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尺度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2018-07-16 22:14:00
181点赞
851收藏
227评论
首先声明,本人既非健身专业人士,也没有觉得自己练得很好。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与广大值友探讨和分享,如何在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型健身房。主要是新手向,张大妈上诸多大神神出鬼没,如有错漏,请多指教。健身,带给人的好处很多。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178cm的我体重仅仅只有50kg!用我们这的话来形容,就是像根麻杆。再体面的衣服,穿在身上,都撑不起来健身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身体好了,很少得病。更重要的是,人也会变得自信,心情也会变好。话不多说,先上去年夏天的一段视频:我的健身房/卧室全貌可以看到,房间并不大。建筑面积大概只有14个平米左右。本人虽然是单身贵族( ),但其实去掉床边的宜家拉克边桌的话,双人床还是可以摆下 。注意:健身凳子朝向的那一边,基本不能少于我的房间长度(3.33m)了。因为再短一些的话,有些动作板凳顶住墙壁,难以施展。健身地垫:存在必要指数 ♂♂♂♂♂ (注:五个哲学符号为满级 )可以看到,整个健身区域的地面,是由3张地垫两竖一横所组成。它们的作用就是缓冲——对人体以及地板起到保护作用。这3块垫子经过3年时间的洗礼(压迫),弹性还在,用手按压的话弹性不减当年。缺点就是刚买来时气味比较大,洗洗后放阳台晾几天即可解决。此处本应有链接 , 但我买的那家已经没货,所以各位自己寻找吧。注意:不要买太厚的,你不是在上面做软体瑜伽!我看现在新出的拼接方块那种也不错,只要不松动,能起到适度缓冲的效果即可。健身综合架:存在必要指数 ♂♂♂ 相当于整个健身房的大脑,但是你简单弄,或者以有氧为主,这个反而占地方。上一张老房子时候的图:家用室内深蹲框架_淘宝搜索s.taobao.com去看看我自己经常用的功能是引体向上、卧推、双杠挺身、拉力器向内夹胸。那个带传动功能的上拉、下拉倒是用得不多(其实也是有用,但是我不是太喜欢用)。因为有了这个传动装置,占用的面积倒是大了不少。
(这里,各位请自行定夺)。这里的传动组件都可以自由更换,实现不同动作,锻炼不同肌肉群。这点好评ps:引用了商品链接后发现,真保值啊 = = 都是替换组件(替换划船和下斜拉背组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短握把、绑腿拉手、单手握把D型包胶拉力杆_淘宝搜索s.taobao.com去看看 双杠很稳,基本不抖。万一抖了,也是你手抖火帅强力手把 手柄/拉力绳把手 拉力器配件 弹力绳健身器配件8.8元天猫精选去购买主要是没有划船机的时候替代,但是差得比较远转环马鞍包胶拉力杆_淘宝搜索s.taobao.com去看看注意:这个架子的缺点,也是在传动部分。由于不是轴承结构,而是直接把方形的塑料管套套在了滑动杆的上面。就造成了摩擦后产生大量黑色痕迹,且噪声越来越大。解决方式:定期喷wd40,杠铃杆保护也是,除锈润滑,无可比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小黄瓜的表情怎么不见了,此处应有小黄瓜还有一个缺点:这个架子所有能握持的橡胶部分都打滑,最好缠上我下文推荐的东西。附:瞧瞧卖家给我发来的WD40,噢,不对,是VVD4C,咱们国家的寨货,真是有才健身凳:存在必要指数 ♂♂♂♂ 除非你不练卧推,只想对A练大腿时候的样子练小腿时候的样子。人朝下,趴在凳子上,用脚去反勾。牧师板,主要练二头。孬种的样子(垂头丧气) 我知道你们都看出来了,是仰卧起坐,练腹肌的动作很多,但是不推荐这个用这个练。聊胜于无。除了垂头丧气,也能扬眉吐气。配合哑铃,能实现不同训练方法。座板角度三档可调,不过用得不多。没想到就这个做工,被我折腾了这么久一点事没有。这个的好处是稳固、用途也广。卧推、哑铃动作是它的主要工作。用卖家当时的广告语来说就是:虽然不是最好的凳子,但该有的都有了。注意 缺点是 1 练腿的时候前面组件会有点抖。2 这个凳子好像是外贸商品,有点高,最好是185以上的高个用,我这个177的小矮个腿还算长,勉强能用牌子是mark x牌 不过也是已经没货,
想买的话可以在tb上多搜搜,差不多价位的都行,重点是正规牌子,结实,稳固。最好带有练腿的功能。(因为这个功能凳子上没有的话,家里其他的设备不太好实现)杠铃以及杠铃片:存在必要指数 ♂♂♂♂请注意:杠铃片,最好是买3孔的。因为好握持,方便用杠铃片做一些其他锻炼动作。而更多孔的往往就无能为力了。我这个是包胶彩色款,选彩色主要是为了看上去有一个好心情,更有练的动力(事实上确实有用)当然,价格也不是很美丽了,就这一项,我这组(15+10+5)*2
我记得当时是用了800多 PU举重健身器材_淘宝搜索s.taobao.com去看看这个管头是买长杆送的,很方便,也稳固。比起传统那种弹簧夹子对杆子和盘片保护更好,强烈推荐。黄色加粗握把也是送的,橡胶材质,就是忘记买什么送的了 。但是手比较小的(其实我手不算小,是这个太粗 )握着很累,所以,我索性把他放到杆子中间,给卧推时候做个缓冲。这根杆子是1.8m的,比正规的健身房杆子(2.2m)要短。当时我主要买的这家没货,别家这个号称弹簧钢的,一根就去了500多。所以我这里只推荐用短款,不推荐自己在用的这款。普通这个长度的杆子,200多块的就可以了。对了,也别买不不是轴承不可转动的款式。不好随运动方向旋转,不方便泻力。曲杆,主要练深蹲,硬拉时候用。1.2米曲杆直杆奥杆国标曲奥二头肌训练曲杆OB47超弯曲杆短杠铃杆240元天猫精选去购买这里请注意,如果嫌杆打滑的话,买那种羽毛球缠手胶,带龙骨那种,缠一缠就很好握(我的原创 ),缺点是用得多的话要及时更换。集益覆膜龙骨手胶_淘宝搜索s.taobao.com去看看下面,是一些其他的附件:耳熟能详的哑铃,存在必要指数 ♂♂♂♂♂有些杠铃练不到的肌肉,还得是它来。建议大家还是买组合款,可根据动作进行重量加减。其实还有一种这样的哑铃,可以上杠铃片的,对新手来说不推荐,太粗不好握持 ,太长不好控制重心 。别问我为什么,我买过迪卡侬的俯卧撑器和他的瑜伽球(结实,没味道)一样好用 存在必要指数 ♂♂♂壶铃,足重。这个用来做运动后的拉伸,效果很好。12kg只能算入门重量存在必要指数 ♂♂♂♂♂我这个壶铃的杆子粗细比较。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迪卡侬的,密度更大,握把更小,更好握持。迪卡侬4-16kg壶铃球浸塑哑铃男女训练肌肉锻炼包胶提壶 CRO199.9元天猫精选去购买最后,既然咱们是垫子开头,还是用垫子结尾。瑜伽垫——主要用来放松、做腹肌动作(腹肌撕裂者等等)。以前用的那种很渣的垫子——就这样还是用了近10年!这个垫子虽然不是什么高级货,但是比以前那种还是好很多,关键字:tpe、加宽我这块的缺点是(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材质的普遍现象):平常摩擦系数大,遇(汗)水后很容易打滑 。 不过我不做(也做不了)瑜伽动作,无所吊味了。青鸟加宽80cm无味瑜伽垫男士运动健身垫tpe瑜珈垫子愈加垫防滑毯88元天猫精选去购买你可能会问,我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我一定要在自己家里打造健身房,而不是去专业的健身房呢?专业的健身房当然能让人练得更全面更好,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用在健身这回事上,却是再合适不过。“随时练,坚持练”,比“偶尔好好练”的作用要大的多的多。再一点,自己打造健身房这回事,如果用一生的尺度来衡量的话,其实是更省钱。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去健身房。你也不需要像我这样搞一大堆东西。前提是,你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以后。能够坚持,能够坚持,能够坚持下去。我相信,只要智力正常,身体健康。任何事情,坚持一万个小时以上,你就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祝各位看官都有好身材,好心情。后记:来色魔张大妈4、5年,小弟第一次发心得。从下午到现在晚上快12点,拍照、p图、找资料,组织语言……写这玩意真的好累啊。各位观众老爷要是看到有喜欢或者有点点帮助的地方,不吝打个赏呗。多多少少的我都不嫌弃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再次书写的动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略有删减,原文发表于《建筑遗产》2019年第2期(总第14期),请勿转载。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的金贝尔美术馆是建筑师路易斯 · 康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建筑作品,其设计始于 1966 年,建成于 1972 年,被看作康建筑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建筑遗产(图 1,图 2)。在完成耶鲁大学美术馆后,康再一次获得了在美术馆建筑中讨论秩序与自由的机会。金贝尔美术馆重复使用的屋顶单元被视为结构与空间的完美统一,也是其最重要的视觉特征。在设计初稿中,康就已将结构、设备和采光进行了整合,并演化为我们常说的“拱顶”。无论是不承重的墙体,还是头顶的采光缝,都让这一“拱顶”显得与人们熟知的承重体系不一样。而由四根柱子支撑起的拱形屋顶究竟是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自何种动机,结构与形式结合的创造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归文本来寻找答案。 图1 金贝尔美术馆鸟瞰照片(图片来源: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建构文化研究——论 19 世纪和 20 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49 页)图2 金贝尔美术馆结构跨度示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原图由张婷摄影)1 对于“拱顶”的认知在 肯 尼 思 · 弗 兰 姆 普 敦(Kenneth Frampton)的《建构文化研究——论 19 世纪和 20 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后文简称《建构》)一书中,对康的建构思想有整章的论述。其中在对金贝尔美术馆建构问题的探讨中,弗兰姆普图3 古罗马拱顶建造技术(图片来源: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 : 19 世纪末叶以前》第 3 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第 103 页,图 7-4)敦认为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由一系列筒形拱顶(barrel vault)组成,但结构的特殊性又造成它不完全是拱顶结构,只能被称作为准拱顶(pseudo-vault),换言之就是特殊的拱顶结构[1]241 。对于拱这种结构形态,我们非常容易联想到古罗马的拱券技术。古罗马人最初应用筒形拱来覆盖连续的空间,后期为了突破承重墙的限制以达到建筑内部空间的解放,又发展了十字拱技术(图 3)。而筒拱(barrel vault =cylindrical vault)则是拱顶结构最简单的形式,它实际是由一系列并排放置的拱形成筒状的屋顶形式,因此,与拱平行的两侧墙具有承重作用。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结构形态虽然在视觉上与古罗马的筒拱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的是,它并没有传统筒拱必需的用以抵抗侧推力的承重墙,并且在屋顶上设置了采光口,这些都无疑有悖于人们印象中经典筒拱结构的逻辑(图 4,图 5)。围绕这一点,弗兰姆普敦在《建构》中也提到了相关争议:“在建构技术方面,世人对金贝尔美术馆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其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单体尺寸为 104 ft×23 ft① 的‘假’拱顶(‘false’vaults)及其性质的问题上面。在这方面,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设计令人想起法兰西人在追求希腊—哥特理想的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1]245 图4a 4b 金贝尔美术馆屋顶与两侧墙脱开的形式表现(图片来源:张婷摄影)图5 筒拱筒壳受力流向对比(图片来源:作者绘制)在描述争议的焦点时,弗兰姆普敦用了“‘假’拱顶”这样一个词,似乎意在说明世人的争议集中在屋顶的建构形态与技术是否忠于“拱顶”的结构意图。在国内也有学者从是否忠实于“拱顶”结构出发的角度,来剖析金贝尔美术馆屋顶的建构思想[2] 。遗憾的是,这类论文未清晰还原设计过程,只是通过模糊的结构分析,猜测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结构不属于任何一种经典的力学结构体系,并认为这个“‘假’拱顶”违背外观反映建造的统一逻辑,默认康在设计过程中先确立形式目标,再由结构师计算设计结构的做法。也有学者阐述了金贝尔美术馆的这种“拱顶”结构的非理性,从而认为康并不在意自己是否是一个结构理性主义者 。② [3]
然而,金贝尔美术馆结构形式的产生真的如此线性吗?其结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受力体系?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究竟是如何被一步步整合进入的?金贝尔美术馆在设计过程中曾参考《建筑中的面型结构:结构与形式》(Surface Structures in Building: Structure and Form)一书,建筑师最终选择了一种名为“筒壳”的结构形式。虽然,筒拱(cylindrical vault)与筒壳(cylindrical shell)从结构外形上看十分相似,但受力方式上却有本质的不同,如图 5 所示:筒拱结构可以被看作是平面拱的集合,具有与拱相同的力学特点,拱脚会产生侧推力,由与拱平行的两道承重墙来抵挡拱脚所产生的侧推力,因此筒拱结构可以被看作一种平面结构;而筒壳结构是作为一种双向受力的空间结构存在的,它由壳体、边梁、横隔板三个部分组成。壳体主要承受曲面内的轴向力和顺剪力作用,所以筒壳结构在横向上可以看作拱的受力,而在纵向上则类似于梁的受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筒拱与筒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构,不可混淆为一个概念。而将两者混淆的错误认知在国内并不少见,在一些已发表的论文和日常交流中常有将金贝尔美术馆的结构简单理解为拱的情况。作者认为,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有二:一是建筑师对于结构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二是在解读中常常过于急切地将建筑的某个品质拉到极高的地位,例如“光”,以及可以联系到古典与纪念性的“拱顶”,从而造成一叶障目的现象。1.1 结构的选型——筒壳金贝尔美术馆采用的筒壳具有怎样的特征?与经典的筒壳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若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到筒壳结构的概念。如前文所述,经典的筒壳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壳体、边梁和横隔板(图6)。筒壳结构在横向上以拱的形式承荷和传力,在曲面内产生横向压力,在纵向上以纵梁的形式把荷载传递给横隔板,因此筒壳结构是横向拱和纵向梁共同作用的空间结构。壳板内主要为薄膜内力,边梁是壳板的边框,与壳板整体受力,一般边梁主要承受纵向拉力。筒形薄壳结构端部的横隔板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承受壳板传来的、类似梁作用的剪力,再最终把力传给柱;其二是抵抗壳板由于类似拱的作用而发生的水平展开趋势,横隔板中的横向加筋约束有效地防止了横截面的压扁。根据波长和跨度比的不同,筒壳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很大的区别。按照金贝尔美术馆筒壳结构23 ft(约 7 m)的波长、104 ft(约 31.7 m)的跨度,其尺寸达到了长壳的标准。由于筒壳跨度较大,横向拱的作用力相对变小,此时的长筒壳可近似等同于梁的作用[4]105 。图6 经典筒壳结构形式构件分析(图片来源:同图 5)6a. 经典筒壳结构形式构件;6b. 经典筒壳结构形式构件(横隔板位采用端肋和拉杆形式)1.2 三处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对比金贝尔美术馆的结构与教科书式的经典长筒壳结构,会发现仍有三个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图 7,图 8),分别是:其一,对壳板的特殊处理。金贝尔美术馆的壳板是一种预应力壳体(prestressed shells),壳体下半部分在两边分别设置了三根后张拉钢筋。其二,金贝尔美术馆的壳体顶部为了光线的进入做了宽 0.76 m、长 30.48 m 的开口。其三,金贝尔美术馆壳体两端的拱形横隔加劲板并没有设置横向约束杆件。图7 金贝尔美术馆筒壳结构形式构件分析(图片来源:同图 5)图8 金贝尔美术馆结构元素轴测图(图片来源: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建构文化研究——论 19世纪和 20 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47 页 ,图 7-44)图9 金贝尔美术馆剖面图中的屋顶横撑细部(图片来源:Luca Bellinelli 编, Louis I. Kahn: The Constructionof the Kimbell Art Museum ,1999 年版,第 143 页)为何会有这三处不同,它们分别带来了哪些优点和难点?第一,关于壳体内的后张拉钢筋,当筒壳结构的跨度超过 24 m 时,可能因结构自重产生过大的挠度,从而使结构变得不稳定。如果对壳体施加预应力来平衡其自重,则挠度大小可以得到控制,使大跨度不再成为问题[5] 。金贝尔美术馆为了达到 104 ft (约31.7 m)的跨度,其预应力混凝土壳体正是通过张拉钢索来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得两种材料实现配合减少了大跨度产生的结构挠度,即通过现代钢筋混凝土技术提升了筒壳的性能(图 10,图 13)。第二,壳体顶部的采光开口处理。关于这一点,可以在相关的结构书籍 ① 上了解到:“不论长短壳,都可以在壳顶开纵向天窗。由于筒壳是整体受力的,开设在筒壳上的天窗洞口或天窗带会直接影响壳体的受力性能,因此洞口开设有较严格的规定。由于筒壳的壳体中央受力最小,故洞口宜在壳顶沿纵向布置。洞口的宽度,对于长壳,不宜超过波长的 1/4, 纵向长度不受限制,但孔洞的四边必须加边框,沿纵向还须每隔 2 ~ 3 m 设置横撑。” [6](图11,图 12)图10 预应力壳体后张拉筋分布图(图片来源:Komendant.August E., 18 Years with Architect Louis I.Kahn ,Aloray, 1975 年版,第 123 页,图 12)10a. 壳体侧面 10b. 壳体顶面 10c. 壳体两个部图11 带有天窗孔的壳体图示(图片来源:叶献国主编《建筑结构选型概论》第 2 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198 页,图 17-26)图12 圆筒壳的开洞处理(图片来源:同图 11,第 199 页,图 17-28)图13 壳体端肋的后张拉筋补丁(图片来源:张婷摄影)根据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平面和剖面可以发现,壳体顶部的开洞处理正是严格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设计的,完全符合壳体结构的受力逻辑(图 8,图 9)。第三,筒壳两端的拱形横隔加劲构件。弗雷德 · 安吉勒(Fred Angerer)在《建筑中的面型结构:结构与形式》一书中写到:“在这种情况下,拱形顶的外壳会将屋面整个荷载传递到边缘构件。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条件 , 它的横截面形式必须高起来平衡这种侧推力。如果想完全避免这种端头的侧推力,那么端头截面的末尾切线必须是垂直的。半圆,椭圆和摆线这几种曲线形式能够达到这种条件。” [7]44也就是说,半圆形、椭圆形及摆线形 ②这三种形状的截面都可以让壳体把力垂直传递给柱子而不产生侧推力,因此就不需要横向的约束构件(图 14,图 15)。最终,金贝尔美术馆呈现的摆线形拱顶结构,端头仅有一个拱形的约束构件(图 16,图 17)。图14 筒拱与筒壳力学性能的区别以及三种曲线(图片来源:ANGERER Fred, Surface Structures in Building:Structure and Form ,Alec Tiranti,1961年版,第42-43页)图15 三种末端切线垂直的曲线(图片来源:作者绘制)图16 筒壳结构中的传力图解(图片来源:Luca Bellinelli 编,Louis I. Kah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mbell ArtMuseum ,1999 年版,第 110 页)图17 筒金贝尔美术馆立面(图片来源:张婷摄影)通过以上解释,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贝尔美术馆的筒壳结构为了满足平面的大跨度、剖面的空间尺度和光线进入的需求以及几何曲线形式的完美,做了多种构造处理和几何选型。筒壳结构在当时无疑为设计概念的落地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参与工程的弗兰克 · H · 谢伍德(Frank H. Sherwood)在评价结构师奥古斯特 · 科门丹特(August Komendant)时称:“摆线拱的设计在当时世界上可能是唯一的。” [8] “假拱”的说法仅存在于后人的解读中。金贝尔美术馆合理的结构形式满足了对于功能的需求,但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构配合造型的建筑项目。通过结构的线索去还原设计的过程,会发现对结构的探讨与摸索在设计的三个重要阶段中,时隐时现地出现在工作进程中。 2 设计中的三个阶段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初稿中的折板天花又一次出现在金贝尔美术馆最初的草图中,在剖面结构上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康对于这一经验的再次运用(图 18)。《路易斯·康:建造艺术,建造科学》(Louis I.Kahn: Building Art, Building Science) [9] 一书曾提到,金贝尔美术馆在最初提出设计概念时并没有结构师参与,如同任何一个设计项目的开始,康按照自己对屋顶结构受力方式的理解绘制了第一稿具有标准柱网(墙体)的平面,他最初将这些屋顶单元阐释为横跨开间方向的一个个短向受力的拱顶,而不是后来长向的“筒壳”梁。此时的设计概念可以总结为建立具有丰富空间的平面和有强烈秩序感的覆盖单元体的关系,以及单元体剖面对光线和设备的整合,它们是设计师在第一阶段最重要的议题(图 19,图 22,图 23)。图18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结构草图(图片来源:LESLIE Thomas, Louis I. Kahn: Building Art, Building Science ,George Braziller,2005 年版,第 140 页)图19 第一阶段设计稿的折板顶模型(图片来源:LESLIE Thomas, Louis I. Kahn: Building Art, Building Science ,George Braziller,2005 年版,第 185 页)图20 第二阶段设计稿“H”型平面模型(图片来源:SPECK Lawrence, Architecture is a Team Sport ,载于 A+U(Kimbell Art Museum—Drawing Collection) ,2015 年第 7 期,第 18 页)图21 第三阶段设计稿的“C”型平面模型(非最终稿)(图片来源:Luca Bellinelli 编, Louis I. Kah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mbell Art Museum ,1999 年版,第 33 页)图22 第一阶段设计稿草图剖面(图片来源:同图 19,第 184 页)图23 三个重要设计阶段的平面——第一阶段设计稿的折板顶平面,第二阶段设计稿的“H”型平面,第三阶段设计稿的“C”型平面(图片来源:同图 19,第 196 页)在 1967 年 3 月第一稿方案完成后,总的策略得到了业主认可,但因为建筑剖面高度过大,不符合业主对博物馆亲和感的想象而被要求修改。因此康从 1967 年 3 月到 9 月之间都在根据业主的尺度需求改动屋顶的形式并调整剖面高度,从折线屋顶到半圆形屋顶再到压扁的曲线屋顶,最终满足了业主对亲和感的要求,只是曲线不够优美,需要进一步优化。此时尺度相较于结构成为了更重要的形式调整因素。此后,设计似乎在调整“不够优美的曲线”中陷入了僵局,这时康的助手马歇尔 ·迈尔斯(Marshall Meyers)读到了弗雷德 ·安吉勒的《建筑中的面型结构:结构与形式》一书。书中提到了半圆形、椭圆形和摆线形的几何形式,在此项目中,摆线形不仅具有几何上的美感,而且,相较于椭圆形屋顶,摆线形屋顶更容易与墙体形成平顺的交接。更重要的是,该书正好在同一页分析了筒拱与筒壳的力学性能[7]42 ,两种结构与跨度关系的区别让康与助手们逆转了他们一开始对于屋顶结构跨度方向的设计。此时结构师开始介入项目并扮演了重要角色,奥古斯特提出了筒壳结构的选型方案,为设计初始阶段的概念落地提供了可能性。筒壳结构长跨方向类似梁的特点相较于筒拱结构提升了平面的自由度。基于初始的平面意向,康根据结构进行了功能排布调整。因筒壳跨度较大,不能承受自重以外太多的重量,这使得原概念中筒壳拱顶中心悬挂的设备管道被移动到了筒壳两侧壳脚处。在第二个设计阶段中,在满足了基本的尺度氛围后,结构师的意见开始被整合进来并反馈到平面和剖面上,并足以影响功能分布及形式呈现。结构设计对于建筑师的概念既有推进延展,也产生了一些限制。在第二阶段设计稿被提交给业主之后,筒壳屋顶施工预算的增加成为了业主在功能形式之外更为关心的话题。在缩减预算的多次尝试均告失败后,业主要求建筑师进行一次大修改。“H”型平面还因功能分区问题遭到业主的质疑,因为在美术馆更换展品时,参观者在中心流线的主廊道上将会看到另一半空荡的展区,这不符合业主对于建筑应时刻具有欢迎感的设定(图 20)。在 1968 年 8 月呈现的第三阶段定稿方案中,一个同时解决了造价和功能问题的“C”型平面终于诞生:通过更正式的门厅连接起左右两侧的临时展厅与固定展区,以方便另一侧随时关闭;单元筒壳屋顶数量及长度得到了控制,更集约、经济地与功能布局整合起来。这一阶段在造价、业主意见等现实压力下,结构、功能与设备等各方面更进一步地紧密契合在了一起(图 21)。尽管后期还有功能布局及天井位置的调整,但第三阶段设计稿的“C”型平面成为了后期设计深入的基础。回顾三个大的设计阶段,这一经典案例和任意一个当代设计项目一样,也有具体的预算、时间与工艺的压力,有业主的诉求,有结构师参与形成的对设计的推进和约束,也有其他建筑师和设备专家,如屋顶下部反光装置的设计师理查德 · 凯利(Richard Kelly),参与产生的各种推进和偶然获得的成果。这些因素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交织在一起,形成对设计原初概念的冲击。康并不是神话式的存在,但当金贝尔美术馆的设计概念在落地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冲击可能去往某一未知方向时,他却能够在最后一刻还坚持最初的概念内核,或许这正是他作为建筑师的职业能力的体现,也是这个经典项目值得解读的意义之一。时任金贝尔美术馆主管的理查德 · 布朗(Richard Brown)在谈及康时,曾将他与密斯、柯布西耶相比较,认为康更愿意听取不同意见,无论是关于建筑整体的策略还是细部的做法[10] 。后人在了解到金贝尔美术馆背后的各类贡献者的故事之后,更加认为康是这一建筑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大功臣。3 金贝尔美术馆的批判路径重读金贝尔美术馆时,图像以及相关研究的文本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一些偏差也会随之而来,例如倾向于认为作为结果的建筑的每个部分都被赋予了“瞬时的”合理性,例如随处可见的将光与精神性、纪念性等直接联系的文献。康在金贝尔美术馆中呈现的形式、结构与其“纪念性”固然存在多角度解读的可能,这毫无疑问也是谈论该建筑时的重要话题,但当我们通过某一话题,例如“拱顶”,来重新审视金贝尔美术馆时,我们会发现如果仅盯着最终稿的方案和细节,而缺乏对案例整体的把握,便十分容易被某一个夺目的因素把控,急促地得出结论,这其实无法带来对这类现代建筑遗产的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作为建筑师,尤其是建筑研究者,由单个概念进入建筑项目是常有的事。常规的由空间、结构、细部的单一线索去解读案例的做法可能是过时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更倾向于通过某个角度进入案例,获得尽可能整体的设计过程认知,而不是直接或仅仅基于建筑最终呈现的形式进行感怀式的分析。康的金贝尔美术馆当然无法脱离他对历史形式记忆的参考以及对建筑纪念性及永恒感的追求,但基于他心目中的光的空间、自由的平面秩序及新的结构技术创造的“拱顶”却成为了新时代的里程碑。在金贝尔美术馆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海鸥翼形的筒壳顶可以说在当时的薄壳空间结构理论领域跨出了实践性的一大步,这得益于结构师奥古斯特 · 科门丹特做出的不可忽视的贡献。奥古斯特后来编写《与建筑师路易斯 · 康的 18 年》(18 Years with Architect Louis I. Kahn)一书时,甚至把金贝尔美术馆的成功大部分归功于自己[11] 。但毋庸置疑,康的角色是结构师永远不能替代的,在表达建筑艺术性和抽象思考等方面,完美的结构形式并无传递更多信息的能力。尽管路易斯 · 康本人也把金贝尔美术馆的屋顶称作为“拱顶”,但这早已不是一种历史形式的拱顶,或许可以把它称作属于康的“拱顶”。对于金贝尔美术馆的再观察始于“拱顶”,但没有止步于“拱顶”结构本身,这样的路径让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受益匪浅。而这样的分析,对于理解这份现代建筑遗产的价值以及日后可能面对的保护问题都是大有助益的。当金贝尔美术馆逐渐变得真实和具体时,康以建筑师角色进行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鸣,这是在第一眼看到金贝尔美术馆时,我们未曾想到的。参考文献[1]肯尼思 · 弗兰姆普敦 . 建构文化研究——论 19 世纪和 20 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 [M]. 王骏阳 , 译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7.[2]王志强 . 金贝尔美术馆的拱顶建造简析 [J]. 建筑与文化 , 2009(10): 85.[3]汤凤龙 . “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路易斯 · I · 康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126.[4]Aurelio Muttoni. 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M]// Luca Bellinelli. Louis I. Kahn: TheConstruction of the Kimbell Art Museum.Milan: Skyra Editore, 1999.[5]林同炎 , S.D. 斯多台斯伯利 . 结构概念和体系[M]. 高立人 , 方鄂华 , 钱稼茹 , 译 . 第 2 版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9: 279.[6]叶献国 . 建筑结构选型概论 [M]. 第 2 版 .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3: 198-199.[7]ANGERER Fred. Surface Structures inBuilding: Structure and Form[M]. [S.l.]: AlecTiranti, 1961.[8]SHERWOOD Frank H. MANNING Dewayne,MEYER Katie Pierce. Collaborating on theMaking of the Kimbell Art Museum[J].A+U, 2015, 538(07): 64.[9]LESLIE Thomas. Louis I. Kahn: Building Art, Building Science[M]. New York:George Braziller, 2005.[10]SPECK Lawrence. Architecture is a TeamSport[J]. A+U, 2015, 538 (07): 18.[11]KOMENDANT. August E. 18 Years with Architect Louis I. Kahn[M]. Englewood, NJ:Aloray, 197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