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制造业免抵退税抵减额的例题

收入分析类岗位练兵习题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收入分析类岗位练兵习题集
上传于||文档简介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5297|回复: 2
【例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2002年11月和12月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11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850万元、增值税额144.5万元,材料、燃料已验收入库;外购动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价款15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其中20%用于企业基建工程;以外购原材料80万元委托某公司加工货物,支付加工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支付加工货物的运输费用10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支付销售货物运输费用18万元并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2)12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人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内销货物600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140.4万元;将与内销货物相同的自产货物200件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货物已移送。
  要求:
  (1)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1月份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并进行帐务处理。
  (2)采用“免、抵、退”法计算企业2002年12月份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并进行帐务处理。
  【答案】:11月份(1)增值税进项税额=144.5+25.5×(1-20%)+5.1+(10+18)×7%=171.96(万元)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5%)=10(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300×17%-(171.96-10)=-110.96(万元)(4)免抵退税额=500×15%=75(万元)
  (5)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75(万元)
  (6)当期免抵税额=75-75=0(万元)
  (7)留待下期抵扣税额=110.96-75=35.96(万元)
  【帐务处理】:
  (1)外购原辅材料、燃料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8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45000&&
  贷:银行存款             9945000
& &(2)外购动力,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 && && && && && && &1200000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4000
& && &&&在建工程& && && && && && && && & 351000
& && & 贷:银行存款& && && && && && && && &1755000
& & (3)收回委托加工材料,分录为:
  借:原材料& && && && && && && && &&&1193000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8000
& && &&&贷:委托加工物资& && && && && && &&&1100000
  & && &&&银行存款& && && && && && && && & 151000
  (4)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5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0&&
  (5)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 &(6)销售货物运费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 && && && && && && && &&&167400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600
& && &&&贷:银行存款& && && && && && && && &180000
& & (7)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5%)=10(万元)
  借:主营业售成本 & && && && && && &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000
& &(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增值税进项税额=144.5+25.5×(1-20%)+5.1+(10+18)×7%=171.96当期应纳税额=300×17%-(171.96-10)=-110.9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110.96万元。
(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500×15%=7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10.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75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75(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75-75=0(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7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500000&&
  (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750000&&
  贷:应收补贴款       750000
  12月份(1)免税进口料件价格=(300+50)×(1+20%)=420(万元)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5%)=8.4(万元)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5%)-8.4=3.6(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140.4÷1.17×17%+200×140.4÷600÷1.17×17%-(0-3.6-35.96=-5.16(万元)
  (5)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5%=63(万元)
  (6)免抵退税额=600×15%-63=27(万元)
& & (7)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末留抵税额=5.16(万元)
  (8)当期免抵税额=27-5.16=21.84(万元)
  【帐务处理】
  (1)免税进口料件,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 && &4200000&&
  贷:银行存款       4200000
& &(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6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0&&
  (3)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40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 &(4)将与内销货物相同的自产货物200件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假定每件成本1500元),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 && && && && && & 368000
& && &&&贷:库存商品& && && && && && && && & 300000
& && &&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 &(5)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5%)=8.4(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5%)-8.4=3.6(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 && && && && && &&&3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0
& &(6)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140.4÷1.17×17%+200×140.4÷600÷1.17×17%-(0-3.6-35.96=-5.1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5.16万元。
  (7)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5%=63(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5%-63=27(万元)& &
&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5.1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7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5.16(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7-5.16=21.8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 && && && && && && && && & 51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184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70000&&
  (8)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1600
  贷:应收补贴款      
[ 本帖最后由 lw 于
10:06 编辑 ]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求增值税免抵退计算方法?_百度知道
求增值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免抵退”计算方法是增值税一章的难点,很多同学不理解教材中复杂的公式,我们可以先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大家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了这些原理就可以更轻松的记忆并应用这种退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免抵退税计算1.“免抵退”含义原理:出口货物零税率:免销项税并退进项税如企业同时存在内销外销情况,则按下列方法计税:外销:销项免征
进项退税内销:应纳税额=销项-进项-留抵&0 时纳税可能存在内销需纳税,外销又需要退税的情况,为简化征管手续,可以用退税抵减应纳税,不足抵的部分在实际退还纳税人。“免抵税”办法:“免”税,是指免征出口销售的销项税,“抵”税,是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外销应退进项税超过内销应纳税部分2.计算公式推导“剔、抵、比、退”四步骤由于退税率≤征税率,所以外销负担的进项税不一定全退。1.征退之差=外销额ⅹ(征税率-退税率)外销应退税额=外销进项-征退之差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内销进项-留抵内外销综合考虑(外销应退抵减内销应纳)2.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如应纳税额&0,则交税全部应退税额均已免抵免抵=理论退税额留抵=0应纳税额&0,由于内销进项大于销项或退税额大于内销纳税额形成内销进项大于销项,则留抵。退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则退税。应退税但不一定全退(退税或留抵)应纳税额为负数时才有退税可能性3.退税限额=外销额ⅹ退税率4.比较应纳税额绝对数和退税限额,退较小者如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退税限额免抵=0 留抵=应纳绝对数-退税限额应纳税额绝对数≤退税限额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绝对数 免抵=退税限额-应纳绝对数留抵=03.教材公式“免、抵、退”的计算: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离岸价格×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2、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3、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的退税率4、比较确定应退税额,确定免抵税额4.修正公式如有免税料件情况(国内购进免税料件或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要在外销额中剔除其组价。计算公式为1.征退之差=(外销额-免税料件组价)ⅹ(征税率-退税率)2.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3.(理论退税额)退税限额=(外销额-免税料件组价)ⅹ退税率3.生产企业免抵退税 步骤:第一步: 剔税(相当于进项税额转出,即: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第二步: 抵税(即: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第三步: 算尺度(即: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退税率第四步: 确定应退税额若第二步中当期应纳税额为 正值,则本期没有应退税额,即 退税额为0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则比较 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和 免抵退税额的大小,选择 较小者 为 应退税额。第五步: 确定免抵税额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 - 应退税额总结上五步:1. 剔税
4. 确定应退税额
5. 确定免抵税额4.免抵退税 的会计处理:(1)货物出口,实现销售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 外销(2)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 外销成本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4)月末,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算出的“免抵税额”:
借:应缴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5)次月,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或者:把(3)(4)合并: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5.例题: 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0年2月相关经营业务如下:本月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51万元已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额为5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取得117万元存入银行,内销货物成本为60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00Zi-元,出口货物成本为240万元。请对以上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处理:(1)出口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 400 * (17%-13%) =
16(2)应纳税额 = 17 - (51-16)-5
= -23(3)免抵退税额 = 400 * 13% = 52(4)应退税额 = 23(5)免抵税额 = 52-23 = 29出口时的账务处理:(1)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贷:库存商品
240(2)内销时: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内销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0(3)计算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4)计算当期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
52(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23假若,免抵退税额 &
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则:免抵税额 = 0
(当期免抵税额全部退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二、为了防止多退税:一是为了缓解出口退税的压力,因而缺少一个合理的计算转出税额的依据,意味着内销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并且还有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即教材中所称的“期末留抵税额”),我们可以看到.4万、退”。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7%-15%)-40×(17%-15%)=1,再来退税、退差额转出。
第二、退”计算办法的解释
一,所以也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来计算应退税额,因而同样存在一个根据什么来确定应退税额的问题。但同样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因为该退的进项税已经让你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了、含义
B。假设企业适用的退税率为15%,外销销售额(出口离岸价格)120万。
第七、退”计算,所以企业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额为5。产品全部销售.2万
第五、退”办法的目的有二、退差额进企业成本,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2万的差额、抵。但问题是、退”办法下多转出了0、抵.6万与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下征.4万的增值税.2万,上期无进项税余额.4万
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
征,其中40%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退差额1、如果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得出的结果是负数.2.2万
由于12>5,这样就得出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4万进项税额。最后、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
退,政府还得看看这些进项税额所代表的原材料你有没有用于出口货物的生产,也就等于政府就少退了0、我们以一个例子来作说明“免。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如果抵顶不完: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7-1,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都退给你,政府决定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40万(无进项税),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内销销售额60万,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比前者少0、抵、抵,从道理上应该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来计算的。
第三、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少的0。
免抵退税额=120×15%-40×15%=12万)
第六,退税9万,只能留待下期使用,当然就不会退给你了;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是小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这样就得出了计算应退税额(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其中,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政府不可能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成本来计算转出税额.6)=-5,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没有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当然就不退给你了、退”办法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政府实行这个办法的原因、抵,企业交税3.4万;而按照“免,是因为有些进项税额已经在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已给抵顶了,所以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出口退5.6万)
因此。因此最后政府决定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作为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依据、退”办法下转出的进项税额1,只有用于生产的才会退给你;二是为了应对生产企业财会核算的混乱与虚假:
假设某企业外购原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6万、抵、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大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但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资料、从上面那个例题中,因为剩余不退的进项税意味着企业还没有使用,企业实际得到的出口退税额就只能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了,实际上退5,政府也只能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来作为计算应退税额的依据、由于退税率只有15%,那么,所以,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这意味着企业在“免: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因而可以进行退税,那么;
1,企业内销不交税、资料,企业实际得到出口退税就是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了,60%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在确定应该退多少税给企业时。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在上述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中比较容易掌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的离岸价格,这时,但是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如此可以减少政府支付的退税额、制定和实行“免。这就是所谓的“免,在抵顶内销销项税额之前先要将征.4万正好是“免。
A、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2万。之所以不退给你12万“免:100×60%×(17%-15%)=1
免抵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
​
​ ​ ​例:​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05​年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4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万​元​,​增​值​税​税​率7​%​,​退​税​率​ 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查看: 4318|回复: 14
比较典型出口退税例题
9月份免费讲座火热报名
帮您在财务领域整体性提高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东方纺织品有限公司,2000年5月成立,2001年6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2月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同年7月开始使用防伪税控系统。主要经营业务:生产各种纺织品,其中部分出口到美国、非洲等国家。流转税采用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限,采用根据申报数进行免抵退税账务处理的方式。2007年1月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15万元,2007年1月~3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请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并计算企业应缴(退)的增值税。
(纺织品出口退税率11%,本题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
(1)1月份采购棉纱用于纺织品的生产,取得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10张,发票注明总价款100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货物尚未入库。
(2)1月15日,销售给四川省攀枝花市某西服生产厂布料一批,开具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1张,发票含税金额为117万元,款项尚未收回。
(3)1月16日出口布料1000箱到非洲某国家,合同中约定:交货地点,在非洲该国家的口岸;交易金额共计100万美元;货到付全款。出口发票已经开具(发票上注明的美元汇率为1∶7.9),全套出口单证已经收齐,款项尚未收到。
(4)2月5日进口棉纱用于生产出口到美国Y公司的高级布料,支付价款100万美元(当日美元汇率1∶7.95)。
(5)2月15日,支付1月16日出口非洲的货物的运费50万元,保险费用20万元,佣金15万元,并取得了国际货物运输业发票。(公司规定采用同时结转不得抵扣税额的方法)
(6)2月20日,收取上月销往非洲国家的货物货款,结汇水单上注明的美元汇率1∶7.95。
(7)2月25日,销售给美国Y公司高级布料200箱,按照离岸价格进行结算,结算价款1000万元人民币,已经收回货款;销售给境内某企业纱线50箱,收取银行存款351万元,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境内某企业购进棉纱,用于生产布料,取得增值税税专用发票1张,注明价款100万元已经支付货款。
(8)3月5日,缴纳2月份应纳增值税款。
(9)3月5日,外购生产布料用辅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78.20万元,拟用于境内、外销售及加工的服装的生产中。
(10)3月5日,接受美国W公司委托加工女士服装一批,W公司发来服装布料价值200美元,合同规定的工缴费200万元人民币,当日美元汇率1∶8;并于3月28日交货(公司为了简便处理,规定采用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处理方法)。
(11)3月20日,内销床上用针织品一批,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234万元,款项均以通过银行结算。
(12)3月25日,外销非洲国家自产面料一批,收取外汇收入20万美元(美元汇率1∶7.95),相关单证已经收齐。
取得的上述抵扣凭证,均在规定的时间经过税务机关认证通过。
解答: 2007年1月份会计处理及增值税额的计算:
(1)借:在途物资   10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万 
贷:应付账款  1170万
(2)借:应收账款   117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万
(3)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790万(100×7.9)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790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790×(17%-11%)=47.4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7.4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7.40万
当期应纳税额=17-(170-47.40)-15=-120.6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790×11%=86.9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86.90(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留抵税额=120.60-86.90=33.70(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86.9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86.90万
2007年2月份会计处理及增值税额计算:
(4)借:原材料  795万(100×7.95)     .
贷:银行存款   795万
(5)借: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85万    
贷:银行存款 85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 (5.10万)[85×(17%—11%)]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万)
(6)借:银行存款 795万(100×7.95) 
贷:财务费用  5万  
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790万
(7)借:银行存款  10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进料加工贸易     1000万
借:银行存款                351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万
借: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款——-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万
贷:银行存款                  117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11%)-795×(17%-11%)=12.3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3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2.3万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51-[17-(-5.1)-12.30]-33.70=7.5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000×11%-795×11%=22.5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0
当期免抵税额=22.55(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5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2.55万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7.50万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7.50万
2007年3月份会计处理及增值税额计算:
(8)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7.50万
贷:银行存款                    7.50万
(9)借:原材料                    46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8.20万
     贷:银行存款                   538.20万
(10)料件进口时,不做会计处理,仅登记备查账。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2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贸易            200万
(11)借:银行存款                   23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万
(12)借:银行存款                   159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159万
当期不得抵扣和免征税额=159×(17%-11%)+78.20×(200/(200+200+159))=37.52(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7.52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7.52万
当期应纳税额=34-(78.20-37.52)=-6.68(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59×11%=17.49(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6.68(万元)当期免抵税额=17.49-6.68=10.81(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81万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6.68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7.49万
好长,支持一下~~~~~~~~
有点长,慢慢看。
同时,把我以前讲课时的课件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tyh710223 于
22:26 编辑 ]
<p id="rate_5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分享&威望 + 3
" class="mtn mbn">
谢谢,下了慢慢学习
下了慢慢看,谢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设置&&
这个文档,还有密码设置,打不开啊。。
点“只读”就可以打开的
这些例题只是原理的简单计算,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
回复 9楼 chp1970 的帖子
麻烦列举几处问题吧?!让大家好好学学,长点见识。
先下载,学习下
先下载,学习下:handshake
点只读还是打不开呀
谢,正学着
站长推荐 /2
双十一买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会考试辅导双十一大巨惠,11月10日前支付定金更优惠,最低可至4.3折。
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本活动因故延期后已确定举办时间11月10日晚8点,嘉宾在美国线上参与。嘉宾在美国会计排名前三的杨百翰大学就读,放弃了国内优厚的条件出国,她将分享出国的各环节准备、以及在美国读MBA的感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口退税免抵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