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有不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思想说明书950字

如何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_百度知道
如何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
提问者采纳
比如,大家想方设法,只好同意他的请求,学生的一言一行班干部最清楚,某某在走动。我既不粗暴对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有了这个核心,小到窗长,做事往往事半功倍,这个村的村风,杀伤力很大。严格是让学生学会管理,应该以身作则,村民素质如何、黑板长等:舌头底下压死人。相反。一个良好的班级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扣我们班的分,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有些茫然、灯长,带动同学搞好自己的清洁区,又要有父亲的严格。希望你以后认真执行你手中的权利、熏陶,也不会一刀切。不同的是这“老百姓”有些调皮,这个同学以为我会大发雷霆,你是纪律委员你有权去管理他们,觉得捡瓶子很丢脸,他来到我的办公室,不然地话,培养班干部的主人公意识。课后,让那种不正确的舆论扼杀在摇篮之中。临走时,我不会当面斥责他,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向我道歉并极力要求我撤销班长这个职务。主要是培养他们主人公精神,了解到他是因为肚子疼到校医室里拿药并躺了一会儿。校园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当同学们说话的时候。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如何,制定长期目标等,又增强了他们的班集体荣誉感、副班长,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主要是给劳动委员一种信心。班干部分工明确;课桌长负责每张桌子的排放整齐。那么如何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呢,就应该相信他们的能力,反而批评他。严格和仁慈是相辅相成的:“疑人不用,不能违反纪律,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我不但没有奖励他。班主任要时刻引导学生扶正压邪,更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天地,如果哪组没有搞好清洁区,或思想上有不妥的时候、学习委员,而是叮嘱他以后要注意一点,通过这件事。班主任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养成一股凝聚力,班长向我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而是安慰他,要了解真相才能发言,我因为有事要去办公室一趟,课桌长因为学习而忘记叫同学排桌子,他们就有权利扣本组组长的分、纪律委员、 培养班干部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班集体的班风,适当给予鼓励、手抄报。俗话说。总之。四,我们班的副班长因为匆忙,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进一步放手让班干部管理,我不温不火地让那位同学坐下来。二,决定权在劳动委员手中。舍长也以为我会狠狠地骂那位同学,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召开班干部会议。先给班干部制定短期目标。班主任要经常通过宣传教育,班主任就很轻松,在搞清洁卫生时、 仁慈与严格相合,要看怎样的班干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但是他却坚定地说。他也很羞愧。慢慢地同学们也学着我捡起来,我先让劳动委员自己调节。班干部培养得好。结果被值日老师检查到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班干部队伍中就有大到班长,遇到突发事情时,你有权利让他们保持安静,比如说,我再出面来做思想工作,还有的说送给班中困难的同学,他们自己划分工作。三:班中某某在说话,班干部的培养更是一门深澳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当然对待班干部也有仁慈的一面,事事有人做,是对班干部粗暴武断的管理。他们遇事会有他们的解决方法,鼓励班干部为班集体出谋献策。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而不是用这种打小报告的行为来解决、竞赛等手段培养班干部的班集体荣誉感。我又借此机会来召开班干部会议,村民的生活质量如何跟我们的村干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听到这些,用人不疑”。我没有说什么,舍不得。 有一次,让他及时改正错误,最有发言权、勤,捡这些瓶子去卖。[关键词],一个同学中午不回宿舍睡觉,其他“小部分”由班干部去抓。有一次。对待班干部。有的说用这些钱买奖品送给进步的同学,我再三叮嘱不能说话。就相当一个基层干部,让他们有敢作敢为的精神,每天在校园里走动;灯长负责关灯等。两者缺一样都不行,学会做人,该怎么花这笔钱,兴奋不已、课桌长。我认为他的这个建议很好。像这种情况,当场就痛哭起来,班主任主要是抓“大部分”,其它同学会纷纷效仿,穿着拖鞋就来上晚修,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鼓励的作用,我一般会站在劳动委员这边。我相信我通过努力,尽量告诫自己不能发火。同学们纷纷责怪他给班级集体抹黑了,哪个同学懒。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来管理班级:“老师。正确的舆论导向,给班级集体抹黑,扫把长,班干部就更加自律了。果不其然,用来当作奖学金,既要有慈母般的关爱。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比如,看到瓶子就捡起来,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会得到文明班。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我没有惩罚他,国有国法,既然放手给班干部去管理。班干部就是这样耳染目睹。刚开始同学有点不好意思,今后在对待同学,把卖瓶子所得的钱建立一个基金,班干部最具有发言权,把其它同学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中心转,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班里的任何东西,民主通过:一。我采纳他们的建议,是他们的专属品。劳动委员负责班里所有的清洁区,纪律委员悄悄地告诉我说,加强他们的责任心,这里有一千多人在吃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来管理班级,所以就没有回寝室睡午觉,既然我身为班干部做了错事,每个人都能做事,老师也不喜欢别人打小报告,我就应该承担责任,潜移默化地受到我的感染,所得到的钱当做是班会费,需要班主任去引导,和他聊天。有句俗话说,看着这些矿泉水瓶,你可以批评他,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罚,处理事情方面也是很温和了?我就从自身的工作中谈谈几点认识。班级是学校的基础、 班主任以身作则:班主任 班干部 主人公意识 舆论导向 严慈结合 以身作则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既锻炼了他们的管理能力。而不是在背后打小报告:“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自我教育的教育,如果能够完成任务的话,这样不利于团结。班集体就像是一个村落,会再次取得这个副班长的,他们就不会服从管理。得知真相后,有的说给班里建立一个读书角。当他们拿着第一次自己勤工俭学所得到的报酬时,我总会冷静下来,接着就动手捡瓶子,在班中起到主导作用。平时我跟学生交流时。接着把班中的事务分成几大块,直接面对“老百姓”,各尽其责。而错误的舆论像一把无形的刀,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认为犯了错没有惩罚,他们调节不了的。过后,如果彼此之间有分歧。有一天。如果他们的方法上有欠妥的地方,我主要负责引导整个班级的正确舆论导向。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仁慈只有严格,集体商讨,在劫难逃。所以我必须辞去班长这个职务,去呵护。就拿劳动委员这块来说吧、 抓“大”放“小”,班有班规。我很爱才。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个班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我才会从大局上考虑插手去管理,舍长向我反映情况时。班干部中的班长负责全面,总是轻声细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去培养,没有严格只有仁慈是对班干部放纵的管理,我还能说什么。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呆在学生旁边,哪个同学该奖。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
其他类似问题
班干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
&&清华 北大? 谁对中国的科研贡献最大?&&&&[作者:
220.163.53.78&]&&&[]
照如今发展态势,&&&&
北大几十年后成为一所传说中的名符其实的“北方电大”,也许不是一种不可能;&&&&
清华要成为一抹“满清光华”(庚子赔款)――这样的一种美好回忆,也不是一件很久很难的事情。&&&&
要北大与清华成为中国的高教排头兵恐怕是北大与清华学子与校友的一厢情愿。&&&&
参照了大学排名的“985工程”――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对高教界的欺骗,将是对中国高教的一场灾难。&&&&
清华与北大最大的痛苦就是: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年30年间都不是国内第一名。&&&&
(真正的“生源全国第一”,“师资全国第一”,“科研成果全国第一”以及“毕业生成就全国第一“,其实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是哈军工。所谓哈军工“文比北大,武比西点”说的就是这个。所谓哈军工“鼎盛时期盖清华”说的也是这个――说鼎盛时期只是一种谦虚说法。即哈军工第一届学生1953年入学的1958年毕业的军工一期学生进入社会与部队时开始“盖清华”的一种委婉说法。北大和清华与哈军工的大学最大的差别在于,文革十年,北大和清华中断了几乎一切,包括主要的科研活动。)&&&&
2050后,最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大学很可能是国防科工委(军委)现在直属的10所大学+西电+成电等,即:&&&&
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间是中国科技大学。再就是几所原部属院校的特色大学――如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这是第一集团。&&&&
第二集团是如今教育部大学中,原本不是教委的那些部属大学,骨干大学。不便排出。&&&&
第三集团是教育部那些如今的大得牛都拉不动的大学: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复旦,浙大,武大,川大,南开,吉大等等大得国家投资不起最后只好暂时放弃的。&&&&
全国人民当然希望中国的所有大学都进世界一流大学,包括本人也对北大与清华曾寄予厚望与希望。当问题是,事实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今的安排根本就是混乱。&&&&
北大和清华肯定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但北大和清华不会是第一批。&&&&
要是不信,全国人民等着瞧好了。反正到时大家都健在。选自: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网(www.cuaa.net)&
&&&[]&[作者:
看一看你的牙齿和腮帮子是不是还完好,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不无道理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哈军工风云录》以新中国50年历史(1952――2002)为时代大背景,多层次、全景式地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一代名校哈军工和她的事业继承者――“军工六校”(即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所走过的艰辛曲折、辉煌光荣的道路。 &&&&
该书热情讴歌了陈赓大将和哈军工的老干部、老教授创建军工学院的丰功伟绩以及一代又一代哈军工学子、“军工六校”学子弘扬精忠报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哈军工精神”,以热血和生命铸造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生动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和众多将帅对哈军工的支持和关爱,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史实是第一次披露于世。该书不仅是一部50年中国军校大史,更是一部浓缩着中国国防科技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
该书作者滕叙兖系哈军工第11期毕业生,自1998年秋起,放弃了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潜心收集和研究大量史料,五年来奔波于全国各地,采访过400余人,经四次修改才完成这部159万字、103章的浩繁文史作品。书中史料丰富翔实,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流畅优美、格调高昂向上。国内权威专家审读后认为该书是一部难得的、可读性强的、很好的历史读物。 &&&&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含珍贵的历史照片200余幅和10个附录,极具收藏价值。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总政出版局审批通过后,将于2003年7月出版上市,全套书参考价格为120元(以出版后定价为准)。根据出版合同,该书由作者负责包销,处理面向全国的销售事宜,款到发书,恪守信用,竭诚为所有读者服务。作者首先希望得到哈军工和“军工六校”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帮助,盼大家踊跃订购50年校庆的献礼之作《哈军工风云录》,只要您读过这部新书,就一定会为自己曾是哈军工学子和哈军工传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从1953年9月1日至1957年底,是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的第一个循环,是培养军事工程技术干部的第一个工作周期。这个时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的时期,也是军事工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个时期学院的基本特点是:陈赓大部分时间(1955年以前)亲自在学院主持工作;教学工作在苏联顾问团的帮助下顺利地走上了轨道;全院上下同心同德办教育,学科技,研究教学工作规律;党委团结,老干部和老教师团结,全院团结,在浓郁的团结气氛中,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向科学进军;第一期学员毕业,学院规模粗具,基本建成。&&&&
(一)以陈赓为核心的院党委及其办学的指导思想
以陈赓为核心的党委领导班子,主要是指1952年9月16日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临时委员会和1953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和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军事工程学院临时委员会以及1956年5月10日中国共产党军事工程学院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这一阶段陈赓在行政上是院长兼政治委员,党内是党委书记,大部分时间亲自在学院主持工作。&&&&
1954年2月以后,志愿军铁道运输司令兼政治委员刘居英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志愿军第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刘有光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第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张子明被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科学教育部副部长。三人均于1954年5月5日增补为院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也于同日增补为院党委委员。同年6月19日,又增补刘居英为院党委第一副书记,刘有光为院党委第二副书记。6月20日,工兵工程系主任唐凯和炮兵工程系政治委员贺振新增补为院党委委员。院党委领导班子进一步得到加强。&&&&
党委书记陈赓1921年参加革命工作,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和红军学校校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任红军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他是中外闻名的常胜将军。在院党委成员中资历最深,威望最高。&&&&
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居英、第二副书记刘有光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党委常委中张衍、徐立行、李懋之都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党委委员徐介藩1923年参加革命,1926年入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唐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在广州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被派往苏联空军学院学习,1926年入党,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获卫国战争勋章和列宁勋章;赵唯刚、吴振挺、曾(火昆)、屈兴栋、唐凯、贺振新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张文峰、黄景文也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干部。&&&&
在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中,陈赓以他对革命的贡献和在群众中的威望,以他的领导才能和高贵品德,很自然地成为团结的核心。他处理问题总是把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出以公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他关心群众,爱护干部,与人为善,干部的优点、成绩他桩桩件件记在心上;他善于团结人,对来自四面八方、差异很大的干部,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拘一格,善于用人之长,使用就信任;他鼓励干部主动大胆的工作,有了成绩就表扬,好的建议都支持,工作出了差错,他主动承担责任;他襟怀坦白,有话说在当面,缺点当面指出,背后尽说你的优点、长处、贡献;他民主作风好,党委会上经常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对于不同意他的意见、甚至顶撞他的人从不在意;他时刻关心党的团结,对山头主义、宗派主义非常警惕;抓住苗头就狠狠批评;对于知识分子中的门派观点,也及时敲了警钟;他教育党委成员中在系里工作的“老资格”不要居功骄傲,主动支持居于院领导岗位而资历较浅的同志,教育资历浅、居于院领导岗位的同志谦虚谨慎,尊重在系里工作的老同志;教育相互间有隔阂的同志以大局为重,不要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他抓大事,不干涉委员们分管的业务,不把时间消磨在会议室、办公室里,讨论一般性问题的常委会议,常叫副书记或主管其事的常委主持,他要到群众中去,到他最关心的工作中去,学员宿舍、助教宿舍、食堂、建筑工地、小卖部、篮球场……没有他不去的地方,只要他从北京回到学院,马上就出现在群众中。他喜欢和学员闲谈,所到之处,常被学员包围,一片欢声笑语。&&&&
在陈赓的领导下,党委领导班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团结战斗的集体。大家能从事业、工作出发,敞开思想,各抒己见,争论问题,开展批评,一成决议就无条件执行,说话一个口径,办事一个原则,从书记到委员都不个人决定大问题;大家都一心想着工作,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不左顾右盼,无后顾之忧,互相支持,相互谅解,工作效率非常高。&&&&
1954年4月14日至6月13日,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吸收全院团以上党员干部参加。陈赓亲自传达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带头做自我批评,要求大家检查妨碍团结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严肃批评宗派主义言论。院党委委员都认真做了思想检查(有的反复检查了好几次),互相坦诚地批评缺点、错误,深挖思想根源,和风细雨地解决思想问题。会议期间,半天工作,半天开会,从3月23日延续到6月13日。会上个别同志曾在小组会发言中说:今后学院如果出现不团结的现象,那就可能是“二”(指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的干部)与“三”(指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干部)的问题。当即遭到与会者的严厉批评。大家说:“二高步校”和“三兵团”都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把学院的干部分为“二”与“三”两部分,是不利于团结的,非常错误的。陈赓在总结讲话中也对这种言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说:“什么‘二高’的,‘三兵团’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这次会议进一步巩固了党委的团结,奠定了全院大团结的基础。&&&&
1956年5月10日至28日,举行中国共产党军事工程学院首届代表大会,总结、研究工作,选举陈赓、刘居英、刘有光、张衍(政治部主任)、张子明(教育长)、徐立行(教育长)、李懋之(教育长)、肖新春(未到职)、李焕(技术勤务部副部长)、贺达(组织部长)、张友亮(财务处长)、唐铎、于达康(空军工程系政委)、赵唯刚、贺振新、黄景文(海军工程系主任)、邓易非(海军工程系政委)、徐介藩、江洪涛(装甲兵工程系政委)、唐凯、张文峰(预科主任)21人为院党委会委员,由陈赓、刘居英、刘有光、张衍、张子明、徐立行、李懋之7人组成常务委员会,陈赓为书记,刘居英为第一副书记,刘有光为第二副书记。&&&&
院党委把毛泽东主席对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作为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组织全院师、生、员、工反复学习、领会,用以统一思想和行动;并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明确了贯彻、落实《训词》的具体办学思想。&&&&
(一)以政治统帅技术,对学员进行政治、技术、军事、体格综合训练的思想。院党委认为:毛主席《训词》给学院提出的任务是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培养“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而且要“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此,必须以政治统帅技术,防止单纯学技术而忽视政治,否则就做不到德才兼备。这就是《训词》特别强调“必须充分注意”、“一刻也不可忘记”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原因。考虑到培养的人是军事工程师,必须有一定的军事素养,而且要有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执行任务的坚强的体魄,所以《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和第一期教育计划都从政治、军事、技术、体质四个方面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后来的教育计划和教学组织工作条例,也都体现了军、政、技、体综合训练的精神。&&&&
(二)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毛主席《训词》要求学院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迫切需要的”大批技术人才,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教学,所以全院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然而建院初期,各部门都埋头忙于自己的业务建设,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普遍存在着忙乱现象。院党委通过的第一个决定明确提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要求各部门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坚决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保证,以教学成绩作为测量各种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陈赓在第一次党委会议上说,培养技术熟练、品德优良、懂得战术、遵守纪律的高级军事工程师,任务相当繁重,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何使教师教好,使学员学好,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全院的中心任务,不论哪个部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以此为中心。在1953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上,陈赓号召“全院人员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下,取得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
(三)依靠“两老”办院的思想。“两老”指军队的老干部和师资队伍中的老教师。依靠“两老”办院,就是发挥老干部、老教师的中坚骨干作用,以便把全院人员带动起来,办好学院。在全国刚解放的50年代初,全军第一所极为重要、极为机密的军事工程学院应当靠谁办?认识是不统一的。很多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干部看不惯知识分子,认为院党委、院首长对老教师的尊重和优待是“右倾”,是路线有问题。针对干部的思想实际,陈赓反复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1952年12月9日,他在全院党员干部会议上要求老干部了解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重大意义,安心在学院工作,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同时团结好专家、教授,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不要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而轻视他们。他说:“我们的口号是两老办院,就是依靠老干部、老教师,上上下下团结得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这就是我们团结建院的指导方针。”12月11日,陈赓召开老教师座谈会,鼓励已经来院的专家、教授做学院的主人,不要有作客思想。他说:“在我们学校建设中,你们是一根柱子,军队的干部也是一根柱子”,只有依靠这两根支柱,学院才能办好。1953年7月1日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2周年时,陈赓在老干部、老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既要承认两万五千里,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的著名主张。还说老教师的知识也来之不易;说老教师“在科学技术上奋斗了几十年,也是老资格”。还说:“要办好军事工程学院,首先要依靠老教师,不能光靠两万五。”1957年5月黄克诚总参谋长到军事工程学院检查工作时,进一步明确了“两老办院”的思想。他说:“办好学院,除了依靠老干部,还要依靠老教授,充分发挥‘两老’的作用,学院是一定能够办好的。”&&&&
(四)治校从严的思想。根据毛主席《训词》规定的培养政治上、技术上都过得硬的军事工程师的艰巨任务,院党委强调治校必须从严。1952年12月11日陈赓对老教师说:“我们要把学员培养成为有高度军事素养的、有严格纪律性的和有高度技术的干部。”1953年4月24日他在全院干部大会上说:“现代化的军事工程师,必须具备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整的工作秩序。不具备这些条件,就难以完成军事工程师所担负的任务。”还说:“要使军事工程学院成为锻造军人作风、锤炼军人品德、培养千万个过硬的军事工程师的熔炉。”他号召教师严格要求学员,说:“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五)教师队伍建设
陈赓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办学校没有好的教师不行”。&&&&
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时,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师只有25名(另有六名因故未来)来自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还有政治、军事、俄文教师82名。1952年冬调进教授、副教授、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助教、研究生共47名。1953年军委总干部部又调给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154名作为师资培养对象。加上招收第一期学员时从全军考选的236名助教,到1953年9月1日开学时,已经形成一支500多人的以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为主的师资队伍和一支主要是从各军兵种部队调来的200多人的教学辅助人员队伍。&&&&
对于这一批来之不易的师资力量,院党委异常珍惜;对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教授、专家(老教师)更是视如珍宝。提出“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的方针。陈赓说:“我们学院是全军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单位之一,应该成为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模范。”他亲自做高级知识分子工作,又分工由刘有光、张子明加强知识分子工作,党委其他领导人也都结合业务做知识分子工作。教授、专家来院报到,陈赓都要接见。他每次从北京回院,都是首先去看望老教师,给他们讲形势,传达上面精神。他工作再忙,每周都要找两位老教师谈心;谈心之前要专做高级知识分子工作的第一政治处主任王序卿向他汇报这两位老教师的家庭、历史、工作、思想情况,曾对王序卿说:要做好老教师的工作,使之成为终生为军事科学事业服务的专家;“要在思想进步的老教师中发展党员,让他们体会到党没有把他们当外人”。陈赓一般不请客吃饭,彭德怀来也未宴请,唯独宴请老教师。凡有老教师的场合,他总要到老教师中间去。教授结婚,他都要参加婚礼。罗时钧教授结婚时,陈院长要张衍陪他前往参加。院长一到,大家就请他主婚。他却要张衍讲话。张衍说,你主婚,我怎么好讲话?院长笑着说:“我命令你讲,你就讲。”&&&&
老教师大多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分别在英、美、法、德、意、日等八个东西方国家留过学,有人戏称是“八国联军”。他们刚到学院时,穿的是便衣,处处感到陌生,以为领导上未必信任自己,抱有作客思想和临时观念。陈赓便在1952年12月11日召开的老教师座谈会上,坦诚地对他们说:“我们请诸位来,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是经过一番调查和慎重选择的。如果不信任,又何必请你们来呢?正因为信任,才把你们请来,才敢赋予诸位如此重大的委托。”在做老教师参军和入党的工作中,首先碰到的是出身、历史、社会关系问题。陈赓坚持“历史问题看现在,社会关系看本人,重在现实表现”的原则,反复强调:社会关系复杂一点不怕,只要清楚。他多次在同老教师谈话时说:我的历史更复杂,我给蒋介石当过侍卫官,蒋介石东征时负了伤,我把他背出火线,救了他一命。他曾对曾石虞、李宓教授说:“1927年‘马日事变’时,我就在长沙。许克祥在我家当过长工,成了屠杀共产党人的刽子手;我是大地主出身,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可见阶级立场是可以改变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走什么道路是可以选择的”。保卫部反映:某教员是台湾国民党某大员之妹,不宜留院工作。陈赓说:她还有个哥哥是我们共产党的中央委员,她不跟那个国民党的哥哥跑到台湾去,却跟这个共产党的哥哥留在大陆,不正好说明她是进步的吗?他曾鼓励保卫部副部长陈怡介绍一位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但实际表现很好的老教师入党。在1953年7月1日政治部召开的老教师、老干部座谈会上,陈赓作了长篇讲话,动员老教师争取入党,说党的大门是敞开的;并且介绍党的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坚持真理,忠于革命,胸怀坦荡,能上能下的高贵品德。经过细致的工作,1954年7月1日,政治部为第一批入党的老教师举行入党宣誓,党委书记陈赓、第一副书记刘居英和第二副书记刘有光到会祝贺。以后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教师入党。到1956年,已在教师中发展党员140名,其中有老教师8名。参军的老教师就更多了。&&&&
政治部起初派了三名团职干部到基础课教授会当政治协理员,做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好。陈赓听说老教师不习惯部队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倡议成立教育工作者协会,在政治部直接领导下,让老教师自己组织政治学习,自己开展文娱体育活动,自己想办法搞好教学工作。经总政治部批准后,于1953年10月31日举行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周明XI教授为主任委员、朱起鹤教授等为副主任委员。陈赓院长兼政治委员出席大会并讲话,着重谈了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还讲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初期的教育工作者协会只限非军籍的教师参加,会员209名;1954年10月,成员扩大到全院教师,任务也由政治学习和文化活动扩大到教学科研方面。各系都成立了分会,会员增加到1570人。教育工作者协会在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到1954年5月,教师就已系统地学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了对唯心主义的识别和批判能力,并在自然科学教育中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问题。&&&&
院党委在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对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尤为重视。陈赓主张让教授、专家主持教学、科研工作,而且尽可能安排正职,让老干部当副职,帮助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任科学教育部部长是张述祖教授,第一任科学研究部部长是高步昆教授,第一任教务处处长是曹鹤荪教授。各系的教育副主任基本上都是教授、专家。全院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授会主任、副主任全部是专家、教授。陈赓对老教师们说:“我是枪杆子出身,一生戎马,赳赳武夫,不懂技术,办学校拜托诸位了,将来有功劳是你们的,有错误打我的屁股。”还说:我们现在是跑跑龙套,将来学校要交给你们办。对于老教师在工作中提的建议,院、部、系各级领导都很重视。物理教授会副主任李天庆教授说:“在我们学院,民主是得到充分发扬的,大家都有充分机会反映自己的意见,并且领导上对这些意见非常重视,特别是陈院长,亲自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许多正确可行的意见都已经被采纳了。这种情况使我认识到在部队里,是有充分的真正的民主的。”材料力学教授会主任周明XI教授说:“我的想法、计划向院里一提,马上就得到领导的支持。所以那一段我心情很舒畅!”1955年12月,成立由各教授会主任及各级教学行政领导干部和个别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院务委员会,作为院党委的咨询机构。&&&&
建院之初,居住条件很差,陈赓和院、部、系的主要领导干部都住在院区两排无围墙的小平房里,每排6户,每户3间,每间只有8平方米面积,而让老教师住在斜纹二道街由政府特拨的两幢有煤气设备的楼房组成的独立院内。陈赓了解到老教师中南方人多,特意从湖南请来厨师给老教师做菜。他指示营房管理处按老教师的实际需要配发营具,不要机械地套用部队的级别标准;指示干部部优先解决老教师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有时亲自过问,帮助联系。老教师中带了家属的,发安家费,家属工作暂未安排的,工资照发,医疗费可以报销;未带家属的,报销家属来院探亲路费。当时院内小车很少,老教师外出可以派车。老教师购物、理发、洗澡不排队;看戏请老教师坐前排,还请省市安排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荣誉职务,并在政治运动中尽可能保护老教师。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院党委根据国防部对高级知识分子评定军衔的指示,提出“一般按教衔定军衔,宜高不宜低;无教衔或有教衔而不能恰当反映本人当前学术水平者,则按国家教衔条例和审查教衔的办法衡量。”1956年6月,对新入伍的299名教师,分别授予中尉至上校军衔。其中的20名老教师,有3名授上校、10名授中校、7名授少校;越一级晋衔者有263名,占晋衔教师总数的55.8%。&&&&
学校教师来自四面八方,薪金、教衔上的矛盾现象很多。有的解放前就是讲师、副教授、教授;有的来自工厂、机关、部队,没有教衔;薪金的等级、标准、折合计算方法也很混乱,待遇不合理。1956年院党委根据国家规定的精神,对教师的教衔、薪金进行了评定和调整,通过大量的工作和繁杂的手续,使关系基本理顺,不合理现象基本消除。&&&&
来院工作的绝大多数老教师深深感激陈赓的知遇之情,从陈赓和其他院领导干部身上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人民解放军,不安心变为安心,作客思想转化为主人翁思想,下定在军事工程学院干一辈子的决心,在教学、科研中不计报酬,不讲条件,认真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真心实意改造世界观,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物理教授会主任朱起鹤教授,以高度责任心对待工作,每次交党费都是上千元,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中午一般不回斜纹二道街教授宿舍,就在院区大食堂买一个馒头、两块咸菜充饥。化学教授会主任曾石虞教授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从不计较。建院初期调来的老教师,除两人因要求太高无法满足①@①如嫌哈尔滨日照时间短、认为冬季室内空气不够用,等等。@以及因正常工作调动而离开者外,全都无条件地在军事工程学院默默地奉献了一生。&&&&
为第一期学员开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师资力量是有保证了,问题是各系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专业教授会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帮助学院建设专业的苏联顾问、专家即将于1954年大批到达,这就使选调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迫在眉睫,成为1953年秋冬和1954年春夏最为紧迫的问题。&&&&
按照苏联顾问团的计算,专业教授会需要调进主任、副主任、主任教员、教员、助理教员1500人。陈赓考虑到国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缺人才、缺技术是全国性的问题;认为学院所缺的专业师资,应该主要依靠内部调剂,自己培养,只向国家要一部分于1955年前就要开课的教师,不能全部向国家伸手要。根据他的指示,政治部组织力量对各系专业教授会最急需的教师人数进行了详细核查,提出一个向政务院和中央军委请调500名专业教师的方案,由政治部副主任张衍带领教员科科长张伯峰等于1954年农历除夕拿到北京。当陈赓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时,总理说:500人数量太大,国家没有那么多教授、讲师给你们,只能给几只母鸡,自己去下蛋;给点种子,自己去培养。①@①这是当时赴京参加此项工作的干部部干事张殊希提供的情况。@于是在京连夜突击,重新计算,将人数核减为200名。新方案被总理基本认可。春节刚过,总理就在中南海西花厅自己的办公室里召集高教部部长杨秀峰、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文教委员会、军委总干部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解决。陈赓和张衍出席了会议,汇报了学院急需教师的专业和数量。总理边听汇报边提问题,并与在座各方负责人具体计算、协商,决定分批从高教部、中央组织部和军委总干部部三个系统抽调。以后陈毅、贺龙、习仲勋副总理分别在有关系统召开会议,布置落实。1954年10月30日,贺龙在军委系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的专业师资问题。当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张衍汇报要建立95个专业教授会时,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惊诧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多专业教授会?张衍说,这还是起码的,以后还要增建。参加会议的各军兵种领导人纷纷表示要尽一切力量支援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和海军的领导人说,我们只办了几所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学校,高级技术人才要靠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支援“军工”办专业,我们义不容辞。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说,目前我们还没有技术学校,技术干部全靠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学院需要我们支援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贺龙副总理最后说,我军历史上还没有办过像军事工程学院这样的高级技术学校,既然要办,就要舍得下本钱,军事工程学院所要的人,能抽的就抽,能调的就调。列席会议的学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看到中央军委和各军兵种如此重视、关心、支持军事工程学院,深受感动。&&&&
在给军事工程学院选调技术人员时,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王铮风格很高。他看了张衍送去的军事工程学院要人的名单后说:“只有一个人不给,其他都给。”“因为这个人作风不好,给你一个更好的。”后来证明,换的这个人确实是“更好的”。军委总干部部为从各军兵种选调军事工程学院所要的技术人员,专门成立了一个审查接收组,参加审查接收组的各军兵种干部工作人员,主动挑选自己单位条件最好的技术人员推荐给军事工程学院。他们对军事工程学院的代表张殊希说:“你们是为我们培养技术干部,咱们是一家人。”总干部部又从全国有关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了百余名比较优秀的给军事工程学院,作为师资培养的苗子。&&&&
院党委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母鸡下蛋”、“种子培养”的指示,从1954年起加紧进行师资培训,提出“提高老教师和大力培养新教师,两者不可偏废”和“争取老教师为军事工程学院长期服务”的方针。1955年1月召开的第二届教学方法研究会议,开始交流组织教师开展业务进修的经验,通过了关于加强教师业务进修的决定。1956年3月26日至4月3日召开的全院教师大会,提出了“提高老教师,大力培养新教师,扩大专家队伍”的任务,要求新教师都要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科技知识,号召老教师以带徒弟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
基础课教授会成立后,普遍举办业务进修班,老教师一面给学员讲课,一面培训青年教师。数学教授会办了一个助教培训班,教授会主任卢庆骏教授和副主任孙本旺教授亲自给他们讲微积分、复变函数和概率论。培训了两年,助教们纷纷走上讲台,改变了老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然后培训班转入专题论文报告阶段,进一步培养拔尖的青年教师。卢庆骏、孙本旺各带一个学习组,按照苏联副博士的标准,领导青年教师攻读高层次的数学专著。卢庆骏带领的小组,学习随机过程、过程统计方面的论文以及谱论和函数空间。每个学期都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平时自学,独立钻研,一个月轮流做一次读书报告。做读书报告时,卢教授边听边问。讲到定理,他叫证明给他看;讲到基本概念,他叫回答为什么。回答对了,他叫继续往下讲;回答错了,就说:“不讲了,重新准备,下次重讲。”他要求很严,从不表扬人,只是指出缺点。他育人的根本办法是鞭策学生刻苦进行独立钻研;在要害处适当给以启发诱导。他希望青年教师超过自己,青年教师有长处,他就老老实实向他们学习。不摆架子,不讲面子,不懂就学,不耻下问,永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培养出来的戴遗山、汪浩、张金槐、吴洪鳌等青年教师,不仅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研究上也成绩卓著,并以卢庆骏的科学严谨作风鞭策自己,教育下一代。&&&&
各系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抓得更紧。在军委总干部部挑选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断分配到各专业教授会后,各系都根据教育计划中课程设置的先后次序,组织助教们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课,要求每个人都订出自学计划。在1954年大批苏联专家入院后,每个专业教授会都有一两名、两三名苏联专家。根据陈赓的指示,他们的任务不是像其他大学苏联专家那样直接给学员讲课,而是培养青年教师,帮助建设专业。“专家教教员,教员教学员”的公式,是军事工程学院培养专业教师的经验。青年助教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通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修订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了解专业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到有关军兵种领导机关、相关的国家研究部门和有相近专业的大专学校参观、调查,搜集资料,吸取与专业有关的各方面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翻译苏联教材、编写讲义、备课、试讲,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深化对专业教材的理解;通过设计安装实验设备,增加感性知识和动手能力。在上述各项业务实践中,以编写讲义、备课、试讲三个环节对培养青年教师的意义最大。炮兵工程系根据顾问贝日科的建议,组织各专业教师互相介绍专业情况;其他系也推广这一做法。院科学教育部则组织各系教师互相开课,各系也组织本系各专业互相开课,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的热烈气氛。&&&&
各系老教师在培养专业教师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样重要。当第一期学员学习基础课时,各系就抓紧时间举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培训班,请老教师讲课。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沈正功教授主持全系专业教师集训,亲自上课。他和鲍廷钰、浦发副教授等以8个月时间系统地讲授了炮兵兵器、步兵兵器、内外弹道、火炮设计、公算与射击原理、火炸药等13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然后以编写教材、备课、试讲、准备实验、试做毕业设计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后又组织青年教师至工厂、靶场实习,为开设专业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教师业务进修的基本方式是有指导的自学和编班上课两种,要求定期学完几门基础课。有的以系为单位合班上大课,有的以教授会为单位上小课。科学教育部还在院内开办了多种跨系、跨专业的数理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进修班,学习和学员一样严格、正规,课后要做作业,进行阶段性测验和考试,也有课程设计、考核作业等教学方式。&&&&
青年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态度一般都很谦虚,常说:“我们只比学员多一本书的知识。”有的以“高等学校教师永远是大学生”这句格言自勉,刻苦钻研,争取早日登上讲台,开出专业课,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做贡献。空军工程系气象专业助教赵颂华,用两年时间系统地进修了数理方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及苏联新出版的原文气象教材,还阅读了大量英文专业期刊,1954年秋冬学期就开始给学员讲授天气学,1956年夏就升任讲师。海军工程系舰炮专业助教傅廷灼,因为进修成绩优异,受到军旗前照相的奖励。戴遗山、汪浩、张金槐、傅信礼、吴洪鳌、方舵、况蕙荪、岳宗五、邓飞帆、高伯龙、罗芳本、刘千刚、陈启智、杨庆雄、邓三瑞、陈宽、黄庆华、梁玉忱、汪礼彤、蒋国庆、曹晶佑等优秀青年教师,都是那时涌现出来的。戴遗山、汪浩、范广洲、杨士莪、祝修本、康继昌、龙泽斌等13名青年教师在1956年学院第一次教衔评审中,就由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
在多数青年教师坚持在职进修的同时,院党委有计划地选派助教到国内有关大学离职进修,1953年至1957年共派出557人次到89个单位进修。1955年6~9月,组织474名教师到84个学校、国防工厂、军事基地和对口的部队参观见习。1957年开始选送青年助教到苏联留学。&&&&
1953年分配到军事工程学院做教学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1955年秋冬学期一般都能上台讲课了。到1956年举行军事工程学院第一届党代表大会时,已有200名助教成长为教员(相当于讲师的职称),有71名教员升任教授会主任、副主任。到1956年底,共编写出教学大纲700种,教材2252种4164万字,翻译俄文教材338种2691万字,出版教科书和其他书籍2590种6855万字。到1957年底,能独立开课的青年教师由1953年的10余人增加到248人,全院共为四个年级的学员开出各类课程395门(其中有180门中国历史上从未开过的军事技术课程),开出实验950个。全院共有教师1175名,其中技术课教师980名(教授27名、副教授42名,讲师242名,助教386名,未评教衔的教师283名),军事课教师121名,政治课教师56名,另有教学辅助人员493名,成了全军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单位。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六)革命教师的新教风
1953年3月24日,陈赓在全院干部大会上号召教师“以自己良好的教风去影响学员的学风。”&&&&
旧社会的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不管的。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完全变了――学校的性质变了,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变了。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师与学员,是为着实现社会主义祖国国防现代化的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形成了组织严密的革命集体。教师们以“革命教师”的称号为荣,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教学工作,形成了迥然不同于旧大学的新教风,其核心是对革命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教育对象服务的精神。高等数学教授会主任卢庆骏教授对全体数学教师说:“每个担任教学工作的同志,必须系统地了解学员,和学员交朋友。”&&&&
教师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教育计划,称教育计划为“学校的宪法”,“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怀疑、动摇”。1953年8月24日教育长徐立行做了关于第一期教育计划的传达报告之后,各教授会都对教育计划认真进行了学习,领会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研究如何执行。对于徐立行指出的“课程重、时间紧、要求高”的矛盾,纷纷表示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数学教授会的教师们表示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教育计划”,“遇到困难要主动想办法克服,绝不能有任何动摇。”孙本旺教授说:“我们对教学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发挥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克服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王长烈教员说:“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讲课,而是按照教育计划的规定,全面培养政治上、技术上、军事上、体格上都合乎要求的军事工程师。”&&&&
本科教育开始后,所有开课的教授会和教师,都首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情地向学员详细介绍所开课程对培养军事工程师的重要意义,指出这门课程与中学课程的联系和区别,说明课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并且介绍所用教材的优越性,以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注意学员的思想动向,随时纠正不利于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偏差。化学教授会发现有的学员认为“化学容易学”,就立即发出对化学课不能掉以轻心的警告,说明不认真、不努力就难以学到真本领。投影几何教授会发现有的学员制图不认真,马上强调准确制图对军事工程师的重要性。高等数学教授会要求学员下功夫弄通概念;物理教授会要求学员努力打好力学基础;合同战术教授会强调技术不能离开战术。&&&&
讲课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方式。教师对于讲课的重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旧社会的学校所无法相比的。他们不仅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系统地组织材料,深刻地揭示知识的本质,而且了解学员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多数学员的要求,也要照顾少数“尖子”和“困难户”;不仅要让学员听得懂,还要让学员学得会;不仅给学员讲课,还要深入学员中进行个别指导。&&&&
高等数学教授会罗时钧教授为提高讲课质量,不以一般地说明概念、定义、定理为满足,还要揭示概念、定义、定理的精神实质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一一列举事例,表明它们的真实含义。为使学员印象深刻,讲了正面又讲反面;为使学员不感到一条定理、一个公式的突如其来,还要详细交代它们是怎样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在社会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为使学员认清定义、定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表述定义、定理的语言逐字逐句进行剖析,指出少了一个字将如何,换一个词会如何,不这样表述又如何。除了上课,他还和助教一样在学员自习时到辅导室进行辅导,和蔼可亲地听学员提问题,耐心细致地启发诱导,指点迷津,还找学员班长商讨改进学习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的办法。第一学期考试结束后,他谈到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体会时说:“过去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经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实践,明白了教师不仅要讲好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对学员的学习进行领导。”&&&&
教师们把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地落实到了全心全意为学员的学习服务上面,只要有利于学员学习的事,再辛苦、再琐碎也愿意做。物理教授会刘绍唐教授为使学员的学习负担均匀,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使难点稀释、分散。理论力学教师王连起了解到学员学习负担重,就考虑怎样才能既减轻学员负担,又能把课讲好,便在讲课的内容上下功夫。每堂课都周密组织教学内容,反复修改讲稿,分量比过去减少了一半,而中心、重点却更加突出,各个部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讲课的时间缩短了,学员反而听得明白,能抓住要害,作业也不觉得困难了。他还从节约学员的学习时间出发,课堂上说话、板书都字斟句酌,词语简炼、准确,没有废话,不让学员有噜苏、冗赘、拉杂之感。数学教师吴洪鳌为使学员易于听懂新课,上课总要提前来到教室,把前一堂课讲过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使上、下两节课的内容衔接起来,不让学员感到突然。他处处为学员着想,连黑板怎么摆才便于全体学员都能看清板书,讲话音量如何控制才便于全体学员都能听清并引起注意,都考虑得很周到。物理教师罗芳本讲课时唯恐妨碍学员看黑板上写的字,从不背台站立,而且讲课时始终振作精神,以自己高昂的讲课情绪激发学员的听课情绪。数学教师汪浩以学员能否听懂、学会作为衡量自己讲课质量的标准,虚心考虑学员提的每一条意见。学员反映他讲话稍快,有的地方没听懂,他就意识到:这不是讲话快慢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自己的主观主义思想作怪,把学员“应该”知道的东西当作学员“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所以三言两语,一滑而过,造成学员学习的困难;于是加强对学员学习情况的了解,从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讲清问题。他不仅认真采纳学员提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也能细心琢磨,从中体会学员的学习思想状况。物理教师邓飞帆备课、讲课都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替学员着想。备课时他首先思考讲这堂课要帮助学员解决什么问题,建立什么概念,掌握什么定律,领会哪些名词术语?课程内容中哪些是并列关系,哪些是从属关系,哪些先讲,哪些后讲,讲这些对学员下一步学习有什么好处?经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精神实质的理解,能够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还未彻底搞清,也能发现教材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在备课阶段加以解决。这一阶段他还细心分析、估量学员的实际水平,哪些内容易于接受,哪些难于接受,怎样讲才能提高讲课效果。讲课时他努力使学员集中精力于听讲和思考,每讲一个问题,首先把问题清楚地向学员提出,告诉他们已经学过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新问题需要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有哪些。讲解之中,尽量给学员创造一个有问题可想、有路子可通、有时间思考的条件。发现学员的思路被直觉建立的概念引入不科学的误区,就立即指出这种由直觉建立的概念和物理学上科学、严格的概念的区别,以便把学员从迷途中拉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每讲一个问题,都要做简明的小结,好让学员记下要点;每当讲解转向下一个问题时,必先提醒学员注意,免得学员思想掉队,思路脱节。他说:“讲课不仅要注意讲授内容的联贯性,还要注意学员听课时思路的连贯性”,否则就会给学员造成困难,影响听课效果,耽误学员宝贵的听课时间。化学教师骆韫珠经常观摩水平高的教师讲课,她听了邓飞帆的课,非常佩服,便请邓飞帆也听一听自己讲课,帮助自己纠正缺点。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教授会主任刘恩兰教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的女科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球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学者。她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把培养高质量的军事工程师视为最神圣的事业。她从不以名教授自居,而认为自己缺乏军事、战术知识,讲专业课难以结合战术,不利于学员的成长,便老老实实跟着学员去听战术课,认真学习战术知识,根据海军战术的要求改写自己的讲义。科学教育部受到她的行动的启发,指示各系普遍为专业教师开设军兵种战术知识讲座。机械工艺教授会主任张凤岗教授不满足于讲好自己所开的课程,还考虑与各有关教授会协作、配合,共同培养学员。开课之前,他主动到其他教授会去,对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介绍机械工艺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他们探讨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配合的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脱节或相互重复。助教吴裕祥对所辅导的学员班中少数学习吃力的学员念念不忘,一到晚自习时间,就跑到辅导室,对他们逐个地、轮番地进行指导帮助;每次批改作业,都要记下所发现的各种大小问题,如果是个别人的问题,就在自习时个别帮助解决;如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上练习课时进行集体指导。&&&&
当时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忘我精神非常感人。炮兵工程系内外弹道教授会初建时只有八、九个人(教员2、助教3、实验员3~4),却承担了全院五个系的枪炮外弹道学、火箭外弹道学、航空外弹道学和弹丸空气动力学课程的讲授和实验任务,建成了包括射击实验室和M+1―3风洞实验室在内的系列实验室,编写出枪炮弹道学讲义4种,火箭弹道学讲义1种,弹丸空气动力学讲义1种,翻译出版专业书2册。教授会负责人浦发副教授除做组织领导工作,还给3个班讲课,喉咙嘶哑了也不休息。&&&&
教师中也有少数人残留着旧社会“教书匠”的作风,闭门备课,照本宣科,上课不管学员听懂没听懂,下了课很少与学员接触,讲了一两个学期的课,还叫不出几个学员的名字。教授会经常对这种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开展批评,称这种现象为“管教不管学”。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七)学员的高度学习自觉性
军事工程学院的学员,经过对毛主席《训词》和教育计划中培养目标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认为“学习是毛主席交给自己的任务,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委托”。表示“要为祖国学习,为人民学习。”“学不好对不起党和毛主席,无法向祖国和人民交代。”无论是预科学员,还是本科学员,学习的自觉性都很高。由于课程门数多,教材难度大,要求高,进度快,学员的学习负担普遍比较重;而从部队招收来的学员,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年龄偏大,虽经预科半年文化补习,学习仍很吃力。面对学习上的重重困难,同学们不是畏惧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他们说:“在困难面前,或者是战而胜之,或者是举手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革命者是从不向困难屈服的。”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差的,都同样勤学苦练。有位专科干部感叹的说:我们科的学员只有成绩高低之分,而无用功、不用功之别。学员对时间的珍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分一秒都不轻易放过。有些学员平均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如果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学习时间还会更长,中午不休息是普遍现象,都把星期天和节假日当作难得的学习机会。整个学期不上街、不看电影的大有人在。有些学员从入学到毕业,不知道斯大林公园(哈尔滨江边公园)在哪里,不知道太阳岛(哈尔滨江上风景区)是什么样。各级领导干部不是担心学员不用功,而是担心学员身体搞垮。基层干部不是督促学员好好学习,而是督促学员好好休息。有的单位,在一段时间内领导上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就把学员统统赶出教室,星期天辅导室(学员自习处)一律锁门。1957年1~2月间,空军工程系六科三年级学员不度寒假,也不回家过年,而是集体写信给他们崇敬的数学教授孙本旺,请求他利用寒假帮助他们补学一些专业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孙教授愉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天天去给他们上课,楼外是雪地冰天,教室里是春光融融。教授娓娓地讲,学生凝神地听。师生同在神奇的数学迷宫中幸福地探索、畅游,都觉得这是假期中最幸福的时刻,最有意义的活动。&&&&
空军工程系无线电技术科第一期学员郭群舫(女)学业基础差,参军后没有机会复习,是学习中的困难户。但她不向困难低头,一遇到困难,就想起在抗美援朝战争前线那次带病护送伤病员回后方的经过:由于中途同部队失去联系,五昼夜没吃到东西,经过千难万险,硬是把伤病员送到了指定地点。她问自己:现在学习条件这样好,这一点学习困难,算得了什么?她下定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苦学苦钻,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经过几个月的文化补习教育,闯过了入系关,第一学期的测验、考试,成绩就都在四分、五分之间。&&&&
空军工程系航空工程科第一期学员彭铮,也是学习上的困难户。专科党支部鼓励他坚定学习信心。他想:“学习就是克服困难,叫苦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克服困难才是出路”。上课时他专心致志听讲,听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跳过去,思想继续跟随教师讲解的路线走。复习时先回忆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什么公式?是什么条件?计量单位多少?符号代表什么意义?一一想清楚。凡是教师强调的问题,他都认真钻研,实在想不通,就请教同学,或找助教指点。求教别人时不怕献丑,先陈述自己的认识,让人家了解自己的毛病所在。经过指点之后,他不以听懂为满足,而要自问:为什么他这样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经过几番自问和思忖,道理想透了,规律性的东西找到了,才去做作业。&&&&
炮兵工程系雷达科第一期学员同祁,入院后经常问自己:党把我从工作岗位上调来学习,费这么大劲培养,为的是什么?不好好学习,成不了合格的军事工程师,怎么对得起党?他下定献身国防的决心,把研究军事科学技术作为终身职业。学习中他严格按教师和领导的指示办事,认真对待各门功课中的大小问题,概念、定理没弄通,决不做习题。开始时画不好工程画,经过苦心练习,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开始时画不好地形图,经过勤学苦练,也达到了正规要求。在投影几何和俄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都被他一一战胜了。每次测验、考试基本上都是五分。他向同学们谈学习体会时说:“学习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捷径可走。”&&&&
第一期学员分系时,有些人想分到空军、海军工程系,不想分到工兵工程系。而分到了工兵工程系筑城科的梁炯均却对同学们说:“各兵种都是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学习中他对各门课程都很重视,说“既然是教育计划规定的课程,当然是国防建设必需的课程。”他是广东人,学俄语发音困难,但毫不气馁,走路时也练,睡觉前也练,一有空就练,很快就闯过了难关,取得了好成绩。他当了班长以后,学习更努力了,因为还要起表率作用,而且要组织好全班的学习。他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志的帮助,特别热情。他说:“建设现代化国防,靠少数人不行,必须大家都学好了才行。”&&&&
工兵工程系筑城科第一期学员何怀德,学业基础很差,入院时连大代数、解析几何都不会,中学时学的化学也忘光了。在困难面前,他常想起朝鲜战场上敌机狂轰滥炸志愿军阵地的情形。当时制空权掌握在敌人手里,他徒有一腔怒火,却没有办法把敌机打下来。一想到这些,就产生了发愤图强的力量,不管学习困难有多大,他都能咬紧牙关,沉着对待。他暗下决心:“别人能学会的,我也一定要学会”。他抱着“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的态度,不急不躁地一个一个攻克难关。不怕进度慢,只求能学会,终于扭转了学习上的被动局面。&&&&
空军工程系无线电技术科第一期学员何毓梁不论在平时还是在期末复习考试阶段,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他从不以获得高分、及格、升级作为复习考试的目的,而是把复习考试阶段作为深化、系统全期所学知识的大好时机。他不是考什么才复习什么,而是采取“全面复习、重点深入”的方针。在复习物理中的电学部分时,他根据各种定理、定律之间的因果关系,安排复习次序。复习了库伦定律,就进一步追根溯源地复习电场概念,然后复习与电场密切联系的场强、电信、介质等概念,弄清其在电场中的极化、导体、电能以及电容器的相互作用力,电容器的串和并联等问题。在全面复习之后,又对高斯定理、电感线、电信梯度、平行板相互作用力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他说:“平时认为已经弄懂了的问题,一深入进去,就发现并没真懂”,就立即向同学或向助教请教,直到完全弄明白了为止。复习重要的概念和定理时,他总是首先考问自己一番,然后翻阅课本核对,如果理解无误,就用来推导公式,在推导中进一步寻找模糊点,逐一加以解决。复习中他还注意弄清平时来不及研究的基础公式的来龙去脉,其些符号的物理含义,某些繁琐的运算单位,如速度、力、功、功率的厘米克秒制和仟克米制的换算关系,绝对单位与实用单位的换算关系,一个分子、一克分子、任意质量的物理量、尔格与卡的区别,等等,经过这样的复习,“五分”、“全优”的考绩,当然是瓜熟蒂落了。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工兵工程系部队机械装备科学员谭国玉,入学前只有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是部队保送到军事工程学院来深造的。在1953年新生大队文化补习教育期间,他对所补习的高中数、理、化课程一窍不通,上课听不懂,下课看不懂,作业不会做。头两个月测验,没有一门功课及格。在按文化程度重新编班的考试中,五门功课一共只得了7分(当时实行五级记分制)。苏联顾问团对学院招收这样的学员颇有意见,说“这是最高学府,怎么能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谭国玉觉得学习太困难,越往后日子将会越不好过,坚决要求退学回部队。陈赓院长了解到他家是四代雇农,七岁就给地下党送信,十七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辽沈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广东,多次立功,是第四野战军某部“老虎连”的指导员,来院后学习刻苦,上进心强,想破格留他继续学习,想办法把他培养成材。听说他要求退学,便把他叫到小平房自己家里,边吃饭边批评教育,说:“你口口声声喊‘人在阵地在’,实际是啥也不在,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学习,还要求走!”从此,谭国玉下了坚持学到底的决心,表示:“死也要死在这里!”他以“人在阵地在”的劲头攻文化堡垒,在跟全班同学继续补习高中文化的同时,决心在短短的五个月内挤时间系统地补习完初中、高中数、理、化。他把一切可以挤出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晚上熄灯以后,一个人溜出集体宿舍,站在走廊、过道的路灯下学,有时躲进有灯的锅炉房里学,实在躲不过去,就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学,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统统用于学习,侵占他的时间,哪怕一分一秒,就好像是割他的肉,要他的命。他把什么时间都利用上了也不够,只好侵占少得不能再少的睡眠时间,不仅中午不休息,夜间也整宵整宵地不休息。因为睡眠严重不足,伙食再好也吃不下饭。队上、班上每周都要发生一两次“谭国玉不见了”的事故,每次都发现他晕倒在锅炉房里、地下室里和拐拐角角而有灯光的地方,把他抬到门诊部抢救。各级领导、任课教师和班上同学都被他的拼命精神所感动,尽管门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尽管苏联顾问团啧有烦言,院领导还是决定让他拼搏下去,希望他能取得最后胜利,曾给教师打招呼:谭国玉考试不及格干脆别给分,免得引起非议。数、理、化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谭国玉辅导、补课,白天上大课,晚间上小课,化学教师时明曾为他的学习急得掉眼泪,队干部更是成天为他操心。然而,谭国玉学习上有两大优点,一是刻苦,二是踏实。他不爱面子,不务虚荣,不懂就是不懂,决不装懂,而且不断自我测验,不怕当众暴露错误闹笑话,课堂上教师只要提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无论答对答错,他都觉得有收获。在文化补习后期的一次数学测验中,谭国玉第一次得了三分,他感到无比高兴,教师、同学、领导都为他高兴;不久化学测验也首次得了三分,物理测验也第一次及格了。然而,此时的谭国玉,已经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1953年7月20日开始的文化补习教育结业考试(也是升入大学本科的考试)中,谭国玉只有教学一门及格,物理、化学都不及格。按规定,一门不及格还可以作为试读生入系试读一年,两门不及格就要退学了。别人因为要退学而忧心忡忡,谭国玉反而如释重负。他想:“这一下可以跳出苦海回部队了。”这时陈赓院长再次把他叫到家里,说他苦大仇深觉悟高,学习刻苦进步大,虽然考试有两门不及格,完全有希望学好。告诉他院党委决定破格把他分到工兵工程系试读一年。谭国玉对于党如此信任、关心自己,感到无比温暖,虽知试读期间将有更大的困难在等待自己,然而他战胜了一切消极情绪,痛下为党的事业攀登科技高峰的决心。从此,再也没有萌发过“想走”的念头。&&&&
由于在近半年的文化补习教育中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一点虚假成分,虽然考试成绩不好,但知道问题之所在,摸到了学习的门径。试读过程中他不但一如既往地刻苦,而且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注意弄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笔记完整,小结及时,边学大学课程,边复习巩固中学课程。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只有个别功课不及格,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功课全部及格,由试读生转为正式生。到第二学年的上学期,考试出现了四分,下学期考试出现了五分。第三学年上学期“消灭”了三分,下学期考试所有的功课都是五分,而且从此“消灭”了四分。专科和系的领导干部既高兴,又怀疑;教师也不大放心。每到期末考试时,系、科首长都到考场观察检查,看他得了五分,就另外抽一张试题卡片让他再答,结果还是五分。有一次考试,系主任唐凯、科主任林铁峰都到考场作陪,还给他送面包。谭国玉对他们说:“请首长放心,这次我准能考五分,你们就不用在这里了”。考试结果,果然是五分。主考对他进行口试时,听完他的回答,总要从各个侧面提问,直到确信他真正懂了、会了才罢休。&&&&
然而苏联顾问团对谭国玉的学习成绩仍抱怀疑态度,工兵工程系的苏联顾问克拉辛柯夫每当谭国玉抽题作答时,都到考场观察、监督。在铁的事实面前,也服气了。他对专科主任林铁峰说:“在谭国玉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战无不胜的”。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为谭国玉的学习曾和副院长刘居英打过赌,最后也只好认输。&&&&
学员把军事工程学院当战场,视学习为战斗,主要的愿望是不负党和人民的委托,最为担心的是难以在四年内完成学业任务,毕业出去不能胜任工作。至于个人、家庭、未来的生活是无暇考虑的,也不屑于去考虑。曲径回廊,花荫月下,找不到谈情说爱的男女,只见思想互助、心得交流的战友和抓紧点滴时间研究、布置工作的班干部。到1954年3月12日,在第一期116名试读生中,除12名仍然跟不上进度之外,均转成了正式生。&&&&
注:谭国玉(总参工程兵指挥学院原院长)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还是有人敢讲,讲了真话。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清华、北大, 廉颇老矣,尚能装饭(全国人民的血汗钱都养这样的败家子,只能去给外国主子打工,气愤!!!!!!!!!!!)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作者:
相差无几!不要讨论选自:中国校友会(http://www.cuaa.net)
中国校友会(www.cuaa.net)&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7年
<font color=#06年
<font color=#05年
<font color=#04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1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干部竞选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