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对于教学设计创新价值艺术创新具有怎样的借鉴价值

任冉的日志
现代性的价值核心是解放传统——论书画教育和艺术创新.(精逸堂)
已有 1515 次阅读&
现代性的价值核心是解放传统——论书画教育和艺术创新
赵欣歌、宁英杰
&&& 中国当代书画创作方兴未艾,在艺术市场的推动下,书画培训和艺术教育也一浪高过一浪。当前许多高等院校、画院和美术团体都在进行各种类型的书画教学。这一方面有利于团结通道,促进书画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培训也相互竞争,促使办班和教学此消彼长,扩大了书画家的社会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分院(通州校区)从2004年开始筹备,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在这6年当中,不算太长,但经历了中国当代职业艺术教育改革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王文章、张晓凌、谷建华、孙建君等领导的大力支持。知名艺术家冯法祀、周韶华、乌丙安、李宝林、蒋采苹、于志学、张荣庆、苏高礼、罗怡、程大利、何水法、王澄、杨飞云、王沂东、范扬、姚鸣京、陈平等都来这里授过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高级职业艺术教育学府,这里先后开办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油画等研究生课程班和工作室,管理包括教学、后勤、物业基建等,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艺术学院。
&&& 这所学校原本企业家谷建华大运河集团的总部。因为他本人爱好文化艺术和书画收藏,作为支持文化产业和教育事业而将这里改造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校区。学校建立在一个度假俱乐部的基础上,并且加盖了一栋教学楼,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规模。这里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便利,设施齐全,十分适合艺术教学。&&& 在办学的过程中,先后在这里以及东四八条工作过的艺术家有赵欣歌、韩向阳、宋利华、唐新江、侯凤岩、黄国民、杜云峰、郝庆堂、黄庆享、李海林、王文玉、阎忠良、刘杰、沈晓峰、周靖、黄伯君、韩玉禄、杨以平、朱正发等,管理人员有杨海、周谷霞、魏京广等。先后毕业的画家、书法家、艺术管理人员有数百人,一直活跃于当代艺坛的也有近百人。2008年奥运会时这里举办了“盛会典藏——当代实力派中国画、油画展”。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在这里组织了“光辉的岁月——建国60周年中国画、油画精品创作展”。同时,为了配合2011年的国家活动,“华夏风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长卷”创作也在紧张进行。
&&& 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分院(通州校区)的办学宗旨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不断创新,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早期的恭王府旧址就已着手书画家的教学培训研究和实践,现在许多知名艺术家当年曾经在这里求学,如霍春阳、王孟奇、卢禹舜、唐勇力、刘二刚、朱新建、申少君等。这也开辟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从20世纪初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之外的新的尝试。通过反思传统的书画授受模式,大力吸收中国古代的经典教学经验,在国民美术教育体制之外建立书画的继续教学和成人的高级技法培训,更加灵活和广泛的促进社会不同层次的书画家的交流互动,以新的视觉艺术反映时代,以民族的艺术精髓贡献于人类,必然会大大推进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
&&& 在中国第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佳节“端午节”到来之际。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在京的画家,以及在北京通州宋庄的部分本校校友,欢聚在宋庄“精逸堂”茶社,共同探讨当代书画的创作和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 由于场地的情况和筹备工作的仓促,本次活动邀请的画家仅有18位,这些书画家都是职业画家或者美术教育家。他们都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建设,亲临过书画的教育培训,十分熟悉当代艺术市场和了解书画的创作动向。开会当天,大家济济一堂,很多人都好久未见。画家们离开学校这么久了,忙忙碌碌的,能够在这里相互交流十分高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大家就各自的创作情况、当代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的热点问题相互交换了意见。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继承传统,比如书法的临帖、国画的临摹和写生在创作中的作用。当代人对现代性的理解,笔墨技巧,以及各自风格的形成,等等。会议结束后,大家感觉这次研讨很有价值,希望以后经常举办,以期在个人的创作中能够对传统和现代的问题了解的更深入,也更好地指导实践。
&&& 下面是本次研讨的画家发言,由于时间仓促和录音效果的限制,在整理文字过程中,略有改动和删节,敬请见谅。
地点:北京·宋庄“精逸堂”
时间:2010年6月13日(庚寅年五月初二、星期日)
参加人员:赵欣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路怀中(画家)、任冉(精逸堂主人、书画家)、刘晋(《中国现代书画》主编)、宁英杰(策展人)、庄志深(画家)、杜云峰(画家)、侯凤岩(画家)、周靖(画家)、杨以平(画家)、刘飞泉(画家)、郝庆堂(画家、旅行家)、黄国民(画家)、韩向阳(画家)、黄庆享(画家)、李海林(油画家、批评家)、杨广杰(书法家)、马青原(书画家)
赵欣歌:在这七八年的画家培训中,教学期间我一直比较注重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传统这方面的扎实功底。许多画家画到这样一个程度,都很多年了,基本功都有了。但是画的还是古人那一套也不行,还得有自己的感觉,这样把个人经验、感受或者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理解融到自己笔墨中才能形成自己。到一定程度画家最好有自己面貌,然后也离不开传统这方面的扎实功底。离开这方面没有根底,我想我们还是注重传统方面的修养,毕竟这是一辈子的事。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作为21世纪的画家,你肯定得把21世纪的想法和社会发展的情况融到你的创作中,就像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生活在清初期,他是那个时代,到现在300年了。我们这个时代,笔墨当随我们这个时代。所以我想说,画家还应画出时代感。林风眠说画画要有时代性、民族性、个性。他说的比较经典,时代性就是有时代感,21世纪的画家要画出21世纪的特色;民族性呢,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把东方的东西、民族的东西融到作品中;个性呢,就是画家个人的感觉,个人的修养,融到绘画中,表现出自己的风貌。
陆怀中:我最近写了篇文章,“中国山水画的崇高精神对当今人类生存的意义”。讲的是当代人和环境资源的和谐关系,以及天人合一的宜居观,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崇高精神。山水画萌发自东晋以后一直到唐宋,范宽和李成是那个年代山水画发展的顶峰。看范宽的作品,我们百看不厌。可是我们当代人画的画,包括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的,你看一会儿就够了,这是没那种心境。为什么范宽画的那么吸引人,怎么都看不厌,这里面有特别的一种精神。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占主流的地位,因为只有山水画代表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就是天人合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山水画是代表人的宇宙思维全部灌注到作品中去了。
赵欣歌:这是因为宋代作品凝聚了当时人的生命情感,宋画的精致和其所蕴含的品格是中国传统精神的最高表现。我们继承传统十分重要,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只有作品通过形式语言把儒道禅的文化精神传达出来,才是最有价值的。
路怀中:我学画过程很坎坷。文革期间没有可参考的,就是到打到“四人帮”以后也很少。当时毛主席纪念堂挂的李可染、关山月、钱松岩的山水画启发了我。在78年以后开始陆陆续续有画册了,我可以照着临摹学习古人了。中国山水画离不了传统。87年在中国画研究院跟李可染学习时,杨立舟访问欧洲后给我们做了一个讲座。说西方就认可我们中国山水画,其他花鸟画、人物画人家不承认。我当时也不理解,西方人为什么不承认咱们中国的人物画。现在我通过这二三十年的思考理解了。在东方,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含量是最大的,远远超过人物画和花鸟画。作为传统来讲,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超过了任何其他画种。古人发明多少种技法都可以画到这张纸上面去,当然这也是有规律的。根据艺术规律,根据构图,根据留白,根据什么什么颜色、气韵组织画面,多少技法都可以融进去。所以它的技法太多了,流传下来的还是古人那一套。很多东西比如我们临摹古画,学习书法、古文、现代文,回过头来画传统,就把古人和现代的山水结合起来画,就逐渐找到感觉了。以前对传统,虽然经常在临摹古画,天天在考虑传统,在思考那些技法,那些内容,天天在琢磨。这样后来林海雪原系列我就不画了,而画现代山林系列,通过这一变,有了自己的面貌,这也得到了同行的承认。
杜云峰:个人面貌是画家作品成熟的表现,需要画家付出辛勤的劳动。继承和创造,传统和现代是离不开的,正如鱼和水一样。我搞了这么多年的山水画创作,发现学古人和经典作品是为了更好的反映时代的需求,这就是作品的现代追求,也就是时代风貌。
路怀中:那什么是现代呢,大家都知道,现代就是时代感了,就是林风眠说的时代性。还有民族性,就是突出我们东方人的笔墨纸张和民族情趣。个性呢,那就更不容易了,一个画家一种个性。没有个性的画家,就塑造不了艺术的个性。要当杰出画家,一定要有你自己的个性,你要好好考虑我这个画如何塑造我的艺术个性,我的艺术理论。看古人,看现在人,古人的艺术,现代人的艺术,还有西方艺术家,那实际说得是什么是艺术个性。当代的大艺术家和以前的国画大家是什么个性,你需要去考虑它,然后对照你自己,塑造你个人的个性。你个人没个性,艺术怎么能有个性。所谓个人的个性就是个人的追求、个人的审美情趣、个人对自然的独到的发现、独到的慧眼,别人发现不了的你就发现了,这才是你的个性。比如说画林海雪原什么的,喜欢的人也很多,这是白的艺术系列。就说这是个人特点和现代感。每一个画家进入创作状态都会有灵感,如果你传统画的很好,再适当的变化就会有自己的东西。另外,当艺术家也得养气,养气就需要读书明志。80年代我读了很多书,要有这种志向才行。比如我的艺术目标一定当李可染,我一生当中一定创作50件精品,这是亘古不变收藏的名画。艺术家要有雄心,我将来一定要超过你,没有这个决心当不好艺术家。
杜云峰:我们这个创作圈子,除了比较强调艺术品味,对于作品形制也很有研究。我再谈谈我们目前长卷的进展程度。经过一年多长卷的实践,深有感触,长卷比较难。几个风格不同的画家面貌统一到一起,糅合到一起,那是比较难的。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校区这个创作班子现在糅合了一年多,包括周靖、韩向阳等。去年画了《华夏风骨》,现在我们又在创作一件百米重彩山水。通过画家的参与,互相交流,不管谁学到了多少,融合了多少,在组合长卷里,主要景点、笔法还是要归一。归一就是统一,这是最大的收获。我觉得一个团队的组合是难得的。在以赵老师为领导,把毕业的画家们都召集到一起,这不简单。所以有这么好一个组织,别人感觉毕业人都走了,一盘散沙。我感觉我们这样坚持几年,每个人的想法都能达到共识,取得了进步。
周靖:我和杜老师一块在画,这个长卷是从南方的山水开始,贵州、广西、安徽,还有青城、峨眉,拐到西藏、新疆,再回到太行山,黄土高坡,最后结束是在侯哥的家里面——山海关。这只是前面的十多米,后面还有八十多米,做完色彩是重彩、岩彩。我画这个的感受就是一直在探讨。我们这几个人,还有我那好友画会几个人,就是感觉我们画山水比较重视传统的东西,我们都是从传统过来的,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比较深。但是画工笔的、画重彩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截然相反。他们看的书都不是看中国的画册,而是直接看俄罗斯的,对着油画来找技法,有点拿中国画材料画油画的味道。参加中国美协的展览,强调形式感。形式感是是在西方油画里面很抢眼的东西,对比很强烈的东西。所以中国画,尤其与山水画好像完全是两条路。当然,也可能两条路走到最后会合到一块。重彩画创作观念与山水画完全是对立的。我们画山水讲究的是含蓄,它那讲的是抢眼,所以我们现在画山水的不讨好,画来画去,笔墨山水画得再好也不易为人理解。
黄国民:我希望在场的山水画家要多吸收传统和现代的营养,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能有现在的水平都是坚持才走过来的,半途而废就完了。我们画山水的看看怎么样在中国传统的元素里面多做点宣传,把自己的文化多向民众宣传。中国接受的教育几十年都是搞现实主义题材,现实主义都是表现革命的一些东西,大主题,和山水画这种移情为主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你看传统文化作为画家的基本功,要把这种文化大量向民众做宣传,让大家懂得这种文化。现在好像不画山水画的人们对传统文化都不太了解。一说到油画,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接受的都是苏联模式的教育,认为苏联的油画怎么怎么好,法国的油画怎么好,就是不知道中国的国画以前所达到的那样高度。中国现在的普通教育,高中、大学美术教育都以西方的为主,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的不太多,这长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很危险的。今天开会的都是画家,“推陈出新”要辩证的理解。
赵欣歌:昨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次正好是十二号,所以说呢,我们这次研讨很有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的都是传统的东西,去年书法、篆刻联合国申遗成功,国际上也很重视民族文化遗产。我们都是搞国画的,和书法篆刻也是密切相关的,像周靖和国民刚才说的,一方面我们要画好,还要宣传好。当然宣传不是我们的事,我们都能力有限,但是至少我们这个声音还是比较重视我们民族的东西。光靠一个人的声音不行,还得靠大家的声音。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的文化也要在世界上立足了。文化这个东西太抽象,具体到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表现,比如音乐、舞蹈、中国画,一表演或者陈列出来,就更形象,容易理解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创作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有时代感的作品,这也是我们在为中国文化建设做贡献。
侯凤岩:作为一个山水画家,这么三年坚持下来。从我本身,一是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境界,认识了书画的魅力,确实这也是一个过程。画山水画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很重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作为一个画画的,怎么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够保持不浮躁确实是挺难的事情。刚才谈到传统和时代关系,挺不好把握,古人讲“笔墨当随时代”,去年在《徐悲鸿》剧组作美术指导,拍了半年的电视剧。在那画的也很杂,一会替张大千,一会替徐悲鸿,一会替齐白石,一会替傅抱石,逮着啥画啥,又演了个角色。总之,感觉作为画画的来说,还是静下心来,特别画山水,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要多走多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很重要,诗词、古文学对山水创作很有帮助,毛主席有句话“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咱们应该也有胸怀。
庄志深:从实际操作来讲,作为当今社会的山水画家,目标应该更远一些。历代来山水画成就最突出,我觉得我们能不能把这杆大旗扛起来走下去,这是一个历史使命。我觉得中国传统山水画,是文人墨客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修心养性的一种手段,不能浮躁,好多人跟我提出过,你这个(画)缺少个人的面貌,你的画像明清时期的画,没有个性。实际上,他是在批评我,而我倒觉得这是在表扬我。我认为我坚持到现在能有明清的感觉,这正是我想要的。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呢,世界大的美术馆都收藏中国最纯正的山水画,这也说明西方是认可山水画这种艺术瑰宝的。我们不去发扬不去继承,对不起老祖宗。有这么好的东西不去吸收,继承,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作的误区。
黄庆享:画家创作不要人云亦云,牡丹好卖你画牡丹,我倒觉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品牌,画自己最拿手的东西,先专一,然后再博取众长,先把自己作品做到极限,市场对你的评价也是很公平的。只要你的东西画的好,我所说的好是你画到极致,熟后还得熟,熟练,把笔墨搞好,所以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东西。具体说市场是不是认可你,回过头来还得看看你自己东西过不过关。所以说你的这个东西要耐看,经得起推敲,远一看这东西很好,近了再看用笔是否符合中国画的审美标准,然后才去看看你这个人怎么样,不要着急走市场,但走市场也是必须的,我们也要生存,但不要被市场所左右。
庄志深:每一次在古人堆里吸取营养的时候,我觉得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就是学到现在还有很多要学,书法讲熟后生,要写出那种拙劲。那么中国传统山水画要熟后还要熟,这是八大讲的,一定要反复的去画,而且每个阶段你吸取传统的东西都有新的收获。20年前我临摹芥子园画谱,和现在临摹芥子园画谱,以及看董其昌、黄公望、王蒙这些东西,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你的见地和生活的历练也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你的眼界也在不断的增加,你才能发现前人有更多的好东西。只有眼界提高了,你的文化修养达到了,你才能读懂它,你才能吸收他的营养。所以说,传统作为取之不尽的营养,还要坚持,对传统的东西,只有吸收,然后才能找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风格的实现和表露出来的品味是一种漫长的积累过程。它不是你想要或是每天着急着去寻找,这是不行的,是一种自然流露。我现在56岁,至少还有20年的时间求索。我和家人说我活到90岁,还有30年的时间,我一定成为大师,我有信心。大师不是目的,最主要是传统文化,把古人东西先要继承,然后发扬。现在好多年轻人浮躁,总想把自己的面貌表现出来,你表现出来都是无源之水,没有后劲。现在有些展览感觉到底气不够,不想看。我现在看的都是拍卖的,看原作,去养眼,看牡丹大红大绿俗的东西,时间长了也把你的思想、理念变俗了。艺术创作不能急于求成,由于你所接受的教育和你所见到的东西都不是古人的东西,你不要着急,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把传统的东西吸收足,只有吸收够了才能创新。
刘飞泉:我画了那么多画,感觉山水画是最难画的,就是因为它是没型的东西,不像花鸟、人物讲究造型,山水没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它的。山水是大美的概念,很难,淡墨浓墨这种变化很难。我画一张画很慢,原因就是一点一点地很细致的积墨。我住宋庄的原因是我想和大家多接触,这里已经形成一个艺术圈子,有一些同行可以交流。
赵欣歌:作画技巧离不开笔墨。我想说笔墨应分三个层次:首先就是中国画笔墨一方面有技法的成分在内,各种皴法、点、染什么的,这是为了状物,也是为了形象或图像。作画要有模样,模样可以取自主观,也可以来源于客观。第二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画技法跟西方的技法不一样,这里面蕴含了无穷无尽的东西。一个层次就是儒道禅,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你要说这大千世界都能包含进去。第三个就是这里面还有个性化的因素,同样某种皴法,同样表现道家思想,但不同画家表现不一样。元四家代表了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但他们四人面貌还是不一样的。我想大家围绕这三方面再探讨一下笔墨技巧。我们都在画画,都有一个感觉,笔墨和心境有关。这么多人画画,技法功底不一样。尤其像刚才说的,笔墨的技法都一样,但你画出是明清的味道,他画的有现代感。我最近又回顾了一下绘画史,复古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相出现,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该算复古主义。
杨以平:我对唐代青绿山水很感兴趣,现在青绿山水基本上没人画了。我画青绿山水借鉴敦煌的风格,我把这种感觉放在青绿山水里面,寻找中国古香古色的那种历史感。但作品图式我尽可能清晰,因为那时没那种图式,感觉就是以晋唐那种高古的味道来表现现代感。我作山水通过变临,山水画要是写实那就是风景画了。我感觉山水画、山水诗是一样的,山水诗也不是纪实文学,需要加入作者情感的。我最早是爱好文学的,后来为了考学,选了画画。在图式上,我认为山水,不分什么南方、北方山水,只有感觉是一幅很好的山水画就行了。像王维的诗说的是哪儿,谁也不知道,李白的诗说的哪儿,除非标题上写了,后人很难知道是哪儿的山,这是我对山水画的一种理解。东方和西方的写生截然不同,西方重在实用,这就是客观再现;东方重在理解,这就是写意畅情。
李海林:我是画油画的,大家画山水,我们画风景。其实我觉得是这样一种关系,材料不一样,着眼点不一样,但就像刚才说的,走到最后可能都一样。咱们讨论一下那里一样,那里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说,国画看笔墨看线条,油画看什么,看颜色、看造型。那最终一样的是什么,就是说不管你画什么,画那里,其实都是一个载体。它画的是什么,它画的最终是我们的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只是材料和工具不一样。我认为油画家能在国画中吸收很多有用的因素,首先剥离那种意象的形式,注重整体的感受。整个山水画系统,很多国画家不止一次和我讨论,说可以很自豪的告诉你们,油画家可以从我们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我说没有错,我辩解一下,不是我们油画家不想从里面学到东西,我们太想从里面学到东西了,我们下了非常非常多功夫,其努力超过大家想象,但是为什么说没有提炼出东西来,或者说,收益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西方绘画的主流是人物画,风景绘画是次要辅助的。中国的人物画讲究的是意向造型,意向造型可简单通俗的解释说是我可以随意的画,想怎么搞怎么搞,大致都很随意。但西方讲究的是科学的、理性的。中国人物画造型里面严重欠缺的是人物画造型的原型,东西方审美趣味有差异。为什么西方大师笔下的黑人比较多,比方说受黑人影响的现代派大师毕加索、莫蒂里阿尼、布朗库西等,同时还有像梵高,受过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中国画的影响反而有限。他们研究中国画是没有理解中国文化没有设定一个造型的基础。而黑人原始雕塑极具造型价值,而中国所有造型元素里面不具备造型价值,也就无法直接拿来借鉴。
韩向阳:这关键还是东西方的哲学精神不同。我画山水纯粹是水墨积染,这是中国画的特色。中国古代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情,中国画对整个世界艺术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中国人画油画,离不开中国精神的画论影响,比如说咱们画分神品、逸品、能品之类的,这一套画论系统是对整个世界的贡献。无论画人物画、山水画,画什么都强调这一套。西方大师虽然没说,也没整理出来,但这套体系非常有用。没用的地方是中国人把个人的精神修为,也就是,不重视客观化的造型。
李海林:我认为对艺术造诣高低的画家有两个元素可以判定。第一个是图式本身,图式牵涉比如画人物牵涉造型,画山水有山水图式。比如这个人七个半头,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关系。从写实的角度,假如你整出的造型,五个头哪怕三个头也行,你变形了,造型进行了革命性的处理,而不是任意的。我说决对不是任意的,而是非常科学的,一步一步到达指定位置的。这就是你给这个社会或者说你给这个世界一个新的秩序,那就极具造型价值了,那就靠近大师级的水准了。然而这是图式本身,大师还有一个就是大师的精神穿透力,其实说到底是表达一种感受和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必须是有穿透力的,大师厉害就厉害在他的高兴不但是他能看出来,看着高兴,黑种人能看出来,黄种人也能看出来。假使你的精神穿透力能达到这个层面,你就是大师级的。六法论还是很科学,画最主要的还是气韵生动。而看文人气质,这些就有些主观了。天赋气质不可模仿,靠生活历练,靠你的文学修养,是自然流露的。中国画的高就是高在不是纯技法的问题,还含有精神的因素,这也是民族性吧。
马青原:我觉得国画和书法是一家的。中国画要以书法为基础,任何一个画家他的笔墨当中一定要有书法的那种书写性,这在画当中体现出相当重要。看一个画的质量,书法的那种线条美,书写性相当重要;另外质量,画的质感好不好,就是线条的美不美,这也是体现的那种厚实感,就是觉得画家本身那个线条要用书法的那种书写性来表现。我觉得国画和书法都要来源于传统,像我们一天基本上是花一半的时间去临摹古贴,然后还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看帖读贴,然后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创作,基本上是这样子。我觉得有时候读贴的话,读那个画册,对你那些思想上面的,那种收获不是单单靠你去动笔。有时候看画册,你研究它的笔墨、造型,有时候收获的很多。我每天要多花一些时间去读贴或读这个画册。古代传统的画册,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创新性。我们在座的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风格了,但是我们还是立根于这个传统是最重要的。你看一个画作或书作它经不经得起考验,就是说它里面一定要有传统的影子,这个画作它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然后一般都是有经验的人他们都会从中品味出画的内涵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现在创作都是力求把书法的那些线条和构造运用到画面当中,让画能变得更丰满一些,笔墨还有造型都力求把原来书法的功底融入到画当中。
任冉:大家能来我这里聚会,我非常高兴。我也能感受一下大家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另外,我也觉得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听到那些名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本身是搞设计出身,作品装饰感比较讲究一点,视觉冲击力比较重视一些。对我的书法用笔我也比较喜欢研究一些,当然这路还很漫长。
杨广杰:大家谈得很好,我从事书法创作。我目前业余时间临摹为主,读读帖。经过一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导师张荣庆把路子给我们理顺。我们按照他的教诲,用功习书,我感觉进步还是很大的。
刘晋:今天气氛很好,同行经常聚会,有利于取长补短。我也搞书法,认识很多书画家。古语书画同源,不要把古代的丢了,继承以后再去发展。我以后通过我的杂志,多宣传大家,尤其是创作中的一些热点,我们杂志很关注。
宁英杰:我很庆幸能够融入到这个氛围当中,自己喜欢这一块,也一直在做这一块。我的感受是知识这种东西是相通的,你们说绘画跟书法书画同源,我有这种感觉。我感觉任何一种东西,你的成功、你的经历没有捷径可走。当今这个社会这么浮躁,画家要生存是一个方面,人都要生存,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怎样立足传统,在传统上创新,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至关重要。就是说你在绘画史上能否成为大家,最起码能看到这个是你画的,有你自己本身的面貌和特色,这就足以了。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也接触过许多美术评论家,我对未来有一种美好的期望,我觉得画家很不容易,当今这个社会他们不但要画好画,还要自己跑市场。我就觉着如果各位认可的话,我愿做各位的经纪人。因为在国外的画廊运作的很完善,就是经纪人制度。而且对一个画家的评判标准也有四点,一开始要看这个画家有没有家庭的熏陶,有这种潜质;第二是这个画家是否从小就接受很正式的书画教育;第三是在国际上的大展上是否能有他的名字,你看画家为什么都在当地搞一个小的展览,要参加比赛,然后还要再进修,还要学习,然后要参加个展还有联展,还有方方面面的大展,这是一个经历;最后一点就是说画家是不是始终在坚持画画,我觉得这个坚持很重要。我的感觉就是重读经典多读书,每个人成功除了有一定的机遇,企业包装还有运作,你自己给自己还要有一个定位。你的层面不够再怎么宣传也不行,而当你到了一定的程度,市场自然也会主动的认可你。画家就不用迎合他们,他们自然而然的会来找我们,我期望不久各位在市场和学术方面都能够双赢。
郝庆堂:谈起中国山水画,确有千古之诱人魅力。原因是山水画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并能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文化意识及人的品格。自从山水画在六朝始成独立画科以来,唐宋元明清山水画演变得各有特色,正是“笔墨当随时代”。中国山水画,咫尺之间就能妙趣横生,意境深远的把万里河山神奇地表现出来,真可谓是世界一绝。这是中国人的自豪,更是山水画家的自豪。我对祖国河山无比的热爱,对艺术的强烈追求十分虔诚。25年前,为美术事业冒天下之大险,自费骑自行车周游全国写生考察,是一创举。两年半期间,九死一生,行程十万华里,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韩向阳:这个我了解,郝庆堂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高近两米,长百余米的《神州江山长卷》,十分不容易。作为一个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以观山川神貌,他是做到了。师古人为师造化,师造化乃需师古人之迹之心,其目的都是为发展民族艺术,而不是在小圈子里裹足不前,自我欣赏。画家掌握了传统技艺,再问奇于山川,搜尽奇峰,才能创作出自己风貌的山水画。我们这里许多画家都是这么立志追求的。
郝庆堂:中国山水画创作历来都注意画家的人品、个性、气度、风格和情韵的发挥。追求不同凡俗的超脱虚空的意境,这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艺术准则。时代不同,思想、信息不同,对人类社会,对科学艺术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古代佛教的进入,改变了中国人的坐姿,不再跪坐。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推进了历史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各类美术学院的教学方式也是引进前苏联的教育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国画当然也是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艺术或外来艺术,取其营养。在水墨底线的基础上,为我发展所用。学者生,不学不发展则死。创新不在于体裁,而在于形式,在于思想。时代不同,思维不同,个人的阅历不同,修养不同,创作方式也不同。总之,千变万化,在包容的基础上,各持其特点而无优劣之分,最后是拿精致的作品说话。
赵欣歌: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很正常,但这些观点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而是艺术创作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可以自由发挥,互相包容。根本性问题我是想,大家都走上这条路,并且也投入了很多,坚持最重要。然后坚持的过程中多吸收年长的或有经验的画家的有益经验或许可少走一点弯路。艺术家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有点民族责任心为好。这样我们才能有爱国心,也更尊重传统文化。我们画画,是在搞个人的文化建设。本身就注定你职业方面,不像搞服装、餐饮什么的,讲究时尚,它注定就是时尚,时尚的东西就的学外国。而我们走上文化这条路也注定有点悲观情结,有点责任感。中国这个民族一百年来多灾多难,需要吸取教训。中国古代文人就有悲天悯人、忧世情结、忧患意识,这些精神通过画家创造融到作品里,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价值。
韩向阳:今天的研讨是个很好的聚会交流方式,既交朋友,又增长见识。大家创作有的表现一些,有的传统一些,我认为大家各走各的路子,百花齐放。但不管怎样,只要把你的想法表现出来,最终就是你怎样把路子做的更深入更扎实一些,让人们更喜欢,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就更高一些。我们都是以学习为目的坐在一起的,以艺术为平台,就像刚才说的,坚持同时还是多学习别人少走弯路。同时也是想大家把我们的思想和圈子扩大,集思广益,以一个好的心态一直把艺术事业做下去。就像庄志深刚才的雄心壮志我很佩服。把写字画画作为锻炼身体,要争取活到99,齐白石60岁衰年变法,不怕成名慢,就怕活得短,还是要注意养生。如果抽烟你的身体已适应,你反而也不能戒掉,一戒反而得病。我戒过一段时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把烟又捡起来了。在通州校区晚上12点教室还有人在创作,这个学校的气氛真好,到现在我们还留恋上学的时光,很难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设计创新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