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华为手机哪个好、华为国产两大巨头,已经跻身于世界手机品牌前列,他们各有优势,却有各有不足,哪个更好?

走向世界的中国智能手机 - 煮机网
走向世界的中国智能手机
近来,智能手机产业有一股“东风”正在吹向世界。华为在巴塞罗那通信展大出风头,OPPO横扫泰国,小米进军台湾并在一个多月前招揽到“虎哥”,以及最近中兴联合nba宣传自家智能手机赚足了眼球。中国智能手机渐成气候,正在全球市场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智能手机兴起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中国智能手机的历史相比之下,就更短了。笔者好奇,是什么推动中国厂商静悄悄地却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未来的中国智能手机会如何发展, 以及全球市场中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本文就这两个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些探讨。
一、当中国制造遇到智能手机
中国智能手机显示出走向世界的实力,大约是在2011年中,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和摩尔定律带来的处理器性能提升,加上软件硬件的开放可以自己选择采购,中国厂商体现出制造一流产品的潜力。
当时,笔者就注意到了这个趋势,下面是2011年中我对中国制造和智能手机做的评论。(原文发于c114论坛)
在阿里云手机的冲击波刚刚过去之后,小米手机又一次吸引了包括瘾科技在内的国内外媒体的注视。联想到中兴、华为、TCL的手机销量跻身世界前列,深圳五兄弟(gfive,基伍,当时它在国内还没有品牌)的山寨机横扫亚非拉低端手机市场,熟悉的情景不禁让人感叹,中国制造又来了。
回顾改革开放,世界对中国逐步开放市场的三十多年,你会发现,今天智能手机市场的风起云涌不过是重复昨天的一个个故事。从纺织品、到机电、到通讯、到建筑。 今天,智能手机将和前几年的个人电脑、液晶电视、功能手机一样,中国制造会在未来的几年又一次横扫全球,拿下主流市场。
90年代,功能手机是国际巨头的天下,中国家电企业靠买韩国的落后方案,生产出来大量品质低劣,性能不稳定的手机,败坏了国产手机的品牌。几个行业巨头,也只能找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代工厂贴牌赚个挂牌费。 当MTK拿出一套低价稳定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之后,中国大大小小的手机制造企业迅速崛起,不仅在几年内把摩托罗拉等国外巨头在中国的功能手机市场蚕食殆尽,还一举出口到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让花100美元买NOKIA 1100的第三世界穷人们用一半的钱就能用上支持MP3、MP4能照相还有大喇叭、QVGA彩屏中国制造手机。
几年后,当google放出android,大幅度降低智能手机制造门槛的时候,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横扫世界主流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小米手机与NOKIAC6-01这款同价位的手机摆在一起,QVGA的MTK面对NOKIA1100的感觉是不是又来了?(2年后,小米一飞冲天,诺基亚被微软收购)
二、诺基亚的遗产
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壮大的时候,需要同时提一下诺基亚的没落,诺基亚面对这一轮智能手机冲击浪潮,先是大企业病,内部部门倾轧,反应迟钝。(塞班部门打击maemo部门)后来是和Intel合作meego又浪费了一年时间。即使这样,诺基亚依然有一个季度2000多万智能机的销量,中国市场35%的惊人份额。
随后,诺基亚被微软木马入侵,一步步失去了市场份额。这就给其他厂商留出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高端是苹果和三星,低端就是中国企业。
在2013年2月,诺基亚被收购前,我对诺基亚从四年的财务报表做了分析,指出诺基亚留出的市场空间。
这是诺基亚从2009年到2012年四年的全球各个地区销售数量图。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北美市场。诺基亚衰落的过程,实际是诺基亚手机被安卓、苹果手机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发生在北美。
2010年,北美市场下跌18%,这是诺基亚的警告
2011年,北美市场出现雪崩式的下降,销量减少65%
2012年,再降44%,看总数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一方面是诺基亚的功能机和塞班机已经失去竞争力,另外一方面说明诺基亚选择WP系统的错误,无论原因是什么,诺基亚产品的竞争力不足是现实。从开始小幅衰退到大幅衰退大约有2年的时间,这样就让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诺基亚的北美市场本来就不大,让出了1000多万的份额。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的替代比北美晚了一年,到了2011年北美雪崩,欧洲市场才开始下降。
2012年,欧洲市场还是23%的下降,幅度不大不小。但是欧洲市场的基数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让出了5000多万的份额。中兴和华为的低价安卓机,实际上吃的就是诺基亚让出的部分份额,当然大头还是被三星和苹果吃掉了。
下面让我们看看大中华区市场,主要是中国大陆市场。大中华区市场非常类似北美市场,2011年出现20%的小幅下降,2012年就是58%的大雪崩。这个过程实际也是智能机取代功能机,安卓、苹果取代塞班的过程。中国的特殊性是能够做出苹果、三星做不出的低价智能机,直接威胁到诺基亚的功能机。直接冲击诺基亚低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诺基亚也让出5000多万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厂商享用了不小的份额,小米手机的700万销量很大程度要感谢诺基亚让出的这5000万多份额。
中国市场诺基亚的份额还有2750万,可挖掘的潜力已经不是很大,中国手机厂商的未来在哪?让我们看看诺基亚亚非拉市场,诺基亚的中东非洲、南美、环太平洋地区,销量刚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智能机取代功能机才刚刚开始,相当于中国2010年的情况。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而这几个地区的销量都非常大,2亿多部的市场份额,按照北美和大中华区的比例,至少有1.3亿台年销量的份额。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啊!
在北美、在欧洲、在大中华区,已经证明过诺基亚的功能机竞争力无法和安卓智能机相比,而亚非拉的消费水平是苹果和三星做不了的。这都是中国厂商的机会!
去年华为3000万,中兴3000万,已经是国内最多。如果能够进军亚非拉诺基亚把持的地区,只要有公平竞争,至少1.3亿的份额会是未来1、2年能够拿到的。
在诺基亚醒悟之前,这是一个时间窗口,看谁能够把握住了。(几个月后,诺基亚刚刚有一点觉醒的意思,准备开发安卓智能机,微软就收购了诺基亚。)
诺基亚的让出的市场份额,给中国智能手机走向世界留出了巨大的空间。
三、过度竞争中的中国智能手机
有一本书叫《竞底》,魅族的JWONG曾经很推崇这本书,我个人很早就看过,也很赞成里面的一些观点。书中第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企业做电话机,配重从铁块到水泥一步步降低成本的例子。
几千年小农经济社会带来的生存智慧,中国人有相当大的优势,体现在产品中,就是没有技术封锁的产品,中国人能做到非常高的水平。
具体到智能手机上,在2011年后,小米先引发了处理器的竞争,随之大家跟上。到了2013年,除了苹果、三星用自己的处理器还能领先半个身位,索尼,HTC都没有任何处理器方面的优势。
做超薄,华为的P1刚刚吹嘘完设计制造如何不易,OPPO就用finder狠狠打了华为的脸,让P1S胎死腹中,然后VIVO在几个月后就刷新了OPPO的记录,TCL卯足了劲又薄了1mm,一年后VIVO X3用5.75mm暂时终结超薄的战斗。
而同期,国外厂商,超薄手机的始作俑者摩托罗拉反而落后了,推崇超薄的苹果也没有跟上。其实在功能机时代的超薄比拼中,最后做到最薄的就是深圳的优美(在国内非常低调的厂商,而各个各样的新奇国外手机,什么最薄,电池待机一年的欧洲牌子手机,其实都是它做的)
比屏幕,OPPO find5仅仅比HTC晚了一点点上1080p的屏幕,然后是nubia,都比三星早,以至于三星发布S4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喜。马上要开vivo xplay3s发布会,的屏幕又会是全球领先。
比音频,苹果在3gs以后已经是手机音频的王者,被认为不可超越,而vivo用影音方面的优势,强行把HIFI级别CD上的DAC拿到手机上,XPLAY更是丧心病狂的上了高品质运放,一举奠定王者地位。
比摄像头,诺基亚暂时无敌,中国厂商硬件已经追平苹果、三星,但是软件优化调试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在追赶中。
当国内过度竞争出来的优秀产品,有海外渠道,面对同价位的外国厂商产品时,产品力是无敌的。所以有海外渠道的国内厂商混的都还不错。海外竞争变成内战的延续。
中国制造的最大差距,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低价有低价的优势,但是也有低价的问题,品牌溢价不足,难以进入高端市场是中国制造的问题,也是中国智能手机遇到的问题。三星从低端到高端用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企业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不过,最大的市场还是中低端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做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已经走向世界。
文章很好啊
以后买手机就国产的了,哈哈哈~
技术偏执狂,深度分析师|||||||||||
最新播报:
“抄袭”损形象 国产智能手机“大而不强”
目前,国产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已实现“集体逆袭”,占据八成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攀升。然而,光鲜的数据背后,国产手机创新能力弱,“抄袭”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企业和国家形象。品牌溢价能力弱、利润率过低、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亟须引起重视,否则手机产业可能重蹈10年前功能机时代的覆辙。
“抄袭”盛行损害形象
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国内智能手机产业“抄袭”之风盛行,损害企业品牌和国家形象。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联想前段时间推出的笋尖S90手机与苹果6外形雷同,曾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口诛笔伐。
记者对比发现,联想的该款手机不仅在多处细节上与苹果6高度雷同,甚至连官网宣传图片的角度、配色、图案都与苹果官网苹果6的宣传图片高度相似。而外界的质疑也令联想这一世界500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受到一定影响。
经过梳理,记者发现,知名国产手机品牌“抄袭”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大牌设计的现象并不少见。2014年8月,小米新推出的手机交互界面与苹果IOS系统严重雷同,引来国内外媒体广泛质疑。苹果首席设计师在公开场合怒斥小米是“赤裸裸的偷窃行为”;此前,小米手机还被质疑外观设计与诺基亚高度雷同。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苏京、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彭大芹等专家表示,创新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且会面临市场风险,因此模仿苹果、三星就被视为一条“捷径”。但作为世界500强的大国企都赤裸裸地抄袭,这是一个国家缺乏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将进一步深化国内外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山寨货”的印象,甚至还会损害我国的国家形象。
品牌溢价能力羸弱
今日国产手机的盛况与十年前夏新、波导在功能机时代的辉煌很相似,但十年前自主创新能力低、品牌溢价能力弱的“致命缺陷”在今天仍然存在。
和十年前一样,目前的国产智能手机企业同样热衷低端价格战,从而使得利润过低导致产业后劲不足。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专家贾志鹏告诉记者,两款硬件配置和成本不相上下的国产手机和国际品牌手机,定价往往相差一倍以上。以苹果6为例,其成本大概1500元左右,中兴、华为等国产品牌手机的配置和成本与其不相上下,但苹果6定价5000多元,而国产手机仅不到2000元。“这就是品牌溢价能力的差距,一部手机人家能挣出吃龙虾的钱,而国产手机只能挣出喝稀饭的钱。”
数据显示,尽管国产手机品牌已在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方面实现逆袭,但八成以上的利润仍被苹果、三星两大巨头攫取。业内普遍担心,国产手机厂商利润的缺失进一步影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再投入,进而导致国产手机品牌和国际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后劲不足。
“中国人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便宜。十年前,靠价格战拿下大部分市场的波导、夏新、熊猫等国产手机品牌,在狭小利润空间的挤压下最终全军覆没。”艾媒咨询CEO张毅说。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振凯则认为,目前,过分追求“性价比”让整个手机行业利润越来越低,如果该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我国手机产业有可能重蹈十年前的覆辙。
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
专家指出,目前普遍的情况是,一部手机貌似是国产的,但从芯片、存储器、屏幕等硬件,到操作系统等软件,绝大部分国产手机都是采用进口产品,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任何一个“命门”都没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世界巨头利用专利或其他手段在关键技术上限制国产厂商,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米科技副总裁祁燕表示,国产手机在新品和专利许可上受到海外制约众多。如在手机芯片领域,美国高通占据极大市场份额和市场话语;在知识产权领域,小米需向高通、杜比、DTS、Immersion、Intel等厂商支付专利金。而更多的国内手机品牌多受制于此,成本与利润牢牢地被国外巨头锁定。
据悉,爱立信2014年7月曾要求小米为所持有的专利支付费用,但小米并未回复。根据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进口任何新手机,也不能推广或销售这些产品。
专家表示,我国手机产业基本已沦为“世界零件组装厂”,屏幕、存储器一般是日韩或台湾的,操作系统多是美国的安卓,芯片基本是美国高通或台湾联发科的。以芯片为例,我国每年生产(包括代工)全球近八成的手机,但自主芯片却不到3%,展讯、锐迪科等国内芯片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不仅面临税收、融资等困难,还面临美国高通、台湾联发科等世界巨头的围剿,目前只能生产中低端手机芯片,且产量有限。
据介绍,高通多年来在我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利用其在基带芯片组的垄断优势,对我国上百家无线通信制造企业生产的每一部手机都要按整机售价的5%收取不合理的许可费,被业内称为“高通税”。2013年高通公司全球营收248.7亿美元,在我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49%。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当前位置:&&&&&&
小米手机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智能机十强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分布数据。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高阶市场逐渐饱和的市况下,小米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首次进入全球前十排位。
  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前两名仍被三星、苹果两大巨头占据。其余进入前十名的国产品牌手机还有华为(5%)、中兴(4%)、联想(4%)、酷派(4%)。2013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季成长6.5%,达到2亿6500万部,与前年同期年增长32.2%,累计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亿450万部,年增长达33.5%。
  TrendForce认为,小米是2014年可期待的中国本土品牌手机之一,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取得高性价比手机“通行证”,且不断通过公开活动展现中国式创新,在十足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下,2014年小米公司高层表示将力争手机出货量达到4000万部。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赛点与理念有哪些变化?-钛媒体官方网站
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赛点与理念有哪些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小米魅族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