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与灭亡开启统一战争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

宋朝建立后,北宋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进行了统一战争,史称北宋统一战争。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古代中国,但也基本统一古代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的独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背景中原割据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 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从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为五代。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南方和北方的山西也形成很多割据政权,其中统治时间较长的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作为这一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代表,称为十国,并与统治中原地区的五个小皇朝,连称为五代十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时南北各地仍由五代残余割据政权所控制:荆南高保勖据有江汉三州;周行逢占据湖南十四州;后蜀孟昶据有两川、汉中四十五州;南汉刘鋹据有岭南六十州;南唐李璟据有江南十九州;吴越钱俶占据两浙十三州;北汉刘钧占据河东十二州。此外,尚有契丹(辽)、与宋并立。分裂割据的局面,阻碍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使北宋王朝的安全受到威胁。各国情况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十分残暴贪婪,政治黑暗,而且各政权之间也不时出现战争。南唐虽然是南方政权里较为强大的,但是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李璟生活奢侈无度,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李璟秉性庸懦,爱好文学,比较喜欢阿谀奉承。“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其子李煜即位后,南唐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吴越钱氏一直实行封中原为正朔的政策,在十国中,吴越国是比较安定的地区。但人性怯弱,“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钱)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卵榖,必家至而日取”,人不胜其苦。后蜀利用中原动乱割据一方为君,君臣竞相奢侈。以至于所用溺器(夜壶),皆以七宝装饰。由于身体逐渐发胖,他外出时不能骑马,而是乘坐步辇,垂以重帘,环结香囊,香闻数里,人不能识其面。由于蜀中久安,宗室贵戚,达官子弟,宴乐成风,以至于有人长到三十岁,竟不识稻麦之苗。加以“增置军旅,用度不足”;又委政于不学无术和素不知兵的“世禄之子”,王昭远、韩保正等,上下离心。南汉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残暴。南汉历代君主都好大喜功,营建的宫殿建筑穷极奢华,金银耗费数难计,即可见其产量的惊人。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刘鋹政事皆委诸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 南汉赋税之重,非常令人吃惊。各州皆有专门的收税机构一制置务,“江湖及池潭破塘聚鱼之处,皆纳官钱,猪、羊、鹅、鹿、鱼、果并外场镇课利,岁收铜钱一千七十贯”。不但税种名目繁多,各地收税标准亦不同。南汉后期,旧将先前多因谗言而被杀,宗室亦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而已;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北汉地瘠民贫、国小财乏,大多数官吏贪污公款、勒索百姓,国内很少廉洁奉公的官员。再加上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河东十二州在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到北汉灭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荆南(南平)最小,只占三州,民贫国弱,“控弦之士不过三万”,即使“年谷虽登夕民困于暴敛,其势日不暇给。”高保勖又极恣淫,“好营造台榭,穷土木之功,军民咸怨。”由此可见,割据者的政权都已腐朽,上下离心,而中原政权已在改革中国势日强,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出现了周世宗的统一活动。统一趋势唐末农民起义摧毁了唐王朝的统治,藩镇们展开了兼并战争,导致地区性的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其次,割据者为了巩固统治,在其辖区进行恢复与发展生产,因此各地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最后,割据者的长期兼并战争削弱了各自的力量,有利于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加以契丹贵族的经常南下骚扰,民心思定,要求统一,故出现了统一趋势。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当时处于传统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中原地区,已由出身低微的郭威代汉建立后周王朝。郭威及其继承者为了巩固统治,接受前朝尤其是后汉用人不当实施暴政而速亡的教训,搜罗人才对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既稳定了社会秩序和统治,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实力,还提高了军队的素质与战斗力,即“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常愤广明(唐僖宗年号)以来中国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因此,在条件成熟时,就开始统一活动。他采取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的“先易后难”的主张,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北汉),并以此制定统一大计。后来赵匡胤“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与周世宗的统一策略就是一脉相承的。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柴荣派兵西征后蜀,接连收复前朝丢失的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北)四州之地。显德二年(955年)至显德五年(958年)间,三度亲征南唐,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就参加过对南唐的作战,将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尽皆夺取,并迫使南唐臣服。至柴荣在位晚期,后周的疆域已扩展到长江沿线,统一趋势已渐成。}
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北宋统一战争背景有历史学家认为,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南北方割据分裂,自从唐代五代十国以来,中国的南北方就分裂成两个独立的阵营,分裂割据十分严重,而宋太祖赵匡胤刚刚上位,为了扩大王朝的统治面积就进行这场北宋统一战争,着力消灭各个分裂政权,使国家恢复统一的局面。赵匡胤剧照其实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中还应该包括宋朝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原来是后周大将,他在建立宋朝时朝中有些大臣不服,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也为了安抚人心,就把大臣的视线转移到这场战争中来,想凭借这场战争提高自己的威望,从而达成统帅全军的目的。北宋统一战争背景同样也应该包括宋朝建立后国力的增强,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宋朝刚刚建立时实行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所以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北宋前期都是发展比较快的,有了综合实力做支撑,北宋才敢对南方用兵,才敢于进行这场长达18年的统一战争。其实北宋统一战争背景有很多,除此外还包括宋太祖赵匡胤对北方地区的统一战争,宋太祖赵匡胤当时制定的战略就是先易后难,所以他刚开始先对北方用兵,消灭了北方的分裂政权后统一整个中国北部,之后再对南方用兵攻打,如果没有北方的统一作基础,宋朝人是不可能进行统一南方战争的。北宋统一战争过程北宋统一战争过程历时18年,主要消灭了南方5个割据政权,对于这五个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有着不同的策略,所以北宋统一战争过程就是消灭这5个政权的过程,其中消灭南唐花费的时间最多。赵匡胤剧照北宋统一战争过程刚开始就是攻打荆湖,荆湖地处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如果率先占领这里就能割裂江南诸国的联系,实现各个击破分别出兵的目的,所以宋太祖刚开始就占领了荆湖这块地方,后又使用反间计成功在3年之内占领朗州,平定了湖南地区的叛乱.北宋统一战争过程的中间阶段是攻灭后蜀和南汉的时期,在占领荆湖地区之后,宋太祖又采用了分进合击的战略攻灭后蜀,攻灭后蜀一共用了不到7年时间,他兵分两路直逼成都,使得孟蕤举城投降,后蜀因此灭亡,在灭亡后蜀之后宋军主力并没有休息,直接灭亡南汉,南汉国主比较软弱,宋军又用火攻的方法破灭了南汉的主要城市,国主看到宋军大举临城就自己上表请降了,所以灭亡南汉的过程也是比较顺利的.北宋统一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灭掉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不理政事的皇帝,一看宋朝灭了南汉之后就上表请降以求自保,但是他手下的一些主要将下暗自备战,以防止宋朝士兵背信弃义又再次进攻,所以宋太祖在经过两年准备之后并不想信守承诺,统率10万大军攻打荆南地区,兵分3路占领了南唐的主要城市。北宋统一战争都有几个国家后代历史学家对于北宋统一战争都有几个国家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复,北宋统一战争整个过程中,一共消灭了5个割据政权,其中包括,武平、后蜀,南唐,南汉,北汉,这5个割据政权,这5个国家都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割据国家,给南方地区稳定造成很大威胁除此之外,宋太祖还平定了吴越民族等一些不能称之为国家的割据政权。赵匡胤画像在这5个国家中武平和后蜀是北宋花费力气较小的两个国家,两个地区都位于现在福建省龙岩市。宋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所以北宋士兵率先拿武平后蜀两个政权开刀,平定武平后蜀两个政权只花费了不到5年时间,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而南汉南唐是北宋最后统一的两个政权,尤其是南唐北宋花费了较大精力,不仅派遣了3员大将前去平叛,而且还使用了离间计美人计等诱惑南唐的主要将领,后来虽然北宋成功消灭了南唐割据政权,也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但是花费了接近7年的时间。北宋对于北汉的统一战争进行得并不彻底,北汉是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制定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北汉这个国家存在的历史非常短,只经历了不到两世就被北宋赵匡胤消灭了。北宋统一战争都有几个国家?北宋统一战争中一共出场了六个国家,最后却被归为一个了。北宋统一战争有多久时间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北宋的建立被人们所称赞,尤其是北宋建立之后的统一战争,更是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这场战争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北宋统一战争规模非常庞大,持续时间非常久的一场战争。那么,北宋统一战争有多久时间,效果究竟如何呢?它的领导者又是谁呢?赵匡胤剧照北宋的统一战争,从建隆三年的秋季开始,以武平作为突破口开始的,方针就是先易后难。后来,又分别在公元965年平定后蜀,公元968年平定北汉,公元970年平定南汉,公元975年平定南唐,公元979年彻底结束了这场长达18年的统一战争。在战争期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间统一战争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着,十七年的时间两代皇帝创造了后代的太平与统一。北宋统一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是有十八年之久,这期间,北宋平定了五个政权,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南方的地势复杂,在平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难,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达到了。但是这并不是真的全部结束,在基本结束之后,依然发生了一些小的战争,这也应该属于统一战争的范围。在史书上记载的北宋统一战争有多久时间呢?有确切记载的时间从公元前962年到公元前979年,这十八年的时间被认为是统一战争的时间。北宋统一战争评价北宋统一战争是在北宋建立初期对南方进行的平定战争,后代历史学家在整理北宋统一战争评价这个问题时,主要侧重其积极方面,北宋统一战争确实奠定了后来北宋王朝强盛的基础,这场战争共历时18年,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剧照在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呈现出的分裂状态,藩镇林立,而且都不听中央政府的管辖,北宋统一战争顺利消灭了南方总共5个割据政权,使得南北方重新融为一体,促进南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虽然仍有几个小数国家没有被消灭但是南北方主要地区开始呈现和平态势.后代历史学家普遍对北宋统一战争评价很高,认为赵匡胤进行的这场战争非常有远见,他不仅顺利转移了国内视线,把国民的注意力都放到这场战争上来,而且提高了赵匡胤的个人威信,巩固了政权,也安抚了一些大臣,对外就可以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南北方的工商业手工业都有较大提升.但是对于北宋统一战争评价也应该有其消极方面,这场战争虽然是南北方重新得到统一,但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百姓遭到战火的侵扰,而且赵匡胤本人在进行战争中所使用的手段也是非常残忍的,屠城事件屡见不鲜,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不管是南北方在这场战争中经济都有很大破坏。--免责声明--
《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这篇文章828la53978。【结语】:北宋统一战争背景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首页
/历史解密
/历史纪事
/潘美
/正文北宋统一战争详细经过是怎样?采用了怎样的战术
2018-07-19 10:22:53
潘美
曹彬
杨业
宋真宗  假途灭虢,袭占荆湖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十一岁的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治湖南长沙),威逼朗州(治武陵,湖南常德)。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假途灭虢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乾德元年正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
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时周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分进合击,攻灭后蜀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主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宋太祖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命分兵两路: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梁泉,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绵谷,四川广元)、剑门(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三年正月初,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普安,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治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治南浦,四川万县)、开(治开江,四川开县)、忠(治临江,四川忠县)、遂(治方义,四川遂宁)等州。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诱歼主力,灭亡南汉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唯南汉主刘鋹拒绝附宋。开宝二年(969年)六月,宋太祖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做出战物资准备。三年九月初一,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治临贺,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兴王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及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贺州。十二月,进至韶州(治曲江,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于莲花峰(韶关东南)下,列象阵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四年正月,宋军攻克英(广东英德)、雄(治浈昌,广东南雄)州。二月,进至马径(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兵,继攻陷兴王府,刘鋹降,南汉灭亡。  突然袭击,攻灭南唐  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明臣服以求自保,暗备战以防宋军进攻。宋太祖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开宝七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屑浙江)北上策应;并遣王明牵制湖口(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安徽贵池),占领采石(安徽当涂北)。
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八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江苏南京西),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领的十万救援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围城打援,灭亡北汉  宋统一江南后,实力倍增。太宗赵光义决心继承太祖遗志,集兵攻灭北汉。鉴于北汉依附于辽,太祖曾三次出征北汉,皆败于出援辽军,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于太平兴国四年(79年)正月,亲率大军出征: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招讨制置使,率军围攻太原;以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分别扼守石岭关(山西阳曲东北关城)、镇州(治真定,河北正定),待击辽援。十五日,太宗率主力一部出镇州直趋太原。北汉主急乞兵于辽。辽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出东路,另以大同节度使耶律善补率军出北路,分路进援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敌烈于石岭关遭宋军突击,大败身亡。未几,北路辽军亦被击退。四月中旬,宋军扫清外围,集兵数十万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于五月初六举城出降,北汉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最新更新人物
解密
战史
野史
文史
文化
最新排行点击排行
图库排行
专题排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宋的建立与灭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