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注册一个高登伊莉讨论区账号的账号呢?可以的话,麻烦联系一下

  一个原本只是给IT发烧友交换信息的讨论区,由于基本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演变成香港激进派的主要信息发布平台,更影响香港的佔领运动乃至政局的发展,这就是「高登讨论区」,香港最热门的网上讨论区。
  「请杀死身边警察的亲友」——这个让人不安的帖子,在高登讨论区出现后,很快被删掉了,一起被删掉的还有另一个宣扬「引爆政府总部」的帖子。很难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蹩脚的恶作剧,还是在赤裸裸地恐吓。
  在香港的佔领运动演进过程里,高登讨论区上此类看似玩笑的资讯简单的偏激帖子层出不穷。把这些帖子描述为激进团体的有组织的策划并不准确,起初,网友们只是讨论运动的走向和进行下去的方法,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想法冒了出来,某些很快就沉底了,再无人讨论,但另外的一些获得了更多人的回应,变成了现实的号召,比如十月中旬对金钟龙和道的夜间突袭佔领,就是源于高登讨论区上的集结令,成百的戴著口罩的「高登仔」(香港人对沉迷该论坛的网友的称呼)真的动员了起来。立法会遭到衝击那一晚,高登仔给出的理由之一是因为「网络廿三条」即将表决,后来被证实是假消息。而旺角清场之后,几百人假装购物(以广东话谐音「鸠呜」称之)、集体过马路,让警方高度紧张疲于奔命,则脱胎于如何让政府管制成本增加的议题讨论。被网民称为「四眼哥哥」、自称澳洲留学生的郑锦满(Alvin),也以网名「诱佣奶大」在高登号召「勇武派」在清场时「以武抗暴」,并宣布成立「学生前线」,支援升级行动。
  这改变了人们对高登讨论区的既有印象。多年以来,这个论坛几乎没有成规模的线下网友聚会,许多耸人听闻的动议不过停留在嘴上,但改变在近期发生了,某种程度上,高登讨论区变成了衝击与挑衅的信号发射器。与近年来掘起的与激进团体关系紧密的某些本土主义网站不同的是,高登讨论区没有政治背景。
  高登讨论区命名之伊始,并无太多野心。这个在二零零零年创立并定位于电脑资讯的论坛,名字里的「高登」取自香港一家专门售卖电子用品的商场,两者并无直接关系。时过多年之后,高登讨论区的名气远远大于高登商场。它也是最受香港年轻人欢迎的本土论坛,还研发了可装载于手机上的应用程式。根据网络资讯统计网站Alexa资料,高登的平均人流和浏览量在香港所有网站中排名二十一,头十名基本都是Facebook、Youtube或是Google 等知名搜寻器。某种程度上,高登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流行文化。
  进入高登的世界,只需要输入网址就可以,但如果你是新来的访客,一切观察可能只流于表面,地下王国的入口从未真正向你打开,「高登仔」嬉戏其中的乐趣你很难体会。
  一个独特的网络王国已经形成了。
  如果说高登讨论区是个火药桶,大多数引爆讨论的火源有些共性——关乎陆港矛盾的话题。在香港大学毕业的内地女生刘涵去年车祸离世后被毒骂,在「港独」示威者衝入解放军驻港部队驻地之时,乃至「反蝗」大游行前后,高登讨论区都出现了大量的讨论,不乏激进言辞。
  对于熟悉高登言论风格的人,一点也不会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现实的不满,早已渗入高登所创造的这座虚拟王国里,变成汹涌的洪水。这个香港最为火爆的论坛里,七成用户为男性,绝大部分处于二十至三十岁之间。
  高登讨论区曾于二零一二年二月在香港投下一枚深水炸弹——高登网友通过自发筹款,在《》发布「反蝗」广告。海报中,一隻巨大的蝗虫立于香港的象徵狮子山上,下面是几个大字:「香港人,忍够了!」当时正值陆港矛盾最激烈之时,双非孕妇(夫妻都非香港居民)大量涌入香港、港铁大陆客进食事件让香港的本土情绪激发出来。
  这枚炸弹威力巨大,但对目标却是不加辨别的,用蝗虫标籤对准族群,文案还嘲讽了大陆人没自由、教育落后。大陆多家媒体转载评述此事,高登讨论区也因此被反覆写入新闻之中。
  「如果只是说某些人的某种行为——来到香港打开手掌拿你的钱,你说他们是蝗虫,是OK的。但千万不要一竹竿打倒一船人,以偏概全。」高登讨论区总裁林祖舜为网友辩护道,「反蝗都是一种怨气,他们有怨气也是有原因的」。
  这个回答听上去滴水不漏,但显然不是真相的全部。在香港所有论坛中,高登在民粹道路上走得最远,具有符号意义,它与其他论坛有著泾渭之别。
  想成为这里的登记居民并不容易,注册时需要ISP(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或者特定几间大专院校提供的电邮,Gmail之类的免费邮箱无法完成注册。这样一来,基本上限制了一人拥有多个账号的可能,但也导致一些没有ISP电邮或者觉得麻烦而放弃注册的用户,无法留言参与讨论。虽然他们游荡于高登王国之中,但声音不能彰显。这样的网友,据林祖舜估算有一百万以上,而注册用户只有二十四万。其中九成来自香港。
  这里已经衍生出一套高登语言,就像武侠小说中江湖子弟的黑话,圈外人会一头雾水,与是否懂得粤语无关。「向左走向右走」通常与几米的漫画书无关,指的是男性生殖器;「亚太区有一天会成为亚太区」、「Hi Auntie」这些莫名其妙的句子,顶替了流行的香港粗口;「做正义的事」、「支持」,这些词则分别指代某些不雅动作。
  其实这都是「粗口筛检程式」淨化过后的葬话,在系统设定中,一旦帖子有某些特定的词,就会在发出后转化为专门对应的奇怪词句。前任管理者曾试图通过这种强制性的转化,让论坛看起来乾淨与文明一些。但这种手段引发了高登网友的强烈反弹,通过改动葬字葬词的组合,来逃脱「粗口筛检程式」的审查。被管理者发现后,更多的相对应的语词被纳入筛检程式之中。这场拉锯战,最终以管理者的落败而结束,葬话根本无法禁绝,粗口筛检程式被取消了。
  粗口与广告双赢的模式
  作为高登的第三任管理者,林祖舜重新啓用了粗口筛检程式,但换了一个含蓄的名字,叫「怀旧模式」,默认状态下是打开的。但想说葬话的网友,可以关掉它。「这样让广告商一看,没有粗口,只不过有些字看不明。网友可以讲粗口,我又卖出广告,大家可以双赢。」
  文化学者邓小桦去大学院校演讲,谈及方言时,讲一般的潮语,学生已经无反应,一讲到高登潮语,场面马上热烈起来。「好像他们觉得你是读书人也懂这个」,她告诉亚洲週刊,「这种语言就像暗号,可以让人辨认到自己的身份」。
  这种身份,用高登潮语来说是「巴打」、「丝打」,即Brother and Sister。在高登,没有积分、头衔,在林祖舜接管以前,甚至没有分管不同讨论区的「台主」,所有会员平等,以「巴打」、「丝打」相称。这种平等,投射到有更高许可权的管理员身上,却成了比一般论坛更甚的对立。管理员动辄即被网友指责、攻击。
  另一处与一般论坛的不同是,高登并没有让人记住的意见领袖。在高登网友Jacky看来,如果有人敢以意见领袖的姿态出现,很快就会被口水淹死。「高登不是个产生Credit(荣誉)的系统,而是反Credit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每月之星的票选,选出的都是网民眼中最具嘲讽意味的反面脸谱,林祖舜也曾数次入选。
  恶搞文化是高登的另一特色。上一任总裁 Victor曾接受过一次杂志访谈,这仅仅一次露面,他的肖像被网友以恶搞形式改了上百张图。当网友对高登管理方的一些处理方法不满时,总裁就会成为首当其衝的辱駡物件。Victor最终不堪其扰而辞职。
  但另一方面,高登也展现出了一种属于市井草根的文化创造力。《一路向西》、《男人唔可以穷》、《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等热卖的流行书籍原本都是高登网络文学。高登语言也经常为媒体使用,在报章和TVB剧集中出现,最近的一个流行词「Hehe」,指代同性恋,也是源于高登。
  随著微博、Facebook等社交网站掘起,论坛的衰落成了整体趋势,毕竟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上,论坛相比社交网络有著致命不足。但这个问题从来不是高登的掣肘,它并不需要解决人与人的距离问题。匿名文化正是高登特色,网友Jacky虽使用高登多年,但连他的女朋友也不知道他的用户名是什么。「我们可解决不同的用户需求。」林祖舜说。
  匿名造就言论有恃无恐
  但特殊的匿名文化也愈发造就不负责任和有恃无恐的言论。林祖舜拿自己的遭遇举例,以证明人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言行是差异巨大的。在某个活动中,有个人热情和他攀谈,表示很喜欢高登,并说出了自己的网名。「这个名字这麽熟的?回来一看,原来他是整天在高登骂我们的那位。」
  三十岁出头的林祖舜,在二零零八年成为高登的最高管理者。他以一个近乎陌生人的姿态进入这座城邦——此前他对高登的认识并不多。二零零一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电脑系之后,他一直做程式师,二零零六年创业开了家IT公司,还是做编程。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上论坛,也是接手高登不久之前,他才弄清楚什麽叫做「楼主」。
  二零零八年的高登讨论区已经非常多元,但在经营方面始终徘徊在盈亏线上下,还经常出现技术问题,在线人数一多,就出现网络塞车。前任老板想转手,于是林祖舜和几位朋友凑钱买下了高登。
  高登总裁林祖舜和「高登仔」给人印象大相径庭,他举止斯文,性格和善。《e-zone》总编辑梁行之曾委託林祖舜开发网站,他回忆无论如何恶言相向,林祖舜总能以「温吞而带条理的解说」,令其怒火平息。「别人都说我EQ高。」林祖舜说。
  林祖舜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著强势意见的人,亦无政治倾向。在佔领运动啓动至今,他没发表过任何政治意见(事实上,他总计只发了六条资讯)。但当高登仔涌上街头的新闻被《纽约时报》报道后,他在Facebook两次予以转发。
  「这个讨论区有自己的文化,有些事情是根深蒂固的,你不能说这麽做就这麽做。反过来,他们想怎麽做,我就去帮他们。」无论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抑或仅仅是一种姿态,至少在表现上,林祖舜确实做到了与前任的不同。二零零三年,高登创始人王国良因为不喜欢有人在高登号召大家上街游行,一度关停了网站。而林祖舜现时在高登几乎不参与任何关乎政治的讨论,也不会对相关言论做任何干涉。「我作为管理员,只看言论合法不合法。」
  但是他还是免不了被高登网友揶俞、挑衅。「大家每天骂他,但是不是真烦他呢?不要当真。大家想不到一个答案,就归咎于他。」高登网友Calvin说。有些管理员看不下去了,想封掉一些言论过分的网友的账号。林祖舜反而提醒他们,不要封。「原则上用同一把尺子,我可以封他,但为什麽我不封,我不想让其他人觉得,好像他一讲我,我不喜欢就封他。」他甚至拿自己调笑,有网友说他长得像「草泥马」,他就配了个「草泥马」头像,「我是玩得起的人」。
  高登网友针对林祖舜最严重的一次攻击,在二零一零年他加入iProA(互联网专业协会)时爆发。因为该协会一些会员的政党背景,网友们认为高登的言论自由会受到限制,于是辱駡如潮水般涌向林祖舜。「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打开高登,就会发现有人叫他去吃屎。那人很有毅力,每天发一个新帖子。」iProA副会长洪为民告诉亚洲週刊,林祖舜还拿这件事作为笑谈来开导他,不要对网上言论太在意。在管理团队写了一封二千字的公开信阐释之后,iProA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强势用户,弱势管理员
  某种程度上,管理员的弱势局面,是受到用户的力量反制。「这就是高登讨论区的文化,有些东西建立之后,你很难一下推翻。」林祖舜说。在接手高登不久,他决定让任何电邮地址均可注册,从商业角度考虑,这样有利发展。事实也证明了高登对新用户的吸引力,开放注册后仅仅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出现了超过七千次注册。但此举遭到老用户们的抗议,威胁要攻击网站。「他们会觉得有个账户是高人一等的,如果开放就贬值了。」
  高登用户们的抗议充满破坏性,约定时间一起涌入论坛,用一人一贴的方式,让无信息量的帖子佔满整个版面,使得论坛瘫痪。林祖舜很快叫停了开放注册。「如果有一堆人反对的时候,支持的人不敢出声的,很多时候你一出声就别人攻击你了,所以讨论区容易赢得反对声。」他感歎。
  林祖舜也尝试为高登讨论区加入更多功能,但网友同样抗拒情绪严重。比如他加入私信功能,招致广泛的反对意见是,「有一班人整天鬼鬼祟祟私下讲话,不像以前一切都是摊开讲了」。最终妥协的结果是,每天只能发送有限的几个私信,不能私下讲太多。
  一般论坛拥有管理员置顶、加精华的功能,在高登讨论区是没有的。林祖舜曾考虑引入,但他知道一定不会受欢迎。「他们会问,为什麽这个帖子置顶?那个帖子不置顶?你有什麽准则?你应该放权出来,让我们可以公开投票。」他模仿网友的语气,连珠炮发地说。「我们也想过找出好帖子,但很难从数位上去衡量。有些贴很多人看,但多是咸湿(指涉及情色)一类的。」既然找不到更好解决之道,只有沿用最不被人骂的方式,靠网友自发地回帖,最新被回覆的帖子出现在论坛顶端。
  保持现状,比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容易带来稳定的局面,但付出代价是,现在的高登讨论区,与香港其他介面花花绿绿、功能複杂的论坛相比,看起来简单得多,但若换言观之,即古老陈旧。
  高登讨论区是一个地域情绪愈发泛滥的愤青聚集之地。在香港大学毕业的内地女生刘涵车祸离世之后,一批高登网友因为刘涵的内地背景,戏谑性地留言、评论;一个声称娶大陆妹的香港人是港奸的帖子,获得了大量支持;对于「香港独立,你愿意当兵吗」的提问,有人回答,「如果可以同解放军一战,我愿意」;某帖中因为出现了「素质」一词(这是普通话讲法,粤语为「质素」),被其他网友标记出来,「不要说蝗语」;在「中国男子在日本大坂勇救堕河小学生」的新闻之后,第一个回帖表示,「高登仔」不喜欢这样的新闻……
  这些言论从未遭致任何规管。对网友而言,这种集体性的言说能够提供安全感。
  大陆背景的人士对高登有糟糕的观感。「我每次去高登看,都是一肚子气。」一位大陆学生说。王宇彤是从内地来香港城市大学读书的学生,当她和一些同学组成团队,准备参加校学生会的选举之时,惊讶地发现,高登讨论区有人发帖「共匪已经入侵城大学生会」。那则帖中,有网友献计如何让内地生的竞选失败:在公开答辩时问他们对 的看法,将他们置于两难位置。
  言论尺度极大只删色情帖
  香港另一个知名论坛Uwants在版规中直接列明,禁止「人身攻击,污辱,诋毁个别民族、地区人民,粗言秽语或带有粗口的贴图」。但在高登,言论尺度大得多,只有色情贴图会被直接删掉。
  「我没有引导言论。我常说,对与错是很难分清,你觉得对,我觉得不对,很主观的。」林祖舜辩解道:「我可以分清的是,真和假,你是代表一个人说话,还是你假扮一百人说。你如果代表自己讲,我就让你讲。」
  在很多香港人看来,高登意味著某种民意。「如果你的贴能够火,一定是触及了民粹的痛处」。邓小桦说,但她也认为这种民意或许政治不够正确。高登网友Calvin则表示:「高登就像一个压力煲的闸口,你看到那个口喷烟出来,但反过来想,这个高压的地方如果没有出口的话,那会怎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高登所支持的意识形态,已经对香港政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早在二零一二年立法会选举时,泛民主派候选人范国威选情告急,高登网友即呼吁一人一票去支持。事实上,范国威在政界的表现,符合许多高登网友的期待,他此前把香港住屋、旅游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归咎于「大陆自由行」和新来港人士,倡议「源头减人」。当选后,他公开感谢高登网友,并表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这个议席会落入建制派阵营。而对应未来二零一五年的区议会选举,有高登网友正筹备出选那些过去由建制派自动当选的地区,以网络之力牵制建制派,作为后佔中时期的战术。
  在佔领运动开始后,很多有违公民抗命原则的鲁莽之举与暴力衝击,正是通过高登讨论区发起和动员。有人为虚拟世界的言论付出了代价。至少两名「高登仔」因发帖被捕:一人因鼓动他人到旺角衝击警方及瘫痪铁路,另一人涉嫌扬言以六十万元找人「买」一名警察女儿的手。对被诟病过于容忍佔领者的香港警方而言,这是少有的主动出击执法。
  林祖舜管理高登这几年,遇上了各种因网友言论而生的麻烦。有人自称黑社会,还有人称在时代广场放了炸弹,因此警察找他调查;高登爆出的一些网络起底事件,导致他和私隐公署打过交道;有人发帖涉歧视精神病患,被投诉后,他要去平等机会委员会解释……让他付出了最大代价的事由是诽谤,高登到目前为止累计付出的律师费超过一百五十万港元(约十九万美元),高峰期时每週都收到律师信。二零一一年有网友发贴称《东方日报》创办人马氏家族贩毒,后者还将高登一路告到了终审法院,最终高登没有及时删除诽谤留言而需赔偿十万元。
  林祖舜所理解的言论自由,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对手往往是实力雄厚的财团,并不忌惮支付高额律师费。林祖舜决定妥协,高登收紧了针对诽谤言论的审查,在二零一三年六月删除大量因诽谤违规的账户,但除此之外,对于哪怕是面对大陆人的仇恨性言论,也基本保持宽鬆的管制。
  这种宽鬆固然带来争议,但也让高登保持了独特性。某种程度上,恰恰是这种独特,让只有八名员工的高登逆袭(流量不相上下的Uwants员工人数是其五倍以上),吸引了一大批用户,通过流量获得广告投放。「这些人说到处被人删贴,高登不删,就来高登讲。」林祖舜说。
  採访中,他兴奋地谈著他对网友呼声的重视,但或许连他自己都未察觉,某些时候,他像个被民粹挟持的君王。
  年利润达到七位数字
  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程式师,如今已成为了IT圈中的新贵。他走在街上,经常会有人认出来,喊他「方丈」(高登网友对他揶俞的昵称)。与他的名气一同提升的,是高登的广告额。他声称论坛已经扭亏为盈,年利润达到七位数,日均PV(页面浏览量)从二零零八年的一百万次升至如今的七百万次。
  一个宽厚的声称信奉言论自由的最高管理者、一群有怨气的愤青、香港以外人士难以迈过的注册门槛、浓厚的匿名文化、不服从爱抗议的传统——以上这一切,造就了一个热闹又封闭的高登王国。高登居民们沉醉在这种氛围里,权威被消解,严肃意义的讨论难以存在。
  「怎麽看待林祖舜?有人说他是高登教主?」当把这个问题抛向几个高登网友时,他们大笑起来。「没有人视他为教主,他其实就像一个管家。」
楼主发言:2次 发图:
  林祖舜  
  香港其实是癣疥之疾,人太少,难成气候,而且一些港人制造两地矛盾实际上帮了TG大忙,将本来有可能成为香港民主派盟友的大陆民众推向了对立方。更大的不稳定来自大陆内部,但是大陆的情况和港台又不一样,大陆作为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社会,既不是港台人眼中什么都不知道的顺民,也不是那种政治狂热者,大部分大陆人或许会讨厌TG,反感官家,但是对于政治的关心仅仅是流于网络或者闲谈之中。大家在乎的仅仅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这也是几千年小农经济的遗留思想。  但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局面也很容易被激发起来,那就是利益,政治的变动也许不会引发民众的激烈反应,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那就是捅了火药库了,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几乎都是因为一些涉及民众自身利益问题导致的。
  如果在美国估计很多都蹲监狱了~~  
  这些人把目无法纪视为“言论自由”我就醉了,,,  
  把诽谤仇恨当言论自由的网站,以为多么标新立异,捍卫自由价值,实际上是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特定偏激网友的跳梁小丑。香港政府应该取缔,否则中港矛盾继续扩大,有利的只是这些英国挑拨狗
  港台都是狗屁民主,完全是民粹毒瘤
  @异乡旅人2013 2楼
02:26  香港其实是癣疥之疾,人太少,难成气候,而且一些港人制造两地矛盾实际上帮了TG大忙,将本来有可能成为香港民主派盟友的大陆民众推向了对立方。更大的不稳定来自大陆内部,但是大陆的情况和港台又不一样,大陆作为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社会,既不是港台人眼中什么都不知道的顺民,也不是那种政治狂热者,大部分大陆人或许会讨厌TG,反感官家,但是对于政治的关心仅仅是流于网络或者闲谈之中。大家在乎的仅仅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  你这就是明白人  所以共执政的核心就是造蛋糕分蛋糕  补充一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香港
  和贴吧差不多
  @yofan   这种人如果在美国,得被当成恐怖分子抓起来,还让他“言论自由”?
  这种傻逼网站,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回复第10楼,@gxs950615  和贴吧差不多  --------------------------  但贴吧不同吧之间氛围差异太大了!好的和谐无比,坏的谩骂连天!有的全吧灌水,有的质量强乘!不好爱!  
  港灿就是一条狗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请港友好人士 石更日西 入黎一下_广东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525贴子:
请港友好人士 石更日西 入黎一下
今早果个贴我唔系有心噶,我系以支持爱港人士谴责果D为左利益出卖香港既败类 可能你会觉得我系出于报复!我好明显话你知即使没之前跟贵吧既斗争 我都会发果个贴过去噶。你可以以为我仲紧紧于怀存心挑衅 但系我当时用紧真系删唔到果个贴啊。@石更日西呢张图系例子 唔系讲你啊 我没删主题既功能噶
高登特色与一般讨论区不同,高登讨论区并非使用如phpbb和等讨论区程式而建立,而是以 Snitz Forums 2000 为基础,自行开发新讨论区程式。高登讨论区与其他讨论区之分别如下:禁止使用免费电邮地址注册成为会员,需用ISP或学校电邮,以防止网民设立分身帐号。但初期有漏网之鱼,如hkedcity,现已不能使用。2012年又实施网上行宽频用户注册新会员需提供现实身份资料以防用网上行EMAIL一人开大量ACC。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好: | 
> 昨天野猪的联名信已经快递给了高登广,信里明确要求给予野猪一个
阅读 999|回复 13
昨天野猪的联名信已经快递给了高登广,信里明确要求给予野猪一个星期内答复。呵呵,他。。。
1)公交。解释说:上次和北青记者解释说出费用问题的城建领导说错了,他不了解具体情况。北苑没有公交,还是因为有很多客观的困难。本来曾打算开北苑到羊房路口的车,恐怕引起与蹦蹦司机的纠纷没有实行。野猪们且等到月底,就好说了。(大概是说941来了)
2)物业。已经和深圳什么公司合并了,领导也换血,争取在短期内改头换面吧。
3)绿化。季节问题,开春在补
4)停车位。都有规划的。
因为我的手机也快没有电了,也就记得这么多了。我口才比较差,哼哼,也辩不过啦。反正到时候不是还有和野猪的座谈会么,有能说的野猪跟城建谈吧。
有点担心跟上回开会似的,城建又是拿些借口来哄大家。
希望更多的野猪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参与维权
我得下去干活了。
论坛|楼盘|油卡|报名|
Davidshore
当心他们是在拖延,有时人的毅力一拖就没了!我口才好,再有这事叫着我!我是一大辩才。。。
野猪联手,铁血无敌!我也争取早日加入呀
图片:3,606
再与城建坐谈,希望要有会议记录,要与会双方签字确认讨论的内容!另外
1)公交.老高的道行比那位接待北青报记者的城建领导明显高.把城建的主观因素一语化解为客观困难,推却了它们的责任;开通到路口的班车是从业主利益及北苑整体形象考虑,而蹦蹦车是城建或物业应该坚决取缔的,不存在与它们之间的纠纷!
2)物业.短期是个什么时间概念?改头换面将表现在具体哪些方面?希望不要改得比现在物业还差!!!
3)绿化.客观环境的因素,可以理解.但开春再大补这些松柏类树种吗?希望树种多样化.经济化.
4)停车位.你们的有些规划变来变去,与不规划没啥区别.
好!谢!-2008
谢谢!好几天没来,来了就有好消息。
balladmonger
真是非常感动,有时间我请你去北苑露天剧场去听传统音乐节目。。。。。。。。。。。。。。。
现在就可以注册通讯录,何必说“早日”?
还有呀!! 不会是晚上吧! 搞没搞错,这等的聒噪太不像话了!
感谢三鱼及各位代表!!
大家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 不能只是依赖这几位代表。
> 昨天野猪的联名信已经快递给了高登广,信里明确要求给予野猪一个
免费获取无增项报价
累计人报名
热点楼盘论坛
热门楼盘推荐
社区热点社会星光大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登讨论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