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教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德育课教学中的价值追求—引领体验与和谐发展 - 初中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能力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初中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能力的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德育课教学中的价值追求—引领体验与和谐发展
15:42:22 | By: 12周大军 ]
&&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价值
&&&&&&&——引领体验与和谐发展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周大军&&&&&电话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德育课教师,我经常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着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本文着重从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引领体验和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终极价值——和谐发展两方面来探讨德育课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引领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是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因此,围绕“引领”和“体验”,或者说,在“引领——体验”中,德育课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领思想,重视灵魂塑造
思想性,是德育课教学最主要和根本的特性。所以,在体验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灵魂的塑造,这是一个关系到为祖国和民族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一个人的个性可以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但思想和精神,必须有深厚的根基和正确的取向。引领的策略,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理论、优良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好典型等等来进行正面强化,从而形成学生思想的主流;其次是要联系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比较,在比较后取舍和选择。若从精神层面来审视,未成年人的思想如果没有根基,没有主流,没有向上的冲动和高尚的灵魂,那将会形成一个糟糕而可怕的社会。
2、激发感情,重视生命体验
情感,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活跃于内心深处、复杂而又美妙的心理现象。激情使人美丽,激情使人获得和提升智慧。然而,在我们现实的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处于一种闭锁状态,承受着太多的压抑和无奈,课堂生活单调、沉闷、乏味、程式化。其实,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重视人的内心世界的。作为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使珍爱生命、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
3、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德育课教学应该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升华为一种追求,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思想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有机联系的过程,正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时代的特点和课程的本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本领,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德育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这是教学的方法价值,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着实践和创新,因而是一项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够把握和保护自己,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理性选择。
4、关注问题,重视行为矫正
从育人的角度来理解德育课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学生其实就是一种问题的防范。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或行为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和必然的。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而是应当关注、研究、引导和防范。比如说,对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毫无同情和怜悯,模仿或尝试成人社会不良现象,不热爱劳动、不尊敬师长、不爱学习和思考,不愿意与成年人沟通,沉迷网络,等等。这些问题或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所以,德育课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获得理想的视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他们基于社会环境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品格、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不仅会做人,并努力做一个好人。
二、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终极价值:和谐发展
德育课教学,全部活动的终极价值,就是在造就学生成才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德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使它较之其他课程,更能使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和谐”的特征。
1.正确理解和谐发展的内涵
德育课教学最终追求的学生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1)要追求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的和谐发展。(2)要追求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与学科素质的和谐发展(3)要追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4)要追求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和谐相处;(5)要追求学生个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提升。
2.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目前的德育课教学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价值追求,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德育课教学是要回归品德、回归生活的,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化教学;第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德育课教学也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努力探索和实施符合这些规律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第三,真正冲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和德育课教学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自主学习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采取各种方式,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真正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全文(38)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论德育在学科教学中价值与策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等级:书童 |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tegang/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方式二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特岗教师教育学7.5:德育模式
日来源:233网校
第五节 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和价值澄清模式。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这一学说的特征有: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认知模式的特色在于: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来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该理论的特征有:1.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在于:1.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2.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内容逼真且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3.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  三、社会模仿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社会模仿模式可资借鉴的地方在于: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一)理论  价值澄清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二)评价过程  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全部的价值澄清过程实际上包括七个分过程: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3.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依据选择行动;7.重复。  (三)课堂应用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和练习,通过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应用上述七种评价过程,并把他们运用到现存的理念和行动中,帮助学牛澄清价值观。
  历年真题:
  试题推荐:
  辅导资料:
责编:xufen&&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800 / ¥400
¥800 / ¥400
¥800 / ¥40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主任德育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