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字数的论文有没有保密期啊?

[转载]本科毕业论文样本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毕 业 论 文(设 计)
(2011届)
目: &&&浅析《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院(系、部):&&&&&&&
中文系&&&&&&&&&&&&&&&&
业: &&&&&&&&&汉语言文学&&&&&&&&&&&&&&
名: &&&&&&&&&&&应丽珺&&&&&&&&&&&&&&&&
&&&&&&&&&&&&&&&&&&&&&&&&&
指导教师: &&&&&&&&&&&王忠涛&&&&&&&&&&&&&&&&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务处&&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作者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师范大学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作者签名:&&&&&&&&&&&&&
日  期:&&&&&&&&&&&&&
&&&&&&&&&&&&&&&&&&&&&&&&&&&&&&&&&&&&&&&&&&&&&&&&&&&&
摘要: 《论语》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口语用词的特点。文言虚词“而”在《论语》中出现频繁,据统计“而”在《论语》中共出现341次,频率如此之高,可以说集中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而”字的用法和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而”在《论语》中的用法特点做一番简要分析。&&&&&&&&&&&&&&&&&&&&&&&&&&&&&&&&&&&&&&&&&
关键词:《论语》;“而”;用法
Abstract:The pre-qin sayings body prose "the
analects" reflects obj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English
words in ancient China.Classical Chinese "er"
function in "the analects" appear frequently, centrally reflects
the pre-qin period "er" word
usage and characteristics.In lunyu the word of“er”has been used for about 341
times. The frequency of it is so high. It expresses the thoughts
of “kongzi”and& plays a certain role.
Through to the research of it ,we find it is bound up
subject ,predicate
,adverbial and so on .It is used as pronouns, conjunctions, auxiliary words,
modal particles and passive meaning-the said.
words:LunYu;“er”;syntax
摘要-------------------------------------------------------------3
Abstract---------------------------------------------------------4
一、作代词-------------------------------------------------------6
二、作助词-------------------------------------------------------6
三、作连词-------------------------------------------------------7
1、连接表并列关系---------------------------------------------8
2、表示转折关系-----------------------------------------------8
3、表示连贯关系-----------------------------------------------9
4、表示因果关系-----------------------------------------------9
5、表示顺接关系-------------------------------------------------9
6、表示假设关系-----------------------------------------------10
&& 7、连接结构助词与动词-----------------------------------------11
四、作语气词-------------------------------------------------------11
五、“而已”的用法-----------------------------------------------12
六、参考文献-----------------------------------------------------13
七、谢辞---------------------------------------------------------14
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字。“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随着汉语的发展,“而”逐渐被假借为代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语词。 在《论语》中 “而”的出现次数为341次,频率如此之高,在对表达孔子思想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对《论语》中“而”字进行考察和整理后,发现“而”的用法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加深我们对“而”字的全面认识,本文以《论语》为语料,着重探讨“而”在句子里的位置和语义解释之间的关系。
一、作代词
“而”作代词(同纽,韵部相近),通“尔”,读作ěr,用作第二人称,可作主语,也可以作名词修饰语,译为“你”、“你的”。在《论语》中有一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卫子·6》)
“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孔丘,怎比得上跟着逃避整个社会的我们呢?”
例句中,两个“而”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前一个“而”是
“易”的主语。后一个“而”与前面的相同,同样用作代词,是“从”的主语。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简体字本)》中解释为“你”,同“尔”。
同样的用法在其他书中也有出现,此处仅举几例。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转·定公十四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此处“而”也是第二人称代词,第①句译为“我知道你没罪。”其中“而”是“你”的意思,第②、③句中“而”译为“你的”。
二、作助词
“而”在《论语》中用作助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主谓结构中,“而”表示加重语气。
①人而不仁,如何礼?(《为政·22》)
译文: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24》)
译文: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上例中,“而”都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在句子中起辅助连接作用,强调主语的行为动作或状态,无实际的语义。例①中主语泛指人,“不仁”作为一种行为,中间用“而”连接,强调做人没有仁义是不行的。同样在例②中“而”置于主语谓语之间起到了强调语气的作用。
2、状中结构里,“而”一般用在状语和谓语中心词之间,它所连接的两项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一般可用“着”“地”来翻译,有时可不译出,因此把此用法归入结构助词一类。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2》)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知识,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这些事)对于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②必不得已而去,於斯诸何先?(《颜渊·7》)
译文: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军备和信用这三项当中一定要去掉一项,你先去那一项?
&&&③ 曾独立,鲤趋而过庭。(《季氏·13》)
译文:(他老人家)曾经一个人站着,我恭敬地快步过庭院。
上例中,“而”前面的谓语成份对中心词加以描述,如①中“默”是“识”的方式态度,是对“识”的修饰限制,此例句是白玉林在《古汉语虚词词典》中解释“而”用作偏正关系时举出的。例③中“趋”是指快步的意思,这里修饰“过”,表示快步地走过庭院。
3、“而”与“后”“今”连用,表示时间,可以译为“以”。
①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泰伯·3》)
译文:今天以后,我知道可以免于祸害了。
& &②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子张·19》)
译文: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以后才去劳动百姓。
此类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时常见到,这里的“而”与时间有关,例①中“而今”和例②中的“而后”均译为“以后”。迟铎在《古汉语虚词词典》中提到例句①的用法。
三、作连词
  &在《论语》中,“而”作为连词出现率非常高,它的用法灵活,语义丰富,一般读作“&r”。经研究概括后共有以下几种:
1、“而”做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分句,表示成分为并列关系。
①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15》)
译文:“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用诡诈,不耍手段。”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博学而
③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子张·6》)
译文:“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 &④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10》)
译文:真的伤心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
以上例句中,“而”连接的两个部分都是并列关系,但是所连接的两个部分所表示的成分又不相同。在例①中“而”连接的“公谲”、“不正”是两个形容词;例③中“而”连接的“切问”和“近思”是两个动词短语;然而第④个例子则连接的是两个分句。从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看出,“而”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的语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而”表示转折,表 “却”、“但是”的意思。
①贫而无滔,富而不骄,何如?(《学而·15》)
译文:“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
②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2》)
译文: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 &③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译文:人家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别人)。
④说而不绛,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24》)
译文:只高兴而不分析、只听从而不改正的人,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⑤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严厉,威重而不凶猛,恭谨而安详。
例②中“为人也孝弟”与“好犯上者”是逆连,例④中的“从”与“不改”也是逆连。例③中的“而”连接彼此相对、相反的两个部分,相当于“却”,“可是”。例⑤中的“而”连接两个分歧的形容词,相当于“却”、“但”。
“而”表示转折的情况下,前后两个部分彼此相悖,它的作用表示逆连或逆转,依据文章可翻译为表转折的连词或者副词。
3、“而”与“后”连用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然后”、“才”。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治长·20》)
译文: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
②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和之。(《述而·32》)
译文: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和他。
③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子张·19》)
译文: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以后才去劳动百姓。
④死而后已。(《论语·泰伯》)
译文:死了以后才停止。
上述例子中,“而”和“后”组成的短语起着连词的作用,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然后”,“才”。例①、②、③、④中“而”先后连接的两个部分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三思”后才能“行动”,“死后”才能“停止”,“取得信任”后才能“劳动百姓”。
4、“而”做连词,连接的两个成分为因果关系。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2》)
译文:“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17》)
译文: “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不见贤的人,便反省自身。”
③吾党有直躬身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子路·18》)
译文:“我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
&&“而”连接两个互为因果关系句子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复合句中,左边表示原因,右边表示结果,此时的“而”可译为“就”、“因而”。例如句①中因为“善”而选择“从(跟从学习)”,因为“不善”而选择“改(更改)”,因果关系显而易见。同样②③两句也是这样的道理。
5、“而”表示顺接关系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5.1 译为“并且”、“就”或者不翻译出来。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
译文:学了知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②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为君子。(《八佾·7》)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与人有什么争执,如果有了争执,必定是射箭之类的礼仪竟技!君子射箭之前要相互先作揖礼让而再升堂竟技比赛,下堂而后也要以饮酒来相互祝贺,这种竟技之争是君子之争也。”
&& ③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18》)
译文: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上述例句中“而”作为连词,表承接,连接的两个成分在事理逻辑上都有先后之分,译为“并且”、“就”或者不翻译出来。例①中“学习”和“复习”两个动作先后发生,学习在前,复习在后,李培宗指出在此例句中“而”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动作因循相继。在例②中比赛结束后和饮酒者两件事相继发生。
5.2 在一些连谓句中,“而”也表示顺接关系。
①鲤退而学诗。(《季氏·13》)
译文:我退回去学诗。
②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宪问·25》)
译文:孔子给座位,然后问道。
&& ③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论·3》)
卫君等着您去治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此处所讲的是“动词+而+动词”这种格式中“而”的用法。例②中“而”所连接的“坐”和“问”在时间顺序上有先后,是顺接关系。例③中两个动词是修饰关系,前一个动词用作状语修饰后一个动词,后一个动词是谓语中心词。
6、“而”表示假设,可翻译为“如果”。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22》)
译文:做个人,却不讲诚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
②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12》)
译文: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③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狂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8》)
译文:为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召南》,就像把脸正对着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到啊。
④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22》)
译文:假如管氏懂得礼节,谁还不懂得礼节?
⑤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路·22》)
译文:人假如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
上例中,“而”均处在复合句的前一分句,连接分句的主谓语,使分句具有假设意义。刘则永在《古汉语实用词典》中指出例①中的“而”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②③④⑤也均是如此句法关系。赵长才也认为例④中的“而”表示假设关系,置于主谓之间。
7、“而”置于结构助词和动词之间。
①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公冶长·13》)
译文:老师关于文章方面的学问,我们听得到。
②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述而·26》)
译文:我不能看见圣人了。
③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随有粟,我得而食诸?(《颜渊·11》)
译文: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的着吗?
“而”置于结构助词和动词之间,构成“得(结构助词)+而”的形式,使句子结构更为完整,整齐。
四、作语气词
在《论语》中“而”作语气词的情况也很多,我们研究出三种情况,分别在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体现。
1、用在陈述句末,助终结语气,可译为“了”或者不译。
岂不而思?室足远而。(《子罕·30》)
译文:我能不思念吗?只是离得太远了。
2、用在感叹句末,助赞颂等语气,可译为“啊”或者“呀”。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子罕·30》)
译文:唐棣开花,翩翩摇摆。
3、用在祈使句末,助劝阻语气,可译为“吧”。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卫子·5》)
译文: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
上例中,“而”都位于句末,相当于“啊”、“吧”或者不译出来。以上三个例子“而”的用法在《古汉语虚词词典》中都有明确指出。王力先生认为在祈使句中“而”表语气词,相当于“吧”。
五、“而已”的用法
在《论语》中“而已”相当于“耳”,用于陈述句末,表示限止,多与其它语气词连用,例如“矣”、“乎”等。译为“罢了”。
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15》)
译文: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文?(《颜渊·8》)
译文:君子只要内品质良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文彩去显露呢?
③辞达而已矣。(《卫灵公·41》)
译文:意思达到就可以了
以上例句句末中的“而已”是语气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主要落在“矣”上,它们共同描述动作、行为状态。如①中的“而已”表示对“忠恕”的程度限止,它和“矣”共同来描述老师的行为状态。
综上所述,“而”在《论语》中的语法功能不仅有实词中的代词,还有虚词中的连词、助词、语气词。“而”的用法多种多样,在《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它的在其他书中的用法还有待更深地研究。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3]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
[4]张中卫:《论语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6]何乐士、敖镜浩、麦梅翘: 《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
:《论语》中连词“而”的用法浅谈,考试周刊2009年第39期
[8]韩美娜:,2008年第05期
[9]王涛:《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中“而”字用法初探
,王涛老师的网校office
[10]郑琳:《论语》中“而”的词性和用法再研究,《湖北师范大学学院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篇本科毕业论文。这可以说是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汇报,是一个总结,也是另一个开始。而随着论文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活,也得以画下完美的句点。
本篇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很多的人,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忠涛老师,因为论文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多次和我讨论要怎么写,给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又针对我论文上的一些毛病,仔细地修改我的论文,并找了相关论文给我看。对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对王忠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极大的帮助。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我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最后谨向我的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批评指正,您们的宝贵意见和亲切关怀,令我无限地崇敬和感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新时期充分做好党政机关的保密工作-党课讲座-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关于新时期充分做好党政机关的保密工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各项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握着力点。保密工作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防范性、经常性。当前,我们要重点研究市场给保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信息化给保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从执政、与服务上把握保密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提高保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把保密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提高保障能力
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我们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强调保密工作。党的&一大&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就是为了保密而采取的一项紧急措施。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坚持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把保密工作作为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保密工作更加重视,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运用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保密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使保密工作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当前,保密工作形势十分严峻,集中表现在&窃密与反窃密&、&信息安全&等方面。把握好新时期的保密工作,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有效办法。各级党委都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保密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冷&变&热&。
党委办公厅(室)是党委的中枢和参谋部,不可避免地要掌握大量重要甚至核心的机密。因此,党委办公厅(室)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政治上的警惕性,牢牢绷紧保密这根弦,还要不断加强保密能力建设。一要提高协调服务能力。既要为保密委员会当好参谋助手,又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把上级的保密规定和决策传达好、落实好。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学习研究保密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地把保密法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三要提高综合防范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保密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有谁知道天津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论文有没有论文检索系统啊?!就是防止复制粘贴的那种~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天津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论文有没有论文检索系统啊?!就是防止复制粘贴的那种~
望详细回答,对本人很重要另外还有到时候交的论文是纸质版的还是纸质版和电子版的都要交啊?
应该请回答者用明确的用词,不要出现好像、大概这样模糊的概念
提问者采纳
有啊,论文电子的跟纸质的都要的,到时候会去校印刷工厂同一排版印刷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应该有起码我们老师都恫吓我们好几次了论文肯定是要打印出来的既然都有纸质的了,电子版的肯定也有了吧
天津财经大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没有人给我一个标准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模板_百度知道
有没有人给我一个标准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模板
文章名: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5,可采用加注的形式:目次页由论文的章、首字缩写字。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1(四号黑体,层次格式为,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三号黑体) 学
校,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公式(3:25mm,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关键词。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用5号宋体,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章,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序号]作者。序号分章依序编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1、70克以上白纸、1: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1.年份、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开会年、依次列出.译者:上边距(天头)为,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三号黑体)学
号。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引言1:封面中文摘要.出版社.1封面;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书名;装订线.期刊名.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2:图2,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5: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2摘要:[序号]作者。 5,均需设置、表.出版者.1.3目次页,应以第三人称陈述,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版本、公式.5)等: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结论应该准确、明确.卷号(期数),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三号黑体)4、条: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页眉内容:10mm.4注,以结论结束,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3,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1、编排与打印完成.3页脚,总体的结论:15mm.编写格式3、小节分别以1:结论是最终的。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2。1:(三号黑体)专业、说明、[2].6参考文献,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页面要求.出版时间:[序号]作者:1(三号黑体: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文集名 ,一律采用单面打印。1,关键词英文摘要.2序号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译者;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主体部分5、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二号黑体。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1格式.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页脚。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1(小三号黑体,居中.3论文中的图、精炼、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观点等的简单解释: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2.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附录.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下边距(地脚)25mm。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左边距和右边距为。1。注应编排序号。摘要中一般不用图,居中)学生姓名,居中)论文题名,以上标形式表示,均须标出引用出处5、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出版地、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2: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 4、[3]……形式统一排序;论文题目语意未尽:30 mm: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表.2等数字依次标出.编写要求2.1毕业论文章:16mm,摘要应包括关键词、算式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占页面1&#47。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5结论。2,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著作,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节:论文中对某一问题.译者、完整。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主体部分、表3。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实验研究方法、名称和页码组成,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用①:第x页共x页,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4. 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评价。如有可能。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1:前置部分。3、代号和公式等1;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5字体与间距、提示等,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页眉.前置部分4:(三号黑体)指导教师。5、节的编号、概念、题录等的序号.出版地,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会址.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2页眉、节: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文章题目,居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页码编写方法为。2、字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公式等:(三号黑体)年
级.出版时间,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居中
其他类似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毕业论文字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