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的通货膨胀产生原因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1937年能买两头牛的钱,到了1947年连粒米都买不到。这显然是国民政府战后丧失人心的一个主要原因。
值得深思的是:这样厉害的通胀,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抗日时期的通货膨胀
抗日时期,民国政府大量超发纸币,致使国统区出现通货膨胀,但是印发纸币只是造成通货膨胀的表面原因。
为抵御日本侵略,民国政府不断追加军事投入,政府开支不断增加
1935年至1937年,膨胀之态势已初露端倪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事的深入,全国起而御敌,民国政府不断追加军事投入。从1940年开始,国民政府发动一个征兵的新高潮,预定三年内每年征新兵五十万名加以训练。如此庞大军队,自然会使政府支出增加(详细数据见后)。年,政府总支出增长三倍半以上,其中军费占了总支出的大头,1940年军费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78%,1941年至1944年军费支出减少,这是由于先后实行田赋征实和粮食征借,当年征来的粮食的88%供应军队,使军费降下。但是用于征实和征借工作的费用,致政府的行政升支分别增加了12%和14%。
然而,这些新征入伍的上兵质量低劣,加之军事装备跟不上人数的增加,因此尽管军费颇大,军队人数增加,但军事效能未见明显改善。
富庶地区被日本侵占,政府广开税源弥补损失及增收,但杯水车薪,赤字逐年攀升
1938年底,日本侵入中国南部和东部,占领了中国1/3的领土。短短数月间,农、工生产富庶之地被日本攫取,这部分地区的农业产值占全国的40%,工业产值占92%。由于税源大部分丧失,国民政府便陷入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
1942年,国民政府开征一些新税目,1941年后期直接税改为从价计征,海关开征战时消费税,1943年10月开征盐税的战时附加税,1944年3月对盐税几乎加征到盐的售价的90%。种种措施之下,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但与庞大的政府开支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政府赤字逐渐增加。
政府发行“爱国公债”筹借资金,但是认购者寥寥
抗战一开始,政府原以为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乃发行各种“爱国公债”。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民国政府缺乏信心,担心购买后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公债的承购量很少。以流通最广的救国公债为例, 1937年公开发行,1942年政府玩了一个新花样,强制国人购买,但是各省政府认为在农村执行此项办法,障碍重重,而表示反对,政府只能把强制摊派局限于城市 。人民以及银行界对公债均不感兴趣,虽经政府一再呼吁,承购额仅为半数。
1940年7月行政院特设“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由蒋介石任主席,来推销公债。1941年公债发行达到一亿二千七百万元。尽管如此,公债收入对预算赤字而言仍旧微不足道,尚不及该年钞票发行额的2%。
税收和举债有限,政府便增发法币“筹集”资金;战时支出一半由增发法币垫付
在战事紧张时期,政府必须找钱来维持军需。但是由于当时税收和借贷有限,1937年至1945年期间,税收占战时支出仅为6%,而政府举债也收入微不足道,仅及累积的赤字的5%。于是,国民政府必须设法填补这个赤字窟窿。借贷、外国援助和增发货币,都是常规用来筹资和平衡赤字的路子,当前两者不甚凑效后,增发货币这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自然粉墨登场了。在战争初期,政府向银行举债尚属于次要,但自1942年纸币发行权集中国家银行一家之手后,便完全改为以国库券向该行进行垫款。1942年和1943两年中,国家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不断增加,竟将存款全部用光。于是,国家银行不得不开动印钞机增发法币来应对政府需要。在整1937年至1945年期间,战时政府支出50.1%都是通过国家银行这类借款(即通货膨胀性性借款)来垫付的。换言之,民国政府支出一半靠增发法币来垫付。 (见上表)
法币超发导致通胀,同时日本的经济封锁、天灾粮食减产亦加剧了通胀
由于货币的增发,1940年至1945年,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战争开始之日,日本就对中国经济进行封锁,特别是战争后期,日军占据上海后,使中国丧失了与海路相通的最后一个据点,从上海走私运进内地的外国商品和上海制造的商品被迫终止。1942年,日军进攻云南,切断中缅公路。上海和中缅的沦陷后,据估算,1942年的进口额币1941年大致降低了50%,大家都预测外国商品将更加缺乏,结果导致1942年的物价加速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三倍以上。
在农业方面,由于天灾和国民党在农村征兵等原因,1940年粮食产量逐年减少,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抗日战争爆发前,历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稳定在20亿担以上,而抗战爆发后,全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1938年仅为1937年的65%, 1941年仅及1937年的59%。(资料来源:《粮价管制的措施》,《革命文献》第110辑第228页)
通货膨胀吞噬工农阶层收入,公务员收入跌到战前的1/10,挣扎在饥饿线上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和币值剧烈变动,势必重新让国民财富重新分配。所以,在战事纷乱的时代中,有幸运者,也有不幸者。由于目前缺乏全国性统计数据,故无法做详细分析,现根据四川和重庆这个地区来粗略考察通货对各阶层的影响。四川是当年经济的中枢,以此作样本是有相当代表性的。
注:此指数是以1937年为基准,即每年薪金收入变动与1937年收入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这个绞肉机,首先伸向了政府公务员以及城市工薪阶层。早在1940年,公务员、教师以及士兵的实际收入的2/3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工、农业的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3。到了1943年,打工者的实际收入都在下降,但薪金收入者的情况最糟糕。公务员已频临在饥饿线上,其实际收入下跌到战前的1/10.至于教师和士兵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实际工资尚不到战前的1/5。据金陵大学农业经济当时的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民的购买力在战时候逐年下降,到1943年以及降至战前的85%(见上图)。
未注明数据来源:《中国通货膨胀史》,张公权,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日军历次侵华,公债均是其主要军费来源。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军费为17亿日元,战争期间日本发行公债达到6.8亿日元。在所谓“大东亚战争”期间,日本耗用军费总额为2220亿日元,其中近80%靠强制摊派政府公债来弥补。相较之下,国民政府的“爱国公债”则认购者寥寥。这背后,既有日本的现代金融体系比中国要完善得多的原因,也与日本军国体制在强制摊派“业务”上比国民政府更得心应手有极大关系。
明显有帮助绝对无损害
“放弃战争赔偿感激说”不成立
诡异的两分法可以休矣
两党相继宣布放弃对日索赔原因何在
仇日是如何转化成仇美的
您认为当年通货膨胀可以避免吗?
将您的投票发到微博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责编:
联系方式:邮箱:(来信时#改为@) ,电话:010―如果发生超级通货膨胀大家怎么办?_长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4,920贴子:
如果发生超级通货膨胀大家怎么办?收藏
最近几天看了本书《货币战争》,看完之后想了些事情,还是不明白,想和大家探讨下在很多外国人眼中 中日必有一战,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国家就要贷款或者违背道德大规模的发行货币,来搜刮老百姓的财富,我想讨论的就是怎么保值的问题,怎么不被那样的超级通货膨胀影响,或者影响小一点,要知道德国1932年吧,好像,那次通货膨胀 后来1000亿马克才能买一块面包,那时候有个几美元可以过得想百万富翁,(马克贬值,美元成千上万倍的升值,购买力急剧的放大)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天或者是因为经济原因,或者是因为战争产生了通货膨胀1 不要有贷款,那时候的贷款利率会成千上万倍的增长,还款也一样很难。不要存款,不要有现金,取出来,置换成美元或者少本分欧元,留作抵御通胀。2 如果有点闲钱,大量购置生活用品,大米最为重要,因为民以食为天,关键时刻,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不吃饭吧,到时候如果大量的储藏,紧张的时候是可以兑换其他东西的,3 至于说黄金么,留不留都无所谓了, 我还是认为“粮本位”实在,就是携带不方便,金子,关键时刻管用4 如果你没有贷款,现金都兑换了美元或者欧元,还存储了不少粮食,并且有少许黄金应急,那你所要做的就是节约粮食,等待通胀的过去,用手中还有的余钱,大肆的收购优质的资产吧,等通胀过去 坐等升值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通货膨胀具体讲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通货膨胀具体讲是怎么回事?
提问者采纳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膨胀就是太多。钞票发多了物价就会上涨,货币就要贬值。主要的害处是加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大多数人的财富将会缩水(只有拥有大量实物资产的人才会在通货膨胀中受益)。就一个国家而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企业将会竞相囤积物资,加剧资源消耗,同时价值规律失灵,企业不能优胜劣汰,将降低经济效率。遇到通胀订定斥剐俪溉筹税船粳可采取增加实物资产储备或延期付款等方式避免损失。
提问者评价
感谢。解释的通俗易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通货膨胀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是货币流通规律的根本要求。一旦违背了这一经济规律,过多发行货币,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则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需求拉上是指经济运行中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则是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会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和垄断行业和垄断大公司为...
通胀是流动性过多的一种结果 就是说流通中的货币过多 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这和市场上商品供应增加 一般就会掉价一样 货币供应增多 货币代表的价值就下降当然这是通俗说法 严谨的经济学分析 你可以看看这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2)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被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需求拉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被形象地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产生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