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律债务和解和债务调解、债务重组是什么有啥区别?


个人破产——重整、和解程序之间的区别与选择
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可知企业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最本质的区别是企业在破产重整程序中会引入重整投资人,重整程序终结后,重整投资人将根据重整计划约定接盘重整企业,一般企业股东或控制权发生变化。而企业破产和解程序则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和解谈判,不涉及引入投资人问题,公司股东和控制权不变。
2021年3月1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根据《个人破产条例》,无论个人破产重整或者和解程序均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调整,由于自然人不同于法人企业,个人破产均不涉及投资人介入问题。
那么,在个人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均不涉及投资人的情况下,个人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下文,笔者将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圳中院”)司法实践、《个人破产条例》相关规定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深圳中院司法实践
以上案例分别为国内首例个人破产重整案、个人破产和解案。比较前述案例,在债务人有未来预期收入时原则上适用个人重整制度,在债务人未来收入不可预计或者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债务人可通过与全体债权人就债务清偿方案、债务减免方案等问题协商一致解决。
然而,在魏某个人破产和解案(案号:(2021)粤03破365(个7)号)中,魏某目前每月收入15696元、年底有奖金,魏某妻子每月收入约3000元。根据魏某和解协议,10名债权人的债权本金100%受偿,除本金以外的其他债权额调整为0,其按月清偿债务,分54个月清偿完毕,债务人可选择提前清偿。 由此可发现,即使债务人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在满足《个人破产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情形时,其仍可选择破产和解程序。
二、《个人破产条例》相关规定
从《个人破产条例》可以看出, 个人破产和解程序与破产重整程序最大的区别是:在个人破产和解程序中,无论是自行和解或委托和解,债务人均需要与全体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而在破产重整程序中,重整计划草案适用由出席债权人会议同一表决组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重整计划草案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该组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规则。
此时,回过头来看上述张某和解案、魏某和解案,张某只有1个债权人,而魏某有10个债权人;此外,张某已退休,收入来源依靠养老金和高龄津贴,而魏某有未来可预期收入。但魏某并没有选择破产重整程序,而是选择破产和解程序。可是,根据《个人破产条例》相关规定,和解协议需全体债权人同意,和解协议草案获得通过的人数及债权金额比例要求高于重整计划草案。那么魏某为什么不选择要求更低一些的破产重整程序呢?诚然,这个问题在深圳地区现有制度与司法实践中无法找到答案,原因在于魏某依法有权选择个人破产和解制度,且其最后也顺利与全体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
三、关于个人破产重整、和解制度的设想
笔者通过搜集材料发现,《个人破产条例》有以下起草背景:
在《特区条例》的起草过程中,由深圳破产法庭向深圳市人大监司委提供的《草案建议稿(初稿)》(2020年1月14日)中仅有破产清算、重整程序,并无破产和解程序。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等单位专门提出意见,建议设专章规定“个人和解程序”。对此,深圳市人大监司委在2020年4月29日提交的《关于提请审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草案)>的议案》中并未予以采纳,理由为 “个人债务在进入破产程序前,大部分已经过执行程序,如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不能达成和解,再安排庭外和解或者破产程序中的和解,多数不能产生增量效益,所以《特区条例(草案)》中没有规定和解程序,而是通过对重整程序的再造,以实现替代和解程序部分功能的效果”。《企业破产法》实施十余年以来的实践状况,也说明了上述问题。《企业破产法》中的和解程序适用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制度设计之初所预想的效果。但在审议分组讨论过程中,三个组别都有委员提出对不设破产和解程序的质疑,理由包括:我国崇尚“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企业破产中有和解制度,个人破产为什么要删除等等。为了回应人大代表的意见,在考虑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监司委拟提交法工委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专家意见稿)》(2020年5月21日)中首次以第九章的独立章节,增加了破产和解制度。最终,《特区条例》赋予和解制度独立的制度价值,使其成为庭外和解的司法审查确认程序,搭建了庭内外衔接的桥梁,对培育庭外债务纾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由此可见,《个人破产条例》在起草之初并没有考虑设立个人破产和解程序,而是偏向重整与清算的二元制(美国即是单一的清算程序和单一的个人重整程序相结合),这或许也是债务人适用个人破产和解程序的条件不够清晰的原因。不过,从客观情况来看,和解制度确实难以发挥制度设计之初所预想的效果。若债务人有未来预期收入,其大可选择重整程序与债权人达成新的偿债计划;若债务人确实丧失清偿能力且难以恢复清偿能力,也只能按现有财产来清偿债务,这中间很难让现有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发挥作用。
结合前述案例,魏某在有未来收入的情况下选择了个人破产和解程序,其通过个人破产和解程序达到的效果与破产重整程序达到的效果基本无差别。 但从重整计划草案表决要求低于和解协议草案的角度出发考虑,个人破产和解程序将存在被个人破产重整程序逐渐取代的可能性。那么,个人破产和解制度应当如何适用才能发挥彰显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呢?
由于历史成因、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因素的不同,各国法律对个人破产程序的具体设置方式存在差异。在破产和解制度上,一直有和解分离主义与和解前置主义两种划分,前者是指破产人可以选择法庭外债务清理程序或者直接申请法庭内个人破产程序,不强制要求将法庭外债务清理程序作为法庭内个人破产程序的前置程序;后者指的是各国(地区)在个人破产立法中将法庭外债务清理程序作为债务人启动破产程序的前提条件。如德国采用的是严苛的和解前置模式,法庭内的标准程序和法庭外的债务清理程序都规定了和解,且提起重整和清算程序都必须以和解失败为前提条件[2]。
对此,笔者认为和解前置主义的个人破产制度可与我国人口基数大相适应。且根据深圳破产法庭于2022年5月17日发布的《深圳破产法庭<加强个人破产申请与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设置了个人申请破产前须经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的专门面谈辅导环节。破产事务管理部门的专门面谈辅导实际上是个人申请破产的前置程序。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中院仍处于先行先试阶段,现已试行1年多时间,随着实务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加,不排除后续将继续调整、完善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若后续全国范围内施行的个人破产制度不采取和解前置主义或者不调整为重整与清算的二元制,笔者认为可以从其他方面考虑在个人破产和解程序中增加与破产重整程序明显区分开来的细节,如:1、为个人和解规定最低清偿比例,否则不能和解。例如德国法规定为35%或40%,意大利法规定为40%。2、规定个人和解的担保制度。意大利破产法明文规定,凡个人破产中实行和解,无论是破产内的和解还是破产外的和解,债务人均要提供一个或者多个保证人。否则,破产和解不能成立[3]。
综上,根据《个人破产条例》以及司法实践,有未来预期收入的债务人应当优先选择破产重整程序;根据《实施意见》第九条之规定,债务人申请个人破产清算的,应当丧失清偿债务能力且清偿能力难以恢复。由此可知,债务人适用破产重整或清算程序的条件均已明晰,但《个人破产条例》《实施意见》对债务人选择个人破产和解程序的条件相对于破产重整、清算程序来说并不够清楚明了,该部分内容需尽快补充完善以便债务人更好地选择破产重整或和解程序,进而使破产重整或和解程序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
[1]白田甜,《个人破产立法中的争议与抉择》——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为例,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2]颜卉:《我国个人破产程序设置的模式选择》,载《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3]汤维建:《关于建立我国的个人破产程序制度的构想(下)》,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4期。
陈东
华商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主要执业领域为企业并购、债务重组
罗丽萍
华商(龙岗)律师事务所
实习律师
主要专业领域为破产清算、破产重整
文章来源:“ 华商律师”公众号
推荐: 最高院:房地产企业破产,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购房人能否优先受偿
推荐: 破产案件中债务人对外债权的诉讼时效中断与重新起算
推荐: 如何盘活烂尾楼?︱“珠海经验”聚焦破产预重整方式
推荐: 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银行账户信息履职实务经验分享
推荐: 王欣新
论破产清算程序中担保债权人优先受偿权的个别行使
推荐: 【视点】 论投资人在预重整与重整程序中的衔接法律制度构建
推荐: 破产管理人工作面面观——破产案件中的“府院联动”机制
推荐: 陆晓燕
“府院联动”的建构与边界——围绕后疫情时代市场化破产中的政府定位展开
推荐: 【推荐】富阳法院破产论文和案例入选省高院优化营商环境专刊
推荐: 徐阳光:破产领域法律法规完善任重道远
推荐: 破产重整
困境企业如何运用重整程序涅槃重生
推荐: 杂谈 · 做一名优秀的破产律师到底有多难
推荐: 债务人单方未履行完毕合同,破产管理人是否享有解除权?
推荐: 债务人单方未履行完毕合同,破产管理人是否享有解除权?
推荐: 王欣新
民法典债权人无偿行为撤销权对破产撤销权的影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导读: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哪一个比较好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选择债务重组还是破产重组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债权人协商达成一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向公司股东全体报告。若是依旧不知道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哪个好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一、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哪个好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哪一个比较好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在公司解散时,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是两种选择。债务重组是公司与其债权人协商达成一致,通过重组债务达成偿还债务的目的。破产重组则是将公司全部或部分财产出售,用来偿还债务,同时保护公司中的生产要素。在选择债务重组或破产重组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公司实际情况、债权人的态度、法律风险等。法律依据:《企业破产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在财务上出现大量问题,或者无力偿还债务,可能发生破产的,可以申请破产重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公司出现重大或者持续亏损,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公司的净资产为全部股本的一半以下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措施的结果应当向公司股东全体报告。”综上所述,选择债务重组还是破产重组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债权人协商达成一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向公司股东全体报告。二、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的区别是什么?1、性质不同(1)重组并不是法律概念,不是必须在公司破产后才能进行,是在公司经营出现困难时,经营管理人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重组,目的是保护公司的经营秩序。a、重组是公司本身主动的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行为,或者是公司引入第三方资金以挽救公司经营b、重组方式通常包括: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资产置换等c、重组失败,公司可以再行制定其他重组方案或者引入其他资金,并不表示公司必然破产(2)重整属于法律上公司破产后的救济措施之一,目前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a、重整是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由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向法院申请b、重整计划是由债务人提出后,由债权人会议决定是否通过实行c、如果重整计划未通过,则意味公司进行破产程序2、法律后果不一样。破产是法人消灭或死亡,全部的义务清算后消灭。债务重组是对企业的优良资产重新组合,法人人格不消灭和死亡,继续存在和发展。改制是对企业的性质和出资主体进行变更。三、债务重组和重整有什么区别第一,债务重组和重整的适用对象有所不同,人均要在利益上作出让步。债务重组是会计上的概念,重整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当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不立即进行破产清算,而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由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债务人重整计划,债务人继续营业,并在一定期限内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的制度。由此可见,重整中的债务人所面临可能破产清算的情况,而债务重组中的债务人则未必。尽管适用对象不同,在实践中债权人一般都需作出利益让步。第二,债务重组利益调整范围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而重整制度利益调整主体范围更广。债务重组中,经债权人和债务人谈判,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就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债务重组协议一般不涉及其他债权人及其他主体的利益。第三,债务重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自愿行为,具有市场化特征,而重整制度是各方的法律行为,具有强制性。债务重组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均站在自身的经济利益上,计算债务重组行为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决策行为需经过内部程序,日后若债务人情况好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亦可能具有重新谈判的空间。债务重组还有破产重组是不同的,区别包括性质上的区别还有法律后果上的区别,还有目的也是不同的,债务重组和重整的适用对象有所不同,债务重组利益调整范围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以上就是关于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哪个好的相关介绍。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重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