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详细复习资料(政治经济文化等)

大二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大二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导读:中国近代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内容:一方面限制中国人出海进行贸易,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世界开放的目的,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
中国近代史
一、 鸦片战争
龚自珍: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字人,号定,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士。他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又研习经学、史学。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后来,他辞官南下,客死丹阳云阳书院。因目睹清朝统治的腐败,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建议加强战备,抗击英军入侵。他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战斗性强,艺术性高,指斥封建统治的腐败,呼唤政治改革的风雷,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向上。龚自珍是“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
升平社学:社学是明洪武年间下诏在各地乡村成立的教学机构o后也成为绅耆讲睦之所。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元里人民为抗击英军,联合北郊近百乡农民组织抗英义勇,成立了升平社学。不久扩展到300余人,继而成立西湖、石景等13社学,形成了以升平社学为首的抗击外国侵略军的群众武装组织。
《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
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16家洋行于1720年12月(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成立“公行”,但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两广总督废止。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粤海关请求成立公行,该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1770年公行裁撤,众商皆分行各办。直到1782年公行制度才最后确立下来。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自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伶丁洋面鸦片及各项商货走私贸易兴起之后,多数行家营业亏损,资金欠缺,负债很多,常有倒歇。《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遂日趋没落。
简述清政府在禁烟方面的分歧。
驰禁派:以许乃济、穆障阿为代表。主张取消鸦片输入禁令,准许公开买卖。 严禁派:以黄爵滋、林则徐为代表。主张禁止吸食鸦片。
简述“闭关政策”相关内容。
内容:一方面限制中国人出海进行贸易,或者禁止在外国侨居,禁止多种货物出口;另一方面,对来华的外国人也做了种种苛刻限制和防范。闭关政策不仅仅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而是一种封建帝国的对内对外政策:这种政策不仅限于对外贸易和外交,而涉及到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原因;1、从根本上而言,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清政府之所以坚持闭关政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企图通过闭关政策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它是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的体现。
评价:一方面,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且还防止封建经济解体,维护专制统治,导致了中外贸易走上了变态发展道路。闭关政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阻止外国侵略阴谋,实际上成为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它既不是防止侵略的必要手段,更不是防止侵略的有效办法,“关”是闭不住的,对国家和民族有百害无一利。简述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简述史学界关于闭关政策的几种观点。
论述: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这种观点对吗?请用史实说明。
答:不同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 太平天国
圣库制度: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金田起义时,参加团营的拜上帝会群众,将其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交入圣库,不许个人私有财产,全体衣食杂用均从圣库领取,人人过着&同食同穿&,大体平均的生活。建都天京后,把从前颁布的有关诏令定为法律,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应。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
百工衙: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其中,在手工业方面,改变原有的手工业生产关系,将手工业工人按其技艺分别编入诸匠营和百工衙,集中生产,统一经营管理,诸匠营主要集中在天京,专管军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制造,有瓦匠营、木营、织营等。百工衙设立在天京和各地各军之中,主要任务是管理军需物资和日用品的生产,有弓箭衙、豆腐衙等。营和衙的产品不经市场进行交换,由政府统一分配各个单位,对保障供给、支援前线发挥过重要作用。
江北大营(江南大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政府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1856年天平军击溃江北大营。年底,清政府乘天京变乱,重建江南江北答应,并于1857.12攻陷镇江,围困天京。1858.9彻底摧毁江
北大营,1860.5摧毁江南大营。
安庆保卫战: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861年4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5月,洪仁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9月5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简析太平天国定都以后的征战,以及战略得失。
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李) ――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三河大捷(陈、李)――解安庆之围
破江南大营(陈、李合力)――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
上海战役(李秀成军队)――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
安庆保卫战(陈玉成) ――安庆陷落
简述太平天国的各项政策。
太平天国的基层制度:乡官制度。按照太平军的编制,组织广大居民。 “乡官”职责:政治上,维持地方治安;经济上,造田地册,征粮,索贡等,确保太平军的粮秣后勤供应。军事上,充当太平军的向导,履行军事职能;文教方面,协助太平天国科举考试。寓兵于农,军政合一。
城市管理和工商政策:取消所有家庭,分为男馆、女馆、排屋馆,所有居民被剥夺所有财产; 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商业和贸易,有手艺的居民被编入百工衙等,1855年正式恢复商业,开始征税,把商品分为粗货和细货;
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下,继续并强化“男尊女卑”。
文化政策:太平天国反对儒教的正统地位,准备以拜上帝教代替儒教;在科举考试中考的一律是拜上帝教的内容;实行极端的知识分子政策。
对外政策:主张和外国平等通商,反对鸦片贸易,反对外国对中国的侵掠,但在政治上仍有天朝上国的观念。
分析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原因和影响。
影响:(1)摧毁或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损失极为严重;(2)造成在战场上的全面失利,清军大举反攻;(3)政治上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加剧了政权腐败;(4)事变后,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战争有什么特点?
制定了革命纲领。先后颁布了两种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为农民阶级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所体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反帝,反封建起义运动一起,掀起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在于寻求救国真理,意义更深入。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最高峰。
借用外来宗教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
三、 洋务运动
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晚清时创建的棉纺织业的第一家近代工厂。属官督商办性质。1879年,进行了第一次改组。择定在上海杨树浦临江地方建立厂址,并向美国定购配备。1882年,经李鸿章奏准,获得“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专利权;又所产布匹在上海本地免完税厘,转销内地的只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免除内地沿路税厘。 1893李鸿章派津海关道盛宣怀会同上海道聂缉规复。于是,上海机器织布局遂改建为华盛纺织总厂。
轮船招商局:清末最旱建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 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预备。1873 年正式建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1877 年(光绪三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雄司一批旧船和设备,扩张经营,但连续受帝国主义正在华航运业的排挤。1885 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 年(宣统元年)回邮传部管辖。1930 年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1932 年回属交通部。今后成为四大众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抗日战争时期,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到1947年11 月止,共有船460 艘,33 万余吨。解放后收回人民一切。
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组织方式之一。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多数接纳此方式,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为盛。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治理。起初是为了顺应“求富刀手法,或解决官办军用产业对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需求,可是清政府财力拮据,不克拣出巨款直接投资,也不肯包袱亏损,遂选派巨贾、买办或退职官吏出面召募私人股本,创办企业.创办时也往往先由官方垫借部分官款进行筹备,待商股召募后,再继续回还。但企业盈亏,“全回商认,与官无涉刀,官款可坐收“官利刀。如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都是这样正在七十年办起来。这些企业同洋务派李鸿章团体的关系密切,享有减税、免税、贷款和专利等特权。有的企业原由商人提倡举办,为了免除地方封建权利的滋扰和获得减免捐税、专利等特权,才变为“官督商办刀的,如上海机器织结构等。官督商办企业,实权例由官府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和提调等控制,进股商民处于只要权利并无权益的职位地方。企业中充分衙门劣行和官场积弊,非通常对清政府的报效,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企业内部官、商之间的辩论日益尖锐,名誉扫地,连最初积极参与官督商办企业活动的郑瞧应也觉得“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刀。后来官督商办企业多数改为官商合办,或者取缔官督,改为商办。
《盛世危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和法律的运用无不体现了黑暗与残暴,所以须得向西方学习。
简述洋务派创立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特点和作用。
军事工业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或者半自动化生产,不再是完全的封建性的手工操作。
1)加强了清王朝镇压人民的力量,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2)加强了清王朝低御外侮的力量,战争的失败,不是由于清朝办了洋务运动,而是因为洋务运)动没有办好。
3)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为公用企业和近代电讯、交通运输业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军工的开始,需要有原料和燃料的供应,而且还需要有近代电讯和运输工具的支援。
4)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对西学的传播和科技人才的培养起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民用企业多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购买新式机器,雇佣工人进厂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以谋取利润。因而这些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不同,已是地道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在经营管理方面,也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们都由洋务官僚倡办和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洋务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帮办等名义把持,产品又往往服从于清政府的调配,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从而使它们很难积累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民用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这些民用企业往往好景不长,有的瘫痪,停办,有的被帝国主义侵吞,有的被迫转手让给私人经营,真正能维持下去的十分罕见。
简述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焦点和实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晚清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从顽固派阵营内部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双方经历了激烈的论争有三次:
1、第一次是1867年,争论的问题是关于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
2、第二次是1874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事宜。
3、第三次是1883年,争论的焦点在于建筑铁路的问题。
简述军用工业的性质。
军事工业中的封建性:这些企业中非但不具备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反而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由于洋务派都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成员,他们在创办和主持近代军事工业时,不可避免地把封建官场中盛行的官僚制度带入工业中去,使工厂变成了衙门。
列举洋务企业。
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
了解“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和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所谓“西学”指西方的近代文化。
对于“中体西用”,史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个指导思想的评价不一。洋务运动做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时刻面临着顽固派的种种阻挠、攻击与责难。要想冲破习惯势力的牢笼,引进西学,除了“中体西用”之外,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指导思想。如果没有“中体”这个依托,“西用”就不可能在中国安家落户,因此“中体西用”是中西文化冲撞交融的一种特定形式。
应该说“中体西用”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促使西方科学技术以较大的规模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四、 中法战争
包含总结汇报、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农林牧渔、出国留学、外语学习、行业论文、计划方案以及大二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导读: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投靠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机构,它明确提出中国要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纲领性文件,洋枪队: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近代化武器装备的雇佣军,士兵主要是中国人,它也是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和清政府“借洋助剿”的产
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依靠外国侵略者,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洋务派首领。后因受慈禧太后猜忌,罢去议政王,声势渐弱.它纵横官场几十年,位高权重,对稳定内政延续清朝统治有积极作用.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又称“西太后”或“那拉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的实际统治者。1835年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851年选中秀女,次年入宫,封为懿贵人。1861年咸丰帝死,其六岁儿子载淳即位,她被尊为太后,与恭亲王奕 定计杀死摄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实行垂帘听政。1875年同治帝死,立其五岁侄载郏杂商筇<孜缰腥照秸О芎螅笪裨硕撇K鹗幼什准陡牧寂傻奈卤浞ǎ1898年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至京津地区,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和发泄对外国公使要其“归政”的怨恨,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力量,曾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逃往西安,下令残杀义和团,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1901年后,一面用“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拉拢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面训练新军,镇压人民。总之,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投靠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1861年初设立。任命恭亲王奕 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营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它的设立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标志,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机构。
北京政变:即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遗诏由6岁的载淳继位,并以载垣等八大臣辅政。而载淳生母那拉氏(即慈禧太后)和奕 暗中勾结,于11月2日下令捕杀载垣、端华、肃顺,两宫皇太后正式“垂帘听政”,改元“同治”,奕 被授为“议政王大臣”。政变后,慈禧太后掌握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三河大捷: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反攻湘军取得的一场大捷。1858年9月陈玉成率军向浦口进攻,击败清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续宾率精锐六千人援庐州,连克太湖、桐城等地,进攻庐州三河镇。陈玉成在浦口大捷后迅速率兵援救,绕至清军背后。11月 14日向李续宾大营发起进攻,次日两军决战于三河镇。陈玉成等部大破湘军,李续宾自缢而死,所部主力六千人全部覆灭,给予湘军以沉重打击。重振了太平军士气,稳定了天京局势。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的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纲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经洪秀全审阅批准,以干王的名义发布。它明确提出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它以模糊的资产阶级思想取代农民平均主义理想,合乎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但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无法付诸实行,但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捻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长期活动在安徽、河南、山东西南部和江苏北部一代,参加的主要成员是农民及其他劳苦大众。1853年太平军北伐经过安徽、河南时,亳州捻军首领张洛行率众响应。1855年8月,各路捻军首领于雉河集会盟,推行张洛行为盟主,制订《行军条例》十九条,组成捻军,建立黄旗、红旗、蓝旗、白旗、黑旗五旗军制,形成联合组织。捻军有了联合组织力量迅速扩大,多次打败清军成为反清斗争的主力。1866年捻军分为东西两支,1868年捻军经过16年英勇斗争后壮烈牺牲。捻军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在人民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洋枪队: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近代化武器装备的雇佣军,用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在上海成立,美国人华尔为统领,1862年扩编改称“常胜军”,后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洋枪队均由美、英、法派人充当统领和各级军官,士兵主要是中国人,使用洋枪洋炮。洋枪队与湘军淮军相互配合,是镇压太平军重要反动力量,它也是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和清政府“借洋助剿”的产物。
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活动于广东、广西的一支农民军,因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命名为黑旗军。前期主要军事行动为抗击清朝统治,后因中法战争转为反侵略。曾为清政府所用。甲午中日战争中,黑旗军奉清政府命令,重新编组,仍由刘永福率领,进驻台湾岛。后日军侵台,因寡不敌众,将士大多数战死。
圣库制度:太平天国设立的生活必需品的平均分配制度,是建立在废除私有制基础上的军事共产主义式的供给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开始实行圣库制度,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此后圣库制度一直在军中实行。
《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美、俄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慌忙议和,与四国在天津分别签订和约。主要内容有: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修改关税税则;中国分别向英法赔款等。它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同文馆:即京师同文馆,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的学校。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1862年附设于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只有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了天文、算学、德文、日文等班,招收满汉科举出身的人员,课程分汉文、外文、数理、史地等类。大多数教师为外国人。从经费、人事到教学计划,实际上都被总税务司赫德等所操纵。1902年初并入京师大学堂。它的设立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淮军:晚清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军阀武装,因其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1853年,编修李鸿章为抗拒太平军,曾在其家乡安徽参与办理团练,后被击败,投入曾国藩幕府。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编练“淮勇”,后称“淮军”。其重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丁汝昌等,都为李鸿章所统辖,形成淮系军阀,成为晚清地方势力中的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甲午中日战争后,地位逐渐被袁世凯的新式陆军所代替。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第一个主张建立海军的洋务派官僚,曾筹办福州船政局。1867年,他调任陕甘总督。187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彻底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得到了国内舆论的称赞。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1885年病死。
局外旁观论:它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企图影响清政府而向清政府提出的一篇策论。1865年,赫德向清政府呈递了《局外旁观论》,劝告清政府忠实履行不平等条约,并威胁说,如果违背条约,在万国公法准至用兵,败者必认旧约,赔偿兵费,约外加保方止。这篇《局外旁观论》的真正用心,是要通过帮助清政府改革内政,使海关成为改革这个帝国各个部门的行政和改进各工业部门的核心。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是洋务运动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由官办转向有私人投资的“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民用轮船航运企业。该局承包漕运,
兼揽商货。开办时仅有轮船三艘,后不断扩充。(1885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归邮传部管辖;1930 年国民党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1932 年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搬迁;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招商局的成立,刺激和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镇南关大捷:这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中越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法军进攻谅山,打到镇南关,进逼广西边境,帮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冯子材率军亲赴广西前线,和将士积极部署战备。3月,当法军分三路进攻镇南关时,冯子材身先士卒,率军奋勇杀敌,重创法军。法军三面受敌,败逃关外,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连克文渊城、谅山等地。这次战役歼敌千余名,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势,法国茹费理内阁也因此倒台。
清流:又名清流党、清流派,清光绪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派别之一,主要成员有张佩纶、张之洞、黄陈宝琛、张謇、文廷式、丁立钧等操守稍廉之官僚、文人和名士。常聚集于北京松筠庵,谈论时政,标榜风节,被人誉为清流。其核心主张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礼法;打击贪官污吏,延揽人才;抵御侵略,反对投降,具有革新庶政性质。在中法战争中为慈禧太后所利用,成为其宫廷集权的工具。甲午中日战争后,它反对后党与淮系集团,拥戴光绪帝整饬纲纪、革除弊政。翁同竭力延纳,将其发展为帝党。清流党人在帝后党争及各次政潮中,多被罢黜、贬谪或外放。
门户开放:十九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政策,又称“海约翰政策”。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在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暇顾及中国,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美国政府与1899年9月至11月由国务卿海约翰出面,分别向英、俄、德、日、意、法提出了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是:A.各国在中国的任何“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他国不得干涉;B.各国运往上述“势力范围”内各口岸之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C.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在其“势力范围”的铁路上运输他国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运费。次年六月,海约翰再次照会各国,又提出“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门户开放政策是要列强开放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的一个妥协方案,从此美国的在华势力一天天扩大。
新建陆军:清政府改革政治中创办的一支近代化的军队。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为试练新式陆军,派胡北嗔沸戮5000人,编成10营,号“定武军”。《马关条约》签订后,由袁世凯接替编练新军,改称“新建陆军”。在编制上以近代德国的陆军制度为蓝本,分步、骑、炮、工、辎五个兵种,聘德国人任教习。清政府对新建陆军寄予厚望,由督办军务处直接控制,户部供饷,待遇优厚,袁世凯也因此受到垂亲。此后扩充为六镇,成为袁世凯的私人势力。新建陆军也成为镇压革命的工具。
强学会: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9月,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推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强学会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帝党相结合的带有政党性质的研究时政的政治团体。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许多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加入该会,甚至在华外籍人士也纷纷入会。1896年1月,御史杨崇伊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
三国干涉还辽:指俄德法三国联合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给中国的政治事件.日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有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的条款,沙俄认为这触犯了其在华的侵略权益,遂联合德法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而清政府则须支付3000万两白银加以“赎回”。此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特权。三国干涉还辽是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矛盾激化的结果,它开启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昭信股票:清末公债名,1898年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规定的第四期赔款而在国内发行。户部特设昭信局,各省设分局管理。公债发行总额一万万两 ,年息五厘,以地丁、盐课为担保。分二十年还清,股票准许自由买卖,亦可抵纳地丁、盐课。清廷号召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带头购买,由于清政府在人民中失去信用,结果全国募集不足五百万两。同年七月停止发行。昭信股票是清廷面对危机整顿财政实行的一项改革,开创了股票集资的先河,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滇案:中国人民抵抗英国侵略的正义事件,亦称云南事件或马嘉理案。英国为入侵中国西南地区,企图修建从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地区的铁路,曾于1868年派“探路队”由缅入滇活动。1874年又派军官柏郎率武装探路队约200人,拟再次由缅入滇。英驻沪领事马嘉理作为翻译前往缅甸接应。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探路队由缅甸遽行闯入云南,为当地人狙杀,柏郎亦被逐回缅甸。英国借此大肆进行外交讹诈,胁迫清政府了中英《中英烟台条约》。滇案不仅反映了西南边境危机清朝的腐败无能,也彰显了各族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东南互保:英国勾结我国东南各省督抚企图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 年义和团在北方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影响遍及全国。6 月,英国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仑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上海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亦加入“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前提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加速了清政府的屈服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使《东南互保条约》并未正式签订,但有关条款在实际中都得到了执行。
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于1900年5月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八国侵略军在大沽登陆,先后共占天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来各国列强又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劝学篇》:为抵制维新变法,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改当初赞助强学会和称赞《时务报》的态度,转而与维新派为敌。1898年3月,他写了《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著作。本书分为内、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全书宗旨仍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基调,受到光绪帝的重视。此书一出,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一些西方人士也对之大加称赞,先后译成英文、法文出版。1900年纽约出版的英译本,还加上了《中国唯一的希望》的标题。
海兰泡惨案:俄军侵犯中国东北在海兰泡屠杀中国人民制造的惨案。1900年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派兵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同年6月21―25日,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面,强令中国军民居住在海兰泡的居民数千人聚集江边,用刀斧大肆杀戮,除当场死亡者外,轻伤者被迫投江溺死,仅八十余人逃生。海兰泡惨案是沙皇俄国对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戊戌六君子:是对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杀的谭嗣同、杨锐、刘光弟等六位维新派人士的尊称。1898年9月,慈禧太后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康、梁等维新派人士,“百日维新”失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六人,被顽固派逮捕后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他们献身变法英勇赴死,影响甚大,激励了广大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而奋斗。
仁学:清末谭嗣同著,收入《谭嗣同全集》,共二卷。1899 年由梁启超在日本印行。内容首列《界说》二十七条,作为全书纲领。借用当时物理学上的“以太”概念以释“仁”。认定“仁为天地万物之源,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资格考试、旅游景点、办公文档、word文档、人文社科、文档下载、IT计算机、经管营销以及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