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么样学好高中数学数学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江洼口小学
您好,欢迎访问江洼口小学!
今日:日&&&&|&&
您现在的位置: >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培根说:“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专门对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套指导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我校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还有的学生上课听讲尽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经调查分析,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 而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高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根据现有的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碰样,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我校是我县边远的农村小学,周边环境人口素质不高,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许多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我们有意识地研究、思考,有效地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走有效教学之路,意义重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景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迁移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历程和将来的社会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调动非智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气氛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实验的广大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通过有计划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数学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实验的广大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的培养。 3、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4、探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某一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4、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七、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 (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2)加强理论学习,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 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2月) (1)制定每部分具体实施方案。 (2)按计划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讨论修订方案,进一步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每学期初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全学年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召开课题研讨课,结合乡级和片级亮课活动推出好的示范课。 (3)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 3、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撰写、汇编相关论文、总结、经验等资料。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研究 本课题于2009年4月开始立项,首先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并以教师、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2月)先制定过程研究计划,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有哪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文章,分别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除了组织课题组人员集中学习以外,我们主张以自学为主,学习经验文章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 & &&我们课题组的活动中组员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习惯养成实效出发,结合所教的年级谈自己的观点、想法。 3、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大家不断总结,撰写了一篇篇教学的案例、反思或经验总结。 4、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抓实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有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等。我们还把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开展。一次活动解决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利用班会,作业展览和评选作业标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九、研究的成果 1、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实验的教师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及时积累,积极撰写经验文章。 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并在县级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010年宁河县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培养小学生认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0年宁河县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0年宁河县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
2010年宁河县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在校级亮课一节,每年在乡级亮课一节,张玉红老师和田长福老师在片级亮课并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得到纠正,多数学生在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的习惯等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都得到培养。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尤其是学生作业的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每班每学期选出数学作业标兵5-8人,将他们的作业进行展览,促进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a、认真“听”的习惯。& 对学生的要求: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参加学习活动,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b、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要求: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 c、大胆“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对教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大胆“想“的氛围。& d、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 对学生的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e、仔细“验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估测和检查。&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督促学生在练习后及时进行检查,并激励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培养和训练,课堂上注重鼓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只重视知识讲授,大搞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②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快又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的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③在评选三好学生,评选班干部时,把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较自觉地按学习习惯要求去做。④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 3、利用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在班上准备一个作业展览处)。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利用班会,与家长沟通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利用“让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学习好习惯“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 5、精心设计作业,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尽管现在各学校都在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适度的、适量的作业还是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的基本功。 (1)、安排的作业要适度、适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手腕肌肉未发育完全,长时间书写会疲劳、厌烦,况且过量的作业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即使做了,也马虎了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认为作业要适当。这些作业都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而且要少而精,但作业要求必须明确:①作业要干净;②作业要正确;③作业速度要快。检查时还要适时给予表扬奖励,及时展示好的作业,这样做后,学生就不会对数学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厌烦心理,作业时就不会马虎了事,相反,而是认认真真,每一次作业都清清楚楚,正确率高,速度快。 (2)教给作业方法,树立典型榜样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认真做的方法,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6、优化教材内容以更好的配合学习习惯的培养。 (1)、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主题图,培养学生善观察、会言语的习惯。 &&&&&
&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上面可以说是有许多与大家生活有关的彩图,都是发生在小学生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让他们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大家朝夕相处。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以后,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选择与判断。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争取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彩图上的情景,并推荐一位同学在集中发言的时候发言,与全班同学交流。教师在他们发言以后,对他们的发言要做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学会倾听的习惯。 &&&&&
教科书中给我们提供的文本,都是教育专家、学者斟词酌句精心提炼的结果,很适合少儿阅读。抽同学在发表的见解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要认真思考。其他的同学在听到与自己不一样时,如果别人还在说,千万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因为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在倾听别人的描述时要学会思考,理解别人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数学模型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培养学生勤思考、勤动脑的习惯。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100条建议》中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们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成绩好的同学由于他们自身天赋好,很容易就做好了应给他们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题,让他们懂得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应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我们知道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个人目标为标准,以个人的行为及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从这里看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使评价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评价,除老师评价外,大量地尝试生对生,组对组及自我评价。 总之,方法得当,坚持不懈,习惯才能有效形成。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设想 两年以来,我们边摸索边进行研究实验,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 1、由于教材和时间的局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的矛盾,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又要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2、在实验中发现,有的学生存在应付老师的现象,在培养小组合作习惯的时候发现,有个别胆小的同学躲在尖子生的背后,逃避学习责任。 3、由于文献资料的搜集工作还欠缺,实验教师在理论水平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应进一步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今后还要多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习和交流。   &&&&
4、实验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思考反思还不够,要引导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 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以上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理论功底,把握方向,朝着预定目标,以课堂为平台,有序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继续积累更多的案例,做好更深刻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理论,提升本课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08年1月教育部印发。 2、《好习惯 好人生》金泉& 中国华侨出版社 3、《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孙云晓&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4、《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陈峰&& 九州出版社>项目资讯 >公告管理 >正文
惠建琴工作坊第五十期简报——《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更灵活了。同时也由于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教学的内容,数学题目由于过分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原因,加剧和提早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为了确保所有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成功,让第二类群体摘掉“学困生”这顶沉重的帽子,为此,我们将《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图在研究过程中,使学生数学动荡分化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两极分化得到消除,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健康的发展。真正使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数学成为大众的数学。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1、研究背景
(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发挥,教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足足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解题的思路更活跃了。但是,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数学习题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问题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以上诸方面因素加剧并提早了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数学学习兴趣的两极分化还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两极分化,原本在初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在小学阶段已经普遍存在,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正在急速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
(2)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家长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了改善家庭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同时,家庭经济也直接制约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从而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了负面的影响。
(3)我们城关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较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县,乡镇,在语言、性格、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综合以上认识,为了确实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视学生主体差异意识,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课堂中的探索活动、探究学习,实际上更多时候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往往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实际收效并不大。
(2)部分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把握不全面,对课改理念理解的偏差使教师存在认知差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科学地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导致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越拉越大。
(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民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3、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标准》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若教师对此类现象关注不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学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与策略、研究假设
1、课题预设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2、内容与策略
(1)关注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2)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
(3)完善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4)改善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3、课题的研究假设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但是,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果能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的步骤
1、研究的思路
(1)初步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实验计划,明确课题目标,研究策略。
(2)通过案例分析等手段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进行调查分析。
(3)缓解两极分化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
(4)构建缓解两极分化的有效课堂模式。
(5)具体步骤:
(a)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
(b)开题。
(c)确定研究的班级。
(d)了解班级两极分化的成因。
(e)制定解决现实问题的计划。
(f)实践研究、总结。
2、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逐步实践。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4)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另外,在我校先确立实验班,确立任课老师、教科研人员、行政领导三方面人员组成实验队伍,力求实验队伍优化组合。接着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对小学生学习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进行初步设想,开展研究,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修改,力图在研究过程中,使学生数学动荡分化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两极分化得到消除,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健康的发展。真正使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数学成为大众的数学。
从细微处着手,重视将个案法、教育叙事等应用于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采取重点突破、研学结合、点面结合、狠抓重点、做大亮点、局部突破的策略。
3、实施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八个月(2014年11月—2015年6月)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构建相应的消除两极分化的对策和评价体系。
(3)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6月)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B、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c、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将优秀报告、论文结集。
d、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e、在学校网站上公布研究成果,并广泛交流。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与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课题主持人具体组织安排各项任务、收集各项资料。
先后制订了课题研究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并撰写读书随笔和心得体会,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成员评比内容。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实践的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专家报告会,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向全县展示一次我校课题研究情况。
3、聘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
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效,更顺利地推进,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我校特聘市教研室冷永良主任定期到校指导课题研究;县教研室刘春奇主任、王军毅副主任、教研员贺永同老师及课题组成员一起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了解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既从理论上加以剖析,又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促进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王军毅、贺永同老师还定期和课题成员一起讨论课题研究情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指出课题研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从管理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4、明确“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从而确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方向。开题伊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我们制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思路。“微观层面实践”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宏观层面提炼”是指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研究思路的不足。“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不应该是隔裂的。通过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出的操作策略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结束,这些生成的策略应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5、及时提炼,加以推广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消除两极分化的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研究成果
在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中,通过师生问卷调查、选择实验班调研、学生个案研究、课题组老师上实验课及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等活动,针对新课程实施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所形成的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其形成原因及分类转化对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课题组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
1、教师原因
(1)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把握不全面是形成两极分化最直接的原因。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结构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很多教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仍在循规蹈矩地教教材,仍在依靠老经验作为教学理念的实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解决问题不灵活,常常吃“夹生饭”。迫于质量检查的压力,又不得不搞题海战术,单一重复的练习,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反而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
(2)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的偏差是形成两极分化最间接的原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变革学习方式,倡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但是不少数学教师对学生如何采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何操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安排不当,分工不明,指导不够,结果造成优生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多,交流发言多,抢占了学习的优势;而中下水平的学生却成了合作学习的陪衬,很少有操作、发言的机会。长此以往,优生抢占学习优势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种能力越来越强;相反,那些学困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得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分化越来越大。
(3)教师缺少扶差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教师以为新理念一来,原来好的传统做法都是不对的,我们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重视知识与技能了,而追求的是一种热闹的课堂氛围,眼中只留下了那些敢于发表意见的优等生,失去了我们传统的“补差”意识。虽然学生自身素质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如果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培优扶差”意识,就会加剧两极分化。
(4)教师教学方式不当或转变教学方式时把握不好
新课程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如果探究学习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成为了教学的旁观者。这样,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如果对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把握不好,或不能正确使用,就可能会造成两极分化扩大。
(5)教师缺乏理解教材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已经固定的思维方式使一部分老师懒得去学习、去反思,所以整体上业务素质提高不大,常常是说的和做的不同。这也间接造成了教师对教材理解能力的不足,以至于常常过度提要求,造成两极分化加剧。
2、学生原因
(1)忽视城乡的差异
我们城关小学进城务工子女较多,他们来自不同的乡镇,在语言、生活习惯、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加之教材选用的素材大多取自城市生活,存在贵族化倾向。农村师资匮乏,农村的孩子又缺乏城市基本的生活经验,对教材理解就更为困难。
(2)早期教育的落差
现在的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无论在家还是在校早早地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还没学的东西,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小班就开始接触中班的学习内容,中班学习大班的内容,还没上一年级有的学生已会二年级的一些内容。调查表明:一年级新生入学来,学生原有的基础就有很大差异,这必定给今后的分化提供了条件。
(3)早入学问题
孩子年龄不够,家长就想让孩子提前读一年级,让孩子成龙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和适龄儿童相比,孩子由于年龄不够,孩子的意志力、耐受力、注意力、书写的能力差异都是很大的。
其实,孩子早上学,最大的弊端在于:他扛着他这个年龄段难以完成的任务,却在很吃力的“应付”着。如果长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他就会失去自信心,不再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厌学情绪,把学习当成一个大包袱背着,对学习不再有兴趣,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课题实验班有一个叫白景霖的学生,比正常入学的孩子要小一岁半,可是家长心切,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资聪慧,在学前班已经把100以内的加减法学得滚瓜烂熟,再学那是在浪费时间。殊不知,孩子压力过重,不愿主动完成学业,学习时好时坏,精神经常处于压抑状态,不善与人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就与其他同学拉开了步子,“双差生”“后进生”便是他的“专利”,而此时最可怕的就是孩子有了自卑的心理,如果引导不当的话,从此会一蹶不振,这样决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让孩子自信地走进学校,从起点起就做最出色的那一个吧!正如一句广告语——爱他,就给他最好的!
(4)学习习惯的养成
研究调查也表明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都是极个别的,为什么智商相当的孩子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距?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能主动思考,努力理解,消化一些问题,能带不懂的问题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在数学课堂上,这些同学能积极用思维,理解并记忆,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开口,勇于实践,效果就好。而另一些同学沉默少言、羞于开口,懒于实践,效果则相反。养成检验的习惯。有的学生解完题后,首先让学生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要求检验表达是否简明流畅,推理是否合理准确,答案是否完整全面,书写是否认真规范。
3、家庭原因
(1)单亲家庭
现在社会单亲家庭较多,孩子往往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导致有的孩子谁也不相信,甚至也不自信;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一只孤雁;这对子女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表现出不能积极发言,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思维不活跃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复杂,成绩越来越低。
例如我们课题实验班的王婷同学原来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四年级上学期她爸爸因车祸不幸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的宝贝女儿。这一惨痛人心的事件扼杀了孩子的童心,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忧虑,课堂上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家庭作业不能够及时完成等等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慢慢就成为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学困生。
(2)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的一再出现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极大的打击,时不时就会有不安宁的环境,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此时孩子的心里也特别复杂,情绪非常低落,家长只顾自己耍个性,对孩子放任不管,经常有家庭作业不完成的现象,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使他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成绩下降。
(3)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
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这种现象主要为农村家庭。我们选取的课题实验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来自农村家庭,其中一部分是爸爸打工或做生意而妈妈专门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但这时的妈妈扭曲了他们进城的意图,忘掉了自己的职责。早上孩子一进校门,她就进了麻将馆;中午孩子放学自觉走进第二个“家”,吃在这里作业写在这里,下午继续。一个温暖的家变成了他们的宾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检查孩子的作业吗?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吗?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真是“乐了自己,荒了孩子” 家长的教育行为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施加压力过大、过于唠叨或过于放任、过分宠爱、不管不问或简单粗暴、棍棒教育,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部分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管理子女的学习只是问有无作业,做了没有?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更谈不上辅导孩子的作业;还有的家长把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双双外出打工,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小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致使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由此,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学习氛围。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障碍。严重的使得一些学生过早地丧失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学困生”。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策略:
1、教师要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是有效避免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良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应该在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全面领悟教材所反应的知识要点、蕴含的教学思想方法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选择与改编、删减与补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
2、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3、追求合作学习的实效,去除形式的浮华,加强对后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要不断为学困生创造“优先”机会:“优先”操作,优先回答,让后进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提问,学会参与,学会感悟。
(1)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2)教会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3)教会学生 “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正是由学生自己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践操作后得出的结论他们理解地更加深入记得更加牢固,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效果非常好,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和谐、愉快,学生兴趣高昂,知识掌握地又理想,那么对教师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
(4)教会学生 “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当然培养学生“感悟”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每一个细节和体会,循循善诱,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
4、建立师生、生生捆绑互助、荣辱与共关系,将学困生融入班级大家庭的前进队伍,用爱去感化学困生,用心去帮助学困生。
因为爱心比任何教学方法都更有作用,它是堵住两极分化的心理闸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鼓励法,暗示法,特别照顾法等等,例如,刚接一个新班时我就表态,老师不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鄙视你,也不因为你成绩好而包庇你,我们追求的是每天的进步,只要你进步了,老师和同学们就会接纳你、喜欢你。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优差配对、中中配对,全班每个人都参与配对。这样不但可以互查互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品质、团结精神。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我们还可以用班级大家庭的力量来感染他、召唤他,鼓励他时刻不要掉队,时刻向前进。
5、家校互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和谐的家校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是防止两极分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尽量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学中可适当放慢速度,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让人人参与表演,参与讨论,发挥想像,使人人都有所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点要低,把起点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他们人人动口、动脑、会的多说一些,不会的少说一些,全方位调动学习积极性。&
7、优化批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学会应用,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批阅学生的作业非常重要。我们批阅作业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比如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我们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随机“派对”,让学生互相批阅,如口算之类。对一些概念之类,我们往往会和学生一起边分析一边让他们独立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批阅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再学习的过程。对实际解决的题目,更多地采用面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解题思路。不同的批阅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在对别人作业的评定时,既可熟练方法、发现问题,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有的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反馈学习结果;还有的可以让老师深一步了解学生内心思维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8、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它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教学的基本功能。综合的数学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教学要求吸引性、开放性地进行教学,不仅考虑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作价值判断。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内容,既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诸如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和意志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创造性思维、动脑动手能力等的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跟踪表、档案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从而让他们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
(三)实践成果
1、文本类:
(1)实验教师所授课题研究课例(研究课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资料)和教学实录光盘。
(2)实验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成果评选的获奖证书。
(3)形成课题研讨的论文集。
2、个人成长方面:
(1)教师素质水平明显提高,探索出相应的数学教育模式。
①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知教育学生、以实力服务于学生,已成为本课题组教师共同的工作准则。
②课题组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定期交流,对教师的功能做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他们重视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
③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班级数学成绩突出,分化减少。
(2)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能比较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充分的发展。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关键。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教。如惠建琴老师在讲授《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时,神情并茂,鼓励学生摸自己的脸,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一年来,实验教师撰写了不少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论文相继投稿于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7篇论文在清涧县2014年和2015年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奖;精选了其中20篇教研论文编入《教师教学论文集》,14篇教学设计编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清涧县2015年“教学能手”评选中,贺大艳、黄晓绒、高蕊、杨媛、李云云老师获得清涧县2015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在清涧县2015年“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郝密艳、黄小玲两位老师的课获得2015年“优质课”;在清涧县2015年中小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模式二评选活动中刘艳慧老师讲授的《数一数》和贺大艳老师讲授的《看一看》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清涧县2015年中小学“微课制作大赛”评选活动中,参与实验的惠珍珍、张晓燕老师荣获二等奖,惠红蕊、邵慧阳、郝密艳老师荣获三等奖。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学科带头人专项研究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和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两项课题即将结题。
(3)课题实验使学困生学习能力得到较大发展,整体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策略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总是充满着各种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累与枯燥,而是充满活力和激情。有效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完成率和学习成绩,缩短了他们与班级数学平均成绩的距离。以作为两个班级的实验对象30名学困生为例,具体变化如下表所示:
80分以上人数
年级平均成绩
学困生平均成绩
学困生在老师的多元评价中,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都有了较大进步,学习习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善。从两次随机抽查的30名实验对象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明显的变化,具体如下表所示:
独立完成作业
主动请教同学
课堂自觉发言
学习的进步使学困生的师生关系、和家长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具体如下表所示:
喜欢数学老师
自己可以学会
担任小干部
3、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自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以来 ,学校被评为“校本研修先进集体”、“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我校学生在小学升初中素质测评、全县数学统考、省市知识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学校受到县、市、省上的表彰奖励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赞扬。
4、主要创新点
(1)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2)逐步改进教师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快捷的教学模式,给数学学困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以期达到缩小“学困生”面、扩大优生面的教学目的。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
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再加上缺少理论支撑,缺少分析与矫正方法的研讨,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够。
2、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参与研究的老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大家都是主课老师,有的还是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因此积累的先进理论不够。还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3、对于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对我们来说是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一项新鲜事物,不仅缺乏经验,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研究过程中缺失理论的指导,所以有时候感觉比较迷惘,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操作,研究思路不清晰,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新的问题还会出现。
4、希望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给予指导与培训(参加省级课题研讨会或者派专家来学校指导)。
七、今后设想
防止和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有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要不断地观察、分析、研究,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力使两极分化现象逐步缩小。
1、继续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
2、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3、以后引导数学教师多参与课题研究。
4、“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将向全校乃至全县兄弟学校教师推广课题成果,发挥课题成果的辐射作用。
陕西学科带头人网络工作坊骨干培训简报
破冰行动开始
学员集体亮相
成功组建团队
工作坊活动专题会简报(一)
当前已输入 0字,还可输入 2000 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学好数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