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县实施工业强具战略,去年gdp总值120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是15%55%

站内网址搜索
-按站名搜索-
-按网址搜索-
【始兴县人民政府】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网站简介:
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居岭南交通要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是盛唐名相张九龄、明朝户部尚书谭大初、抗日名将张发奎和当代著名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古称“粤北粮仓”,今誉“南岭明珠”。全县现有户籍人口24.7万,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现辖太平、马市、顿岗、罗坝、城南、沈所、司前、隘子、澄江、深渡水10个乡镇,境内居住着汉、瑶、畲等多个民族。
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9.8亿元,同比增长12.2%,位居全市第四。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4亿元、20.1亿元、15.7亿元,分别增长6%、17.7%、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亿元,增长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15.9%。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22.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5.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6亿元,贷款余额21.9亿元,分别增长12%、47.5%,存贷比为39.36%,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8570元,增长10%。
始兴是粤北第一古郡,自古著称为“古之福地”。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析南野县南乡地设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有1700多年历史,古人以“此地兴旺,周而复始”而命名为始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进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始兴县隶属始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属广州总管府。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广州曲江等地置韶州,始兴县属之。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雄州”,始兴县属雄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更名“南雄州”。元朝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为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南雄府为直隶州,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南雄直隶州。1911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直隶广东省。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县属岭南道,1920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1948年,为省直辖。1949年9月,成立始兴县人民政府,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日,更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属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3月,改属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始兴、南雄两县合并为南雄县。日恢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6月,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至今。
始兴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状,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主要河流有浈江、墨江、澄江。始兴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9.6℃,1月平均气温9.4℃,7月平均气温28.4℃。一般无霜期296天,年降雨量1527毫米,多集中于4-6月。
始兴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韶赣高速公路和国道323线、省道S244线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赣韶铁路和规划中的粤湘高速公路途经始兴,“两高一铁”建成后,始兴将成为韶关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始兴县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县,是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示范点和国家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全县有林面积17.34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2%,森林覆盖率达75.2%。2000年,始兴被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广东省首个获此荣誉的山区县。2007年,被列为全省第一个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2010年,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发展试点县”之一。
始兴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钨、锡、锌、铜、铁、石英、钾长石、花岗石、绿柱石、瓷土、稀土、高岭土、煤炭等。其中石英矿储量约16万吨,萤石矿储量约25万吨,钾长石储量约16万吨。
全县水电蕴藏量13.68万KW,人均拥有水资源总量为7361立方米,远远高于全省人均拥有的水资源总量,已建成水电站219座,年发电量4.77亿千瓦时,电力资源丰富,供电可靠率达100%。
始兴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全省之最,县城一带是粤北最大的小平原,面积达10万亩。始兴土地肥沃,土地耕种性广,农业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农作物的布局、土地利用的类型可随市场的需要、经济效益的变化而调整。山区主要以食用菌、木材产业为主,是广东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和广东省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平原地区以水稻、黄烟、蚕桑、蔬菜、水果等产业为主,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蚕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枇杷之乡和中国杨梅之乡,全国首批四个“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之一。
始兴是生态古郡、恐龙之乡、温泉之乡、围楼之乡,积淀了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名胜古迹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第一大围”――满堂客家大围,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沈所铜钟寨、汉代城堡、秦汉烽火台、生态瑶乡深渡水以及大量的高热温泉和青山绿水、清泉叠瀑。2008年,“丹霞山――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满堂客家大围――车八岭保护区”入选“广东自驾游十佳线路”。2009年11月,始兴县荣获全国五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的光荣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围楼文化之乡”和“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
“投资始兴有眼光,赚钱又能赚健康”。我们秉承“招商以客为先,服务以诚为本”的理念,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服务客商制度,努力做到“厂内的事客商解决,厂外的事我们办妥”, 投资环境深受客商青睐和好评。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始兴县考察调研,对始兴走有山区特色的招商引资之路,实行“三个一”服务外商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誉为“广东省山区招商一面旗帜”。
投资始兴,事业必成。始兴县拥有全省首个产业转移园区――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内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是始兴县对外招商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为打造优良投资载体,全县规划了工业园区总面积8.5平方千米,现开发建设仅5.3平方千米,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香港建溢集团、美昌集团、盛怡实业、日本电产等财团入园兴办企业,兴建了中国(始兴)制笔研发制造基地、建溢科技园、万达合金车模生产基地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生产基地,初步构筑了以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为龙头,马市、江口、东湖坪、瑶村坳工业片区等为支架的“一园多片区”格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是客商投资置业的理想平台。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收录查询:
统计数据:30分入:0 今日入:0 昨日入:0 总入:0 总出:2 点入时间: 9:07:11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广告联系QQ: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在线导航吧所展示的网站资料、数据、广告等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大家参考。在线导航吧对可能产生的好坏结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网址页自动生成贵阳市政协信息网
 +加入收藏  +
您的位置:
&&&&&&&&&&&&&&&&&&&&&&&&&&&&&&&&&&&&&&&&&&&&&&&&&&&&&&&&&&&&&&&
贵阳市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字号:】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带来大变化
贵阳市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工业经济发展成功实现V型反转
   贵阳市两年来大力振兴工业经济成效凸显,本月中旬公布的贵阳市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工业经济成为一大亮点,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58.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继2007年之后再次居三次产业之首,领跑一二三产业。
  据了解,在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之下,2010年贵阳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2%;集体企业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5.9%,重工业增长14.2%。分行业看,在32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比上年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95.4。
  统计显示,2010年,贵阳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05年的574.1亿元净增484.1亿元,增长了1.8倍。2000年以来,贵阳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5%以上。“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1.9%保持较快增长。但是,近年来形势发生微妙变化,一方面,贵阳工业经济的总量被西部有的省会城市赶超;另一方面,省内兄弟市(州、地)与贵阳的差距在缩小。
  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2007年新任市委主要领导到贵阳后,选择的第一个调研题目就是工业经济,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跑了20多家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之后又多次到工业企业调研、了解情况。2009年6月,贵阳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召开,提出“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工业振兴思路。
  花半年多时间准备的贵阳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出台了《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振兴贵阳工业的九大“力举”:抢抓机遇,强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抓大促小,着力扩大工业经济规模;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增加工业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发展现代生态工业;加强扶持引导,鼓励企业创品牌拓市场;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工业聚集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健全保障机制,优化工业发展环境。随后,《贵阳市六大产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加快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实施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等振兴工业的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工业经济增速基本呈V型走势。2008年初的凝冻灾害和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曾让贵阳市工业经济增速一度下滑,在振兴工业经济系列举措及全市工业战线的努力下,近两年贵阳市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并成功实现V型反转。2007年以来,贵阳市一二三产完成增加值情况为:2007年,一产增加值45.07亿元,同比增长8.2%;二产增加值325.15亿元,同比增长16.3%;三产增加值326.18亿元,同比增长16.2%。2008年,一产业增加值47.2亿元,增长7.2%;二产增加值381亿元,增长12.1%;三产业增加值382.9亿元,增长15%。2009年,一产增加值50.07亿元,增长8.1%;二产增加值402.24亿元,增长12.6%;三产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14.5%。2010年,一产业增加值57.1亿元,增长8%;二产业增加值456.95亿元,增长15.1%;三产业增加值607.76亿元,增长14.3%。
  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要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0亿元,力争完成1300亿元;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力争增长23%。为达到这一目标,该市一方面加快十大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拓展空间;另一方面依托磷、铝、煤等优势资源,大力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升全市产业综合增加值率,同时做大做强烟草制品、饮料行业、家具制造业等高增加值率的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宽全市产业幅。作者:贵州日报来源: 信息处转仲恺高新区去年GDP总量和增幅全市第一_惠州新闻网
仲恺高新区去年GDP总量和增幅全市第一
高新区某企业的生产车间。
新华大道一期工程预计今年3月全线通车。 本报记者郑 娜 通讯员黄腾庆 摄
  2013年,仲恺高新区实现GDP530.9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21.5%,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增幅全市排位第一;总量占全市的19.9%,全市排名第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仲恺高新区委扩大会议上了解到的。
  工业总产值占全市39.2%
  “2013年,高新区经济发展亮点包括经济增速总体快速增长,总量逐年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成为工业发展主引擎;重点企业增势较好,三大集团增长大幅回升;企业效益增势良好,财税收入高速增长。”区委常委、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章玉说。
  据介绍,自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从年,高新区GDP总量占全市分别为14.6%、15.8%、17.9%、19.9%。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预测,今年仲恺高新区GDP总量占全市比例还将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自2010年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仲恺高新区不断强化产业组织,提出了发展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新能源、LED、云计算和智慧装备制造等‘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并制订了每个主导产业的产业招商路线图,通过引进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项目和培育小微科技企业,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高新区还相继出台了包括土地、财税、科技创新、政府服务、人才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周章玉说。
  据介绍,2013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6亿元,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比2012年增长28.1%,占全市比重达39.2%。其中 “4+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2142.5亿元,比增32.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8%,拉高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8.5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
  去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增41.5%
  据介绍,2013年,高新区重点企业三星电子、龙旗电子、乐金电子部品、科锐半导体合计完成产值1446亿元,比增55.5%,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6%,拉高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3.8个百分点。另外,三大集团在仲恺区产值合计612.3亿元,比增14.1%,增幅较去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总 产 值24%,其中TCL集团比增18.1%,增幅较去年提高7.3个百分点;德赛集团比增12.3%,增幅较去年回升22.3个百分点。
  “三大集团的产值增长主要是因为企业通过长期的创新积累加快了转型升级,实现了由合资品牌生产为主转为自主品牌研发制造为主,并开拓新兴产业领域,例如LED光电等。”周章玉说。
  据介绍,去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41.5%。在工业快速发展拉动下,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高速增长,全年税收总计92.3亿元(不含海关代征税),同比增长31.8%。
  “企业生产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盈利较好的企业有三星电子、蓝微电子、科锐半导体、华阳通用电子。”周章玉介绍,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106.3亿元,比增31.9%。全区312家规上工业企业,盈利 (含持平)219家,实现利润111.1亿元;亏损企业93家,亏损额4.9亿元,亏损面收窄,亏损额减少。
  周章玉说,预计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同比增长18%。曲靖日报数字报刊--
第ZK4版:县市区专页
第ZK1版 主流媒体权威报道
第ZK2版 本版责编/刘成龙
第ZK3版 本版责编杨畅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书写县域经济新篇章
沾益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
&&&本报讯(特约记者阮兴元)2010年,沾益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2010年,沾益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和建设全省工业十强县、全省特色农业县、珠江源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书写了珠江源头第一县发展史上的新辉煌。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预计分别实现增加值23亿元、54亿元、25亿,同比分别增长8%、13.9%、15.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53:24。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44亿元,同比增长1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3亿元,同比增长15.0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4772元和4813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11.7%。&&&该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科学优化发展结构,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进一步形成了全省重要的煤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机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完成工业投资35.5亿元,50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29%;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23%。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47%。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实现粮食总产2.51亿公斤,连续七年稳步增长,粮食增收工作受省政府表彰。完成烤烟收购40万担,实现产值3.2亿元。万寿菊、中药材、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预计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5.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切实加强中低产田、中低产林改造力度,森林覆盖率达48.65%。实施三产活县战略,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15.7%。&&&坚持统筹发展,发展后劲更加增强。积极破解发展资金筹措难题,把项目作为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县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1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亿元,使工业基础更加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1.9亿元优质高效完成了小康示范村建设任务,投资1.04亿元在德泽乡全面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把城镇化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到去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36%提高到38%。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安全稳定形势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为“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