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C对数字货币的前景和未来市场的前景有何影响?

风险声明:本文章仅作为相关学术研究之用,不构成对于任何资产的任何建议及意见。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您觉得下面的来自世界各地的woman值多少钱?图片下方的数字,就是最新的市场报价,举例说明:“2.5”按最新市价计算约为5.7万人民币。这是个一般人都想象不到的价格,而在这个市场中却平平常常。1、到底啥是NFT?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质化代币(不可替代代币),是数字加密货币的一种,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权利形式;是数字世界中“唯一且不可拆分”的,可以像其他财产一样被买卖的资产。现在多用于艺术品、音乐、视频等。2、NFT的成交记录2017年,一款名为“加密猫”(CryptoKitties)的云养猫游戏的爆火,NFT首次获得大量关注。其中最贵的一只猫叫Dragon,它的售价曾高达600ETH,最新市价计算约为1400万人民币。2021年3月5日,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西以NFT方式出售自己的2006年发出的第一条只有5个单词的推文,成交价达291万美元。2021年3月11日,佳士得历史上首次以NFT形式拍卖的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最终以6934.6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4.4亿元。2021年5月22日,国内首场线下区块链数字艺术品拍卖中,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李洋的作品《画梦30年:梦网游·R》最终以160万元人民币由BHEX Labs机构竞得,国内区块链数字艺术品拍卖历史最高价。支付宝发行的付款码皮肤NFT开售后迅速售罄,二手市场价格飙升。6月23日,阿里巴巴与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发布了数款NFT非同质化代币,敦煌飞天NFT最高被炒到了150万元一个。3,NFT艺术品的优势(1) 真实性和可证性:与加密货币一样,谁拥有什么的记录,存储在一个被称为区块链的共享账本上,这些记录无法伪造。(2) 稀缺性:许多NFT是实际上独一无二的或是限量的,甚至连创造者本人也无法复制。(3) 智能交易:NFT通过智能合约完成交易,例如给艺术家提供未来任何代币销售的分成。(4) 公开透明:NFT建立在公链上,是去中心化的,资产信息和交易记录全部公开透明可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避免了造假和欺诈。(5) 可转让性:NFT所有权的可交易价值体现在它的可转让性,以低成本高效率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的方式转售给世界上几乎任何人,没有信任风险,这意味着它有更广泛的潜在买家库。(6) 安全保存:NFT被存储在区块链上,只要自己不泄露和忘记密钥,不可能被盗,不会变质,永久保存,比保存实物成本低和更安全。(7) 使用价值:与传统收藏品最大的不同是,部分NFT收藏品有着丰富的用途这种使用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游戏NFT藏品不仅是收藏品,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使用。(8) 更高价格:用户参与收藏品的收集往往是出于热爱、社交需求、文化认同和投资需求。用户能在同一文化圈内达成共识,愿意为稀缺的藏品付出超出圈外人想象的价格,这种现象在各种文化产业圈并不少见(例如粉丝经济、设备发烧友)。4、NFT为啥会火?(1)艺术品交易的迫切需求,除佳士得、苏富比等头部拍行的数次拍卖外,大部分艺术品交易都以私洽的形式进行,本身活跃度低和透明度低。NFT收藏品有着完善、透明、可靠且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二级市场,得益于区块链的数据开放性和通证的可编程资产属性,用户可以方便地交易、转让NFT收藏品,并且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实现藏品拍卖。(2)新冠疫情的影响使人们在物理世界中的接触和碰撞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习惯和开始融入数字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的留存和交互时间更多,对虚拟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也更加开放和认可。而NFT为数字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每个NFT都可追溯到其原始发行人,使每笔交易都可核实,保证商品的真实性,同时也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这使得NFT目前在加密艺术市场上具有真实的实用价值支撑;(4)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火爆行情。2020年以来,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引起了人们对各类加密数字资产的兴趣。其中,NFT艺术可能是目前加密资产中和物理世界连接最为紧密、也是投资人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类型,也必然受到更多关注。(5)创作者们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和NFT的现有探索,找到了一种全新渠道,加强和关注者及粉丝互动,NFT成为两者的纽带,并将自己的成果在数字世界变现。(6)众多知名的艺术家与歌手相继推出NFT作品,这些在物理世界中具有足够知名度的公司和名人的参与是NFT发展的重要因素。(7)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对于数字世界的偏好超出市场预期,与80后不同,Z时代从小接触数字生活模式,Z时代的收藏大概率会基于数字形态,艺术品是其中的一大类别。5、对于NFT投资的态度(1)未来数字资产世界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从基础的货币体系(BTC、ETH)、到资金体系(DEFI),又演化了今天的资产体系(NFT),并正在形成更大范围的应用体系,比如元宇宙(Metaverse)。在这样的时代变迁过程中,会极大挑战我们的认知和传统投资观,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NFT作为全球最前沿的投资品类和可能的未来,要保持好奇心,不要盲目追赶,但也不要闭门拒绝。控制风险的核心不是简单远离,而是要近距离观察,真正搞清楚,了解明白,在没有接触之前的判断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只有迈出0到1,这样的质变,你才有可能搞清楚,因为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作为一个仅有不到4年生命周期的资产品类,是非常年轻的,几乎没有任何成熟的投资模型和方法论,也没有通过资产组合降低单一风险的工具,他就像传统的投资工具股票,在最初诞生的几百年间都是经历着巨大的波动,直到近40年才开始相对稳定下来,并形成了指数型被动投资。所以,现在NFT的投资,是巨大风险和巨大收益的典型资产,可以理解为十年前的BTC,甚至可以理解为彩票,因此在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参与金额。Good Luck!}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财经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近年来,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中国财经领域的热门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数字货币是什么?数字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是利用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手段,实现全球通用、安全快捷的支付和结算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相比传统货币,数字货币具有不可篡改、匿名性、去中心化等优点,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是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自2014年以来就开始对数字货币进行探索和研究。2017年,中国央行宣布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工作,成为全球央行中最早研究数字货币的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测试阶段,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多个城市陆续开展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果。数字人民币具有便利快捷、低成本、高效安全等特点,将为金融体系带来重大变革。数字货币的未来趋势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数字货币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支付、结算、跨境汇款、金融投资等,为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将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货币领域的监管问题、安全风险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总体而言,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数字货币将成为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数字货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有人担心数字货币会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而另一些人则担心数字货币会被用于洗钱、恐怖主义等非法活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加强数字货币的监管。在去年,央行和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风险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数字货币相关企业必须符合一系列监管要求,包括实名制认证、反洗钱、反恐怖主义等。可以看出,数字货币的发展需要政策、技术和市场的三重力量共同推动。政策层面需要加强监管、保护用户权益;技术层面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市场层面则需要拓展应用场景,提高数字货币的接受度和使用率。#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数字货币在未来将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数字货币能够顺利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点点看财经,带你看财经。财经领域创作者}
自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DC/EP)开始在江苏、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开始测试后,引起了很多讨论和研究,也有很多误解和争议。争议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DC/EP对银行卡支付,特别是“四方模式”的影响;第二,DC/EP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第三,DC/EP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第四,DC/EP对货币的影响,包括DC/EP是否会造成货币超发并推高通货膨胀,是否会造成“数字化QE”,是否会造成狭义银行,以及是否会显著冲击商业银行地位。下面,我就从DC/EP的设计原则、DC/EP对支付与清结算的影响、DC/EP对货币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说说央行数字货币对社会的影响:DC/EP设计原则要搞清DC/EP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首先必须要搞清楚它的设计原则。它主要有以下四条设计原则:1、DC/EP替代M0M0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和现金。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现金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DC/EP替代的是现金,可以视为现金的数字形态。从经济内涵看,DC/EP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的负债,这个债权债务关系不涉及商业银行。2、DC/EP基于100%准备金发行,并采取双层运营模式DC/EP发行和回笼的一个核心原则是不影响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总量,为此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和DC/EP之间有等额兑换机制。人民银行将DC/EP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批发环节),商业银行受人民银行委托向公众提供DC/EP存取等服务(零售环节)。因此,商业银行在DC/EP运行中发挥枢纽作用。3、DC/EP的中心化管理模式DC/EP 登记中心既记录DC/EP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也记录流水,完成DC/EP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4、DC/EP采取账户松耦合方式DC/EP在交易环节对账户(特别是商业银行存款账户)的依赖程度较低,可以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现金流通的核心特征是点对点交易——现金收付双方只要确认现金的真实性,就可以直接完成现金交易,无需依赖第三方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公众拥有和使用DC/EP,需要通过DC/EP钱包。钱包的核心是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对应钱包地址。商业银行在公众开立DC/EP钱包以及钱包“了解你的客户”(KYC)审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展示了DC/EP发行、回笼、存、取和交易的过程。(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a个DC/EP;a<0表示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回笼DC/EP)(用户从商业银行取 b个DC/EP,假设用存款兑换;b<0表示用户向商业银行存DC/EP)(用户A向用户B付c个DC/EP)DC/EP对支付与清结算的影响要分析DC/EP对支付和清结算的影响,需要先了解银行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1、银行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简介银行卡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现金存取、支付转账和消费信用等功能的塑料卡片,是银行账户的物理载体。尽管银行卡支付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要解释其底层运作细节,却并非易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银行账户操作角度。同行转账要同步调整付款方和收款方在同一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跨行转账除了调整付款方和收款方在各自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以外,还涉及两家开户银行之间的结算。银行之间的结算需调整它们在中央银行的备用金账户余额。这个介绍是高度概括且抽象的。第二,支付系统角度。支付系统指一组工具、流程和规则,以在两个或多个交易者之间转移资金。支付分为批发支付和零售支付。批发支付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之间,零售支付则与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有关。但不管是批发支付还是零售支付,都有前端和后端之间。前端包括:一是资金来源,比如银行账户;二是发起支付的服务渠道;三是支付工具。后端包括:一是清算,指支付指令传输和对账过程,有时也包括结算前的交易确认;二是结算,指转移资金以解除两方或多方之间的偿付义务。支付系统有三种主要结算方式。一是实时全额结算(RTGS),指逐笔全额结算支付指令。实时全额结算效率高,降低了支付有关各方的信用风险,但对流动性的要求更高。二是延迟净额结算(DNS),指对支付指令轧差后净额结算。延迟净额结算能节约流动性,但轧差和结算都需要一定时间,并有结算风险。三是实时全额结算和延迟净额结算的混合模式。我国全社会资金流动的“大动脉”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CNAPS由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处理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CNAPS以清算账户管理系统(SAPS)为核心,业务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VPS)、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即“超级网银”)。其中,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使用实时全额结算,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使用延迟净额结算。我国银行卡支付市场的核心特征是开放银行卡组织和“四方模式”。银联是银行卡组织,负责制定银行卡网络交易规则并为跨行交易转接清算,但不负责发卡和收单。一笔支付中实际发生资金流动的参与方有四个——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分别由银行卡组织中不同成员银行独立承担,收单机构通过银行卡组织将收单交易信息传输至发卡机构。银联在清分系统中逐批将收单、付单轧差后,从银行在央行系统中的备用金账户扣款或入款,但资金流不经过银联。理解第三方支付的关键是支付账户及其余额。比如,老百姓通过微信支付进行转账和发、抢红包,都是支付账户余额的操作。支付账户所反映的余额,本质上是预付价值, 类似于预付费卡中的余额。该余额所对应的资金尽管所有权归属于客户, 但由支付机构以其自身名义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 并实际由支付机构支配与控制。一旦支付机构出现经营风险或信用风险, 将可能导致支付账户余额无法使用,不能回提为银行存款的情况,从而使客户遭受财产损失。2、DC/EP支付和清结算DC/EP与商业银行存款和支付账户余额有非常大的差异。第一,DC/EP只能由人民银行发行,而商业银行放贷可以产生存款——商业给企业放贷时,资产方增加对企业的贷款,负债方同时增加企业的存款。第二,DC/EP采取账户松耦合模式,DC/EP 登记中心不是账户概念,而商业银行存款和支付账户余额都依托于账户。第三,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与钱包用户之间是托管关系,是用钱包托管用户的DC/EP。而商业银行与存款者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可以预见,多个DC/EP钱包将并存,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推出自己的DC/EP钱包。但在任何DC/EP交易中,实际发生资金流动的参与方只有交易双方,资金流不经过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因此,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的定位与银行卡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完全不同。用户通过DC/EP钱包私钥,可以发起钱包间转账交易。即使考虑双离线支付,这些交易最终由人民银行记录在DC/EP登记中心。问题在于,DC/EP交易采取哪种结算方式?存在三种可能情形。第一,DC/EP交易采取全额实时全额结算模式,也就是老百姓、企事业机构和商业银行等之间的DC/EP交易,都第一时间体现为DC/EP 登记中心的更新。在这种情形下,DC/EP支付和清结算将独立于银行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但也意味着人民银行要直接处理DC/EP的零售支付。这对DC/EP系统的安全和效率要求很高,比如不低于网联的水平。第二,DC/EP交易采取延迟净额结算模式。此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延迟净额结算模式对C端用户的体验不好。二是DC/EP交易直接在钱包之间进行,收单、付单都是在钱包层面,轧差也是在钱包层面。但大部分DC/EP钱包将由老百姓持有,老百姓之间交易规模较小,轧差意义不大。三是在商业银行作为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时,钱包之间的DC/EP交易不会像跨行转账那样引发钱包运行管理银行之间的结算。因此,延迟净额结算模式唯一适合的场景是商业银行之间的DC/EP交易。但商业银行之间的DC/EP交易属于批发支付,以全额实时全额结算模式为主,改成延迟净额结算模式的意义不大。总的来说,这种情形出现的可能性不高。第三,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这类机构在本质上相当于,在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于人民银行的模式中,将备付金替换成DC/EP。换言之,用户将DC/EP转入托管和支付机构的DC/EP钱包,等额获得这些机构的账户余额。对同一托管和支付机构的用户,他们之间的DC/EP交易实际上使用该机构的账户余额进行,在用户体验上与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无差异。对不同托管和支付机构的用户,他们之间的DC/EP交易在托管和支付机构层面轧差后,再更新到DC/EP 登记中心。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首先,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能缓解人民银行直接处理所有DC/EP交易面临的压力,相当于实现延迟净额结算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机构不会是商业银行。根据图1,用户将DC/EP转入商业银行的DC/EP钱包,就是存DC/EP,用户持有的DC/EP将减少,存款将等额增加。用户接下来用存款进行支付,实际上回归到银行卡支付。其次,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作为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于人民银行,与用户的DC/EP转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钱包,在风险内涵上基本等价,只不过支付备付金有利息收入,而DC/EP不付息。实际上,Libra 2.0有类似想法。Libra 2.0提出,随着各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Libra单一货币稳定币可以用CBDC做资产储备。这样,Libra网络不用管理相关储备资产,降低信用风险和托管风险。最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影响较小。用户将有两种第三方支付账户充值方式:既可以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钱包转入DC/EP,也可以用商业银行存款充值并最终体现为支付备付金。用户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的支付账户余额是完全等价的。从而,第三方支付行业目前对各种应用场景的渗透,以及建立的二维码等收单系统,可以在DC/EP应用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本质上体现了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公私合作安排:人民银行在做好DC/EP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基础上,支付路径、支付条件以及之上的商业应用交给市场来做。3、DC/EP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DC/EP跨境支付,与银联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境外使用逻辑完全不用,理论上可以不依赖SWIFT体系。DC/EP交易不依赖于账户,天然具有便于跨境支付的特点。来华旅游的境外居民可以在不开立我国内地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DC/EP钱包,享受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反之,只要境外商家愿意接受人民币,境外商家并不需要在我国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即可申请开立DC/EP钱包,我国居民可以使用DC/EP进行跨境支付。DC/EP跨境支付需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境外商家和居民开立DC/EP钱包时的KYC程序和要求。第二,如果DC/EP因市场需求在境外国家应用较多,要与对方货币当局合作,以尊重对方的货币主权。DC/EP跨境支付主要增强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功能,而且初期主要用于小额贸易结算。需要看到的是,贸易结算货币功能中,“含金量”最高的是石油等大宗初级商品贸易结算。除了贸易结算货币以外,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两个重要维度——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这就显著超过了跨境支付范畴,影响因素很多,仅举其要者:1.可自由兑换;2.币值稳定,对内体现为通胀率低,对外体现为汇率稳定;3.境内金融市场成熟且开放度高;4.境内法律环境完善,特别在产权保护方面。比如,我国正在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DC/EP将来如何用在金融交易场景?这是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日本银行与欧央行合作的Stella项目、新加坡金管局的Ubin项目和加拿大银行的Jasper项目等都包含针对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交易后处理的试验。DC/EP对货币的影响DC/EP对货币的影响方面,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流行误解。1、DC/EP会造成货币超发,推高通货膨胀这完全是误解。DC/EP的“100%准备金”使得DC/EP发行和回笼不影响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总量。DC/EP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本中性。2、央行数字货币会造成“数字化QE”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为“全民发钱”式财政刺激提供了一个新渠道,但这属于财政政策范畴,与QE不是一个概念。QE主要指中央银行通过非常规工具(主要是购买资产)扩张资产负债表。央行数字货币如果像DC/EP那样基于“100%准备金”,发行和回笼就不会影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换言之,QE不一定要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也不必然导致QE。3、DC/EP会造成狭义银行狭义银行的含义是,在商业银行的资产方,与存款相对应的完全是存款准备金或国债。比如,如果要求存款准备金率是100%,就会实现狭义银行。在狭义银行中,银行如果放贷,就得使用股本金,在贷款业务上退化为无杠杆的贷款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不会派生出存款,银行不参与货币创造,存款者也不会因贷款损失而遭遇风险。显然,包括DC/EP在内的央行数字货币与狭义银行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央行数字货币并不必然导致狭义银行。需要看到的是,DC/EP的“100%准备金”与狭义银行意义下的“100%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一回事。前者指DC/EP发行有100%的准备金支撑,后者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率。4、DC/EP会显著冲击商业银行地位DC/EP对商业银行有复杂影响,但这个说法有明显的夸大色彩。DC/EP不会显著冲击商业银行地位,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从货币投放渠道的角度。理论上,DC/EP可以采取一元模式,人民银行直接面对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维护服务。一元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会大得多。DC/EP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模式,已尽可能减少对现有货币投放渠道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影响。第二,从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的角度。DC/EP推出后,老百姓会把部分存款转成DC/EP(见图1)。因为DC/EP本质上是现金的数字形态,老百姓将存款转成DC/EP,对货币的影响与老百姓去商业银行提现类似。考虑DC/EP后,货币乘数(针对M1)的表达式是m=(1+c)/(d+e+c),其中d表示法定准备金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c表示现金和DC/EP之和与存款的比率。可以看出:一是DC/EP相当于以数字形式提升公众的现金偏好。二是存款转成DC/EP,会增加c,降低货币乘数m,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造成货币紧缩效应。三是这个紧缩效应的规模不会很大,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完全可以弥补。还需看到的是,只要存款不发生显著萎缩,银行卡支付仍有很大市场,而且DC/EP钱包没有消费信用功能。商业银行发放DC/EP贷款,借款者收到DC/EP后再存回银行(不一定是同一家银行),仍会等额增加存款。换言之,用DC/EP放贷不会显然影响贷款产生存款的机制。最后,总结一下,DC/EP替代M0,基于100%准备金发行,并采取双层运营模式。DC/EP发行和回笼不影响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总量,不会造成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本中性。DC/EP与“数字化QE”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与狭义银行是不同层次的概念。DC/EP的双层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现有货币投放渠道。DC/EP相当于以数字形式提升公众的现金偏好。老百姓将存款转成DC/EP,会降低货币乘数,有一定的货币紧缩效应。但这个紧缩效应的规模不会很大,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完全可以弥补。商业银行用DC/EP放贷也不会显然影响贷款产生存款的机制。DC/EP不会显著冲击商业银行地位。只要存款不发生显著萎缩,银行卡支付仍有很大市场,而且DC/EP钱包没有消费信用功能。多个DC/EP钱包将并存,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推出自己的DC/EP钱包。但DC/EP采取账户松耦合方式,使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与钱包用户之间是托管关系。在任何DC/EP交易中,实际发生资金流动的参与方只有交易双方,资金流不经过DC/EP钱包的运行管理者。因此,DC/EP支付和清结算将与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有显著差异。DC/EP交易最终由人民银行记录在DC/EP登记中心。DC/EP交易的结算方式是DC/EP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DC/EP交易采取延迟净额结算模式的可能性不高。DC/EP交易如果采取全额实时全额结算模式,意味着人民银行直接处理DC/EP的零售支付,对DC/EP系统的安全和效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就相当于实现延迟净额结算模式,能缓解人民银行直接处理所有DC/EP交易中面临的压力。但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不会是商业银行。DC/EP有助于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但需要研究境外商家和居民开立DC/EP钱包时的KYC程序和要求,以及在DC/EP因市场需求在境外国家应用较多时,如何尊重对方的货币主权。DC/EP跨境支付主要增强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功能,而且初期主要用于小额贸易结算。这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远非充分条件。DC/EP在金融交易场景的应用值得研究。总的来说,DC/EP的货币经济学设计很完善。但DC/EP能不能真正用起来,既取决于供给面因素,更取决于需求面因素,具体推行策略也很重要。在供给面,对DC/EP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以及“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漏税)等监管体系,我们对人民银行要有充分信心。在需求面,市场对DC/EP的需求有多大?用户对DC/EP的接受程度有多高?不经测试就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次DC/EP测试的重要性也正在此。DC/EP在测试并完善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走向市场”(Go to market)策略?比如,人民银行如何调动商业机构在应用和推广DC/EP中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需要尽早研究并形成预案。DC/EP交易的结算方式将对支付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考虑让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本质上,这是在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于人民银行的模式中,将备付金替换成DC/EP。用户将有两种第三方支付账户充值方式:既可以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钱包转入DC/EP,也可以用商业银行存款充值并最终体现为支付备付金。用户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的支付账户余额是完全等价的,从而第三方支付行业对各种应用场景的渗透,以及建立的二维码等收单系统,就可以在DC/EP应用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DC/EP托管和支付机构,将减少DC/EP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冲击,也体现了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公私合作安排。以上内容皆来自我们的首席经济学家邹博士的研究《DC/EP对货币和支付领域的影响》。看到这了,不点个赞就走吗?关注一波也成啊!我是万向区块链,分享区块链知识和资讯,关注我不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货币的前景和未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