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学哲学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加强社科规划管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向军 薄洁萍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大团结、大
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显著加强,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共同发展,积极健康、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日益壮大,有价值、有深度、有影响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自2002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的辐射面越来越宽、带动力越来越大,以自己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转化为党和政府决策,对于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多出精品力作,对于团结凝聚人才、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立项方式,完善资助体系,扩大国家社科基金的受益面和影响力
十六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总量大幅度增长,今年达到了3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2亿元。目前,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特别委托项目、西部地区专项和后期资助项目等五类项目,资助面涵盖高等院校、社科院、党校、党政机关研究部门和军队科研院校等五大社科研究系统。2002年至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各类项目共8284项,资助总经费达7.2亿元。
1、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创新基金立项方式。重大招标项目于2005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主要支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研究项目,三年来已累计资助131项课题。党的十七大之后,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评选出一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战略和实际课题。实践证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行招标制,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协力攻关,有利于吸引实力雄厚的队伍完成价值重大、意义深远、难以突破的研究课题,有利于推出真正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优秀成果,受到社科界的广泛好评。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重大项目复评答辩会上,许多著名老专家纷纷表示,这次招投标工作“投标队伍实力雄厚,评标专家权威公道,组织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优中选优。”
2、年度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增加,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年度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体部分,它的选题主要以发布五年规划和年度课题指南的方式进行,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每年评审一次。十六大以来,广大社科界专家学者申报国家课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申报规模不断扩大,立项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以来,五年累计申报7.4万多项,资助立项7045项,平均立项率9.4%。2007年,共有1251家社科研究单位申报了16227项,比2002年的9401项增长73%,413家单位获得立项资助1488项,比2002年的985项增长了51%。同时,申报质量和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课题负责人学术层次较高,研究实力较强。据统计,在2007年获得立项的课题负责人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占54%,副高级职称占32%;博士生导师占24%,硕士生导师占48%;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2%;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37%,体现了向青年项目倾斜的政策。
3、设立西部专项课题,扶持西部社科事业发展。西部项目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西部13个省(区、市)倾斜,重点资助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2004年设立以来,四年累计资助977项课题。这对发展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稳定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4、设立后期资助项目,支持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后期资助项目主要是资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学术创新意义的基础研究优秀成果。2004年设立以来,四年累计资助89项。今年将继续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学科范围,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哲学、宗教学等六个学科基础上,增加语言学和考古学。
5、规范特别委托项目立项和管理。特别委托项目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或中央决策部门,根据一个时期国家目标需求特别提出来加强研究的重大课题,直接交办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近几年,特别委托项目累积资助了67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的看来,国家社科基金通过上述五种方式的课题立项,促进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术领军人物和青年理论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益受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已成为衡量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六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推进管理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管理工作的思想性、战略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1、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严把“两口”、“两关”。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导向。2005年6月,中宣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意见》的要求,全国社科规划办严把课题立项“入口关”和鉴定结项“出口关”,严把项目研究的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有效扭转了“重立项、轻结项”、“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将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加强社科规划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2006年6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社科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年)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科学分析了“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要在研究我们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工程和重大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水平等八个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此外,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每年制定发布《课题指南》,增强年度项目规划的导向性、学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提高立项课题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项目评审制度和评审方式改革。十六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导向,高度重视评审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2007年5月,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细则》。这两个文件在把握正确评审原则,完善匿名通讯初评机制,规范会议评审程序,执行评审专家聘任制、轮换制和回避制,严格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确保评审立项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普遍好评。
4、按照“出精品、出人才、带队伍”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管理创新。重大项目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较好效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较好地发挥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跟踪管理,2007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首次以座谈会的形式,对2005年和2006年立项的100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专题调研,与会同志针对每个课题的汇报情况逐一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这种一题一议、逐个点评的调研座谈会,务实求真,效果很好,既有利于深化研究、多出精品,又有利于各课题组相互借鉴、提高质量。
5、建立健全基金管理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7年财政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共同签发了新修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合理配置;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一次核定,分期拨付”,同时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审批拨付程序、监督管理办法等作出修改,体现了方便科研、加强预算、灵活规范、改进管理等要求。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还组织全国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了新管理办法得到及时贯彻落实。2007年,国家审计署在对国家社科基金进行专项审计时,对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高度重视预决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提出表扬,并作为先进典型加以介绍和推广。
6、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管理合力。适应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要求,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社科规划管理体制,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有效整合资源的工作机制。每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都组织召开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主任会议和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规划办主任会议,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社科管理力量,正确处理好各地社科规划管理工作的共性与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制,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了社科规划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学科知识和管理经验丰富、创新观念和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的社科管理队伍。注重引导社科管理工作者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更好服务。进一步加强了与社科界的沟通和联系,广交朋友,努力使社科规划办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之家,成为党联系和团结社科界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
树立精品意识,突出研究重点,国家社科基金工作成果丰硕成效明显
十六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优秀研究成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了1000多项研究成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这些成果结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研究,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入阐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赋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转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
第二,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了2000多项研究成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顺应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立足实际,注重调查,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回答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智力支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其中有300多期《成果要报》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批示,被党和政府纳入决策参考。
第三,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推出了800多项研究成果,为帮助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准确把握目前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我们的攻击,深入阐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深入阐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不能搞私有化,深入阐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深入阐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等问题,着力讲清楚我们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讲清楚我们的新闻观、法治观,讲清楚我们的民族观、宗教观,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四,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推出了1000多项研究成果,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渠道。这些成果着眼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有重大创新意义的基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基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能力、研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005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开始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目前已推出了20部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优秀基础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好评。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国家社科基金工作将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着力在增强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上下工夫,在抓导向、抓规划、抓管理上下工夫,在出精品、出人才、带队伍上下工夫,在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文风上下工夫,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服务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您的位置:&&&&&&& 正文
刘延东: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繁荣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并从实施创新工程、整合研究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真正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一、总结成绩和经验,增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和自信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是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启动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长期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要求,取得了重要成就,呈现出繁荣活跃的生动局面。一是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学科、立足学术前沿的基础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新兴交叉学科,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共有8大门类、28个一级学科、400多个二级学科。二是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推出了一批高水平论著,整理了一批传统文化典籍,翻译了一批国外学术精品。据统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三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仅“十一五”期间就提供咨询报告、政策建议6万多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四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已达44万人,占全国社科力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涌现出了一批名师大家和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学术骨干。五是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交流,加强了与国际上许多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的合作,扩大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繁荣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教学科研全过程,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二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四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是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自由探索,提倡健康的学术批评;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激发学术活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坚持完善、丰富发展。
  以上成就和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也凝结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大量心血和智慧。长期以来,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实践证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字体:】【】【】【】【】【】
{ 编辑:周玲玲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责任与使命并重,大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必须把哲学社会科学置于重要地位,肩负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任。
&&&&
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切实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聚集人才队伍,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文化中的进步因素,激发我们文化创新的思维和活力,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和谐共生和相互启迪。
&&&&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方方面面,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
高校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以服务求支持、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探索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高校应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科学谋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和重点。尤其要注重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的贡献;积极加强交叉学科培育,着重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并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大力创新管理机制,深化基地内涵建设,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作者:刘克利
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
编辑:宣传部理论科
责任编辑:永军 孙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努力建设理论武装高地_新浪湖南新闻_新浪湖南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努力建设理论武装高地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日10:38字号:|
8月31日,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本报8月31日讯(记者&陈亚静&冒蕞&尹虹)今天上午,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开幕,全省社科界代表人士齐聚一堂,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共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协主席胡彪出席。
&省领导梅克保、黄建国、李微微、郭开朗、陈肇雄、许又声、李有新、易炼红、张文雄、肖雅瑜、李友志出席开幕式。
&省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各级社科联紧密团结和紧紧依靠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推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优秀社科人才,创建了一批彰显湖南特色的社科品牌,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干部群众人文社科素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强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湖南正处于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重要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鲜活生动的群众历史创造,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既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更大机遇。
周强强调,全省各级社科联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抢抓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奋力推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加快推动理论武装高地建设,为全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上作出新贡献。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同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思潮作斗争,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认真总结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成果。当前,全省社科界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学习辅导文章。
&二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上取得新成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传承“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加强对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特别要加强对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实现“两个加快”和“两个率先”等的宣传与研究。
&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上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着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话语体系、科研方法等的创新,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在创新中繁荣发展。
&四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推动社科普及上取得新成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入千万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开展社科普及的好做法好经验,继续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周、湖湘大学堂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科界“走转改”活动,使社科普及工作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实效性更强。
&五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就。珍惜已有的领军人物,培养更多的名家大师,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和优秀青年社科人才储备工程;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扎根生活、深入群众,潜心治学、远离浮躁,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理论精品力作;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守学术良知,维护学术尊严,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周强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各级社科联创造性开展工作,重视和用好各项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大对社科事业的投入,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关心社科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要切实肩负职责使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各级社科联建设成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开幕式上,表彰了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本次大会将审议省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修改省社科联章程,并选举产生省社科联新一届领导机构。
&开幕式前,周强、胡彪一行还参观了“湖南社会科学十年成就展”。
新浪湖南爆料平台,各位要是有料别忘了私信我或者@我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