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早的俄罗斯连环杀手手是谁?他是如何杀人的?

俄连环杀手干掉60人 主要袭击老人和流浪汉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0日 13:46 来源:  新闻晚报消息: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一个是活跃在上世纪20年代的“莫斯科的狼”,一个是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罗斯托屠夫”。如今,这两个在苏联时代疯狂作案的杀人恶魔都已经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不过,今天的莫斯科又出现了一个更为令人发指的杀人恶魔―――“比茨维斯基疯子”。俄警方说,新的连环杀手已经落网,目前审讯正在进行中。有消息说,“比茨维斯基疯子”性格孤僻,至今已经杀死了60多人。
  专杀老人和流浪汉
  俄警方是2005年10月15日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发现第一具受害者的尸体的,他是一名年迈的男子,因头部遭到重击后死亡。1个月后的2005年11月,警方又发现了一名63岁男子的尸体,接着就是一具又一具尸体出现……人们开始感到恐慌。据警方透露,这名杀手袭击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在50岁至70岁的老年男子和无家可归的人。罪犯先从背后接近受害者,然后用一根钢棒猛击其头部。这名杀人狂只为了杀人,从不拿走死者的钱或者证件。警方还认为,这名杀手常常会邀请受害人与他一起喝酒,然后趁对方转过身子不注意的时候,从背后发起袭击。由于当时警方不知道这名杀手是男是女,又因这些凶杀案大都发生在莫斯科的比茨维斯基公园,因此就暂称这名杀人疯子叫“比茨维斯基疯子”。
  俄罗斯警方相信,从去年10月到现在遭到杀害的16名受害人中,至少有10人死于“比茨维斯基疯子”的魔掌中,其中有4人的尸体在莫斯科的比茨维斯基公园被发现。不过,警方还透露,随着案件审理工作的展开,“比茨维斯基疯子”的罪行可能比“罗斯托屠夫”更为严重。“罗斯托屠夫”在1978年到1990年间共在俄南部杀害了53名十多岁的青少年和孩子。“嫌疑犯正在接受审讯,”俄内政部发言人说,“不过,从他目前的口供来看,这个案例要比此前广为人知的‘罗斯托屠夫’杀人恶魔还要严重。”
  杀害女同事露马脚
  俄警方不愿提供关于审讯的更多细节和详情,但据俄媒体报道,目前这位被称为亚历山大的“比茨维斯基疯子”已经供认自己杀害了60多人。他是本月16日落网的,而导致他落网的最直接原因则是他杀害了他的一位女同事,这位女受害者在出事前给她的儿子留下了破案线索。
  俄罗斯媒体援引警方的消息报道说,犯罪嫌疑人亚历山大今年32岁,居住在比茨维斯基公园附近,在当地一家超市工作。最后一位受害者的尸体是警方14日在比茨维斯基公园找到的,她穿戴完好,死前头部遭到了重物的击打,眼球也被小木棍戳伤。据报道,凶手之所以落网,是因为这名妇女给她的儿子留下信息说,她要和亚历山大到附近公园去散步,看看他的狗的坟墓。她还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
  现在,莫斯科市检察院已经暗示,亚历山大很可能仅仅因为杀害最近这名女受害人而被控谋杀罪,可能不会涉及到他此前所杀害的受害人。不过,警方还是为抓到这名连环杀人而感到松了一口气。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责编:张丽}
苏联解体后,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每个人都在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正是《彼得罗夫流感》中所描述的俄罗斯社会。前不久,哥廷根大学斯拉夫语系系主任及人文学院副院长马丁·弗莱泽、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田全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顾文艳一同来到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与读者一同讲述了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现实魔力。01丨被打上俄罗斯“烙印”的文本马丁·弗莱泽:读《彼得罗夫流感》时,我觉得这本书太真实了,对俄罗斯极其细微的描写能够唤起我对于这个地方最原本的印象。与其说这本书是超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不如说这本书是对21世纪俄罗斯的真实描写。翻译这本书一定是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文本将俄罗斯社会的面貌以一种万花筒式、全景式的形式展现出来了。田全金:《彼得罗夫流感》整体读下来,写实色彩确实非常明显。主人公是汽车修理工,还是一个失败的艺术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作者通过细节,描绘了当代俄罗斯真实的社会,关注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刻画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也是从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一直到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使命:描绘普通人的命运,并且探讨他们的命运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从小人物的立场出发,用小人物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展现了作家的责任心和写实精神。顾文艳:这本书不仅在描述内容上有俄国社会的特征,整体框架和主题上都有俄国文学传统的印记。对此,弗莱泽教授您有什么补充吗?马丁·弗莱泽:主人公彼得罗夫似乎是一个中下阶层的小人物形象,但在俄国文学里,小人物通常不只是中下阶层的代表。就像这个小说里,彼得罗夫有非常良好的文学品位,通过他和朋友谢尔盖的对话,读者也可以看出他其实知道好的文学是什么样的。因此,在小人物的面目之下,彼得罗夫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像很多俄国文学里展现的那样,俄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总是处在“不应该在”的位置上,被这个社会排除在外。顾文艳:主人公的职业是修理工,他也有知识分子阶层的这一面,但实际上这两个都是在社会的边缘的人物。田全金:彼得罗夫这个姓氏相当普遍,是孤儿院领导随便给他取的。但“彼得罗夫”这个名字也是有所隐喻的,因为这个词在俄语当中还有一个意思——彼得的后代。作者在分析批判社会时,涉及了一个历史事件:彼得大帝的改革之后,俄罗斯精神开始分裂,形成了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斯拉夫派批评彼得的改革让俄罗斯脱离了原来的传统。彼得大帝丨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这是我的猜测,这个名字可能还有其他的象征,可能弗莱斯教授了解更多一点。马丁·弗莱泽:我有一个不太一样的解释,彼得罗夫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彼得,彼得是《圣经》中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耶稣门徒。因此,我们可以把彼得罗夫的名字解释为在俄罗斯文化中被遗忘的珍宝,在文化凋敝的背景下,他是担负着拯救文化使命的英雄,或者说使徒。这本书里经常会提到希腊神话,似乎暗示着彼得罗夫扮演着一个悲剧英雄的角色。02丨“发疯”女杀手的文学形象顾文艳:我们聊聊小说的另一个主角,彼得罗夫的夫人彼得罗娃,她是一个连环杀手,这个角色在二位看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彼得罗夫流感》电影剧照丨图片来源于网络田全金:这本书的书名我再重复一遍,叫《流感当中的彼得罗夫一家以及他周围的人》,汉语给简化了,彼得罗夫一家还有他周围的人得了流感,所以它讲的是一个群像,不是只讲一个人的故事。彼得罗娃这个杀手的形象可以有两个,比较浅的就是精神病。精神病不能够控制自己,只想要杀人或者想自杀,甚至是杀自己的孩子、丈夫,为了不杀孩子和丈夫,就只能选择跟他们分居。这让我想到西班牙作家卢卡·德代纳,他有本书叫《上帝的笔误》,讲的就是上帝造人出了笔误,使造的人有精神病。除了这个形象外,还可以把彼得罗娃理解为有某种特殊目标的人,我们看她杀的是什么人——抛弃妻子的人,稀奇古怪的人,她内心控制不住的欲望中应该带有一种的复仇女神的幸福感。马丁·弗莱泽:彼得罗娃作为杀手有个特殊之处,她有很强的自控力,知道什么时候“想杀人”的欲望会出现,然后进行控制。彼得罗娃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当中也可以找到原型,21世纪初有一个很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叫叶甫盖尼·扎米亚京,他的小说《洪水》里面女主人公非常想要杀死自己的丈夫和另外一个女性生下的孩子,她这种杀戮的欲望,像是涅瓦河里上升的洪水,彼得罗娃的形象可能是参考了这本小说里面这个女杀手的形象。《洪水》同名改编电影剧照丨图片来源于网络顾文艳:文学中的女性如果获得了执行暴力的权利,或者有执行暴力的决心,那么她将是个迷人的形象。西方文学史上,大家会想到比较著名的形象是麦克白夫人,虽然她自己的双手没有沾血,但她怂恿麦克白去杀死所有仇敌、挡路人,所以最后才会觉得自己手上都是鲜血,她也是跟疯癫联系在一起的形象。马丁·弗莱泽:小说中有一幕写到家里的孩子也生病了,父母轮流照顾他,去讨论怎么样去治疗他。这是非常俄罗斯的一点:他们没有用什么正规的医疗途径去治疗小孩,而是去找一些奇怪的偏方想要把这个小孩给治好。这种偏离医疗程序可以解释为一种俄罗斯的文化现象,也可以去发掘其中的隐喻,疾病并不是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治疗的,流感可以是隐喻化的,也可能流感本身就是一个在医疗程序之外的疾病。《彼得罗夫流感》电影剧照丨图片来源于网络田全金:中国人说汉语的时候,流感跟感冒好像差不多是一种东西,实际上流感是另外一种病,症状有点像感冒,我们叫它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我们可以把流感理解为正常的病,还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精神性的,疯癫的病。从治病的方式来看的话,俄罗斯人治病的方式让我想起几十年前我们中国农村人治病的方式,凡生了病,先吃点药再说,好了那就好了,不好再去医院、小诊所。俄罗斯的这种现象,如果从写实的角度来讲,显示出的是社会相对比较落后,医疗体系不太健全。换一个角度,如果从象征性的角度来讲,这种流感就不是生理性的流感,是一种传染性的、精神上的一种病,所以医生说你们在家等等就好了。顾文艳:像田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把流感作为一个隐喻的话,它肯定是有精神层面上的。《彼得罗夫流感》电影剧照丨图片来源于网络03丨在清醒与半清醒之间顾文艳:从叙事角度看,这部小说很写实,但另一方面,它又有一些魔幻的情节。小说充斥着非常细致的描述,关于公寓是怎么样的,一家人洗澡的时候或者共用一个厕所的时候,画面是什么样的……这些细节跟一些魔幻元素联系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非常松散。马丁·弗莱泽:其实这本小说它严格来说并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因为魔幻现实主义当中许多元素或者叙事是无法解释的,但是这部小说里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有动机。它更像是从意识流文学当中吸取了很多元素,作者很有可能认真研读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彼得罗夫流感》中,作者描述了很多人的潜意识发生的事情,将这种未成形的思想通过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或叙事方式表现出来。顾文艳:对,人处在得流感的情况下,意识间的隔膜是具有流动性的,或者说隔膜的界限在不断游移,就跟喝醉了或者做梦一样。田全金:很有意思,故事里彼得罗夫不仅得了流感还喝醉了,人处于清醒与半清醒状态之间,分不清是在现实的还是梦境中,这种情况可能是跟意识流是有点关系的。作者应该读过很多意识流的书,包括乔伊斯,可能也包括俄罗斯本土的作家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这部作品也是象征的兼意识流的。所以在《彼得罗夫流感》中,有很多非常精确的写实的细节在里面,也有很多象征性的东西在里面。把意识中的活动跟现实中的活动混淆,这一点是带有意识流特色的。《彼得罗夫流感》电影剧照丨图片来源于网络顾文艳:我们知道这本书有名,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被名导演拍成了电影,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声誉。这本书有一定的畅销性,同时它又是不折不扣的严肃文学。不知道在当代的俄罗斯文学场域里,这样的书常见吗?马丁·弗莱泽:这部书确实是因为之前改编成电影所以有名的,那部电影其实更加强调了超现实的一面,超越了写实的一面,但是电影和小说本身就有不同的写法,所以不能够用同样的标准去比较。但把它放在当代或者说现代俄罗斯文学背景下说,当代的俄国文学的非虚构和社会调查的倾向越来越重,但这部小说返回了俄国文学的根源,他重新拾起虚构文学,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19、20世纪的伟大作家,给他们注入了新的生命。从这一点来说,《彼得罗夫流感》是否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文学黄金和白银时代的最后一股微风,还是说它其实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其实更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是旧时代最后一部杰出的作品。田全金:这本书它精密的结构,它的语言,继承的都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包括19世纪黄金时期以及后来白银时代,还有苏联时代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家的传统。就像弗莱泽教授说的,这本书可能是更加传统的经典性文学,跟现在的实验性文体还是不一样的。马丁·弗莱泽:《彼得罗夫流感》这本书的写法其实更加怀旧化的,它其实是对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一种回望。作家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其实也有类似的这样一个叙事模式——一个醉汉醉醺醺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往返,苏联的意识形态、文化在他醉醺醺的头脑当中回荡。《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丨图片来源于网络顾文艳: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在阅读过程当中确实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怀旧的气氛。我正好又翻到一页,有一个女教师在抱怨,说她想念过去的时代,那个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宇航员、飞行员,但现在大家就想成为大款和成为情妇。田全金: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文化记忆,人们处于现在这个混乱的俄罗斯,大家都追逐金钱、地位,跟在苏联时代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教育说要成为科学家,成为工程师,成为宇航员,现在说我成为大款、网红、明星,完全变了。作家怀念过去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觉得也是比较健康的心理。过去有某些地方是比较好的,现在虽然比以前吃得饱了,但以前好像没这么多烦恼,没这么多的精神病流行,这是一种文化心态。04丨俄语文学的文化精神传播顾文艳:再来谈谈俄语文学在当代德国、西欧和中国的传播有什么样的变化。马丁·弗莱泽:大体来说,俄国文学在西欧或者德国的接受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本的接受;第二个阶段,是将俄国文学和一些西方哲学思想潮流结合在一起;第三阶段,就会更加聚焦在俄国文学精巧的叙事结构、叙事技巧上。契诃夫作品的传播在德国也是经历这样三阶段的,他的戏剧在德国接受度非常高。这本小说中也有一个关于契诃夫的细节,小说结尾有一个叫伊戈尔的角色,对主角说了一句话,他说当一个戏剧当中出现一个枕头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人被枕头闷死,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契诃夫的表述,契诃夫的原话大概是:如果一个戏的开头出现一把枪,那么最后这把枪一定要打死一个人。这句话在戏剧界被称为“契诃夫定律”,意思是说任何跟现实有关的道具最后都要派上用场。但是伊戈尔说完这句话之后,主角回答他一句话,他说按照这个说法的话,如果一个故事当中出现一片药,那么这片药就一定要救人。这个小说当中一开始充满着许多黑暗的细节,但这些黑暗的细节就像药片一样,它们并不是完全起到负面作用,而是起到了一定疗愈作用。这片阿司匹林是一片来自于苏联时代生产的阿司匹林,一个来自古老的俄罗斯文化精神,最后被保留下来,起到了治疗的作用。《彼得罗夫流感》作者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田全金:这本书它是很精巧的,前后照应很明显。开头雪姑娘讲买了六卢布的东西,最后一章是买了六卢布的阿司匹林。说回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翻译的历史比较长,从晚清到现在,我们翻译了很多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期间有过几次高潮,一次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前;再一次是1950年代,中苏蜜月的时候;然后到了1980年代,中国再次开放,但那一次西欧和苏联都是我们翻译的对象。现在我们国内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基本都是经典作家,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至于当代的的作家,翻译出来的相对会少一点。这里面原因比较多,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典作家不存在版权问题,拿来翻译就可以了,再一个就是他们比较有名气,可以赢得读者。如果愿意关注当代俄罗斯文学,大家可以看看俄语布克奖。俄语布克奖每出一本,中国几乎都会翻译出版的。还有一些没获奖的名作家,比如弗拉基米尔·索罗金、维克多·佩列文,他们的很多作品也都被翻译成中文。想读的话,还是可以读到很多的。中国读者对俄罗斯文学感情比较深,因为我们都是从普希金、高尔基读过来的,面对当代俄罗斯作家时,可能还是比较愿意接受他们。【相关图书】《彼得罗夫流感》[俄]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 著李春雨 译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7月灵车向前,高烧不退!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小城,宿醉的旅程将彼得罗夫变成了普通俄罗斯人生活的隐喻:一个无人爱、发着烧、萎靡不振的家庭,正等待着一颗神奇的药丸和微小的爱。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彼得罗夫是一个27岁的修车工,也是一个不被看好的业余漫画家。他患上流感后,在酒精和阿司匹林的双重作用下,危险地行走在谵妄与癫狂之间,犹如在马雅可夫斯基笔下的《城市大地狱》中神游。与此同时,他的前妻彼得罗娃正试图遏制内心积压已久的杀气。在彼得罗夫夫妇狂热的大脑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记忆碎片与西方流行文化交织,意识形态与商业广告并存,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流行乐队相遇。活在“二手时间”里的人们正徒劳地寻找道德的力量。他们用幻想抵抗无力改变的现实,把爱意留在记忆的至深处。流感的隐喻是将后苏联时期社会,尤其是“锈带”老工业区的破败现状描绘成一种众人难逃的传染病,通过一场流感影射弥漫在俄罗斯普通人中的失落与焦虑。人被无助的感觉、被压抑的梦想撕裂。苏联解体后,几代人的信仰化为泡影,在痛苦的社会转型期中,普通人陷入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每个人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彼得罗夫正是这样一个活在“二手时间”中的人,他用虚构的故事讲述真实的人生。荒诞的笔触、悬疑的设置、富有快感的叙事节奏,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宛如电影《盗梦空间》一般的嵌套叙事,暗示男主的“多重人格”。评论家称:小说的叙事节奏撼动多年来阅读“正常”作品养成的感知体系。融合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诗歌等体裁,语言令人惊叹的、别具一格,小说结构精密复杂,由几个叙述层次构成,多线推进,使读者在悬疑与迷乱的氛围中逐渐深入。原标题:《马丁·弗莱泽×田全金×顾文艳:疯狂与正常,现实与谵妄: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现实魔力》阅读原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FBI确认美国史上杀人最多连环杀手;联合国资金可能在本月底耗尽;泰国一法官在判决谋杀案后开枪自杀;伦敦小学引入“无性别厕所”,家长抱怨:女孩们都憋坏了;为筹婚礼费用抢银行 美国男子被抓或将被判99年;美加州立法禁“深度伪造”视频;60年前拍摄的月球背面长啥样?比能看到的一面更光滑……塞缪尔·利特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美国】FBI确认美国史上杀人最多连环杀手中新社8日消息,美国联邦调查局当地时间6日宣布,已承认在1970年至2005年间在全美各地杀害90多名弱势女性的79岁囚犯塞缪尔·利特尔是美国史上已知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美联社报道称,利特尔承认杀害了93名受害者。联邦调查局已核实了50起谋杀案,并认为“他的所有供词都是可信的”。《纽约时报》报道称,此前,加里·里奇韦因1980-1990年代在华盛顿州发生的49起谋杀案被定罪,这曾让他成为杀人最多的美国连环杀手。当局说,在过去的45年中,利特尔瞄准了包括性工作者和吸毒者在内的弱势女性群体,她们大多是非裔美国人,利特尔通常只知道她们的名字或昵称。联邦调查局指出,许多受害者最初被认定为因服药过量、意外或未知原因死亡。另外,有些女性失踪,尸体从未被发现,这类案件也很少引起注意。【联合国】要没钱了!秘书长:资金可能在本月底耗尽据中新网8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日表示,联合国目前已出现2.3亿美元赤字,储备金可能在10月底用罄。为避免发不出3.7万名员工薪水,秘书长下令采取措施,节省开支。一位联合国官员在不具名情况下表示,早前古特雷斯就要求会员国,2019年增加对联合国捐献,以避免现金流问题,但会员国拒绝了。古特雷斯说:“维护我们财务健全的最终责任落在会员国肩上。”报道称,若不包括支付维和部队营运费用,联合国2018年至2019年营运预算近54亿美元,其中美国贡献22%。【泰国】一法官在判决谋杀案后突然开枪自杀封面新闻8日消息,据泰媒报道,10月4日,在泰国南部惹拉府,一名法官在对一起谋杀案作出裁决后,突然向自己开枪。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卡纳孔裁定五人无罪后发表讲话:“我们必须有明确、可信的证据才能判定一个人有罪。如果不确定,就不能处以刑罚。”当时,卡纳孔还通过社交媒体直播自己的讲话。“司法程序必须透明、可信,否则误判将让无辜之人成为替罪羊”,说完这些后,随即直播链接被切断。根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卡纳孔在已故普密蓬国王肖像前念出以上誓词后,就掏出枪往自己胸部开了一枪。卡纳孔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司法部发言人在之后的采访中表示,卡纳孔已脱离生命危险,初步调查可能是因为“个人压力”做出这样的举动。【研究】60年前拍摄的月球背面长啥样?比能看到的一面更光滑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科技文献档案馆展示了苏联“月神3号”探测器60年前拍摄的月球背面的第一批照片。月球表面的背面,比能看到的那一面更光滑。俄国家科技文献档案馆文件储存和归档部门负责人安德烈·库拉金表示,这是因为背面的“月球海洋”和陨石坑更少一些。报道称,苏联行星际站“月神3号”超越"月球地平线",拍下了月球神秘的背面。1960年,依据这些照片绘制了月球背面的第一本地图册和地图,并于1961年发布了新的月球仪。【英国】伦敦小学引入“无性别厕所”,家长:女孩们憋坏了据环球网8日报道,位于伦敦西部迪内斯菲尔德小学的学生在暑假结束后惊讶地发现,学校在未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引入了无性别厕所(男女通用厕所)。这一举动是让跨性别学生在学校感到“被接受”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做法却憋坏了学生并惹恼了家长。一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女儿宁愿憋一整天也不愿同男孩们共用一个厕所。报道还称,厕所隔间设计存在缺陷,隔间的墙壁并未从天花板贯通到地板。有家长表示,这样的设计会让偷窥变得更容易,而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男孩越过隔间墙壁顶部窥探女孩如厕了。【美国】为筹婚礼费用抢银行,一男子被抓或判99年据中新网8日报道,30岁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男子邦珀斯为筹集婚礼费用铤而走险,在婚礼前一天抢银行。当地时间4日,他闯入德州格罗夫顿地区市民州立银行,威胁一名出纳员称自己带有枪,并索要现金,用以支付戒指、婚礼费用。事发后,邦珀斯的未婚妻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警长办公室公布抢银行的消息,以及两人的订婚照片。她立即向邦珀斯确认并说服他自首。据报道,大部分赃款都被追回,总额不超过一万美元。逮捕报告指出,警方在邦珀斯车上发现一把装有子弹的手枪,但他在抢银行过程中,并未出示枪支。若邦珀斯最终因抢劫罪被逮捕,将最高面临99年刑期。【美国】加州立法禁“深度伪造”视频据环球网8日报道,美国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3日签署了一项立法,将制作、散播“深度伪造”(deepfake)视频列入非法行为,以防止错误信息对选举产生影响。这项名为《AB 730》的法律规定:在选举前60天内制作、散步任何经过篡改的政客相关视频、图像及音频将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该法适用于任何一位候选人。“深度伪造”是用来形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合成视频或音频文件的一种技术,常用于将名人面孔的图像替换在其他人身上,画面常常以假乱真。在今年年初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一段讲话视频遭到了篡改之后,议员们对这种深度伪造视频表现出了非常大的担忧。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下载界面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连环杀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