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策我们这里子女不参加养...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分析讲解毕业论文完稿.doc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探讨
―― 国际法视角的分析
A Discussion on Elderly Care in Chinese Rural Communiti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
法学院2000级本科
摘要/Abstract
内容摘要:中国农村养老面临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农村中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法律中亦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合理关注,养老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现象突出。本文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为基础,从国际法角度研究农村养老问题,通过对禁止歧视原则、当事国义务性质和履行义务方式的讨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建设的构想。
Abstract:Elderly care in?Chinese rural communities has come to a difficult position. The lack of family presence and social security?has put aging people in these?areas atrisks.?There hasn't been enough attention paid to this vulnerable group of people from a legislative stand point.?In the realm of social security, urban-rural disparity structure is obvious.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rural elderly care in Chin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s,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Through deliberate examination of the?principal of non-discrimination, character of state party’s oblig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y, together with China's unique condition,?it aim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rural pension system.?
关键词:农村养老 社会保障 人权 歧视
Key words:rural elderly care, social security, human right, discrimination
中国农村养老的困境
研究对象以及相关概念
家庭养老的困境
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境
医疗保障的困境
五保制度的困境
国内法分析以及城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儿女不入保父母就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吗?我的父母都已经超过60岁了_百度知道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儿女不入保父母就不能领取基础养老金吗?我的父母都已经超过60岁了
不为求赏,愿意帮忙!楼主所提问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问题,现在正在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2009年各地选择10%的的县(市、区、旗)试点,2012年形成制度,2020年之前实现全面覆盖。所以,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鄙人愿意根据自己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政策研究,给予解答,供参考!1.目前,除了国务院出台了“新农保”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此后,已经陆续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文件(截止2009年11月底统计)。不知楼主是什么地方的?也不知楼主的家乡是否已经开始“新农保试点”?如果楼主需要,可以告知。以便于提供给相关政策文件(如果已经颁发的话)。2.楼主的担心,大可不必!政策的配套,必定逐步完善。试举例说明——A.重庆市最早出台“新农保”政策文件。二○○九年六月六日,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重庆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渝府发〔2009〕64号),规定“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老年参保人员),可一次性趸缴居民养老保险费,其月缴费标准按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确定,分别鼎迹策舅匕矫察蝎畅莽为40元、60元、90元三个档次,由参保人自愿选择。”也就是说,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要想参加“新农保”,就必须一次性缴清——趸交。否则,不能享受“新农保”待遇。B.二○○九年九月一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规定为“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也就是说,已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参加“新农保”,不但不用一次性趸交,甚至于可以不必缴费,只要其子女参保缴费即可。实际上,“新农保”政策启动,必须解决好新、老交替的问题(已经年满60周岁的人如何参保、如何缴费、如何享受待遇),要解决了老年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难题!C.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政策,又于二○○九年九月一日,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9〕85号),同时废止了《重庆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渝府发〔2009〕64号)。新的85号文件,对于年已满60周岁的人参保规定为“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人员,不用缴费,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为鼓励多缴多得,有条件的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人员,也可自愿选择一次性趸缴居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按个人账户月养老金标准确定,分别为40元、60元、90元3个档次,由参保人自愿选择。”也就是说,“不用缴费”为基本原则,“自愿选择一次性趸交”为鼓励政策。由此可见,试点工作将会逐渐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解决现实的问题。3.楼主的困惑,可能在于:因而担心已经年满60周岁的父母,无法享受到“新农保”的待遇。楼主的困惑和担心,应当是不必要的。想必会有相应政策解决问题。实际上,“新农保”是以县(市)级为统筹区域的(以后是否可能扩大统筹范围,尚不得而知)。原则上讲,只要子女的户籍仍在父母所在的县(市)的范围内,即便不在一个户籍内,“新农保”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财政补贴(包括中央政府的补贴和地方政府的补贴),都是在一个县(市)级的“新农保”统筹账户之内,因此,政府给予年已满60周岁而不必缴费的老年人按月支付养老金,不会影响到统筹账户的基金集纳和支付的。当然,如果村集体还另有补贴的话,或许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金数额(因为,可能是不同的村庄,是否有补贴或者补贴数额多少各有不同的)。如果子女都已经参加工作、成为城市非农业人口的话,子女就不能参加“新农保”,只能用其他配套政策来解释了。但是,国务院的政策文件已经明确规定“不用缴费”(前已述及),所以楼主也不必担心,相信会有配套政策出台的。以上意见,供参考!
其他类似问题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我母亲现在年满60周岁了,我在公司入的保险,我需要开证明吗?怎么开?是单位证明还是社保证明?请答复,谢谢。-金斧子当前位置:
& 毕业论文 & 皖南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毕业论文最新范文
········
毕业论文排行榜
毕业论文推荐范文
········
毕业论文相关范文
········
皖南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查阅次数:179次
发布人:admin
皖南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为例 摘要: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探讨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为介入点,通过对当地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现阶段皖南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看,农村家庭养老成本最低,最符合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同时家庭养老是农村家庭的生存策略,是社区传统规范的表现形式,从宏观角度看,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渠道作用归因于国家体制对农民的排斥和孝文化的支持。简言之,现阶段的农村家庭养老是个体、家庭、社区、国家、社会文化在农村社区综合作用的结果。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生存策略;群体规范;体制排斥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Family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the Country of Southern AnhuiAbstract:The support for the aged is chiefly provided by family in most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Study on family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the countryside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pel the progr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stability of countryside. The author takes the study on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aged in southern Anhui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m the microscopic angle, elderly support by family is the most economical pattern and fulfils parental expectations. It is the survival strategy of rural family and the group norms of rural community. Form the macroscopic angle, on the one hand, the culture of Xiao gives impact on the family support, and on the other hand, peasants have to rely on family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ostracism. In a word, elderly support by family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 family, community, culture and government in rural areas in china.Key words: family
social ostracism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老龄化水平高出城镇1.24个百分点。[1]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除&三无&老人能享受一点社会保障,极少数富裕地区的农民能享受社区养老外,绝大多数的农民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备受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力量,赡养长辈是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农民的职业结构出现了&非农化&趋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核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村家庭功能的变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养老的实现途径,但是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比例高达62.4%,[2]可见,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养老方式。那么,在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养老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有哪些,在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怎样?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庭养老能否继续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主渠道作用?这些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二、研究回顾学者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者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一)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目前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向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慰藉。但对家庭养老的具体&由谁来养&并未达成一致看法。如陈彩霞认为家庭养老主要是由子女向老年父母提供养老资源,[3]林闽钢认为家庭养老是由包括子女、配偶和其他亲属在内的亲属网络承担养老职责,[4]王梅等则认为家庭养老包括自我供养和子女供养两种主要形式。[5]可见,学界对家庭养老的概念是共识与分歧同在的。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农村家庭养老定义为农村家庭所赋有的一种功能,指家庭所具有的让老年人通过家庭成员的赡养安度晚年的一种功能。这里的家庭成员主要指老年人的子女,特别是儿子,也包括老年人的配偶、孙子女以及其他亲属。赡养的内容包括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资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很多学者对农村养老的另外两种方式&&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进行了研究,对这两种方式的界定,学者的看法较为统一:农村集体养老主要针对极少数无子女且无继(养)子女老人,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可分为五保户和敬老院两种具体形式。农村社会养老指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积累式养老保险。多数学者认为:集体养老一般只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存在,是比较少见和难以实行和维持的;而养老保险形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得比较好,但对大部分农民还十分遥远。(二)农村家庭养老的前景及原因分析学者对农村家庭养老前景的研究,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社会养老势必取代家庭养老在养老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主要理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导致家庭养老资源减少,[6]工业化的发展降低了老年人对家庭的控制力,[7]社会对&孝文化&的淡漠弱化了家庭养老的舆论支持。[8]这一类观点虽然很好的解释了现实社会因素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但忽视了家庭对社会变迁的反作用,家庭并不是被动接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而是根据社会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实现其原有功能。此外,这类观点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生产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养老功能的弱化,这些学者主要从文化伦理的角度来讨论家庭养老的存在机制,认为家庭养老将长期存在。例如姚远认为,由于血缘动力和伦理型交换标准的不变性,家庭养老能够在生产方式变化后继续存在。[9]杨善华认为&责任伦理&是家庭养老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只要老年人对子代的&责任伦理&继续存在,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模式将会在农村家庭继续存在下去。[10]这一类观点过于强调家庭养老的文化伦理意义,而忽视了其在农民经济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与农村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理性化趋势是不相符的。此类观点也没有考虑到国家、社区等客观因素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对农村家庭养老存在原因的解释角度过于单一。家庭养老是一个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等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仅从单一角度进行分析,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存在机制。本文试图在对皖南农村家庭养老的调查研究中探索、建立一种理论框架,这一框架能在个人、家庭、社区、社会不同层面之间建立联系,对现阶段皖南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解释。同时通过研究皖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帮助农民认识自身的弱势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发展。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地点的选取本文的调查地点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宅坦村,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宅坦村属于古徽州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共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01户,1732人,其中老年人口202人,占总人口的11.74%,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型社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村的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外出打工经商者明显增多,农业人口逐年下降。90年代初,村内经济精英先后在镇开发区创办了七家以私营和股份合作为主的企业,生产纸箱、玩具、花、墨等产品,村中的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厂做工。到2000年,全村有700多人在本村和外地经商做工,占全村总人口的40%以上。该村的集体经济薄弱,对于村中的贫困老年人,村委只是在过年过节时给以象征性的物质支持。该村老年人中除少数人属企业退休职工(约20人左右),享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外,其他老年人目前都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宅坦村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可以说是皖南农村的典型代表。(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根据被访老年人对问题的回答,由访谈员填写问卷。问卷内容既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基本情况,也包括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居住安排、经济来源、生活照料、医疗情况、精神生活、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养老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内容。(详见附录A) 结构化访谈使用统一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老年人对自己及其子女经济状况的评价、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代际关系、老年人参加民间集体活动的情况、宅坦村为老年人提供福利的情况以及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具体看法等几方面。(详见附录B)访谈资料的编码以英文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例如个案1为C1,个案2为C2 ,以此类推。(详见附录C)(三)抽样方案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宅坦村所辖的5个自然村中随机选取3个自然村,然后在每个自然村随机选取2个村民小组,在每个村民小组再随机选取2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每户家庭只调查老年夫妇中的一个。共选择样本120个,成功访问118个老人。在118个调查样本中,根据随机数表法选取10位老人,使用统一的访谈提纲进行深入访谈。(四)数据分析对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四、宅坦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一)被访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性别与年龄:在118位被调查者中,男性有78人,占样本总体的66.1%,女性有40人,占样本总体的33.9%。被调查者在50至60岁年龄段的有56人,占样本总体的47.5%,在61至75岁年龄段的有40人,占33.9%,76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2人,占18.6%。文化程度:样本中从未上过学的有18人(15.3%),小学文化的有66人(55.9%),初中文化的25人(21.2%),高中6人(5.1%),中专3人(2.5%)。其中女性从未上过学的有12人,占女性样本的30%,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依次为52.5%,15.0%,2.5%。可见,宅坦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女性老年人更是如此。婚姻状况:样本中现有配偶的老年人有98人,占样本总体的83.1%;有1人未婚,占0.8%;丧偶的老年人有19人,占16.1%。女性丧偶老年人有11人,占女性样本的27.5%,宅坦村女性老年人的丧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生育状况:被访问的老年人中,无子女的有2人(1.7%),有子女的116人(98.3%),平均生育2.78个子女,从子女的性别看,平均生育儿子数为1.4个、女儿数为1.38个,其中育有儿子最多为4个、育有女儿最多为5个。可见在宅坦村的老年人中,多子女是较普遍的现象。(二)被访老年人全部居住在家庭中由表1可知,宅坦村的老年家庭以主干家庭为主。有儿子的老人在儿子结婚以后一般仍与儿子同住,如果有几个儿子,老人大都选择与自己认为比较孝顺的一个儿子同住,依靠这个儿子养老,其他子女家庭也为老人提供帮助。只有女儿的老人往往通过招婿上门的形式与女儿住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空巢家庭在被访老人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28.9%),这是家庭发展的一般历程在农村社会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独立生活意识的增强,但空巢家庭与子女家庭仍然保持着密切的互助关系。表1 被访老年人的居住情况居住情况频数百分比与子女共同居住与配偶共同居住自己单独居住合计8432211871.227.11.7100.0(三)被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和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在样本中,有8位老人有稳定的退休金收入(6%),退休金数额从300元到1000元不等。其他的110位老人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农业生产收入和儿孙的经济支持。由于农业生产收益低下,老人的劳动收入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因而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子女的经济实力和孝心。表2 被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频数百分比主要依靠自己或配偶主要依靠子女及孙辈主要依靠亲友合计10215111886.412.70.9100.0在118位被访者中,没有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但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十分常见的事,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和照顾。在对老人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时,主要照顾者居首位的是老年人的配偶,其次为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居第三位是老人的女儿,此外还有其他亲属、邻里或村干部,但所占比例很低。老年人照料者按配偶&&儿子、儿媳&&女儿&&其他亲属&&邻里、村干部这样的层次结构向外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序格局&理论,这是几千年来传统养老模式的一种沿袭。(四)被访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在118位老人中,有23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23%),有50人认为身体状况一般(42.4%),身体状况较差的有40人(33.9%),身体很不好的有4人(3.4%)。有慢性病的84人(71.2%),三年内住过医院的有14人(11.9%)。可见,宅坦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表3 被访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医疗费用承担频数百分比完全由老人承担完全由子女承担老人与子女分担由其他亲属承担合计503532111842.429.727.10.8100.0样本中有42.4%的老人医疗费用由自己承担,这部分老人既包括身体比较健康,没有得过大病的低龄老人,也包括身为离退休职工或个体经营者,自己有能力承担的&非农&老人。其他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一般由儿女们承担大部分或全部承担。这部分老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和意愿。有少数老人在患病时自己没有经济能力治疗,其子女也无力或不愿为他们医治,只能拖延下去。有72.8%的被访老年人最近3年的医疗费用在1000元以下,三年内住过医院的有14人(11.9%),其他老年人主要在村里的小门诊就医取药。可见宅坦村老年人整体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宅坦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帮助非常有限,老年人&病有所医&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五)被访老年人的生活交往活动以家庭为主,情感慰藉主要依靠家庭表4 被访老年人闲暇活动前4位项目看电视听广播串门聊天打牌读书看报比例81.3%62.7%28.0%22.9%(注:由于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所以各项百分比之和大于百分之百。)当问及&您目前是否参加娱乐活动&时,有90.6%的被访老年人选择&是&。在对&您一般参加哪些休闲活动&的回答中,老年人选择频率最多的前四类活动依次是看电视听广播、串门聊天、打牌和读书看报(见表5)。当问及&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和谁来往&时,被访老年人选择的对象主要是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和邻居。可见宅坦村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交往活动主要在家中和家庭周围进行,活动半径小,活动形式和内容不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单调、交往范围狭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文化活动在宅坦村开展得较少,村集体也没有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则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以家庭为主的生活方式,并且生活压力使他们最先考虑的是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而无暇顾及精神需求。一位个案老人就表示,自己根本没时间参加活动,子女都出去打工,田里的活和家务活都要他做(C9)。(六)被访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表5 被访老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频数百分比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说不清 合计31035503141182.58.529.744.82.511.9100.0由表6可知,对家庭养老&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老人只占11%,多数被访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较为认同。被访老人中希望与子女一起居住,依靠子女养老的约占70%,说明老人把养老保障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子女和家庭上。(七)被访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低在样本中,有51.7%的老人没有听说过社会养老。而在听说过社会养老的人中,多数老人对社会养老的了解是片面的,一些老人将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混为一谈,一些老人认为社会养老只是针对独生子女的家庭,还有老人将社会养老等同于养老院养老。可见,当地政府和媒体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没有进行过必要的宣传,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较低。调查员将国家推行社会养老的相关政策和一些地区的具体措施介绍给每一位被访老人,然后调查了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主观态度。在118位被访老人中有54.2%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持赞成的态度,但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主要是出自增加经济收益的动机,而并不是把社会养老作为自己养老的主要依靠,他们赞成社会养老是有条件的,如国家应有补贴,参保所得收益应比把钱存入银行的收益高等。此外,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对社会养老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越高,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养老对老年人的年龄有限制,高龄老人不能参加,因而站在旁观者的立场。 综上所述,宅坦村被访老年人不仅全部居住在家中,而且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医疗费用来源、精神慰藉等方面也主要依靠家庭。被访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可见,现阶段家庭养老在皖南农村的养老保障中占据绝对地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无可替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家庭资源的占有量和子女的孝心。五、家庭养老作为皖南农村主要养老方式的原因分析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仍然是皖南农村养老保障职能的主要承担者。那么,家庭养老因何存在并发挥主渠道作用?笔者将从农民个体、农民家庭、农村社区、国家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一)家庭养老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共同选择1.对子代而言,家庭养老的赡养成本最低在宅坦村,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依靠他们自己维持的,子女平时对老人的资助和照料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不会坐等他人的赡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闲不住&的,只有劳动才能使老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意义。在对&您目前是否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回答中,选择&是&的老人占77.1%,他们通常靠耕种责任田来保证口粮,靠种茶、养兔、养蚕来换取日常零用钱。由于老年人生活节俭,他们的劳动所得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所以他们不愿也不需要完全依赖子女的供养。在调查中,类似于&不要儿子的钱,自己够用&,&自己养自己,干不动了再让儿子管&(C3)这样的看法是很普遍的。子女一般只是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赡养老人,他们对老人的赡养往往体现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在老人因过度衰老而完全失去劳动能力,或是在老人生大病的时候,这时子女的资助和照料才发挥主要作用。由于农村地区医疗和服务设施较差,老年人一旦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就离去世不远了,也就是说老人真正完全靠子女供养的时间并不长,赡养老人对大多数村民来说不会构成经济上的压力。从理论上讲,社会养老能为老人提供持续稳定的经济支持,比家庭养老更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但由于农村多数中老年人以务农为生,经济收入低并且不稳定,让他们常年负担固定的养老保险金费用是很困难的,如果参加保险,所需费用很可能要由子女负担。由于现行农村社会养老政策不稳定、管理水平低,成年子女为此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在家庭养老中的付出。在个案老人中,有一位老人曾参加过县民政局办理的社会养老保险,每年需交纳2000元保险金,由老人的儿子负担,按规定在老人满60岁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但几年之后,老人并没有按约定得到如数养老金,因而退保,退回的金额都只有千元左右。(C1)个案老人退保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养老在宅坦村的开展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村民都认为,为老人入保并不合算,家庭养老成本最低。2.家庭养老最符合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宅坦村被访老人中,有70%的老人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依靠子女养老。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老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农村老年人有强烈的&家&的观念,他们将实现家庭的壮大和延续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一方面他们要生养后代以延续香火、告慰祖先,另一方面他们要靠劳动积蓄尽可能多的家产,让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社区成员的认同和自己内心的满足。他们为家庭、为后代用尽毕生精力,等到自己风烛残年,无力维持生计的时候,才寄期望于儿女的赡养。他们对子女没有过高的要求,用一位被访老人的话说,&跟着儿子过,有吃有喝就知足了&。(C2)在宅坦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低于他们的子女,但大多数老年人都较为认同自己目前的处境。农村老年人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对子女的要求极少,但在情感方面对亲情的依恋确是近乎顽固的。血缘亲情是老年人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老年人的理想生活就是在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家中度过晚年,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家庭以外的养老方式,认为是一种虐待和丢面子。只有家庭养老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意愿和情感需求。(二)家庭养老是农村家庭的生存策略在宅坦村,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代际分工: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或在当地企业里做工,老年人种地、做家务、看小孩。家庭成员的这种分工安排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由于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所获得的收入要明显高于农业收入,使得农村家庭在经济上出现了&非农化&趋势:农民家庭的主业不再是农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也不再是农业收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11]但是在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中,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市场风险的存在,农村家庭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比如家庭成员可能发生的失业、疾病、伤残等等。农村生活的风险环境对农民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农村家庭在回应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动和社会变迁时,总是力求以较低的成本和代价,较大的把握换取一个风险较低的结果。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永远是他们抵御风险的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因为耕种能够解决农村家庭的吃饭问题,保证家庭成员的生存安全。[12]因此,虽然农民普遍认为种田没有收益,但仍将其视为一项必备的家庭经济。青壮年农民虽然暂时脱离了土地,但他们仍将土地作为将来的一条退路,还未脱离土地的父辈就是他们与土地保持联系的桥梁。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土地的承包权,而是由父母代为耕种或管理。而农村老年人通过耕种自己和子女的土地既可以满足生存需要,又可以为家庭创造经济财富。近年来,由于国家有关减免农业税及农业补贴的政策在宅坦村的实行,老人务农的收益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家庭地位。在农村,可以说家庭养老是一种最安全、最经济的养老方式。[13]在家庭养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心理依赖,成为紧密联系老年人与子辈的纽带。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普遍存在着守望相助、互惠互利的关系。子女向老人提供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而老人可以帮助子女耕种土地、操持家务或者照看未成年的孙子女。因此,虽然家庭代际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了,但老人与子女依旧存在着密切的利益联系。在代际经济互动的过程中,虽然老人的劳动负担较重,但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这符合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14](三)家庭养老是农村社区群体规范的体现家庭养老在农村社区的持续存在还与农村社区的群体规范密切相关。农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社区中的关系网络主要由家庭、亲戚、朋友、邻里等初级群体构成,这就决定了约束村民行为的主要力量不是来自法律制度,而是来自非正式的群体规范。[15]农村社区的群体规范是在传统农村生活方式长期延续的积累效应下形成的,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是社区成员的道德准绳。群体规范也存在于其他社区,但其约束力量远没有农村社区强大,这可以从涂尔干的论述中找到解释:&在原始的或乡村的社会中,人们的经历、活动和生活方式十分相同,他们对集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每个人的个性都被湮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之中,并且具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16]因此,群体规范是农村社区的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社区依靠他们来约束村民的行为,维持社区内部的协调稳定。有关赡养老人的群体规范在潜移默化中约束着赡养者和被赡养者的行为和代际关系。在宅坦村,老年人受制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重复着祖辈的生活轨迹,对他们来说,没有其他的养老选择,&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而对成年子女而言,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空间不在局限于社区之内,但大多数人都不能脱离他们的社区,即使外出打工也是要回来的,因而他们无法摆脱群体规范的制约。因此,无论老人还是子女,为符合社区养老规范的要求,都会尽量维持互惠互助的和谐局面。根据对被访老人的了解,村里还未发生过严重的赡养纠纷,代际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小的争吵、摩擦。在对&您认为您与子辈的关系怎样&的回答中,被访老人认为自己与子代的关系&较差&或&非常差&的只有13人,这主要是因为老人与子女都尽量维持着家庭和睦的局面,以符合群体规范的要求,避免遭到村里其他成员的非议。对村民而言,农村社区的群体规范往往比国家的法律制度更具约束力,因为群体规范更加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更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因此即使在群体规范与法律分制度相悖时,村民仍选择遵从群体规范。例如法律规定子女都必须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但社区的群体规范约定出嫁的女儿只需承担对公婆的赡养责任,而不必承担对父母的赡养责任,减轻了女儿的赡养负担。农村社区的群体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养老制度的推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外移。(四)国家体制对农民的排斥使农村养老只能依靠家庭 在现代国家,社会养老保障是每个公民理应享有的基本社会权利,但在宅坦村,相当比例的老人没有听说过社会养老,在听说过社会养老的人中,多数老人也不认为它是自己应该享有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低,根源于国家体制对农民的排斥。由于国家和社会迟迟没有承担起农村养老保障的责任,农民无法感知家庭养老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可能性。长期以来,不均衡的城乡发展策略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两部分居民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等方面有重大差别的社会等级,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支撑和维护着城乡等级差别,比如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再比如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却极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不得不从农村企业、农民头上摊派、集资、收费甚至罚款来解决。[17]这些制度安排是对农民的社会排斥和剥夺,吉登斯曾指出,社会底层的被排斥是当代社会一种比较典型的排斥类型,它使下层社会成员被排除在社会提供的主流机会外。[18]近年来,虽然国家提高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农民的税费负担有所减轻,但要克服以往排斥农民的社会机制的惯性,并非易事。基于缩小城乡差距、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农村养老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以在试点地区推行,但覆盖面极为有限,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没有被包括在这一计划之内,中年人也很少参加。[19]国家因财政实力所限,对农村社会养老仅给与政策扶持,将社会养老的成本转移给村集体和农民,使得社会养老严重依赖于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很难稳定。加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执行、管理和宣传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因而就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养老保险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和较低的水平上服务于农村养老问题,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无可替代。(五)孝文化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在对宅坦村老年人的调查中,被访老年人普遍以&子女(不)孝顺&来评价自己或其他老人的养老状况。老年人对&孝顺&的强调,源于几千年来儒家孝文化的影响。孝文化是融合代际网络关系的传承文化,是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文化价值机制。在这种孝文化的熏陶下,中国农村一直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家庭养老功能,可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传统农业社会的孝文化是建立在长幼尊卑有序,老人至尊至上的不平等的代际关系基础上的,这主要因为老年人是家庭资源的拥有者,子辈只有通过继承父辈的生产资料、经验、技能等,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子女的&孝&主要体现在对老人的服从。而在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老年人所掌握的生产技能和经验被逐渐淘汰,年轻一代由于知识更新能力强,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因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老年父母的权威角色淡化,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孝文化的衰落,相反,孝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得到发展,代际关系的变化给孝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20] 一位个案老人这样描述其长子的孝顺&工作干得好,家里管得好,尊敬长辈&。(C10)从老人对子女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女是否尽力实现老年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成为&孝&的重要内容。这种新的道德要求与子女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密切相关,是子女比较容易接受的,从而缓解了传统的&孝&所规定的养老方面的要求给子女带来的压力。多数成年子女已将这种新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责任意识,因而被访老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子女是孝顺的。孝文化的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年父母在家庭中与子女的矛盾冲突,是维系着家庭养老存在的文化内核。六、结论现阶段,皖南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核心化,农村家庭所赋有的部分功能也随之发生着变迁。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仍然是皖南农村养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家庭养老在皖南农村养老保障中将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皖南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能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农村家庭养老成本最低,最符合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同时家庭养老是农村家庭的生存策略,是社区传统规范的表现形式;从宏观角度看,则归因于国家体制对农民的排斥和孝文化的支持。在农民个体、农村家庭、农村社区、社会机制和社会文化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家庭养老在农村的地位无可替代。参考文献:[1]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 .[2][4][19] 林闽钢.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3,(3). [3] 陈彩霞.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J].人口研究,2000,(1).[5] 宋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1,(6).[6] William J.Goode. The Family[M].New Jersey:PrenticeHall,1974.[7] Mason,K. Family Change and Support of the Elderly in Asia: what do we know[J].Asia Pacific Population Journal,1992,(3).[8] 赵端政,王爱丽.中国农民养老保障之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 姚远.血亲价值论:对中国家庭养老机制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2000,(6).[10]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家庭养老[J].北京大学学报,2004,(1).[11] 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2] 严新明.生存与发展:中国农民发展的社会时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 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评述[J].人口与经济,2001,(1). [15] 曹凤云.农村社会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16]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7]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8] 张汝立.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 董之鹰.孝文化与代际网络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10).附录A: 宅坦村家庭养老调查问卷村民同志:  您好!  我们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的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宅坦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我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本次调查不需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合适的答案,我们的调查员将代您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2011 年11 月联系地址: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宿舍13舍416室 联系电话:025&联系人:张莉邮政编码:210095编 号___________调查员__________
1、您的性别:(1) 男 (2) 女2、您的年龄:_____ 岁3、您的婚姻状况: (1) 未婚 (2) 初婚 (3) 再婚 (4) 离婚 (5) 丧偶4、 您有_____个儿子,_____个女儿。您家住在一起的有_____口人,_____代人,主要家庭成员有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子女但不与子女一同居住,请回答) 您与最近的子女居住地的距离是_____。5、您的文化程度: (1)文盲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中专 (6)大学及以上6、您以前的工作(多选): (1) 务农 (2) 经商 (3) 工人 (4) 干部 (5) 无业 (6) 其他_______7、女儿有大事 与您商量儿子有大事 与您商量愿意与儿子 住在一起愿意女儿 住在一起是否8、自己劳动所得儿子女儿亲属(注明)朋友其它收入来源生活用品来源9、您目前是否参加生产经营活动: (1) 是 (2) 否(请跳答14题)10、您目前参加何种生产经营活动:(1) 务农 (2) 打工 (3) 个体经商 (4)其他________11、您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 (1)补贴子女(2)自身经济困难(3)打发时间(4)兴趣爱好(5)习惯(6)其他___12、您认为您的身体状况如何: (1) 很不好 (2) 不好 (3) 一般 (4) 好 (5) 很好 (6) 不好说13、您是否患有慢性病: (1)是(请注明病名____________) (2) 否(请注明在去年常患病的病名__________)14、近三年内,您有没有因病住院? (1) 有 (2) 无15、近三年您看病大约花费______元,主要由谁承担?______________16、您是否感到孤独?(1)是 (2)否(请跳答20题)17、感到孤独的频率是 (1) 从不 (2) 偶尔 (3)有时 (4) 经常 (5) 频繁18、您经常与谁来往:(可多选)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亲属朋友邻居其他日常来往经济来往(注:日常交往主要指不涉及金钱的生活互助、情感联络等;经济来往主要指经济上的互助、红白喜事等)19、在您遇到困难时谁帮助您最多:儿子女儿亲属朋友邻居其他生病时谁照顾你最多有困难时, 首先想到谁经济上有困难最先找谁借钱20、您的子女是否愿意倾听您的心事:愿意一般不愿意不清楚儿子女儿21、您的儿女逢年过节做新衣服或买新衣服给您的频率: (1) 每年 (2) 23年 (3) 35年 (5) 5年以上 (6) 没买过22、您有否参加娱乐活动: (1) 是 (2) 否(如果没有,请转26题)23、您一般参加哪些娱乐活动来打发闲暇时间:(1)聊天(2)打牌(3)散步(4)看书读报(5)看电视听广播(6)其他_______24、您对您现在的生活 (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 (4)满意 (5)非常满意 (6)说不清25、您听说社会养老吗? (1)听说过 (2)没听说过26、(调查员对社会养老进行具体解释)您赞成村里推行社会养老吗? (1)不赞成 (2)说不清 (3)赞成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生活幸福,健康长寿!附录B:宅坦村家庭养老访谈提纲1、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有哪些?每项收入有多少?家庭经济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总支出有多少?对您的子女给您的钱物,您满意吗?您对您目前的经济状况满意吗?2、家中的大事(如建房、借钱)由谁做主?家里由谁来掌管财务? 3、您的子女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经济条件怎样?他们在什么时间工作?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哪里?他们多长时间回来看您一次?4、您认为您与子辈(包括女婿、媳妇)的关系如何?您认为您和子辈(包括女婿、媳妇)最大的矛盾(分歧)是什么?5、谈谈您参加民间集体活动(舞蹈、灯会、看戏和看电影等)的情况(包括参加与否、每次参加持续的时间、参加的时间、参加的目的和最喜欢的民间集体活动项目)?6、谈谈村里目前提供的老年福利的情况(包括物质、医疗、文化服务等)?您希望村里能为老年人提供哪些帮助?7、如果村里推行社会养老,您愿意参加吗?个人交费比例为多少你能接受(如果被调查者没听说过社会养老,则先由调查员对社会养老进行具体解释)?(如果被调查者听说过社会养老)您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听说的?谈谈您对社会养老的看法。(对以前参加过社会养老,后来又中止的老年村民提问)您参加社会养老的起因和终止社会养老的原因是什么?您希望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哪些帮助?附录C:访谈资料摘要C1:WYF,女,60岁,育有二子一女,目前与老伴、小儿子一家一起居住。我和老伴养猪、养蚕、种茶,除去买种、买农药化肥的花费,每年有四五千块的收入,大儿子每年给我们一千块钱。家里开销都是小儿媳管,我们不用操心。大儿子在上海的部队工作,每年回来一次,小儿子在上海打工,也不常回来。儿子、儿媳都很好,不过有时候会因为管教孩子的事和小儿媳吵架。村里好多年都没搞过集体活动了,希望能在过年过节时组织舞龙舞狮。希望村里能有一块专门让老年人活动的地方。不愿意参加社会养老,年纪大了,过一年算一年。儿子以前帮我办过保险,县里的保险公司搞得。每年要交2千块,交钱太多,后来给退了。 C2:HZY,男,74岁,有一子四女,丧偶,目前与儿子、媳妇一起居住。 我养了100只兔子,卖兔毛能赚三四千块,也养猪,自己吃的。儿子每年过年给我两百块。儿子养黄鳝,媳妇在镇玩具厂上班。家里的事都是儿子媳妇管,自己的观念跟不上了。自己身体不好,有心脏病、高血压,看病买药的钱都由儿子出,靠儿子儿媳照顾。不去女儿家住,跟着儿子有吃有喝就知足了。年轻的时候参加舞龙舞狮,现在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希望村里能搞社会养老,但担心搞不起来,自己年纪大了,不能享受几年了。 C3:HGL,女,55岁,有两子,目前与老伴、小儿子一家一起居住。两个儿子家和自己的田都是我和老伴种,也养兔子、养猪、养蚕。和小儿子的收入总共有两万多块。对现在的经济条件很满意,不要儿子的钱,自己够用。平时看病吃药花的钱都是自己出。大儿子在邻村开店,每星期都回来看我们。小儿子在镇玩具厂做工,每天都回家。和儿子、媳妇的关系很好,互相尊重。不愿参加社会养老,自己能过活,等到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了再让儿子养。C4:HYK,男,63岁,有二女,目前与老伴、大女儿一家居住在一起。女儿在镇里的花厂做工,女婿是木匠,在上海打工,我和老伴种稻、种茶、养猪,家里一年有差不多一万块的收入,生活开销有五六千块。家里我说了算,老伴管钱。女婿一年回来两次,小女儿一个月来一次,和孩子们关系好,没什么矛盾。平时亲戚朋友来往不多,也不参加什么活动。听说过社会养老,但我们这里没实行,就算实行了也不愿参加,政策不稳定,交的钱大多是有去无回。C5:HYS,男,73岁,有三子一女,目前和儿子分开居住。我年轻时在上海滚轴厂当工人,现在每个月有360元退休金,田给儿子种,自己种些菜,贴补家用。三个儿子都在本村务农,离我这里很近,常过来看看。自己经济上紧一点也尽量不要儿子的钱。和儿女们关系很好。看病的花费本来可以报销,现在要县医院的发票才行,自己去县医院太不方面,只能自己出。希望老伴能参加社会养老,每年交费不超过200块就可以接受。希望村干部能常看看村里的老人,了解老人的情况,现在没人管。C6:CWF,女,67岁,有二子一女,目前与老伴,小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小儿子在镇玩具厂做工,每年有10000多块的收入,他自己花销大,不常给我们钱。我和老伴养兔子、收废品,有五六千块的收入。大儿子在无锡工作,每年给我们500块钱。平时看病吃药的钱由小儿子出。家里的生活开销都是我和老伴管,每年都有五六千元的支出。所以,每年的收入剩余很少。对现在的经济条件不太满意。儿子爱赌钱,常因为他赌钱的事发生矛盾,不愿参加社会养老,因为儿子的经济条件差。C7:HTK,男,59岁,有一子一女,目前和老伴一起生活。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女儿女婿在南京卖手机。我和老伴在家种田、养蚕、养猪,一年毛收入有七八千块钱。儿子每年也会往家里寄钱,数目不一定,有时五六千,有时一两千。生活上花费不大,看病拿药的钱自己出,亲戚邻居有办喜事、造房子的,一半要出五六十块钱,关系近的要上百块。儿女都不在身边,没什么矛盾。听说过社会养老,女儿原来参加过,一年交1700元,强制参加的,后来退掉了。有钱还不如存到银行里更保险。C8:HYL,男,75岁,有二子,目前和老伴、大儿子一家一起居住。我有退休金,每月800多块,在村里有退休金的老人里算是800多块算是比较高的了,现在和老伴种茶、种菜,干习惯了,闲不住。不要孩子们的钱。和大儿子一起住,分开吃,经济上也分开。生活开销不大,对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满意。大儿子务农,小儿子在上海工作,每年回来一次。大儿媳天天打牌,不做事,教育她又不听,看不惯她。上海的儿媳妇好一些。每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不想参加民间活动,村里也不搞。C9:SHL,男,58岁,有一子,目前和老伴、儿子一起居住。我开理发店,也务农。每年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在家里我说了算,儿子在镇花厂上班,每月把工资交给我。老母亲87岁,由我供养。对现在的经济条件比较满意。儿子不常回家,和儿子关系不太好。村里经济不景气,不能给老年人福利。没时间参加集体活动,田里的活、家里的活还忙不过来。只要参加社会养老得的钱比存银行得的钱多就参加,还愿意把以前没交的保险费用补上。C10:CLX,女,70岁,丧偶,有二子一女,目前和小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大儿子在无锡教书,小儿子在家务农,大儿子每年给我2000块钱,平时靠小儿子照顾。家里的开销儿子管,我不清楚。女儿在邻村,一两个月来看我一次,过年时给我二百块钱。儿女们都孝顺,没什么矛盾。对现在的经济条件很满意。听说村里原本打算办老年协会,可没办起来,因为心不齐。村里没有社会养老的习惯,不愿参加。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