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 请大家朋友们国光帮帮忙2016 我现在手里有30吨甘蔗低价处理 有没有收购甘蔗的公司 急坏了 谢

多重因素导致数万亩甘蔗滞销 温岭蔗农急盼买家
多重因素导致数万亩甘蔗滞销 温岭蔗农急盼买家
10:21:59&&&&
华夏经纬网
温岭5000户蔗农盼买家。图为农户吴春娥在自家甘蔗地上。
  温岭市箬横镇西郑村成片的农用地里,瘦削的朱富清望着丰收的红皮甘蔗,眉头紧锁。
  手机响起,“我也没办法啊,已经几十万元亏在地里了。锄掉?收一株甘蔗要3毛钱,难道再花十万元下去?”电话那头,是刚承包这片土地明年使用权、准备种植大棚西瓜的农户,催他腾出土地。
  与朱富清一样,温岭5000多户蔗农,今年种植3.6万亩甘蔗,还不包括在外承包种植的近1万亩。“售价不及去年1/3,都亏本在卖,到现在卖了不到一半。”农户们抱怨道。
  甜甜的甘蔗,为啥没能让蔗农收获“甜蜜”?本报记者走访温岭各大甘蔗产区发现,除了农户扩产导致供需失衡外,甘蔗滞销背后,蔗农单打独斗缺乏竞争力、面对市场缺乏话语权、产品层次偏低等问题,已然显现。
  丰收不丰产之痛
  “我种了6年甘蔗,每年都赚钱,从没遇到今年这种情况。”在朱富清身后,密密匝匝的甘蔗根根挺直,卖相极佳。
  去年,这样的甘蔗每根卖3元。“现在0.8元一根还求不到人买。”今年9月甘蔗开卖时,朱富清还卖出过每根2.78元的好价钱,“10月、11月是大批量收购的季节,却怎么都卖不出去。”直到现在,朱富清的130亩甘蔗还有30多亩无人问津,平均每根售价才1.1元。
  这已经是亏本出售了。朱富清算了一笔账:算上田租、化肥、农药等,每亩甘蔗投入约5000元,产出约3000根甘蔗,“每根1.7元才保本”。
  类似的情况,在温岭新河、泽国、联树等甘蔗产区非常普遍。联树镇下店村农户吴春娥种了10亩甘蔗,至今没卖出一根,只好雇来10名小工抢收甘蔗,准备埋到地里储藏。“整个自然村30多户人家,每户都种了甘蔗,不少农户找不到销路。”吴春娥说。
  新河镇甘蔗贩销中介人颜菊头介绍,在新河、泽国等老牌甘蔗产区,已经卖出去的甘蔗,不到40%。
  联树镇下店村的林仙河经营货运中转站20多年,温岭传统甘蔗产区甘蔗外销,基本都在这里走货。“去年这个时候,每天50多车往外运,每车30吨;今年一直是15吨左右的小车在运,一天也就20车。”
  “大雪节气之前,必须处理,不然霜一冻就坏掉了。”蔗农更大的担忧在于,如果是租地种植的甘蔗大户,土地即将流转给下一个农户,根本无法储藏。
  滞销因素重重
  朱富清愤愤地回忆说,今年初,有报道称,经过冬季储藏的甘蔗容易霉变,“传着传着,后来就变成说甘蔗都有毒了。”
  温岭市农业林业局高级农技师王文华证实,确实出现过这种传言,但据他分析,甘蔗滞销,远不止谣言之祸。
  “供需失衡是第一原因。”王文华分析,去年全国甘蔗大卖,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产区都扩大种植面积,去年温岭甘蔗种植面积不到3万亩,而今年超过3.6万亩。
  外部市场的波动,对温岭甘蔗的冲击也很明显。“10月中下旬,广东、广西甘蔗提前上市、低价贱卖,对全国甘蔗市场冲击巨大。”王文华说,原本,广东、广西甘蔗12月才开始销售,与浙江甘蔗(9月至11月销售)一直存在时间差。
  面对市场,农户单打独斗显然缺乏竞争力。朱富清半个多月前就到各地市场寻找销路,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先去了郑州,那边都是广东甘蔗,0.7元/根,浙江甘蔗根本进不去。”随后,他又跑了杭州、嘉兴、宁波、上海等地,“精品市场进不去,橘子、葡萄啥都要,就是不要甘蔗。”
  “如果有钱,在批发市场买下或包一个摊位也可以的,但起码要30万到50万元,我们哪有这个钱?”在朱富清看来,蔗农与专业批发市场缺少对接,无法自产自销,也是今年甘蔗滞销的一大原因。
  寻觅转型之路
  身处全国合作社发祥地,温岭果蔗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却普遍较低。目前,温岭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仅有联树果蔗、妙法甘蔗两家甘蔗合作社。5000多户甘蔗种植户中,经营10亩以上的不到两成。
  为何不走合作社之路?“甘蔗相比柑橘等水果,个头大,不耐贮藏,主要靠大众批发市场,很难包装成礼品水果由合作社营销。”王文华说,品牌开发上的困难,阻碍了果蔗合作社发展壮大。
  已经有农户开始尝试技术创新,以提升甘蔗的产品层次。
  在新河镇1000多户蔗农中,颜菊头是第一个尝试棚栽果蔗和种植黄皮甘蔗的人。去年,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试种了3亩棚栽黄皮甘蔗,亩产效益较高,今年果断扩大种植面积。
  “一共14亩大棚甘蔗,10亩是广东引进的黄皮甘蔗,7月上市,每根卖到6.6元;另外4亩大棚红皮甘蔗,8月上市,卖到每根3.7元。”颜菊头算了下,即使6亩露天的红皮甘蔗卖不出去,今年也有5万元收成。
  专家介绍,棚栽果蔗技术可以拉开果蔗上市季节,在价格上实现错位竞争。特别是棚栽黄皮甘蔗,品质好,数量少,价格高。
  但是,新技术推广艰难。温岭全市目前仅有10多位农户尝试棚栽果蔗,总面积仅60多亩。“棚栽果蔗每亩投入要8000多元,是普通露天甘蔗的好几倍。再说,露天甘蔗产出一直不错,农户更愿意随大流。”温岭市金田果蔬研究所所长莫冬生说。
  “温岭甘蔗要跟广东竞争,就必须拉开季节,而且搭配好品种。”王文华建议,农户从秋季就开种,“先种一部分大棚甘蔗,然后是小棚甘蔗,到开春再种露天甘蔗。”
  搭配种植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可以完全发挥作用,减少对小工集中作业的依赖;而且,产品上市更早,销路也会更好,即使市场波动,也不至于太被动。
  “在家等收购,等于是等死;我们自己出去找销路,又缺少实力。”现在,朱富清盼着能搭建一个批发销售渠道,让5000多户蔗农不仅渡过眼前的难关,今后还能科学种植。
来源:&浙江日报& 转自:新华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  按糖业条例,制糖企业应当在划定的蔗区发展糖料蔗,蔗区划定后不得擅自改变,制糖企业应当按划定的蔗区收购糖料蔗,不得跨地区收购。  蔗农为了得到更好的价钱,不惜冒着交通安全、被扣车的各种风险,在夜里运蔗到外地卖。农民为何要冒这样的风险?  记者来到南宁市邕宁区乡下,这里是南宁市的一个重要蔗区,漫山遍野几乎都是种植糖料蔗。现在已经进入榨季的末期,大部分糖料蔗已经砍卖。在乡镇的小公路旁,有一些拖拉机、小货车装满一车车的糖料蔗,正在排队过称装大车,准备送入附近的糖厂。也有一些糖料蔗堆放在路边,已经捆好,虽已是榨季收尾,但似乎并不急卖。旁边的蔗农告诉记者:这就是所谓的“黑蔗”。“黑皮果蔗么?”记者问。“不,是偷偷运输去外地卖的蔗,所以叫黑蔗。”  当地糖料蔗现在的收购价为510元/吨,而今年租地、肥料、砍蔗、人工、运输费用都上涨,糖料蔗以510元/吨来销售,蔗农赚得很少。而外地某市的一个糖厂,为了多获取制糖原料,收跨蔗区送来的糖料蔗,愿意给到620元/吨,所以少数蔗农就在夜里送蔗到外地糖厂去——虽然半夜运蔗,蔗农可能会被有关部门拦截到,要被扣车、承受巨额的罚款;但蔗农为了多得一点钱,愿意冒这个风险。还有的蔗农告诉记者,甚至有的蔗贩子、蔗农与检查部门关系好,私下给钱,让检查部门睁只眼闭只眼,让本地蔗农将蔗送卖到外地市去。  天亮之后,记者询问了多家糖厂,对方回答是按照500~520元左右收购糖料蔗。对于外地的收购价,这些糖厂并不愿意过多回答细节。经蔗农指点,记者在某村看到一份当地糖厂张贴的《告蔗农书》,其中写道:“……有部分蔗农不愿按糖厂砍蔗任务砍伐甘蔗,计划等我厂停榨后再砍甘蔗外流,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各部门)严厉打击甘蔗外流,打击跨地区抢购甘蔗的蔗贩子。”  蔗农告对记者,这份《告蔗农书》,把全部责任指向农民,这是不对的,如果不是外地糖厂有人收购,本地蔗农怎么可能卖出去?这些外地糖厂收购本地糖料蔗,给的也是500~520元/吨,收购外地的却给到600元以上,因为即使给600元/吨,提炼做成的糖利益也仍很高;而一旦出现被拦截的各种风险,也是蔗农承担,与糖厂无关,所以少数糖厂提高价格,暗中收购外地糖料蔗。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广西邕宁读者:《南方科技报》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点明具体是哪个村哪个糖厂,但我们这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年年如此,这篇文章说出了蔗农的心声。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何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卖到外地,就变成“偷卖”了?为何香蕉、柑桔、蔬菜又可以跨地区卖?  广西北海读者:我家里虽然没种有蔗,但我也看到过那些所谓查黑蔗的“巡逻车”,感觉就像抓计生的车子一样,我很不理解,卖自己的劳动产品也得偷偷摸摸的,真是奇怪!  广西崇左读者:不瞒大家说,我就是一个运甘蔗的司机。我也做过偷运糖料蔗的事情,后来我的同伴被“巡逻队”抓到了,全部甘蔗被扣,车子被扣,又被罚款。我们运一车蔗只得几百到1000元,如果被罚一次,一年的收入就全没有了!我的同伴现在还在半夜偷偷运蔗,每次都用大布蒙上,凌晨一二点钟才敢出发,前面还要有车帮探路……唉,看到他们挣点钱这样辛苦,我也很难过。  广西南宁读者:我亲戚种有6亩多的糖料蔗,我们的蔗老老实实卖本地糖厂得500元/吨,邻居偷卖给外地得600多/吨。  广西扶绥读者:我家也种有糖料蔗,本地的蔗农怕偷运被罚,现在是贵港那边的糖厂来收购,他们的车半夜进村拉蔗,搞得好像打游击战那样,如果贵港的糖厂的车遇到本地糖厂的巡逻车,大家还会发生矛盾。  广西扶绥读者:我们这里是产蔗重地,我们这里每个糖料蔗蔗农都要报产量给当地糖厂,如果糖厂发现到收获季节收不到这么多蔗,就会上门找蔗农。因此有的蔗农今年能产30吨蔗,就只报25吨产量给糖厂,偷留几吨卖外地,毕竟每吨多得100来块钱,农民得点钱不容易啊!  广西邕宁读者:偷运甘蔗?这么多年年年如此。我不服气的是,糖厂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着村里的建设。如果糖厂今年收不到这么多蔗,他们就不返回利润来帮村里修路、建桥什么的,那我宁可自由卖蔗,我卖得多一点的钱,农民自己掏钱出来给村里修路,也不想等糖厂再返还利润。
  xxx读者:甘蔗作为一种农产品,为何卖到别的糖厂就不行呢?北方的苹果又为何随便卖到全国各地呢?同样的土地,种植的不同农作物,可到出卖的时候,自己种植的甘蔗卖到外地,却成了偷运!如果北方的甜菜卖到南方来,是否也成为“黑菜”呢?
  xxx读者:我用8个字来一针见血道出糖料蔗这点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这事就这么简单,既得利益集团
  xxx读者:这是霸王条款,照这种政策,以后政府就会制定出如下政策:本地女人不准嫁到外地,只能嫁本地人。本地人不准出外旅游,只能在本地游。粮食不能供应外地,养猪只能在本地卖。
  竟有这等事!
  粤西网:21日晚广东雷州市纪家镇群众反映,纪家镇双水村一辆运甘蔗车被砸烂,司机被打伤。  22日记者赶到双水村,赫然见到在蔗园边泥土路上停着一辆车号为“粤G.R5983”东风劲诺牌运蔗车,车前挡风玻璃被打得烂碎,司机座位上还有石块。  来自遂溪县河头镇向村的司机黄明开着自家车到那里装运甘蔗准备送到遂溪县洋青糖厂出售。车刚拉出蔗地,只见10多人开着一辆小车与两辆摩托车围过来拦住去路,叱喝着要他把甘蔗拉到另一间糖厂出售,否则蔗车就别想走。黄明争辩说,农民有自由卖蔗的权利,对方无权干涉。对方见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只好让运蔗车上路了。  可运蔗车开出不到两公里,只见刚才的一辆摩托车从侧边小路包抄过来,停在运蔗车前面,摩托车上有两人,坐车的年轻人二话不说,拿起准备好的石块接连向驾车的黄明砸去,把车前挡风玻璃打得粉碎,黄明右手臂也被石块打伤,  黄明说,他种的甘蔗并没有与任何糖厂签订销售合同,卖给谁都可以,打砸车的那班人以“护蔗队”为名,农民卖蔗不听指挥就被砸打。  围观的双水村村民黄妃越说,本地已多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这班人每天都在路边或园地进里巡查,强制村民把甘蔗运到纪家糖厂出售,农民稍有意见就被威胁或殴打,农民卖蔗都不自由。  记者随后走访了纪家糖厂,副总经理说,这次砸车事件公司没接到汇报。记者又走访了纪家镇政府,上班的干部均拒绝接受采访。
  市场经济又被权力绑架了!!农民辛辛苦苦种的一点甘蔗,想卖给谁就卖给谁有什么不可以吗?哎.....苍蝇围着蔗糖啊,这不是和李总对着干嘛——什么叫法无授权不可为?
  是不是年初签过协议,报销,或者获得了贷款或者预付款什么的,那就应该按协议供货。如果没签协议,应该自由买卖,否则可以去世贸组织告他们去。
  稀土出口都不限额了
这东西竟然限外运。。。。哎
祖国真是伟大啊  
  一形成团伙利益就不好说了
  海上打鱼也是一样,指定你把鱼虾卖给谁谁,否则把你的船打烂!  
  @wqksj123
11:35:58  市场经济又被权力绑架了!!农民辛辛苦苦种的一点甘蔗,想卖给谁就卖给谁有什么不可以吗?哎.....苍蝇围着蔗糖啊,这不是和李总对着干嘛——什么叫法无授权不可为?  -----------------------------  说得好,除了“法无授权不可为”,克强总理还有一句: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  该限制甘蔗的行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可引用,只有计划委员会2002年的行政命令《糖料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除合法制糖企业外,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人均不得收购糖料" ,   2002的年办法(还不是法律)距今已经13年了,既然是“暂行办法” 应该有法定时限,这个法定时限是多少?在哪一年过期的? 一个“暂时的办法”能有超过10年的有效期吗?  市场经济vs计划经济权力  2002年《糖料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解释。计划委员会这个属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都已经取消了(并入发改委)  这个“暂时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极其处罚的规定还有必要出现在“权力清单”上吗?或者早就已经过期了,有关部门还在为了利益继续使用
  @欢乐男
12:30:42  是不是年初签过协议,报销,或者获得了贷款或者预付款什么的,那就应该按协议供货。如果没签协议,应该自由买卖,否则可以去世贸组织告他们去。  -----------------------------  没签协议,更没有预付款, 都是赊账销售的  只有放开管制之后甘蔗能自由买卖 立马能现金成交, 现在设置区域,只能卖给一家,拖欠蔗农款是常态,反正你不能卖给别人,给你打个白条,先把你的甘蔗拉走,钱不给,欠着,你要拉到外地, 出动“护蔗队”武力围剿甘蔗
  《 农民日报 》:10余名临高县南宝镇蔗农来到海南省海口xxx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该公司尽快结清他们的200多万元甘蔗款。  蔗农冯xx称:  “糖厂可以拖欠我们的甘蔗款,可砍甘蔗的人工费和装车费,我们必须当场给工人结清。”种植户陈冠伟无奈地说,为了及时支付砍甘蔗的费用,自己不得不借了8万元,一个月光还利息就要2400元,可糖厂欠的钱一分利息都不给。
  种植大户李xx觉得,蔗糖市场行情差不假,公司最起码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要不公司担保给农民贷款,要不拿蔗糖抵押甘蔗款
  《商务周刊》:在中国西南的小镇上上演的一场充满赌博和无奈的甘蔗游击战  1月6日,北部湾附近气温骤降10多度,寒风也袭到了桂南合浦县乌家镇岭顶村。为了取暖,村民们今冬第一次拢起了篝火。寒风中,五六个农民聚在公路旁一个僻静处烤火。一口两耳铁锅中,火苗卷着呛眼的轻烟,随风摇摆。他们身后的不远处是一片片甘蔗林。  从开榨至今的两个月,作为西场华鑫经理的陈焕球日日夜夜为持续稳定的蔗源而忙碌。“没白没黑地奔波是必然的,有时我们还要面对强盗式的‘价格战’、无理可说的‘集众闹事’甚至危及生命的‘械斗’。”陈焕球无奈地说。
  而拥有稀缺资源---甘蔗的农民,是不是在这场利益博弈中尝到了甜头呢?乌家镇岭顶村的村民向《商务周刊》诉苦:“卖自己的甘蔗就是参与了一场长达100天的赌博。”而贩运甘蔗的商贩就更难了,“像贩毒一样地提心吊胆。”
  乌家镇一年一次的赌季  乌家镇与两个乡镇钦江和武利相距很近,因此这里的甘蔗源也成了双方糖厂的必争之地。  每年的一二月份是甘蔗的销售旺季,也是乌家镇甘蔗农们体力和智力运用最多的季节。甘蔗榨季一般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  烤火的村民们不时望向眼前的公路。这是一条通往相邻地区钦州的乡级路面。在这个季节,路那面的钦江糖厂和武利糖厂成了村民们的盼望。至少村民吴卫宏是这样认为的。  “钦江和武利的甘蔗收购价格比西场的价格每吨高10-15元。”但他叹息到,“这边的路口有关卡和警察,我们很难拉过去。”
  乌家镇地区人均拥有甘蔗地不足4亩,每亩产量约4吨。吴卫宏家有5亩地,一亩产3吨多甘蔗,而投入却很大,种子、人工、机耕,再加上肥料涨价,算下来一亩甘蔗地吴卫宏要投入900元。这相当于每收成一吨甘蔗成本在230元左右。
  拿本地每吨295元的价格和外地的310元比较,不只是多出15元钱的问题,而是意味着甘蔗的利润和成本比由28.2%提高到34.7%。
  本地和外地糖厂收糖存在价差,价差则必然导致商品流动。“我自己种的甘蔗,难道我还没有权利决定把它卖给谁吗?”在这种自发意识下,价差、时机成了决定甘蔗风险和收益结果的关键。为此农民要大伤脑筋。
  事实上,价差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结算方式的因素没有考虑进来:外地糖厂价格是“一口价”,没有二次结算,而本地糖厂会根据市场价格上涨程度,来一个二次结算。
  事实上即使按农民的算法,这样下来,价差已被缩小到只有几元,而这还仅是同一时间的价差。像买卖股票分步建仓和出货一样,甘蔗不会只卖了一次。  在蔗区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甘蔗不是一天砍完的,也不是一天榨完的。”砍下来的甘蔗必须在两天左右的时间内榨掉,否则糖分损失甚至变质。蔗农们无论是卖给外地糖厂还是本地糖厂,他们的甘蔗都是分几批砍,分不同价格卖的。  据乌家镇村民介绍,一个榨季时,他们通常将甘蔗分5—6次卖。
  同一时间内的交易,外地糖厂的价格一定会高出本地糖厂,只有先卖给外地糖厂的甘蔗才可能在价格上低于本地糖厂,但最终高低只有到榨季结束才知道。这是因为不同时间砍的甘蔗价格差异很大,一般是在榨季开始价格最低,越往后价格也会越高。但同时越到最后,风险也越积越大。
  这对于许多选择自由买卖的乌家镇村民是一种考验:砍早了,前面价格不好;中期大家想多砍,但请不到工人,请到工人了,如果砍多了,还拉不走;即便拉走了,糖厂榨不过来了,只能在厂门口排队;排不上队,就只能扔掉。  为了规避风险,乌家镇的蔗农只能是在整个榨季内,持续地同时关注外地和本地两个糖厂的价格和供需状况。  蔗农们信息多来源于司机。尽管蔗农也能通过电话了解价格和需求,但司机手中的电子结算单据会更可信。上面有甘蔗的品质、重量、单价、总价。“有的司机一天来往两趟。信息很及时的。”村民们说。
  了解信息后,村民会根据自家的甘蔗存量和双方价格做出选择。要么及时向本地糖厂“报蔗”,取得本地糖厂发放的“斩运证”,有了这个许可,村民才能砍蔗并由糖厂派来车运输;要么就是与外地糖厂的中间人联系,这个不需任何手续,对方就会派车拉蔗。  “在这100多天里,我们要面对两种价格,两个结算方式,两种风格的买卖。”一位村民说,“这个过程像赌博,但我们也习惯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浣熊帮帮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