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A表示的msn是什么么

内存是什么?_百度知道
内存是什么?
为什么所有的程序的运行都需要内存,它在计算机中有什么作用?
提问者采纳
今天,无电荷代表0,软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像硬盘,速度与CPU相比就显得慢的多、EDODRAM。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就是存储器,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内存的速度一直在提高且容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有了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是CPU直接与之沟通: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内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技术改进,并把电容充满电,经过一段时间,所以内存大点儿,才有记忆功能,从最早的DRAM一直到FPMDRAM。但时间一长,藉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CD等,就有内存什么是内存 什么是内存呢,并把电容放电。 既然内存是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服务器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内存呢;若电量小于1/2;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存储器的种类很多,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则认为其代表0,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但是由机械部件带动,因此需要一个额外设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数据会丢失,磁带,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能长期保存信息,有电荷代表1,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则认为其代表1,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来说。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目前,IA架构的服务器普遍使用的是REG、SDRAM等,下一期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全新的内存技术及它给服务器带来的独特的技术优势 因为程序的运行都是先要从硬盘调到内存中,那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计算机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ISTEREDECCSDRAM。 从一有计算机开始,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就是存储器。存储器的种类很多,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百科里有详细介绍
内存是电脑中存储临时数据的重要设备,用来存放电脑运行时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IHMA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IHMA是什么意思?
IHMA即Industrialized Housing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工业化住宅制造商协会;
语言爱好者
其他类似问题
ihma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内存是什么?1G,256MB,11M等等的单位又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内存是什么?1G,256MB,11M等等的单位又是什么意思?
XX个电影等),我是个新手:1G可以装XX首歌,还请各位帮帮忙!!!最好能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容量(比如,是在MP3中的不好意思
按默认排序
其他11条回答
com/q:///s。下次有什么不知道的你就在百度网页或知道里面输放问题一搜索就出来了?word=%C4%DA%B4%E6%CA%C7%CA%B2%C3%B4%A3%BF&ct=17&pn=0&tn=ikaslist&rn=10" target="_blank">/s.baidu://zhidao?cl=3&wd=%C4%DA%B4%E6%CA%C7%CA%B2%C3%B4%A3%BF" target="_blank">http.baidu:<a href="http。如://www.baidu上面说的全对?word=%C4%DA%B4%E6%CA%C7%CA%B2%C3%B4%A3%BF&ct=17&pn=0&tn=ikaslist&rn=10<a href="/q://zhidao
内存就是随机存贮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1G=1024MB1MB=1024KB1MB=1MCD压制的320bbps,44.100kHz(最好音质的MP3)大约8~11MB我的PSP(Playstation protable)记忆棒是4GB,可以装400来首高音质MP3.电影?1部MP4AVC大约300MB(PSP专用),电影大小不好衡量,再说MP3能播放MP4?????
1G=1024m1m=1024kb一首歌大概是3到4M(一般的),电影如果是在MP4中就是很小,只有80-90M,在电脑上面最低是400-800M
就是一个储存器1GB=1024MB存储数量取决于单个文件的体积
说白了,内存就是动态存储器。1G是1024兆,256MB (mega byte)就是256兆,11M就是11兆MB=M1G如果装mp3格式的歌曲,可以装200首左右,avi格式的电影大概一部要2G,RM格式电影压缩比例比例是不同的,最小200多兆的都有。
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一首MP3的容量一般为5MB左右,如果MP3机器全部装上MP3歌曲,大约可以装200首左右.一首WMA的容量一般为2MB左右,如果MP3机器全部装上WMA歌曲,大约可以装500首左右.电影的容量有大有小,格式很多.电影文件最大一般为500MB左右,1GB最少可以装2部电影.
1GB=1024MB≈250首歌256MB和11M同上不过要注意的是…B不等于…bB*8等于b比如100Mb=256MB
单位换算:1G=1024MB(MB就是M)1MB=1024KB1KB=1024B(B就是BIT)具体要看这首歌(这个文件)大小的,一般来说一首mp3格式的歌大小小于7m左右吧,这要具体看的,影片的RM等格式也是一样
1G=24B B是字节就是大小,1G可以装2个电影左右,一首歌约3M,
1G=1024M一首歌大约3到4M;一部一个半小时rmvb格式的电影大约350M。
1g=1o24mB一首MP3大约1~3MB一部电影电影大约300~500MB
内存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内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如题 谢谢了_百度知道
内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如题 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磁盘。正是这种需求与信任危机,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T。目前。近两年主流硬盘是80G、缓存 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RAM Cache)一样,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3MB&#47、IBM,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为其PC硬盘开发的数据保护技术,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因为对于不少用户.R,单碟容量越大、S,即使在系统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能调用、Dell,是IDE硬盘中转速最快的、马达,大多数SATA硬盘的缓存为8M,在用户送回返修的硬盘中;s)。DFT能够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而Seagate的“酷鱼”系列则使用了32M Cache、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单位成本越低。 三,单位为rpm、连接地线,他们需要的是能提前对故障进行预测,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分别用于连接电缆。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再怎么smart也无能为力了,而在Serial ATA 2;s。通过S.A.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47,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目前的大多数硬盘的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已达300,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APT.T,即;s.T。
1、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它通过使用DFT程序访问IBM硬盘里的DFT微代码对硬盘进行检测,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6MB&#47。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硬盘的等待时间、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在ATA-3标准中。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 五、电路等,大部分的硬盘本身是好的,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2,这么大量的数据存放在这样一个铁盒子里究竟有多安全呢,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A,确实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曾经Seagate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则达到了7200rpm,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那么,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 据研究表明。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Serial ATA 1,并给出图形供用户或技术人员参考.技术被正式确立,我们在硬盘里存放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相对于并行ATA来说、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如今的硬盘都是7200rpm的转速.R;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发展潜力更大.监测的对象包括磁头,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一般应在4ms以下,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基本参数 一;133)所能达到133MB&#47.R。S.A,如通过读取伺服位置错误信号来计算出盘片交换,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2002年,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于是。 而DFT软件是一个独立的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软件,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但这仍不够,数据才是PC系统中最昂贵的部分,一系列的硬盘数据保护技术应运而生.A,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T。实际上.M,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提醒网络管理员的注意,并将登记数据保存到硬盘上的保留区域中、比较,如盘片突然断裂等,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DFT技术 DFT(Drive Fitness Test,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备份仍然是必须的.技术 S,一次故障便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500G的硬盘大概是¥965元,硬盘子系统的控制信号可以被用来分析硬盘本身的机械状况。 二。DFT微代码还可以实时对硬盘进行物理分析。时至2007年12月初.T。2001年,S,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它硬盘或存储设备,000小时以上.0规范.A,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伺服稳定性,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47.M。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M;s。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因此不管怎样、分析及报告技术”,特别是商业用户而言,而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技术的全称是Self-Monitoring。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R,即“自监测,S;s,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首先.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47。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 四,推动着各厂商努力寻求一种硬盘安全监测机制.技术,它只能对渐发性的故障进行监测,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R;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效率也会更高,由Intel,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T.R.M.0规范。
早期IDE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或5400rpm。因此、希捷,它可以在用户其他任何软件失效的情况下运行。它在硬盘上分割出一个单独的空间给DFT程序,最终SATA将实现600MB&#47。 数据保护 硬盘容量越做越大,1TB(1000GB)的希捷硬盘中关村报价是¥2550元.A。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重复移动等参数。其次?虽然,避免因误判造成数据丢失: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1GB=1024MB,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M,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47.M。 DFT微代码可以自动对错误事件进行登记。 对于用户而言,又叫潜伏期(Latency)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内存-是计算机的四大主要部件之一上面的那位先生,也称为外存,一般指代的内存是DRAM。我想问的内存哪里抽象去了,可以长时间储存数据。ps,直接由内存来读取资料。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对象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以上这两个都是实体来的:硬盘上的DMA就是让设备可以绕过处理器。 硬盘-是辅助储存器之一,必须读出到内存后才能由CPU处理,是易失性记忆体。硬盘提供的数据,作为数据储存跟CPU密切相关?,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这个简单的问题经常被初学计算机的人混淆。经常听他们说“我的机子内存可大了,是 20G。”他们这里所说的“内存”其实是硬盘。他们的理解是:(硬盘)装在机子内部,又能保存数据,不是内存是什么?
其实,计算机的内、外之分,不是以机壳来界定的。从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来讲,硬盘应当是计算机的“外存”。内存应当是计算机内部(在主板上)的一些存储器,用来保存CPU运算的中间数据和计算结果。这些数据有时被保存在硬盘上。目前计算机所配的内存一般是16M、32M、64M、128M、256M 等。硬盘的大小有4.3G、6.4G、8G、10G、20G、30G 等。
接上条 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简称HDD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发展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问世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15GB多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以下是其发展历史。
1.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当时主要应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
2.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3.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它的容量为60MB,转速略低于3000RPM,采用4张14英寸盘片,存储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7MB。 4.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5.80年代末期IBM发明的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是对硬盘技术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比以往每英寸20MB提高了数十倍。
6.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8.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仅3.9ms,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9.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这是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刷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10.以下是近年来关于硬盘价格的趣味数字 1995年 200MB~400MB 大于4000元/GB 1996年 1.2GB~2.1GB 1500元~2000/GB 1998年 1.2GB~2.1GB 200元~250元/GB 2000年 4.3GB~6.4GB 40元/GB 2002年 10GB~20GB 20元/GB 2004年 40GB~80GB 6.9元/GB 2005年 80GB~160GB 4.5元/GB
2006年 80GB~250GB 3.8元/GB 硬盘接口 IDE,俗称PATA并口 SATA(Serial 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 ich5、sis964以及via 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 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 raid控制卡。 SATA2,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本地命令阵列技术,并提高了磁盘速率。 SCSI,希捷在服务器上使用的接口,可以热插拔 SAS(Serial ATA SCSI)希捷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接口。 硬盘品牌 希捷,旗下的酷鱼Barracuda、迈托金钻Maxtor Diamond 是硬盘的最佳选择,性能最稳定,技术最领先,速率最快,价格略高 西部数据,旗下的鱼子酱 是节能的选择,性能中规中矩,价格便宜 日立,价格便宜,但稳定性欠佳,噪音大,建议不要选择 三星,主要提供笔记本硬盘 硬盘保养 硬盘作为电脑各配件中非常耐用的设备之一,保养好的话一般可以用上个6~7年,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保养硬盘。
硬盘的保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特别是那些超级电脑DIY的玩家要注意以下问题。他们通常是不用机箱的,把电脑都摆在桌面一方面有利于散热,一方面便于拆卸方便,而这样损坏硬件的几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硬盘,因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放在桌面上没有固定,不稳定是最容易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还有就是要防止电脑使用时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硬盘受到损伤。
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
温度过高不适宜,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硬盘的工作。所以在空调房内也应注意不要把空调的温度降得太多,这样会产生水蒸气,损毁硬盘。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接下来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电脑是都没有养成好习惯,用完电脑,关机时还没有等电脑完全关机就拔掉了电源,还有人在用完电脑时直接关上开关,硬盘此时还没有复位,所以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养成用电脑的好习惯。
有的朋友十分注意硬盘的保养,但是由于操作不得当,也会对硬盘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些人看到报刊上讲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而他就没有体会到定期二字,每天用完电脑后都整理一便硬盘,认为这样可以提高速度,但他不知这样便加大了了硬盘的使用率,久而久之硬盘不但达不到效果,使得其反。
当然,如果您的硬盘长期不整理也是不行的,如果碎片积累了很多的话,那么我们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读取该文件,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还有就是有些朋友复制文件的时候,总是一次复制好几个文件,而换来的是硬盘的惨叫。要“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比如CIH会破坏硬盘的分区表,导致你的宝贵“财富”丢失。不要使用系统工具中的硬盘压缩技术,现在的硬盘非常大了,没有必要去节省那点硬盘空间,何况这样带来的是硬盘的读写数据大大地减慢了,同时也不知不觉影响了硬盘的寿命。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到电脑甚至硬盘的寿命。慢慢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您的电脑长时间为您效力。
物理结构 1、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逻辑结构 1. 硬盘参数释疑 到目前为止, 人们常说的硬盘参数还是古老的 CHS(Cylinder/Head/Sector)参数。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参数,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很久以前,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5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 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 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最大为 63(用 6个二进制位存储); 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 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 在CHS 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0到 Heads - 1。0 到 Cylinders - 1。 1 到 Sectors (注意是从 1 开始)。 2. 基本 Int 13H 调用简介 BIOS Int 13H 调用是 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 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 (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3. 现代硬盘结构简介 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 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采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 (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3D参数, 如 LBA,LARGE,NORMAL)。 4. 扩展 Int 13H 简介 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采用了线性寻址,但是由于基本 Int13H 的制约,使用 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 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 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 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 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采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 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 (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
新年快乐~ 分几条 把你问的问题回答了! 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98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
【内存概述】 内存就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使用WPS处理文稿时,当你在键盘上敲入字符时,它就被存入内存中,当你选择存盘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磁)盘。在进一步理解它之前,还应认识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只不过因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只读存储器(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随机存储器(RAM)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用作电脑的内存,内存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计算机中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内存条有128M/条、256M/条、512M/条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它位于CPU与内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内存,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物理存储器和地址空间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初学者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存储器和用好内存储器。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内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间称为寻址空间)。
地址空间的大小和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并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层楼共有17个房间,其编号为801~817。这17个房间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间采用了三位编码,其范围是800~899共100个地址,可见地址空间是大于实际房间数量的。
对于386以上档次的微机,其地址总线为32位,因此地址空间可达232即4GB。但实际上我们所配置的物理存储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远小于地址空间所允许的范围。
好了,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诸如:常规内存、保留内存、上位内存、高端内存、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等不同内存类型。
接上条 各种内存概念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不同内存的概念是建立在寻址空间上的。
IBM推出的第一台PC机采用的CPU是8088芯片,它只有20根地址线,也就是说,它的地址空间是1MB。
PC机的设计师将1MB中的低端640KB用作RAM,供DOS及应用程序使用,高端的384KB则保留给ROM、视频适配卡等系统使用。从此,这个界限便被确定了下来并且沿用至今。低端的640KB就被称为常规内存即PC机的基本RAM区。保留内存中的低128KB是显示缓冲区,高64KB是系统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空间,其余192KB空间留用。从对应的物理存储器来看,基本内存区只使用了512KB芯片,占用这512KB地址。显示内存区虽有128KB空间,但对单色显示器(MDA卡)只需4KB就足够了,因此只安装4KB的物理存储器芯片,占用了B0000至B10000这4KB的空间,如果使用彩色显示器(CGA卡)需要安装16KB的物理存储器,占用B8000至BC000这16KB的空间,可见实际使用的地址范围都小于允许使用的地址空间。
在当时(1980年末至1981年初)这么“大”容量的内存对PC机使用者来说似乎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程序的不断增大,图象和声音的不断丰富,以及能访问更大内存空间的新型CPU相继出现,最初的PC机和MS-DOS设计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1.什么是扩充内存?
到1984年,即286被普遍接受不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640KB的限制已成为大型程序的障碍,这时,Intel和Lotus,这两家硬、软件的杰出代表,联手制定了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案,此方法使所有PC机存取640KB以上RAM成为可能。而Microsoft刚推出Windows不久,对内存空间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它也及时加入了该行列。
在1985年初,Lotus、Intel和Microsoft三家共同定义了LIM-EMS,即扩充内存规范,通常称EMS为扩充内存。当时,EMS需要一个安装在I/O槽口的内存扩充卡和一个称为EMS的扩充内存管理程序方可使用。但是I/O插槽的地址线只有24位(ISA总线),这对于386以上档次的32位机是不能适应的。所以,现在已很少使用内存扩充卡。现在微机中的扩充内存通常是用软件如DOS中的EMM386把扩展内存模拟或扩充内存来使用。所以,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的区别并不在于其物理存储器的位置,而在于使用什么方法来读写它。下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前面已经说过扩充存储器也可以由扩展存储器模拟转换而成。EMS的原理和XMS不同,它采用了页帧方式。页帧是在1MB空间中指定一块64KB空间(通常在保留内存区内,但其物理存储器来自扩展存储器),分为4页,每页16KB。EMS存储器也按16KB分页,每次可交换4页内容,以此方式可访问全部EMS存储器。符合EMS的驱动程序很多,常用的有EMM386.EXE、QEMM、TurboEMS、386MAX等。DOS和Windows中都提供了EMM386.EXE。
●2.什么是扩展内存?
我们知道,286有24位地址线,它可寻址16MB的地址空间,而386有32位地址线,它可寻址高达4GB的地址空间,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1MB以上的地址空间称为扩展内存XMS(eXtend memory)。
在3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有两种存储器工作方式,一种称为实地址方式或实方式,另一种称为保护方式。在实方式下,物理地址仍使用20位,所以最大寻址空间为1MB,以便与8086兼容。保护方式采用32位物理地址,寻址范围可达4GB。DOS系统在实方式下工作,它管理的内存空间仍为1MB,因此它不能直接使用扩展存储器。为此,Lotus、Intel、AST及Microsoft公司建立了MS-DOS下扩展内存的使用标准,即扩展内存规范XMS。我们常在Config.sys文件中看到的Himem.sys就是管理扩展内存的驱动程序。
扩展内存管理规范的出现迟于扩充内存管理规范。
●3.什么是高端内存区?
在实方式下,内存单元的地址可记为:
段地址:段内偏移
通常用十六进制写为XXXX:XXXX。实际的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左移4位再和段内偏移相加而成。若地址各位均为1时,即为FFFF:FFFF。其实际物理地址为:FFF0+FFFF=10FFEF,约为1088KB(少16字节),这已超过1MB范围进入扩展内存了。这个进入扩展内存的区域约为64KB,是1MB以上空间的第一个64KB。我们把它称为高端内存区HMA(High Memory Area)。HMA的物理存储器是由扩展存储器取得的。因此要使用HMA,必须要有物理的扩展存储器存在。此外HMA的建立和使用还需要XMS驱动程序HIMEM.SYS的支持,因此只有装入了HIMEM.SYS之后才能使用HMA。
●4.什么是上位内存?
为了解释上位内存的概念,我们还得回过头看看保留内存区。保留内存区是指640KB~1024KB(共384KB)区域。这部分区域在PC诞生之初就明确是保留给系统使用的,用户程序无法插足。但这部分空间并没有充分使用,因此大家都想对剩余的部分打主意,分一块地址空间(注意:是地址空间,而不是物理存储器)来使用。于是就得到了又一块内存区域UMB。
UMB(Upper Memory Blocks)称为上位内存或上位内存块。它是由挤占保留内存中剩余未用的空间而产生的,它的物理存储器仍然取自物理的扩展存储器,它的管理驱动程序是EMS驱动程序。
●5.什么是SHADOW(影子)内存?
对于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即是对于装有1MB或1MB以上物理存储器的机器,其640KB~1024KB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如何使用的问题。由于这部分地址空间已分配为系统使用,所以不能再重复使用。为了利用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在某些386系统中,提供了一个重定位功能,即把这部分物理存储器的地址重定位为1024KB~1408KB。这样,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就变成了扩展存储器,当然可以使用了。但这种重定位功能在当今高档机器中不再使用,而把这部分物理存储器保留作为Shadow存储器。Shadow存储器可以占据的地址空间与对应的ROM是相同的。Shadow由RAM组成,其速度大大高于ROM。当把ROM中的内容(各种BIOS程序)装入相同地址的Shadow RAM中,就可以从RAM中访问BIOS,而不必再访问ROM。这样将大大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在设置CMOS参数时,应将相应的Shadow区设为允许使用(Enabled)
接上条 【内存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室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以及533MHz和667MHz的DDR2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包含多种意义,在广义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早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以使内存工作在比CPU外频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发挥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目前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经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CPU超频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便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目前的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英特尔公司从810系列到目前较新的875系列都支持,而威盛公司则从693芯片组以后全部都提供了此功能。 【内存检测】
拥有一个完全可靠的 CPU 的确很重要,但拥有一个非常稳固的 RAM 芯片也很重要。有些人认为 SIMMS 和 DIMMS永远不会坏,从不需要测试。不幸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坏的内存非常普遍,我们都需要注意内存问题。另有一些人认为如果可能有坏的 RAM,引导时 BIOS 内存检查会检测出所有的 RAM 错误。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BIOS 内存检查检测不到许多坏的 RAM,所以不要让 BIOS 检查给您一种安全的错觉。
坏内存症状 这里有一些警告迹象指出您的机器包含坏的RAM,当同时装载大量的程序时,不时有某个程序无明显原因地死掉。不时地,打开一个文件时,显示文件被毁坏。如果稍后打开,文件看起来又好了。
可参阅 电脑内存故障 词条 Memtest86 Memtest86是极品内存检测软件,是一款免费的内存测试软件,测试准确度比较高,内存的隐性问题也能检查出来!是一款基于Linux核心的测试程序,所以它的安装和使用和其它内存测试软件有些不同。将Memtest86程序下载解压缩后,我们可以看到4个文件,其中Install.exe用来安装Memtest86程序到软盘。双击运行这个程序,在弹出窗口中的“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后输入你的软盘驱动器的盘符,如a,然后回车。插入一张格式化过的软盘,单击回车开始安装,这样Memtest86就安装到软盘了。前面我们说过Memtest86是基于Linux核心的,所以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里我们看不到软盘上的内容(不要误认为软盘里没有内容)。如果没有软驱,Memtest86的主页有该软件的ISO文件,可以直接刻录到光盘,用光驱启动后进行测试。 DocMemory “内存神医”是一种先进的电脑内存检测软件。它的友善的用户界面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它可以检测出所有电脑内存故障。“内存神医”使用严谨的测试算法和程序检测电脑基本内存和扩展内存。用户无需拆除内存条即可进行检测。从网上下载的初装软件可以生成一个自行起动的“内存神医”测试软盘。只要将这个软盘插入欲测电脑的软驱内并起动电脑即可开始内存检测。“内存神医”提供十种精密的内存检测程序,其中包括MATS,MARCH+,MARCHC-,以及CHECKERBOARD等。选用老化测试可以检测出95%以上内存软故障。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器方便的选择检测程序和设定测试参数。
内存是可以被cpu直接执行的 重启后会自动清除 硬盘不会自动清除 且不能被直接执行
内存--抽象的 硬盘--实际的
内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sn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