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要按一定种类的产品 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句话 哪里错了?

生产成本核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生产成本核算
大小:1.8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成本判断题6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成本判断题61
判断题:;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2、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第一章;3、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4、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5、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诸多职能中的基础职能;6、成本会计一共有六项职能;7、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第一章;8、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核算与分析成本
判断题: 1、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第一章2、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就是产品成本。(√)第一章。3、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第一章4、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制造成本。(×)第一章5、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诸多职能中的基础职能。(√)第一章6、成本会计一共有六项职能。(×)第一章7、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第一章8、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核算与分析成本费用,并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一章9、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生产规模的大小、企业机构的设置及成本管理的要求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第一章10、成本会计机构的内部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第一章11、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一般采用集中工作方式。(×)第一章12、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二章13、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二章14、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二章15、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既属于成本核算的要求,又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二章16、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第二章17、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第二章18、适用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二章19、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产品成本。(×)第二章20、生产费用是按产品来归集的,而期间费用是按期间来归集的。(√)第二章21、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叫费用性支出。(×)第二章22、引起某一项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另一项资产增加的支出,叫成本性支出。(√)第二章23、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叫成本性支出。(×)第二章24、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第二章25、如果工艺上耗用的动力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可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可将工艺用的动力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第二章26、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入费用。(×)第二章27、“制造费用”帐户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是同一回事。(×)第二章28、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明细帐借方的“原材料”成本项目,贷记“原材料”帐户。(√)第三章29、生产车间耗用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核算时,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第三章30、生产车间耗用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核算时,报废的残料作价入库时,应借记“原材料”,贷记“待摊费用”。(×)第三章31、分次摊销法一般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又不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或单位价值较低,但领用数量较多的低值易耗品。(√)第三章32、考勤记录一般采用考勤簿的形式或考勤卡片形式(√)第三章33、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原始记录。(√)第三章34、计算计件工资费用,应以产量记录中的产品数量为依据。(×)第三章35、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第三章36、职工的计件工资,是按合格的产量和料废的数量之和,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第三章37、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大多按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的乘积为比例进行分配。(√)第三章38、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作为营业外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应付工资”。(×)第三章39、加班加点工资既有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第三章40、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第三章41、某车间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800万元,本月增加的机器设备原值为20万元,本月减少的机器设备原值为10万元,月折旧率为0.2%,则本月的折旧费为1.6万元。(√)第三章42、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和租金,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第三章43、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且贯彻配比原则的情况下,对于受益期与支付期不一致的费用支出,应采用待摊或预提的办法处理。(√)第四章4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方面,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第五章45、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的程序不同。(√)第五章46、任何情况下,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明细帐单独归集,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第五章47、某企业有机修车间和供电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42 000元,提供了4 200工时的劳务,其中供电车间耗用200工时;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98 000元,提供了42 000度电,其中机修车间耗电2 000度。如果采用直接分配法,则修理费的分配率为10元/小时。(×)第五章48、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可以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配工作。(√)第五章49、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时,一般的月份,“制造费用”帐户会有余额。(√)第六章50、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本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最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车间。(√)第六章51、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第六章52、废品损失的内容包括由于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损失。(×)第七章53、废品损失的内容包括要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第七章54、废品损失的内容包括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第七章55、废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的废品。(√)第七章56、不单独设置“废品损失”帐户的企业,回收废品残料价值,可不作帐务处理。(×)第七章57、不单独设置“废品损失”帐户的企业,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都在“基本生产成本”帐户中核算。(√)第七章58、“废品损失”帐户上的废品净损失,月末均应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第七章59、“废品损失”帐户月末没有余额。(√)第七章60、“停工损失”帐户的借方余额,月末应分配记入该车间各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停工损失”项目。(√)第七章61、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中。(×)第七章62、“停工损失”帐户应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第七章63、“废品损失”帐户就按车间设立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第七章64、企业应根据其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种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第八章65、为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对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第八章66、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生产费用的分配可以采取不计在产品成本法。(×)第八章67、当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分配生产费用时,本月发生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第八章68、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生产费用时,由于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可能不一致,应分别产品成本项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不同的约当产量分配不同成本项目的费用。(√)第八章69、某产品分三道工序投料,第三道工序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而第一、二道工序均是在生产过程中均匀投料。则第道工序在产品的投料完工率为100%。(√)第八章70、某工序在产品的累计工时定额=前面各工序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第八章71、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第八章72、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的方法叫约当产量比例法。(√)第八章73、当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生产费用时,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第八章74、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第八章75、当采用定额比例法时,需要按定额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共同负担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第八章76、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第九章77、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工业企业生产可分为复杂生产和简单生产两种。(×)第九章78、将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生产组织的特点相结合,可形成不同的生产类型。(√)第九章79、构成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类型、成本计算期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第九章80、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不仅取决于产品生产特点,还要考虑管理上的要求。(√)第九章81、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定额法、分步法。(×)第九章82、把分类法划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是因为分类法在成本计算中并不重要。(×)第九章83、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与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没有直接联系,不涉及成本计算对象。(√)第九章84、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而不单独使用。(√)第九章85、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采用哪种成本计算方法,最终都必须提供按产品品种为对象的产品成本资料。(√)第九章86、某企业的第一车间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第二车间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叫做二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第九章87、当某产品的成本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我们可断定这是二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第九章88、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第十章89、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第十章90、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而且成本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第十章91、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一般不需要分配在产品成本。(√)第十一章92、若生产的批量不大,且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时,可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第十一章93、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第十一章94、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要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但不须设立产品成本明细帐。(×)第十一章95、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计算得到的各项间接计入费用累计分配率,既是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分配各该费用的依据,也是在完工批别与月末在产品批别之间以及某批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各该费用的依据。(√)第十一章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成本判断题61等内容。 
 成本判断题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A A B B C C C C C C C C...( × ) ( × ) 不单独设置“废品损失”账户的企业,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成本会计判断题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成本会计判断题《成本会计》判断题第一章: 总论 1、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  成本会计判断题题库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成本会计判断题题库 判断正误: 1、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就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错...  成本会计判断试题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成本会计判断试题 1、工业企业成本...驾考新题抢先版 80份文档
家装材料选购攻略 高端水龙头贵在哪儿 橱柜行业多“...  成本管理判断题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判断题( 道试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一般国家宏观成本...  成本管理判断题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学习资料成本管理判断题 B 本期支出的费用不一定全部由本期生产的产品负担,而应由本期生产的产品负担的费用...  成本会计判断题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电大网考习题集判断题 1、 2、 3、 4、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分步法的一种,但是采用平行结转 系统法是分类...  成本会计 判断题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判断题 1、制定和修订定额,只是为了进行成本审核,与成本计算没有关系。 (错) 2、为了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厂内价格...  AD 按定额成本计算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期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应在年末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 法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 ...出自 MBA智库百科()
产品成本(product cost)
  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面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
  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燃料和动力,生产工资和各项。广义的产品成本除了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和等。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
  产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分析便能了解一个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具体成本项目等的分析,便能掌握成本变化的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如、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它们汇集于产品,随产品而流动。
  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品成本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对某些不形成商品产品价值的部分也列入产品成本,如、财产保险费等,形成了现实成本即产品成本的概念。所谓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的总和。
  1.在完工产品和之间的分配
  期初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应在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是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对和在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 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 (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 (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适用于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2.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材料及自制工具、模型等,以及为在建工程生产的专用设备和提供修理劳务等。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应从 “生产成本”科目转出。其中,产成品转入“产成品”科目;、工具、模型等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为在建工程提供的劳务,不论其完工与否,均应结转至“”科目。“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月末在产品成本。
  指在产品品种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一类产品 内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下面举例说 明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例:某企业生产 A,B,C三种产品,所用原材料和相似,合为一类计算成本。该类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照各种产品 的原材料费用系数进行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该企业规定 B种产品为标准产品。根据各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计划单价以及费 用总定额,编制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如下表(1)所示。
各种产品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系数
原材料名称或编号消耗定额(千克)计划单价费用定额
A1 0426.1520123.8
2 0862537925
4 01124451 08
合计××2 128
B(标准产品)1 04219203801
2 08630371 110
4 01126451 170
合计××2 660
C1 04248.4520969.3
  该企业规定: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均按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其工时定额为: A产品16小时,B产品14小时, C 产品11小时。其中8月份的产量为: A产品120件,B产品90件,C产品150件。8月份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2所示:
   表2   分类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类别:第一类     金额单位:元
要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合
731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41910135304455099990
831本月生产费用533401850060090 131930
831生产费用累计9525032030104640231920
831产成品成本6477019320 62790146880
831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304801271041850 85040
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以及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中8月份产成品成本资料,编制该类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如下表(表3)所示:
同类别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产品类别:第一类
199×年8月    金额单位:元
项目产量(件)原材料费用系数原材料费用总系数工时定额小时定额工时小时原材料工资费用制造费用成本合计
费用分配率×××××170413×
产成品A1200.8961619201632076802496048960
产成品B901901412601530050401638036720
产成品C1501.31951116503315066002145061200
合计××381 4830647701932062790146880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70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4
  制造费用分配率==13
  是指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 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 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数据。
  例: 某企业生产 A产品,采用定额 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产品的上月定额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投产情况如下: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产500件,本月完工550件,月末在产品50 件。实际发生费用如下:原材料37200元,生产工人工资12950元,制造费用10630元。定额变动情况:本月初原材料定额成本改为73.5元 /件。
  表1  上月份产品定额成本资料  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合计
产成品定额成本752420119
在产品定额成本75121097
月初在产品成本(100件)定额成本7500120010009700
-1253643-46
  根据上述资料,A产品成本计算可列表(表2)如下:
A产品成本计算表(定额法)
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100件)定额成本7500120010009700
定额差异-1253643-46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定额成本调整-150
定额变动+150
本月发生费用定额成本36750126001050059850
定额差异450350130930
合计 定额成本44100138001150069400
定额差异325386173884
定额变动 -150
分配率定额差异 0.737%2.797%1.504%
定额变动-0.340%
产成品(550件) 定额成本 40425132001100064625
定额差异298369165832
定额变动 -137
总成本40586135691116565320
单位成本73.7924.6720.30118.76
月末在产品(50件)定额成本36756005004775
定额差异 2717852
定额变动 -13
  检查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成本项目的分析审查。产品成本的审查,首先根据“生产成本——”明细帐(或成本计算单)的本期完成情况与定额,计划或上期(年)实际资料,进行成本项目分析比较,确定审查的重点项目。
  (2)在各产品之间分配的审查。生产费用分配,就是将“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 等帐户汇集的共同费用,在月终用规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归集分配。检查时,一方面要注意企业生产费用的汇集,是否按和不可比产品划清了界限,有没有将应负担的费用汇集到盈利产品中,以掩盖某些产品的亏损;另一方面要注意审查费用分配,有无采取不合理的分配方法或无根据地估计分配,以加大或减少某种产品成本的情况。
  (3)在产品成本的审查。在产品成本是指正在加工过程中的未完工产品的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完工产品成本的高低,所以,审查核定在产品成本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审查在产品成本,应根据企业在产品的实际情况和的不同方法,确定审查的内容和方法。对采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注意是否按各工序在产品成本之和作为在产品成本总额,如果只按最后一道工序计算在产品成本是不对的。凡用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检查其定额是否正确,是否按定额标准计算,有无任意估算的情况;凡用约当产量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检查约当系数是否正确。对采用(或称定单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主要应按“工作号”(批号)进行逐项检查,看有无将没有完工的“工作号”产品,混入已完工“工作号”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在产品成本,扩大完工产品成本的情况。
  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装备,因而反映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的也是不同的。这些技术经济指标与总产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机械厂为例,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总产量=设备总台时×台时产量
     =实际使用设备量×单台设备运转时间×台时产量
     =安装设备量××单台设备计划台时×计划台时利用率×  
             
  由此可见,生产设备利用效率是通过设备数量利用率与,从而在总产量上表现出来。随着设备数量利用、时间利用及能力利用等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总产量必然增长,这将促使单位产品成本的减少,从而对产品成本产生有利的影响。
  设备利用状况的计算公式为:
  总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1/(1+产量增长%)]-1}×计划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成本占%
  当安装设备的数量及单台设备计划台时保持不变情况下,应用生产设备的数量利用、工时利用及能力利用等技术经济指标与总产量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测算,即:
  总产量增长率=(实际总产量/计划总产量)-1
        =[(实际设备使用率×实际台时利用率×实际台时产量)/(计划设备使用率×计划台时利用率×计划台时产量)]-1
        =(1+设备使用率增长率%)×(1+台时利用率增长率%)×(1+台时产量增长率)
      
  把上式代入到计算总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公式中去,可以得到生产设备数量利用、工时利用及能力利用等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生产设备效率),对单位成本影响的计算公式:
  生产设备效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设备使用率增长率%)×(1+台时利用率增长率%)×(1+台时产量增长率)]-1}×计划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成%
  如果上式计算的结果为负数,表示因提高生产设备效率而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反之,表示产品单位成本上升。
  企业在生产消耗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产品质量提高必然会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判断质量好坏的指标也是很多的,如合格品率、、等级品率等。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一)废品率高低对成本水平的影响
  是生产过程中的损失,这种损失最终是要计入产品成本的,因此,废品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产品成本水平。其影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废品对成本水平的影响程度=[废品率×(1-可回收价值占废品成本的%)]/(1-废品率)
  (二)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某些产品用同一种材料,经过相同的加工过程,生产出不同等级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用“等级系数”来表示,等级系数越高,统一换算为一级品的总产量越大,产品的成本水平也会相应降低。产品等级系数变动对成本影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等级系数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变动后的等级系数-原来分等级系数)/变动后的等级系数
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即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工资费用,但产品中的工资费用又受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影响。因此,计算劳动生产率增长对成本的影响,要看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否快于增长速度,一般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成本降低率=生产工作工资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1-[(1-平均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提高)}
  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提高,对于节约消耗,降低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材料利用率主要途径有改进和工艺加工过程、合理下料、综合利用等等。企业材料的利用率越高,消耗定额越低,单位产品中的材料成本越低。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的变动对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影响=材料费用占成本的%×材料消耗定额升降的%
  降低材料消耗定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材料利用率。即通过改进工艺加工方法,实行合理下料,节约用料等,使单位产品材料成本下降。其影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利用率=(产品零件的/投入生产的材料重量)×100%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变动后的材料单位成本-变动前材料单位成本)/变动前的材料单位成本×100%
  2.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代用廉价材料。其影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代用材料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代用材料用量×材料单价)-(原来材料用量×材料单价) 
  3.改变产品设计,取消不必要的功能,降低材料消耗定额。它对产品成本影响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改变产品设计对成本的影响=改变设计后的材料成本-改变设计前的材料成本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4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页& 67页& 20页& 19页& 1页& 1页& 19页& 43页& 1页& 1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评论(共3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品成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