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益阳市 20冰河世纪4下半叶东亚地...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font COLOR="#FF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水平测试地理考点梳理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形成: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级别:由低级到高级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河外星系又称星系;总星系即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质量大,吸引其他天体绕其公转;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按结构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与八大行星相似的运动特征有):
&&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 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 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于圆;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8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1167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9312;维持地表温度;&#9313;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9314;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等;
2.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
3.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11年,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9312;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
&&#9313;干扰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9314;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9315;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
考点三.地球运动(自转)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自转周期:
&以某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叫1个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以太阳为参照,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时间24小时;
3.自转速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为赤道处一半;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15°/小时;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叫1个太阳日;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作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顺地球自转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为晨线(日出);
&顺地球自转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为昏线(日落);
(2)地方时差:(构建时区分布平面图,学会计算)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在光照图上找准0时或12时)。
&计算:时刻东加西减;每隔15°,相差1小时;(相邻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实际使用时间是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作图)
&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中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影响:长江口河道右偏(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淤积明显,发育三角洲。
考点四.地球运动(公转)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绕太阳运转;
2.公转周期:公转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1个恒星年;
&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个回归年;
3.公转速度:近日点为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4.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23°26’):
&由于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存在的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回归移动;
5.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64"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55" NAME="image_operate_84843"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昼夜长短变化:
(4)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使地球表面热量出现四季更替。
&地区差异:四季更替最明显的地区为中纬,赤道地区终年皆夏,两极地区终年皆冬。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相反。
&气候四季:北温带地区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考点五.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内部圈层
(1)地壳:大陆地壳较厚,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地壳较薄;缺失硅铝层;
(2)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地核:温度高,压力大;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都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气圈成分: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
&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红外线)吸收能力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
(2)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
&对流层:&#931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8451;;
&&#9313;空气对流运动;&#931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931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931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9313;水平运动为主;&#9314;对高空飞行有利;
&高层大气:&#9312;密度小;&#9313;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
(3)水圈: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水圈的水处在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按储水量分:海洋水最多;淡水仅占2.53%;(淡水中主体是冰川水,约占淡水的2/3;其次是地下淡水)
&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储量很少;
(4)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理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1.岩石成因分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地壳物质循环:
&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
&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石重熔再生→新岩浆;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比较褶皱和断层: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9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fb&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20609"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判断方法:
&如何区分褶皱和断层:有明显断裂面,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处,为断层
&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不能根据地表形态,可根据岩层形态;如岩层形态不完整,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4.外力作用与地貌: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2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61343"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考点三.大气受热过程1.传递过程:
&能量源泉:太阳辐射。其性质为短波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传递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长波辐射——大气;
&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性质为长波辐射。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
&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考点四.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1.大气运动最基本形式——热力环流
(1)运动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水平气压差异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运动过程: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热力环流实例——海陆间、城郊间等
2.大气水平运动
(1)风的形成: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0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36265"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风力判断:
&依据: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该力越大,风力越大。
&运用:在同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风向判断:指风来的方向。
&作图:先作原动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再作实际风向(北右南左,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
3.全球大气运动——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分布
(1)气压带形成:
&赤道地区(0°)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
&副极地附近(南北纬60°)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极地地区(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带。
(2)风带形成:近地面的水平气压差异又形成风带。
&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移动:(
&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1月相反。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1)原理:海陆热力差异→近地面气压中心季节差异→季风形成
(2)亚洲和太平洋的气压分布: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13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858e74cb&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07609"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东亚和南亚季风风向: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2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45" NAME="image_operate_09000"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4)世界最典型季风:东亚季风
&成因:东亚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模式图)
(1)&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57"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c&690" WIDTH="576" NAME="image_operate_73828"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2)比较气候成因: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6.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终年高温,月均温>15&#8451;,为热带;
&冬夏气温变化明显,最冷月均温>0&#8451;,为亚热带;
&冬夏气温变化明显,最冷月均温<0&#8451;,为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
&终年严寒,为寒带;
(3)判断所属类型:(以水定型)
热带气候中: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月降水达400mm以上为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气候中: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气候中:湿润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点五.主要天气系统1.低压和高压系统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33"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3867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锋面系统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0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79" NAME="image_operate_82750"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考点六.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过程:
类型: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大循环),可使陆地水不断更新;
&陆地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参与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体数量最大;
3.意义:能量转化,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
&物质迁移,改造地表形态;
&水体相互转化更新;(从水循环角度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4.人类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人类主要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考点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1.概念:
&& 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高(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低(从较高纬海区流向较低纬);
3.洋流分布规律: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1)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洋流性质是寒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如秘鲁西岸和澳大利亚西岸、撒哈拉沙漠西岸、纳米比亚西岸的荒漠环境;
(2)对渔业: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明显海区形成大渔场。
&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秘鲁渔场:得益于附近明显的上升流。
(3)对污染物:不利的是扩大污染范围;有利的是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海:顺流则加快航速,节省时间和能源;逆流反之;
地理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
2.组成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组成要素:大气、水、地貌、生物、土壤等;
考点二.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生物为例)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
&改造大气圈: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今大气的组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氧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
改造水圈: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改造岩石圈:有些沉积岩是生物参与形成的,如煤、石油等;
&生物出现加快岩石风化,促成土壤形成。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三.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举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1.以生物循环为例:
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从水圈中吸收水分,即将无机物合成有机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释放氧气;
&& 呼吸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分解作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2.以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为例:参见前面考点。
考点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如撒哈拉沙漠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少,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片沙漠,植被稀少;
(2)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改变:
&如东北森林减少,土壤缺乏枯枝落叶补给腐殖质,又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降低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水锐减甚至断流;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
&如全球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考点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1.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普通存在的,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自然带形成:
&由于各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形成相应的植被和土壤,并呈带状分布构成陆地自然带。
&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自然带以植被类型命名。
3.读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名称及分布:
考点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比较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6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2918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判断基带: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判断自然带复杂性:
&山坡自然带多少与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
(4)判断两坡自然带差异:
&同一自然带下界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南半球中纬度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坡为向阳坡,南坡为背阴坡。北半球相反)。
地理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1.读图表,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变化特点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
&当冰期出现时,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
(2)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来):冷暖交替;
2.读图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波动上升趋势;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8451;。
(2)说明: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
&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沿海生存环境: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国家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生态系统调整:
&不利:改变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物种易患病、虫害;
&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高纬度会适合农作物生长并增产);
(3)干湿状况变化、灾害事件增加: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
干旱半干旱区域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燥;(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增加;(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威胁人类健康:
&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增加,扰乱人体新陈代谢;
&改变传染病媒介的活动范围、病菌滋生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4.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对策
(1)主要人为原因:
&&#9312;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9313;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2)主要对策:
&&#9312;减少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CO2):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等;
&&#931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方面):
&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314;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保护海岸工程等;
考点二.自然资源1.概念: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如粮食、钢铁、闪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2.主要类型: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3.性质:可再生资源(土地、水、气候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等生产;
5.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1)以土地资源为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7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4753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总结: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扩大,利用方式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
6.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不平衡性、资源联系性、数量有限性等;
(2)人类要注意资源保护、适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等;
考点三.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有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自然灾害例举——以洪灾为例
(1)主要原因:
&&#9312;自然原因:气象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
&水系因素——流域的汇水速度快,排水速度慢;
&突发因素——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9313;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
&加剧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排水速度变慢。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2)防治措施:
&&#9312;工程性措施:中上游修建水库;
&中下游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
&&#9313;非工程性措施:中上游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建立防灾管理体制、抗洪管理系统;
&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防洪保险等;
4.自然灾害例举——以寒潮为例
(1)成因:强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
(2)时间: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主要危害: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
(4)措施:提前发布寒潮警报,可减小其危害。
5.自然灾害例举——以台风为例
&(1)成因:夏秋季节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2)气流状况: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南半球相反;
&(3)结构及相应天气:台风眼—晴朗、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风力最大)、外围大风区;
&(4)影响范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
&(5)主要危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6)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6.自然灾害例举——以地震为例
(1)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2)分布: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我国东南部、西南部;
(3)防治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管理,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实施预防措施等;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1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8ae3a29&690" WIDTH="596" NAME="image_operate_9306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6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8eb4f69&690" WIDTH="603" NAME="image_operate_50234"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1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b52d855&690" WIDTH="626" NAME="image_operate_5043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
(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亚、非、拉&&
,最高的是& 非洲& ;
&&&&&&&&&&&&&&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欧、北美、大洋洲 ,最低的是&
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
(2)从国家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13"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9284abf&690" WIDTH="622" NAME="image_operate_6818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27"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 WIDTH="607" NAME="image_operate_06578"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政策、战争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含义: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它是一个& 警戒& 值)
& 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
资源 及其他 资源& 、 智力 和
&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
&指 最适宜 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6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 WIDTH="574" NAME="image_operate_3206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资源 、 科技 、 对外开放程度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资源(主要是土地和水);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消费水平。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我国人口与可耕地、淡水资源矛盾已十分突出,应坚持实施“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考点四& 城市化1.城市化主要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重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93"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9c0d27e&690" WIDTH="551" NAME="image_operate_8228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
&&#9312;对土地:耕地减少;绿地减少,水泥地面增多等;
&&#9313;对生物: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9314;对水文:河道淤塞,易形成洪涝灾害;减少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9315;对气温和降水: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
&&#9316;对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9317;对交通和居住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考点五城市服务功能1.城市服务功能含义:城市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小城市,级别较低,服务种类较少,服务范围较小,数目较多,彼此距离较近;大城市,则相反。
3.影响城市级别的主要因素:资源和交通。
&城市等级的主要划分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4.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实际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
5.中心地理论中的服务范围:(六边形服务范围规律)
&理论中,同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的,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三倍。
&实际生活中,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距离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等)
考点六& 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主要功能区:
(1)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功能区混杂布置,功能不清。
&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城市之间分工也越来越明显。
(2)目前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功能复杂的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3)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往往以某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2.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3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a0d" WIDTH="603" NAME="image_operate_31609"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0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a4a276a&690" WIDTH="562" NAME="image_operate_09000"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4.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中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2)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3)地租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距交通干线越近,穿过道路越多,地租越高。
(4)各类功能区付租差异(如图):&
<img STYLE="DispLAY: MArGin: 0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6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a9b63a7&690" WIDTH="458" NAME="image_operate_1978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图中A范围为商业区,因为商业活动支付地租最高。(市中心有大量消费人群,市场最优)
&图中B范围为住宅区,因为住宅区支付地租最高。(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图中C范围为工业区,因为工业支付地租最高。(既可降低成本,又保护环境)
&以上只考虑距离市中心远近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呈同心圆模式。
5.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如图):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6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1faf6f7be&690" WIDTH="690" NAME="image_operate_04859"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6.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例:美国纽约等现代化大城市,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历史悠久,则多古老建筑。
(2)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例:北京皇宫位于城市中心,重要建筑物沿中轴线排列,体现皇权至上;美国首都华盛顿,象征民主与法制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处于城市中心。
&例:杭州山水城市,体现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
地理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点一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导因素&案例
因素&气候&我国海南适宜种植橡胶,古巴种甘蔗,东北春小麦等
&地形&山地的立体农业,珠三角的基塘生产
&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
&水源&我国新疆、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大城市近郊的乳肉蛋禽生产基地
&交通&我国海南的蔬菜调入北方市场,山东寿光蔬菜出口到日本
&政策&政府用财政补贴维持农产品价格
&技术&培育良种;增施化肥;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
<img HEIGHT="14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216"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8042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1)主要分布区:东亚(如图A)、南亚(如图C)和东南亚(如图B)
&(或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
(2)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地形 平坦 ;
&土壤 肥沃 ;
&水源 充足 ;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需求量大;
&人口密集,劳动力 丰富;(劳动密集型农业)
&历史 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3)发展特点: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1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763366bca55d&690" WIDTH="562" NAME="image_operate_3268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为家庭经营的农场);
&中国的 东北 、 西北 地区(为国营的农场)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 中部大平原 。)
<img HEIGHT="20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af12&690" WIDTH="258"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33453"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 高;
&交通 便利 ;
&市场 广阔 ;(当地市场不广阔)
&科技 水平高;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色:专业化和区域化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强度,会使土地持续利用,会增加农产,提高收入等。
(2)不利影响: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或乱挖发菜等)会引起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会导致 土壤次生盐碱化 ;
&&&&&&&&&&&&&&
在湿润的山区,破坏森林会造成 水土流失 ;
&大量施用化肥,会使 土壤板结变硬 ;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 土壤污染 。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50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bf23&690" WIDTH="614" NAME="image_operate_7281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传统工业区: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43"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7&690" WIDTH="579" NAME="image_operate_2431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高新技术工业区:&&&&&&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2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53&690" WIDTH="586" NAME="image_operate_2168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工业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工业社会,资源能源矛盾突出,酸雨等环境污染严重;
&例1:传统工业区衰落时的突出问题(联系必修3)
&&#9312;环境问题:资源 短缺 ;环境污染 严重 ;
&&#9313;经济问题: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 ;
&&#9314;社会问题:失业率 上升 ,人口大量外迁 等;
&例2:高新技术工业与环境污染(以硅谷为例)
&&#9312; 固体废弃物 污染:废旧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废弃物;
&&#9313; 放射性 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核放射污染等;
&&#9314; 噪声 污染:航空航天噪声危害等。
4.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工业联系举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27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0a&690" WIDTH="590" NAME="image_operate_94171"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工业集聚的好处(意义):
&&#9312;充分利用 基础设施 ;&#9313;加强交流和协作;&#9314;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取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
&&#9312; 自发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如 钢铁城、石化工业区等 ;
&&#9313; 规划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有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如 经济开发区 ;
(4)工业城市形成:
&#9312;工业联系复杂,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易形成工业城市;如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 等;
&#9313;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很难形成工业城市,如很少有糖果城、糕点城等。
考点三& 地域联系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174"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763366dfbd3e&690" WIDTH="546" NAME="image_operate_0631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结合案例,说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1)交通的重要性: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4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c4dc&690" WIDTH="555" NAME="image_operate_31187"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电子通信的重要性:
&例:随着地域联系的发展(尤其互联网),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信息交流更快捷,改变人们交往形式,增强国际联系,促进全球化进程等。
3.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多沿& 交通干线 (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
&&&&&&&&&&&&&&&&&&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聚落形态呈带状、星状等分布。
&例:株洲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2)聚落形态的变化:
4.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例: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较少,商品流通不便,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
小于 平原。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交通便利地区有利于商品流通,易形成商业网点。
&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商业中心,都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城市内的商业网点(零售式)多布局在交通便利、消费人群多的&
市中心 ;(市场最优为原则)
&大型商业网点(批发式),多建立在 环城路 或市区边缘的 高速公路 沿线。(交通最优为原则)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考点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1)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生态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
&&&&&&&&&&&&&&&&&&&&&&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减少等;
考点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具体环境问题的原因,要具体分析:如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等)
&&#9312;巨大人口压力;
&&#9313;资源不合理利用;&&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再生速度;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 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9314;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传统发展模式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不可取;
考点4.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联系必修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对策)
考点5.可持续发展之路:&定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基本内涵:
(1) 生态&&
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 经济 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节能减废,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3) 社会& 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考点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均资源不足、资源利用率较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挑战
考点7.判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为:(1)个人行为例举:
&少用空调&&&
随手关灯&&
做“公交族”&&
买环保电池&&&&
控制教室噪声污染&&
&珍惜纸张&&&
自备餐盒&&
无污染旅游&&&&
损赠多余物品&&
少用贺年卡&&&&&&&&
用无铅汽油
&回收废电池&&
拒食野生动物&& 做环保志愿者……
(2)生产行为例举: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一.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1.区域概念: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2.区域一般性特征:
&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
考点二: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1)自然要素特征: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
地形——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
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等;
水文——补给类型、水量、汛期等;
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
(2)人文要素特征:
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等;
工业——工业区、发展条件、布局类型等;
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等;
资源能源——主要类型、分布区等;
2.案例一:比较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形成原因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58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86" NAME="image_operate_9093"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案例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51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98" NAME="image_operate_68218"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4.案例三: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人教版)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1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2784ffc95&690" WIDTH="570" NAME="image_operate_89312"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考点三:结合实例,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案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人教版)
(1)影响:&#9312;开发早期,水系稠密成为人们交通阻隔,土壤黏重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9313;成长阶段,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利用水系发展交通,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生产;
&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9314;后期阶段,耕地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下降;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对策:&#931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值的农产品;&#9313;发展科技,提高单产等;
2.案例二:美国匹兹堡
(1)影响:&#9312;初期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制约较少,人类对环境影响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美国“钢都”发展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和运河的水运条件;
&&#9313;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由点到面扩展,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出现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等;
&&#9314;后期阶段,出现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大量外迁)等。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对策:&#931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9313;加大技术革新,改造传统部门;
&&#9314;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工业部门;&#9315;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等;
考点四: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教版)1.举例说明产业转移的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称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2.运用案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
案例: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日本(50年代)→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60—7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80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90年代后期);
&原因: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较大;
&转移规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案例:20世纪60年代的东亚出口加工区;
&原因: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转移规律: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较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基础设施、提供优惠条件和服务、提供劳动力等),以减少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投资;
(3)市场因素:
案例: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
&原因:一方面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限制,因此企业为避开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4)其他因素: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案例: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广东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日本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等;
3.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可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如信息产业处开发和增长期,纺织工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如东亚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迁入区会带来环境污染,迁出区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4)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迁出区常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迁入区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考点五: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案例一: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
(1)积极意义:
&社会效益:&#9312;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9313;缓解地区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9314;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9315;增加城市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卫生条件;
&&#9316;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2)环境问题:
&&#9312;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会上溯,引起河口盐度升高;
&&#9313;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9314;不利于净化长江下游排放的污水,降低水质;
&&#9315;对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9316;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2.案例二: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6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88" NAME="image_operate_55890"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地理3&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案例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成因:
&自然原因:&#931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9313;土壤——黄土由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多;
&人为原因:&#9312;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等;
&&#9313;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危害:
&&#9312;对当地: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产下降;
&&#9313;对河流中下游:黄河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灾害加剧;
(3)措施:
&&#931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9313;压缩耕作用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
&&#9314;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9315;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案例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人教版)
(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2)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平地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
&(3)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4)防治措施
&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具体措施:&#9312;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9313;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封沙育草、保护植被、营造防沙林带;
&&#9314;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注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9315;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9316;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版)
(1)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在河流的上游);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主要在城市);
&防风固沙(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区)。
(2)面临问题: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现存面积最大)。
(3)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9312;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9313;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
&&#9314;热带雨林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快速生长&&&
形成枯枝落叶&&&&&
在地表被分解释放养分&&&&&&
供给植物生长
&雨林被毁&&&&
丰沛的降水冲刷地表&&&&&&&
养分流失&&&&
生态系统崩溃
(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是这些开发活动产生的背景;
&具体表现:&#9312;过度的迁移农业&&&&
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
&#9313;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为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
&#9314;商业性伐木&&&&
木材进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
&#9315;开辟大型农牧场&&&&&
获取经济效益
(5)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931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9313;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9314;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9315;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931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9317;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4.案例四:东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湿地类型: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
(2)湿地作用:&#9312;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功能,称为“地球之肾”;
&&#9313;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资源;
&&#9314;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3)面临问题: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4)保护措施:&#9312;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9313;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
&&#9314;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考点二.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1.案例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人教版)
(1)开发的地理条件: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丰富的水力资源(有利);陆路交通不便,航运重要性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资源:矿产丰富,有煤、铁、铜、磷等。
(2)早期开发带来的影响:
&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坏;炼铜需要大量木炭,开矿也破坏植被
&环境污染;酸雨严重
(3)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防洪——修建水库
&航运——水坝建成后,水位平稳
&发电——利用水和煤炭资源,发展水电和火电,为高耗能工业提供电力
&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旅游——建风景旅游区
&土地利用——建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
2.案例二:长江流域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187"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278bad442&690" WIDTH="550" NAME="image_operate_24718"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流域开发方向和对策: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424"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58" NAME="image_operate_22984"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考点三.结合实例,了解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其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1.案例一:东北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丘陵,内侧是广阔的平原
&水文:河网密布,水量充足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为全国最高;耕地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
&不利条件: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2)布局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土地开发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草甸植物被破坏,开垦为耕地后,地表裸露被雨水冲刷,黑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措施:&#9312;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如秸杆还田;
&&#9313;加强对坡面、沟壑治理,以保护土壤;
&&#9314;植树造林,以保护土壤;
2.案例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见必修2部分)
考点四.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案例一: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人教版)
(1)开发条件:
&&#931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9313;市场广阔;
&&#9314;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9312;露天挖煤、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
&&#9313;大面积土石处理不当造成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9314;燃煤、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可持续发展措施:
&&#931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推动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
&&#9313;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一方面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9314;“三废”的处理;(一方面消烟除尘;另一方面营造防护林)
2.案例二:鲁尔区
(1)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德国西部,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 原料能源:丰富的煤炭资源;离法国铁矿区较近;
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
&& 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 水源:莱茵河及支流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2)主要问题:
&#9312;环境恶化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渣、矿渣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废热,造成热污染;
&& 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9313;传统产业衰落
时间: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走向衰落
(3)整治对策:
&#9312;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如对企业实行集中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调整工业布局等;
&发展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工业;
&#9313;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考点五.结合实例,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案例: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发展条件:政策、侨乡、引进资金、技术、设备)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产业升级原因: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2.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模式:自然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3.主要问题及对策: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30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85" NAME="image_operate_01250"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简称3S技术。&
2.应用领域: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二& 遥感技术1.概念:
&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2.工作过程: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1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690" WIDTH="550" NAME="image_operate_21453"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应用领域: 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
全球定位系统1.概念: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空间卫星部分——GPS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上。
&&&&&&&&&&&&&&&&&
(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
&用户设备部分——GPS卫星接收机。
3.工作过程:
4.应用领域:用于定位和导航。如军事、交通(航海、航空、汽车等)、旅游探险、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等;&
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15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a&690" WIDTH="312" NAME="image_operate_74765"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2.主要程序:&
<img STYLE="DispLAY: TexT-ALiGn: center" HEIGHT="5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18c50fx9e027a0a" WIDTH="450" NAME="image_operate_74468"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数字地球1.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数字地球的建立,使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分布和变化。其应用领域广泛,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93EN00SIGG.gif" TYPE="face"
ALT="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TITLE="2011年陕西高中地理水平测试课堂训练(3)(视频:日本9.0级地震&一组惊心动魄的地震海啸)" />地球已经调至震动状态&资料显示,近100多年来最强的10次地震震级都超过里氏8.5级。现在根据资料,将世界从1900年以来世界最大的10次地震列表于下:(看日本这次地震排行几位?)
& 1 智利日
9.5级 南纬38.6度 西经72.15度&
& 2 阿拉斯加日
9.2级北纬61.02度西经147.65度
阿留申群岛日 9.1级 北纬51.57度 西经175.34度
& 4 堪察加日
9.0级 北纬52.75度 东经159.50度
& 5 厄瓜多尔日
8.8级南纬1.0度西经81.5度
& 6 阿留申群岛日
8.7级北纬51.23度东经178.52度
中国西藏地区日 8.6级 北纬28.5度 东经96.5度
& 8 堪察加日
8.5级北纬54.0度东经161.0度
& 9 印尼日
8.5级南纬5.25度东经130.5度
& 10 库页岛日
8.5级北纬44.9度东经149.6度
3月11日一场里氏9.0级强烈地震11日袭击日本。是日本自1923年官方测定地震震级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2.4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
我们应从日本特大地震中学习什么?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给了我们中国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我们应从日本大地震中学习什么?
对比两年多前的汶川大地震,我们要学习的太多了,中日两国的差距太大了。
从能量上讲,日本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二十倍,但死亡人数仅为后者的五十分之一。从视频上看,前者无论高层建筑,还是平房,绝对多数都巍然屹立,而汶川地震则除了绝少数ZF大楼外,全变成一片瓦砾。
民众的反映上,在日本大家都选择在办公室过夜,而中国成都等地都跑到街上为安。等城市在第二天就秩序井然上班了。
假如这次地震放在中国沿海,哪不知要死亡上百万还是上千万人口,全国不知要紧张到哪里去。
就在不久前的云南5.8级地震,不知规模小了多少倍了,而且也是年年发生地震的西南地区,而年年悲剧重演,这对中国不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吗?
日本在这次大地震中有十多座核电站还有高速列车自动停止运行,中国能行吗?只记得,去年中国有列普客列车在大雨中冲向了奔腾的河流。
&& 中国的豆腐渣太垃圾了!
&& 日本人就像蚂蚁一样,即使水淹来,冲散了蚁路,他们很快又会回来,走出一条新的蚁路
民众镇定地固守秩序:在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惊慌的人们依然在耐心地等待红灯
政府拼全力救灾: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就设立了官邸对策室
社会传递着团结与互助:连平日里令人生畏的黑帮组织也加入到赈灾的行列,为灾民提供食宿
我的更多文章:
( 20:43:41)( 07:53:40)( 07:41:12)( 09:20:34)( 08:10:59)( 09:16:06)( 07:38:43)( 07:44:31)( 08:03:51)( 11:45:4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河世纪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