金融支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深入 .............................................................. 18 2.3.3 金融支持助力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 .......................................................... 192.4 小结........................................................ 21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 22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23.1.1 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扩大 ..................................................................................... 22 3.1.2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 23 3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3 文化产业“走出去”加快 ................................................................................. 243.2 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之处........................................ 253.2.1 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率较低 .............................................................................. 25 3.2.2 文化消费需求较低 .............................................................................................. 26 3.2.3 文化“走出去”程度低 ...................................................................................... 273.3 文化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8 3.4 文化产业发展三维空间 ....................................... 29 3.5 小结........................................................ 30 第 4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4.1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引................................ 31 4.2 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44.2.1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现状 ................................................................................. 34 4.2.2 资本市场支持文化产业现状 ............................................................................. 39 4.2.3 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现状 ................................................................................. 45 4.2.4 文化产业基金发展现状 ..................................................................................... 47 4.2.5 担保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现状 ............................................................................. 50 4.2.6 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现状 ................................................................................. 514.3 小结........................................................ 52 第 5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制约因素分析................................ 54 5.1 文化产业内在特征............................................ 545.1.1 文化资源高度垄断 .............................................................................................. 54 5.1.2 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 55 5.1.3 文化企业经营效率低 .......................................................................................... 565.2 金融支持体系不足 ........................................... 565.2.1 金融服务不完善 .................................................................................................. 56 5.2.2 政府定位不合理 ................................................................................................. 57 5.2.3 政策与体制制约 ................................................................................................. 585.3 小结........................................................ 59 第 6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60 6.1 政府部门 ................................................... 606.1.1 建立部门间沟通机制 ......................................................................................... 60 6.1.2 统一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60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1.3 建立健全各项相关制度 ..................................................................................... 61 6.1.4 建设文化法律体制 ............................................................................................. 616.2 金融机构 ................................................... 626.2.1 建立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 62 6.2.2 完善金融支持配套机制 ..................................................................................... 62 6.2.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636.3 文化产业 ................................................... 646.3.1 加深文化产业创新程度 ..................................................................................... 64 6.3.2 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 ................................................................................. 64 6.3.3 加强文化企业公司治理 ..................................................................................... 656.4 小结........................................................ 65 结论............................................................... 66 参考文献........................................................... 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70 致谢............................................................... 715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绪论2010 年 4 月 8 日,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 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作为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首份 政策, 《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结合文化企业的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 要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可以根据项目周期资金需求,科 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 和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增强服务意识,设立 专家团队和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 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开展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 研究顺应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 符合党中央制定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总 体思路, 研究建立健全支持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解决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融 资瓶颈, 对全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1.1.2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近年来保持 20%以上的增速, 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 值的年均增速,中国正加速勾绘“文化兴国”战略蓝图,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经 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支点。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确立 “谁 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扩大投资和融资渠道,而要实现这种转变,金融的 介入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研究则极具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 ①理论意义 国内学者在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领域的理论研究, 已经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和规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尚无法为文化 强国战略和金融实现对接提供有利的支持与指导。 本文基于宏观全局的视角研究1 第 1 章 绪论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问题, 对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 一定的理论价值 ②现实意义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 探讨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 接问题, 研究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功能及力度,以及研究如何创新和开发适合文 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及制度安排, 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的需 要,是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乃至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 ①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较早,在理论研究方面,厄阿多诺和霍克 海默(1990)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标准化、 复制化、 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 并对文化产业从艺术和哲学价值双重角度进行了 否定性批判。Kretsehmer(1997)1总结文化产业的四个属性:在产品需求方面, 该产业产品具有周期性,且有大量过度的潜在产品同时存在。在消费中,该产业 产品呢有极强的网络效应,产品的质量则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西蒙?鲁德豪斯 (2001)2分析文化产业与创业产业间的关系,指出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 联系是由价值链定律来完成的,而非由产业链决定。派恩?吉尔斯(2002)3在 研究过程技术发展及其导致的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可能性中,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 例子多有涉及。查尔斯?兰蒂斯(2004)4首次将“价值链分析法”引入文化产 业研究, 从而提出了构成文化产业基本价值链的五个环节。 约翰? 费斯克 (2007)1Kretsehmer. Private-Sector Financing Considerations for Brownfields [J].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Andrew L.S. Goh.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making in support of innovation: the case of Singapore Payne Giles. Financial contracting Meets the Re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 Charles Atlantis. Adventure capital market: lessons from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J].Journal of Financialpermitting,).2[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2006, 3(l).3[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P.4Economies,~217P. 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经济学研究,阐述了文化的生产、消费及其价值实现和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研究 在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问题方面, 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的经验得 到借鉴。欧培彬(2009)6对英、韩、香港地区文化产业金融支持进行研究,指 出英国目前创意产业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该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借助文化精 神和文化产业7得以从 1997 年金融危机中摆脱困境; 香港文化产业推动香港经济 向知识型经济转型。 英国、 韩国和香港针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对文化产业采 取了不同的金融支持政策。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对文化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其次,培养文 化企业有效利用政府资源(资金)和金融资源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了解文化产 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问题,推动相关机构解决文化产业资金问题;此外,对于音 乐产业等特殊行业,英国政府还提供了特别金融支持 8。除政策支持外,发达国 家和地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所采用的投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融资、 并购重 组融资、无形资本融资、跨国融资和投资基金融资。 此外,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Rober tand Merton(1992) 、 Riding and George (2001) 认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完善的中小文化企业担保、 再担保体系为解决文化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Berger(1998)认为 可通过发展债券市场和引导私人投资方式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快速发展所需资 金。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文化发展委员会(2001)认为文化产业政策决定文化产业发 展, 其中文化投融资政策构成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核心,并决定了文化市场准入程 度等。金禅智(2006)9考察到,在支持中小文化企业方面,韩国采取以国家性 的非营利组织向文化产业提供廉价的产地、 公共信息研发平台以及优惠的贷款和 免税政策等措施。 1.2.2 国内文献综述 ①文化强国战略研究56 7 8 9John Fiske. Investment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0P. 欧培彬.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研究述评―基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视角[J].财政监督,2009(02). 温景涛.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年 7 月. 吕倩.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 5 月. 金禅智.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 年 4 月.3 第 1 章 绪论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是于十七大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在文化强国战略研究方 面, 学者们在研究文化强国战略意义的同时,就我国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发展思 路和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在文化强国战略意义方面: 李海霞(2010)10在研究日本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后,指出将文化产业发展上 升到战略思想, 反映了对文化产业的全局性、 前瞻性以及趋势规律性的基本认识, 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其中。 张国祚(2011) ,李君如(2011)认为文化强国战略事关国运兴衰,没有中 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强国战略 的实施将促使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为经济发展提供基 本的精神保障。 王继华(2012)11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指出文化强国的 信念, 是在社会转型建构新秩序,有利于改善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风气浮躁 和人情风俗功利的局面。 在发展思路和和借鉴模式方面: 尹世杰(2002)12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要进一步 开拓文化资源,改变文化管理模式,并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文化产业的制度。 邱嘉锋、姚虹霞(2006)13提出从文化市场培育规范、文化产业保护扶持、 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以及文化产业投融资、集团化、 “走出去”方面推动文化产业 发展。他们的思路总体上是对的,但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配套。 张潇扬(2006)14总结出三种发展模式,即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 业品牌产品模式,以创意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园模式,以传媒产业优势制定有效发 展策略模式。 ②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研究 关于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最早由我国金融专家汪保健、肖瑞林指出: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金融的介入度。假如没有金融的全方位介入,文10 11 12 13 14李海霞. 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思想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0(06). 王继华.文化强国战略的哲学意境[N].文汇报,. 尹世杰.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经济科学,2002(05). 邱嘉锋、姚虹霞.发展文化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 张潇扬.发展文化产业的三条重要路径[J].理论学习,2006(09). 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不可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建设。祁述裕(2004)15提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 型,并指明金融支持对于振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目前, 国内有关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文化产业金 融支持的介绍,国内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现状研究以及区域性实证考察研究三方 面。 对国外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介绍: 周国荣(2005)16在研究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的发展文化产业战略举 措后指出, 国外支持文化产业的政府举措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从战略 上高度重视,将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支柱产业予以扶植。二是不断建立健全法 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促进投融资方式多元化,为 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四是构筑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充分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五是改进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大批专业人才。六 是大力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余晓泓(2008)17研究美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问题后,总结指出美国文化产 业的投资主题和融资方式主要是: 一、 政府直接对公益性的文化领域提供支持外, 还积极地引导配套的社会资金(财团资助)及产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混合资助方 式;二、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筹措资金(股权融资、夹层融资、优先级债务贷款、 发行 AAA 级债券) ;三、利用国际直接投资。 陈红泉、何建平(2008)18对海外动漫产业投融资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国外 动漫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的代表: 日本已经形成的动画制作公司、衍生产品开发商 和电视台等主体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完善的投融资机制。 中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 国世平、施卫华(2005)19认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金融支持不足 问题主要在于媒介资产的产权关系模糊不清;政府推动下的传媒集团化,非市场 竞争的产物, 在能提高市场效率方面效果不显著;还有就是严重的地域和部门壁 垒。15 16 17 18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周国荣.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举措[J].当代经济,2009(5). 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12). 陈红泉、何建平.海外动漫产业投融资机制的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8(18). 国世平. 投资文化产业,凸显金矿价值. 探索与争鸣,-26.195 第 1 章 绪论张伟、周鲁柱(2006)20认为文化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涉及文化产业政 策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方面。 孙斌(2008)21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不足的制约因素:一是地方政府重视 不够; 二是文化企业单体规模偏小、 信用程度相对较差; 三是体制改革还不到位、 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金融部门支持文化产业的观念淡薄、金融服务意 识不强。 张立波、杨英法(2009)22中指出,我国各级政府财政大多紧张,加之金融 市场发育不充分, 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 题。建议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来解决,建议通过融资租赁、 私募股权基金、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资本市场、借”壳”上市等 方式来畅通融资方式。 常哗(2009)23认为中国金融服务不完善、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还处于初步阶 段是导致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不足的原因,主要应采取创新信贷产品、改善金 融服务、增加融资渠道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 周正兵(2011)24对比分析了美、法、中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模式和 商业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模式两方面的差异, 指出中国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产 业方面需引进新型政策性金融投入方式,如政策性担保、政策性投资等,构建良 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在商业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应建立系统的中 介服务体系和风险补偿制度,构建商业性金融全面介入文化产业的良好外部环 境。 国内区域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研究: 在实证考察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刘丹萍(2006)25从投融资体制角度分析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认为问题在于融资渠道、 市场准入和融资方式等方面, 因而要深化国有资产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构筑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经营主体;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 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2021 22张伟、周鲁柱.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现代传播,2006,(4). 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6). 张立波、杨英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及其破解[J].中国商贸,2009(5). 常哗.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12). 周正兵.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J].投资北京,2011(10). 刘丹萍.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首都文化产业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62324 25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5)26和人行丽江中支、云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2007)27在对金融支持丽江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个案 研究中, 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为旅游文化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继续大力 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周笑(2007)28研究上海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模式时,剖析了上海文化产业特 殊性:国资文化机构存量大而增值力不强、民资文化机构增量大而增值力受限、 外资文化机构蓄势待发。针对其特殊性,提出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与风险投资之 间最本质的内在关联的观点。 于婷(2008)29分析了安徽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现状,指出安徽的文化产业 项目投融资模式可以依据可实施性在以下四种模式中选择:BoT、ToT、ABs 和 PPP。 汪洋(2010)30分析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探索。认为政府投 入、金融支持、社会融资、外资引进、内源资金是文化产业“五大资金源” ,且 陕西在这几方面均存在限制。建议加快政府的引导支持,加快金融体制的创新, 构建融资配套体系,培育合格的融资主体。 陶君道(2010)31在研究甘肃省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时指出银行在放贷时偏向 于投向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而对中小文化企业审查更严格,导致中小文化企业贷 款难问题突出,贷款满足率较低。 罗艳(2011)32对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研究,指出支持文化 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单一,其主要途径为银行授信,尚不能为文化企业,尤其是 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建议银行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和风险投 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文化产业领域。 其他的相关研究有:孙斌(2008)33对枣庄文化产业金融支持进行研究后指26 27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西南金融,2005(12). 王智勇,赵越. 金融支持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 [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3-116. 28 周笑.上海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模式[J].现代视听,2007(1). 29 于婷.安徽省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08(05). 30 汪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 坛,2010(1). 31 陶君道. 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0(05). 32 罗艳.金融支持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1(07) :22-23. 33 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06).7 第 1 章 绪论出,在枣庄地区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除整体不足外,还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信贷投 放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新闻出版、传媒广告获得贷款规模很小; 二是金融服务滞后,与该产业发展相关的结算、汇兑业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究 其深层次原因,政府、金融机构缺乏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意识是根源。 张松海(2010)34研究制约青岛市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因素后,指出文化企业 普遍存在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较低,且多以无形 资产为主要资产的特点。这些自身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信贷资金介入。对此, 张松海指出金融机构需完善信贷审批差别化机制, 制定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贷款 审批规范。 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 题,而国外的成功模式是我们借鉴发展的榜样。然而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从研究 视角看, 目前国内学者多基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对 接问题,尚未基于宏观全局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研究内容看,对金融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多仅从金融角度入手,未综合考量文化产业自身特点、 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1.3.1 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状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具体而言,是 通过对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论述, 提出需要解决的 问题; 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问题。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介绍 了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总体概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之 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通过分析得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中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 展方面存在制约因素。34张松海.金融支持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8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2 研究框架导论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界定研究对象,提出研究框架文化产业 自身特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发展研究文化产业发展 金融需求我国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现状分析金融支持 文化产业现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1.4.1 创新点 第一,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基 于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对 接问题的研究。 第二,在金融支持文化强国战略机理研究方面,指出资本瓶颈是文化强国战9 第 1 章 绪论略实施的重要突破点,通过构建“文化供求均衡随政策实施时间变化”模型,证 实了金融支持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本瓶颈的关键。 第三, 从政策指引和各类金融机构具体举措两方面入手探讨金融支持文化产 业发展现状, 对支持现状有更清晰的把握, 同时提出我国文化产业三维发展空间, 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终极目标,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更具体地指明支持路径。 1.4.2 不足之处 第一,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是一个相对虚拟、较难量化结果的经济架构,由 于相应的实战经验不足, 在此提出的仅是政策层面的意见,对于实际操作还不具 有完整性; 第二, 由于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在中国发展的不成熟,资料的收集 受限,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机制的同时,论述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本文研究如何从金融的角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 首先要明确的是金融 支持的落脚点在哪, 即文化产业发展中哪些方面存在金融的需求,这需要对文化 产业发展进行解析,探析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在文化强国战略解析问题上,本 文遵循的逻辑关系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文化产业的振兴, 文化产业的振 兴则是以文化企业的发展为支撑的,这其中金融领域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体现 在第二环和第三环上。 所以在研究文化强国战略的金融支持问题时,本文也将从 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 一是宏观层面来自于政府的金融政策安排,这是针对 战略实施尤其是文化产业而言的; 二是微观金融主体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推出有关 服务项目,服务于被细化了的文化企业。最终面对面,点对点,由内而外,上下 衔接, 职责明确, 从宏观政策指引到微观服务支持共同构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 展理论体系。图 2-1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解析图11 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2.1 相关释义2.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克斯.霍克海默 (M.Horkheimer)与特奥多尔.W.阿多诺(Theodor.W.Adorno )合著的《启蒙的辩 证法》一书中。文化产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理念。关于它的定义,目前学术 界有很多解释。本文借鉴李锡东(2011)在《文化产业策划实务》一书中所下的 定义: “文化产业是指文化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配合‘多元’以提高经济效 益,通过受众最大化实现边际效益的增长,并且维护环境和生活传统,作为不断 经营的资本, 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提供给社会公众以文化与娱乐产品和相关 服务的活动,是知识性、娱乐化、注重参与体验的产业” 35。根据《文化蓝皮书: 2011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所做的最新分类,我国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产业、 电影产业、动漫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广告业、文物艺术品市场、数字内容产业、 音像产业、期刊产业等 9 个子类。通过文化产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 业具备两个显著特征,即知识性和经营性:知识性是从知识经济角度考察,指的 是文化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功能; 经营性则是从商品经济角度出发,指的是文化的 商品性质和经济功能36。 2.1.2 文化强国战略 发展文化产业, 不仅具有经济效用意义, 更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 其战略意义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日益凸显。自 2008 年全球 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新时期,我国的文化 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 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2009 年 7 月 2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 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这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开启了我 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里程;2010 年 4 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 发出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从国家宏 观政策层面提出加大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的力度, 重点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 本制约问题;2010 年 7 月 23 日,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关于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35 36李锡东.文化产业策划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P12. 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IV[C]// 赵玉忠.论文化产业的性质及其构成.北京:金城出版社,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讲话》 ,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已全面进入我 国决策层的政治视野和重点关注领域,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正式形成。2011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简称 《决定》 ) , 《决定》 从全局战略高度提出了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明确提出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该目标同“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 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起构成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主目标,指明了文化产业 发展的方向,即文化强国。2.2 文化产业发展条件及资金需求特征文化产业因兼有精神属性和商品属性,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自身特点,我们在 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时, 需要理清三点问题:一是分清文化产业与一般文化资 源的不同点, 二是明确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所需具备的条件,三是认清文化产品资 金需求特征。 2.2.1 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文化产业与一般性文化资源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是,二者间是包含与被包 含的关系,文化产业是能够产业化、规模化的文化资源,如流行音乐,文化资源 只有符合市场要求,实现规模化发展才能成为文化产业,否则,更宜作为一般文 艺活动或文化事业存在,如传统地方曲艺。二是,一部分文化资源可以作为文化 产业发展, 但是其发展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这里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保 护的权衡问题,即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间的权衡,比如文物、历史遗迹的保护和 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协调, 若是强制性大规模开发历史遗迹,势必会对史迹资 源造成破坏,这是由该类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三是,部分可产业化发 展的文化资源, 又可划分为公益性部分和盈利性部分,公益性部分代表公民享有 的文化权利,不可产业化,比如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存在强制性不可产业化,而 民间办学、职业技能、一般继续教育等非义务类经营办学则作为重点产业扶持, 如新东方、新航道等英语培训机构。该类文化资源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分属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范畴37。37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P15.13 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图 2-2 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关系图2.2.2 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的颁布实施,文化产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化发展已 被提升至关系到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筑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地位。 其 中,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指以文化企业为载体,参与市场化经营,将文化资源 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该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有:①文化企业以企业的形 式经营,追求利润,不同于文化事业单位;②文化企业经营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引 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参与市场竞争;③文化 企业经营运作实现规模化, 共同构成规模产业。④文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需求 能够得到保证和支持。 2.2.3 文化产业资金需求特征 文化产业发展最终靠文化产品去实现,文化产品走向市场需要经历研发设 计、 生产、 销售环节, 各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这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文化产业期限长、投入大、风险大,在资金需求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文化产业资金需求一般集中在前期,即产品、项目研发设计阶段,如影1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剧制作, 在该阶段企业基本上没有资金回笼,对于一些投入期较长的项目如游 乐场项目,资金的投入会持续数年,而且项目预算也很难把控,往往会有追加资 金的需求。 二是项目、产品研制成形后,其销售情况又会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消 费者的预期、同类产品的竞争等,这就涉及到市场操作的问题,企业需借助广告 公司、宣传媒体的合作,如电影发布会,会产生后期资金需求。 三是文化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产品链条会被无限延伸,如迪士尼公司设计 的卡通形象被广泛运用在影视、 游戏及食品广告等周边消费品中,产品资金回报 链会很长,在该阶段资金需求相对产出而言很小。 正是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特征导致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文化企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金融作为现代 经济的核心, 其根本作用便是资金融通,即将资金从供给者手里转移到需求者手 里,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金融最大的价值体现。文化产业资 金需求大但融资渠道窄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从这个角度讲,文化产业靠“金 融+企业”的模式发展也必然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佳路径选择。2.3 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文化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两种38,显性资源指的是可直接利用获得 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资源,不需要另外开发,存在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的排他性特 点。显性资源不可再生,一旦过度开发利用会造毁坏,如山东秦皇台风景区免费 开放后, 景区遭到人为破坏,秦始皇雕像被盗就是一个显性文化资源被过度使用 后造毁坏的例子。隐性资源相对于显性资源而言,最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开发,它 包括市场、 人才和文化, 从这个角度讲, 该类资源积聚于经济发达地区。 如美国, 虽然仅有 200 多年的历史, 但目前是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其产业的发 展主要依赖于其隐性文化资源。 又如我国的西部地区,虽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 源,但还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发展,这主要归咎于其经济基础差,对人 才、 资本的吸引能力弱进而造成隐性文化资源欠缺,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强国战 略时, 更需要关注隐性文化资源的力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通过显性文化资38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P90.15 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源的利用和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共同实现 (如图 2-3) , 而无论是显性资源的利用 还是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 故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存在 强烈的金融需求。 本文将从金融支持助推文化产业资金实现社会化、资本化及国 际化三个角度论述文化产业发展乃至文化强国战略的金融需求问题。金 融 支 持图 2-3 文化资源分类图2.3.1 金融支持协助文企满足高涨文化需求39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历史进程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之间 存在一种互动机理: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增加会刺激居民相关消费需求,而居 民文化产品、 服务消费需求的提升又会激励文化企业加大相应的供给量,该机理 的最终结果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社会整体发展。这一点可以通过美国的经 验得到充分证实: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颁布了 一系列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政府法令,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政策和经费支持,目 前其文化产业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8%―25%,为美国综合国力的提 升贡献了极大力量。结合本机理,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通过发展文化产业 为支柱产业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带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规划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拉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核39注:①文企,即指经营性文化企业;②本文所讲文化需求是指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具体 体现为国家统计年鉴中,居民消费支出项下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是可被量化的经济指标,此外 文化供给即相应的经营性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16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心内容之一,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内消费量在未来五年或是更长时期内同样会随 着消费总需求的扩大而有更大的提升。据文化部提出的《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 业倍增计划》要求,文化产业增加值到 2015 年至少要比 2010 年翻一番,这也就 是要求文化产业在
五年间,至少以年均 20%的增速发展,到 2015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 1.8 万亿元。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文化 产业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理实现是基于一定假设前提的: 社会存在一定的闲置资 源,即文化产品市场均衡交易量是由需求方决定。为了方便理解这个问题,本文 建立“文化市场供求均衡随政策实施时间变化”模型。T SD S ’T3E3T2E2E1 T1 Q1 Q2 Q3 QS/D图 2-4 文化市场供求均衡模型 注:该图横轴为文化供给、文化需求量,纵轴为政策实施时间,反映文化市场供求状况随政 策实施时间延伸的变化关系。 文化供给线 S、 文化需求线 D 均凸向横坐标, 是基于以下考虑: 在模型假设条件下,政策实施初期,需求、供给都会在短时间内有较快增长,但随着鼓励政 策实施的时间延伸,支撑供给增长的生产要素被逐渐消耗,市场需求也逐步被满足,其增速 都会减慢,该图也反映了政府政策实施保持持续连贯的必要性。该模型基于以下 3 点假设: ①鼓励政策的实施具连贯性。 ②在短期内(如 5 年) ,除政策因素外,影响需求增长的其他因素(如居民 文化消费习惯)不变,即文化需求增大仅受政策鼓励。17 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③在支撑文化供给增大的诸多生产要素中,资本要素被最先消耗,文化产业 最先遭遇发展的资本瓶颈。 如图 2-4 所示,在鼓励政策实施初期的 T1 时刻,S、D 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二者相交于 E1 ,此刻文化市场均衡交易量为 Q1;随着政策实施,文化需 求量、文化供给量都呈现增长,到 T2 时刻,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点 E2,此刻均衡 交易量为 Q2;政策实施继续深入,文化需求继续增多,但此时支撑文化供给增 长的资本产要素已被消耗殆尽。文化市场最大供给量为 Q2,供给线变成一条垂 线。为了继续满足高涨的文化需求,文化企业需借助金融市场获得资本支持。资 本注入文化产业领域后,文化供给增多,供给线会向右移动到 处,达到更高的 均衡点 E2,此时均衡交易量变为 Q3。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金融支持 才使文化企业获得了扩大生产的资本, 冲破了资本瓶颈的文化企业才能更好地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贡献力量。 2.3.2 金融支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深入 经过十余年的改制历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工作的重点即 为培育国内文化市场参与主体, 解决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问题,这同样 是工作的难点。其中改制后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是造成工作难点的一个重要原 因。当前我国文企改制有分离改制,整体改制和股份制改造40三种模式。而哪一 种模式都离不开对资本的要求, 其中股份制改造更是要求文化企业到金融市场融 资,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完成企业转轨改制。但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 业不分, 一些经营性的文化企业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其资金来源被限制在了政府 财政支持,企业获得民间资本的渠道和经验不足,而文企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 过去过度依赖政府的融资模式被打破,企业生存发展需要资本,这就对企业进入 金融市场获取资金支持产生“倒逼” ,换句话说,金融市场的支持解决了改制文 化企业的后顾之忧。这就如一架飞机,企业是机身,文化资源和资本资源是它的 两翼,只有二者都具备了,企业这个机身才会飞的越高越稳。文化企业改制后冲 破了原有的体制束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企业的经营活力得到激发,盈利能 力得到普遍提高, 金融支持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企业参与体制改革的40分离改制,指将一般节目制作部分分离出来,转制为企业,面向市场搞经营,接受集团领导监督;整体 改制,指由过去事业性质整体转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18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积极性得到调动,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由此得到深化。从另一个角度讲,资本 的本质是创造剩余价值, 存在逐利性, 即资本会自主的流向高回报的领域和地区, 流向盈利的、 质优的企业和项目。 文化产业作为后工业化时代最具成长性的行业, 投资回报利润空间大,资本流入毋庸置疑。但我们需要清楚一点,社会资本要素 数量有限, 有限的资源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就会产生资源配置,目前各地文化产 业发展势如春笋, 很多文企应运而生,文化产业领域必然会产生一场关于资本要 素争夺的激烈竞争, 这场较量不仅发生在各文化企业之间,也发生在各地方政府 之间,如山东、江苏、广东数省已率先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其目的之一就是营造 良好的区域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增强地区资本吸引力。而想在这场资本争夺战 中胜出,各文企则需通过改善经营模式,优化项目质量来提升企业自身吸引力。 无论是政府的文化产业相关战略性政策举措,还是各文企的经营能力自主提升, 金融支持都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程。 2.3.3 金融支持助力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 文化强国战略的对外目标是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推动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即培育我国对外文化“软实力”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 地位, 而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需依靠我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借助我国文化 企业“走出去” 。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的迪斯尼动画,还是日本的漫画 或是韩国的娱乐, 这些文化产品都是作为一种媒介将本国的文化传播向世界,用 于提升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 国对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需要借助文化产品的海外出口, 文化企业的海外拓 展来实现, 衡量其实现程度的指标便是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文化产品的国 际市场份额。然而就目前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言,其分量尚轻,中国文化、 价值观还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可从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占比得出之一结论(如图 2-541所示) 。41资料来源:叶辛.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 2011.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 版,2011.19 第 2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图 2-5 世界文化市场份额图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国际文化市场的占有率还不足 4%, 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距甚大。这一方面是由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但这一 点无法改变, 另一方面则是由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程度低,国际市场参与不足导 致的。而中国的文化企业要走出国门,挺进国际文化市场,借助金融的力量,通 过资本运作进行海外并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外的文化企业因市场参与程度较高,受危机的冲击较大,经营难以为继的不在 少数,这些企业成为国内文化企业的收购对象,如 2009 年,北京西京集团收购 英国本土卫星电视台 PROPEILER,北京天创公司 354 美元收购美国布兰森市白 宫剧院。除了西方国家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较成熟的香港、台湾地区也是内地文 化企业投资的目的地,如 2008 年橙天娱乐全面收购香港嘉禾影视成为独立控股 人,并于次年注资上市公司嘉禾娱乐,将其更名为橙天嘉禾娱乐(集团) 。文化 企业的海外并购, 打开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消费和 购买“中国创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破了国际上对中国一直以来的“中国制 造”印象;更重要的是,文化企业的“走出去”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为世 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制度、文化观念提供了渠道。所以说,通过文化产业“走出 去”来实现文化强国,工作的落脚点是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 ,而企业走出国 门,进行海外拓展更是离不开资本的运作,离不开金融支持。20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 小结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可具体到对文化企业的支持上, “金融+企业” 的 模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这是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决定的:首先, 文化产业的参与主体是文化企业,其经营对象是盈利性文化资源,这有别于文化 事业因经营公益性文化资源而具备财政支持便利,文化企业需要参与市场竞争, 资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其次,文化产业具高风险 性, 资金需求大与融资渠道窄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 这需要金融部门参与调解。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宏观金融政策 指引,二是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微观金融服务。21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关乎国家文化安 全的维护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其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这也正是国家提出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内涵, 即借文化产业发展之力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的 指引固然会刺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文化产业能否正式步入专家学者所认为 的发展的“黄金十年” ,充分实现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 重大作用, 单纯依靠政策指引是不够的,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国家的金融支持 力度。这是由国际经验而来,也是由文化产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在前一章节中本 文已从理论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当涉及到如何去支持的实际操作问题时, 我们还需要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金融支持现状作深入详实的了解, 明 确文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方面尚存在哪些不足, 以此为基础探寻借助金融手段 的解决之道,确保所探讨问题的实际意义。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3.1.1 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扩大 自 2001 年文化产业被正式列入国家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以来, 到 2012 年我 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迈过了十余个春秋。在这十余年间,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 规则双重指引, 我国文化产业获得快速长足发展,并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 展模式和轨道。如图 3-1 所示,以 2003 年文化体制改革为节点,2004 至 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42年均增速超过 23%,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下 简称 GDP)增长率,且占 GDP 比重逐年增大。到 2010 年,全年文化产业法人 单位43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 达到 11052 亿元, 比 2003 年的 1004 亿多出 1 万亿, 占 GDP 的比重升至 2.75%,比 2003 年的 1.5%高出 1.25 个百分点,比文化体制 改革伊始年 2004 年高出 0.81 个百分点。42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在非经济普查年份文化产业统计对象为法人单位,在经济普查年份文化产业统计对 象可覆盖到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等。 43 按经营活动性质不同,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分为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和文化服务单位。 其中制造单位包括 18 个行业中小类、销售单位包括 17 个行业小类、服务提供单位包括 45 个行业小类。 2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3-1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增长率变化态势图3.1.2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文化产业分行业模块来看也均有较快发展,并出现了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 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各分支行业中以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成效最为显著, 截止 2009 年, 我国图书出版总印数跃居世界第一位, 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达 10668 亿元,增加值超过 3099 亿元,国家对此提出“2020 年成为出版强国”的更高要 求,届时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将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5%左右;数字内容产业 作为新兴产业, 其规模至 2010 年也达到 2874.4 亿元,数字游戏和电脑动画是该 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中与金融资本对接最早的电影行业规模扩大最为 明显,在 2010 年中国电影业实现了票房 100 亿元的突破,增幅达 64%,我国电 影产业规模随之超过英国,并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前 10 位。23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图 3-2
年我国电影市场收入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0 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中的文化服务业 增加值所占比率升至 53.7%44,总金额达到 5935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27.9%, 占比较 2004 年增加 13.7 个百分点。此外,文化产品制造单位和文化产品销售单 位增加值分别为 4388 亿元和 729 亿元,较 2009 年分别增长 23.5%和 22.2%。图 3-3 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各类法人单位增加值占比图3.1.3 文化产业“走出去”加快 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拓展也获得较大进步, 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十年间 增长迅速。截止 2010 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较 2001 年分别增长 2.8 倍和 8.7 倍,出口值达 76.9 亿美元,较 2009 年增长 26.4%,比金融危机发生的 2008 年增长 18.2%。出口文化产品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文化产品占多数,占同44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t63517.shtml 2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 57.1%,出口值为 43.9 亿美元,其次以加工贸易方式出 口,出口值为 25.9 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值的 33.7%。出口企业中又以外商投 资企业创造出口值最多,出口值达 32.7 亿美元,占总值的 42.6%,其次是私营 企业,出口产值达 32.2 亿美元,而国有企业仅出口 9 亿美元,增幅和占比都较 小。 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盟,占我国海外文化产品市场 60.8%的份额。除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值增长加速外,国内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文 化业也加紧了海外收购步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创演艺集团, 该企业于 2009 年收购美国白宫剧院,又于 2010 年与两家奥地利公司合资共同运营其在欧洲业 务,此举打破了制约中国演艺产品在海外推广的瓶颈,为中国演艺产品“走出 去”打开了进入美国和欧洲的大门, 并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创立了一种全 新商业模式。分行业看, “走出去”发展最好的是图书出版业和电影业,其中中 国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从 2003 年的 9∶1 下降到 2010 年的 3∶1, 2010 年中国电 影业累计有 48 部次影片在 20 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 69 个奖项, 有 43 部影片销往 61 个国家和地区 。453.2 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之处我国文化产业虽产业规模有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但其发展尚不 充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其效用还未实现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率较低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率较低,在 2010 年尚不足 3%,这与文化产业发展 成熟的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相距较大。如动漫产业比较发达的日本,仅 动漫产业一项就占其 GDP 的 10%。虽然但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来论断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不尽全面,但是但我国与欧美、日韩等国在文化产业发展 方面的差距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该比率说明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 比重还很轻,其拉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程度还很低,因此提高 文化产业占 GDP 的比重可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 作为目标来 抓,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目标也可定义为此比率的提升。45以上数据来源: 《2011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3.2.2 文化消费需求较低 我国国民文化消费需求还未得到充分释放。 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源自 市场的文化消费需求,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 GDP 突破 3000 美元时,该国 人均文化消费会实现快速增长, 如欧美国家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已占到总消费支 出的 30%。但就我国而言,在 2007 年时人均 GDP 就突破 3000 美元,但此后人均 文化消费并未出现快速增长。 另据图 3-5 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62008、
连续三年下降,到 2010 年该值降至 35.7,这表示居民必需物质消费 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居民有更多的“闲钱” ,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 支出的比重仍停留在 12%左右,这就说明居民未将增多的收入用于文化消费,究 其原因,王亚南(2011)47指出这是因为居民将增多的“必需消费剩余”用于储 蓄,从而对文化消费构成“挤压”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 不健全,国民为求“自我保障” ,应付未来更紧要的不测之需,纷纷缩减当前“非 必需”的文化消费从而增加储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中国还未形成 有效的文化消费宏观环境, 国家需出台相关社保类政策,用于减轻国民文化消费 的后顾之忧。 对金融部门而言, 如何将日益增多的居民储蓄引领到急需资金的文 化产业领域则是值得其探究的问题。毕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还是文化企业,所 有的战略目标都需要或国有或民营的文化企业去完成, 而文化产品最终还需居民 消费,所以调动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可以作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手段。46 47在国际比较中,一般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王亚南,刘婷.《面向协调增长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十五”以来分析与“十二五”测算》 , 《2011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 4 月。 26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3-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文化类消费支出及增长率变化态势图48图 3-5
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及恩格尔系数变化态势图3.2.3 文化“走出去”程度低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步子迈的还不是很大。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要实 现文化强国,往往是通过本国文化企业的海外扩张,文化产品的出口来实现的, 正如美国的迪士尼公司,通过其经营的影视娱乐、主题乐园、消费品和媒体网络4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历年卷,此处文化消费支出用文娱、教育用品及服务支出替代, 下同。27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业务将美国文化传播到海外。 美国也正是借助这种方式成功发展为世界第一大文 化强国,当今全世界 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 视票房收入都在美国。与之相比,我国自 2003 年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国际 文化贸易逆差局面虽有所改观, 但目前在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旧很低,尚 不足全球市场 3%,就中国电影出口来说,2010 年全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也仅 35.17 亿人民币,合 5.35 亿49美元,这其中一半的收入还来自索尼哥伦比亚公司 主导发行的中美合拍片《功夫梦》 ,2010 年整个电影行业的票房收入也仅占北 美票房的 1/7。而且在中国也没有像迪士尼、索尼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那样居国际 领先地位的规模化跨国文化集团, “多而不强,分而据之”是当前我国文化企业 经营的主要现状,这对拥有渊源 5000 年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而言不得不说是一 种遗憾。美国的成功已使我们清楚认识到,文化企业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文 化附属文化产品,只有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强国才能最终实现,从这个层面来 讲,文化产业“走出去”可以作为文化强固的一条重要路径选择。而如何将文化 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帮助企业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变并畅销海外也成为 我国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关键突破点。如默多克 的新闻集团, 通过不断兼并收购由一家地方性报业公司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 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中国的文化企业要走出国门做大做强, 也同样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聚小成大” ,通过资本运作整合资源,扩大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海外发展。503.3 文化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上不足,制约因素有很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弱。我国在 2001 年以前基本上是文化产业、文化事 业不分, 这就导致文化产业一直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发展,文化企业不是按现代化 公司制度经营,而是延续了计划经济特征,经营模式、组织架构老套而不合理, 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经营基本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国家虽有 文化体制改革举措来逐渐缓解, 但该因素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仍在制约我国文化 产业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消费的意识还未形成,在心理上还不能接受大额文化消49 50本文按 2010 年 12 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1:6.57 计算。 《功夫梦》在美国取得 1.76 亿美元票房,在除美国外的其他海外市场取共得 1.1 亿美元票房收入。 28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费,文化消费作为“辅助消费”存在,需求未得到释放。该因素的产生有一定历 史原因, 但主要还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居民倾向储蓄而 “挤压” 文化消费造成的, 该因素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备文化消费配套机 制来解决;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技术、资本要素短缺,造成文化资源向 文化产品转换困难。 综合上述因素, 我们不难得出,当下唯一可以在短时期内突破的就是资本瓶 颈, 这是因为前两点因素需要国家制度的改革完善, 非一朝一夕之事, 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也需要较长时间,而我国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 富, 社会闲置资金较多, 只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渠道将这部分资金引入到文化产业 中, 资本制约便会得到解决。 结合本文前一章中所探讨的文化产业资金需求特征, 金融融通资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在解决文化企业资本瓶颈问题上所发挥的不 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政府当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文化对接的内在原因。3.4 文化产业发展三维空间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对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空 间做出展望, 认为主要集中在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 GDP 的比重、提升居民文化 消费需求及拓展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三方面, 这三方面共同构建了今后我国文化产 业发展的三维空间, 其中提高在 GDP 的比重是目标, 调提升文化消费需求是手段, 拓展海外市场是路径。 虽仅以这三点来阐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及提升空间还 不尽全面, 三维空间也不能涵盖文化产业发展的所有工作内容,但三维空间的构 建是基于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和制约因素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 外, 根据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三维空间,我们也再次明确了政府和金融在文化强 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只有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方面施以有效政策, 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宏观环境, 文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由产品资本 到货币资本的转化,文化企业规模化运营才能继续,最终消费市场的活跃与否, 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资金流通顺畅, 从这个角度来讲, 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 也是文化产品市场的组织者。 另一方面, 金融支持在这三方面发展方向都有体现, 尤其是在缓解文化企业资金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而言之,文化产业发展 三维空间的构建, 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指明了大方向,也为29 第 3 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析政府及金融部门如何从金融的角度具体指导、支持文化产业工作的展开,以缓解 文化产业发展压力找到了切入点和落脚点。3.5 小结我国文化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有所优化,不过目前仍旧 存在大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产业总量占 GDP 比例较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较低、 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有人才、科技、资本等 资源欠缺及居民文化消费意识淡薄等,在短期能够突破的便是资本瓶颈。在金融 支持下, 本部分勾勒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三维空间,其中实现提高在 GDP 的比重是 目标,调动文化消费需求是手段,拓宽海外市场是路径。30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4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自 2003 年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金融部门针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发展问题做了不少努力工作, 其中政府主要扮演了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组织者的角 色,从宏观政策层面为金融部门支持文化产业提供相关指引,为金融、文化结合 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金融部门则将自身经营业务范围内的金融工具与文化 企业产品特征做了有效结合, 从微观业务层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创新,为文化产 业提供了不少切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 较大贡献。4.1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引2010 年 4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委51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 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意见》是我国 第一部规定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明确指出支持文化产业发 展是各金融部门拓展业务范围和培育新盈利增长点的重点努力方向, 是一项重要 战略任务,并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所承担的任务、应提供的服务做出要求: (1)银行部门开发和创新一批多元化、 多层次的信贷产品以符合文化企业产品、资产及资金需求特征,同时针对文化企 业、 项目规模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贷款模式, 在信贷审批、 信用评级、 授信模式、 利率定价及外汇管理等涉及文化企业信贷需求的业务方面应尽量保证简捷高效, 并给与一定优惠以降低文化企业财务成本; (2)证券部门要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 市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引导保险基金、风险投资基 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 (3)保险部门需加强完善保险服务和推动 业务创新, 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开发新险种和服务方式,提高保险业在文化产业中 的覆盖率、渗透率。 《意见》对担保机构、文化产权交易所等金融支持的新兴业 态也分别提出指导意见,本文对此进行总结概括,制成表 4-1,51九部委具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 监会、保监会。31 第 4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表 4-1 《意见》对各类金融机构指导意见表金融部门 业务要求 服务内容 供应链融资、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仓 构建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加 开发信贷产品 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贷款、 大文化产业信贷投放额度 收益权质押贷款 对融资规模大、 项目多的文 化企业集团采取银团贷款; 完善贷款模式 银团贷款、联保联贷 对中小文化企业采取联保 联贷方式 对于国家重点支持文化企 完善授信模式 银行类金融机构 构建文化企业内部评级指标体系、评级模型 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和评分标准 提供信贷、债券、信托、基 设立专门服务部门 设立专对文化企业的专家团队和服务部门 金、保险相融合的一揽子 金融服务 央行应充分配合, 并发挥其 提供分期付款等信贷品种、加强网上银行推 培养文化消费信贷 广便利文化消费支付结算 用,优化刷卡环境 为文化企业对外贸易、跨境融资和投资等用 完善外汇管理 汇需求提供便利 支持经营成熟、稳定的企业在主板上市、支 推动上市融资 证券市场 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融资,为中小企业 配合债券市场融资 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融资 提供便利 探索以优质文化项目未来 现金流、收益权为标的的 资产证券化试点 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鼓励 已上市企业增发、配股再融资 理流程实现 旨在通过简化优化外汇管 支付清算和征信系统的作 利率定价差别化、贷款期限灵活化 业和项目,可简化审批流 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备注3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导保险公司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 引导其他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进入处于初创 期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 对于重点扶持企业和项目, 提高文化产业的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分散 完善保险服务 项目运作风险 保险机构 创新保险产品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出口信用保险 提供融资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及担保与 担保机构 贷款风险分担 保险相结合等服务 化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为文化企业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技术交易 文化产权交易所 文化产权交易 等文化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服务 权法律体系 需要国家配合完善知识产 金、 区域性再担保机构、 文 信用担保机制不足 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基 适当降低利率 知识产权侵权险、文化产品完工险、损失险、 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 建立承保、理赔便捷通道,除对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内容方式提出指导意见外, 《意见》在配套机制、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方面也做出明确规定,分别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文化企业 提出要求: (1)政府财政注资,牵头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 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 此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需政府强制 力执行; (2)金融监管部门会同文化部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办法,同时央行可设立 专项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以测评政策实施效果; (3)文化企业要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为文化产业和金融对接奠定良 好制度基础。 《意见》 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做了明确的安排,指导要求涵盖了当 前主要金融部门所开设的服务内容,为金融与文化对接指明了方向。同时为配合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意见》从不同的参与主体出发,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为文 化金融融合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政策环境。自 2010 年颁布以来,金融机构在《意 见》指导下,在各自的服务领域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和金融实现了 有效衔接, 由此也可以得出, 金融与文化产业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离不开政府的 介入。不过通过分析我们也发现, 《意见》所提及的配套措施尚未包括社会保障33 第 4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体系的完善,在今后的指导意见中应弥补这一不足。4.2 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金融部门支持文化产业现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财政支持文化 领域发展做大体的介绍。在 2001 年以前,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不分, 在这段时期内, 文化产业被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我国财政资金主要被用于 发展文化事业, 这部分资金被称为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基本上没有获得财政资 金支持,但是文化事业费不足情况严重,据文化部统计,2010 年文化事业费占 当年国家财政的支出的 0.38%,人均文化事业费不足 30 元,相比科技、卫生和 教育的投入, 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量和增长速度都明显偏低,文化事业费 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文化强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并举,文化事业从公益的角度出发,其作 用在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国家财政支持;文化产业从经济的角度看, 其在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发展需较多的 社会资金支持, 从一定程度上讲,金融部门进入文化领域是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支 持文化产业的不足。 从金融部门的企业性质讲,金融部门是以经营货币为主要业 务的特殊企业,同一般企业一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金 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其落脚点在于支持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这是由文化产 业的特点和金融部门的企业性质决定的。 4.2.1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现状 银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主 要体现在增加信贷投放,优化服务模式和创新信贷产品三方面。 一是,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总量增加。截止 2011 年末,我 国国内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的文化类贷款余额累计达 4803 亿元,比年初增 长 720 亿,增长率为 17.6%,比同期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同比增长率高 1.9 个百分 点,文化类贷款余额占 2011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0.87%,较 2010 年 6 月份的 0.2%上升 0.67 个百分点。各家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文化产业贷款 余额达 1204 亿,年内增加 381 亿,占比和增幅最大,预计在“十二五”期末国 开行对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将达 2000 亿元; 工商银行文化类贷款年内增长 120 亿,3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余额达 630 亿,新增文化企业客户 3300 个,其中 97%是中小企业客户,贷款 余额占到全部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的 73%。 信贷投放总量提高的同时, 银行文化类 贷款不良率也持续下降,以中国银行为例,文化类不良贷款率由 2008 年的 5.3% 下降到 2011 年 10 月底的 1.6%,贷款余额上升但不良率下降,说明随着银行业 与文化企业合作增多, 银行业对文化产业的了解程度日益加深,银行对文化类贷 款的信贷审批、风险防控经验也有所提升。虽然信贷投放总量有较大提升,不良 贷款率也有所下降, 但是文化类贷款总体规模还很小, 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 银行业信贷投放集中于大城市,据央行营业管理部统计,2011 年北京文化创意 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 444.5 亿元,同比增长 84.7%,上海市文化类人民币贷款 余额在 2011 年 4 月份突破了 200 亿,深圳市的这一数字在 9 月末达到 108.7 亿, 银行业对中小城市的文化类信贷投放较少。同时,银行信贷集中于大企业,大项 目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构成文化产业主体的中小文化企业信贷需求很难满足。图 4-1 中国银行文化类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额态势图二是,银行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优化,自九部委发出《关于金融 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银行机构一般采取“银政” 、 “银企”战略 合作的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专项服务。 “银政”合作指的是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 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 如农行北京分行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 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约定每年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 200 亿融资额度。在这种35 第 4 章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模式下, 银行可从文化主管部门所推荐的文化企业中筛选合适的企业作为潜在授 信对象, 针对融资问题进行一对一深入交流,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 风险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发生率得到控制。同时,这种合作方式打破了过去企业 找银行的传统模式, 节约了信贷投放过程的交易成本和银行贷后监督成本。总行 层面,至 2011 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已先后同 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文化主管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分 行层面,农行 37 家一级分行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等机构建立合作关 系,落实意向性授信额度,有效推动银行与文化的对接。 “银企”合作指的是银 行机构同大型文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8 年以来,交通银行与中南传媒 集团,国开行与上海文广集团、出版传媒、电光传媒等企业签署了银企战略合作 协议,其中,仅国开行与电广传媒签署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就达 197 亿元。银行业 支持文化产业具体情况详见表 4-2。通过下表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银行机构 中仅工商银行、 北京银行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中小文化企业, 并将其纳入战略规划, 且北京银行主要支持北京地区的文创企业, 其他银行机构仍主要侧重同大型文化 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信贷资金也主要投向大型文化项目,中小企业、中小文化项 目很难获得银行机构特殊支持,这一点需银行业重点解决。 表 4-2 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汇总表信贷产品 合作企业 支持项目上海世博文化中心、 迪士尼、 东方传媒综特色服务文化类贷款余额开发性金融产品,重 国家开 发银行 点支持大型文化骨 干企业做大做强和 兼并重组上海文广集团、 电广传媒、出版 传媒等大型文化 企业合授信、 移动多媒体 ①设立华人文化产业 广播(CMMB)、陕西 投资基金;② “投贷债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 租证”综合服务 园、 电广传媒广电网 整合、 深圳华强主题 公园等重大项目;1204 亿(截至 2011 年末) , 2015 年末突破 2000 亿36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常州恐龙园、 湖南张 家界、 大连老虎滩海“特色定制” 服务 (每中国对外文化集 洋公园和杭州西溪“影视通”、“融慧团公司、中国动 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年为文化创意企业提 供 100 亿信贷额度) 、漫集团有限公 家级重点项目、园贷”供应链贸易融资 工商 银行 业务产品、应收账款司、中国东方演 区, 《唐山大地震》 、630 亿 (截至 2011 年末),每年新 增不低于 200 亿, 2015 年目标达 1500 亿以上“固定资产支持融资 +收入账户封闭管艺集团有限公 《狄仁杰之通天帝保理、集合放款、版 权质押和实际控制司、中国文化传 国》 、 《风声》 、 《追理”、将支持中小文 化企业明确列入战略媒集团有限公司 影》 、 《借枪》 、 《黑人连带保证贷款狐》等 30 余部影视 剧 河北电视台、新 疆电视台、山东 大众报业集团、 重庆广播电视集 《印象 《印象 刘三姐》、规划文化创意企业应收 农业 账款质押,文化创意 银行 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播电视网络公 司、云南民族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文化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