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网上银行升级后,卡和存折选择了存折,那...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5版:都市·财经
&&&&&&&&&&
部分银行已开始取消存折只办银行卡
存折“退役” 是趋势还是趋利?
&&“对不起,我们现在已不办理存折,目前只有不具交易功能的对账簿。”这是记者昨日在我市青龙街的一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了解到的情况。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老式的储蓄存折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各家银行纷纷开始主推银行卡业务,存折将退出历史舞台似乎已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银行卡的确给广大储户们带来了方便,不过,有市民表示,银行还是应给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更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之所以钟情于开卡不开折,其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巨大的利益链条:开办存折是不需要交纳成本费或是年费的;而银行卡的收费则有较多的项目和相应的标准,各家商业银行每年收取的银行卡手续费数目庞大。&&市民看法&&年轻人觉得潮&&老年人诉苦多&&如今,使用存折的市民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银行卡。同时,部分银行已开始暂停开办存折,只办理银行卡。记者调查发现,我市四大行中,农行和中行还可以开办存折;而建行不少网点已只能办理定期存折;工行则已取消了存折开办业务。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是各不相同,如民生银行的存折业务还在继续受理,而招商银行则已取消。&&那么,对于这种“新老交替”,市民又是怎样看待的呢?“由于旧存折已经满页,我之前打算去银行换个新的,可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已经没有存折了,要换就换成银行卡。但是,我又从来没用过银行卡,不会用,只有先回家向儿子请教下怎么用,再回去办。”已过70岁的刘老太太告诉记者,为了学会使用银行卡,真是花了不少工夫。&&“年纪大了,记性实在不好,人家教完我就忘了,这银行卡我还真不会用,还是存折用着方便。”另一位张大爷向记者抱怨道。他表示,老人学习使用银行卡的确有不小的困难,更别提什么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了。&&不过,大部分年轻人还是纷纷表示,办理银行卡是开户的首选。毕竟它是潮流,而且使用方便。&&但是,存折依然受很多老年储户的青睐,银行有没有权力剥夺他们使用存折的权利呢?“这不是卡和存折的问题,而是一种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市民这样表示。&&银行说法&&银行卡更方便&&“无纸化”是趋势&&记者随即走访了我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在市民开户的时候都会首先推荐办理银行卡。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力推银行卡业务,主要是考虑银行卡功能丰富多样,还能节约储户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能够规避一定的风险。而存折只能办理简单的存取款等业务,而且还必须到柜台办理,不能通过ATM机存取款,很不方便。&&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鼓励办卡,逐步取消开办存折,是因为银行卡确实使用方便,而且环保,“无纸化”也是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卡以后,很多业务不用出门,网上就可以办。取钱也不用排队,ATM机上便可以直接取。”而对于老年人用卡不便的问题,该负责人解释道,现在建行各个营业网点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老年储户进行用卡指导,帮助他们学会银行卡的使用方法。&&背后声音&&银行卡各种小收费&&利润动辄数10倍&&大家都知道,开办存折是不需要交纳成本费或是年费的,这也是明文规定了的,但是开卡就不一样了。目前,大多数银行开卡年费都为10元,比如中、农、工、建四大行便是如此,当然,也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免年费的。虽然去年,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其中也涉及了不少对于银行卡服务的收费项目,但是,不少银行却在监管层的要求下大玩加减法,新增了不少收费项目,如小额账户管理费等。&&各银行对于银行卡的收费标准通常看来不是特别高,如小额账户管理费基本上都是按季收取3元,短信通知费包月3元/每月。&&如近年兴起的短信通知费,被指成本只在0.1—0.2元/月,却要用户支付每月2—4元的费用,利润率高达20—40倍。&&“银行卡的持卡成本远非10元年费那么简单!”一位资深的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真实的持卡成本必定是超过10元的,比如以一张储蓄卡平均每月在ATM机跨行取款一次为例,一年所要付出的基本费用为34元;若开通了短信通知服务,按照普通收费3元/月,则持卡成本至少为70元;若日均余额不足一定金额,还可能被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同时,如果再加上异地柜台存款和取款收费,银行卡的使用成本将更高。&&新闻背景&&四大行半年收取手续费超250亿&&据上市银行去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3204亿元,同比增长44.5%。同时,根据去年四大行半年报显示,工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净收入538亿元,银行卡手续费占比15%;农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1.36亿元,银行卡手续费贡献12.26%;中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9.74亿元,银行卡手续费占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13.85%;建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76.71亿元,银行卡手续费占16.42%。据粗略统计,四大行去年上半年收取的银行卡手续费已超过250亿元。由此可见,一张银行卡可能产生不了多大效益,可加起来却数字可观,银行卡手续费在各银行的利润贡献率越来越高。虽然银行一再强调,存折只能办理简单的存取款等业务,使用很不方便,存折退出历史舞台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的选择。&&本报记者 蔡云舟
摄影 谢明刚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北京消协批评银行停办存折 | 每经网
北京消协批评银行停办存折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近日,有消息称多家银行停办存折。针对个别银行对储户停止办理存折服务的做法,北京市消协2月8日发表意见称:个别银行未能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其做法显得霸道,不通情理。
北京市消协呼吁个别对储户停止办理存折服务的银行取消其上述做法,同时建议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对个别银行的做法予以制止。
2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中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网点,他们纷纷表示还可以办理新开存折,但是卡和存折一般就不能绑定了。
北京消协表示,从目前银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析,经常使用存折的用户以中老年人,企业退休人员,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取消存折服务受影响最大的也将是这一群体。目前的存折对用户了解收入支出情况一目了然,对这部分群体的便利显而易见,而取消存折对他们将极为不便。而目前让众多中老年人较为熟练的使用各种类型的终端机也不现实,加上有些终端机操作程序复杂,按键数字较小,加上长期使用后数字磨损,模糊不清等因素也给他们增加了使用难度。
因此,消协认为,不顾及用户的实际利益,不考虑用户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取消存折这一传统服务方式极为不妥。个别银行未能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其做法显得霸道,不通情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8&&&读者热线:
每经订报电话:&&&北京:010-&&&上海:021-&&&深圳:9
成都:028-&&&028-&&&无锡:&&&广州:020-中国人民的储蓄和支付经历了存折时代,存折与银行卡关联的一卡一折时代,也逐渐向“无折”时代发展。  据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家银行存折已经不能和银行卡关联,有些银行甚至已经不能新开存折账户。& 现今,中国正处在由银行卡到电子银行过渡的时代,存折已成为历史。银行停止存折开户业务,网点工作人员热推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业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关系让存折逐渐淡出市场。  存折之殇,对于习惯用存折的客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部分银行停止存折开户
  黎女士每个月都要往存折上存2000块钱给在上海上大学的儿子作生活费,黎女士的儿子在上海用银行卡取款,黎女士的存折和她儿子持的银行卡是同一个账户,都有存款、取款功能。  “我儿子上大学这几年,我都是这样给他生活费的。”正在中行深圳某网点排号往存折上存钱的黎女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但黎女士这种存折绑定银行卡的“一卡一折”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深圳12家银行网点,只有光大银行深圳上步支行一家网点尚可以办银行卡时关联存折,其他包括工行、招行、平安银行、中信在内的11家银行网点均不能办“一卡一折”的存折开户。  记者在深圳各银行网点调查发现,只要客户要求办存折开户,各银行还是可以办的。其中存折分为活期存折和定期存折,大部分银行均可以办理,只有招行市民中心支行只办活期存折业务,不能办定期存折开户。  据成都当地媒体报道,活期存折“一折难求”,多数银行不能办理活期存折开户,建行、农行、中行等10家网点有7家不能办理活期存折开户。理财周报记者致电成都的银行网点,4家有3家不能办理活期存折。  据了解,虽然很多银行均不能办理存折开户,但以前办的存折或“一卡一折”账户业务都能正常受理。  记者在调查存折开户的过程中,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几乎都在向记者推荐银行卡。  招行市民中心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存折的所有功能银行卡都有,银行卡不仅可以随时到ATM机进行存取款业务,还可进行网上购物和转账,现在还有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功能,而这些银行卡的功能存折都不具备。  “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办开存折了,存折开户的几乎没有了,存折业务也很少,有时两三天都很难受理一笔存折业务。很多原来"一卡一折"的客户,现在也基本上只用银行卡了。”建行深圳国会大厦支行工作人员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存折渠道业务占比为20%左右,部分银行网点存折业务仅占10%,有些网点甚至只有5%左右。
  存折为何淡出?
  存折正在逐渐淡出市场。  存折业务越来越少,银行主推银行卡业务,其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技术创新,时代在进步嘛。”这是中行银行卡业务工作人员邹先生的第一反应,“存折太不方便了,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无卡支付和存取款了,从便捷性角度来讲,存折早该淘汰了。现在用存折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普及电子化还是比较困难,他们还是习惯用存折。”  从功能和便捷来讲,存折确实早已被银行卡取代。  “存折使用有时间限制,必须在银行工作期间在柜台使用,银行卡则可以24小时使用;存折有对账功能,银行卡只要配上对账簿,在自助终端同样可以使用对账功能;存折的磁条容易磨损,银行卡则不然;存折不能异地使用,银行卡出国都可以使用。”工行某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银行业为控制成本,柜台业务量正在下降,转而由电子渠道取代。最新数据显示,工行、中行等大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约为柜台业务的两倍,招行个人业务柜台业务仅占14.62%。  某银行业分析师则表示,“银行卡是银行业务的一个平台,可以为银行创造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卡每年有10元的年费,开卡收5元工本费,而这些存折都是免费的。  据上市银行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3204亿元,同比增长44.5%,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继续上升;以交行为例,前三季度银行卡年费及手续费收入为49.58亿(2010年末仅为36.81亿),占手续费佣金收入总额的32.96%。  如此,就不难理解银行工作人员向前往办理存折开户的记者热推银行卡了。
  存折之殇:一段历史的承载
  现在是银行卡的时代,甚至是无卡时代。  早在2009年,上海便已出现由立佰趣与各家银行合作推出的指纹支付,开通银行包括工行、建行、交行、招行、光大等。  从技术角度来讲,很多人认为存折早应该被淘汰;另一方面从需求来讲,存折还有它存在的空间。  中行银行卡业务工作人员邹先生表示,“短期来看,存折还是不会消失,存折还有一大批老年人"粉丝",很多人也习惯用存折做定期存款。”  “拿着存折上吊,舍才不舍命。”时代和技术都在进步,尽管存折已被时代抛在身后,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存折承载着一段历史,在一代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对老人来讲,还是存折习惯。  “虽然用存折的人越来越少,但从提供服务上来讲,银行还是应该给有存折业务需求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招行深圳某支行排队办理业务的客户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 联系我们 |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您當前的位置 :&&&&&&&&&&正文
近八成老人不用ATM機 想辦存折卻被拒
  &請問可以幫忙按到查詢賬戶的頁面嗎?我想查一下銀行卡裡的餘額和這個月的存取款情況。&75歲的劉大爺請求銀行大堂經理幫忙,他已經站在ATM機前,操作了10多分鍾,好不容易把密碼輸好進入賬戶頁面,但又不知道怎麼查詢歷史賬單。據了解,像劉大爺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幾乎在各家銀行ATM前,常有老人因不會操作而向大堂經理或保安求助。記者調查發現,有近八成老人不用ATM機,老人多以使用存折為主。記者李婷婷
  老人對ATM機&望而卻步&
  記者隨機走訪了50位七旬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近80%的老人均表示,不會甚至不敢使用銀行ATM機,且其所持的銀行卡也不經常用,而在剩餘20%可以使用ATM機的老人中,多數老人也常常需要親友幫忙取款、匯款、查詢賬單等,僅有5%左右的老人可獨自在ATM機上自助辦理各項業務。
  &多數老人都選擇用存折本存取錢,填單時可以隨時請大堂經理幫忙,在櫃臺也可一對一辦理,櫃員可以適應老人的速度。&某股份制銀行網點一位客戶經理介紹,智能化的ATM機雖具有多項功能,但老年人很難掌握其操作方法,且使用ATM機時很多操作都不允許他人幫忙,這些都導致老年人對ATM機&望而卻步&。&取款機上的數字太小,總是看不清楚,如果不小心按錯了就可能會導致損失,用存折辦理業務是直接讓工作人員來幫忙,取了多少錢,存了多少錢,存折上也都一目了然,看著也放心,排隊浪費點時間也沒關系。&正在第三大街某國有銀行網點排隊取款的王奶奶告訴記者。
  想辦存折卻被拒
  記者走訪中發現,隨著銀行卡的普及,部分銀行已經取消了存折的業務。&原來就使用存折現在想更換新折的用戶仍可辦理,但不能辦理新的存折。&某股份制銀行網點工作人員表示。而另有多家銀行均表示,目前已停辦折卡一體業務,即存折可以辦,但辦存折還是辦銀行卡只能二選一,如果不是客戶特別說明要存折,一般都會默認為辦卡。&銀行停辦存折業務讓我很難接受,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使用ATM機總擔心會按錯鍵,再說了,卡片不像存折那樣,收支記錄一目了然。&家住貽豐園小區的趙大爺表示。上個月趙大爺因存折丟失,想重新補辦一個,銀行工作人員卻以沒有存折為由,建議他辦銀行卡。
  可選擇大型國有銀行辦折
  &現在真正使用存折的人可能兩成都不到,以卡代折已成為趨勢,且使用銀行卡會減少銀行的工作量,因此銀行多會鼓勵客戶棄折辦卡。&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坦承,目前使用存折的多為老年人客戶,鑒於目前老年人面臨的&ATM機恐懼癥&,該銀行目前有工作人員為老年人解答疑問,並在營業期間隨時為老年人提供ATM機的操作培訓,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在老年人授權的情況下幫助老年人完成操作,但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操作全程均會錄入銀行攝像系統。此外,銀行櫃臺也可受理銀行卡各項業務,不介意排隊等候的老年人可選擇持銀行卡在櫃臺辦理相關業務。該人士同時指出,隨著銀行卡的普及,未來銀行更提倡智能化的服務,建議老年人可適當學習一些ATM機的操作技巧以適應未來銀行的發展。此外,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多數大型國有銀行均正常提供存折業務,建議仍習慣使用存折的老年人選擇這些銀行辦理相關業務。
新聞爆料熱線:022-5廣告合作熱線:022-5
(原標題:近八成老人不用ATM機 想辦存折卻被拒)
編輯: 王晶
我來說兩句
熱點新聞排行榜
| 舉報郵箱:jubao@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同行卡和存折 超过1万元存折异地取现更划算
您的位置:&&&&&&&&&&&&正文
同行卡和存折 超过1万元存折异地取现更划算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同样一家银行的卡和存折,在异地取款,手续费居然会相差150多元。昨日,从外地来蓉的李先生就遇到这种“怪事”。“真搞不懂,为啥异地取现,银行卡和存折的手续费相差如此之大!”李先生不解地说。  卡折手续费相差百余元  昨日下午,外地来蓉的李先生在成都某银行五块石支行取钱,“我一共取了40900元,银行按0.5%的标准,收了204.5元手续费。”李先生说:“当时觉得没什么,但后来才听说如果用存折,同样是异地取现,手续费最高只收50元,中间竟相差154.5元。而当时存折就在我身边口袋中。”  尽管李先生觉得150元也不是什么大数字,但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我去取钱,没有人给我讲用银行卡和存折的手续费差异?也没有问过我是不是有存折?如果用存折可以便宜些?”  “潜规则”:1万元是个临界点  据了解,各家银行借记卡与存折在异地取现这项业务上手续费不尽相同。在李先生所取钱的这家银行里面,借记卡异地取款手续费为0.5%,不封顶;但用存折异地取现的话,手续费将收取1%,50元封顶。于是就出现了借记卡和存折异地取现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异地取现金额为1万元时,借记卡和存折收费都为50元,成为临界点。取现金额超过1万元后,前者手续费在50元基础上继续增加,后者却始终为50元。若所取金额继续增大,两种方式手续费差额将会越来越大。  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借记卡和存折上,不同的银行之间,异地取现的手续费也存在这样一条“潜规则”。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其手续费为0.5%,不封顶;而如工商银行等,其手续费为1%,但50元封顶。  依此计算,若异地取现在1万元以内,显然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收取手续费为0.5%的银行要划算些;但若所取金额超过1万元,那么工商银行等手续费为1%,但50元封顶的银行显然要划算些。
&&&&记者董天刚  
编辑:刘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银行网上银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