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谁知道平安保险核保怎么核的的意思?我不太懂。

由于大多数人对重疾险存在有很多误区,包括许多从业多年人员,网销渠道和线下渠道亦是如此,所以我想从0开始说。从业也有几年了,但发现每个咨询保险的人都对重疾险有无数的问题,今天想把多年经验给大家总结成文章方便认知了解。我把中国大陆目前现有在销售重疾险的公司产品大部分都下载下来翻阅对比,大约70多家公司产品,并再查阅大量医学数据,得出的结论“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适合自己个人的产品”重疾险的由来与意义重大疾病保险于1983年在南非问世,是由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最先提出这一产品创意的。他的哥哥克里斯汀-巴纳德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马里优斯医生发现,在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后,部分患者及其家庭的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康复治疗。为了缓解被保险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实施重大手术后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他与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很多人对重疾险有很大的误区,认为重疾险就是解决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的救命稻草。但我很诚实负责的告诉大家并不是,解决治疗费用的功能只有少部分,我没说错就是少部分。众多代理人都喜欢用“确诊即赔,先拿钱后看病”的话术来解说重疾险理赔情况,事实上是误导消费者,给予了消费者过高的期望值。事实上重疾险理赔情况如下图:事实上我们都基本都是交了住院押金后(住院押金通常几千到几万),手术治疗已经开始,然后才能获得理赔所需要的诊断报告,然后再申请理赔递交资料,保险公司收到完善资料后,理赔金通常一个月内打到指定受益人银行卡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重疾险,我选择最高发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3种重症疾病说明下,恰好这三种重疾情况也基本能够完全代表所有重疾险的情况。目前所有保险公司目前理赔数据重疾险疾病最高发的是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占比60%左右,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占比20%左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心梗和脑中风。癌症的5年生存率目前中国已经超过了40.5%,5年生存率患者后面因癌症复发转移的概率低于10%。癌症在早期确诊时候就可以获得理赔金,实际上是能起到很大保障作用,钱越多治疗效果越好。有很大部分是没钱治,所以不治才走掉才拉低了数据,事实上2个人得癌症,基本就有1个人能活下来恢复到较好生活水平。到达重疾标准的心肌梗死情况的人,有一大批人没有机会治疗,直接死亡,如果直接死亡不含身故保障的重疾险是无法获得理赔金的,只能拿回当年对应的现金价值。有一半以上人发生心梗是有机会治疗,并且多数恢效果整体都还可以,有一半左右治疗者在术后还能回到工作岗位,恢复到较好生活水平。因为没有具体权威统计数据,暂时不好说明,只做参考,个人翻阅资料看到预估是30%~40%左右,有一点百分百肯定的是比癌症活下来的人要少,致死率比癌症高。脑中风后遗症这个疾病基本属于老年病,发病平均年龄63岁。跟心梗一样,初次发病直接带走一大批人,大约占比5%~15%左右。剩下的50%瘫痪了,没瘫痪的没到达理赔标准不赔付,脑中风偏瘫最佳恢复时间是6个月内,6个月内恢复的也不赔付,也就是真正瘫痪一部分了才能赔付。要注意的是,患病者虽然有偏瘫状况,但不是失去思考能力。有数据表明患过脑中风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达到62%以上,6~10年超20%。这就是重疾险重症的真正面貌但要郑重声明两点:一、这里说的都是重疾险的重症,还不含盖前症、轻症、中症。但目前重疾险重症发生的概率比前症、轻症、中症加起来发生的概率还都要高。越大的风险越才是值得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轻症、中症的危害不致命,其次大多数情况不会让人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前症太宽松,基本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如何能够在前症、轻症、中症时期就发现,这里目前主要靠运气,其次是科学体检。二、这是目前的数据,还不考虑未来医疗水平计算上升的变化情况,目前国内医疗水平成长速度还是很快的。中国一定会伟大复兴,这是必然的。重疾险的意义实际上是解决重大疾病活下来的人带来的“治疗费用,尤其是器官移植几十万起步,康复及护理费用6个月~7年,家庭支出费用6个月~7年”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条件才理赔太坑,无法接受,就可不必关注重疾险了如果选择购买重疾险为自己将来的风险防患于未然,也要清楚一点,重疾险是只赔付合同里有的疾病,合同里面没有的疾病是无法赔付的,什么阑尾炎、痔疮的不是大病,不赔的重疾险哪些疾金病含量高,你一定要知道,以下疾病占比理赔率的95%以上28种重疾和癌症轻度、轻度心梗、轻度脑中风后遗症,是保监会全国统一定义的,主要看剩下轻症、中症重要提示:先看自身有没有显现风险,其次覆盖面越广则越好。也并非一定要含盖所以疾病的产才可以买,适当取舍,对症下药。风险显现有:家族史、已有体检异常、生活习惯、职业风险、地区常发疾病等。举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使含盖上图所有疾病,但对于该类型人群,实际上对肝疾病有保障更为重要,而缺少肝硬化疾病保障反而没有更好的优势,一味追求上图疾病全面是不可取的。对于该类人群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含盖肝部位保障疾病多的产品。重疾险这么多,该怎么选?我大致分为几个版本如下图:临时工优点:1、短期价格低,适合短期经济收入少的毕业大学生缺点:1、续保稳定性不足,停售后可能因健康变化无法购买新产品,可能存在真正需要用的时候无法保障。2、初期价格低,但每年需要缴费,每年费用都会增加,长期计算比20年缴费的还要高出许多。3、完全消费型,到期后合同完全终止,无任何返还。4、现金价值基本算是没有。经济型优点:1、杠杆较高,险种完善,实用性超强缺点:1、70岁前未出险,后续无保障,并且保费完全消费掉了。2、未到理赔标准而身故,退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很低。主流版优点:1、疾病保障完善,实用性强,价格亲民。缺点:1、未到理赔标准而身故,退现金价值,通常35岁前投保,70岁左右现金价值高于已交保费;热门版优点:1、综合价格亲民,实用性超强,能在家庭责任最重时候得到更好的保障缺点:1、未到理赔标准而身故,退现金价值,通常现金价值最高峰也低于已交保费。热门加强版优点:1、实用性超强,价格相对实惠,适用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缺点:1、未到理赔标准而身故,退现金价值,通常现金价值最高峰也低于已交保费。安心版优点:1、保额基本一定能拿到,疾病可赔保额,身故可赔保额;2、非常适用不喜欢费心思和搞得太复杂的人。缺点:1、赔付重疾保额后,不再赔付身故保险金。智商税版优点:多次赔付,保额可以累计叠加赔付缺点:1、多次赔付实用概率低,价格高。2、多次赔付限制多:1:得了癌症,再得癌症,第二次癌症不赔,癌症是目前公认最高发二次发生的。2:大多数产品都有这样一条免责:同一疾病原因,同次医疗行为,同次意外事故,导致两种只赔一种。假设得了白血病,赔付后,后面找到匹配的骨髓移植,但骨髓移植就不能再赔付了,只有完全不关联的两次重大疾病才可以赔付多二次,实际用到的概率较低,所以跟保费价格性价比不匹配。目前全行业重疾多次存在市场上并没有几年时间,数据欠缺,但从医学上一个人间隔一年以上获得两次完全不相关的重疾是极少数的。目前行业内据我了解到只有一次理赔是两种完全不相同重疾获赔的。这是常见的两个条款,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第一个条款,写着同时确诊,第二个条款写着初次患上,从字面意思第二种是肯定不能赔的,第一种存在争议。我的做法很简单,凡是存在模棱两可的,就往坏的想准没错。我后面也跟该公司理赔部门联系确认过了,确实是不赔的。某大V测评确实做得非常好,要是再负责核对下就更好了。目前市面上真正重疾险不隐藏分组的产品是非常少的,即使是真正的重疾多次不分组价格也都比较昂贵,个人看法从实用性和价格看划不来。自然如果多次赔付的产品和单次赔付的产品价格一样,那肯定是多次赔付的产品有优势。杀猪盘版优点:1、保单有收益,有病保病,无病给钱。缺点:1、保费超级贵,是纯保障型产品的两倍左右价格。2、多出去一倍的保费买个增额终身寿收益高一大截,灵活性强很多。3、有损失风险,很多返还型产品出险后就无法返还保费了。太过复杂看不懂?没有关系,不喜欢费心思就选择安心版,只要不违法百分百能赔钱,价格虽然会高点,但本身也算不吃亏。喜欢学习和方案组合研究的建议多看看热门版和热门加强版。选择什么版本取决于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对风险保障管理的能力决定,个人看法只要不选择智商税或杀猪盘就可以了。保额应该具体买多少?保额是解决实际风险会带来多少损失,买太多会增加家庭支出负担,买太少解决不了问题也很头疼。重疾保额度公式:治疗费用带来损失部分*时间+康复及护理费用*恢复时间+品质支出费用*影响时间=保额假设:宫颈癌治疗时间6个月,后续恢复2个月,重回职场领3个月底薪,抛开什么复发转移概率,都按较低标准计算治疗费用:多疗程总治疗费用20万,社保能报销50%左右,再加上百万医疗险报销,剩余通常不会很多。(前提能正常承保上百万医疗险)如果没有买上百万医疗险或者被除外承保的,就是剩下10万需要补充(买保险买得早可能就很轻松省下10万块),目前看到大多数人事实上都是出现体检异常后才了解保险的,其次百万医疗险目前续保能力还需考验,我就按没有百万医疗险报销计算,有防备无万一。保额多个十万八万,用到了就当精神慰问金,心疼下自己或者家人。康复及护理费用:每天300块,一个月约1万,保底6个月算,一共6万(仅含护工费用和伙食费用最基础的费用)支出损失费:原本你应该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还房贷,可能老人也需要你给点钱养老,回到职场需要3个月的恢复期,恢复期领底薪。这里可以假设根据自己情况计算当下的支出有哪些是刚需的,再计算出来。结论:支出越多,需要保额越高买得越晚,保额需要越高病越严重,保额需要越高个人建议只要需要买重疾险,或者只是随便买买,当买个护身福的,不要低于30万,不然可能第一道门槛就很难跨过去,或者需要动用自身现金流存款(能一直保证保持有几百万现金存款的当我没说),没有现金流揭不开锅个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曾经某位大佬个人几亿资产,患上肝硬化竟然也需要众筹治病。中国许多人有个很不解的心理状态,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得比我风光,只要过得比我好我就嫉妒,我就想要把对方比下去。当对方落寞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今天过上好日子,别忘记自己艰辛苦难的时候,人生到了一定水平可以成长慢点,但经不起倒退,因为一大堆人在看笑话,时光也不会倒流,你也没有青春再来。应该花多少钱配置重疾险?这里需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重疾险只是保险中的一个板块,有不可代替功能,但也同样存在不足,保险是一个组合,而不是一个单一险种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对于支出性保障型保险基础主要有4大险种: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在这4个险种中费用占比最高。现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有生活费支出、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支出、老人赡养压力的,并且重疾险是一个长期交费的险种,中途中断了不光保障没有了,保费也是拿不回来的。所以从整个家庭损失性风险保险方案规划总保费,一定不要破坏家庭刚需支出,并且根据自己的收入稳定性去考量,应该控制在家庭收入5%~15%之间。收入极高者不在此定律,收入1000万,拿50万买保障型保险,也是很荒唐。第二个层面对于产品渠道的选择,保险销售的渠道事实上很多,有:个险代理人渠道、网销渠道、经代渠道(如明亚、大童)、企业团体险渠道、电销渠道、银保渠道。不同的渠道价格差异是挺大的,但保障几乎完全相同,服务方式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自己愿意为谁付费。个险代理人渠道目前所有渠道费用最高的,网销渠道是目前所有渠道费用最低的,两者的差距最为鲜明。选择不同的渠道,费用会增加或节省都是很大数目的。假设:网销产品:一个大人的保费是1万,夫妻双方就是2万,孩子5000,一共整个家庭2.5万。线下渠道:可能是,一个大人1.5万,孩子7500,一共就是3.75万,就相差1.25万一年。20年交完相差就25万左右所以选择很重要造就渠道价格差异的原因是:个险渠道因为有众多分支机构,招聘代理人,培训代理人,活动激励,增员活动组织等,所以成本较高,费用也会自然高些。而对于网销渠道的产品则不同,只需要最基础的运营费用,做好产品分发给各大经纪渠道,没有这么多的成本包袱,保险公司会花更钱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当中,只要产品好不怕市场不买账。毕竟在安全性一致的情况下,产品保障更多,价格少一大截,服务各有千秋的情况下,拒绝的人还是很少的(目前个人买的都是网销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选择哪个渠道呢?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第一种:只在线下找产品的消费者,就没考虑过需要透明和对比。就好比去买衣服,走到哪个店面就看看喜不喜欢,合不合身,最多就是周边几家店面看看,差不多就买了。不求买得更合适,只求花钱花得爽,我性由我不由天。第二种:上网看保险的消费者则完全不同,就跟逛淘宝一样,我可以同时看全国各地的商品,我要多方面综合考量,价格、质量等等等。善于学习追求更优方案,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是人人都适合网销产品,也不是人人适合线下渠道产品,主要看性格偏感性还是偏理性和钱包厚度。还有一种就是没得选择,只能看哪个渠道的产品可以承保你。有人会问网销产品是不是阉割版的。我很客观公证的说:网销渠道A货最少,也有存在,代理人渠道A货最多,太P超e保就是很出名的A货(不止续保事件,其实ICU不报销,网销版的就报销),有太多公司产品我就不提了,说不完。总之擦亮眼睛最重要,不会看可以问我。对于线下渠道喷线上渠道的,或者线下渠道喷线上渠道的,我说句公道话不一样的渠道产品适合不一样的人群,钱是消费者的,我认为保险业务员属于做保障方案服务的提供方,尊重消费者选择,提供自己有,消费愿意接受或者需要的服务即可,消费者怎么选是他们自己的权利。不能忽悠客户,歪曲事实,也不要阻拦客户去对比多渠道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服务水平,多干事实(这话也送给自己,嘿嘿)购买重疾险一定要知道的事“健康告知”人身险跟车险不一样,车险只要看清楚保障内容和免责条款,网点分布就可以了。但人身险不同,要看保障内容和免责条款,还需要看健康告知,网点分布重要性不高,因为理赔只看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的诊断报告。许多人习惯把车险的观念照搬到人身险上面,这个还真的是误区挺多的,游戏规则不一样。拒赔的人,80%以上都栽倒在这里了健康告知是很多人不懂的地方,也有很多专业度较弱的代理人也被自己给坑进去了,特别是有些人是完全被保险公司当枪使的。百度: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对应的案件编号(2019)鲁0202民初6008号:因为代理人不懂健康告知,平安把代理人给告了,代理人赔了26万多,二审维持原判,这个代理人真特么又惨又无辜。还有个从业十几年的代理人给自己老公买了多家保险公司多份重疾险和防癌险,患上甲状腺癌拒赔的,拒赔原因是健康告知上询问到“超过XX保额”,她未如实告知,后面遭到拒赔,而拒赔他的公司就是她自己所在的保险公司。(2020)鲁02民终5352号:作为该保险公司代理人,无视健康告知,自己亲身手挖坑自己老公,少赔50多万,二审维持原判。这里并不是想借此讽刺这些人,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和现实,就是很多人确实就是不懂健康告知,可能卖你保险的人从业十几年了,但是依旧半懂不懂也都很正常。不要觉得很奇怪,一个金字塔模型的洗脑方式,存在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而是整个行业机制的问题。中国有5000万曾从业过保险代理人,不知道你们能理解这意思不。我个人从业经验判断目前可能有超过30%重疾险保单是没有做过健康告知的,这才是理赔难的真相。提示下已经有购买过保险的人,建议你们早点做保单检视,看清楚保障内容和健康告知是否跟之前印象的一样。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再检视可能就迟了。这里我多说几句:1、健康告知是购买人身险很重要很重要的必需环节,绝对不可以轻视2、当自己不确定时符不符合情况时,一定要核对体检报告确认后再进行投保3、健康告知涉及保险医学跟医生的医学有所不一样,在保险核保上不要听医生的,医生说没事的,到保险上可能是很大的事。也恳请各位慈悲为怀医生大佬,别好心做坏事,医生是救死扶伤,管的是能不能治好。保险只谈风险保障,能不能买,能不能赔。理赔的时候医生诊断报告说得算,核保的时候医生说的不算。4、积极主动跟你的保险业务员说明情况,他不专业,导致让你带病投保,他要赔钱负责的。自己瞎捣鼓,累的是自己,也很难搞明白,业务员本身就应当为你提供这些服务帮助。不用担心业务员泄露你的隐私,泄露你的隐私是违法的,一个是违法保险法,基本会判禁止从业和处罚款数万,其次属于民事侵权,民事诉讼再让赔偿。健康告知是有《保险法》支持的,不可以不告知、谎报、隐瞒;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用答。通常健康告知都会询问以下几点,方便大家认知和回忆,我进行简化询问:1、2年内或者5年内,有没有健康异常住院或手术,或被建议治疗?2、有没有长期服药超过1个月以上?3、2年内或者5年内,有没有体检异常?(90%人都会涉及这条)4、6个月内身体有无明显异常症状?5、从出生至今有无需要手术、住院、长期治疗、或长期定期检查?(感冒发烧住院不算)6、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7、女性告知:当前怀孕是否满27周,或存在妊娠期并发症?8、3周岁以下儿童告知:出生体重低于5斤?孕周低于37周?难产、畸形、智力低下等?9、生活习惯:严重抽烟、喝酒10、职业:是否从事危险性较高的职业?
家庭主妇通常会被限制保额11、投保史:有没有被拒保或条件承保情况?
累积保额超过XX万? 有没有理赔过人身险?12、体重过低或过胖?13、年收入是否低于10万?如果你全部不涉及上述询问,那全国几十家保险公司产品大部分随你挑选。如果不是,那就需要进行核保,看哪家公司愿意对你的情况进行承保。目前核保方式一共三种:人工核保、智能核保、预核保核保结果有: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拒保正常承保:最优结果,也就是合同约定的保障全部享有(最喜欢看到的核保结果)加费承保:次优结果,合同约定的保障你都享有,但是需要增加一部分费用,通常可能是50%左右的费用。(早点买不就省钱了)除外承保:假设有甲状腺结节,很容易就对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引发的疾病不承保。缺少部分承保范围(这也是保险为什么一定要健康时候买,保得全)延期:身体状态无法完整判断,通常需要观察一两年后才能判断,所以延期待定。拒保:明显异常状况风险情况比较高,无法提供保障,简单意思是你大病的概率很高。智能核保:目前仅有网销渠道产品有此核保方式,是通过网页链接的方式操作,直接把涉及健康告知部分,按询问流程如实告知即可获得承保结论,投保后保单会体现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假设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优点: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方便快捷得出结论,不真正投保时不会留下记录。投保后保单上也会记录写明整个过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翻脸了。缺点:只有常见的亚健康可以使用,对复杂点的就无法使用。人工核保:提交涉及健康告知询问状况的资料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核保部门由人进行核保出结论。线上线下渠道都有,不过不是每家保险公司都能提供人工核保。什么时候需要人工核保?1、智能核保没有相应选项2、情况是体检报告状态没有到直接判断拒保,也无法直接判断承保条件的时候。3、有在别家保险公司拒保、理赔等情况下。4、涉及健康告知询问,且情况特殊或复杂。线下渠道的核保方式就是人工核保。例如你想买份重疾险,自己身体有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乙肝病毒携带等多个体检异常,这时候保险公司会让你提供近半年复查完整报告,没有报告的,会指定你去保险公司合作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最后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会有核保结果通知,通知结果就是我上面科普的5种情况之一。人工核保存在一个风险,人工核保一定会留下记录。而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健康告知询问当中都会必问有没有在保险公司当中出现核保拒保等情况。假设:原本你在三峡人寿保险公司有产品完全可以正常承保,但是自己又比较倾向中国人寿的产品,然后你直接选择去中国人寿进行人工核保,因中国人寿相对健康要求比较高,核保结果拒保。此时你再回头选择三峡人寿的产品时候,你已经留下拒保记录了,也需要走三峡人寿的人工核保。人工核保结论是核保老师做判断的,每一个核保老师的水平和经验都有所差异,增加了不确定风险,即使在健康情等条件况完全没有变化的情况,也存在拒保风险。所以这里给个建议,如果有保险公司较好条件承保时,优先选择承保条件好的产品。
即使不想放弃主意愿产品,也可以在投保好条件承保好的产品后,再进行去核保自己喜欢的产品。虽然繁琐了点,但是相比可以把风险转嫁走,还是值得的。如果你不按这个顺序走,有很多时候你想回头,也没有人接受你了,这时候没人愿意承保你,你的状况又不好的情况,所有的损失风险都需要自己承担。线下渠道人工核保和网销渠道人工核保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线下渠道人工核保:缺点:1、通常如果你本身只有一个或两个指标异常,但保险公司也会让你做一个全面的体检,这里也存风险把之前看不到的也都查出来,对于承保反而比较不利。2、这条单凭个人经验,我不太理解有些核保老师是不是有毛病,单纯一个甲状腺结节2级都能拒保,网销产品最差都只是除外承保,部分产品正常承保。优点:1、体验较好:体检免费,体检通常业务员也会陪同引导。核保标体通过后又不投保,体检费要补交,哈哈2、对于消费者身体情况极其复杂的,线下渠道对这类情况的把控度更高,所以承保概率更高。例如曾经我一个客户已经患过甲状腺癌,刚做完手术第4个月,某经代渠道人寿公司就可以标体承保。如果是网销渠道的产品基本需要最短时间的半年,久的5年时间才可以标体承保。网销渠道产品人工核保:缺点:1、体验丢分:只能本人操作。2、体验丢分:资料照片要一张一张的拍照片上传,没有办法用打包压缩包,也考验客户照片技术。3、情况特别复杂的,大概率会直接拒保或延期,原因是很多人跟医院有关系,会修改诊断报告或者体检报告,保险公司毕竟没看到你体检过程,会尽可能降低被坑风险。优点:1、网销渠道是直接在产品链接上走智能核保,再选择人工核保,提交相关资料并以文字描述情况就可以完成了。如果资料不充分或者需要复查哪个方面,保险公司会反馈回来,消费者在约定时间内提供报告即可。不需要做全身检查,增加拒保风险。预核保:预核保是保险公司针对准客户提供的一种核保方式,对难投保的人是一种福利。跟人工核保大致相同,主要不一样的是即使拒保也不会有留下记录,但也同样通过后投保,保单上也不会写明。有担心保险公司翻脸不认人的可以申请要张批单,不过印象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提供批单,实在不放心就再走人工核保或者补充告知。网销产品预核保体验会比人工核保好,可以由保险销售人员协助帮忙填写提交,可上传PDF等文件。优点:方便,隐秘缺点:没批单就很烦,其次很多公司都不提供预核保。总结一下全文内容:一、认清重疾险实际运用情况与解决的问题二、含金量高的疾病一定要认识三、重疾险形态大致分类及优缺点四、保额计算公式五、多少钱买保障保险合适六、保险销售渠道很多,价格也差很多七、买人身险一定要合规进行“健康告知”八、核保的三种方式,5种结果购买重疾险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1、我清楚重疾实际理赔情况和意义后是否可以接受?2、我应该买多少保额才能起到真正保障的作用?3、我应该花多少钱配置保险合理?4、保险销售渠道这么多,我能够接受哪种?哪种对我有优势?5、重疾险哪些疾病含金量高,我的情况时候哪些疾病一定要含盖到?6、我的健康情况能够选择哪家保险公司?如果你看完这个文章还是不会怎么选重疾,那你就咨询我吧!浅度咨询不收费,深度咨询收费咨询我之前请先梳理好自己的问题,我要问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你省时间精力,我高效回复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