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王允设计谋杀后,他所率领的西凉军是怎样的下场


2022-09-10 08:48
来源:
小袁带爸妈旅游发布于:山东省
董卓有儿子,不止一个。但是,有跟没有一个样。因为董卓是被王允设计谋杀的。他死后不久,王允就派皇甫嵩迅速带兵攻破了董卓的老巢郿坞。
当时除了董卓的女儿、女婿牛辅外。董卓一家老小:包括一个老妈,三个儿子,一对孙子孙女,一个弟弟(左将军董旻),一个侄子(董璜,董卓大哥的儿子)。全部被当场处死!
董家人根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满门抄斩。
其实在这些被杀的人里面,董卓的儿子并不重要,死了就死了。真正重要的,有能力接董卓班的人,是董卓的弟弟董旻。
因为十常侍之乱时,董旻在京城接管了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他手上有一定资本。董卓进京后,封其为左将军,与自己并列(董卓是前将军),而董卓麾下诸将领,最高都只是中郎将或校尉级别。这就是董旻地位和实力的证明。
可以说,如果董旻不死,他起码可以收拢董卓一半部众。只不过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居然稀里糊涂的就被干掉了。
董旻死后,牛辅被推到了台前。他是董卓昔日麾下级别最高的几个中郎将之一,论地位可以排在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之前。而且他还是董卓的女婿。
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当董卓全家被群灭后,那么就身为女婿的牛辅显然是最有资格出来收拾局面的。
牛辅当时干的其实也还不错,他的能力虽然不行,跟老丈人比差远了。但从徐荣、段煨等人准备投降,而他却拒不投降,且他还并吞并了董越的人来看。如果他不死,他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拢人心涣散的西凉军。
然而临到关头,意外又发生了。正当牛辅打败了李肃,准备给吕布一个教训时,他居然阴沟里翻了船,被部下胡赤儿干掉了。
牛辅死后,其部将群龙无首。此时在外征战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感到前途迷茫,便有心投降朝廷,先后向王允、吕布示好。
但是王允、吕布对这些人的处理态度却出现了分歧。吕布主张直接斩草除根。因为他是并州军出身,跟西凉军不是一路人。在他看来,西凉军上下全死光了才好。
王允反对吕布,拒绝干掉西凉军众将。但他也拒绝李傕、郭汜的示好。因为他怕收拢李郭人等会导致袁绍等关东联军的误会,误以为他王允与西凉军同流合污了。
结果他就什么表示也没有。把李、郭、张等人干晾在前线了。
这一头是王允对西凉军校尉级将领主动投降的不上心,那一头是李郭二人的心神不宁。
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李傕决定散伙,把部队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然而贾诩找却到李傕,说要是遣散部队,你就完了。一个区区亭长就能弄死你。你现在唯一的机会是杀回长安,即便不成功,也能洗劫关中一番后再回陇西老家。李傕觉得有理,便联合郭汜、张济等人一起攻打长安。
王允在长安得知消息后,令早先归顺朝廷的徐荣、胡轸迎战李傕、郭汜。结果胡轸于阵前投降,徐荣战死。李郭叛军围困长安,最终攻陷长安,逼走吕布的并州系兵马,又以汉献帝名义赐死王允一家。
至此,西凉军再次控制朝廷。
之后的事就是一锅大乱炖了。
李傕、郭汜都是牛辅部将,谁也不比谁的资历老,地位高。
另外还有樊稠、李蒙、张济、董承、段煨以及杨定等人,也都是相互不服。
这些人都想当老大,所以,西凉军自此就彻底四分五裂了,开始相互厮杀。
先是李傕猜忌樊稠、李蒙,将两人搞死。
然后是李傕、郭汜相互猜忌,自相残杀。张济看不下去,就从中调解,并说服二人,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弘农郡)。
再接着是杨奉、董承、段煨、杨定等人害怕被李傕、郭汜弄死,就借把汉献帝护送回洛阳的机会,脱离西凉军。结果被李傕、郭汜得知消息。双方在张济地盘上一通厮杀,董承、杨奉等人兵败,死伤无数百官士卒。连汉献帝也惨到露宿荒野的程度。
张济当时先是帮董承、杨奉,后来见得不到好处,就帮李傕、郭汜。等到自己地盘被嚯嚯一空,没粮食吃后,他就跑去荆州抢夺钱粮。结果阴沟里翻船,被流矢射杀。
他死后,其侄张绣接管部队,投奔荆州,与刘表合为一股。
张济的部队离开后,李傕、郭汜一方的势力有所减弱,但杨奉、董承仍然打不过。这俩见实在打不过,就一面派使者假装向李傕求和,一面又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河东郡招纳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增援。得到数千骑兵。
不久后,各路救兵纷纷赶到,李傕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数千人。
可受如此惨败,李傕岂能善罢甘休?因而没过多久,他就收拢残部发动反击,与杨、董再次大战。
这一次,董承等人再次战败,朝廷百官又一次惨遭大规模杀戮。汉献帝跟着他们也是苦不堪言。为了保命,献帝一面派人与李傕求和,一面赶紧跑路。直到逃回洛阳后,李傕的追兵才没敢继续追杀。
最后,董承等人见洛阳守不住,就派人去召曹操护驾。等到曹操带兵赶到,将汉献帝移到自己的地盘许昌,这场闹剧才终于终结。
又过了一年,刘备诱杀杨奉。董承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点关照,昔日互送汉献帝东归的西凉军诸将死的死,废的废,都没好下场。
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贾诩见李傕没前途,就投奔了段煨。不久后,又投奔了张绣。而没有了智囊,李傕、郭汜也就死期将至了。
其中,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李傕则被曹操派人打败。最后全家被杀。
随着李傕、郭汜的败亡,原本董卓一手笼络组建起来的西凉军体系彻底凉凉。马腾、韩遂等凉州土著军阀开始东进,占据关中,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新主人。
总的来说。董卓被杀前,地位仅次于他的是董旻、牛辅、段煨、董越、徐荣等人。但这些人要么也被王允派人杀掉,要么被自己的部将干掉,要么被原本地位不高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联手干掉。
而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等人的资历不够高,大家平起平坐,谁都不服谁。所以董卓死后,西凉军自然就是四分五裂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07-08 20:30
来源:
孤寡老人讲历史发布于:湖北省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
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
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的率领下,反攻长安,并迅速击败吕布,夺取长安,杀掉王允。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长安朝局风云变幻不停,让长安城外的汉朝各路州郡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
从史书记载看,董卓余部,即西凉军事集团的叛乱始于王允的不作为。
他上位后,没有很好的处理董卓死后,关于其余部如何管理这个最大的残余问题,导致西凉军只能绝地反击。
当然,在西凉军叛乱前,王允也是有依仗的,他依仗的就是骁勇善战的“人中吕布”吕奉先将军。
毫无疑问,当西凉军围攻长安时,吕布就是长安朝廷最后的希望,也是王允最后的希望。
但可惜的是,吕布没能守住长安,甚至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就被西凉军给击败了。
不到十天就把长安给丢了,吕布的部队为何如此不能打?
要知道,除吕布本人骁勇善战外,吕布帐下的将军们也非庸人。
当时,三国名将中,比较知名的,如高顺、张辽等,都在吕布麾下。
高顺所率“陷阵营”的人数虽然并不多,但根据史书记载,也是“每战必克”。
张辽更不用说,是三国时期有数的名将之一 。
他投降曹操后,跟随曹操在白狼山大战乌桓军,形势不利时,曹操身边的悍将们都怂了,独张辽奋勇出击,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大败乌桓军。
后来的“逍遥津之战”中,张辽更是仅率八百敢战之士,大败东吴孙权亲率的数万大军,当时“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战后,“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
两人稍微发挥出一些史书上记载的本事,难道就不能改变战事结局?
不谈吕布麾下的其余战将,就凭吕布本人及高顺、张辽直属部队,加上还有长安坚城可以依仗,为何就败得那么快?
原因当然有,西凉军战斗力强,比较能打是一个方面,吕布所属部队自身也有很大问题,无法发挥出最大战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吕布的部队在董卓死后,没有获得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奖赏和利益,很多人心怀不满,不愿意为王允和吕布死战。
在《后汉书·王允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
这段记载中隐含了吕布没能抗住西凉军围攻的主要原因。
首先,吕布的部下中,就有大量董卓旧部,如张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吕布所部中的占比还不低。
王允对董卓旧部的恶劣态度,主要是针对李傕、郭汜等当时在长安以外还没有明确表示归顺朝廷的董卓旧部。
可西凉军同气连枝,姻亲相关,王允的态度或让吕布的部队中的原西凉军将士不满。
他们会担心在外的亲朋故旧的下场,也未必想跟当初的同袍作战。
其次,吕布配合王允杀掉董卓后,想用董卓遗留下来的财物来收买军心,包括吕布本来控制的军队,以及董卓死后投靠过来的军队。
出了杀掉董卓这个掌权人这么一件大事后,用升官和发财的方式安抚军心,本就是理所当然,否则,吕布这个新上任的军队管理者凭什么掌控军队?
可王允毫不犹豫拒绝了吕布的提议,不让大家伙发财,这不但使得长安城内的军队更加对王允不满,也直接导致吕布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
不能给军队争取到利益的将领,军队凭什么听他的?
于是,当西凉军在李傕、郭汜等人的率领下围攻长安时,吕布本人或许还有战心,毕竟,他也想保住自己在长安朝廷的地位。
史书中有记载,吕布当时就曾开城跟郭汜相约单挑解决问题,战死无悔,他轻松击败了郭汜,可见,吕布本人是愿战的。
但吕布麾下的将领和军士,面对昔日的同袍,却没有太大的战意,且以王允前面的表现和态度,打赢了也没有奖赏,为何要去死战?
所以,吕布所部的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而李傕、郭汜等率领的西凉军是因为朝廷不肯放过他们,他们围攻长安是死中求活,为争取生路而战,战斗力高涨。
两相一比较,吕布无法打赢这场仗就很正常了。
李傕、郭汜也不是单纯的强攻,他们也会联系城中的旧日同袍,用各种条件打动他们反叛。
相比起王允的恶劣态度和吕布在争取奖励上的不作为,李傕、郭汜的承诺反而更可信。
《三国志》中记载,西凉军进城后,将领们马上就让军队大肆劫掠,“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
这种方法虽然可恶,但却是让部下军士发财,收买军心的好办法。
因此,在吕布还想着尽力守城退敌时,部分城中的军队已经接受了城外西凉军的招揽,在城中闹出了乱子,里应外合,吕布大败。
综上所述,在那场长安保卫战中,不是吕布不肯出力,而是很多因素制约了他及其所属部队的战意和战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允在董卓死后,没能有效帮助吕布收服军心。
吕布在城破后跑了,王允独自吞下了恶果(吕布逃跑之前想接他一起走,他不愿意走),被复仇而来的西凉军杀死,天下再次大乱。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随后吕布满脸肃杀而出,方天画戟那么一横摆,就让董卓含恨身死,眼眸中满含不甘的怨恨,义子,逆子,居然为了女人弑父。
《三国演义》的连环计无疑是生动的故事,凄美中充满浪漫,浪漫后都是满满的阴谋。
貂蝉和吕布,一个战将无双,一个绝代佳人,却都落入一人套中。
这人就是王允,一个运气逆天的人物。
那一刻的王允,用过往逆天的运气,获取了杀董卓的机会,通过杀董卓,他成就了人生最高光时刻和最有运气的时段。
(美人计)
论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这歌曲,诠释了运气基于人的重要性,三国时代,最后功成名就的人,都有几分运气。
比如刘备,初起兵遇关张赵是运气,事业转折遇诸葛亮是运气,由此才有后续的潜龙飞天。
孙权和曹操也都是这样有大运气的人,但是他们的运气,切实地说都比不上王允。
在那个当官举孝廉,讲究出生门第的时代。
一个好的出生,无疑是晋升最佳的资本,由此才有了王允的平步青云。
(老臣当年也是帅哥)
王允年仅19岁的时候(公元156年),就因为文采、样貌、品行名扬天下,加上家族出身的加持,这帅小伙无疑是家长眼中的别人家孩子。
如此四有青年,当然不会被朝廷放过,经过一轮轮举荐,年纪轻轻的他就成了郡吏。
郡吏,郡吏,也算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官职不太大,责任却不小。
初出茅庐的王允,很有热血青年的调调,励志于当一个好官。
这不,瞌睡碰枕头,刚上任的王允,就获得了当好官的机会。宫中黄门赵津(太监)在王允治下的地方胡作非为,祸害了不少百姓。
弄得民怨四起,大家纷纷说,这太监太坏了。
郡吏王允本着为民请命原则,对待坏人也是毫不含糊,抓了人不说,还弄了一出斩首示众。
当小黄们血淋淋的人头落下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小伙子是好官苗子。
小宦官死了,大宦官要报仇啊,于是他们就给老板汉桓帝告状。
说这十九岁的小伙,仗着太守袒护,仗着自己家族牌子硬,居然无法无天到杀陛下的奴仆。
皇帝要找场子,就一定有人倒霉!
这不,有个人就倒霉了,这个人就是王允的直接上级太原太守刘瓆。
悲催的刘瓆被抓回京师,死在了监狱。
按理说,这事王允参与很积极,做派很极端,咋滴一点事没有咧?只能说他运气真好,或者说暗中有人保?
运气好,有人保护得的王允,并没有庆幸与自己躲过一劫,
反而有感于太守刘瓆因自己而死,心有愧疚之下,给太守刘瓆办了后事,还守丧三年。
这无亲无故却守孝的举动,让王允借刘瓆之死引发的舆论风潮,又狠狠刷了一波人品。
以孝治天下的汉朝,一个为恩人守孝的人,当然是当大官的好苗子,更何况他还是豪门之后,那更是好上加好。
(刚真不阿的王允)
初入仕途的人,都有股子愣劲,王允不算初入仕途,却依旧愣劲十足,正义感爆棚。
遇见这样的下属,顶头上司要么遭殃(被告),要么头疼。(刺头难管)
这不,没过多久,这太守王球就倒霉了!
品行不算检点的王球,居然行起了卖官鬻爵之事。
那个时候啊,这事在汉朝属于普遍现象,上有皇帝带头,下面地方上当然跟进创收了,上行下效间,就成了一股风,谁家不缺钱,创收谁不爱?
有个和王允同乡的混混叫做路佛的人,除了出生富二代这点好外,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渣。
但,他仗着自己家有钱,给太守行贿,指望弄个官玩玩。
太守王球一看,有人送钱,当然是收下了,然后一甩手,就给了混混路佛一个补吏的职位。
这事做得不够保密,估计也没想保密,就让年轻的王允知道了。
他怒不可遏,立马去跟太守吵了起来,说这是卖官鬻爵,贪赃枉法。
眼看青年王允性命不保,好运又一次救了他。
并州刺史邓盛听闻消息后,爱才心切的他立马去往太守衙门,救了王允一面不说,还提拔他成了别驾从事。
随后的王允,在邓盛刻意提拔之下,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前途当然越来越光明。
主政中央的三公,听闻王允名声,居然同时对他发起了征召,三个三公府邸属官随王允挑。
如此机会,一般人遇见估计要乐晕!
可王允不是一般人,反而很懂自己想要什么!
左思右想后,他决定做司徒府侍御史,主管监察工作,按照个性才华而言,这检察工作无疑和刚正不阿的王允专业对口。
(步步高升)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刚当侍御史不久的王允,因为黄巾起义,又一次改变了人生。
声势浩大的起义席卷全国,为了尽快平乱,东汉政府改变行政区划,将郡县两级格局,变成了州郡县的三级行政格局,顺带从中央下派了一批有潜力的臣子,作为州长官。
王允就这样幸运地成了豫州刺史,从检查岗摇身一变成了封疆大吏。
春风得意的他,顺带提拔了不少尚爽、孔融这样的名士,出兵讨伐黄巾军。
主政地方,开始带兵打仗的王允,运气也不错。
临阵第一战,就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亲自挂帅大杀四方,一举击溃了豫州黄巾军。
随后还和平叛两大名将皇甫嵩、朱儁一起接受了数十万黄巾军的投降。
唯一可惜的是!
充满正义感的他,在后续和大宦官张让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连续数次身陷牢狱之灾。可即便数次身陷危局,起起落落的王允就是没倒,反而步步高升,运气真好的出奇。
这无数的好运,让他深信天命在我,大道在身。
自信的他,终于在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时刻犯下大错。
恰逢何进密谋诛杀宦官集团,早已和宦官集团仇深似海的王允,欣然投入何进阵营,接连担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职务,渐渐进入大汉权利中枢。
何进是个庸碌的莽夫,杀宦官不成反被官宦反杀,引发一场京城大动乱,最后收拾残局的居然是领兵入京的董卓。
(董卓上位)
董卓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是个精于政务的人,在罢黜了汉少帝,扶汉献帝为帝王之后,为了安抚人心,提拔了不少名士,以减少天下人非议,拉拢士人。
尚书令是个比较特殊的职位,看似官职不高仅仅千石级别,但权利却不小。
诸如各种皇帝诏令的草拟权,发布权,甚至决策权,甚至官吏任命权,都是尚书令职责所在,这地位堪比皇帝的第一秘书官。
董卓用如此实权位置拉拢王允,足见对王允的器重,也体现了王允对董卓的忠心。
而这,恰恰就是王允布局的高明之处。
随后的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
董卓被杀和貂蝉没啥关系哈,吕布和董卓婢女私通,被董卓发现,或许是貂蝉出现的因由。
杀了董卓后的王允,因为主导刺杀行动,扶持汉献帝的功绩,还有和吕布的关系,成了大汉王朝的实际掌舵人。
(吕布)
当了老大,最该处理的问题,就是原来老大那帮人如何对待。
这个问题,一般而言有两个处理办法。
第一:清算,第二:拉拢。
就当时的局面来说,清算是下策,拉拢才是上策。
初开始的王允也是如此认为的!
直到吕布的出现,提意见也说要拉拢后,他就改变了想法。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为何吕布和王允想法一致,反而让王允改变了想法。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王允对吕布并不信任而已。
在王允看来,吕布也好,董卓也好,凉州军也好,都是一样的粗鄙武夫而已。
作为同类的他们,有着一样的行事做派,跟自己这个士人领袖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在内,当吕布说赦免凉州军的时候,王允不免会想,这是不是吕布施恩之举,用这施恩之举换取凉州军的投靠。
要是吕布和凉州军余孽成了一伙的,自己咋办?
(关东联军)
那就是自认为关东义军这群世家大族的武装才是自己人,对于他们过度的信任,让他犯下的错误,引发了严重后果。
天真的他,以为只要自己振臂一挥,这关东义军就会因同样的阶级立场,成自己的同盟者。
可,让王允想不到的是!
关东义军口号喊的山响,真要帮忙的时候,一个个影子都没见,反而在致力于内斗。
这个时候,王允依旧不觉得是自己想法有问题,反而将建议他不要遣散军队,任命名将皇甫嵩统帅凉州军增强中央军事实力的合理化建议给否决了。
理由居然是,怕关东诸侯联军不安。
如果王允用了这谋划,仰仗老将皇甫嵩的威望,还有吕布的骁勇,凉州军何至于谋反?
流言四起的凉州军,因为害怕被杀,人心思动,开始在关中拥兵自守,最后在毒士贾诩的谋划下,一举进兵长安。大军一来,早已遣散军队的长安,没了抵抗的军事力量。
(走啊)
在临走的时候,想要带王允一起走。
哪知,心灰意冷的王允,失去了求活的念头,执意求死,求仁得仁的他,最后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和族人一起赴死,唯一活着的不过两个侄子。
那一刻的他,无疑是辜负了自己忠诚的汉王朝,他的一念之差,错过了复兴汉朝的机会!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答案是深埋骨子里面的腐朽士人信念。
信任士族是他最大的妄念,因为那时候的士族,早已变得和董卓没什么差别,反而是读书不多的吕布,尚有一点道义在心中,因为王允的提携,在临走之际依旧记挂这个所谓的恩人。
不过对吕布的不信任,让这一切烟消云散!
如果他真看得起吕布,放手信任吕布,这段因为阴谋而成的知遇之恩,或许会改变两个人一个王朝的命运。
吕布何至于颠沛流离,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小人,他的命途很有可能是汉朝的顶梁柱。
至于王允,他的位置会是汉朝中兴之臣也说不定。
行文至此,这一刻的我,仿佛理解了王允,面对吕布呼唤时的内心。
那时候的他,必定已知晓自己的结局和汉朝的未来。
大错已铸成,徒呼奈何,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卓是西凉刺史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