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底,日本帝国主义1938年底日本调整了侵华政策方针,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引言纵观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方针政策,总的来说就是统制和掠夺华北经济资源,与政治上的以华治华策略方针相依照,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这是其实质和核心内容。从日本对华北地区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日本军政当局统制华北经济的既定目标,就是急于将中国置于其军事殖民统治体系之内,快速地、最大限度地掠夺华北资源。然而,战局并未像日本预期的那样速战速决,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英勇抵抗,粉碎了日本在短期内迫使中国投降的迷梦,战争不可避免地走向长期化、持久化。特别是进入1938年中期以后,战线已拉长到了国家难以支撑的地步。在此情势下,日本军政当局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离结束之期尚远,日本必须准备长期战争。日本不得已相应地改变和调整了对华政治经济策略,即由战争初期的偏重军事进攻,调整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以华治华方针,经济上则立足支持长期化战争,从战时经济的需要出发,强调日满华经济的自给和互补,确立和实施以战养战的策略方针。早在1938年5月,日本政府近卫文麿内阁进行大幅改组。6月,日本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提出事变的长期化已不可避免,经济上适应于日满华的政治集团体制,向形成日满华的经济集团、通货集团的目标前进。因此,开发中国经济,必须考虑对已定的日满经济开发工作发生补充作用。在开发方面必须有相应地缓急之分。同时,考虑把经济开发计划从属于目前进行战争的目的,对它的规模、进行速度等,有加以修改的必要。这一思路成为日本调整对华北经济政策的指针。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内阁公开宣称日本对华政策的新阶段业已来临,实行经济合作、开发中国的天然资源,是实现树立日本在东亚的新的理想的秩序的基本步骤。华北开发股份会社和华中振兴股份会社,就是为实施日本国策而设立的。同日,日本政府发表东亚新秩序宣言,修改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态度,倡议建立一个由中国、日本、满洲国组成的经济联合,明确把实现中日经济的结合作为其所谓的东亚新秩序的建设的重点之一。11月30日,日本政府御前会议做出《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的决定,基本确定了以战养战的对华经济策略。该方针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国防上、经济上特别是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以寻求日满所缺乏的资源特别是地下资源为政策的重点,在产业经济等方面根据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原则,实现所谓的经济合作,在华北等占领区,要确保交通线的畅通,迅速达到恢复治安的目的,并努力使其实现长期自给的局面。在治安地区的重要区域逐步进行永久性产业建设,帮助改良农业,以有利于中国民生的安定,设法栽培日本所需要的原料资源。12月22日,近卫文麿内阁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了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三原则,表明日本的对华经济战已转入了由军部和政府研究制定总政策,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财团提供资金和技术,举国一致,以战养战的总力战时期。伴随着日本以战养战政策的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日本在华北经济掠夺体制和计划也逐步形成。1938年底,统制华北经济的国策会社——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成立。1939年上半年,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根据实际情况对华北产业开发第一次五年计划进行修改,炮制了华北产业开发三年计划。按照这一计划,1939年至1941年底日本在华北产业开发的主要指标是:交通方面,至1941年底将修复铁路6312公里,新设铁路687公里,总长6999公里。公路修复新建总长达18600公里。内河水运航路达3818公里。港湾吞吐能力达2085万吨。通信业方面,增设局、所至160局、电报线路4046公里,电话线路2862公里,电话用户17965户。发电业到1941年增至37.9万千瓦,1942年增至40.4万千瓦。煤产量到1941年达2359.5万吨,1942年达2750万吨。钢铁业到42万吨。盐业到1941年将达152.5万吨。棉产1941年达517.5万担。至1939年底,日本的华北开发公司完全统治了关系到华北经济命脉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及冶金、矿产、盐产、化工、棉业等重要资源产业,并建立起12个相关的子公司,在所有这些重要产业中日本资本平均占85%以上。在其他轻工行业中,日本资本和企业垄断了总生产能力的50%~90%以上。同时,通过日本和伪银行金融网的建设,日本完全统治了华北的货币金融和财政。至此,华北沦陷区殖民地经济体系已正式形成。在此基础上,1939年12月28日日本政府出台《对外政策的方针纲要》,再度重申和强调一切从战争需要出发,以尽量提供战争急需的国防资源为目的,实施以战养战的经济统治方针,即要把日满华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从确立国际经济自给圈的观点制定方针政策和计划,目标在于促进日满华经济圈内的自给自足。以战养战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转入长期化过程中,为解决其自身一系列内外矛盾,包括资源不足、战线过长等,是日本作为国策确立的战争指导和经济掠夺政策。结语日本实施以战养战政策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掠夺其在中国占领区内的一切可用物资、能源去供给其实施侵略战争,占有中国的目的。以战养战政策的确立,从根本上反映了日本的掠夺野心和对外扩张的经济因素,也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及其战争经济的虚弱本质。仲吕财经1.9万获赞 3913粉丝金钱完全可能是用于高尚目的的一种手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38年底日本调整了侵华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