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金并轨轨对事业单位是好还是好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落地 “找钱”成最大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宏观 政策】事业单位再改革:7月起工资、社保向企业“看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条例》涉及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及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社会保险改革等内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
  这一法规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
  《条例》共10章44条2800字,看似简单的文体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简单:比如,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如何落实,等等。
  据了解,《条例》的配套文件仍待出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4月25日表示,人社部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核心是要建立“三能”用人机制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等等。
  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15日答记者问时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现状的表述。
  我国的公开招聘制度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该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这项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事业单位招聘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却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这类“因人设岗”的用人违规事件。
  为避免此类事件,时隔9年之后,新出台的《条例》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了具有法律效能的“行政法规”,这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现象的发生。
  “《条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相应的,收入也跟着能增能减。而实现&三能&是最难的。”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一直饱受争议。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旱涝保收”,最具“含金量”,只要干好工作就能“衣食无忧”;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想尽办法去创收,员工感觉“压力山大”。
  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分配水平差异也比较大,业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工资制度改革办法。
  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发生改变。《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正常的增长机制就是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可比人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变动以及物价的变动等情况来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增长,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共享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使他们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绩效的好差挂钩,得到其应得的劳动报酬。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工资的第四次大的改革。此次工资改革办法的确定,充分考虑各类工作人员资历等条件的差别,使公务员工资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差距,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
  长期以来,机关与事业单位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多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也是随着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做出安排,两者走的是同一条路径。
  而如何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道难题。对此,苏海南开出了一剂良方:“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在《公务员法》里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参考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情况来相应调整,所以现在很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调查制度,了解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据此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在参考机关工资水平及其调整的基础上,相应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苏海南说。
  这也就意味着,工资增长机制出台后,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将不再简单由政府决定,而是跟机关一起由政府参照市场可比人员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来决定。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以及物价的变化幅度等,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将逐步增长,并与社会可比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终落地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四五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导致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对此,《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这让呼吁多年的“养老金并轨”终于落了地。其实,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非新事物。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决定》已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无疑,《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是对《决定》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再次释放出“养老金并轨”启动的信号。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此次出台的《条例》并没有涉及。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养老金制度有三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如何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国有单位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的20%,民营、个体单位缴费费率均为12%。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的缴费费率偏高。资料显示,人社部曾对世界上173个国家社会保险费率进行统计,目前中国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40%左右,在列出统计数据的国家中居第13位。而中国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单位缴20%,个人缴8%)。而其他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在12%左右,在所知各国中居第34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目前《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缴费来自财政收入,但是对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钱从哪里来的确是个问题。
  在杨燕绥看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筹资达到工资总额20%的费率太高,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差额拨款,像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工资要靠科研、医院创收、学校扩招等来解决,这已经导致中国很多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不足和乱收费等现象,不仅扰乱了公共服务的秩序,而且影响公共服务机构和群众的关系。”
  最典型的当数医院“医闹”。我国的公立医院由于数量大,财政补贴不足,无奈医生只能去卖药,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
  反对声一直未曾间断。在今年两会上,60位人大代表联合签名反对以这种方式进行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大家不反对&并轨&,但是大家对以这种方式改革的顾虑很多,因为这60个代表基本上都是学校校长、医院院长。”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占工资总额20%的养老保险缴费资金如果没有明确的来源,就会导致事业单位乱收费,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事业单位与群众的关系。
  “这也确实是事业单位领导的顾虑,主要是事业单位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没有正常筹集资金的来源,就要以非正常的形式进行。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这么多年推不下去,这是最大的阻力。”杨燕绥说。
  而此次《条例》只原则说明“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是如何做,还没有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种改革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企业把20%的养老保险缴费计入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事业单位不能计入成本,再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生和病人,怎么能加到他们身上呢?”杨燕绥反问。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事业单位再改革:7月起工资、社保向企业“看齐”
这架消失的亚航客机并非第二架MH370。[]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孙红雷/海清/孙茜/秦卫东/翟小兴
主演:湃/小浜正宽/生濑胜久/高良健吾
威尔•史密斯/汤米•李•琼斯
杨颖女神汉子自由切换
陈奂仁坦言入行遇瓶颈
赵丽颖跑男耍心机被黑
阎维文前线演出险遭意外
周立波调侃网络流行语
陈赫遭郑恺吹捧受惊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大鹏团队集体瘸腿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衣服被撕光……[]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养老|养老金_凤凰资讯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原标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这导致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04 09:37
01/04 09:36
01/04 09:35
01/04 09:38
01/04 09:38
01/04 08:50
01/04 09:16
01/04 09:18
01/04 09:19
01/04 09:10
01/04 09:30
01/04 09:24
01/04 09:32
01/04 08:11
01/04 08:17
01/04 08:17
01/04 08:11
01/04 09:33
01/04 08:21
01/04 09:58
01/04 08:21
01/04 08:22
01/03 09:34
01/04 11:29
01/04 09:19
01/04 09:19
01/04 09:19
01/04 09:19
01/04 09:19
01/04 09:24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96402
播放数:637565
播放数:492037
播放数:251040
48小时点击排行【导语】:按照中央部署,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方案编制已经启动,并就政策制定召集了几轮讨论。  机关单位金并轨:赎买“吃公家饭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若通过赎买,进行养老并轨,不失为好办法。3月29日,有媒体披露,人社部已制订养老金并轨方案制订,目前进入论证阶段,核心是根据一系列计算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人社部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表示,目前尚无定论。而清华大学就业与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不赢利的事业单位无法补缴相当于工资总额20%的基本养老费,与相当于工资总额4%到8%的职业年金。  3月29日,参与部分养老金制度讨论与改革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改革方案正在顶层设计,原则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职业年金,替代率不会降低。他同时表示,企业养老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之所以替代率低是,是因为建立企业年金企业极少,全国总共才2000多万人参加职业年金,主要是大型国企。  在养老金双轨制的前提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由财政支付,吃“仅公家饭”的人越多,升斗小民的压力越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把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的养老进行对比是不合适的,暗示企业员工之所以养老金替代率低,是因为企业不选择缴纳企业年金,这样的指责既无道义也无逻辑。企业各种税费已经够高,员工一草一纸都要自己掏钱,企业与个人承担的养老负担已经够高,公务员养老金等全由财政买单,不牵涉企业成本与个人成本,与企业员工养老根本不是一回事。除非权力机构高效、廉洁、人数精减,否则企业为什么要用税费养活一大批只知道维护自己利益、以读报纸作为工作宗旨的吃公家饭的人? 更多养老金消息请查看: · · · · · · 公务员养老金最新消息: · · · · · &1共3页
1、2、3、4、5、6、【转】刘植荣:养老金要并轨就要动真格的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报告称,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日,新华社发了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起参加社会保险》的电讯稿,中国几乎所有媒体都给予准转载或评论,百姓期待已久的养老金并轨总算听到了“靴子落地”的声音。不过,第二天人社部在媒体辟谣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这让百姓空欢喜了一晚上,就像做了一场梦。从这次媒体关于养老金并轨的“乌龙事件”可以看出,养老金并轨是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期许,同时它也遇到强大的阻力。盼望这次养老金并轨是动真格的。
  一、机关事业单位应一同并轨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有的就是某一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有的则挂靠某一政府部门,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即使不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和养老金也大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像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中国人民银行等这些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上也与公务员管理基本一致,其领导仍由党的组织部门任命。
  事业单位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外,要么是政府,要么是企业,要么是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的事业单位。例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在瑞士登记的民间社会团体,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组织,各国红十字会也不得有任何政府背景。其他慈善组织也是如此,美国法律规定慈善组织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参与政府的各种活动。英国《2006年慈善法案》规定:慈善组织不得与政府组织有任何瓜葛,不得从事任何与慈善无关的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就不同了,它虽然被称作是事业单位,其实就是一个政府组织。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参照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把红十字会总会的工作人员招聘,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且为副部级单位。
  可见,中国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界限并不清晰,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经常交叉任职,如果养老金并轨只考虑事业单位,而对公务员网开一面,这必然会遇到事业单位的抵制,认为这不公。例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就认为:“如果只有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参与社会保险,而广大的公务员不参与的话,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社会公平。”
  竹立家的观点在事业单位很具代表性,一谈到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人员一定要拉着公务员“垫背”,这样,牵扯的人越多,阻力越大,以此来拖延养老金并轨,让“双轨制”继续存在下去,他们继续享受免费养老这一超国民待遇。
  二、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并轨
不少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不时释放烟幕弹,强调并轨的困难,混淆视听,企图阻挠改革。更有个别官员拿出流氓土匪的做派抵制养老金并轨。新华网日报道称,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对记者说:“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我立马辞职。”
  可见,党内不少人入党动机不纯,他们入党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捞取个人利益,违背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唯一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具备《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习近平同志早就对这些不安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提出警告:“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王雄军认为,养老金并轨“这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调整过程,难度较大,需要有一个研究和探索的阶段”。
  笔者不仅要问王雄军,个人买养老保险并非新生事物,17年前几亿工人就自己买养老保险了,怎么让你们自己买养老保险就这么复杂、难度这么大呢?
  大家想想,1997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几亿企业职工不再享受免费养老,开始自己买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养老制度改革一直没有触及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仍享受免费养老,由此形成养老金“双轨制”。其实,中国的养老体系目前至少存在“七轨制”: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军人、企业职工、农民、城市居民、农民工,这七类人群的养老待遇各不相同。如农民的养老金只有每月55元,而一些地区退休公务员每月可拿5000多元的养老金,人民公仆的养老金是主人的100倍!究竟谁为谁服务?
日光明网发表了该网记者对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的采访文章,杨燕绥表示:“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个提案,一晚上就有60多个政协委员签名,很多都是大学校长,他们要求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杨燕绥直言不讳地说:“如果要求所有事业单位都像企业一样拿职工工资总额的28%来做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所有的事业单位就都得黑着心去赚钱了。”杨燕绥还认为“医闹”是政府给医院的拨款不足造成的,这才逼迫医生卖药。
  改革就是革命,革百姓的命容易,一纸红头文件就让数千万工人下岗,就让数亿工人自己买养老保险,现在革到研究改革的人的命了,这犹如让他们自宫,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下不去刀子的。所以,改革不能靠顶层设计,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民主决策程序。顶层设计出来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杨燕绥的逻辑成立,即“过度医疗”是因为给医生发的工资低,那中国的贪官也是因为工资太少了才逼他们去贪。我们看看那些落马的贪官,哪个工资少?他们吃喝住行生活的一切几乎都由纳税人买单,可他们还要几亿、几十亿地贪,难道要给他们发几百亿的工资?
  杨燕绥丝毫不顾及公共财政常识,到了胡搅蛮缠的地步。她在2014年5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种改革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企业把20%的养老保险缴费计入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事业单位不能计入成本,再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生和病人,怎么能加到他们身上呢?”
  我再问杨燕绥,你不交养老保险,你退休后就不领养老金吗?你的养老金哪里来?不还是来自政府财政。政府财政的钱哪里来?不还是来自百姓的税。让你自己和百姓一样,交工资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用于发放你退休后的养老金,这难道不是减轻政府给你养老的负担吗?这难道不是减轻百姓的税负吗?
  养老金并轨研究了十几年,到目前仍遇到体制内这么大的阻力,由此可见,养老金并轨必须实行当事人回避制度,不得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研究并轨,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自己从自己身上割肉难呀!必须将此问题交给人大讨论决定,在决策中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吸纳民主元素。
  三、外国公务员和百姓一样交养老保险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最常用的词汇就是“与国际接轨”。但笔者研究发现,对官员有利的轨接得很快;对百姓有利的轨,他们就拿出“中国国情”这个挡箭牌。有人甚至伪造“国际惯例”,欺骗决策者,愚弄百姓。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纵观当前世界各国,所有国家公务员的养老金都是来源于政府财政。如果实行社会化,肯定会出现腐败。所以,当前只有财政支出这一个渠道。”
  而实际情况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公务员和普通百姓一样,领工资要交社保,不搞超国民待遇。例如,日本社保体系内,公务员的养老金与私营部门完全一致,辅助性养老金虽然叫法不一,但也基本上类似于私营部门。
  美国《文职公务员退休制度》规定,上到总统,下到普通公务员,领工资就要交社保税,这样在退休时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公务员领工资时要扣除8%(军人为7%)左右的养老保险金和1.45%的医疗保险,任何级别的公务员,封顶养老金是其工资基数的80%。美国国防部公务员约翰尼·尼科尔斯说:“要想在退休后多领养老金,工作期间就要多交养老保险。”美国劳工部1997年发布的《工作条件与报酬》第37页也提到美国“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养老金差别并不明显”。
  据英国广播公司日报道,据英国养老金基金协会统计,英国退休公务员养老金平均为每年7800英镑,而私营部门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为每年7467英镑,两者基本持平。但是,由于英国政府要求公务员的社保摊派比私营部门多,加之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比私营部门高,所以,如果同等资历、同等条件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并不比私营部门高。可见,英国公务员与普通百姓一样,领工资就要交社保。
  根据笔者的研究,就发现德国公务员不向社保体系交养老保险,但这是德国的养老法律安排,公务员不交养老保险,但少发工资,同等资历人员的工资,公务员要低于私营部门。实际上,这就相当于政府把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在工资单外扣除了。还有,德国公务员的养老金要交个税,而私营部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无需交个税。
  四、养老金并轨应是无条件的
  尽管养老金并轨会遇到很大阻力,相信,养老金并轨是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但据接近人社部的人士透露,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这种用涨薪换并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是假改革,当年让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让几亿工人自己买养老保险怎么没考虑维持这些职工的生活水平?
  《中国产经新闻报》日发文称,中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是世界上养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而其他行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却跌破55%的国际警戒线。不交养老保险退休后反而拿的养老金多,这种“人吃人”的制度是任何还有点良心的人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
  中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高、福利好、免费养老、工作稳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人们早已趋之若鹜。根据调查,中国76.4%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是公务员,而美国这一比例是3%,法国是5.3%,新加坡是2%。在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上了20大厌恶职业榜单。
  中国千军万马争抢公务员“金饭碗”,或设法进入事业单位,这足以说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过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劳动力供给过剩,应该通过降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来达到劳动力的供需平衡。
  其实,废除“双轨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并非一定是坏事。不交养老保险享受免费养老,但离开机关事业单位到企业工作,由于没有养老保险账户,养老保险就要从零开始,缴费年限少必然会降低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导致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虽然认为自己不适合那里的工作,也因将来的养老金问题只有死活赖在那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单位、个人及纳税人都是一种损失。可见,“双轨制”限制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妨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单位人员的新陈代谢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违背了行为组织的最高效率原则。废除“双轨制”可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全社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更加公平可持续”作为社保体系的建设目标。笔者认为,中国社保体系内的养老制度改革应以建立养老保障三个支柱为目标,即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补贴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是公共品,全民享有,统一标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军人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管过去交没交养老保险,交了多少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有资格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就是确保“老有所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制度,如根据英国财年标准,所有英国公民到了退休年龄,都能领到每周107.45英镑的基本养老金。
  补充养老金是根据个人养老保险的交费情况,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补充,体现“多交多得”的原则,满足居民养老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保制度的公正。
  补贴养老金则是根据退休居民赡养的家庭成员人数、家庭财产、收入和医疗支出等情况综合考虑给予补贴,使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很多,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养老金并轨应是无条件的,所有劳动者按统一的社保制度缴纳养老保险,任何人不得享有超国民待遇,这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保体系前提。养老金并轨可以全面理顺社保制度关系,化解由“双轨制”引发的各种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使全国人民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朝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并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