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帐和算账的区别什么账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算大账的科学方法推动经济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方法指南。本报就此推出访谈——  1 算大账、总账、长远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哲理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您认为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洪向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今社会发展要实现的“效”,不仅是一时一地之效,更是全局和长远之效。做一件事情,往往会有利有弊、有得有失,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先算好账,看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例如,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好改的、容易改的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一项改革往往会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遇到类似情况,一件事该不该做,怎么做,就要学会做政治上的考量,着眼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来权衡利弊得失。算大账、总账、长远账的工作方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哲理,对于在工作中科学准确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算大账、总账、长远账首先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这一观点强调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因而要在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把握规律,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同推进发展。当代中国正大踏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熟练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能够从动态变化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以此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其二,体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发展运动之中。唯物辩证法肯定事物的联系,相互联系的事物同时也包含着相互作用,就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为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科学预见发展趋势,在权衡利弊中做到趋利避害,作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当前,党员干部只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水平和践行能力,用发展的视野处理问题,才能更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三,体现了矛盾运动的观点。事物发展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因而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促进事物的发展,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优先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关键就在于透过纷繁复杂、相互交织的外部现象,分析、把握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根据实践条件和时代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而保障新时代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  2 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记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是大账,什么是小账?在您看来,大账之“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向华:算大账是我们党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和升华,是回应时代之问、破解发展难题的宝贵实践经验。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所谓算大账,就是要把握大局、立足时代、着眼长远,兼顾时与势,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策略的关键突破,实现在系统优化中提升社会整体效能。  落实到具体工作而言,大账就是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在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的放矢,把情况看清、看准、看透,并积极考虑全局需要,以“一盘棋”思想达到“一子落”带动“全盘活”,实现“立足全局谋一域、干好一域促全局”。而小账常表现为不计资源成本的竭泽而渔、不计生态成本的项目盲上、不计民生成本的面子工程、不计历史文化成本的拆旧立新等等,这些工作未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只顾当前、不计长远,往往导致解决一个问题却留下无数遗憾,整体看来得不偿失。  进入新时代,胸怀“国之大者”,要深刻认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体悟大账之“大”,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治账”“生态账”“民生账”等。例如,在反腐败斗争中,会遇到阻力,会得罪人,能不能满足于当老好人、太平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算了一笔政治账:“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他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又如,在生态保护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只有以绿色为底色的发展才能持久,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厘清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道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再如,在一些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看似没多少“赚头”,但事关国家利益,领导干部就一定要涵养布局未来、抢育先机的智慧和眼光、勇气和定力,尤其对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项目,要跳出部门、行业、地方的眼界,多算政治账、战略账。  记者: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多目标统筹、多政策协调的两难多难问题。您如何理解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这一工作方法之于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洪向华:“高质量”标注经济发展新航向,这既是新的目标,也是新的机遇。当前经济社会活动复杂性全面上升,缺乏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就很难做好经济工作。为切实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看清发展航程中的矛盾转化、问题更迭,掌握算大账、总账、长远账这一工作方法。  从理论看,算大账、总账、长远账是我们党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我国迎来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为此,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准确判断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长远大势出发制定重大战略,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需要,而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则是满足这一需要的方法举措。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实现共同富裕,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等。目标多元化了,实现不同目标的手段是不一样的,如果只顾一点不顾其余,某一个方面的力度突然加大,可能会打破宏观经济的均衡。在经济体系中,我们有些领域已经接近现代化了,有些还是半现代化的,有些则是低效和过时的。为此,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当前,部分领导干部经济治理的能力还跟不上,多重目标约束下的经济治理效能亟待提高。在一些领域,为了某个单一目标,出现了急躁冒失、顾此失彼、合成谬误,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持久战打成突击战等问题。因此,需要正确地理解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如何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这种形势下,算好大账、总账、长远账,统筹兼顾“量变”与“质变”,长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多重约束下求得经济发展最优解的“答题方式”。  3 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体悟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记者:您认为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洪向华: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体悟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创出实绩、取得实效。  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大算盘、算大账,是共产党人思想境界和党性原则的体现。立足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算大账体现出领导干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的深刻领会,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体现出领导干部坚持用政治眼光分析经济问题,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清醒,作出科学决策。很多难题,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来看,站位高了,情怀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就不一样,破解难题的思路也会更多。  要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得失、论成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算大账体现出领导干部能够从长期大势中认识短期形势,做好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在想问题、作决策时,善于把事业放在时代大潮、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来思考谋划,深刻体察世情、国情、党情,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如果只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私下里小算盘打得响,就会只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执着于一厘一毫之得失,这本账就会成为“糊涂账”。领导干部必须坚决从“GDP崇拜”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从错误发展理念和片面的政绩观中摆脱出来,让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行动更坚定。说到底,就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算账,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子孙后代福祉为衡量准则,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在工作中切实把算大账的要求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应从哪些方面提升工作本领?  洪向华:算大账的科学工作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领导干部要以此为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工作本领。  强化大局意识,加强系统谋划和一体落实。例如,当前经济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整把握、综合协调,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这就要做到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要将新发展理念一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实事求是,在统筹协调中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时,要增强全局观念、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客观实际,从问题根本着手,统筹规划,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选择,提升社会发展的整体效能。例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面对多重目标要求,如何找准平衡点、寻求最优解,推动各项工作步调协调、相向而行,尤为考验大局意识、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综合考量我国现阶段各方面因素,从最有利于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角度看,“动态清零”是目前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策略,最大限度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坚持久久为功,既谋长远、求实效,也钉钉子、抓落实。做好经济工作,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追求表面政绩、形象工程,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短期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同时,要分清长期和短期目标,例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算好大账、总账、长远账,保持战略定力,真抓实干,稳妥推进,才能夯实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算大账的科学方法推动经济工作,多次强调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掌握核心要义,自觉对标对表,做好贯彻落实。一、善于算大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善于算大账的科学工作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必备的能力素质,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重要体现。(一)算大账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体现这一科学工作方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哲理,对于科学准确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算大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强调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要在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把握规律,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注重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发展。算大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强调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发展运动之中,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科学预见发展趋势,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算大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观点,强调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优先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二)算大账是我们党做好经济工作一以贯之的科学方法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哪个时期抓准社会主要矛盾、算好经济发展的大账,经济运行就比较平稳,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比较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着眼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推动经济发展,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推动农轻重各经济部门在综合平衡中按比例发展,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三线建设,推动“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聚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成功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转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可以看到,算大账是我们党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和升华,是回应时代之问、破解发展难题的宝贵实践经验,需要更好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三)算大账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疫情反复延宕,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一些领域风险可能加快暴露,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明显加大。当前经济社会活动复杂性全面上升,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多目标统筹、多政策协调的“两难”“多难”问题,如果缺乏系统思维、全局观念,盲人摸象、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很难做好经济工作的。需要把握大局、算好大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系统优化中提升整体效能,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二、坚持系统观念,打好大算盘、算好经济大账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算大账的科学工作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我们想问题、作决策,要强化系统思维,抓住问题要害,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找准工作着力点,不断提高经济工作专业水平。(一)算好综合账,加强系统谋划和一体落实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整把握、综合协调,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以偏概全,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以共享发展为例,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享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济发展具有了更加充足的后劲,国家发展也具有了更加深厚的伟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算好综合账,把新发展理念一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才能更好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不断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二)算好整体账,在统筹协调中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要增强全局观念,兼顾局部利益,提升整体效能。比如,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不能搞“小而全”,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更好实现全国一盘棋。又比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不容忽视,“动态清零”是综合考量我国现阶段各方面因素,从最有利于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的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虽然会对感染者和密接者的日常生活、特定区域、部分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依然是目前控制新冠疫情社会成本最低、最有效的策略,最大限度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算好整体账,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定而后动,才能更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三)算好平衡账,注重科学调控和精准运筹国民经济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有机体,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经济发展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新旧交替、螺旋上升、循环不已。做好经济工作要善于抓平衡、促发展。一是做好总量平衡。要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适应、相互衔接,着力扩大有效供给,算好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生态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平衡账,加强需求侧管理,强化供给侧创新,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二是做好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总量平衡的基础,经济大幅波动往往与重大结构性失衡有关。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引导要素资源在不同部门、空间、环节之间的有效分配,推动供需、产业、区域、城乡、收入分配等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做好动态平衡。经济运行是个动态的过程,要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和相机调控,不断增强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算好平衡账,打好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各项政策“组合拳”,才能更好实现经济增长、就业、价格、国际收支等多重调控目标。(四)算好长远账,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经济工作,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要避免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做法。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短期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一方面要谋长远、求实效。比如,当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衡现象,必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钉钉子、抓落实。比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发展理念等的调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既不能搞“碳冲锋”也不能搞运动式“减碳”,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算好长远账,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夯实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三、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把算大账的科学方法灵活运用到经济工作中。(一)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用政治眼光分析经济问题,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二要提高政治领悟力,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二)观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要善于从长期大势认识短期形势,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完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优化宏观经济分析模型,把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投入产出表、国民收入流量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发现宏观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二要强化政策预研储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强前瞻性思考,创新政策方式手段,完善政策“工具箱”,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三要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增强议题设置能力,用好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顾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是第一位的。要提升战略思维,增强全局观念,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从部门层面看,要加强部门政策统筹协调,克服单打一思想,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好各项政策衔接配套、各项举措相互耦合,防止造成政策超调或互相抵消。从地方层面看,要坚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着眼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坚决服从大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四)抓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必须抓大事、谋长远。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很难做好工作的,要注重在关键点发力、紧要处突破,以求“落一子而满盘活”。一要着力落实重大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要着力推动重大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工作切入点,细化落实举措,做到因地制宜、统筹把握。三要着力实施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执笔人:金贤东、韩振海、何杰锋、王璨琦、李晓蒙,原载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月刊第2期)}

高质量发展,应当是体现人本理念的发展、能够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人民城市,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指向。上海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除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经济实力,带头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人本样板,亦是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特别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民,应当成为我们的内心自觉、行动自觉。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变化,“民生”的层次和内涵亦愈加丰富,要保基本、守底线,也要持续提升品质、回应多元需求;要在物质供给、服务供给的同时优化制度供给,创造可持续的经验模式,更要在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中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其间,需要远近结合的思路,既要有解决当下急难愁盼问题的紧迫感,也要有通盘考虑长远发展、考量综合利益的大局观。上海近年来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何以顺应民心、凝聚人心,首要的是以高度负责、高度务实的精神回应急难愁盼,精准对接需求,不折不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能快则快、能多做的就多做一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高质量的民生工作,必须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该投入的果断投入,并且高度重视民生投入的质效和长远效益。多层次的民生需求,需要以精准方式回应,资源投入、政策设计,不能只看总量,更要看结构、看功能、看其回应需求的精准度。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都是民生重点,不乏难点,其中就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许多方面的供需关系尚待理顺,民生投入机制尚待创新,政府、市场、社会尚待形成更大合力。对此,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不断解决问题,并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让好事实事精准化、可持续、广覆盖。人民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民生”与“发展”本身也是一体的。需求多元化的时代,民生工作推进得当,有助于增强城市活力,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所在、增长点所在,有丰富潜力可挖。这也是一本“综合账”。上海应当带头做好这样的文章,在地下管网建设、教育高质量供给、多层次住房保障、医疗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进一步研究需求、优化供给、创造机遇,让民生和发展相互赋能,把“蛋糕”做大、做优、分好。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题图来源:笪曦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帐和算账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