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就是国民信托储蓄会储蓄(national saving)吗

(国民经济学专业优秀论文)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储蓄与投资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民经济学专业优秀论文)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储蓄与投资角度的实证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邮政储蓄资金预测与运用分析研究,应用,运用,运用资金,邮政储蓄,分析与预测,和运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邮政储蓄资金预测与运用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无标题文档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间进行有效配置的科学(罗宾斯(L?Robbins))。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解释一般物价和总就业、收入及总产出以及全球经济等问题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组织出发,利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试图解释消费者消费行为与生产者生产行为以及市场交换与均衡的规律性等问题的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一)从研究的范围上看,宏观经济学研究较大范围的经济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较小范围的经济问题。
(二)从研究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地区经济问题的,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问题的。
(三)近年来出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第二节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可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二是规范经济学 (Normative Economics)。
一p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采用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具有函数关系或相关关系的一些变量。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经济学理论,再用实际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是否正确。
二、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为基础,将带有价值判断色彩的标准作为建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对结论的价值判断和评价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则主要对经济运行进行评价。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联系
它们都与目标设定与实现有关:目标的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目标的层次越低越具有实证性。
(三)西方经济学主流从方法上讲是实证的。
第二章 消费理论与供求均衡
第一节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
一、欲望与经济学
人的欲望按等级分为五个层次(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即:一、生理需要,即生存的欲望和需要;二、对安全的需要,通俗地说希望明天生活更美好和有保障;三、社会需要,即感情及归属感的需要;四、受尊重的欲望,就是自尊心的满足和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欲望,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一切资源配置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而经济学正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
二、效用与边际效用
(一)效用(Utility)
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效用分为正的效用(Utility)和负效用(Disutility)。
(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1、边际效用的定义
2、效用单位
3、边际效用递减
(三)经济学分析中的边际效用概念
(四)效用曲线。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第二节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价格
1.需求(Demand)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指需求量。
2.需求价格(Demand Price)
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称为需求价格。
3.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和需求曲线(Demand Curve:DD)
二、供给与供给价格
1.供给(Supply)
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
2.供给价格(Supply Price)
生产者对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称为供给价格。
3.供给表(Supply Schedule)与供给曲线(Supply Curve:SS)
三、均衡价格与均衡
(一)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1.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
(二)供求定律(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三)不断均衡过程
1.需求曲线的移动,2.供给曲线的移动,3.不断均衡过程。
(四)对均衡的干预:限价
(五)均衡分析方法
1、均衡的含义和均衡分析方法,2.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3.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分析。
第三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Elasticity)
弹性,是指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变动所作出的反应。
(二)弹性的应用
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弹性是反映价格或收入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状况的指标,有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两种。
(二)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1.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
(三)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1.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由于收入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
三、供给弹性
(一)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弹性表示价格变动引起供给变动的幅度。供给弹性也有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与供给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Supply)两种。
(二)供给弹性的种类
四、蛛网理论
(一)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与均衡
1.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研究本期价格波动对下期产量影响以及趋向均衡过程的理论。
2.趋向均衡
3.趋向不均衡(发散)
4.重复循环
(二)蛛网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一、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是以效用高低顺序排列的效用表达方式。
二、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一)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常用分析工具,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对不同的商品组合可得到同样的满足程度。
(二)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
1.边际替代率
在收入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为了维持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不变,增加某种商品数量时,必须要减少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商品的互补性
三、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 Line)
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线(Budget Line:BL)、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或价格线(Price Line)。消费可能线表示在既定价格条件下,一定的收入可能买到的商品数量的组合关系。
(二)个人最佳购买行为
个人最佳购买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商品有替代关系时的个人最佳购买行为;二是在商品有互补关系时的个人最佳购买行为。
(三)消费可能线的移动
(四)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 消费行为与消费函数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
(一)消费者行为
1.简单消费者行为(Consumer Behavior)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的支出或消费者的购买活动。
2.吉芬之谜(Giffen′s Paradox)
3.消费者行为理论
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消费、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与消费曲线(Consumption Curve)
消费指人们的消费行为。
2.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函数是消费支出与决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3.消费曲线
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消费曲线,有短期消费曲线和长期消费曲线两种。
(二)储蓄、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与储蓄曲线(Saving Curve)
1.储蓄与储蓄函数
2.储蓄曲线
(三)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三、消费函数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二)杜生贝的相对收入假定(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四)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定(Life-cycle Hypothesis)
(五)詹姆斯?摩根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
四、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一)消费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1.消费结构的概念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消费结构的分类
(二)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
1.恩格尔定律
2.恩格尔食物支出曲线
3.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4.恩格尔定律的适用范围
(三)消费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 生产理论与厂商均衡
第一节 生产函数和等产量曲线
一、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1.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函数是表示产量与生产要素组合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2.生产函数式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三)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
二、等产量曲线
(一)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量的组合生产出等量产品的曲线。
(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和&脊线&(Ridge Line)
三、生产要素的替代
(一)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引起另一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变动率。
(二)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
1.通常状况的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
2.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为零
3.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为无穷大
(三)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Factors:MRSF)
1.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就是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量与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减少量的比例。
2.生产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生产要素组合与扩展线
(一)最小成本组合原则(Least-cost Combination Principle)
(二)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
(三)扩展线(Expansion Path)
第二节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指把一定量的某种资源投入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可能产生的产出的价值。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指利用现有生产要素可能产出某种(或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根据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量,画出的曲线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边际转换率
(一)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MRT)
增加一单位Y产品必须减少X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Y对产品X的边际转换率。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转换率
第三节 成本、产量与收益分析
(一)成本(Cost)的概念
成本指生产活动中投入的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的价格。
(二)总成本(Total Cost:TC)
总成本是生产某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总成本可分解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FC)与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VC)。
(三)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
平均成本就是单位产品成本,是总成本与总产量的比值。
(四)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
边际成本是增加最后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五)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及成本曲线
1.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2.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表
3.成本曲线
(六)长期成本(Long-run Cost)与短期成本(Short-run Cost)
1.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概念
2.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
3.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一)产量
产量是厂商采用一定生产技术,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把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产品数量。
2.总产量(Total Product)、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和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总产量指生产要素投入后的总产出数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值。边际产量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二)产量曲线
1.产量曲线图
2.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点
1.总产量曲线和总成本曲线中的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点。
2.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中的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点。
(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五)人力投资与收益
(一)收益(Revenue)的概念
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商品的收入。
(二)与收益相关的几个概念
1.总收益(Total Revenue:TR)
总收益指厂商销售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2.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AR)
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商品时,从销售的每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收入,也就是平均售价。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
边际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增加一单位数量的商品时增加的收益,或最后一单位商品的售价。
(三)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
四、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的条件,即:MR=MC。
五、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1.规模经济
2.规模经济与收益递减规律的关系
(二)规模经济类型
规模经济有内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与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三)规模收益变动
1.规模收益变动的类型
2.适度规模
第四节 厂商均衡理论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及其条件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均衡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Complete Monopo1y) 及其条件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
1.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原则
2、价格和产量的条件
3.价格和产量的确定
(三)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及其条件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比较
1.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2.垄断竞争的影响对比
四、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O1igopo1y)及其特征
寡头垄断,指在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其产量占据市场总需求量的较大份额。寡头垄断价格是寡头垄断者协议而定的,不是市场供求自发形成的。
(二)寡头价格
(三)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与协议的不稳定性
五、市场类型比较
第四章 交换最优与生产最优
交换最优条件、生产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最优条件的结合,也就是帕累托最优境界。
第一节 交换、货币与交易成本
交换是指双方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或商品交给对方以换回自己想要的另外类别的生产要素或商品。货币是交换最常用的媒介。
(一)货币
1.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一个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货币供应量中的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价值
(四)&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三、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的定义
广义的交易成本指任何交易的双方因交易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厂商与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厂商与政府维持市场运行所发生的成本。
(二)交易成本与市场规模
第二节 交换最优条件与生产最优条件
一、交换最优条件
(一)交换最优条件的含义
(二)艾奇渥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 Diagram)
(三)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与交换最优条件
1.契约曲线
2.交换最优条件
二、生产最优条件
(一)生产最优条件的含义
(二)契约曲线与生产最优条件
1.生产最优时的艾奇渥斯盒状图
2.契约曲线与生产最优条件
三、交换最优条件与生产最优条件的结合
(一)交换最优条件与生产最优条件结合
(二)与最优条件相关的几个概念
(三)交换与生产最优条件的结合
四、帕累托最优境界与经济效率
第三节 关于经济效率的数理推导
一、帕累托交换最优
(一)基本假设
(二)帕累托交换最优条件
二、帕累托生产最优
(一)基本假设
(二)帕累托生产最优条件
三、帕累托总体最优条件
四、竞争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一)消费者问题(Consumer)
(二)生产者问题(Producer)
(三)消费者与生产者(Consumer-producer)问题
第五章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的理论主要研究:一收入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二收入分配的根据是要素对收入的贡献。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均衡
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需均衡。
一、收入分配与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原理
(一)收入分配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二、边际收益产量与边际生产力
(一)边际收益产量(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
边际收益产量是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产量带来的收益。
(二)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MP)
边际生产力,指追加的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产量而产生的收益。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均衡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均衡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与商品市场长期均衡比较
(三)生产要素价格均衡与分配
第二节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一、工资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对工资的决定
1.工资取决于劳动边际生产力
2.实物工资与货币工资
(二)均衡价格对工资的决定
(三)影响工资水平的其他因素
1.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工会作用
二、利息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对利息的决定
(二)均衡价格对利息的决定
(三)纯粹利息率 (Pure Rate of Interest)
三、地租的决定
(一)地租(Land Rent)
1.地租的概念
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报酬,是租金的一种和利息的特殊形态。
2.地租的决定
(二)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2.边际土地(Marginal Land)
四、利润的决定
(一)利润(Profit)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有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之分。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含在成本中,长期存在。超额利润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剩余。
2.利润的性质
(二)超额利润的决定
第三节 公共产品与收入分配
一、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失灵是指在没有调节的市场中无法实现自由竞争条件下的有效资源配置。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有三类情况导致市场失灵:一是外部性;二是不完全竞争;三是不完全信息。
二、政府的职能
市场失灵使政府调节变得必要。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二是提高效率;三是维持公平;四是稳定经济。
(一)提供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二)提高效率
1.提高效率的途径
2.反垄断法
3.公共管制
(三)维持公平
1.再分配的原因
2.财政收支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3.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四)稳定经济
三、政府收入与支出
(一)政府取得收入的前提
(二)政府收入的类别
政府收入一般包括两大类:一是税收,二是非税收入。
(三)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政府为生产和购买公共产品而花费的收入。
(四)税收转嫁(Tax Shifting)
1. 税收转嫁的形式
税收转嫁的形式一般有向前转嫁(Shifting Forward)、向后转嫁(Shifting Backward),以及混合转嫁(Mixed-shifting)。
2.税负转嫁的条件
(五)拉姆齐法则
(六)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GC)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系数。
第六章 商品市场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或说是一地区按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定时期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有关概念
这些概念包括: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经济主体,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对象,3.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使用的最终成果概念,4.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5.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二)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生产法从各部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价值形成入手,扣除生产环节中投入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四)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五)资金流量核算
(六)实际GDP(Real GDP)与人均GDP(Per Capital GDP)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使用的价格
2.人均GDP
(七)国内生产总值行业分类
(八)广义与狭义国民收入
(九)一个惯用的例子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重要总量指标
(一)定义
(二)五个总量指标的内在关系
四、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与纠正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二)对国民收入核算的纠正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存量与流量
(一)存量(Stock)与流量(Flow)的概念
(二)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两部门经济&的概念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四)&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1.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
2.储蓄-投资关系与国民收入均衡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对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部门扩展与国民收入均衡
一、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三部门经济&的概念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1.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2.用图形说明均衡条件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3.用图形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四部门经济的概念
(二)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
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1.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2.用图形说明均衡条件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3.用图形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三、商品市场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般化
第四节 国外部门的作用
一、汇率确定
(一)汇率的确定
汇率,也称汇价兑换率,是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的价格。
(二)收入均衡
二、国外部门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影响
(二)国内外资本流动影响
(三)存在劳动力流动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
三、国外部门影响向本国的&传递&
(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传递
(二)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传递
(三)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渠道传递
四、对外均衡
(一)对外均衡
对外均衡(External Equilibrium:EE)指本国国际收支既没有盈余,也没有赤字的状态。
(二)对外均衡(EE)曲线与汇率变动
1.对外均衡曲线
2.汇率变更与对外均衡曲线的移动
第七章 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第一节 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
一、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市场,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就是没有货币出现的市场,这当然是理论的假设。货币市场描述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
二、商品市场均衡与IS模型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
(二)IS模型
(三)完整的IS模型
三、货币市场均衡与LM模型
(一)关于银行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在货币市场上,市场均衡的条件就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相等。
2.货币供应
3.货币需求
4.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 of Money)
(三)LM模型
(四)完整的LM模型
四、商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一)IS-LM模型
(二)IS-LM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线性IS-LM模型
一、线性IS模型
(一)四部门经济中的线性关系假设
1.线性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2.线性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
3.线性税收函数(Tax Function)
4.线性出口(净出口)函数(NX Function)
5.政府购买恒等式(Government Purchases Identity)
6.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二)简单商品市场均衡
1. GDP恒等式
2. 投资乘数(Multiplier)
投资乘数K是表明投资增长量对GDP增长量影响程度的指标。
2.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和预算平衡乘数(Budget Balance Multiplier)
3.国民收入分配(Disposition of Income)
4.个人储蓄(Personal Savings)
(三)线性IS模型的基本假定
1.考虑利率情况下的线性消费函数
2.考虑利率情况下的线性投资函数
3.线性税收函数
4.考虑利率情况下的线性出口(净出口)函数
5.政府购买恒等式
6.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线性IS模型
二、线性LM模型
(一)LM模型(曲线)
1.真实货币供应函数(Real Money Supply Function)
2.真实货币需求函数(Real Money Demand Function)
3.市场出清条件(Market Clearing)
4.准缩减式(Quasi-Reduced Form)LM模型
(二)货币乘数( Money Multiplier)
三、线性IS-LM模型
(一)IS曲线和LM曲线的变动
1.IS曲线的移动
2.LM曲线的移动
(二)IS-LM模型的推导
(三)均衡国民收入YE和均衡利率水平rE的变动
1.通常情况下的IS-LM模型
2.古典经济
3.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或凯恩斯陷阱(Keynesian Trap (Case))
(四)关于汇率的影响
四、IS-LM模型中的政府调控
第八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萨伊定律
(二)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三)充分就业理论
二、供需均衡与凯恩斯就业理论
(一)供需均衡与凯恩斯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1.有效需求的概念
2.有效需求的原理
(二)AD-AS均衡与潜在的国民收入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潜在的国民收入(Potential National Income)
3.均衡与潜在国民收入的关系
4.就业与国民收入均衡的关系
三、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类型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有:1.需求拉动,2.成本推动,3.结构性影响,4.货币主义的解释等。
四、失业及其根源
(一)失业与就业的定义
(二)失业存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失业存在的原因主要有:1.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心理上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第二节 线性AD-AS模型
一、线性总需求模型:线性AD模型
二、对数线性总供给模型:对数线性AS模型
(一)生产函数与劳动力供给函数
1.生产函数
2.劳动力供给函数
3.工资恒等式
(二)均衡
1.就业量的决定
(三)对数短期总供给函数
三、带价格期望的AS模型
(一)带价格期望的AS模型
(二)对数价格期望AS模型
(三)简化的AS模型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均衡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均衡价格以及均衡的就业量。AD-AS模型的均衡有三种类型,即:常态的AD-AS模型,古典模型(Classical
Case)以及流动陷阱(Liquidity Trap)。
(一)常态的AD-AS模型
1.均衡的AD-AS模型
2.AD-AS模型的均衡过程
(二)古典情形(Classical Case)中的AD-AS模型
(三)流动陷阱(Liquidity Trap)下的AD-AS模型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一国实际GDP总量或人均GDP的增长状况,用实际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代表。
二、关于经济增长理论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背景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均衡条件
1.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凯恩斯均衡
2.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均衡模型的区别
(四)经济稳定增长与波动
1.哈罗德模型扩展
2.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
(五)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按人口平均的经济增长率
2.劳动生产率变动与经济增长
四、索洛-斯旺模型
(一)索洛-斯旺模型(Solow-Swan Model)的假定
(二)索洛-斯旺模型
五、其他讨论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肯德里克对全部因素的分析
(三)零增长理论
1.零增长理论
2.增长价值怀疑论
(四)最优增长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种伴生现象。
一、引致投资与加速器
1.与加速原理有关的几个概念
2.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3.数据模拟解释
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结合
(一)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结合的必要性
(二)乘数与加速原理模型
1.乘数与加速原理模型的条件
2.乘数与加速原理模型
三、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二)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解释
1.供求关系与经济周期
2.乘数与加速原理模型的解释
(三)对经济周期的调节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财政政策
(一)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宏观财政政策的作用原理和内容
2.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政策
3.赤字财政政策
(二)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包括:1.所得税,2.救济金,3.农产品维护价。
(三)宏观财政政策运用的困境
二、宏观货币政策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1.宏观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和内容
2.宏观货币政策的作用内容包括:调整法定准备金率(Changing Legal Reserve Ratio),贴现率政策(Rediscount Rate
Policy),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s),以及其他措施。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相机抉择(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二)菲利浦斯曲线及通胀-失业并发症
1.菲利浦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
2.菲利浦斯曲线的作用
3.菲利浦斯曲线的变动趋势
四、内外均衡政策
(一)兼顾国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内容和措施
(二)只考虑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时的调控政策
只考虑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时的调控政策包括:扩张性政策组合,紧缩性政策组合,货币贬值,货币升值,对症下药等。
(三)各种宏观调节措施的交替使用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条件下对外不均衡的调节
五、三大学派的解释与主张
(一)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与主张
(二)供给主义学派的解释与主张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与主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ving face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