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的由来像在哪个城市 自由女神的由来像在哪

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文化> 历史探源> 历史1834年4月2日 自由女神像作者巴特勒迪出生1834年4月2日,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法国雕塑家,美国纽约著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 巴特勒迪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在巴黎学习建筑和绘画,自由女神像是因为美国摆脱英国独立而由英国的宿敌法国送给美国的。巴特勒迪塑造自由女神像时据说是依照自己母亲的面容。由设计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建筑师爱菲尔设计内部支撑铁架和整个支撑结构。巴特勒迪为了安置女神像,亲自到美国选择地点。由美国人集资建造塔座。整个铜像分成350块,装了214个包装箱用船运到美国。原型树立在巴黎塞纳河畔正对着爱菲尔铁塔。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在阿尔萨斯和瑞士边界的贝尔福山上为纪念普法战争胜利而雕刻的巨大的贝尔福的狮子;由斯特拉斯堡送给瑞士巴塞尔的雕像瑞士援助斯特拉斯堡,感谢在普法战争中来自瑞士的援助;在华盛顿的巴特勒迪公园中的巴特勒迪喷泉;在纽约联合广场的拉法叶雕像;波士顿教堂的四个吹号天使像;以及法国里昂的巴特勒迪喷泉。 巴特勒迪在巴黎死于肺结核,下葬于蒙马特公墓。责任编辑:
吴爱凤
}
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其标志性建筑物纪功坊上赫然矗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为什么?1911年4月27日下午,革命党人黄兴率领约130人的队伍在广州发动起义,以白布缠臂,直扑两广总督,放火烧毁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李准的军队相遇,坚持对抗了一昼夜,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这就是广州“三二九”起义,该役有名可考的牺牲者达86人。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潘达微冒险奔走四方,收集了72具烈士遗骸,埋葬在红花岗。此后,红花岗改称黄花岗。武昌起义成功后,广东都督胡汉民,副都督陈炯明等人提议在烈士合葬处就地修建烈士墓,1912年5月15日,首次举行七十二烈士墓祭奠,孙中山亲自主持祭奠,致祭文,并饬建墓园。不料,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修建烈士墓的计划被搁浅,直至1918年,时任国民党参议院院长林森接手了墓园的筹建工作。当时的林森认为西方是比较自由的国度,向往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他在修建墓园的过程中,萌生了建造纪功坊的想法,并向孙中山表明。孙中山不仅认同了林森的想法,还呼吁海外华侨为墓园捐款,因此黄花岗烈士墓的建筑风格带有中国文化因素的同时,吸收了西方元素。林森墓园内的墓冢以花岗石砌成四边梯形,中央建有一个碑亭,顶形如悬钟,寓意争取自由的警钟。亭内立碑,碑形方尖式,与古代碑不完全相像,碑文刻有“七十二烈士之墓”。墓冢后就是纪功坊,林森根据牺牲的72位烈士,设计了纪功坊上的72块叠石,堆成一个山的形状,均是连州青石,每块230美金,皆由海外赤子捐赠而得。纪功坊建成之时,美洲华侨特地雕赠了一尊自由女神像,矗立在叠石崇山之顶,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锤子,以示敲击自由之钟,正对大门,俯瞰陵墓,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这是自由女神像第一次出现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纪功坊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据档案记载,1930年广东省政府第五届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广州国民党决议重修黄花岗。决议上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坟园,应作坟场式,不应作公园式,黄花岗之建筑物及其一切布置,应以庄严宏壮为主,令后人到斯地者,均起肃穆之观感。决议将改建工作分为三期。”第一期第十条的改建内容就是:“纪功坊上之自由神,为外国人崇拜之偶像。七十二烈士墓为崇拜中国革命先烈而设,不宜有外国偶像在坟场中。若取还我自由之意,可将该自由神迁往适当地点,只作点缀品。”三期改造计划先后实施后,国民党党徽替换了自由女神像,雕像被撤去后藏好,并没有销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墓园原貌,国民党党徽被撤下,自由女神像再次安放在纪功坊的顶端。“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一根2米3高的红火炬取代了自由女神像,而在这一次被替换的过程中,自由女神像遭到了毁坏。1975年黄花岗烈士墓,此时位于纪功坊顶端的是一根火炬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政府拨款修复黄花岗烈士墓,1981年重新塑造的自由女神像再次站立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纪功坊之上,新像比旧像增高了约一米,左手执书,右手高擎火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今貌(资料来源:《岭海风云 楚天际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粤鄂档案史料图集》《解密档案》《广东省志·文物志》《广东百年图录》《历史在你身边》《患难与共——莫雄先生档案史料展》)编辑:陈冰青返回南方网首页
返回老照片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女神的由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